戚氏的词牌格式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3收藏

戚氏的词牌格式,第1张

柳永《戚氏》

读宋词的,想来无人不知柳永和他的《乐章集》。可是知名度是一回事, 评价又是另一回事。从词学批评史来看,尽管也有不少文人承认柳永对宋词发展之贡献, 但大多数人对柳词是不以为然的。李易安《论词》一文说柳《乐章集》「大得声称於世, 虽协音律, 而词语尘下」,那还算是比较客气的。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就直接称其为「柳氏野狐」、「虽脱村野,而声态可憎」,鄙薄之情,跃然纸上。可是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得不承认柳词在当时大受欢迎的事实:「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悦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後集卷三十九引《艺苑雌黄》)、「其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宋人徐度《却扫编》卷五)。换言之,他们把柳词的流行单纯归因为以俗语入词,也就是把一般人日常用的白话放进词里。近人如胡云翼、刘逸生等辈亦以为柳词词意径直坦露, 比较浅陋(见刘逸生《宋词小札》)。以上这些评语,确实抓住了柳词的一大特色,柳词好用「伊」这个当时的俗字, ,「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昼夜乐》)、「恨少年,枉费疏狂,不早与伊相识」(《惜春郎》),还有被晏殊狠狠讽制的「针线闲拈伴伊坐」(《定风波》)。

此外,柳词不少句子结构也很平民化,像「偏能做,文人谈笑」(《两同心》),「文谈闲雅,歌喉清丽,举措好精神」(《少年游》),或者「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昼夜乐》)这些句子,放在今天也很容易理解。但用语平民化是不是就有问题 俗雅之间的辩证关系该怎麼看这些问题,近来已有不少学人加以研究, 为柳词「平反」, 我就不多说了。笔者想指出的是, 柳词里, 也有非常雅致的一面, 而且由於柳词重敍事、气韵绵密连贯等特点, 这种雅致在本质上是迥异於其他词人的。尤其是慢词,由於字数长了,更能体现柳词那种独特的风雅。下面就用柳永一首非常长的慢词为例, 简略谈谈这个问题。

先讲讲这个词牌。《戚氏》, 这是柳永自创的词牌, 一共三叠,二百一十二字,其长度在慢词中可谓数一数二。《乐章集》将之摆入「中吕调」中, 按「四音十二律宫调表」来排, 是「羽」部的调子。当然, 今天原调已经失传。耆卿以後,这个牌子传世的词作非常少, 比较著名的有坡公和长春真人丘处机的两首词。长春真人那首叫《梦游仙》, 乃此牌别名。耆卿创一个字数那麼多的新牌, 是有其用意的。此词内容, 以感怀身世为主,杂以写景, 自述成份很重。而柳又是一个喜欢敍事的人, 没有这个大容量的新词牌, 旧的慢词格式并不能让他畅所欲言。有了二百多字的空间, 柳就可以从容於敍事与写景之中了。下面我们先看首叠。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开首已点明季节和天气。要注意「秋」和「雨」都是耆卿乐此不疲的题材, 叶嘉莹先生在《唐宋名家词赏析》里头就指出过这一点。比较《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或《雪梅香》「动悲秋情绪」等类似主题,《戚氏》的起始较为闲散悠静,至少没有直接点出「悲」秋的主观情绪, 而雨也只是小雨, 并不采用「暮」这类消极一些的字眼。但是第二句马上就不同了:「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这里「萧疏」、「零乱」、「残烟」三个词组, 都是消极字眼。而一个「惹」字, 将景物拟人化, 也暗示了之後人的出场。这里可以看到柳词长调对焦距层递十分用心, 从最大的外在自然(「天」)到气候(「雨」),再到庭院, 再到院子里的植物(「槛菊」、「井梧」), 从宏观到微观, 读者视野也随著一步步推近。

进入院子里, 然後词的主体--词人自己--才出现:「凄然, 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到了这个时候, 词的基调已定。「凄然」二字, 是对词人自己和眼前景物的双重归纳。「江关」此处不必实指, 杜浣花《咏怀古迹》之一有云「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耆卿这里用「江关」二字, 恐怕是想到了此句。为甚麼我这麼说呢 因为杜浣花《咏怀古迹》之二的主角是宋玉, 所谓「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而《戚氏》下一句正是「当时宋玉悲感, 向此临水与登山」。耆卿写到这里, 脑子里如果说没有想到《咏怀古迹》, 那反而是难以想像的。既然提到宋玉曾临此处, 那麼耆卿写作此词所在, 想必也是楚地。地点也点清了, 更体现了柳慢词重敍事性之一斑。当然,宋玉悲秋之文学传统也正与「晚秋天」的气氛相配。

下一句「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 也是紧承前文敍事而来。词人「望江关」,看见夕阳西下,云色渐收的远景, 想起宋玉, 异代同悲, 而就近一看,道路阻且长, 行人也都神色凄然。面对此情此景, 本已满怀愁绪的耆卿更是情何以堪。「陇水潺湲」典出唐人翁绶所作横吹典辞(乐府之一种)《陇头吟》「陇水潺湲陇树黄,徵人陇上尽思乡」。「陇水潺湲」是隐括原诗下句的思乡之情,「倦听陇水潺湲」也就是说词人本身已经够悲愁了, 再因目睹行人凄楚而引起了「陇水潺湲」的新愁绪, 不堪承受, 只好通过「倦听」来逃避。那麼, 不听「陇水潺湲」的乡愁, 听甚麼呢「正蝉吟败叶, 蛩响衰草, 相应喧喧」。秋暮时分, 蝉与蟋蟀(蛩)在草叶中细细鸣叫, 而在逃避乡愁的诗人耳中, 这些声音却极为吵杂, 甚至连草叶本身也带著衰落凄清之气。至此而首叠终。我们可以看出首叠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情景场面(Scene), 时间、地点、人物、微观场景、情绪变化、缅怀追思, 应有尽有。从江关的庾信到同为《咏怀古迹》五首主角之一的宋玉, 从「倦听陇水潺湲」到听见蝉、蛩「相应喧喧」, 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 过渡自然, 几乎看不出一般诗词必有的意象跳跃过程。这在第二叠和末叠一样如此。

第二叠一开始再次点出地点:「孤馆,度日如年」。这里要多说两句, 日本研究柳永的学者宇野直人在其《柳永论稿》第五章〈柳永的对句法》中曾提出一个观点, 即柳永的慢词喜欢将「散句讲过的话,再用对句(对偶)句补充之,反之亦如是」。由於相较其他词人花费了更多笔墨去写同一样东西,所以柳的慢词气韵十分悠长绵密。这个看法, 笔者基本上是同意的。要补充的是, 柳永慢词不仅散句和对句上下文方面互为补充, 即使是隔了几句, 甚至上下片之间, 柳也会使用这种加强气韵的方法。比如这里提到「孤馆」, 其实首叠己有「庭轩」,但如此一提,我们会想像到贯通在一起的庭轩和馆阁, 回忆起首叠庭轩与词人身处其中的寂寞。无形之中,诗的部份气韵从首叠过渡到了第二叠, 而不致於形成断层。当然,这种加强气韵方法是需要技巧的, 用不好很容易造成语意重复乃至喋喋不休的负面效果。柳是这方面的大行家, 「孤馆」就用得很妙, 正好与「庭轩」错位互补。如果用「孤轩」的话, 那就是败笔。

「风露渐变, 悄悄至更阑」也是传递气韵的一句词。这是讲时间转变, 从一开始的黄昏(「飞云黯淡夕阳间」)到了深夜。古制一夜五更,每更二小时,「更阑」是一更将尽之时, 比喻夜深。「长天净, 绛河清浅, 皓月婵娟」是夜深时分的远景。这里出现了宇野先生所谓散句之後以对句补充的加强气韵方法。「长天净」是形容夜空静寂无垠的样子, 後面紧接著就是一个讲银河疏星和月色明媚的对偶。这种方法, 不但写景如是, 写 情也是如是。「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这个绵绵之思自是因应深夜夜空的远景而触发的。「思绵绵」是散句,「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是对句,一样也是修饰、补充「思」的内容,原来词人是在回忆往事。如果柳的补充止於此,那麼他的慢词气韵不见得比吴梦窗或者黄山谷有甚麼不同, 但是, 柳在道出「屈指暗想从前」以後, 还把具体内容详细铺陈:「未名未禄, 绮陌红楼, 往往经岁迁延」。到了如今, 我还是功名利禄一场空,那是因为在烟花场所, 实在用了不少时间。用半叠容量再三补充个人情感的内容, 而且敍述如此具体, 这在其他宋人慢词中并不常见, 而且耆卿还没有思完! 我们且来看看末叠。

末叠首句「帝里风光好, 当年少日, 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 遇当歌、对酒竞留连」仍在廷续词人深夜的往日追思。第二叠从简单之「思」到较具体的「思念从前」到更具体的「从前生活(绮陌红楼)」乃至追悔(「往往经岁迁延」、「未名未禄」) ,而末叠则就从前「绮陌红楼」的生活这一点继续具体敍写。写自己年少时与朋辈宴饮的欢乐, 写旧日帝都生活的美好。人不风流枉少年,这句话用在耆卿身上最合适。可是人都会老的,年轻的时候,还能表现一下「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傲气,老了呢「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这一串句子,似乎都归结为对往事的追悔。事实上呢 柳永晚年名词《蝶恋花》中的千古绝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似乎又是另一种精神。晚年在「终不悔」与「追往事,空惨愁颜」中徘徊的三变才子, 最後客死异乡, 离开这个世界的一刻, 他又是何种心情呢

来看《戚氏》的最後几句:「漏箭移,稍觉轻寒。渐鸣咽画角数声残」。时间又转移了, 这个时候, 恐怕是近清晨了。这几句词一样承续了全词敍事丰富明确的精神,随著清早画角声的响起, 词人感觉到了一丝寒意。这份寒意,可以是天气,也可以是深夜追忆往事所残留的幻觉。诗意至此, 敍事部份、写景和写情部份都已大致圆满,三叠之间气韵贯通, 绵密悠长, 虽然长达二百字, 却不见松散,也没有甚麼意义上的断层, 以慢词标准而言, 实无愧於一首好词,只差一个漂亮的收宫了, 而耆卿给了我们超乎意料以外的惊喜:

「对闲窗畔, 停灯向晓, 抱影无眠」

这里焦点的转动一样完美, 词人静坐在窗旁, 吹灭灯火, 面向晓光。「对闲窗畔, 停灯向晓」,这一连串分镜的衔接非常自然。独坐整夜,词人依然睡不著,「抱影」二字, 直把词人那种孤寂凄凉之情写尽了。李青莲《月下独酌》除了影子外至少还有月亮陪著他, 而柳耆卿就只有前者了。首句的「闲」字, 除了收宫所必须的稳定全诗作用外, 还有一股辛酸的自我嘲讽味道在内。词人「闲」坐整夜,不能入眠, 时间就是如此流逝, 而他也早已青春不在。闲著闲著, 才子词人柳三变终於带著潦倒和穷困离开了他的时代, 其一生中, 除了那些青楼的红颜知己外,留下了太多的酸楚与悲苦。足堪告慰的是, 尽管到了现在, 依然有不少人看不起他的「俗」词, 或看不慬他的慢词, 或根本不知道他词中雅致的一面, 但自其时代以後, 随著「词」这一体载在文学史上代代流传, 柳永名字却愈加响亮。我们不知道叶梦得「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记载传递了多少事实, 但是, 即使是恨柳词入骨的王灼, 在骂完柳词「惟是浅近卑俗,自成一体, 不知书者尤好之」以後, 也要老实记下「前辈云:《离骚》寂寞千载後,《戚氏》凄凉一曲终」。王灼认为「柳何敢知世间有离骚」, 鄙薄之意, 溢於言表。可是, 一千年过去了, 事实证明, 王灼远比不上他的「前辈」那麼有眼光。《乐章集》将会随著《楚辞》里头的屈、宋长歌一直传下去, 而骂他的人, 却早已沉没在故纸堆里, 化做灰尘。

度年如日的意思:

过一天像过一年那样长。形容日子很不好过。出自《戚氏》。

成语辨析

解释过一天像过一年那样长。形容日子很不好过。

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宾语、定语;

近义词岁月难熬、一日三秋等

反义词似水流年、寸阴若岁、白驹过隙、寒来暑往、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 

成语出处

宋·柳永《戚氏》:“孤馆度日如年。”

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二折》:“俺如今度日如年,遭缧绁心中嗟怨,悔不听贤相之言。”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五回《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我如今不知便罢,既是天教我知了,正是度日如年,燃眉之急!”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二回:“感承众头领好意相留,只是小可度日如年,今日告辞。”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妾度日如年,愿君怜而救之。”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6回:“到你家住一日,死也甘心,省的奴家在这里度日如年。”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陈大郎攒着两眉,埋怨婆子道:‘干娘,你好慢心肠!春去夏来,如今又立过秋了。你今日也说尚早,明日也说尚早,却不知我度日如年。再延捱几日,他丈夫回来,此事便付东流,却不活活的害死我也!阴司去少不得与你索命’。”

造句:

1、露宿街头的乞丐饥寒交迫,度日如年。

2、生活在帝国主义铁蹄下,真是含垢忍辱,度日如年啊!

3、有病住院那段时间,我是度日如年,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4、在旧社会,劳动人民真是度日如年。

5、离开家乡只不过几天我就想家了,真是度日如年,一日三秋啊。

6、他在这个班上学习真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7、他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他觉得度日如年。

8、当初真是凄风苦雨,我一个人住在一间潮湿阴暗的屋里,睡在冰冷的地板上,真是度日如年啊!

9、在这个偏僻的海岛中,生活艰苦、单调,我们从大城市初到这里,真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一、凄凉一曲

柳永擅创词牌,从词牌名《戚氏》来看,意思是“忧愁悲哀的女子”,词牌名与它的内容特别符合,刻画了一个从黄昏到深夜再到拂晓的未眠人那深沉的悲哀。词句文雅,词意婉约凄凉,它的文字的美感,与陆机《文赋》提倡的美学思想“应、和、悲、雅、艳”相合,想必曲调也如文字一般都是低徊哀婉、缠绵悱恻。宋王灼《碧鸡漫志》中赞它:“离骚寂寞千载后,戚氏凄凉一曲终。”宋人也认为这首词冠古绝今。

二、伤情之境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柳永运用融情入景的写作方法,层层铺叙,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可触、可感、寄托无限情思的艺术境界。

第一阙是一个感情化了的自然世界。

第一阙开头指出时间——晚秋天,气象是——一霎微雨洒,地点是——庭轩。景致是——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这个深秋雨后时节,引动了词人之悲,也奠定了本词“悲感”的文学基调。此时之悲,悲在“秋意浓”;其次悲在“不得志”——“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柳永从眼前景写起,由近及远,又联想到临水登山的宋玉,宋玉和柳永一样,都是以文采传世,在政治上不得志,所以宋玉之悲,就是柳永之悲。);悲在“行路难”——“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悲在“物壮则老”,那种时光渐渐老去的苍凉——“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总之,柳永通过微雨、庭轩、槛菊、井梧、江关、飞云、夕阳、远道、行人、陇水、蝉吟、衰叶、枯草等反复铺陈意象,创造了一个在真实世界中有它的现实基础,笼罩了感情色彩的艺术化的自然世界——深秋雨后。这个世界里,画面的色彩是素淡的、灰色的,文学的情调是暗抑的、凄凉的。宋朝仁宗年间的市井繁华和自然山水,本有一种蓬勃的力量,此时被笼罩了一层浓厚的悲哀与感伤。

三、时光老去,皓月婵娟

二阙创造的是感情化的时空世界。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这时候天色由傍晚到夜深,客宿在孤馆的悲愁的人一点一滴地感受着时光的消逝,风露降临的寒意。下句写眼前景天上的银河皓月“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下一句则说在这沉沉的夜色里自己回想过去的岁月,“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他没有描写过去的岁月是怎样的,只是评论说“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这么多年自己都没有成就,白白耗尽了大好青春,有一种自我贬抑的悲伤感情,回应第一句“孤馆,度日如年”,功业未成的悲哀愈加深沉。

时间上客观的“风露渐变”在词人的主观世界却是“度日如年”;“经岁迁延”也只不过是“思绵绵”;空间上“孤馆”“长天”“绮陌红楼”由地上至天上,由近旁到远方。漫漫秋夜,思绪绵绵,词人可以说是“观古今”而“抚四海”了,所以才能创作出这么有宇宙感、人生感的文字。

四、自抒怀抱,空惨愁颜

先是回忆,算是自叙身世。“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当年自己在父亲的庇佑之下,在京师里也曾结交一些奇怪而狂放的朋友,大家一起对酒当歌,留连忘返,度过了飞扬恣肆的时光。然后从时间角度去感慨这段时光,“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而如今呢,“念名利,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写出自己在名缰利锁之前,没有洒脱到可以放弃的地步,而世上势利之人对自己的眼光、看法以及所作所为,自己也做不到不去在乎,想起来就会让愁苦的面孔更加难过。接着是从听觉、触觉角度写“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时间流逝,夜已深沉了,词人仍旧是“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几个动作,对、停、向、抱,突出了深夜里“这个人”的存在是多么孤独凄凉。

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以情思为针,文字为线,宛如一位绣娘,细针密线地把一腔幽咽和难言心事在花笺上表达得淋漓尽致,我觉得柳永把景致和情感写得如此凄凉既有他身世的起伏、后期的不得志,本身情感世界的阴柔等客观原因,在主观上也有对仁宗朝廷各种对自己“不道”的不满。政治上的不得志,使一代文人柳永成了“奉旨填词”的柳三变,身为“白衣卿相”的尴尬处境和“奉旨填词”后在势利眼光中挣扎的酸辛苦楚至深至痛,他无奈流连青楼楚馆、与妓女厮混,填词排遣压抑,填词也是一种自我证明,脂粉阴柔的词风也满足了大宋兴盛的市井娱乐业的需要。命运弄人,《戚氏》告诉我们一个失意者的悲伤到底有多深。

柳永别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字号:景庄,耆卿。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出生时间:约984年。去世时间:约1053年。主要作品:《雨霖铃》《安公子》《八声甘州》《卜算子慢》《采莲令》等。

关于柳永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柳永的诗词

《雨霖铃》、《蝶恋花》、《望海潮》、《八声甘州》、《定风波》、《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采莲令》、《其二》、《凤栖梧》、《凤栖梧》、《安公子》、《卜算子慢》、《夜半乐》、《少年游》、《鹤冲天》、《其三》、《少年游》、《曲玉管》、《佳人醉》、《戚氏》。

二、评价

天性风流,才性高妙,由于父亲柳宜身为降臣,所以科场失意,众红裙争相亲近;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楼,寄情风月,醉卧花丛,怜香惜玉,直把群妓当倩娘他是最风流却路途又最坎坷的一代词坛高手。

1屯田(柳永官屯田员外郎,故称)北宋专家,其高浑处不减清真,长调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做挥绰之声” ——郑文火卓

2“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 ——胡寅

3“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 叶梦得

4“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久成。” ——李清照

5“予观柳氏文章,喜其能道嘉佑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是时予方为儿,犹想见其俗,欢声和气,洋溢道路之间,动植咸若。令人歌柳词,闻其声,听其词,如丁斯时,使人慨然有感。呜呼,太平气象,柳能一写于乐章,所谓词人盛事之黼藻,其可废耶?” ——黄裳

6"其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贴,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陈振孙

7“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不减唐人高处”。 ——苏轼

8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9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并且柳词可分俚、雅两派。

三、轶事

名字由来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他出生于官宦世家,兄弟三人的名中都有“三”字。分别为三复、三接、三变。少年时,他与两位兄长在武夷山鹅仔峰下读书,由于他们均擅长诗文,所以当地人便称他们为“柳氏三绝”。后因宋仁宗知道他的名字,不让他中举,故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名字抹去。于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科举之途少年柳永混迹于烟花巷陌中。51岁时,柳永终于及第,去过福建,留有《煮海歌》,对当时煮盐为生的民众给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两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载入了《海内名宦录》中,足可见其在经纶事物上的天赋。可惜由于性格原因,他屡遭排贬,因此进入四处漂泊的“浮生”,养成了一种对萧索景物,秋伤风景的偏好。柳永常以宋玉自比,对此,不予置评。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出殡时,东京满城名妓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谢玉英为他披麻戴重孝,两月后因痛思柳永而去世。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亦称为“群妓合金葬柳七”。柳家世代做官。柳永少年时在家乡勤学苦读,希望能传承家业,官至公卿。学成之后,他就到汴京应试,准备大展宏图,在政治上一试身手。不料,一到光怪陆离的京城,骨子里浪漫风流的年轻才子柳永,就被青楼歌馆里的歌妓吸引,把那政治理想完全抛在了脑后,一天到晚在风月场里潇洒,与青楼歌妓打得火热,而且还把他的风流生活写进词里:“近日来,陡把狂心牵系。罗绮丛中,笙歌筵上,有个人人可意。”“知几度、密约秦楼尽醉。仍携手,眷恋香衾绣被。”(《长寿乐》)当然,他也没有忘记此行考中进士的目标,只是他“自负风流才调”,自信“艺足才高”,“多才多艺善词赋”(《击梧桐》),没把考试当回事,以为考中进士、做个状元是唾手可得的事。他曾经向可以的心上人夸口说,即使是皇帝临轩亲试,也“定然魁甲登高第”(《长寿乐》)。不料事与愿违,放榜时名落孙山。他沮丧愤激之余,写下了传诵一时的名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宣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你皇帝老儿不让我进士及第去做官,我不做官,又奈我何!在词坛上叱咤风云,难道不是一样的辉煌?正是“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四、纪念馆

柳永纪念馆位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宫古街中段,一曲溪北岸,是一座三层楼阁式仿宋民间建筑,占地300米,坐南朝北,有展厅及办公室、储藏室、茶室等设施。风格朴实素雅,极富乡土气息。

柳永纪念馆馆名由原中顾委委员、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锐题写。大门前草坪矗立着柳永全身站立铜像,花岗岩四方基座高134米,基座正面镌刻柳永简介。

1 白驹过隙怎么翻译

白驹过隙(汉语成语)

百科名片

白驹过隙,成语,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亦作过隙白驹。有同名小说《白驹过隙》。河南新乡市九莲山景区的一处景点也以白驹过隙命名。一般人也说:“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

成语资料

汉语文字白驹过隙

汉语拼音bái jū guò xì

英文解释Time passes quickly like a white pony's shadow across a crevice。

英文例句

1 The world is like a fleeting show 人世如白驹过隙。

2 Oh dear hasn't time flown! 天哪——时间如白驹过隙呀!

五笔编码rcfb

词语解释

隙:缝隙。

驹:少壮的马。

像白色少壮的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形容时间过得飞快,亦作过隙白驹。

白驹,原意为阳光。隋唐间儒家学者陆德明注《庄子》:“白驹”,或言“日”也。

字词解释白驹:原指白色的骏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缝隙。

成语性质中性词。

成语用法主谓式。

近义词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荏苒、时光飞逝、岁月如梭

反义词度日如年、不可终日、地久天长、千载一时、苦度春秋

成语造句

1没想到刚躺下就不知不觉过了几个小时,真是白驹过隙啊!

2白驹过隙,日月穿梭,才见梅开腊底,又早天气回阳。(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回)

3岂不闻光阴如过隙白驹。(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4人生如白驹过隙,似此迁延岁月,何日恢复中原乎?(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七回)

2 白驹过隙的意思

白驹过隙

白驹过隙是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像快马穿过一道狭窄的缝隙一样快

《 庄子·知北游 》有:“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史记·晋侯世家》也说:“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汉书·魏豹传》中,也有类似这样的文句。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极快。隙,是非常狭小的空间;白驹,有人解释为白色的骏马。骏马驰过狭小的空间,当然极快,一闪就过去了。《礼·三年问》说:“若驷之过隙”。原注:“驷谓驷马,隙谓空隙。驷马骏疾,空隙狭小,以骏疾过狭小,言急速之甚。”这里所谓“驷马过隙”,意思和“白驹过隙”完全相同。

但也有人说,“白驹”并不是马,而是日影的别名,“白驹过隙”是说日影移动的迅速。因此还有人称光阴为“驹光”,称日影为“驹影”。例如元朝袁桷(Jue)的诗:“琐窗驹影催”。不过,无论把“白驹”解释为白马或是日影和光阴,“白驹过隙”的原意不变,都是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3 白驹过隙的意思

白驹过隙的意思是: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处战国·庄子《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

人生于天地之间,就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时间忽然就过去了。

例子时光如白驹过隙,让我们来不及准备就悄然流逝。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比喻时光飞快流逝

近义词日月如梭、光阴似箭、石火电光、驷之过隙

反义词度日如年

扩展资料

1、白驹过隙的近义词

光阴似箭

解释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半年有余。

例子回到父母身旁,看着儿时的照片,更觉得往事如昔,光阴似箭。

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分句;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2、白驹过隙的反义词

度日如年

解释过一天象过一年那样长。形容日子很不好过。

出处宋·柳永《戚氏》:“孤馆度日如年。”

独自在客栈里过一天象过一年那样长。

例子露宿街头的乞丐饥寒交迫,度日如年。

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日子很不好过

4 “白驹过隙”这个成语的典故

成语典故:

孔子有一次专程去向老子请教什么是“至道”,老子要孔子斋戒沐浴,说道:“人的寿命是极为短暂的,好像白马驰过狭窄的空隙,一闪即逝。死是人从有形转化为无形,道即精神可以永远留在人世之间。”

拼音:bái jū guò xì

意思是:为比喻时间过得快,光阴易逝。

出自:《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释义:人的寿命是极为短暂的,好像白马驰过狭窄的空隙,一闪即逝。

例句: 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转眼二十年过去,她的鬓边终于也见到了白发。

扩展资料

白驹过隙的反义词:度日如年

拼音:dù rì rú nián

意思是:过一天像过一年那样长。形容日子很不好过。

出自:宋·柳永《戚氏》:“孤馆度日如年。”

释义:在驿馆里形影单只,度日如年。

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宾语、定语

例句:当初真是凄风苦雨,我一个人住在一间潮湿阴暗的屋里睡在冰冷的地板上,真是度日如年啊!

5 人生如白驹过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庄子·知北游》

2、《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人生如白驹过隙,倘不及时行乐,则老大徒伤悲也。”

人生如白驹过隙这句话的意思,个人理解就是人生苦短,该好好珍惜生命的这一过程。

bái jū guò xì

成语:白驹过隙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处:《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

示例:~,日月穿梭,才见梅开腊底,又早天气回阳。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回

近义词: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反义词:度日如年

柳永大约是贫困病老死的;《柳永纪念馆》在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宫古街中段。

为更多了解柳永生平,下面转载有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作者胡鹏的《浪子词人的暮年悲歌——柳永晚年生活与创作浅说》供参阅

柳永(约984-1053),福建武夷山人。柳永本来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世家,自幼聪敏,长于乐章,善为歌辞,但科场运不佳。

十八岁时,柳永进京赶考路过杭州,流连此间歌唱买笑生活。第二年,柳永作了一首《望海潮》,描写杭州胜景,广为传诵,名噪一时,连金朝皇帝都对杭州起了贼心。(此词留待日后)

二十到二十三岁时,柳永离开杭州,到了苏州,然后又跑到扬州,其间佳作不断,歌伎舞女争相结交,过了一段极为放浪的生活。

二十五岁时,柳永第一次参加科考,踌躇满志。谁料真宗皇帝在考试前特意召见他,对他严加斥责,批评柳永流连歌坊、词作浮靡,于是落榜。

心高气傲的柳永愤慨之下写了一首《鹤冲天》,大发牢骚,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句,结果惹得皇帝更加不满。虽然如此,柳永还是没有放弃科考,毕竟在那个年代你不参加科举还真能上天吗?

三十一岁、三十四岁和四十岁时,柳永又参加了三次科考,全都铩羽而归。虽然屡次落榜,但是柳永的名气却越来越大,干脆以填词为生,成为宋代第一位专业词人。

在柳永之前,词大多是文人士大夫之间的游戏之作,无非是伤春悲秋、筵席应酬,到了柳永,词风为之大变,开始描写下层人物、男女恋情,关注社会现实,并大量创造长调,成为一代宗师。

这首《少年游》即是柳永的一段内心真实写照,科场失意,生活窘迫,还和情人闹分手,词中悲苦之意溢于言表。

纵观柳永一生,早年流连花丛,中年浪迹江湖,到了五十岁时,终于得中进士,开始担任县令等小官,颇为清廉干练,晚年依然穷困潦倒。

浪子词人的暮年悲歌——柳永晚年生活与创作浅说——胡鹏

柳永,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词史上第一个划时代的大词人。后世对这位大词客固然褒贬不一,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他对宋词内容的拓展、雅俗共赏风格的建立以及慢词体制的创立等方面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夕阳无限好,只因近黄昏。本文想通过对柳永晚年生活与词作的关照,进一步揭示这位伟大词人或隐藏或显露在外的思想与贡献。

综观柳永的一生,有太多的无奈。少年离家赴京,为歌妓作词,腆颜求晏殊,改名字,当官后对自己的约束和检点,都有不得不为的成分在内。他又有李太白的才气,却少他的豪气;他也有杜工部的忠君爱国思想,却不能像诗圣那样始终秉持一颗儒者谨慎之心。他忘不了那些落魄时给他蕴藉的歌姬舞女们,他丢不了自己不羁的性格。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封建社会中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在深痛的无奈中沉浮;一个超越自己时代的伟大人道主义分子对社会的无奈。

请先看他晚年的一首词作:

戚氏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

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

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

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鸣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这首《戚氏》调是柳永首先创立的长调慢词,全词二百一十二字,是长调中最长的体制之一,也是他晚年的作品之一。通篇音律谐协,句法活泼,平仄韵位错落有致。上片写夕阳西下,中片描入夜时分,下片着重记述从深夜到拂晓的情景。都围侥一个独宿逆旅的行人,写他在这三段时间内的所见、所思和所感。

词先从近景写起:秋雨梧桐,西风寒菊,点缀着荒寂的驿馆。“萧疏”见得花之凋残。“零落”说明花正黄落。“惹残烟”,一字一层。“烟”而曰“残”,见出梧菊凋零、无复烟笼霭密的生气。“残”而曰“惹”,则见出其勉为弄姿摇曳枝头的眷恋之情,益发令人怜惜。传神就在一个“惹”字。“凄然”以下写远景。“夕阳闲”的“闲”字下得好,对比强烈,是移情的手法。“倦听”以下,转写所闻:一个“应”字更把蝉鸣、蛩响彼此呼应的秋声写活了。这里,“蝉鸣”与“蛩响”彼此相应,实际上与作者内心的凄凉之感相共鸣,这是一种融情于景的手法。

中片从日斜到日暮,再至更阑,风清露冷,天气渐变,人声悄然,至此深入一层,刻画此地此时的心理状态。月明夜静,一身孤旅,清宵独坐,怎能不勾起抑郁的情思来呢?“长空净,绛河清浅,皓月蝉娟”,但见长空云净,银河清浅,明月光辉,怎不让人“思绵绵”呢?“夜永对景那堪”,六字为句,“屈指”以下转入忆旧,纯乎写情。以虚衬实,放笔直书,情真意厚、流转自如。

狂放不羁的少年生活,具体地补足了“暗想”的内容。仍用虚笔,与上片密衔细接。“别来迅景如梭”一句转写实景。词笔虚实相间,腾挪有致。以向日的欢娱,衬出如今的落寞,烟村水驿,无限凄凉。经过一番铺垫与蓄势,然后引出了“念利名憔悴长萦绊”一句。为什么要抛亲别友,孤旅天涯,受这份煎熬呢?不正是被区区的名利所羁绊么?往事萦回,使他数遍更筹,听残画角,终夕难眠。结拍“停灯向晓,抱影无眠”为一篇词眼,写尽了伶仃孤处的滋味,传神地勾画出一个独倚虚窗、形影相伴的天涯倦客形象。

这首词将羁旅情愁打并入身世之感,写得淋漓尽至,入木三分,是柳永的名作之一。同时代的王灼在其所著的《碧鸡漫志》中转引过“《离骚》寂寞千年后,《戚氏》凄凉一曲终”的赞语。拿《戚氏》和《离骚》相比,说明它声情并茂、凄怨感人,堪称一曲空前旷世的凄凉之歌。

柳永二十岁成亲,婚后夫妻感情甚佳,柳永在外飘泊期间,曾有追忆和思念爱妻的词。他们生有一子,后来妻子病逝,柳永回家奔丧时发现使女张端娣的容貌酷似爱妻,遂与她结为师生关系。张端娣一直期待与柳永续弦,但柳鉴于愧欠爱妻太多,决心不让其妻的使女重蹈覆辙。柳永在晓峰盐场任职时结识了何花,她对柳永情有独钟,柳鉴于其爷爷何老汉为保护自己而被杀害,于是发誓作他老人家的儿子,因而面对何花的痴情,柳永始终不越雷池半步,以义父的身份将何花许配给名将狄青。这两位纯洁美丽的姑娘,在柳永的调教下,成为知书达理的人才。这也体现了柳永男子汉的风范和品质。同时,柳永又是一个“泛爱”主义者,他称“调笑师师最惯”、“香香与我脾和”、“安安于我情多”。他同时被三位女子所钟情,师师的清纯,香香的深沉和安安的痴情,都给他身心带来极大的愉悦,成为柳永创作新词的一大源泉,从而词作不断,佳篇迭出。同时,柳词又是“三朵名花”精神上必备的生活需要。柳永视她们为红颜知已,又把她们当作新词创作和实验的园地。他们之间便有了精神和物质、肉体和心灵的碰撞火花,有了风流才子与绝代佳人的匹配,成为那个时代男女情爱理想的伊甸园。她们在与柳永的交往中,既有“三姐妹”同爱一个人,共享幸福和共负责任的豁达,又难免产生“醋意”,使她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而有趣。柳永的晚年,除了再娶妻子娟娟外,还念念不忘“三朵名花”,香香和安安都早他而逝,他把风烛残年的师师接到家中一同生活,并参与修订他的《乐章集》。师师去世后,他决定携妻子返回故乡武夷山﹝柳永是崇安(即今福建武夷山市)人﹞。途中客死他乡,结局甚是悲凄。柳永虽然官居七品,但不论担任“团练使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场盐监官”还是“华阴县令”等职,都能力所能及地为当地做出一定贡献,取得一定政绩,口碑极佳。在为范仲淹当谋士时,为变革和守卫边疆、抵御西夏入侵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使“庆历新政”在局部地区得以有效地推行。以吕夷简为首的集团,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以莫须有的“闹朋党”罪名,把范仲淹、章得象、晏殊等一批人打倒。柳永的处境也处在危难之中。“庆历新政”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对推动历史,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柳永从政后,政绩突出,但难以得到升迁重用。其主要原因:一是吕夷简等人的压制;二是章得象与柳永同是建州老乡,回避“朋党”之嫌,使柳永“久困选调”正常返京之事遇到了困难。柳永告老退休时,朝廷给他正六品“屯田员外郎”待遇。到了南宋,柳永被推为“有宋三百年四名宦之一”。尽管有些夸张过誉之嫌,但就其知名度与文学成就和个人魅力而言,却是当之无愧的。

柳永凭借一身才气,又半生不遇,难进宦门,遂恣意所为,尽情放浪多年,弄得身心俱伤,最终死在名妓赵香香家。他既无家室,也无财产,死后无人过问。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商量后凑一笔钱为他安葬。谢玉英曾与他拟为夫妻,为他戴重孝,众妓都为他戴孝守丧。出殡之时,东京(今河南开封)满城妓女几乎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

一般人都以为柳永仅仅是个浪子词人,为官是在垂暮的晚年,难有“政绩”;也以为他的创作局限于“不是相思,便是离别,不是绮语,便是醉歌”,写的是自己的一些“小个性”;就连方志史书也多半把他归入文苑传,却不知道他另一面也是注意民生疾苦的名宦和能写人生抱负与家国之死的另类的儒者。首先,在张津《乾道四明图经》卷七里,就记晓峰盐场在县西十二里,柳永曾为晓峰场盐官,并有《留客住》词石刻在官舍中(《留客住》词今存《乐章集》中,其中有“遥山万叠云散,涨海千里,潮平波浩渺”语,写的正是海滨景象。),后来罗濬《宝庆四明志》卷二十也有这样的记载。祝穆《方舆胜览》卷七,也记“名宦柳耆卿,尝监定海晓峰盐场,有题咏。”但他所谓题咏,并没有记下来。所幸元冯福京《大德昌国州图志》卷六,曾经记载名宦柳永监晓峰盐场一事,并把柳永所作的一首《鬻海歌》也全记下来:

鬻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原太寥落,牢盆鬻就汝轮征。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风干日曝盐味加,如灌潮波溜成。浓盐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出去夕阳还。船载肩擎未皇歇,投入巨灶炎炎。晨烧暮烁堆集高,才得波涛变成雪。自从潴至飞霜,无非假贷充侯粮。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缗往往十缗偿。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鬻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甲兵净洗征轮辍,君有余财罢盐铁,太平相业何唯盐,化作夏商周时节。

诗中具体地叙述了海滨劳动人民制盐的过程和他们辛苦艰难的实情,充分表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另外,诗中也揭露了当时地主、官僚和奸商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这确实是一篇很宝贵的文章,足以与白居易的《新乐府》媲美,《宋元方志》把他列入名宦一类不是没有根据的。可惜宋人笔记中,既未提到柳永名宦的事迹,更没有记载他这一类富于人民性的诗歌(其实,《宋史》中并未为柳永立传)。清朱绪曾《昌国典咏》卷五,极称这篇《鬻海歌》“洞悉民疾,实仁人之言”,并有诗说:“积雪飞霜韵事添,晓风残月画图兼。耆卿才调关民隐,莫认红腔昔昔盐”。也认为他是名宦。

柳永最终官至屯田员外郎,结合柳永自己所作的词来看,例如《长相思》说:“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定风波》说:“奈泛泛旅迹,厌厌病绪,迩来谙尽宦游滋味。”《思归乐》说:“晚岁光阴能几许?这巧宦不须多取。”都可看出他对宦途的厌倦。实际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又哪能容许一个名宦久于其位呢?因此,他抒写了很多“游宦成羁旅”(《安公子》)的词,引起我们无限的同情。后人对此多有记述:

“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叶梦得《避暑录话》下)

“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之。”(金盈之《醉翁谈录》丙集卷二)

妓女和柳永的关系是相当亲密融洽的,他们组成了一个以浪子柳永为中心,一大堆风尘歌妓为羽翼的才子佳人集团,柳永曾自豪地说“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两百年后引柳永为同调的关汉卿的两句曲词“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也可视为柳本的写照。而柳永所作的《传花枝》在自负风流方面并不亚于关汉卿的《一枝花套·不伏老》。词曰:

平生自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知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解刷扮,能(口兵)嗽,表里都峭。每遇着、饮席歌筵,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剩沽取百十年,只恁厮好。若限满,鬼使来追,待情个、掩通著到。

可见,他与妓女的关系十分亲密,他对自己的这种风月生活也颇为自得,这在词里表现得也相当大胆、直露、毫不虚伪,毫不做作,公开宣称“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鹤冲天》),公开鄙视“名缰利锁,虚费光阴”(《夏云峰》),颇有些反传统道德的意味,令一般酸腐文人为之乍舌侧目。在和妓女的交往中,不排除玩弄狎邪的成份,但更多的是彼此的友情与互相的慰藉,是歌妓们对他的偏爱与他对歌妓们体贴。妓女的出现无疑是一种社会病态,但柳永与歌妓们却在这种病态现象中保持了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据宋人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因及杨湜《古今词话》记载,柳永“沦落贫窘,终老无子,掩骸僧舍,京西妓者鸠钱葬于枣阳县花山。”“每遇清明,多载酒肴,饮于耆卿墓侧,谓之吊柳会。”此足以证明歌妓与柳永之间确实存在深厚的感情。

在描写情场生活时充满了功名事业与狂荡风流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年轻时与老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青年时,柳永虽也热衷功名,但更看重风情,当二者发生矛盾时,他一方面对功名难就充满牢骚,一方面又能以加倍的恣狂作为排遣。著名的《鹤冲天》就是这种矛盾心情的生动写照: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句。未遂风云便,争不恣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苍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据《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载,仁宗皇帝读到此词后十分不满。“及(下次)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自此,柳永索性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但柳永终是一个封建文人,终难彻底摆脱传统思想,那种“定然魁甲登高第”的思想始终没有断绝,最后在将近五十罗时,终于在更名后考中进士,步入仕途。经过不断的宦游漂泊,生活坎坷,柳永的社会人生之感逐渐深沉,玩世狂荡之心逐渐收敛。特别是按宋制,士子及未火朝籍者可出入民间妓院,一为朝廷命官就失去了这种自由。因此晚年的柳永不得不改变青年时的狂荡,而对一直心向往之的风月生活持一种留恋而又无力挽回的态度,不断唱出浪子暮年无可奈何的人生悲哀与情场失落。如《戚氏》云:

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

念名利,憔粹常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

又如《迷神引》下阕曰: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觉客程劳,年光晚。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如果说他人写人生漂泊多与官场失意相结合,柳永则带与情场失意相结合;他人在“帝城赊”时常感慨“长安不见使人愁”时,柳永则常感慨“秦楼阻”,他人在抒发文人雅调的时候,柳永则常常拖着一条世俗的尾巴。

纵观上述所分析的几个特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柳永总是以世俗的角度写自己与歌妓之间那份实在的、具体的、真切的感情,这就决定了他的风格必然是俗的。

柳永的一生有对官宦生活的不懈追求。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第二次又落榜。按说,补习补习,完全可以东山再起。可不服输的柳永就是沉不住气,第二次落榜后,由着性子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天》。发牢骚的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压根没有想到就是那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的辛酸。没有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仁宗反复看着,吟着,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恼火。特别是那“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真是刺到了宋仁宗的痛点上。三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还有一种说法是柳永的《醉蓬莱》事件激怒了当朝者。柳永后来写《醉蓬莱》“遂忤旨”,求助晏殊,又被这位宰相大人讽嘲他写过“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之类的俗俚之词而拒绝。为了摆脱困境谋求升迁,柳永竟将名字从柳三变改为柳永。最终,柳永也不过官至屯田员外郎,六品小官而已。

从潇洒狂放的“白衣卿相”到六品屯田员外郎,这变化实在不小。让人难以承受,对胸怀奇才的柳永来说,也不是他“最初的梦想”了。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年少轻狂的放荡与老年失落的凄凉形成的鲜明对比。这些都是几乎能让一个人崩溃的事情,柳永承受了下来。这便是我对柳永最深刻和最感动的地方。柳永晚年穷困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柳永何以能做到如此?正由于摒弃了先前把歌妓当“尤物”的观念,而把她们当做真正的朋友,歌妓们才乐于和他唱和。同样,歌妓们也对柳永怀着深厚的友谊,把他当做朋友,给他寄来书简。柳永把这位歌妓特意寄来的诗简藏于怀中,时时拿出来拜读,可见他所欣赏的已不仅仅是她们的体态和容貌,更多的是她们的才华和品格。如同众多歌妓所看重的,也并不是柳永的金钱(实际上柳永后来一直靠给歌妓们写词为生,相当的潦倒),而是他的才华:

且恁相偎倚。未消得,怜我多才多艺。(《玉女摇仙佩》)

当日相逢,便有怜才深意。(《殢人娇》)

被举措、艺足才高,在处别得艳姬留。(《如鱼水》)

正是在这种平等、相互爱慕的基础上,柳永第一次提出了“才子佳人”的爱情模式:

结前期。美人才子,合是相知。(《玉蝴蝶》)

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玉女摇仙佩》)

在那个时代,这无疑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这种爱情,摒弃了世俗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考虑,排除了“门当户对”的陈旧观念,因而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至于这种爱情最后能否以婚姻为归宿,那是次要的,因为它的根本价值在于实现了平等和互爱。虽然柳永所提倡的是一种泛爱式的互爱,虽然他并不能为爱一个女人而终生不渝。在柳词中出现名字的歌妓就有许多:“但愿我,虫虫心下,把人看待”“秀香家住桃花径,算神仙,才堪并”,等等。柳永的爱情经历是异常复杂的,如他自己所写:“洞房记得初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柳永虽然泛爱,却都是真心相爱。正因为是以平等和互爱为前提的,所以这种爱情常常达到一种异常强烈持久的程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柳永的歌妓词里,与他感情最深的是虫娘:

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成丛。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几回饮散良宵永,鸳衾暖、凤枕香浓。算得人间天上,惟有两心同。近来云雨忽西东。诮恼损情悰。纵然偷期暗会,长是匆匆。争似和鸣偕老,免教敛翠啼红。眼前时、暂疏欢宴,盟言在、更莫忡忡。待作真个宅院,方信有初终。(《集贤宾》)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柳永当时的许诺是真诚的。但这违反了封建婚姻制度。在宋代社会,像虫虫这样的贱民歌妓,是根本不可能与宦门子弟柳永结为配偶的。更何况柳永后来考中了进士,踏入了仕途,客观条件不允许他去践行向虫虫许下的诺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柳永敢于在作品中表示与贱民歌妓结为配偶的愿望,实属难能可贵。

柳永从女性的角度,细致体会到流落风尘对女性精神的压抑和损害,理解她们“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的郁闷,并发出“天上人间,惟有两心同”、“且相将,共乐平生,未肯轻分连理”的良好愿望。柳永还真正觉察到了歌妓的心愿,为她们表达心声:

她们把结束悲苦生涯的唯一希望寄托在自己所中意的风流少年身上,殊不知大多数时候仅仅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她们真挚的感情一次次被捉弄、被亵渎。根源不在于她们感情付出的多少,而在于必须改变这种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命运。柳永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在作品中不止一次的,在晚年进入仕途之后亦丝毫不曾改变地替歌妓们发出自由的呼喊。

与柳永同时代的词人很多,有名的也很多,写歌妓的则更多。但纵观之下,我们就会发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仍是把歌妓当作生活的一种点缀,是工作之余的消遣。比如当时著名的太平宰相、富贵闲人晏殊。使得他的词中正平和温润秀洁的自然是他词里的歌妓——更确切的说是家妓,以晏殊的地位和财力他是养得起家妓的。北宋的大词人们:张先、晏几道、欧阳修、周邦彦、秦观、苏轼、黄庭坚……他们都曾写歌妓词,但他们更注重的是描写歌妓们的容貌、体态、歌喉,写得极其香艳旖旎。他们固然有激情,但也是带着轻浮的;固然有爱意,但也有不能回避的玩弄;固然也时常相依相偎,但总有身份不同而产生的距离感。他们不能像柳永那样,深入她们的内心世界,把她们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去观照。在很多士大夫眼里,歌妓只是被人爱怜的玩物。这些士大夫们自然不会深入地思考,歌妓为什么会成为歌妓,更不会深入地去了解歌妓们笑面如花背后的辛酸和歌妓们的内心世界。我们不能说这些士大夫与歌妓之间就没有真正的感情,但是这种感情、相思、怀念确实更多地建立于两性的性爱之上。柳永真正关怀的是她们的身世之悲,真正欣赏的是她们的才华而不是她们的容貌。正是由于柳永对歌妓的平等和同情态度,让他在一生中受到众多歌姬和平民的喜欢与爱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甚至在他既死之后(“吊柳会”)。

“一个男人真正需要的只是自然和女人,其余的一切,诸如功名之类,都是奢侈品。”柳永在青年时代(五十岁入宦之前)将风月欢情男女之情与爱视为有限生命的终极慰籍。这一独特的人生价值观,不仅迥异于士大夫们建功立业,追名逐利的传统价值取向,而且使他的歌妓词呈现出不同于流俗的个性风貌。这是那些“雅词”作者难以想象的,也是那些玩赏庸俗的“俚词”作者难以企及的。对于柳永歌妓词所呈现出的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体悟,我们必须给与应有的评价,而不能一笔抹杀。对于生命来说,两情相悦才是最本质的情感真实。柳永的歌妓词,并非全是他爱之忧欢的写照,其中相当部分是追求思想人格而不得的苦闷的异化转换。柳永把求仕不得的精神伤害,通过爱情失落的苦恼表现出来。他“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强作欢颜,正是怀才不遇时苦闷心情的具体体现;“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正是他对美转瞬即逝的无奈和喟叹。《乐章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始终围绕着男女之恋的悲欢离合展示自己对人生的悲剧性体验。柳永对风月的大肆发挥,是在冷漠的社会中寻求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角落,是内心涌起的对道貌岸然的传统道德和封建社会的激烈反抗。行动的价值不在于成功与否,而在于行动本身。生命的价值正是在躁动不安的反抗、追求过程中实现的。作为儒家思想的追随者,柳永悲剧性的失败了,但作为自由生命的体现者,他狂放不羁的个性使得他的行动具有了思想解放的启蒙意义。

人生如梦,回首即是百年。

柳永不是一棵三千年不死的胡杨,他也不能在大漠中高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也不会锦帽貂裘,“为报倾城随太守,西北望,射天狼”。他是一个词客,是一个纯粹的文人,失意的性情中人,一个多愁善感又桀骜不驯的人。历经六十余年的沧桑之后,他还有那份不改的赤子之心,虽然更多了几分不如意,但他没又失去对他人(主要是那些同样深处苦难的歌姬们,当然包括哪些他所“管理”下的百姓)的爱。他就像那棵酒醒后痴痴守在岸边的杨树,斗转星移,几番荣枯,几度落拓,依旧词心不改,静静守着身边的花儿草儿。这个近乎自绝仕途的男人,人生的大半都是在漂泊中度过,在于歌姬的苦笑中度过。他忽而富有、忽而贫贱,忽而声名鹊起、忽而遭人嘲笑,忽而惆怅、忽而高昂。幸运的是,凭借着自己绝世的才华和与生俱来的悲悯之心,他和一群被社会遗弃的才情女子在那个不自由的时代里相遇相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九百五十多年过去了,依然有能歌柳词者,依然有发自内心爱着他的痴心人,还是不少能够回到大宋王朝与他心灵交汇的清客!

他必将是一个千古词家,只要千百年之后我们还用着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汉字,我们身上还有那份远古的情怀。

其实柳永的这一首诗并不是为谁而做的,戚氏其实只是柳永创造的一种词牌名而已,而他的这首诗是因为反映了他的生活十分地凄凉,凄凉到一定境界了,所以流传千年。

这首诗写的是柳永他的仕途悲惨,然后不得意,自己孤身在外,被流放的凄凉场景。柳永其实是有很大的野心的,但是他的才华没有人去赏识,导致他的仕途一直都很不尽如人意,而后来,柳永被流放在外面,一个人过自己的生活,他就想起了他年轻的时候的繁华景象还有他逍遥的生活,所以就写下了这首《戚氏》,而这个“戚氏”其实不是一个人的姓名,只是他创造的一个词牌名而已。

柳永非常擅长把写景抒情,他在这首词里面,把他内心的悲凉凄惨描写地淋漓尽致,所以才被人称赞“离骚寂寞千载后,戚氏凄凉一曲终”。柳永对写景是很厉害的,当时又正值秋天,凉凉秋风,又只有一个人在外被流放,仕途不顺,自己也老了,想起年轻时候的盛气,又想想现在自己是多么地凄凉地生活着,这个秋色,这些随风摇摆的树枝,仿佛都在衬托着他,在陪着他哭一样,其中的“惹”用的就很妙了,句句都能看得出柳永内心的孤独和怨世。

所以我们应该要多了解一些古人和一些古诗词,知道这个“戚氏”其实是个词牌名,而不是说他是为谁作的这个曲,要问的话,其实就是为了他自己吧。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

戚氏的词牌格式

柳永《戚氏》读宋词的,想来无人不知柳永和他的《乐章集》。可是知名度是一回事, 评价又是另一回事。从词学批评史来看,尽管也有不少文人承...
点击下载
上一篇:乔姓原考下一篇:谁知道胡氏家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