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成长历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2收藏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成长历程,,第1张

  维多利亚女王 Alexandrina Victoria (生于1819年5月24日 - 卒于1901年1月22日)

  巾帼风姿,一代辉煌

  英国历史上在位工夫最长的君主,在位工夫长达63年。维多利亚女王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结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她在位的63年时期(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最强大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期间,她在位时期直到她逝世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端的1914年,英国都称为维多利亚时期,1914年以后,英国开端走向败落。

  维多利亚女王肯特公爵爱德华之女。1837年登基,时年十八岁。即位初年,她积极参加朝政,和首相墨尔本子爵W拉姆(1779~1848)合作默契,倾向于辉格党人,与托利党人格格不入。1846年以后,女王和丈夫艾伯特亲王(Prince Albert)果断反对外交大臣HJ帕默斯顿的对外政策,逼使帕默斯顿辞职。在位后期,转向保守党并同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结为至交,积极支撑他的殖民侵略政策。

  维多利亚1876年成为印度女皇。1881年,首相迪斯累里逝世后,开端信赖索尔兹伯里和张伯伦。1887年及1897年,英国举办隆重大典,庆贺女王即位50周年和60周年,并借帝国各属地代表汇集伦敦之机,举办帝国殖民地会议,应用女王荣誉,稳固大英帝国的统治和内部勾结。在维多利亚统治时期,英国从一个一般的欧洲国度成为一个强盛的帝国。

  童年与家庭

  维多利亚的父亲是肯特公爵爱德华(乔治三世国王第四子),母亲是德国萨克逊-科堡-萨尔费尔德的维多利亚公主。1819年5月24日,维多利亚在伦敦肯辛顿宫出世,当时为了让孩子在伦敦出世,她的父母专程从德国巴伐利亚长途跋涉赶回英国。父母为她取名费尽了心机,最后定名亚历山德拉·维多利亚,一是表现对孩子的俄国教父——亚历山大一世的尊崇,二是为了留念她的母亲。

  维多利亚还是婴儿的时分,她的父亲在一次打猎后染上风寒,不久后逝世,当时维多利亚只要八个月大。维多利亚从小在母亲的德国环境中长大,早年在其舅父利奥波德一世(后为比利时国王)的监护下受教育,长期受约束主义思想的熏陶。1837年,她叔父不列颠帝国国王兼汉诺威国王威廉四世逝世,当时维多利亚18岁。维多利亚迅即登基,成为女王。同时,她将汉诺威王位让予她另一叔父,从此汉诺威不再属于英国。

  维多利亚女王与她的表兄萨克森—科堡—哥达亲王阿尔伯特(一位德国王子)成婚,维多利亚毕生育有九个孩子,但因为是近亲通婚,四个王子中的三个都是血友病患者,所幸五个公主个个健康漂亮,但也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她们与欧洲王室联姻的后果是使这一可怕的疾病在欧洲王室中蔓延。

  维多利亚女王不喜爱孩子,“在他们长大成人之前,”她说,“他们都是丑陋的”。维多利亚特别厌恶她的长子威尔士亲王爱德华。母亲对儿子处处相逼,爱德华则处处忍让。后来维多利亚多少乎制止威尔士亲王参加政务,但爱德华出访欧美各国取得了很大胜利,成为各国公认的政治新星。

  维多利亚女王的后人很多都和欧洲各国的王室成员结婚,大女儿维多利亚成为德国腓特烈三世的皇后,她的一个外孙就是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一个外孙女是希腊王后;第二个孩子是后来即位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她的一个孙女是挪威国王哈康七世的王后;第三个孩子阿丽丝成为德国西南黑森亲王路易四世的王妃,她的一个外孙女是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另一个外孙女是如今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丈夫菲利普亲王的外祖母;另外三个女儿其中两个是德国南部巴登堡和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亲王的王妃。还有一个嫁给苏格兰的一位公爵,后来成为加拿大的总督。而儿子们则都是娶了丹麦、俄国和德国各地的公主、郡主们为妻。正因如此,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逝世之前,就曾经成为“欧洲的祖母”。维多利亚谢世时,曾有一张和这些闻名的孙子辈亲戚们的全家福合影,没有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实践是在这些亲戚们之间打起来的。

  维多利亚女王和鸦片战役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时,英国曾经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为了满意国度寻觅原料地和出售市场的请求,英国开端谢世界各地树立殖民地和自治领。1840年英国占据了新西兰,这标记着英国在全世界的殖民体系形成。

  英国对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英国与中国的贸易最早始于茶叶、丝绸的贸易;然而这些商品是英国市场上的奢侈品,而中国自力更生的经济体制使得英国的工业革命的产品毫无用武之地。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商人开端在英国政府的支撑下推销鸦片。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极大水平上打击了英国政府的推销政策,1840年初,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上宣布了闻名的演说,呐喊“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向中国发起战役。第一次鸦片战役遂始。

  铁腕统治与空前昌盛

  维多利亚期间,是大英帝国对外国土扩张最辉煌的期间,为了扩张国土,女王不惜运用所有手腕。而这正是她从丈夫那里学到的:阴谋、收购、强权、先下手为强、武力攻占。1857年,英法两国抢夺苏伊士运河的统治权到达白热化的水平,然而一场设计奇妙的阴谋使英国取得了苏伊士运河的控股权,法国只能乖乖地让步。次年,在大英帝国殖民地的幅员中又增长了印度,这可是大英帝国王冠上的一颗明珠。英国还让俄国在1877~1878年与土耳其的战役中的成功果实多少乎化为乌有。当时,俄国军队离伊斯坦布尔只要一步之遥,俄土双方签署协定,将巴尔干半岛的一局部土地归属俄国。而维多利亚不期望看到俄国权力深化到巴尔干半岛,她以武力和外交双重施压,唆使俄国做出让步。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期,英国的经济疾速生长,不时昌盛强盛。女王登基的时分,英国只要多少条铁路,但她逝世的时分,英国曾经具有一个衔接各大城市的兴旺铁路网。为了展现英国的繁荣和强盛,第一次万国博览会于1851年在伦敦揭幕,成为当时的举世盛事。在文明和科学方面,世界著名的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和英国博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都是维多利亚时期的风波人物。因为经济和工业的不时开展,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人逐步享用到科技提高带来的生涯便当,伦敦的污水排放系统和伦敦街头呈现的白炽灯都是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的时分完成的。在1891年,也就是女王逝世之前的十年,英国曾经施行对一切小孩进行免费教育。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虽是君主立宪制度,维多利亚女王对大臣们的影响力仍然很大。她在位时期,大英帝国极度扩张,到达空前的繁盛,深深影响中国历史的鸦片战役也是在她刚即位不久发作的。直至今天,世界上许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港口、街道、公园、学校、修建物等都是以维多利亚命名的,囊括有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加拿大维多利亚市,新加坡维多利亚留念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香港的维多利亚公园,塞舌尔群岛首都维多利亚,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还有很多很多。

  暮年生涯

  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感情很好,但1861年,亲王在女王中年时期逝世,这时维多利亚女王受到英国人的广泛敬重,大臣们也开端自动讯问她的看法。但是,丈夫的逝世让女王郁郁寡欢,她曾长工夫分开伦敦隐居,即便公开出面,她也不戴王冠,而总是一种寡妇的妆扮。由於维多利亚长期隐居,招致首相无法事事请示女王,因而首相的权利徐徐增大,促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更趋完美。

  维多利亚女王阅历长工夫的离群索居后,1870年代后期,她重新活泼起来,1897年举国庆贺女王登基60年的浩大庆典使得女王和王室的权威大大进步。

  1900年12月,维多利亚女王身材不好,但仍保持去了怀特岛(Isle of Wight)——她和已逝世的丈夫阿尔伯特喜欢的地方。许多年以前,在这个岛上,他们身边盘绕着可爱的年幼儿女。在这个清幽的地方,女王写下了遗嘱,写下了本人葬礼的细节,她吩咐死后给她穿上白色的衣裙。1901年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在怀特岛逝世,终年82岁。

  历史评估

  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象征着一个时期。在维多利亚统治时期,英国国民空前勾结,英国成为一个强盛的帝国,并不时强大开展。这是女王给英国人留下的最好遗产,也是对她毕生政绩最有力的评估。极少有坐上帝位的女人,能像维多利亚一样,如此精彩地实现了女王的职责,同时又具有如此伟大的作为女人的幸福。她统治的期间,特殊是1851年以后,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维多利亚时期。她在位的六十余年正值英国约束资本主义由蒸蒸日上到鼎盛、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改变期间,英国极度强大,经济、文明空前昌盛,科学、艺术都有很大的开展,君主立宪制得到充沛成熟,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成了英国和平与昌盛的象征。「维多利亚时期」被许多英国人所思念。

没什么关系,只不过他们都曾是英国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她于1837年6月20日继位,1838年6月28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1876年5月1日加冕为印度女皇。维多利亚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仅次于伊丽莎白二世女王。

伊丽莎白一世名叫伊丽莎白·都铎,是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英格兰与爱尔兰的女王(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在位),也是名义上的法国女王。她是英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儿。

扩展资料

一、维多利亚女王:

1842年6月13日,维多利亚女王第一次乘坐火车,女王的丈夫和当时的英国铁路总工程师也一同在车上。当时火车的时速是每小时30公里,事后女王抱怨说,觉得车速过快,十分担心火车会从铁轨上掉下来。

2002年,英国广播公司进行过一个民意调查,评选历史上100位最伟大的英国人。维多利亚女王名列第18位。排名第一的是前首相丘吉尔,排名第二的是最初建造英国铁路的著名的英国工程师(Isambard Kingdom Brunel)(1806~1859);排名第三的是戴安娜王妃(1961~1997)。

二、英国伊丽莎白一世:

在英国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英语中出现了一个新成语叫“eat no fish”(不吃鱼)。

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是这样的,伊丽莎白一世即位后(1558―1603在位)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处理遗留的宗教问题。她带领英国干脆利落地又转向了新教:在1559年,就很快颁布了新的《至尊法案》,重立英国国教,与罗马教廷决裂,重申英国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领。

1571年,她又促使国会通过作为英国国教会官方教义的《三十九信条》,最终确立了英国国教。作为《三十九信条》中的一项规定,英国国教会摒弃了天主教星期五不准吃肉(在天主教里,星期五不能吃肉,就吃鱼)的斋戒。《三十九信条》在英国历史上意义重大,它一直沿用到今天。

英国的许多百姓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站在伊丽莎白一世一边与天主教划清界线,他们的一项标志性的做法和口号是“星期五不吃鱼”。

-维多利亚女王

-伊丽莎白一世

现任英国女王的姓,是温莎。

温莎王朝的父系祖先为韦廷家族,后来其中一个分支被分封到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即今日德国的图林根州),该分支便自此以国为王朝名,但保留韦廷作为私人姓氏。

该分支的数位王子通过婚姻或获选多国国王,如葡萄牙、比利时和保加利亚国王等。1840年2月10日,英女王维多利亚和她的表弟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的亲王阿尔伯特结婚,萨克森—科堡-哥达这个德国姓氏就此带入英国王室。

1901年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驾崩,其长子继位为爱德华七世,爱德华成为第一位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的君主。

欧洲历史上由于经历多年复杂的贵族联姻,欧洲各国的君主,常有亲戚关系,尤其是表兄弟的关系。1914年8月4日,英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德意志帝国作战。但英国王室却有着德国姓氏,令英国人觉得不满。为争取民意,当时在位的英王乔治五世,在1917年7月17日颁布一道枢密院御令,宣布将英国王室名和王室父系子裔私人姓氏,改为温莎。温莎一名来自温莎堡,是英国最古老的王宫之一,据闻由英王征服者威廉选址奠基的。

一代女王

26岁登基,在位51年的英国女王依莉莎白二世是当今最悠久的君主宪政,在这个媒体爆炸的年代,皇室的一举一动都在大众的眼里,但女王仍保持著相当的神秘感, 本节目不只是介绍英国女王卓越的一生,也是介绍英国近代历史的节目,二十世纪里女王及她的国家经历了爱德华八世逊位、两次世界大战和无数的大小危机。节目中取得了许多难得一见的王室照片及影片档案,并访问到许多知名人物,例如英国前首相柴契尔夫人、南菲前总统曼德拉、及英国猫王克里夫李察

(一)女王概况

不知你是否知道,在今日的欧洲君主制国家的在位国王之中,有三个是女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荷兰女王贝亚特里克丝、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她们都不是本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王。 在欧洲历史上,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中世纪的骑士时代,皇帝、国王这些名词从来都只是男人的专利,只有东罗马帝国出了几个影响不大的女皇帝。但从14世纪开始,在一个又一个的国家,一个又一个的女王(皇)断断续续地出现了,一直到当代,累计有三十来位。(我统计一下,英国6位,俄国4位,荷兰3位,卢森堡2位,西班牙3位,葡萄牙2位,瑞典2位,丹麦2位,奥地利1位,波兰1位,匈牙利1位,还有苏格兰、纳瓦拉、那不勒斯等现在已为人兼并的国家也出过女王(不过有些女帝王严格来说不能算是“继承”王位,而只能说是“夺取”王位,如俄国的叶卡捷琳娜等)。不知有无错漏,请各位大虾不吝指教。 三十来个,在欧洲庞大的帝王群体中只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但她们不但将欧洲历史谱写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且也实实在在在史书上留下了足以流芳后世的业绩。总的说来,欧洲女王的表现还算不错。其中丹麦的玛格丽特一世(1387—1412年在位)、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西班牙的伊莎贝尔一世(1474—1504年在位)、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奥地利的玛丽亚·特蕾西亚(1740—1780在位)分别被本国的史学界认为是本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其他女王基本上处于中上或中下的位置,而甚少有荒*无道祸国殃民之辈,唯一一个被推翻的女王是西班牙的伊莎贝尔二世(1831—1868年在位),但使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是她的祖父和父亲,她本人要负的责任其实也不多矣。 她们走上女王宝座的路径不外乎两种:从公主到女王和从王后到女王。身为王后,在国王丈夫死后,继承人尚年幼或没有合适的继承人,便自己走上权利舞台的中心,进而即位称尊的情况,在世界各国历史上司空见惯,在欧洲则以俄国的两个叶卡捷琳娜为典型代表。但更加有欧洲特色的是从公主到女王的情况,欧洲历史上的女王大多属于这一类。 在即位之后,基本上男性国王能承担的事务,她们也能承担,但亲自带兵打仗除外,不过,17世纪之后,国王亲自带兵打仗的情况已越来越少见,因此也不见得是严重的问题。女王结婚之后与丈夫之间权力如何分配也是一个问题。有不少女王,结婚后就将主要王权交给丈夫,甚至把王位也让出,如瑞典女王埃里奥诺拉,也有的女王结婚后能将丈夫和整个江山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如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更有甚者,有的女王选择了终身不婚,以保证自己的权力不旁落,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俄国女皇叶丽萨维塔。说来话长,本文主要讨论女性继承王位问题,这些就此略过。

(二)

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这首先涉及的问题是,女性对父母的财产和地位的继承权问题。古代法兰克蛮族国家的《萨利安法典》曾规定妇女没有继承权,但《圣经·民数计》中则说道:“一个人时候应该由女儿继承。”(意为无子嗣的时候)。欧洲各国历史上的情况不大相同,但大体上是女性有继承权,但要排在相应的男性后面(这与亚洲国家女性根本没有继承权,一出嫁就完全成了别人的还是不同的)。 欧洲各国情况的不同,表现在欧洲的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的不同。欧洲中心传统色彩较浓厚的地区,如法国、德国等,女性继承王位一直是被禁止的,如法国国王腓力五世就曾组织学者会议,搬出《萨利安法典》,确认女性没有王位继承权,即使在国王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情况下,王位也只能由国王的其他男性亲属继承。但在“边缘地区”,如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等,女性则在名义上有继承王位的可能性。在东欧,除了波兰和匈牙利在14世纪的一例特殊情况,在其他时代,女性都不得继承王位。而俄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在18世纪这个“女皇世纪”,接连有四个女沙皇产生,但在其他世纪,女性继承皇位则通常是被禁止的。 但一个女王的出现,总是会带来一系列复杂和棘手问题,因此即使在那些女性名义上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国家,一个女王的产生仍然会面对种种阻力,这也是欧洲历史上女王只是很少数的缘故。但当一个国王只有女儿而没有儿子的情况出现时,他通常又会谋求将王位传给他的女儿而不是其他男性旁系亲属,这就使女性继承王位的问题成为一个“模糊问题”,不同的国家、家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打算,而欧洲各国王室之间都有错综复杂的婚姻血缘关系,对同一个王位,常常有多个国家的王室成员可以提出自己有继承权的依据,这就是欧洲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的问题为何会引起那么多的纷争甚至战争的原因了。 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四世无嗣而亡。他的堂兄,瓦卢瓦公爵腓力继位为王,是为腓力六世。但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认为自己才是法国王位的继承人,原因是,他是查理四世的外甥,也即法国前国王、查理四世之父腓力四世的外孙,而除了他,腓力四世所有的儿孙都已死亡,至于腓力六世,充其量只是腓力四世的旁系后代而已。而腓力六世则认为,按法国的传统,女性是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因此不买这个“腓力四世的外孙”的帐。因此爆发了英法两国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被他们的后代一直延续下去,从1338年一直打到1453年,史称“英法百年战争”,英国国王一度在法国加冕为王,不过最后还是被赶出法国。英法两国在领土、经济利益等方面的矛盾,是这场战争的真正原因,而英法两国在女性继承王位问题上的理解不同,则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 171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大公查理六世正在为自己的后嗣问题深深担忧。他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玛丽亚·特蕾西亚,他想让他的女儿即位,不愿让他的皇位落到德意志邦联其他王公手里。因此,他颁布了历史上有名的“国本诏书”,规定若无男嗣,女儿也可即位。这一诏书遭到了德意志邦联各王公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依据是,神圣罗马帝国历史上还没有过女皇的先例。而玛丽亚·特蕾西亚的支持者则反驳说,虽然历史上没有过女皇,但也没有规定过女人不得继承皇位。查理六世将“国本诏书”作为他一切外交政策的核心,为换取国际上对“国本诏书”的支持,他可以在其它方面作出牺牲。1740年,查理六世病逝,玛丽亚·特蕾西亚顺利即位,但与此同时巴伐利亚选侯阿伯特宣称自己才是帝国皇帝,并伙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及法国军队入侵奥地利,这场战争历史上称为“奥地利皇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幸而奥地利取得英国的帮助,最后战争打成平手,普鲁士承认了玛丽亚·特蕾西亚的皇位,但从奥地利割走了西里西亚地区。 1833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病死,他只有两个女儿,遗嘱中由他的长女伊莎贝尔继承王位,是为女王伊莎贝尔二世。但斐迪南七世的弟弟卡洛斯认为女性没有继承权,自称自己才是王位合法的继承人,集结了一批持异议的政治、宗教派别,发起了“王室正统运动”的战争,史称“卡洛斯战争”,失败后流亡国外,他的后代还一直在谋求西班牙王位,以至于西班牙王族分化成两个世袭,一个在国内,一个在国外。类似的,叔叔和侄女争夺王位的战争,还有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和王叔米格尔的战争。 以上三个例子,分别是不同国家之间,同一国家内部不同王族世袭之间,以及同一王族内部由于对女性继承王位的理解不同而引发的战争的典型代表。当然,这些战争本身还有更深的政治社会背景,女性继承王位的问题,只是一个导火线。

(三)

新时代的继承王位问题 进入20世纪,欧洲君主制遭到了沉重打击,不再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但20世纪中叶,女性继承王位问题在欧洲一隅的丹麦,再一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丹麦国王斐特烈九世只有三个女儿,按照丹麦王位传男不传女的传统,他的弟弟克努特亲王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但再战后丹麦女权运动高涨的背景下,很多人为斐特烈九世的长女玛格丽特不能继承王位感到愤愤不平。1950年,“丹麦妇女协会”首先挑起争论,她们利用报纸、电台等媒体进行宣传,认为应该由玛格丽特继承王位。争论持续了两年,连篇累牍的社论、专题、特写、报道不一而足,闹得沸沸扬扬。最终,此事件被丹麦首相埃里克森利用,他将女性继承王位问题和他主张的将议会由两院制改为一院制的问题合在一起进行公民投票表决,以便提高投票率。结果,在1953年的公民投票中,多数人赞成修改王位继承法,确立女性的王位继承权,玛格丽特得以取代她的叔叔克努特亲王成为王储,并于1972年即位至今。有评论认为,此事件实际上反映了当代的欧洲人实际上更喜欢由一位女王来统治(不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久前在日本关于能否接受一位女天皇的民意测验中,90%的人明确表示无法接受)。 时至今日,欧洲君主制国家已经所剩无多,而且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只是作为民族团结的象征而存在的“橡皮图章”,由一个男人还是女人来当国王已不再是那么重要。加上当代欧洲国家中女议员在国会中占有20%到30%的席位已不足为奇,甚至有达到40%的(如瑞典),至于女首相、女部长、女党魁等在欧洲国家中已司空见惯,死抱只有男性才能继承王位的观念已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尽管王室的制度总是落后于社会制度的改革。当前,瑞典、挪威已立法规定男女王族成员具有完全同等的继承王位的权利;在英国、西班牙、丹麦、荷兰,女性王族成员虽然在王位继承顺序上要排在血缘关系相同的男性王族成员后面(如姐姐要排在弟弟后面),但也已经有无可非议的王位继承权;例外的是,在比利时和摩纳哥,仍然只有男性王族才拥有王位继承权。

伊丽莎白二世(英文:Elizabeth II,全名: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英文:Elizabeth Alexandra Mary,1926年4月21日-),现任英国君主,是英国、英联邦及15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英国国教会的最高首领。她的头衔全称为“蒙上帝恩典,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与其属土及领地之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英联邦之首,信仰的守护者”(Elizabeth the Second, by the Grace of God,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and of Her other Realms and Territories Queen, Head of the Commonwealth, Defender of the Faith)[2]。她于1952年6月2日登基,是目前在世的在位时间第2长的国家元首(仅次于1946年即位的泰国泰王普密蓬·阿杜德),以她为国家元首的国家中大约生活着125亿人。 在英国,伊丽莎白二世的王位是根据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Act of Settlement 1701)继承的,她是一名基督教新教徒,并且也未嫁给一名罗马天主教徒。尽管英国的王位一般是血缘继承,但是英国的国会自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就一直有权决定谁来继承王位。 在认可伊丽莎白二世为国家元首的15个英联邦国家中,她作为国家元首的地位是受到宪法承认的。原先这些国家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或自治领地。之前的《威斯敏斯特法令》(Statute of Westminster)用来区分英国的殖民地和英帝国的自治领,根据该法令,“任何可能改变王位继承和王室头衔的法律都必须在获得英国议会和所有自治领议会的同意后才可实施。”而这15个在独立后继续承认女王(或国王)为其国家元首的国家事实上取得了近似于这种自治领的地位,虽然根据《威斯敏斯特法令》这些国家并非自治领,也无权单独决定改变继承方法。当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后她的后人将根据这些国家的宪法成为其国家元首,而非根据继承原则。 祖先 伊丽莎白二世的祖上就都是英国君主,最早可以追溯到7世纪的威塞克斯王朝。她同时也是苏格兰王室的后裔,最早可追溯到公元9世纪。她与欧洲历史最悠久的丹麦王室也有关系,她的曾祖母亚历山德拉王后就是丹麦的公主。她还与欧洲大部分王室都有血缘关系,与她是表兄弟姐妹的国君包括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挪威国王哈罗德五世、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而比利时国王艾伯特二世更是她的远房堂叔。此外她与之前的希腊王室、罗马尼亚王室、德国王室和俄国王室也都有血缘关系。 1914年8月4日,英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德国作战。由于经历多年复杂的联姻,此时欧洲各国的君主,多是表兄弟的关系。但英国王室带有德国姓氏,令英国人觉得不顺。为安抚民心,当时在位的英王乔治五世,在1917年7月17日颁布一道枢密院御令,宣布改将英国王室名和王室父系子裔私人姓氏,改为温莎。温莎一名来自温莎堡,是英国最古老的王宫之一,遽闻由英王征服者威廉一世选址奠基的。 蒙巴顿一词最早出现在1914年。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德交战。身居英国的路易斯·巴滕贝格亲王在表亲英王乔治五世的建议下,将家族姓氏从巴滕贝格Battenberg意译为英文的蒙巴顿,以示与德国画清界线。 1947年12月20日,伊丽莎白公主与其三表哥希腊王子菲利浦结婚。而菲利普亲王在结婚同年的3月18日,宣誓放弃希腊王位的继承权。希腊王室的家族姓名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索恩德堡-格吕克斯堡。为了方便称呼,菲利普亲王在加入英国国籍时,将姓氏改为母姓蒙巴顿。 婚礼后蒙巴顿勋爵提出英国王朝将来改名为蒙巴顿王朝的要求。这个要求被伊丽莎白的祖母,玛丽太王太后否决。她更要求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爵士将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后裔姓氏和王朝名号将维持为温莎的议案提交国会,国会其后于1952年4月通过决议。 碍于玛丽太王太后的反对,女王一直未对子女姓氏做出决定。直至1960年玛丽太王太后去世后,女王才发布一道枢密院御令,宣布其后裔的姓氏将会是她丈夫和她自己姓氏的合体,即是蒙巴顿-温莎,王朝名号保持温莎。此举被视为一个成功的折衷方案。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成长历程,

  维多利亚女王 Alexandrina Victoria (生于1819年5月24日 - 卒于1901年1月22日)  巾帼风姿,一代辉煌  英国历史上在位工夫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