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侯的常见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4收藏

姓侯的常见不?,第1张

姓侯的常见啊!

一 姓氏来源

侯姓来源:

1 出自姒姓。是夏禹的后代,相传夏后氏的后裔有的被封于侯,子孙以地为氏,称为侯氏。

2 直接传自黄帝至轩辕氏姬姓的后代。我国历史上三千多年前的晋国,是周成王小弟唐叔虞的国。而侯氏正是出自晋国的公族。春秋时期晋国的公族晋哀侯和他的弟弟被晋武公所杀,他们的子孙便迁居他国,而且以祖先的爵位为姓,是为侯姓。

3 来自叔段。春秋时,郑国的叔段因要谋反的动机被哥哥庄公发觉而讨伐他,他逃到共这个地方,被称做共叔段,他死后,郑庄公赐其子孙共仲为侯氏。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将复姓改为侯姓。北魏代北鲜卑族复阳的少数民族中,有侯莫陈氏改为单姓侯氏。

5 传说创造文字的仓颉的后裔。原为侯冈氏,后简称侯姓。文祖仓颉是汉字的发明者,生得龙首、四眼,幼小就喜欢画,长大后喜欢观察天地万物,后来根据日月、星辰、山川、河湖、鸟羽、兽迹、龟纹等,创制了象形文字,“夺天地造化之功”,"天雨粟,鬼夜哭”。

6.满族一支改姓而来。

由来: 侯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也是一个多源的姓氏,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时期汉字的创始者仓颉(jie)的 后代,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姓氏所改,鲜卑族原有胡古口引姓,北魏孝文帝在494年迁都洛阳后,将他改为侯姓。

根据考证,侯氏发源于3000年前由周文王的后裔所传的晋国。历来有关的古籍都纪载得清清楚楚。譬如,《姓纂》指出:“晋候缗之后适他国,以侯为氏,郑有侯宜多,侯多羽,鲁有侯叔下,侯妃,齐有侯朝,魏有侯嬴”;《唐书宰相世系表》也指出:“出自姬姓”。

从以上的文献,可以对侯氏的来龙去脉,获得两点认识。第一,他们是甫一出现便遍布于北方各地的,而且这个家族的人材辈出,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声誉卓著;第二,他们是直接传自黄帝轩辕氏的姬姓后裔,因为3000年前始建的晋国,是传自周成王的小弟唐叔虞,而侯氏是出身于晋国的公族,当然也是名正言顺最为光彩的黄帝子孙了。

正统黄帝子孙 �

不过,过去的众多姓氏学者之中,也有人把侯氏的历史,推溯得更为久远。像《姓氏考略》一书就指出:“一云,出自姒姓,夏后氏之裔封于侯,子孙以为氏。”

姒姓,是古时候的几个基本姓氏之一,代表源自夏禹的庞大家族。根据史载,夏禹是上古颛顼帝高阳氏之孙,颛顼又是黄帝的孙子,则侯氏不管是出于夏代,或始见于周代,其为正统的黄帝子孙,却是毫无疑问的。如照系出史皇氏,仓帝史皇姬名冈,字颉,后为侯氏的说法。那侯姓的来源真是非常久远了。

发源于山西的侯氏,虽然很快便遍布北方各地,但是到了秦、汉天下一统之后,却在现在的河北中、西部一带,繁衍得最为旺盛,也表现得最为优异。因此,长久以来的侯姓人家都世代沿袭着“上谷”的堂号,因为现在河北的中部和西部之地,汉朝时正是上谷郡的所在地呢。

有汉一代,上谷侯氏的表现,的确是可圈可点的。楚、汉相争时的侯公,汉成帝时的侯芮,王莽篡汉时的侯刚,以及东汉初年的侯霸,可以说无一不是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

魏、晋以迄于南北朝这段时期,对于侯氏家族而言,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他们有许多新的生力军加入,使整个家族自此庞大不少;另一方面,他们出了好几位在当时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使侯氏的名气越来越是响亮。

侯氏家族的庞大,详见于《路史》所记载的是“魏、侯奴氏、渴侯氏、古引氏、俟伏侯氏,并改为侯氏”。换言之,当时加入侯氏家族的生力军,至少也有四支。另外,依照《通志氏族》中,也有一支世居库斛真水的部落,于随魏南迁之后改姓了三个字的复姓“侯莫陈氏”。这三个字的复姓,现在根本已经看不到了。所以有很多学者判断,这是由于他们的后裔日渐被汉族同化之后,把自己的姓氏省略为单姓的侯氏的缘故。

由此看来,南北朝时加入侯氏家族阵容的外来血统,又不仅仅只有《路史》上所列举的四支了。侯氏,真可以说是一个集英聚锐的庞大家族。

侯姓虽源出多支,但早期主要是在现在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秦、汉之际,中原一带战争 频仍,侯姓部分人外迁到现在的河北、甘肃的一些地方。侯姓还分布在现陕西、福建的一些地方。宋、明 时期,现在的湖南、湖北、江苏、江西、浙江、北京、上海等省市均有侯姓的聚点。从清初开始,福建、 广东侯姓陆续有人迁到台湾,此后,有的人又移居海外。侯姓分布较广,据最新统计显示:侯姓位居百家大姓之73位,占全国总人口的029,近四百万人口,尤以湖南、安徽、河南、辽宁、等省多此姓,此四省侯姓约占全国汉族侯姓人口48。瑶、彝、苗、畲、满、土家、蒙古等民族都有侯姓。

二 迁徙分布

关于侯氏的迁徙分布情况,史料不是特别的多,今天来考察有一定的难度。大体上,侯姓发源于我国山西境内,秦汉之际已遍布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宁夏等省。其中以河北的发展得最为旺盛。汉末,有侯氏后裔侯恕为北地太守,举架迁居到三水,即今天的陕西境内。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有许多新的人口加入侯姓,在河南形成一个望族。西晋末年,侯氏和其他姓氏一样因为战乱迁到南方,遍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唐代的时候,侯氏开始移居福建、广东等地。宋代以后,侯氏已遍及全国各地了。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上谷郡:战国燕时开始置郡,秦朝的时候治所在怀来东南。相当于今河北保定、易州、宣化一带。

2 丹徒县:秦置丹徒县,既今江苏省丹徒县。此支为上谷郡分支,其开山始祖为东汉大司徒侯霸的后代。

3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洛阳。此支侯氏为北魏时鲜卑族侯奴氏、古口引氏等后裔形成。

堂号

1 却币堂和救赵堂:这两个堂号有一个同一的来源,战国的时候,秦国要攻打赵国,赵国于是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没有兵符,不能指挥军队,于是拿着金币就找到侯赢,侯赢是一位71岁的隐士,职位是魏国大梁看门人 ,家里很穷却坚决不要信陵君的金币,他给信陵君出了一计,让如姬偷来了兵符。侯赢又介绍了自己的朋友屠夫朱亥参与用兵,信陵君得到了晋国的兵马,打败了秦国,救了赵国。

四 家乘谱牒

山东:山东济宁、枣庄侯氏谱不分卷

天津:侯氏谱不分卷

河北:南皮侯氏族谱不分卷

江苏:侯氏宗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无锡锡山东里侯氏宗谱十二卷、无锡锡山东里侯氏八修宗谱二十卷

浙江:侯氏支谱不分卷、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卷、临海夏馆侯氏宗、临海县邵东乡山下坦村朱家峦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十二卷

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

湖南:大庸永定侯氏初谱不分卷、湘乡湘西侯氏三修谱卷、衡山若驿侯氏三修谱十六卷

广东:侯善行堂族本不分卷、番禺金钱村侯氏族谱不分卷、南海亨田乡侯氏族谱不分卷

四川:简阳侯氏族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高县上启侯氏话谱一卷

云南:洱源邓川侯氏族不分卷

香港:新界丙冈侯氏族谱不分卷

北京:侯氏家乘

您见过200多年前由皇帝下旨编写的家谱吗?您想知道历经沧桑的家谱记录了哪些大事吗?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析木镇析木村村民侯维云家保存的侯氏家谱,会将这些问号一一拉直。

皇帝诰封修家谱

据辽宁省海城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本家谱是乾隆九年皇帝下圣旨给侯家编写的,距今已有261年的历史。家谱约有百余页,有三分之一已被记录上了文字。乾隆九年编写时,收入了侯氏家族七世的族谱。同治三年,家谱进行了第一次续修。去年,侯氏家族自发成立的“续修宗谱组委会”,又对其进行了第二次续修。如今,家谱中的侯氏家族已记录到了第15世,即侯维云已去世的哥哥侯朋云。

皇帝为何垂青侯家

皇帝为何要下旨为侯家编家谱呢?海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解释说,根据家谱中“圣谕”的记载,当年乾隆皇帝下旨是为侯三奇编写家谱的。侯三奇是其始祖侯安的第七代后人,当时为“恩荫奉政大夫”。侯氏家族之所以享受皇恩,除了侯家精忠报国外,还有一个最大的贡献———为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的皇宫烧制琉璃瓦。

二百多年前,析木缸窑岭村的皇瓦窑专门烧制皇宫专用的琉璃瓦,后被皇帝赐封为官窑。至今,村民中仍流传着侯三奇的曾祖父侯振举跃马扬鞭“千里送琉璃”的故事。海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侯振举是皇瓦窑的首创者。他本是山西人,明末迁至东北,世居海城析木。后来,努尔哈赤迁都到现在的辽阳市,建造东京城,需要“龙砖彩瓦”。正在析木烧窑的侯振举特意赶到辽阳,献上了3500个绿釉碗盘,得到了努尔哈赤的赏识,随后被赐封为五品官,在析木专门管理烧制琉璃瓦,以备建筑、修理宫殿陵寝之用。由此,侯振举的民窑便更名为皇瓦窑,成了御用官窑。随后,沈阳故宫的宫殿建筑群所用的琉璃砖瓦等建筑材料也均由此烧制。除故宫外,福陵(沈阳的东陵)、昭陵(沈阳的北陵)和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永陵所用的琉璃瓦等材料也均由皇瓦窑提供。皇瓦窑自侯振举一代,经历了291年。侯氏也因献瓷器、修宫殿有功而12代世袭五品官,管理皇瓦窑。侯维云说,他所在的侯氏家族是侯振举的直系后裔,传到他这儿已经是侯家第15代了。可惜的是侯家烧制琉璃瓦的独特秘方如今已失传。

家谱让沈阳故宫“长”了一岁

侯氏家谱中除了介绍一世祖侯安及其后辈为朝廷社稷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精忠报国的卓越功勋外,最重要的在于,其上面的文字记录让沈阳故宫的年龄“长”了一岁。

据海城市博物馆刘馆长介绍,目前史料上记载的沈阳故宫始建年代为1625年。原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支院长却觉得这一时间有待考证。据史料记载,先有辽阳东京城,后有沈阳故宫。但支院长在研究中发现,一些文献中记录的东京城建造年代有天命六年(1621年)和天命七年(1622年)两种说法,这关系到沈阳故宫的始建年代。为了解开这个迷团,他查阅了大量明史和朝鲜李朝实录,他发现问题出在很多学者把努尔哈赤突然决定弃辽阳新城而迁都沈阳老城的时间,定为沈阳盛京皇宫的始建年代。他在《盛京皇宫》一书中便看到这样的记载:“1625年3月,金迁都沈阳,并且开始修筑沈阳故宫。”

一次偶然的机会,支院长得知当年负责兴建辽阳东京城和沈阳故宫的“云骑尉”侯振举后人的下落,于是找到侯维云恳请他提供《侯氏宗谱》以便查阅。支院长在宗谱中查到了这样的记载:“太祖高皇帝……后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这为他的推断提供了依据,于是他提出了沈阳故宫的始建年代为天命九年(1624年)比现在记载的时间提前一年的观点。侯氏宗谱一经发现,便吸引了众多家谱研究者的关注。鞍山市谱牒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侯鹏霄,研究谱牒文化已有几十年。他说,家谱亦称宗谱,与国史、方志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从侯氏家谱中可以看出侯氏家族是名门望族。谱书中记载了侯氏家族演变发展的历史和庞大的支脉世系,还记录了清皇帝圣谕、诰命等许多历史文献,不仅是一部极为珍贵的家族史,而且具有极高的文史价值。

五 历史名人

1 侯方域:今河南商丘人,清代著名文学家,曾与方以智、陈贞存慧、冒襄齐名,称为明末“四公子”。入清后入河南应试,中副榜。共诗,古文,字学韩愈、欧阳修。清孔善任的名剧《桃花扇》即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恋爱故事为题材。

2 侯芝:江苏上元人,清代著名女文学家,侯学诗之女。她写的许多词流传于世,其中以《再生缘》最为著名。

3 侯白:隋代著名幽默家。

4 侯谨:东汉敦煌人,少时家贫,为别人当佣人,但他非常好学,在夜间还点燃柴火在读书。朝廷屡次招他去做事,但他每次都以病推辞。后徙居山中,专心论著。曾作《矫世论 》,讽刺当时的丑恶现象。又写了《皇德论》记叙当朝史事。河西人敬称他为“侯君”。

5 侯叔献:抚州宣黄人,北宋时任水监丞。多次治理黄河水有功。

6 侯恂:河南商丘人,明代时任兵部侍郎等职,万历进士,后来朝廷中发生政变,下狱。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对于明朝留下的三品以上的官员,只用了他一个人。

7,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单独立传者五十七人。

战国魏时有著名隐士侯蠃,七十岁时为大梁(今河南开封夷门)的守门小吏,后被信陵君迎为上客,曾替信陵君设计,设法窃得兵符,胜秦救赵,为时人推重。

东汉初有河南密县人侯霸,熟知旧制,官至大司徒,封关内侯。

北魏有大将侯景,先属北魏,继归高欢,又降梁,受封为河南王。后举兵叛变,攻破建康(今南京),于551年废梁帝自立,国号汉,次年被梁将陈霸先等所破,侯景被部下杀死,史称侯景之乱。

侯弘实唐代人,少年时曾梦见自己变为彩虹,饮水于河。有一僧人给他相面说:"此霓龙也。"成人后,官至节度使。

侯芭西汉巨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扬雄的弟子,学习《太玄》、《法言》。这两书是扬雄仿造《易经》和《论语》而作。

侯道华唐代芮城人,好读子书与经史,手不释卷。曾在道院中静养。相传一天,从市中喝醉归来,用力砍院前的松枝,说:"不要妨碍我飞到高处去。"七天后,松树上有云鹤出现,并传出笙歌,侯道华飞坐在松顶,挥手成仙而去。

候继图三国时蜀汉人,曾游览大慈寺,拾到桐叶一片,上面写有诗七联,便藏了起来,后来娶任氏女为妻,方知诗乃出自此妇之手。

隋代有侯白,性滑稽,爱说讽刺诙谐的话,后世因称诙谐的演员为侯白。

唐代有大将侯君集,太宗时曾任宰相。明代有历任御史、兵部侍郎等职的侯恂。

明代有名望仅次于郑和的当朝宦官侯显,曾两次代明廷入藏访问,并参加郑和的第二、第三次航行。

清代有文学家侯方域,曾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襄合称为“明末四公子”。清孔尚任的名剧《桃花扇》即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恋爱故事为题材。

现代有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学家、哲学家侯外庐。

著名相声艺术家侯宝林。

六,侯氏掌故

1,侯姓典故

霓龙节度[1];松鹤仙郎[2]。

☆注释:[1]唐代节度使侯弘实的事典。[2]唐代道士道华的事典。侯道华,芮城人。初在道净院任供给使。好子史,手不释卷。一日入市醉归。悉斫其院前松枝曰:“勿碍我上升处也。”后七日,松上有云鹤笙歌。道华飞坐松顶,挥手谢去。

功臣着美凌烟阁[3];学士流芳含象亭[4]。

☆注释:[3]唐代吏部尚书侯君集,三水人。从太宗征伐有功,像列凌烟阁。[4]唐代学士侯行果的事典。

方域雅号公子[5];侯景自称帝王[6]。

☆注释:[5]明末清初才子侯方域,学朝宗,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合称“四公子”。[6]南朝梁大将侯景,羯人。代梁自立汉朝称帝王,不久被杀。

花发三阳盛;香飘五柞深[7]。

☆注释:[7]唐代诗人侯列《花发上林》诗中联句。

琼阁出高艳;玉辇驻浓阴[8]。

☆注释:[8]同注[7]。侯列,高亦作侯冽,元和六年进士。

直谅喜来三径友;纵横富有百城书[9]。

☆注释:[9]清代成贤亲王师傅侯荫桥自题联。

月照琴棋桐院坐;舫名书画米家来[10]。

☆注释:侯禅甫题联。见《中国对联大辞典》。

公生明,偏生暗;智乐水,仁乐山[11]。

☆注释:[11]郭沫若[1948年书赠史学家侯外庐联。

2,猴年说猴姓

姓氏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农历甲申年在十二生肖中属猴年,在目前已知的22000个姓氏中,正好也有猴姓,同音同形的还有侯姓、候姓、×(“侯”是单人旁,“×”是双人旁)姓。

猴姓、候姓是现行较罕见的姓氏。在今山西之太原、大同、临汾、晋城、甘肃之舟曲、河南之卢氏、山东之新泰、湖北之武昌、湖南之益阳、宜章、福建之清流、台湾之嘉义、台南、彰化等地有猴姓。目前仅见汉族有此姓,但来源不详。候姓在今河北之景县、天津之武清、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崇仁、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除汉族外,目前已见彝族有此姓。关于候姓的来历,一说《周礼》“候人”(夏官之属,掌道路迎送宾客之官)之子孙以官为氏。郡望:京兆,故城在今陕西西安西北。×(“侯”是单人旁,“×”是双人旁)姓,与候姓同源,惟因异写而别为一姓。

侯姓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据最新统计显示:侯姓位居百家大姓之73位,占全国总人口的029,尤以湖南、安徽、河南、辽宁等省多此姓,此四省侯姓占全国侯姓总人口的48。郡望:上谷,故城在今河北怀来东南。侯姓之所以成为大姓,其原因是今侯姓的来源较多:一曰出自姒姓,夏后氏之裔封于侯,子孙因以为氏。二曰出自姬姓,春秋时代,晋侯缗为曲沃武公所灭,子孙逃往他国,以侯为氏。三曰春秋时代,郑大夫侯宣多、侯羽之后。四曰刘氏改姓,宋代年间,刘恒因父罹祸,自幼就养于侯、林二家,后改姓侯氏。五曰外族改姓有二,其一胡古口引氏,改为侯氏;其二魏时侯奴氏、古口引氏、俟伏侯氏,并改为侯氏。 侯氏虽源出多支,但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山东省境内,在其发展繁衍过程中,很快就播迁到河北等地。秦汉之际,在今河北省的中部、西部地区,已有侯氏,并很快成为当地的盛族。西晋至南北朝时期,侯氏有迁至今贵州、四川、广东、内蒙、辽宁等地。唐代的《元和姓纂》中列上谷、丹徒、三水、绛郡(今山西新绛)、河南(今河南洛阳)为侯氏郡望,侯氏还分布于今陕西、福建的一些地区。到了宋、明时期,侯氏的聚居点已遍布今湖南、湖北、江苏、江西、浙江、广西、北京、上海等省市。从清初开始,福建、广东的侯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此后,又有移居海外者。台湾的侯姓,是本岛的第58个大姓,以嘉义一地最为旺盛,主要分为两大主流:一支是系出姬姓,源远流长;另一支则是分自刘姓,虽然源流可追溯到上古的帝尧陶唐氏,但是以侯为姓的时间,实际上大约只有四、五百年。

3,抗在泉州一带,历史上曾有“刘侯同宗”之称,据说,两姓曾经演绎过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生死情谊,并在坊间传为佳话。近日,记者采访了南安几位侯姓后人,验证了“刘侯同宗”这一说法。

晋江刘炳火所写的《晋江刘姓源流》一文对“刘侯同宗”的说法解释称,刘氏世祖刘至敏的先辈与原浙江安抚使王钅奇镒因朝内斗争,祸延宗亲。当时朝廷派林将军包围刘家,林将军怜悯刘至敏年幼,将其藏于战袍之内,飞骑冲出重围后把至敏交托在朝的一位侯氏官员。为保刘、林后裔不受株连,林将军自杀,侯家以一孙顶替抵命,救了刘至敏,至敏遂改姓侯。宋景炎年间,元兵入侵,宋太常寺正卿侯宗贵及夫人杜端慈携九子扶幼主端宗入闽,先住泉州古榕境旧馆驿,后卜居南安十八都侯�乡,随后把至敏和林将军的后裔也安置于侯�乡,至敏恢复原姓刘。至敏后裔为纪念这段生死情谊,大门灯写上“刘侯”,祠堂门匾也写上“刘侯宗祠”。

侯耿东先生告诉记者,南安侯姓主要分布在:南安康美,梅山镇明新村,罗东镇维新村。南安洪濑刘氏宗亲会负责人刘佳水介绍,刘姓是与侯姓同宗的。据他了解,南安的康美镇有侯姓约500多人,洪濑有侯姓后人100多人,在南安梅山镇的明新村有侯姓3000多人,罗东镇维新村有侯姓1400多人,在仑苍、英都、金淘三个镇共有侯姓人口1000多人;在惠安洛阳桥附近,也有少数侯姓后人;其余侯姓人口主要分布在晋江深沪。

4,侯姓宗祠通用对联

〖侯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霓龙节度;

松鹤仙郎。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节度使侯弘实的事典。下联典指唐代道士道华的事典。侯道华,芮城人。初在道净院任供给使。好子史,手不释卷。一日入市醉归。悉斫其院前松枝曰:“勿碍我上升处也。”后七日,松上有云鹤笙歌。道华飞坐松顶,挥手谢去。

窃符救赵;

奏制封侯。

——李文郑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说战国时魏国隐士侯嬴,七十岁时任大梁夷门守门小吏,被信陵君迎为上客。后来,秦军围攻赵国,魏国派将军晋鄙率兵救赵,屯兵不敢前进。他为信陵君献计,设法通过魏王宠妃如姬窃得兵符,又推荐勇士朱亥击杀晋鄙,夺取兵权,击退秦军,救了赵国。下联典指东汉初河南省密县人侯霸,字君房,曾跟从九江太守房风学《毂梁春秋》。新莽时,官淮平大尹(太守),在任诛杀豪强,抑止权贵,为民众信服,更始政权征他为官时,淮平百姓扶老携幼挽留他,甚至当路而卧。刘秀建东汉,他被任为尚书令(宰相),因熟知旧制,便选择前代法令制度中可行的逐条奏上,多得以实施。后官大司徒,封关内侯。

霓龙节度;

松鹤仙郎。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说唐代人侯弘实,少年时曾梦见自己变成虹在河中饮水。有僧人为他相面说:“这是霓(Ní 音泥)龙啊!”后官节度使。下联典指唐代芮城人侯道华,在河中永乐道净院打杂,好读子、史,手不释卷。人们问他看这书有何用,他回答:“天下没有愚昧的仙人哪!”人们听了都大笑。一天,他从集市上酒醉归来,把院前的松枝都一一砍去,说:“不要妨碍我上升!”相传七天后,松树上出现云鹤笙歌,他飞到松树顶上坐下,挥手辞别大家仙去。

霓龙节度;

巨鹿经生。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侯弘实事典。下联典指西汉·侯芭事典。

上谷门第;

巧智家声。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北魏·侯文和,滑稽多智,以巧闻世。

两百华诞;

祖德流芳。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大门联

-----------------------------------------------------------------

〖侯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迎宾名流远;

治道功泽长。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侯氏宗祠通用堂联。

花发三阳盛;

香飘五柞深。

——唐·侯列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侯列《花发上林》诗句联。侯列,高亦作侯冽,元和六年进士。

琼阁出高艳;

玉辇驻浓阴。

——唐·侯列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

〖侯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方域雅号公子;

侯景自称帝王。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末清初才子侯方域,学朝宗,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合称“四公子”。下联典指南朝梁大将侯景,羯人。代梁自立汉朝称帝王,不久被杀。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郭沫若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沫若1948年书赠史学家侯外庐联。

-----------------------------------------------------------------

〖侯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功臣着美凌烟阁;

学士流芳含象亭。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吏部尚书侯君集,三水人。从太宗征伐有功,像列凌烟阁。下联典指唐代学士侯行果的事典。

以姬易侯垂思远;

由周及清世泽长。

——佚名撰山西省翼城县西阎镇十字河村侯氏家庙联

此联典指侯氏原姓姬,是唐叔虞的后代。后“曲沃武公伐灭之,子孙易姓为侯,一奔他国,一匿曹公山中。”十字河村侯氏家庙的这副对联,概述了侯氏的历史源流。

直谅喜来三径友;

纵横富有百城书。

——清·侯荫桥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成贤亲王师傅侯荫桥自题联。

月照琴棋桐院坐;

舫名书画米家来。

——清·侯禅甫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成贤亲王师傅侯禅甫题联。见《中国对联大辞典》。

勤俭创业家声振;

慎独荣身四海行。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小门联

此联以鹤顶格镶嵌“勤慎”堂名。

红杏坊里慎斋起;

勤慎堂中诗礼传。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小门联

-----------------------------------------------------------------

〖侯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勤与俭乃治家上策;

慎而言为训子良规。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堂柱竹刻]联

此联以鹤顶格镶嵌“勤慎”堂名。

诸先辈艰辛创基业;

众裔孙奋力振家邦。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正堂开基祖成钢公牌位联

桐叶题诗,缘谐名士;

桃花薄命,血溅香君。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蜀汉人侯继图,游览大慈寺时,拾到一片桐叶,上面题有诗句,于是藏了起来。后来娶了任家女儿为妻,才知道桐叶上的诗是她所写。下联说明末清初文学家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丘人,明末随父亲侯恂(官至户部尚书)住在京城,与桐城人方以智、如皋人冒襄、宜兴人陈贞慧齐名,称“四公子”。人清后应河南乡试,中副榜。能诗文,效法韩愈、欧阳修,才气横溢,著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他曾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巡抚田仰仗势要李香君接待,香君坚决拒绝,至死不从,血溅扇面,当时任右佥都御史的杨文骢借血迹画成桃花。清代戏曲作家孔尚任根据这段故事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

五洲侯氏裔孙归宁,喜庆华诞;

八方众姓宾朋聚会,共祝繁荣。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正堂香案联

一、姓氏源流

仇(Qiú)姓源出有三:

1、出自九姓,源出殷末三公之一的九吾氏。夏代时,九吾氏为诸侯,商代立国号九,商末,纣王杀九侯。其族人避居各地,不少人加入人字为仇姓。

2、为春秋时宋国大夫仇牧之后。据《元和姓纂》载,仇牧为在蒙泽(在今河南省商丘东北)被杀的宋缗公报仇而讨伐宋万。宋万在自家宅门外与仇牧展开一场恶斗,仇牧被宋万摔死。仇牧的后代便以他的名字仇为姓,称仇氏。此支仇氏望出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3、出自侯姓所改。据《魏书》载,南北朝后魏时,有中山人侯洛齐,本为侯姓,后为仇氏养子,故改仇姓。太武帝时,他以平凉州功高,拜为内都大官,其后渐成望族,成为中原仇姓一支。此支仇氏望族居平阳郡(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仇姓始祖:仇牧。仇姓是3000年前宋国大夫仇牧的后裔。据《元和姓纂》上有此记载。仇牧系出仇吾氏,夏诸侯在商为仇国,纣杀仇侯,其后为仇氏。仇姓的始祖仇牧,是当时的南阳人。古代的南阳,即现在属河南省南阳县。所以说中国姓仇的人,起源于河南,然后才逐渐繁衍到全国各地。仇牧是我国忠义传统的最佳楷模。《左传》介绍说,仇牧是春秋时期宋泯公的大夫,后来宋万要杀泯公,他急忙前往救主,可惜已迟,在宫门正遇宋万,创新手持长剑,口出叱声,扑杀那个弑君的国贼,可惜寡不敌众,终遭杀害。故仇氏后人奉仇牧为仇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仇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仇姓出自子姓。春秋时期,宋国有大夫叫仇牧,传说是上古时候九吾氏的后代(亦说仇姓就是由九吾姓变化而来的),他的子孙中有以他的名字作为姓氏的,称为仇氏。

三、历史名人

仇 览:汉桓帝延熹年间河南考城人,字季智,高节懿行,备受后世景仰。他当蒲亭长时,村中有一人叫陈元,独自与母亲同住。一曰,这位母亲来见仇览,控告她的儿子陈元不孝,仇览却很惊讶的说:“我不久前才经过你们家,看到陈元把房子整理得很整齐,田地也能按时耕耘,想必是个勤奋的人,我觉得他不会是恶人,一定是因为没有人教育他!你守寡又辛苦的抚养他,现在年老了,正是要依靠儿子,何必为一时的争吵愤怒,而陷你的儿子为不孝之人呢?”陈元的母亲听了,感动得泪流满面而回去。不久,仇览亲自到陈元家,与其母子一起吃饭,告诉陈元如何行孝,并说明孝顺而感得的福报,及不孝的过失。陈元后来竟然成为一个孝子。

仇 台:东 ,笃于仁信。人多归附,居于东海之滨,以“百家济海”之故,建国号百济,遂为百济国王,一度为东邑强国。

仇 博:宋代名人,字彦文,新安人。他聪颖博学,13岁时作的《至乐堂记》,得到文坛领袖苏轼的称赞,叹曰“后生可畏”。

仇 远:元代儒学教授、诗人、词人。字仁近(1247-1328以后),号近村,又号山村(或山村民)。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著有诗集《金渊集》、诗文集《山村遗集》等,与白斑齐名。

仇 英:明朝著名画家,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属江苏省)人。提起“仇十洲”(仇英)的大名,只要对国画略有涉及的人,就没有不知道的。他是我国画坛上的“明代四大家”之一,善于临摹宋、元名笔。其笔下的人物、鸟兽、山水、楼观、旗辇、车容之类,无一不秀雅鲜丽。他画的仕女,神采生动,被誉为明时工笔之杰。因此,数百年来仇十洲的每一幅作品,人们几乎都奉为瑰宝,争相收藏。

仇养蒙:明代孝子,富平人。万历间岁歉,以粟奉亲,与妻糟糠。年八十,犹指亲墓洒泣如孺子。

仇时济:明代宿州吏目,长治人。五世同居,欢染无间。尝与弟时茂作《仇家范》,以为世守。

仇兆鳌:清代名士,字沧柱,自号章溪老叟。《杜诗详注》是他以二十多年的时间编著成的书,他对这部书,用力甚勤。其网罗之广,引证之博,几乎包括了他以前的一切著作,是一部具有集注集评性质的鸿篇巨制。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据《郡望百家姓》与《姓氏考略》都有记载:仇氏望出南阳郡,战国时秦置郡。在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南阳郡:秦代始置。汉承秦制,仍设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郡治宛,下辖三十六县。东汉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而呈现出经济、文化大都会的面貌。

平阳郡:三国时魏分河东郡置治所在平阳,相当于今天的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

2、堂号

方正堂、德化堂:两堂号均源自东汉仇览为蒲亭长,用德来感化人。亭民陈元的母亲告儿子不孝,仇览亲自跑到陈家教育陈元,终使陈元变成孝子。朝廷征仇览做方正。

此外,仇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南阳堂”、“行素堂”、“至乐堂”等。

============================================================

仇姓宗祠通用对联

〖仇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系承仇牧;

望出南阳。

——佚名撰仇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仇姓的源流和郡望。(参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诗工失马;

望重栖楼。

——佚名撰仇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新安人仇博,字彦文,聪敏而博学,工诗善文。十三岁时,其父在梓州知州任上建至乐堂,他写了篇记,苏功看了都感到惊奇,抚着他的背说:“后生可畏啊!”仇博曾作《雪中失白马诗》,但应举不第。下联典指东汉考城人仇览,字季智,曾官蒲亭长,颇有德政。任邑中主簿时,邑令王涣说:“枳棘并不是鸾凤所栖的地方啊!”于是资助他入太学。学毕回到乡里,成为名士。

画长士女;

义阐经籍。

——佚名撰仇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画家仇英,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人,工匠出身,从周臣学画,为文徵明所称誉,从而知名于当时,以卖画为生。擅画人物,尤长于士女。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明四家”。下联典指隋代仇璋,哲学家王通的门人,通晓六经之义。

勋分茅土;

义阐经籍。

——佚名撰仇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仇成,从太祖克安庆,以成为横海指挥同知守其地,累功封安庆侯。下联典指隋·仇璋,受王佐之道,备闻六经之义。

-----------------------------------------------------------------

〖仇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东海号百济;

明朝列四家。

——佚名撰仇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时有仇如,笃于仁信,人多归附,居于东海之滨,以“百家济海”之故,建国号百济,遂为百济国王,一度为东夷强国。下联典指明代画家仇英,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人。以卖画为生,知名一时,为“明四家”之一。

兄弟皆名士;

祖孙俱侯爵。

——佚名撰仇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名士仇览,兄弟三人皆有文史才。下联典指明代世侯仇钺及其孙仇鸾,嗣侯爵。仇钺,字廷威,镇原人。

-----------------------------------------------------------------

〖仇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风丝龙竹繁华意;

故苑烟花客自看。

——元·仇远撰仇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代溧阳州儒学家教授仇远诗句联。仇远,字仁近,钱塘人。工诗文,有《金渊集》等,与白斑齐名。

-----------------------------------------------------------------

〖仇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少年博学,后生可畏;

耆老至孝,世人皆夸。

——佚名撰仇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名人仇博,字彦文,新安人。质敏博学,年十三岁作《至乐堂记》,苏东坡赞其“后生可畏”。下联典指明代孝子仇养蒙,富平人。万历间遇岁歉,以粟奉亲,与妻食糟糠。年八十,犹诣亲墓洒泣如孺子。

五世同居,共仰家庭义让;

百里屈才,宁为鸾凤浥喈。

——佚名撰仇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宿州吏目仇时济,长治人。五世同居,驩门百余口,欢然无间。尝与弟时茂作《仇家范》,以为世守。下联典指汉代名人仇香的事典。

基本上天下各姓的同姓都不是一家子,贺姓也不例外分会稽贺氏,鲜卑贺氏和其它少数民族贺氏。会稽贺氏来源有二:一是源于姬姓,为吴王僚之子庆忌之后。《会稽先贤传》记载,唐中期以前官谱所载,不少贺氏家谱如北宋词人贺铸家谱也如此记载;二是源于姜姓,为齐相国庆封之后。唐中期后姓氏书籍如《元和姓纂》所载,部分贺氏家谱所载。据《魏书。官氏志》等所载,南北朝时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将鲜卑族复姓贺兰氏、贺拔氏、贺狄氏、贺赖氏、贺敦氏皆改为汉姓贺氏,此乃鲜卑贺氏之起源。鲜卑贺氏现在也已经汉化为汉族。另外还有其它几十个少数民族也有姓贺的。

猴姓(hóu xìng),猴姓是现行较罕见的姓氏,来源不详。

猴姓,稀有姓氏,在中国已知的22000个姓氏中,正好也有猴姓,但区分与侯姓、候姓,三姓不可混同。

猴姓分布及起源

猴姓是现行较罕见的姓氏。在今山西之太原、大同、临汾、晋城、甘肃之舟曲、河南之卢氏、山东之新泰、湖北之武昌、湖南之益阳、宜章、福建之清流、台湾之嘉义、台南、彰化等地有猴姓。仅见汉族有此姓,但来源不详。

  阵宜三篇

  问世于明代的一部著名军事著作,作者不可考。

  天之积卒(1),阵之宗也(2),内外方圆,左右顾应,曲折参连(3),互隐奇正(4),备而简(5),固而整(6),虽神圣握兵(7),不外乎是(8)。故伏羲氏观积卒而立五军九营(9),谓顺静临险(10),或不可测,遂名之曰师卦阵也(11)。申奇正之用,明进退之理,而兵家节制,昭然始见。轩辕氏又发积卒之秘,变师卦之体(12),立天地风云(13),衡轴冲之义(14),而成握奇阵也(15)。其主持在两轴(16),其司变在四衡(17),智巧之端,始根于是(18)。吕望变轩辕之制(19),画为九区(20),方诸井字(21),而作三才五行阵也(22),其用相生(23),井然条理,实正兵之经纬(24)。周公立伍两卒旅师军之法(25),以六军为正(26),奇兵在正军之外(27),从兵又在奇兵之外(28),而立农兵阵也(29)。此为伍法,车骑徒因用之(30),则其功固不在师阵、握机之下矣(31)。郑子元按周制以偏为前(32),以伍承偏之后(33),一军二十五车,列方势,而名鱼丽阵也(34)。其巧在弥缝(35),其胜在周密。楚武王以山泽车少人多(36),五十人为两,百人为卒,十五乘为偏(37),偏后别有 游阙(38),以三军为正列,左右二广为亲戎(39),而列荆尸阵也(40)。若有制则不败,其胜负抑在人耳。晋荀吴法周制而为前拒,左右角(41),每伍分五方而立,每两每卒亦分五方而立。地险则舍车为步,步如车布(42),五车为队(43),队之布如卒(44),二十五车为偏(45),偏之布如队(46),五偏为阵(47),阵之布如偏(48)。故车法起于步法(49),步法不外车法(50),因而作崇卒阵也(51),大抵因地行权(52),得用步之妙。吴阖闾以步兵三万为三军,一军分百行,一行卒百人,列成方势,以白为中,以赤为左,以黑为右,惟取相生之义(53),不施诡谲,不练戎车,故不敢抗于中国。后巫臣教吴以偏乘之法(54),以罪人居先,三军居后,以步卒居先,戎车居后,与楚战于鸡父(55),乃称鸡父阵也(56)。拙在百行,后亦元制,然罪与步先,亦摧陷之始(57)。管仲更周制(58),以三万人、六百乘、一军各五旅,小戎各四十乘,别有卒万人,车二百,为奇兵,而分先驱、申驱、启、l、广、戎、驷乘、大殿八名(59),欲使人相畴(60),福相共,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而立内政阵也(61)。条达虽轩然,而制亦不简,何能旬月而治齐?观其入孟门(62),登太行,张武军(63),封少水(64),一战而服三十余国者(65),恐非此图(66)。司马穰苴废管仲五偏,而行周公丘乘(67),复黄帝之握奇,以万二千五百人,取十之三为奇兵,布之中垒(68),十之七为正兵,布之外营,而曰握奇营阵也(69)。体方用圆(70),参错泥变(71),守之仅可,其能战乎?齐孙武因伏羲师卦,内外俱圆,黄帝握奇,内圆外方,乃变而为内外俱方,取河洛经纬之义(72),八八相乘为六十四(73),奇正分合(74),大小包容(75),复配以鸟蛇龙虎(76),而为乘之阵也(77)。本易作图,聚散琐屑,轻重不分,变化易竭(78),当勿以此阵而累孙子之名(79)。战国巧士,以象三十二子倍之,或方或圆,内外四层,而为象棋阵也(80)。得发机超距之源,尽进战退守之术。

  注释

  (1)积卒:仿积卒星座十二星所排之兵阵,据说是最原始的阵法。此阵基本结构为五营八阵,前左右二营、后左右二营、中垒共为五营,八阵为鸟、蛇、龙、虎、天、地、风、云。(2)阵之宗:指积卒阵为阵法之宗,后来排阵千变万化,都参照积卒基本排列方法而成。(3)曲折参连:指积卒阵的排列方法有前后连接,左右连接的队形。(4)互隐奇正:积卒阵中垒为四奇,外四营为八正(即八阵),四奇可以为正,八正亦可为奇,故称互隐奇正。(5)备而简:指积卒阵结构周密而且简明。(6)固而整:指积卒坚固而且严整,无隙可乘。(7)握兵:用兵。(8)不外乎是:不过就是这样。(9)伏羲氏: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实为原始部落首领。五军九营:《续武经总要)作五营九军,东西南北中为五军,八阵与中垒合为九营。是根据积卒十二星排列方法所得出的数。(10)顺静临险:顺静为六十四卦中坤卦的卦辞含义,险为坎卦的含义。六十四卦可以排列为六十四阵,顺静临险即指坤阵与坎阵相临,是排阵方法。(11)师卦阵:据说就是伏羲氏仿照八卦所布之阵,故名师卦,其阵的基本结构为五军九营。(12)变师卦之体:改变师卦阵的结构。(13)立天地风云:在大阵四角立天地风云之阵。(14)衡轴冲:衡指天衡,轴指地轴,冲指天冲,天衡居阵的前后组成小方阵,天冲居左右也组成小方阵(衡冲皆星座名阵),地轴横贯中央,两端各组方阵,衡轴冲之间再配以天地风云各阵,即成大阵。(15)握奇阵:即所传黄帝制作之阵。由师卦阵演变而来,其结构为八卦,每卦布八阵,共为六十四阵,分内外两重,其形为圆。奇,《续武经总要》释为“圆之数也,凡物之圆者,外围三则内径一”,“三为外营,一为中军,大将握之故取名为握奇。”(16)主持在两轴:两轴指地轴两端组成的方阵。地轴横贯大阵中心,举足轻重,因地轴两端的方阵具有主持控制全阵作用。(17)司变在四衡:掌握阵形变化的在两轴前后位置的天衡四阵。四衡与四角的天地风云相连,四角的变化由天衡的四阵来决定。(18)始根于是:从这里开始。(19)吕望变轩辕之制:姜太公改变黄帝握奇阵的排阵方法。指变圆阵为方阵。(20)画为九区:指按九个方形排阵。(21)方诸井字:指画为九区是按井字形画为九个方阵。方通仿。诸,之于。(22)三才五行阵:即吕望所制之方阵。其阵基本结构为金木水火土五阵,土居井字形之中央,其他分居四角,即称五行阵。交战时,五方为五军,为正兵。其他四方立表其中,为闲地,为训练之地,战时可布奇兵,前为天阵,后为地阵,左右为人阵,可出奇制胜,进退无常,名之为三才阵。三才、五行实为一阵。该阵占地为开方一千二百步,可容三万人。(23)其用相生:指三才五行阵的奇正互相变化的使用方法。中央大将居之,四旁为四正四奇,可以变化使用。(24)正兵之经纬:治理使用正兵的方法。经纬,道路、常道,引申为治理的方法。(25)周公立伍两率旅师军之法:指周公制订的军队编制和排阵方法。(26)以六军为正:指 周天子所属六军为正兵。周制规定,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27)、(28)奇兵在正军之外,从兵又在奇兵之外:《续武经总要》说:“一军者独;二军分上下,三军中以奉公,左右为二拒:六军前右为拒,中为先锋,左为备,后为殿后,中以奉天子,六军皆为正,奇兵在正军之外,从兵又在奇兵之外,此皆不载之法。”据此可知,此处所说奇正之法不详。(29)农兵阵:周公仿效乡里编制而排成的兵阵,据说是分封诸侯时所制作之阵,又称寓兵于农之策,乡里之制五家为比,比有长,五比为闾,闾有胥,四闾为族,族有师,五族为党,党有正,五党为州,州有长,五州为乡,乡有卿。有战事,比人为伍,同伍为列,比长为公司马,以闾为人为两,以族人为卒,百卒同一车,以党人为旅,同旅五车为一队,以州人为师,同师二十五车为偏,以乡人为军,同军五偏为阵,命卿为军将,即一阵之大将。农兵、寓兵于农之名即由此而来。(30)车骑徒因用之:车兵、骑兵、步兵都是依据周公之法组建编制。因:沿袭、依据。(31)其功固不在师阵、握机之下:指农兵阵的作战能力不在师卦阵、握奇阵之下。(32)子元:春秋时郑国大夫。以偏为前:以师为前。周制五车为一队,二十五车为一师,一百二十五车为一军,郑国不称师而称偏,一师各当一面。(33)以伍承偏之后:让步卒伍队跟在偏师之后。(34)鱼丽阵:子元为郑国所制战阵名称。郑为大国,其军有三,一军五偏,一偏五队,一队五车,五偏五方为一方阵,以偏师居前,让伍队在后跟随,弥补空隙,其形如鱼队,故名。(35)弥缝:弥补空隙。(36)楚武王:公元前740年至前690年在位。(37)十五乘为偏:十五辆战车组成一师(称为偏)。(38)游阙:《续武经总要》说:“阵后别有游阙四十乘。”游阙,游兵往来补缺。(39)二广,楚荆尸阵中军两则各一广,作为两翼,一广各一偏,排列成方阵。楚制一偏十五乘,一乘一百五十人。亲戎:亲兵车队。(40)荆尸阵:春秋楚武王所作之阵。因阵备于荆楚地尸陈,故号荆尸。其阵可分卒伍阵列之法与行军在途之法。楚编伍之法五十人为两,百人为卒,十五乘为偏,车配步卒为一两一卒。全国其三军,上军、下军为左右前拒,中军居中央,左右有亲兵车队各一广,一广各一偏,组成方阵。大阵后游兵往来补缺,计有四十乘。行军时前军为先锋,头戴茆草为号,右军挟辕为战备,左军前地弃茆草,知前锋遇敌,急追而进,后军加强戒备殿后,行军之途,阵已列成。(41)荀吴:晋卿,即中行穆子。前拒:阵前拒敌之队。左右角:阵的左前翼和右前翼。(42)步如车布:步兵的排阵和车兵一样。(43)五车为队:五辆战车组成一队。(44)队之布如率:车队排列和步兵队形一样。(45)二十五车为偏:二十五辆战车为一师。(46)偏之布如队:一师的排列和一队的排列一样。(47)五偏为阵:五偏为一军可以组成一个方阵。(48)阵之布如偏:阵的排列和偏的排列一样。(44)至(48)所讲排列方法都是一样的,最基本的队形是一伍的排列法,一伍五人分左右前后中,成一个方形,其他两、卒、偏、军的排列也依次类推,各成方形,最后成方阵。(49)车法起于步法:战车排阵方法起源于步兵排阵方法。(50)步法不外车法:步兵排阵方法也和车阵排列方法没有不同。(51)崇卒阵:晋荀吴伐山戎和北狄时,因遇险地毁车为步战所排列的战阵,该阵以步卒二队为前锋,每伍分方而立。左翼为三队,右翼为一队,最后为五队。每一队各分方而立。(52)因地行权:按地形变化实行权宜之计。(53)惟取相生之义:吴军中军皆衣白裳,素甲、白羽,望之如荼。左军衣赤,丹甲、朱羽,望之如火。右军皆衣玄裳,黑甲、乌羽,望之如黑。没有诡诈之情、变化之法。所以说只是取五行相生之义。(54)偏乘之法:排列车阵之法。(55)与楚战于鸡父:春秋昭公二十三年(公元前五一九年)楚国会同顿胡、沈、蔡、陈、许之兵,进攻吴国,吴国用各个击破策略击退来犯之敌,在鸡父决战,击败楚国。(56)鸡父阵:即吴楚之战时吴军所排战阵名。因于鸡父作战排阵,故名。该阵以罪人居前,意图是示弱去威;三军主力居后,以敦阵整旅,实行突然袭击,步卒居先,战车在后,先正后奇,出奇(车兵)制胜。(57)摧陷之始:冲击捣毁敌阵战法的开端。(58)管仲更周制:管仲改变周王室所规定的诸侯军队编制。周制为大国三军三万七千五百人,车三百五十乘,一军五偏,一偏二十五车,一车卒百人,一卒分四两,一两分为五伍。管仲改制后为三万人,车六百乘,一军各五旅,一旅小战车四十乘,一乘卒五十人,五寸人分为十伍,仍为三军。(59)先驱:阵中的先锋部队。申驱:继先驱部队后的副先锋部队。启:左翼部队。l:右后卫。一说为阵之右翼。广:中军的左右副车队,可分左广和右广。戎:中军的左右护卫,可分左戊和右戎。驷乘:四人乘一车的车队,为后卫部队。大殿:后军名。以上八项均为阵中小阵名称。(60)相畴:彼此成为伙伴。(61)内政阵:齐桓公称霸时,管仲所制阵名。该阵以左右军中军为正,阵前设正先锋和副先锋,中军左右设卫队,即左右广、左右戎,后卫分后军和左右后卫。其军队编制见(58)。(62)孟门:《左传》记入孟门为齐庄公时事,非齐桓、管仲事。孟门,春秋晋要隘。在今河南辉县西。(63)张武军:炫耀武力。(64)封少水:亦为齐庄公时事。少水,地名,即今山西沁水。古代帝王筑坛祭天叫封。(65)一战而服三十余国:《国语》作“一战帅服二十一国”。(66)恐非此图:指恐怕不是用内政阵图作战而服三十余国。据《国语》载,齐桓任管仲作内政阵,一战帅服二十一国。据《左传》载,齐庄公伐卫、自卫伐晋,所用战阵,大体与内政阵同,所变之处只有二阵,即把原来左右后卫的启、l二阵移至左右翼位置,后卫只有驷乘、大殿二阵。(67)丘乘:井田法,排阵为九军八阵。(68)中垒:阵之中心部位,中军所在地。(69)握奇营阵:据说为司马穰苴仿丘乘、握奇所制营阵,变握奇圆阵为方阵。以一万二千五百人的十分之三为奇兵,布于中垒,十分之七为正兵,布之外营,凡八阵,各卒一千九十四人。(70)体方用圆:阵体是方形,运用起来采取圆阵的方法。(71)参错泥变:指握奇营阵布阵人数不整齐,变化不够灵活,所以有下文的“守之仅可,其能战乎?”就是说它是防守之阵,不是进攻之阵。(72)河洛:黄河、洛水的合称。《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后人解释为有神龟出河洛,背载太极图。其实这些只能当传说神话来理解。河洛《续武经总要》作河图。(73)八八相乘为六十四:指大阵纵横各排八阵,共计六十四阵。取八卦六十四爻之数。(74)奇正分合:指阵中包容了奇兵、正兵、分散、集中的变化。(75)大小包容:大阵之中包含着小阵。(76)鸟蛇龙虎:大阵内的四个小阵名称。(77)乘之阵:据《续武经总要》所说为孙子所作战阵。该阵内外俱方,八八相乘有六十四阵,故名。大阵内外共四层,含有天地包山泽,山泽包水火,水火包风雷之义。外层二十八阵,分为四正,正各七阵。次层二十阵,分为四奇,奇各五阵。三层十阵为中军,里围四阵,为握奇。大小相包,奇正相涵,一分一合,变化无穷。(78)本易作图至变化易竭数语,为何臣对乘之阵的评论,指该阵分合琐碎,主次不分,变化容易穷尽。(79)当勿以此阵而累孙子之名:请不要用这个乘之阵损害孙子的名义。指作者认为此阵非孙子所作。此说与《续武经总要》异。(80)象棋阵:把象棋的三十二子扩大为六十四子布成方阵或圆阵,内外四层,其实与乘之阵名异实同。何良臣对此阵褒奖,而对乘之阵极尽贬词,不知何故。

  韩信以三十万人分为五军,孔将军居东南而为左(1),费将军居西南而为右(2),自将前军,居汉王之先锋(3),绛侯柴将军又居汉王之后(4),而有垓下阵也(5)。值项氏自恃侮人(6),施之则可,若遇智者,信必苦其捣左右胁矣(7)。诸葛亮乃原握奇(8),因乘之,推坷洛之方圆,寓井田之遗制(9),分四奇四正。以西北乾位,故名天阵(10)。西南为坤位,故名地阵(11)。东南巽位,故名风阵(12)。东北艮位,故名云阵(13)。东方属青,而为龙阵(14)。西方属白,而为虎阵(15)。南方属火。而为鸟阵(16)。北方属水,而为蛇阵(17)。大将居其中,握四阵,为余奇,别有游骑二十四阵,以系八阵之后。大抵阵队相包,奇正数别,伸缩翕张(18),进退有节,为方、为圆、为曲、为直、为锐、或滚、或归、或前、或后(19),合而为一(20),列而有九(21),变之无穷,触处为首(22),名之曰八阵图也(23)。昭泄幽微。委曲周备(24),极明作阵之理,得非三代之遗才乎?惜后之庸将,不识其去留盈缩(25),妄捏形势(26),失其本来,故世俗相传,钟谬甚矣。晋马隆循卫、李选士三千二百人(27),配车一百二十八乘,三百人为游奕(28),依孔明八阵而为四层(29),路广(30),车上以木为拒马向外(31),结营而行,名鹿角车营;路狭,更施木屋(32),以蔽矢石,木屋拒马,以低为式,治力前拒(33),兼束部伍,且战且进,故曰扁箱车阵也(34)。能损益,即便利,尚可成出塞之营耳。李靖六花(35),本孔明八阵而变,其中隅落钩联,曲折相对(36),无不参综古法,步骑与车,三者相兼而用,似车曰驻队(37),步曰战锋(38),居前为正,骑曰战队,又曰跳荡(39),居后为奇,遂名六花七军阵也(40)。总不若后之五形分变为妙(41),故随其地势,去其中营,而变为曲、直、方、圆、锐五图(42),而名之曰六花曲阵也、六花直阵也、六花方阵也、六花圆阵也、六花锐阵也(43)。若遇险阻,仍用七军,向背得法,作偃月营(44)。其征辽也,乃结束七军为四团(45),方扬高祖之制(46),为四门斗底阵也(47)。此即行营之法。其征突厥时(48),因乘之,阵法复变六花为十二,以四奇八正,首尾相因,行止相随,生死同义,名曰十二将兵阵也(49),此即牙角相制之意(50)。其定边时,杂番汉之兵用之(51),外营十二阵皆步,而骑各包步卒之中(52),一奇各当一正(53),一正不离一奇(54),一阵受敌,各自为战,奇正相混,使人不知,所谓无不是奇、无不是正(55),名曰十二辰阵也(56)。此即多方误人之术。宋太宗以车四千三百二十乘(57),骑三万六百五十匹,步卒一十四万九百三十人,布为五军,各以二行为表(58)里,中以三阵相从为辅弼(59),故五军而有七阵焉(60),则曰平戎万全阵也(61)。迂繁累坠,恐为分合所滞。宋真宗之常阵(62),有先锋队,策先锋前队,东西拐子马(63),后有拒后阵,内有无地分兵队(64),大约与万全阵小异也。

  注释

  (1)孔将军:韩信部下左将军,名熙,封蓼侯。(2)费将军:韩信部下右将军,封费侯姓陈名贺。(3)汉王:即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4)绛侯、柴将军:绎侯指周勃,曾任太尉、丞相。柴将军不详。(5)垓下阵:汉仞大将韩信破项羽之阵。韩信自率前军为先锋,左右两翼为前伏,汉王居中军,中军之后分左右后卫。项羽与韩信交战即失利,受到左右前伏夹击而溃败。垓下,地名,在今山东。(6)值:碰上。自恃侮人:骄做轻视他人。(7)捣左右胁:打击左右两翼。(8)原握奇:复原握奇阵。(9)寓:包含。(10)乾位:八卦有乾卦,形为≡,乾代表天。位,方位。天阵:阵中小阵名称。(11)坤位:八卦有坤卦,形为 ,坤代表地。地阵:小阵名。(12)巽:八卦之一,形为 ,为风。风阵:小阵之名。(13)艮:八卦之艮卦,形为 ,象征山。云阵:小阵名。(14)—(17)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大阵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用青白赤黑四种颜色标明,并用龙虎鸟蛇四种动物名称为四方小阵取名,没有其他含义,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东西。(18)翕:同合。(19)方、圆、曲、直、 锐:指队列排列的五种形状,方指方阵、方队,其他皆为阵形队形。圆即圆环形,曲即斜曲形。直即长方形,锐即尖状形或三角形。滚:滚阵,成车轮形状。归:归营阵。前:前冲阵。后:后冲阵。滚、归、前、后,均为诸葛亮八阵之后二十四阵游骑阵图名称。(20)合而为一:指各分阵合起来就是一个大阵。(21)列而有九:排列起来就是九个分阵。(22)触处为首:凡与敌交战之处,就是阵首。(23)八阵图:诸葛亮参考乘之阵、握奇阵、河图之圆、洛书之方、井田之制所作的战阵 曾垒石为形,遗迹尚留夔州鱼腹滩等地。八阵图分东南西北四阵,四角各四阵,中军居中央太极之位,为十二阵,其中四阵为余奇,由大将所握。大阵之后游骑二十四阵为八阵之后阵。(24)昭泄幽微:昭,显示。泄,漏、减少。幽微,细微。意为不放过任何漏洞和细小未节的差错。委曲周备:各个细节都部署得很周密。(25)去留盈缩:减去、保留、增加、缩小。(26)妄捏形势:没有根据地编造情况,制作战阵。(27)卫、李:汉代的卫青、李陵。(28)游奕:游动待命的部队。(29)四层:指兵力布成四层结构的阵。(30)路广:指道路宽广。拒马:以带枝叉树木做成的拒马障具,可置要路、营外、车上,阻马队靠近。(31)向外:指枝叉向外。(32)更施木屋:再增设木板屋于车上,保护车上士兵。(33)以低为式,治力前拒:指木屋和拒马木以低短为准,尽力阻止敌骑从前面袭击。(34)扁箱车阵:即晋将军马隆征凉州时所作车阵。阵凡三千二百人,配车一百二十八乘,乘二十五人,每二乘相副为一阵。三百人为游奕。阵由四层构成,一层五十六乘,二层四十乘,三层二十四乘,四层八乘。车上置拒马木、扁箱(《续武经总要》云,“扁误作偏”,“木屋拒马高则难用,故扁其箱以承”矢石之袭击)。边进边战,结营行军。阵以扁箱而得名。(35)六花:即唐代李卫公开国征战所作之战阵,名为六花阵。由诸葛亮八阵图演变而来。中心圆阵为中军,外由六阵组成,全阵形如花瓣,故名。(36)隅落钩联,曲折相对:用斜线连接四角,构成曲折相对称的小阵。(37)驻队:以车队为驻守御阵,故曰驻队。(38)战锋:因步兵首先与敌交战,故名。(39)战队:因骑兵担负袭击敌人的主要任务,故以战队相称。跳荡:奔跑荡涤,即突击队。(40)六花六军阵:以车兵、步兵、骑兵排列成的阵形,六个花瓣与中心各为一军,共七军。(41)五形分变:指下文所说按方圆曲直锐五种形状变化图形。(42)五图:五种阵图。(43)六花曲阵:去掉中军大阵,把六个花瓣中的四个倾斜排列为二层,每二个倾斜小阵之间排一横直小阵。六花直阵:将六个长直小阵并排列成三行。六花方阵:将六个长直小阵排列成中空方阵。六花圆阵:将六个长弧线形小阵组成中空圆阵。六花锐阵:将六个三角形小阵组成中空的六角阵。(44)偃月营:在险要之地排列的一种营阵。阵用七军,军列背险,两翼面向险地,成半月形排列,因此得名偃月营。(45)四团:隋高祖杨坚征辽安营排阵法。每军一万二千人,百人为队,骑兵四才队,步兵八十队,各分为四团,分别从不同的四个方向出营,合为方阵,又依次安营。辽:指辽东,今辽河以东地区。(46)高祖:指杨坚。(47)四门斗底阵:李靖行军遇敌所列战阵。行军时一”军有四分,每一分有左右战锋队,左右辎重队,四队并排行进,辎重居中。四分依次行进。遇敌首尾难救,四分各居一方,排成斗底形方阵,第一分左右辎重队居内,两列排队,第一分左右战锋队在外,两列排队。其他第二分、第三分、第四分各依同法组队。空出四个阵角为通道,空出中心。通道即为四门,阵中心为斗底,故名。(48)突厥:我国古代少数民族。(49)十二将兵阵:李靖与突厥交战时所作战阵,变化六花阵而成,此阵为方阵,外层十二小方阵,四角为四奇成四阵,四方八阵为正,故有四奇八正之称。四奇统领八正之兵,故有首尾相接,行止相随之势,奇正相联,故能生死同义。凡正兵用步,奇兵用骑。各为一团,将各一人。阵中为骑兵十六阵,中军大将主持。大将所统,四奇八正

姓侯的常见不?

姓侯的常见啊!一 姓氏来源 侯姓来源: 1 出自姒姓。是夏禹的后代,相传夏后氏的后裔有的被封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