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家谱》谁知道缘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3收藏

《郭氏家谱》谁知道缘由?,第1张

郭姓的由来

一、得姓渊源

1、出自夏、商时代郭支与郭崇的后代。据《姓氏考略》记载:"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看来,郭姓早在我国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

2、以居处为氏。拒《风俗通》上记载:"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郭,字义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氏。在我国大多数的姓氏起源中,这种现象是比较少的。

3、来自炎黄,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周平王时,郑武公功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此时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称成虢,在西周灭亡之后,也向东迁移,建都上阳,史称南虢。后被晋国所灭。西虢东迁时,还有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后被秦所灭。这些虢国的后代,均以郭为姓。

4、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故改姓郭。

5、出自古郭国。

二、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期,郭氏除留居于今河南、陕西、山西省外,已播迁于山东、河北。至秦、汉时,郭氏有部分人徙居江南。汉代及其以后的较长时期内,太原一直是郭氏的发展繁衍中心。此外,郭氏在汉代又有居于今内蒙、甘肃、四川、安徽者。

三国时吴国有富春人(今属浙江)郭成。晋代有武昌人(今属湖北)郭翻,闻喜人(今属山西)郭璞于西晋末避乱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唐初与唐末,河南郭氏曾两次向福建迁徙:一是唐总章年间光州固始人郭淑翁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在龙溪郭埭乡安家落户,又有将将佐郭益,亦随陈氏父子入闽;一是郭嵩随王审知从弟王想入闽,家于新宁,子孙传衍于仙游、莆田及南安之蓬岛乡。

1127年,宋高宗南逃,大批中原人随之逃到江南,居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两广,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后散居彰化、嘉义、高雄等县,后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

四、历史名人

郭子仪:唐朝名将,在中唐平息安史之乱,德宗时被尊为尚父,亦称郭令公。

郭守敬:元代科学家,为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学家,他主持编制了《授时历》,施行达360年,为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郭 嘉:三国时,魏曹操之谋士。多谋善战,屡建谋功,尤以官渡之战显名。死时年仅38岁。

郭 璞:东晋训诂学家。博学多才,好古文奇字,注释《尔雅》、《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等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郭 解:西汉游侠。折节以俭,以德报怨。

郭 纵:战国时,大工商业者。因经营铁冶炼铸造业而成为巨富。

郭 泰:东汉时儒林领袖,在郭姓中与郭子仪齐名。

郭 玉:东汉时广汉人。与华佗齐名的神医。

郭 威:后周开国皇帝。

郭沫若: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学者,不仅是一位值得郭姓引以为荣的人物,而且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威望。他是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姓郭的我最喜欢3个人。

文的是郭嘉:他死的时候,曹操痛哭不已,犹如丧失左右手臂,后来,曹操惨败于诸葛亮的时候,当着所有文武官员谋士的面说,如果郭嘉还在世,我何至于此,让所有魏国的谋士和官员面有惭色,无地自容。郭嘉和诸葛亮两大天才智囊,没有真正的作为对手交手,是三国时代最大的遗憾。他是一个可以改变历史进程的人。

文武俱佳是郭子仪,他是拯救大唐的伟大的军事家和千古名将之一,是历史上仅有的几个从来没有打过败仗的将领,他出现的地方战局马上改变了,不论安史叛军怎么用计终究无法击败他,最终保住了大唐岌岌可危的江山。

科学家就是郭守敬了----

族谱记载:岳池郭姓人是郭子仪后裔2010-06-14 昨日,《郭氏宗族简谱》现身广安市岳池县九龙镇回龙沟村。《郭氏宗族简谱》记载,回龙沟村的郭姓人家系唐代名将郭子仪后裔。 三次抄录:传承脉络十分清晰 唐代名将郭子仪可谓家喻户晓,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功居平乱之首,被封为汾阳王。 回龙沟村1组77岁的村民郭昌轩老人从箱子里拿出《郭氏宗族简谱》。此谱修于1998年,但此谱中交代:老谱修于清朝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是郭家第四十四代孙(郭子仪之后第三十二代孙)达州人郭文经修纂。道光十五 年(1835年),四十四代孙、岳池县人郭文映抄录。“1998年,郭家见老谱过于陈旧,就重新抄录了一次。” 令人惊讶的是,从郭家第一代先祖至今,既没有乱一代,也没有断一代,每一代某人娶妻何人,生几子,几子各叫什么名字,都记载得清清楚楚,其传承脉络十分清晰。 迁移路线:康熙年间入川 《郭氏宗族简谱》记载:郭家第一代先祖名叫郭高山……郭子仪为第十二代,官至右庶子历,封汾阳王,谥忠武。 郭子仪其长子郭曜官至工部尚书。岳池文史专家称,《郭氏宗族简 谱》里关于郭子仪的记载同正史记载的郭子仪“祖籍山西,生于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等相吻合。 《郭氏宗族简谱》还记载,唐懿宗咸通年间,为避战乱,郭曜次子郭嵩携家室告别陕西,捧汾阳王(郭子仪)图像入闽(即福建),居长乐县芝山下郭坑焉。 此后,郭氏族人在福建代代繁衍。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第四十一代孙郭士拔携家从福建漳州移居于四川省岳池县西门外高垭口左边老宅定居。 自此郭子仪之后裔开始在岳池县繁衍。因此,郭士拔被岳池郭氏族人称为“岳邑始祖”。回龙沟村的郭氏族人现已传至第五十六代。 村民讲述:郭沫若曾到岳池认亲戚 郭昌轩老人说,郭家老宅在九龙镇大坟堡村,“听上辈老人讲,湖广填川时,郭家先祖便住在那里,以前那里有很多郭家的老坟,但在1958年、1959年间,老坟全部被毁了。” 郭昌轩回忆,他还是小孩的时候,就听老人讲,郭沫若和回龙沟村郭家是同宗,郭沫若的家谱字辈与我们的字辈基本吻合,郭沫若是开字辈,叫郭开贞,“老人们讲,解放前郭沫若来过岳池,还参加了我们郭家的清明会呢!” 据历史记载,解放前郭沫若的确来过岳池,并留下题为《题朴园藏书》的诗作:“一成一旅仰涂山,此日谁嗟蜀道难。况是中原文化尽,仅留福地在人间。” 胡佐斌记者汪仁洪

《郭

叙》

传(解说经文的文字)云:“盛德必百代。”祀有后也。《书》(《尚书》,亦称书经)云:“以亲九族。”,圣经(儒,佛经典著作,批指儒经)云:“亲亲(亲爱亲族),则诸父(同

宗族

叔伯

),昆(兄)弟不怨,休戚相关,是谱之不容缓叙明矣。吾族肇(始)自黄帝,万派(流水)浮天,而蔚启

人文

,开自

姬周

。垂峰发地,而凝成祀堙(原字左为“礻”旁),荷山川之灵,传于虢叔,丕(光大之意)箕裘(克承父业)之绪。逮乎(至于,到了)子仪(唐朝郭子仪),家声永振(家族声誉长久振兴),奕叶(累世)生贤(产生贤才)。衍螽斯之庆,仰鹰扬之休,(子孙象螽斯一样繁衍众多的喜庆,人们都敬仰郭氏家族象雄鹰飞扬一样的美好),班班云仍(此字原佐边为“礻”旁),莫与京者,其惟我郭氏乎!(福泽绵延,没有能同它相比的,恐怕只有我们郭家吧!“仍”,福。“京”,大。)虽虢叔

分土

,见并于晋,然

明德

之后,必有达人。(虽然西周文王姬昌之弟虢叔曾分封领地,

虢国

春秋

时被归并于普国,然而他的有光明

德行

后代

中,必定有显达之人。)故燕(战国时的

燕国

,在今河北北京一带)有郭隗(燕昭王的谋士,

昭王

为他筑黄金台以示对他的尊重。),汉有光禄大夫(郭)广意,冯翊(京都左部地区)太守(郭)孟儒;隋有金州司仓(郭)履球,唐有凉州司法(郭)昶,美原县主薄赠兵部尚书(郭)通,寿州刺史(郭)敬之。始生(郭)子仪,生而儇伟,……

(全文见《宗

族谱

(以上省去大量古谱内容未录入)

大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春正月(一月)既望日(16日)后裔孙禧元敬

本文写于900多年前,系原

木刻版

《郭氏宗谱》其中一篇,较为珍贵。原文未断句,今断句并作注并全文收录于《郭氏宗族谱》。

《郭

谱》

在一九四九年前(解放前)大凡象样的家族,尤其是

读书人家

和为宦的人家,几乎都有

家谱

。作为

民间文化

现象之一的家谱,解放后被列为

禁书

,打入冷宫。有的在土地改革中被毁或丢失。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实行所谓的“破旧立新”几乎是所留家谱都遭厄运。

有的人

怕被打成“封、资、修”暗暗付之一炬,实属可惜。

国有

国史

,县有

县志

,家有家谱。留下

笔墨

,以供

后人

参考、借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是很有裨益吗?为什么非要把它毁除呢?岂不可笑焉哉!

自一九七九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以来,真正实行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被列为禁忌的家族谱这一

乡村文化

,亦随

中华文化

的春天抖落压在身上的尘埃、灰土破壳而出。经四川省大英县郭氏宗祠又名“郭子仪纪念馆”搜集,终于发现了约数百万字的零散资料。如:四川大英县光绪七年的《郭氏族谱序》、乾隆36年《

郭氏族谱

》、

民国

七年的木刻版《郭氏宗谱》及娄烦县《郭氏族谱》等。里面述写了郭氏的

来历

、繁衍、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中华民族

兴衰

历程

,也记叙了一些郭氏

家族文化

,涉及忠国治家

之道

文史

武略

等,如:蔡邑撰《郭有道

碑文

》、郭英《论决重修疏》、郭明成《理河事疏》和《兵事疏》、郭镇星《第一急着疏》、郭文府《论处兵疏》、郭大湖《五营团疏》、郭明成《

七书

家训

》及《

一家言

》、《录异小品》、《平山冠》、《备考三条》。

为了更好地保存民间文化,继承和发扬

前人

爱国守家的优良传统,由四川大英县郭子仪纪念馆决定进一步整理有关资料,编辑《郭氏宗族谱》,

全书

三百余页,共三卷,第一卷为族谱,重点叙述太原

世系

。第二卷为宗谱,主叙郭氏

源流

,第三卷

家风

传记

《郭氏宗族谱》

第一卷

郭氏族谱

史料

整理说明

》《郭氏族谱序

》《郭氏复修谱序

》《凡例

》《劝诫引

《谱诫

》《

家礼

》《太原世系》

第二卷

郭氏宗谱

《郭氏家约十二条

》《郭氏

历代

年世

略》

《郭氏家礼服制图

《太原郭氏累朝

仕宦

人物志

》《郭氏谱谱总叙》

《吉水董公谱序》

《郭氏受姓本源考

》《郭氏世系流源图》

《郭子仪后裔图》

《郭氏迁川原始略

》《家泰公后裔本源分支

》《蓬溪

天福

郭氏史料

《汾阳族谱合族谱叙》

《娄烦县郭氏族谱简介》

郭庠生

撰《郭氏复修谱序》

《南阳〈郭氏族谱〉复修谱序》

欧阳修

撰《郭氏旧谱序》

清曾国藩撰《湘阴

郭氏家谱

叙》

颜真卿

撰《郭

公庙

碑铭》

宋王彰撰《

汾阳王

碑记

第三卷

家风传记

《郭氏史略

》《“郭”之由来

》《

大清高宗

子仪赞论》

电视专题片

<郭氏与汾阳王>》

《千载

古诗

颂令公

郭氏祖训:

尊祖

敬宗

事亲

睦族

《郭氏家训》

《教儿经》

《劝学歌》

《敬老歌》《邻里歌》

《老伴歌》

郭氏族谱之《老伴歌》

《郭子仪后裔古墓揭开“湖广填川”之谜

《新加坡郭氏公会简介

》《郭子仪简介

》《郭子仪的故事》

《郭氏人物传》(部分)

黄帝

郭及

郭泰

郭嘉

郭淮

郭象

郭璞

郭登之

郭祚

郭彦

郭衍

郭荣

郭之运

郭子仪

郭崇韬

郭威

郭崇

郭若虚

郭文振

郭守敬

郭子兴

郭英

郭怀一

郭秀

郭氏复修谱序

礼,莫大于尊祖,德,莫先于亲族。而所以维持

尊亲

之意者,端赖有谱法焉。然则谱可不修乎?溯吾族所由来,出自王季(即周太王之子季历)之穆(子)虢叔者,实有彀德(美德),乃(周)文王(姬昌)之弟,武王(姬发)之叔父,成王(姬诵)之叔祖父。建国

命民

,因谓之郭。盖(因为;大概)“虢”(音国)即“郭”。高诱《

战国策

》注云:郭,古文虢字也。

……参之《

晋语

》及蔡邑作《郭有道》(郭泰)碑文》皆可考焉。迄今虽支分派别,棋布海内(郭氏子孙象棋子分布于国内),历世数千年,而因流

穷源

,犹之溯河源于星宿海也(犹如到星宿海去追溯黄河源头)。故自

春秋战国

及西东汉晋以来,代有闻(名)人,如曰隗(音奎)、曰亭、曰忠、曰璞等,未易殚(音单,尽)述。而汉季(末)建宁时有讳(名)泰,字林宗者,诞

应天

衷,聪睿(音锐,智)明哲,妆文武(周文王武王之道)之将坠,振微言(精深微妙之言)之未绝。委辞召责,保此清妙,实(山西)太原介林(县)人也……

(部分内容未录入)

数传至唐玄宗时,乃笃

生子

仪公,

忠贯日月

,功盖天下,再造

王室

,历相数君,尊尚父,封汾阳忠武王。终

纲目

千三百六十二年,一人而已。夫汾阳王,世居太原,故或以太原名郡,或以汾阳名郡,具实一也。虽

士大夫

不得祖

诸侯

则,而在唐多显宦,(有由)来矣。……

或居益阳,或居安化。而邵祖卜居新邑(湖南新化,属益阳)青石街,至今有郭家井为记,而

祠堂

如故,翔、清、海、晚四祖。而我祖海公,厥(其)后就田亩于珂溪。故五峰村及杨横、白溪,同为一大河流,九派(多条支流)其出一源,至今为世宅焉。余生也晚,夙(早)闻身其

伯父

,质学兼优,有功于谱,奈英年早逝,有志未逮,可深惜哉!爱是细阅

著述

,学通

今古

,考核,明其谱序,应居弥祖金幼考之(此语费解),余复何言哉?但以重事者之属(嘱),忘其固陋,窃其绪余以附

诸公

之尾。俾(音比,使)后之人,因为求义,上以尊祖,下以亲族,虽百世不忘也……

郭子仪传

《旧唐书》与《新唐书》中都录有《郭子仪》传。旧唐书共有200卷,记载了唐代将近300年的历史,保存了大量原始的历史材料,可以说写得十分具体详细。新唐书共有225卷,收录了更多内容,因此每卷的内容有所减少。

郭子仪传

《旧唐书》详细记载了安史之乱、灵武拥立、收复二京、吓退吐蕃的整个事件的经过和结局;介绍了郭子仪的八个儿子、七个女婿、比较有名的孙子孙女。整篇传记之长,当中人物涉及之多,不能不说是非常具体。

《新唐书》记载郭子仪对君忠诚、对下属宽厚,赏罚分明。遭到宦官的诋毁时,郭子仪总是自省接受;军队在外时,只要一接到传召,郭子仪会马不停蹄的上京。当时有个宦官叫鱼朝恩十分嫉恨郭子仪,派人去挖了郭子仪的祖坟。郭子仪从泾阳拜见皇帝时,只说因为自己常年征战,破坏了别的家庭不少祖坟,因此自己遭受到了报应。鱼朝恩约郭子仪参观寺庙,郭子仪被告知鱼将做对其不利之事,可是郭子仪依然只带了几个随从前去。鱼朝恩十分感动,称赞郭子仪是个有修养的长者。田承嗣十分嚣张跋扈,却对郭子仪十分敬重。李灵耀在汴州作乱,却不敢扣留郭子仪。郭子仪的幕僚中有很多人成了将相。郭子仪一生富贵,为臣者十分完备。

郭子仪封王

郭子仪赫赫军功被封为代国公,后被晋封为汾阳郡王。现在的人都用汾阳王代称郭子仪,可见“汾阳王”代表着不同寻常的荣誉。关于封号的由来,没有明确记载,猜测是以封地得名,因郭子仪的封地在汾阳,就被封为“汾阳郡王”。

郭子仪像

《旧唐书・郭子仪传》提到因河中军乱,皇帝进封郭子仪为汾阳郡王镇压绛州。郭子仪到了绛州之后擒杀李国贞,让在河东作乱的恶人都伏了法。以上说明了郭子仪的战绩,但是为什么封为汾阳郡王却没有得到解释。参照太宗的诏书发现唐朝的刺史就跟古时的诸侯一样,唐代的封号来源于封地。那么肃宗时代依旧依照古训吗?由肃宗以前给予封号的习惯来看,封号同样来自封地,与自己的姓没有关系。

那么古时的汾阳现在在哪里呢?唐宋文献中指出郭子仪的封地就是汾州。如今汾州有关于郭子仪的民间传说与之相吻合,一是提到郭子仪曾带领乡亲共同退敌,二是水马村是郭子仪当时的养马地。查看郭氏家谱,上面明确的写着汾阳是郭家的迁出地和世居地,汾阳也有很多关于郭家的记载。杜牧不仅去过汾阳还写过郭子仪,因此杜牧的《云梦泽》也是很好的历史证据。因此,如今的汾阳是郭子仪的封地可信度极高。

郭子仪心胸坦荡不设围墙

郭子仪待人宽厚,不与人结仇,不得罪小人,以真诚打动皇帝,朋友遍天下。他的一生没有做过亏心事,心胸坦荡;平易近人,府中不设围墙。宦官鱼朝恩之前十分嫉妒郭子仪,甚至去挖了郭子仪的祖坟,后被郭子仪感化。军官李光弼担心郭子仪得势后报复,后与郭子仪合作无间。

郭子仪画像

郭子仪心胸坦荡,面对宦官的恶意中伤,一直对自己进行反省。有一次,鱼朝恩邀请郭子仪前去参观修建好的庙宇,寻常人肯定把这次邀请当作鸿门宴,郭子仪的儿子也都劝郭子仪不要前去赴宴,即使赴宴也多带些兵马。郭子仪却只带了几个仆人就走了。当鱼朝恩看到郭子仪到来,只带了没几个人,也很疑惑。郭子仪解释说,外界猜测鱼朝恩将对自己不利,只带了没几个仆人,如果猜测属实,鱼朝恩能更方便的解决自己。郭子仪对鱼朝恩的信任让鱼朝恩感动不已,其实这都是因为郭子仪十分大度,他明白朝廷中如果起内讧会对国家不利,所以郭子仪宽容地对待着宦官对自己的嫉妒伤害。

郭子仪在家时常要求下人不要关门,也不在门口设有护卫,谁都可以自己进去。他的儿子劝说郭子仪摆出威严来,堂堂一个显赫的家庭不能如此随便。郭子仪却说,郭府虽然人员众多,但都是靠朝廷给的俸禄养活,如果郭府一直都大门紧闭,不是给有心人找到理由来找郭府的麻烦嘛。现在打开大门,就是让所有人都监督郭府,有心人即使想诬告也没有理由了。这就是郭子仪不设围墙以退为进的安身方法。

郭子仪不得罪小人

郭子仪在唐朝为官时立了很多功,他立命的根本就是功勋战绩,甚至到了功高盖主的程度。但他却没有遭到皇帝的猜忌,走过了接近完美的人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郭子仪的情商颇高。他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达到朋友遍天下的地步。

郭子仪像

郭子仪情商高是如何体现呢?他以真诚打动皇帝,推心置腹感动同僚。他得到了官兵的拥戴,与官员、回讫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且他从不得罪小人。这里的小人其实可以理解成宦官,经常有宦官嫉妒郭子仪位高权重,想着法子把郭子仪拉下马。但是郭子仪面对宦官的挑衅,不反抗,不抱怨,而是及时检讨自己的责任。

最讨厌郭子仪的宦官是一个名叫鱼朝恩的人。他讨厌郭子仪到什么程度呢?他竟然派人把郭子仪父亲的坟给挖了!要知道,祖坟被挖是一件奇耻大辱,更何况郭子仪当时是鼎鼎有名的将军,挖郭子仪父亲的坟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是鱼朝恩做的,甚至连代宗都知道。当郭子仪从前线回来时,他只字不提鱼朝恩,只是说因为自己常年征战,肯定破坏了不少别人家的祖坟,现在自己的祖坟被挖,是遭到报应了。郭子仪在叙述祖坟被挖的整件事中,完全没有涉及到朝中官员,为了不起内讧,郭子仪牺牲了很多。

又有一次,鱼朝恩邀请郭子仪前去参观新修的庙宇。嫡亲都劝郭子仪多带些兵马过去,可是郭子仪是带了几个仆人。鱼朝恩看到郭子仪到来,也对郭子仪只带几人的做法表示奇怪。郭子仪大方表示如果鱼朝恩是来杀自己的,少带人还可以减少鱼朝恩的难度,表示对鱼朝恩绝对的信任。鱼朝恩十分感动,至此不再刁难郭子仪。

郭子仪 卢杞

郭子仪因为不设围墙,平时有不少官员前来拜见。有次有个官员前来拜见,看到郭子仪又帮妻子梳头,又帮女儿洗脸,对一代将军变成仆人的转变有点不适应,郭子仪却笑称在家里已经习惯帮妻女做事了。但是有一个人来拜见的时候,郭子仪却没有我行我素。

卢杞剧照

那个来拜见的人叫卢杞,是唐代德宗时期有名的奸臣。他为人阴险狡诈,成为宰相时排挤贤臣、陷害忠良,还胡乱指挥军队。更不要说是之前看不起他、得罪他的人了,下场都十分悲惨。

那时的郭子仪已经在家中安享晚年,正纵情歌舞之时,得知卢杞前来拜访他。郭子仪立马遣散了所有女眷,让她们退到会客室的屏风后面。而自己穿了朝服,很恭敬地等待着卢杞的到来。两人单独谈了很久后卢杞才离开。郭子仪的家眷问他为什么要如此慎重的接待卢杞。郭子仪回答说,卢杞这人有才干却心胸狭隘。他长得不好看,要是被你们见到了,肯定会对此谈论。即使不谈论,你们的眼神也会让他觉得他被贬低。假如一朝得势,以卢杞的性格肯定要报复郭府,到那时就没有人能活了。

不久后卢杞成为了宰相,正如郭子仪所预料的,之前让卢杞记恨在心的人都没有好的下场。只有郭府逃过了一劫,甚至卢杞觉得郭子仪对他有知遇之恩,所以郭府如果有人做了些稍稍不合法的事情,卢杞还会保全。

从接见卢杞的这件事上可以看到郭子仪懂得看人,非常有远见。

有郭德纲。

郭德纲,籍贯天津,祖籍山西汾阳,是唐代名臣郭子仪的后人,为不忘祖故而小儿子名为郭汾瑒。

其实,郭德纲零片酬加盟山西卫视《伶人王中王》中,郭德纲表示“山西卫视的节目我挺愿意干,因为我的祖籍是山西。明朝弘治十一年,我的家族从山西汾阳走出来的。”

早在2013年,郭德纲就曾自爆自己祖籍山西。

唐代政治家郭子仪生平简介郭子仪,唐朝时期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安史之乱爆发之 后,郭子仪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讨伐叛军,收复了河北与河东两地, 被拜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下面是 为大家整理的唐代政 治家郭子仪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郭子仪早年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在军事上过人的成就,之后接连的 通过军功的积累一步步做到了九原太守的程度,后来随着安史之乱的 爆发,整个唐朝陷入到了混乱之中,郭子仪奉命他发叛逆收复失地, 不久之后郭子仪就成功的击败了现在山西一代的叛军,成为了当时有 名的勤王军。后来郭子仪投奔唐肃宗,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手掌大权,郭子仪 没有辜负唐肃宗的厚望,很快就平定了河曲一带,俘虏了数万的敌军。 之后郭子仪率兵攻打潼关,在很快在他的计策用兵之下,郭子仪很快 就一路从潼关打到了陕州,后来郭子仪又先后在攻打长安的过程中立 下了不小的功劳,一战就成功的收复了长安,然后又连续东征,攻打 洛阳,虽然起初战局不利,但是最后郭子仪还是成功的大败敌军,打 下了洛阳,自此之后除了河北之外大半的土地都已经被收复了,郭子 仪也因此被封为了司徒。后来在攻打相州的时候因为突然遭遇到了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的 恶劣天气,双方将士都睁不开眼,所以双方都一战溃败,于是鱼朝恩1趁机败这场大败的责任都推给了郭子仪,在肃宗面前讲了很多郭子仪 的坏话,于是郭子仪被剥夺了兵权,但是郭子仪并没有心生怨恨,反 而是安然接受了。

后来郭子仪又再次得到重用,成为了元帅,等到唐代宗继位之后, 因为奸臣的陷害,郭子仪再次被剥夺了兵权,被任命来督造皇陵,但 是这个国家毕竟离不开郭子仪,危急时刻郭子仪还是重新掌控了兵 权,又一战收复长安,成为了唐代宗的心腹重臣,之后的日子里郭子 仪一直被用来镇压吐蕃,多次对战之中都大败吐蕃,打得吐蕃闻风而 逃,最后病逝在了家中。郭子仪封王郭子仪赫赫军功被封为代国公,后被晋封为汾阳郡 王。现在的人都用汾阳王代称郭子仪,可见“汾阳王”代表着不同寻 常的荣誉。关于封号的由来,没有明确记载,猜测是以封地得名,因 郭子仪的封地在汾阳,就被封为“汾阳郡王”。《旧唐书;郭子仪传》提到因河中军乱,皇帝进封郭子仪为汾阳 郡王镇压绛州。郭子仪到了绛州之后擒杀李国贞,让在河东作乱的恶 人都伏了法。以上说明了郭子仪的战绩,但是为什么封为汾阳郡王却 没有得到解释。参照太宗的诏书发现唐朝的刺史就跟古时的诸侯一 样,唐代的封号来源于封地。那么肃宗时代依旧依照古训吗由肃宗 以前给予封号的习惯来看,封号同样来自封地,与自己的姓没有关系。那么古时的汾阳现在在哪里呢唐宋文献中指出郭子仪的封地就 是汾州。如今汾州有关于郭子仪的民间传说与之相吻合,一是提到郭 子仪曾带领乡亲共同退敌郭子仪简介,二是水马村是郭子仪当时的养马地。

查看2郭氏家谱,上面明确的写着汾阳是郭家的迁出地和世居地,汾阳也有 很多关于郭家的记载。杜牧不仅去过汾阳还写过郭子仪,因此杜牧的 《云梦泽》也是很好的历史证据。因此,如今的汾阳是郭子仪的封地 可信度极高。郭子仪单骑退敌的典故代宗曾握着郭子仪的手说“吾之家国,由 卿再造”。郭子仪在唐朝中期平定了安史之乱,没想到在晚年还要披 甲上阵,为国家散发着余热。他是国家遇到危难、衰败时,能带领国 家兴亡的领袖,他的一生都以国事为重。安史之乱后郭子仪简介,唐朝中央没有力量、政治腐败,不少节度使拥兵自 重。其中有个叫仆固怀恩的,就曾唆使吐蕃和回讫联合对唐朝进犯。 回讫和吐蕃的军队所向披靡,一直打到了长安的北面,当时的朝廷十 分恐慌,鱼朝恩甚至劝代宗再次出逃。可是因为面子问题,代宗不好 意思再逃跑,任命郭子仪击退叛军。当时的郭子仪年近古稀,手上没有兵马,但他得知因为仆固怀恩 的暴毙,吐蕃和回讫正在闹内讧。郭子仪想着自己之前与回讫的官员 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想着与回讫官员见上一面,说服他们不战而合。 郭子仪的这个想法遭到了儿子们的反对,他们十分担心郭子仪的处 境,郭子仪却认为自己是以理服人,挑选了几百精兵就往回讫的军营 去。原来回讫受到仆固怀恩的欺骗,以为代宗和郭子仪都已经死了, 这才没有遵守盟约来到了唐朝。郭子仪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趁机向 回讫提出联合大唐击败吐蕃的想法,遭到了回讫的回应。后郭子仪和3回讫订立了和约。吐蕃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逃走。郭子仪不费一兵一 卒,化解了这场本是赢面不大的战乱。4

湖南郴州 临武县麦市乡上桥村就有一支郭氏 供奉的祖先就是郭子仪。他们的郭氏祠堂已经有八百年的历史了。你可以试着去找找线索

我这里可以查询的郭氏家谱中也有以下是郭子仪的子孙

安徽 亳县 亳县郭氏宗谱 [10卷] 1926年

《郭氏家谱》谁知道缘由?

郭姓的由来 一、得姓渊源 1、出自夏、商时代郭支与郭崇的后代。据《姓氏考略》记载:"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