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家庭背景是怎么样的?
大家都知道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小说又把诸葛亮描述成一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人物。历史上诸葛亮治国的能力是不可否认的,但并没有那样的传奇,刘备请诸葛亮,在看中他的能力的同时,也许更看中的还是他的人脉。
一起看看诸葛亮不为人知的家世背景——
曹操屠杀徐州,孔明之父诸葛珪死去,一家人逃难到荆州,投奔与刘表关系不错的叔叔诸葛玄。诸葛玄死后,诸葛家的瑾、亮、均三兄弟和两个姐姐相依为命。他们长大成人后,开始了重建家族的经营:孔明的大姐嫁给了蒯氏家族的蒯祺(后来,蒯祺任曹操治下的房陵太守,一家被孟达灭门,再后来,孟被孔明逼反,投奔曹丕,最终到底被诸葛亮借司马懿之刀杀掉);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他后来也在曹魏做官),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原来都是一家人啊);孔明自己娶了黄承彦的女儿黄硕为妻,黄承彦是蔡瑁的妹夫,蔡瑁的姐姐正是刘表后老伴蔡夫人。
是不是信息量好大呀。
补充一点:孔明与黄氏完婚,媒人正是司马徽。
司马徽把孔明的家族告诉刘备,以刘备的身份,很快就打听明白了诸葛亮的背景。这提高了孔明在刘备眼中的身价,促成了刘备礼贤下士的决心。
看了上面的数据,感觉诸葛亮一家真的很有出息,不过虽然这样,这一家兄弟姐妹们也是受过苦的。
大约在诸葛亮六岁的时候,他的母亲章氏因病去世了。章氏是个知书达理、聪明贤惠的母亲,她不但支持长子诸葛瑾到京师洛阳去游学深造,学习儒家经典,还教诸葛亮认字,对他进行启蒙教育。母亲的去世,使诸葛亮感到失去了一位世界上最亲爱最慈祥的启蒙老师。哥哥诸葛瑾也中断了游学生涯回乡为母亲守孝。失去母爱是不幸的,但诸葛亮感到比自己更不幸的是弟弟诸葛均。他那幼小的年纪,正是需要母亲爱抚的时候啊!诸葛亮顿时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他觉得应该以自己的兄长之爱,去减轻弟弟失去母爱的苦痛。不久以后,为了照顾家庭,抚育孤弱,诸葛珪又续弦娶妻,把孩子们的继母领进了家门。
新来的继母很爱孩子,诸葛亮兄弟们对继母也很尊敬。母亲的去世,虽使诸葛亮失去了启蒙老师,但诸葛瑾的还乡,又使诸葛亮有了可以请教学问的兄长。孝敬、友悌、切磋、求知,一个经过震荡的家庭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和谐。
然而,好景不长。
诸葛亮八岁那年,父亲诸葛珪又因病去世。清人张澍引《诸葛氏谱》说:“玄死时,瑾年十三,亮年八岁。”此说错误颇多,疑为“珪死时,瑾年十五,亮年八岁”。封建时代,父亲是一家之长,家中的顶梁柱。顶梁柱的崩折,给这个家带来了很大的变化。长子诸葛瑾已经十五岁,承担起奉养继母的义务,八岁的诸葛亮、年幼的弟弟诸葛均以及尚未出嫁的两个姐姐全部由叔父诸葛玄抚养。
在三国魏晋的历史舞台上,诸葛氏家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诸葛亮为蜀汉之丞相,实为蜀汉最高执政者;诸葛瑾、诸葛恪父子辅助孙权父子,亦为柱石之臣;诸葛诞则出仕曹魏,对魏末军政局势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诸葛璋、诸葛虔、诸葛瞻、诸葛尚、诸葛乔、诸葛攀、诸葛原、诸葛直、诸葛壹等人影响也较大。他们分布三国,皆为俊杰,地位重要,声名显赫,在孙吴、蜀汉和曹魏分别建立了非凡的功业,史载诸葛氏“一门三方为冠盖”,成为“天下荣之”的“天下盛族”。两晋之际,由于诸葛恢的贡献及诸葛太妃等诸葛氏族人的努力,琅邪诸葛氏门望进一步上升,以至于一度成为与琅邪王氏争竞“姓族先后”的显赫门第。
诸葛乔、诸葛瞻、诸葛攀、诸葛尚、诸葛京。
1、诸葛乔
诸葛乔(204年~228年),三国历史人物,字伯松、原字仲慎,官至翊武将军。
他本为诸葛瑾次子与胞兄诸葛恪在吴国的名声颇大,后被过继给诸葛亮。到蜀国后,任驸马都尉。诸葛亮视他如亲生儿子,深恐其成为庸人,管教甚严。
诸葛亮北伐屯驻汉中,让诸葛乔同士兵们—起,参加与督运军粮地艰苦工作。228年去世,年仅二十五岁。
2、诸葛瞻
诸葛瞻(227年-263年),字思远,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
诸葛瞻早年迎娶公主,拜骑都尉,袭爵武乡侯。景耀四年(261年),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并为平尚书事,统领中央事务。后主宠信黄皓,诸葛瞻无所匡正。
魏将邓艾伐蜀,诸葛瞻率领长子诸葛尚、将军张遵、李球、黄崇防御绵竹(今四川省德阳市)。不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坐失兵机,出城与邓艾决战,兵败被杀,绵竹失守。后主刘禅出降,蜀汉灭亡。
3、诸葛攀
诸葛攀,生卒年不详。其父诸葛乔原为诸葛瑾之子,后因诸葛亮一直无子,因此过继给诸葛亮为后。诸葛攀在蜀汉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
之后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在吴国被满门抄斩,诸葛攀为了延续诸葛瑾的血脉,而将身份恢复为诸葛瑾的后代。
4、诸葛尚
诸葛尚(244年2月-263年11月),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的人物,诸葛瞻长子,诸葛亮之孙。
诸葛尚博览兵书且精通武艺,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出任先锋抗拒魏国大将邓艾,与其父诸葛瞻同战死于绵竹,时年十九岁。
5、诸葛京
诸葛京(生卒年不详),字行宗;三国名臣诸葛亮之孙,诸葛瞻次子。
诸葛瞻与诸葛京之兄诸葛尚在绵竹抗击魏军战死后,与诸葛亮有直系血缘关系的仅存诸葛京一脉,蜀汉灭亡之后,他与诸葛攀之子诸葛显于咸熙元年内移河东,初任郿县令,后任江州刺史。
6、诸葛亮后裔
有关诸葛亮后裔三代之后裔孙下落均无记载。1992年,浙江兰溪诸葛村发现《高隆诸葛氏族宗谱》,据此记载,自宋代以来诸葛亮后裔一直生活在浙江建德及兰溪一带。
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那里有诸葛亮的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
诸葛镇有诸葛后裔2,500人,是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诸葛镇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
在大公堂内的宝楼上珍藏着《诸葛氏宗谱》,这本宗谱共修过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后一次在1947年,当时的国民党元老陈果夫为这部宗谱的最后修订写了序。
诸葛瞻(227--263年)字思远,诸葛亮的儿子.十七岁时,被后主刘掸招为驸马.历任骑都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等职.公元261年后,与董殿共同执掌蜀汉军政。
公元263年,魏将邓艾入蜀,诸葛瞻率军至涪迎战。邓艾在阵前写信诱他投降,诸葛瞻怒斩来使。在绵竹与魏军决战时,由于寡不敌众,壮烈战死。
诸葛尚(247—263年),诸葛瞻之长子。公元263年,与父诸葛瞻同战死于四川绵竹。
诸葛京字行宗,诸葛瞻的次子。蜀国亡后,迁移到河东。 在晋为官,初为眉县令,后为江州刺史。
诸葛质,诸葛瞻之子.蜀亡后,刘禅之子、洮阳王刘恂不愿降
魏,派诸葛质为使,与夷帅孟虬通好,刘恂得在南中水昌定居。
诸葛怀,诸葛亮幼子。晋太傅王览建议朝廷,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惟诸葛怀未至。经查访得知,原打算给诸葛怀封爵,他推辞说生活可以自给,无才干补闰,愿终老于家。晋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诸葛果,诸葛亮的女儿。成都西南有朝真观,即乘烟观, 古老相传,诸葛果在这里修行和成仙升天
诸葛亮子女:诸葛瞻(长子),诸葛怀(幼子)、诸葛果(长女)、诸葛乔(养子,原诸葛瑾之子)/////孙子:诸葛尚(瞻长子)、诸葛京(瞻次子)、诸葛质(瞻三子)、诸葛攀(养子之后,后因诸葛恪获罪,满门抄斩,故重归诸葛瑾门下)
诸葛亮的后代(儿孙辈)
诸葛瞻(227--263年)字思远,诸葛亮的儿子.十七岁时,被后主刘掸招为驸马.历任骑都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等职.公元261年后,与董殿共同执掌蜀汉军政。
公元263年,魏将邓艾入蜀,诸葛瞻率军至涪迎战。邓艾在阵前写信诱他投降,诸葛瞻怒斩来使。在绵竹与魏军决战时,由于寡不敌众,壮烈战死。
诸葛尚(247—263年),诸葛瞻之长子。公元263年,与父诸葛瞻同战死于四川绵竹。
诸葛京字行宗,诸葛瞻的次子。蜀国亡后,迁移到河东。 在晋为官,初为眉县令,后为江州刺史。
诸葛质,诸葛瞻之子.蜀亡后,刘禅之子、洮阳王刘恂不愿降
魏,派诸葛质为使,与夷帅孟虬通好,刘恂得在南中水昌定居。
诸葛怀,诸葛亮幼子。晋太傅王览建议朝廷,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惟诸葛怀未至。经查访得知,原打算给诸葛怀封爵,他推辞说生活可以自给,无才干补闰,愿终老于家。晋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诸葛果,诸葛亮的女儿。成都西南有朝真观,即乘烟观, 古老相传,诸葛果在这里修行和成仙升天
诸葛亮后裔今安在
现在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浙江省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那里有诸葛亮的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
诸葛亮后裔聚居浙江是从其第14代孙诸葛利任五代时寿昌县县令开始的。五代时的寿昌即今浙江建德。诸葛利生子诸葛青,诸葛青的长子诸葛承阴的后代于南宋时迁到泉麓村。泉麓村现属浙江省兰溪市,现该村有109户569人,其中450人是诸葛氏后裔。诸葛青之次子诸葛承枯的后代从寿昌迁到鼓坂脚,鼓坂脚即今浙江省建德县长林乡,现那里有诸葛后裔292人。诸葛青之四子诸葛承突的后代从寿昌迁到浙江省龙游县华龙村定居,目前这里有诸葛后裔49户230人。诸葛青的三子诸葛承载的后代于南宋时迁居到浙江高隆定居,高隆之名,取诸葛亮高卧隆中之意。高隆即今兰溪市诸葛镇。诸葛后代散居在高隆周围的7个村落生息繁衍,到了明朝人们便开始称高隆为诸葛镇了,这个称呼一直叫到现在。现在的诸葛镇有诸葛后裔2500人,是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现 已成为诸葛后裔的活动中心。
诸葛镇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诸葛大公堂和丞相词堂。在大公堂内的宝楼上珍藏着 《诸葛氏宗谱》,这本宗谱共修过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后一次在1947午,当时的国民党元老陈果夫为这部宗谱的最后修订写了序。
最近,人们又发现诸葛古镇一个村落的建筑布局正是按照诸葛亮的八阵图设计的。该村以一口池塘为核心,四周环绕着大公堂、怀德堂、庆余堂及民宅等数十座建筑,八条小巷从池塘向外辐射分布。其分布呈九宫八卦形,与八卦图暗合。据考证,这座八卦古镇是诸葛亮的第27代孙诸葛大狮精心设计的。这种八卦式的布局具有独特的"防卫功能"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民国初年,北伐军肖劲光部与军阀孙传芳部在兰溪诸葛镇附近激战三天三夜,双方郡因诸葛镇地形特殊而不敢贸然人内。该镇因此而安然无志。抗战时期,日军占领兰溪后,其部队也多次从诸葛镇的高隆岗下经过,却始终没有发现这个美丽富庶的村落。外来盗贼更不敢轻易进入这个村落。进去容易出来难,自古以来该村极少发生失盗现象。该村改善环境的功能也很突出,其布局,夏季能引入东南风,冬季能挡住西北风,日照充分,炊烟瘴气能迅速扩散。
诸葛镇的诸葛后裔重视继承先祖家风,历代人才辈出,仅明清两代就有进5人、举人11人、贡生35人、秀才百余人。到近代,专家学者也涌现不少。最近,诸葛镇在充分征求专家、学者意见之后,决定利用自身的人文优势,将本镇改建成"武侯城",使诸葛亮这位历史伟人的业迹和风范发场光大、代代相传。
诸葛氏原本姓“葛”,有一支经山东诸城迁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为区别当地已有的葛姓住民,改称诸葛,意为诸城葛姓(另有一说,乡党称呼泛称为“诸葛”,即:诸位葛姓)。
祖 诸葛丰 (汉元帝时先后任司隶校尉、光禄大夫等);
父 诸葛圭 (泰山郡丞);
叔 诸葛玄 (袁术属下 豫章太守);
兄 诸葛瑾 弟 诸葛均 诸葛诞(族弟,魏高平候);
子 诸葛瞻 ;
侄 诸葛乔 诸葛恪 诸葛望 ;
孙 诸葛尚 诸葛京 ;
岳父 黄承彦 妻子 黄氏 ;
黄承彦的舅子蔡瑁 ,黄承彦的连襟刘表 , 张允 刘表的外甥 ;
友 司马徽 崔钧 徐庶 孟建 石韬 庞统 庞德
诸葛亮家族在山东琅邪 和 湖北襄阳有一定社会基础,关系渊源连带复杂,既有朋友,有矛盾的也不会少。
他的亲戚遍布魏蜀吴三国,不少都在当地做高官,成为豪族。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战略家,虽然他不是最后一个被嘲笑的人,但却是最有名的。诸葛亮从出生到去世,是一个传奇人物。没有一个军师能得到诸葛亮这样的待遇,国王三次让他去茅舍。
纵观三国历史,绝大多数都是诸葛亮创造的。他一出山,就出来烧伯王坡,严重伤了曹操的生命力,这给关、张两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草船借箭的故事流传至今。七捕孟火在南方少数民族心中留下了一个美好的故事。赤壁之战和周瑜共同击溃了曹军。他的部下八卦阵,让打败关羽的鲁迅鞠躬。以三国战略史为例,诸葛亮的战略几乎占了一半。
然而,读者可能不知道,诸葛亮其实有两个兄弟。他们是诸葛瑾哥哥和弟弟诸葛生日。更有趣的是,三兄弟分别去了魏、蜀、吴营。
吴家三兄弟为什么要转向蜀?三兄弟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诸葛亮出山前,他的哥哥诸葛亮已经是东吴的将军了。他的弟弟诸葛年一生为曹操工作,被称为东征将军。他本人就是蜀的首席助理。
诸葛家三兄弟为什么要加入三大阵营?像司马懿一家在一个营地不好吗?此外,三国也被司马家族统一。如果诸葛亮家族合作,那会是谁呢?其实,这是诸葛亮家族的一种智慧。司马家虽然是最后一个笑柄,但诸葛家的决定在当时无疑是明智的。
有四点。首先,自古以来就有人说,大臣的品性要与主的品性相协调,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这并非没有道理。诸葛三兄弟的才华和个性决定了他们将加入三个不同的阵营。
诸葛瑾清正廉洁,才华横溢,但并不突出。他需要一个能欣赏伯乐,能充分发挥伯乐才能的国王。东吴孙权是典型的“守城”大师。他的气质更符合诸葛瑾。另外,他也看到了诸葛瑾的才华,所以他们一拍即合。
诸葛亮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能清楚地看到世界形势。他不适合锦上添花。相反,他的才华将被埋没。更适合与草根一起成长。刘备对此十分满意。诸葛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将军。他是锦上添花的最合适人选。所以,去找三国最厉害的曹魏,是合情合理的。
第二,控股有优势,投资多元化有其优势。诸葛家的三兄弟到了不同的家庭,他们都在赌宝,一方会赢。一个强大的家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血脉源源不断。即使是继承诸葛一代的血脉,也能延续一代诸葛的血脉。
第三,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有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你帮我,我帮你是人性,也是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因。当然,在亲戚之间做比较好。如果一方有麻烦,他不会像兄弟一样袖手旁观。三股势力都有熟人,情报和办事都很方便。
比如诸葛瑾就很受孙权的信任。当时,东吴与蜀汉关系恶化,正是因为诸葛亮与诸葛亮的关系,才使两国关系得到很好的恢复。之后,讨论了蜀吴联手对付曹操的故事。
诸葛亮的家庭背景是怎么样的?
本文2023-09-22 06:41:0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8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