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张家的家谱?
由来: 张姓人口约为7800万,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一,是当今中国第三大姓。张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传说。古书上记载黄帝的孙子挥创制出弓箭,这在当时对社会确实有很大贡献,因此被赐姓张。张姓还有一支形成于春秋时期,是以祖辈的名字中的字作为姓的,韩国的开国者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以张为姓,这一支张姓主要在今河南省境内。此外,居住在云南的南蛮酋长于三国时被诸葛亮赐姓张,此后其子孙便以张为姓。据《三国志》记载,张辽原本姓聂,后改为张姓,世代居住在许昌,成为大姓。晋代有中原张姓迁至福建,唐朝年间,张姓人氏又随陈政、王潮等人居入福建,此后河南光州张姓迁往广东,从清初开始,广东、福建的张姓又迁入台湾,从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张姓以北方人居多,主要是汉族。张姓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在全国许多地方发展成为名门望族。张姓自古为英才辈出的姓氏。如战国时有政治家魏国人张仪;西汉最著名的张姓人物是张良和张骞;东汉也有两个最杰出的张姓人物-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东汉时,张道陵在四川创立道派,被称“张天师”,张角、张梁、张宝创立太平道起义,称为“黄巾军”,张修、张鲁创立天师道;三国时大将张飞,张辽;西晋文学家张华;南北朝时期,农民起义领袖张凤,画家张僧繇(you);唐朝张说、张九龄又是宰相,又是文学家,名将张巡,书法家张旭,小说家张读,诗人张若虚、张继、张志和;五代时农民起义首领张遇贤;北宋有农民起义领袖张余、张海;南宋大将张宪、张俊;元代有大将张弘范;明代政治家张居正,画家张路,医学家张景岳,著名道士张三丰,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清代有“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捻军首领张宗禹,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北洋军阀张作霖,张敬尧,张宗昌等。 海外张姓华人杰出代表有林肯大学校长张道行,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宇航员张福林,华盛顿世界银行总会计师张展成,遗传生物学家张觉明,著名画家张玉良、张融,航空与太空总署宇宙航空高级总工程师张云樵,香港十大富翁之一张荣发等等。
姓氏起源:
关于张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少昊子挥造弓箭,姓源启自黄帝赐
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家乘谱牒
河北:南皮张氏东门家谱不分卷、南皮张氏族谱、南皮张氏西门家谱、张氏族谱不分卷、南皮张氏四门弟十八支家谱。
山西: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宗阳张氏家谱四卷、定阳张氏家谱四卷。
辽宁:广宁张氏家谱不分卷、顺天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
海:申浦张氏宗谱六卷、奉贤张氏家谱六卷首一卷、云间张氏家谱一卷、云间张氏家谱续卷一卷、南塘张氏族谱八卷。
江苏:张氏宗谱十卷、铜山张氏家传、张氏族谱二卷、张氏家谱六卷、淮阴张氏宗谱九卷。
浙江:清河张氏支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甬上张氏宗谱、清河张氏宗谱二十二卷。
聚集地:
迁徙分布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
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张氏在台湾仅次于陈、林、黄三姓,是第四大姓。台湾的张氏来自福建和广东。台湾张姓曾分金坡派、板桥派等多种。主要居往在彰化、台北、台南、南投等地,彰化有数为占全台人数的六分之一。与大陆张姓一样,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张氏族人在;三是人才辈出,数不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张氏的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第一个入台开基的张氏先人是张佑,来自广东梅丰。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堂号
"百忍堂":
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
张姓堂号还有"清河"、"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岳"、"敬谊"、"源流"等。
历史名人:
张 良:西汉谋臣,安徽毫县人。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张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
关于张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少昊子挥造弓箭,姓源启自黄帝赐 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家乘谱牒
河北:南皮张氏东门家谱不分卷、南皮张氏族谱、南皮张氏西门家谱、张氏族谱不分卷、南皮张氏四门弟十八支家谱。
山西: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宗阳张氏家谱四卷、定阳张氏家谱四卷。
辽宁:广宁张氏家谱不分卷、顺天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
海:申浦张氏宗谱六卷、奉贤张氏家谱六卷首一卷、云间张氏家谱一卷、云间张氏家谱续卷一卷、南塘张氏族谱八卷。
江苏:张氏宗谱十卷、铜山张氏家传、张氏族谱二卷、张氏家谱六卷、淮阴张氏宗谱九卷。
浙江:清河张氏支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甬上张氏宗谱、清河张氏宗谱二十二卷。
聚集地:
迁徙分布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
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张氏在台湾仅次于陈、林、黄三姓,是第四大姓。台湾的张氏来自福建和广东。台湾张姓曾分金坡派、板桥派等多种。主要居往在彰化、台北、台南、南投等地,彰化有数为占全台人数的六分之一。与大陆张姓一样,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张氏族人在;三是人才辈出,数不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张氏的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第一个入台开基的张氏先人是张佑,来自广东梅丰。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堂号 "百忍堂": 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
张姓堂号还有"清河"、"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岳"、"敬谊"、"源流"等。
历史名人: 张 良:西汉谋臣,安徽毫县人。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张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张作霖,字雨亭,北洋军阀。1875年3月19日(清光绪元年二月十二日)生,自小出身农家。张作霖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个掌权者,号称“东北王”。1928年被蒋介石战败,退回东北途中被日军炸死在皇姑屯,时年53岁。
大事年表
1875年3月19日 光绪元年二月十二日 1岁 生于奉天海城县西90华里北小洼村
1887年 光绪十三年 12岁 从私塾先生杨景镇学习三个月。
1888年 光绪十四年 13岁 其父张有财被赌徒打死,随母去镇安县(即黑山县)赵家庙村(今属北镇县)外祖父家就食。
1889年 光绪十五年 14岁 学木匠当货郎卖包子学兽医。
1890年 光绪十六年 15岁 流落营口县大高坎镇
1894年 光绪二十年 19岁 投清军宋庆所部当兵,后升任哨长
1895年 光绪二十一年20岁 清军移防离队回乡当兽医,与赵家庙村赵占元次女结婚
1896年 光绪二十二年21岁 经冯麟阁(后改名冯德麟)介绍在广宁县(北镇)加入绿林董大虎匪部。
1900年 光绪二十六年25岁 义和团运动,沙俄侵占东北,盛京将军逃走,地方混乱。于赵家庙组织保险队,后移至北镇县中安堡。
1901年 光绪二十七年26岁 春节前夕遭金寿山勾结俄兵偷袭,逃往八角台与张景惠合股,被推为团练长。生张学良。
1902年 光绪二十八年27岁 于新民受抚,先任马队帮带(副营长)后升管带(营长)。
1904年 光绪三十年29岁 日俄战争爆发,先为俄军效力后为日军效力。
1907年 光绪三十三年32岁 东三省改建省制,徐世昌首任总督,计擒杜立山有功升为奉天巡访营前路统领。
1908年 光绪三十年33岁 奉徐世昌命驻防郑家屯、洮南,追缴陶克陶胡叛匪。
1909年 宣统元年 34岁 奉锡良总督之命追缴蒙匪牙什、白音大赉等。
1911年 宣统三年 36岁 武昌起义,带兵入奉天省城镇压革命党人。
1912年 民国元年 37岁 因镇压革命党人被封为关外练兵大臣。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任其第二十七师中将师长。
1915年 民国四年 40岁 被袁召入京,表示支持“速正大位“
1916年 民国五年 41岁 驱段芝贵离奉,以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帝制败后被黎元洪大总统任为奉天督军兼省长。
1917年 民国六年 42岁 因冯德麟参与张勋复辟,夺其第二十八师兵权,统一奉省军政。
1918年 民国七年 43岁 于秦皇岛夺取直系购买的日本军械扩充奉军。入关支持皖系“武力统一”。被任为东三省巡阅使。
1919年 民国八年 44岁 五四爆发,力主镇压。日本制造宽城子事件。孙烈臣任黑省督军,鲍贵卿任吉省督军。成为“东北王”。
1920年 民国九年 45岁 在直皖战争中助直反皖。
1921年 民国十年 46岁 被任为蒙疆经略使,辖热察绥三特区。进京组织梁士诒内阁。
1922年 民国十一年 47岁 吴佩孚揭露梁内阁卖国媚外,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而归,宣布东三省独立,自任保安总司令,整军经武成立陆军整理处。
1923年 民国十二年 48岁 扩奉天兵工厂;东北大学开学。
1924年 民国十三年 49岁 成立东三省交通委员会。组“镇威军”六个军进关与直系再战,胜,推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总执政”。
1925年 民国十四年 50岁 奉军进入上海,势达鼎盛时期。浙江督军孙传芳反奉,郭松凌倒戈,日军助张败郭。
1926年 民国十五年 51岁 北京会见吴佩孚商定讨赤计划。孙传芳北上归附奉系,在天津蔡园开军事会议组“安国军”,被十五省推为总司令,决定打南方和西北的国民军。
1927年 民国十六年 52岁 在北京下令绞杀李大钊等多名革命志士。组成安国军政府,就任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北洋政府末代国家元首。与日本满铁社长山本条太郎在北京达成《满蒙新五路协约》秘密谅解。
1928年民国十七年 53岁 北伐军蒋、冯、阎、李对奉系进攻。日公使芳泽谦吉劝其退回东北并要其在满蒙悬案书上签字,拒绝。由北京返奉在皇姑屯被害。
张作霖籍贯一直有三种说法,河北人、山东人,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山西人,但是确切说法目前没有,根据张作霖儿子张学良籍贯,大家对于河北人说法更认同一些。所以在多数的记录中都说张作霖籍贯是河北人。
对于主张说河北人,主要是根据《张大元帅哀挽录》中明确记载“其先为直隶人”也就是明确说他是河北人,而且在海军大元帅张公雨婷神道碑上碑文是由督军署参谋长臧式毅亲自领衔,同时由八位处长署名,碑文中写道“公讳作霖,字雨亭。其先为直隶人,清末迁奉天海城。”可以明确看出他最初是河北人,后来在清末年间的时候迁入了奉天海城。”
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也是国民革命军将领,他自己也说自己的足迹是河北大城,而且在大城内也有记载过说大战时候,张作霖曾经回过家乡认祖,但是由于张作霖曾经当过土匪,所以当地的老人都认为这有辱门风,也怕受到他牵连,所以最后没能认祖归宗,根据这两点看来,张作霖籍贯属于河北还是比较具有可信度,毕竟一个是直系亲属口述,另一个是有真实记载。
张作霖的籍贯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山东人,这个主要是从一个行状中张作霖的家属在他去世后所叙述记录的,其中写道张作霖,字雨亭,奉天海城人,远祖居山东,族甚蕃。有人根据这个记载推断张作霖的籍贯是山东人,其实相对来说是不确切的,我们看记录很明确的是远祖居山东,族甚蕃,远祖是很多代以前的祖先,那么对于张作霖而言可能是老祖宗是山东,而张作霖是河北,这个说法也是比较合理。
另一个说法就是张作霖是山西人,这个是一些具有考证的史学家所认为的,他们认为张作霖最早是山西人,后来迁移至河北,后来又去了奉天海城。
从以上分析来看,河北一直是各个说法中张作霖所到之处,而对于祖籍河北的说法更加的贴切一些,个人认为他的祖籍应该是河北。
谁知道张家的家谱?
本文2023-10-31 20:41:5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82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