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杜生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5B 16C 17B 18(1)事情完成后,杜镐被赏赐金鱼袋和紫衣,改任在秘阁当值。
正赶上编修《太祖实录》,(皇帝)命杜镐搜集整理太祖以往的事迹,来备查访询问。 (2)杜镐一定亲自写奏章说明前前后后的情况来上报皇帝,得到的赏识和待遇特别优厚。
即使是晚辈、官职低的人来请教,杜镐也耐心应答而不厌烦。 解析 15 试题分析: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
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回答问题注重把握四个选项中不同的停顿点的正误,然后按照排除法得出答案。
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③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遇皇后忌日”,恰逢皇后的忌日,排除AC“镐以……对”,杜镐拿……对答,排除D。
16 试题分析:庙号是皇帝死后起的名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考常识,关键是懂常识。备考时应关注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和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法等相关知识的积累。
特别是涉及科举、官职、礼俗、建筑、典籍五方面的常识要勤梳理识记。一般来说带有“宗”“祖”的是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带有“帝”的是谥号,如“汉文帝、光武帝”等。
17 试题分析: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宰相赵普召镐问之”,而非太宗询问杜镐。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
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会将祀南郊,彗星见,宰相赵普召镐问之”,询问他的是赵普,不是皇帝。 18 试题分析:得分点:(1)直,当值;会,恰逢、正赶上;检讨,整理、查核;故事,旧例,以往的事迹;访问,查访询问。
(2)闻,使……知道,禀告;顾遇,被赏识对待;虽,即使;请益,请教;倦,厌烦。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杜镐,字文周,常州无锡人。杜镐自幼好学,博通经史。
其兄作执法的官员时,曾有一个人毁坏自己父亲的画像,被旁系亲属告到官府,对法律感到疑惑而不知如何处治。杜镐说:“僧人道士毁坏天尊和佛像的判罚,可以拿来比照。”
其兄认为他很有奇才。后来杜镐通过了明经考试,担任集贤校理。
江南被平定以后,杜镐被任命为千乘县主簿。宋太宗即位后,许多江南有资历的儒士都因为他有才能而推荐他。
朝廷改任命他为国子监丞、崇文院检讨。赶上皇帝要到南郊祭祀,天上出现了彗星,宰相赵普召杜镐咨询这件事。
杜镐说:“在祭祀的时候出现日食,都要停止;何况天象异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赵普对皇帝说了,就停止了这次祭祀的礼仪。第二天,升杜镐为著作佐郎,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赐给他绯鱼。
太宗在秘阁读书,向杜镐询问经书的含义,杜镐的回答都很符合太宗的心意,当天就改任杜镐为虞部员外郎,并赏赐给他金帛。太宗又问:“西汉赏赐大臣都用黄金,而近代,黄金却成了很难得的东西,为什么?”杜镐说:“那时候,佛教还没有兴起,所以黄金价格很低。”
太宗又曾经召见杜镐问他唐玄宗天宝年间梨园艺人的事,杜镐回答得很详细、全面。皇帝又升他为驾部员外郎,与朱昂、刘承珪按照次序编排皇家馆阁所藏书籍。
事情完成后,杜镐被赏赐紫衣和金鱼袋,改任在秘阁当值。正赶上编修《太祖实录》,(皇帝)命杜镐搜集整理太祖以往的事迹,以备查访询问。
景德初年,设置龙图阁待制一职,皇帝下诏把此职赐给杜镐,加官为都官郎中。跟随皇帝参加澶渊之战,遇上懿德皇后的忌日,皇帝不清楚军中鼓乐是否应该还用,此时杜镐已经先行回京准备仪仗,皇帝命令骑快马追赶去问他。
杜镐回答武王伐纣时载着。
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小题1:B小题1:C小题1:D小题1:(1)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 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
(得分点:“匡、亡、尸位素餐”各一分,大意2分)(2)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假如他说得有理,就不可诛杀;他说得不对,也应该宽容。
(得分点:“使、是、容”各一分,大意2分) 小题1:(将:拉,拽。)小题1:(①表现朱云勇猛;⑤表现朱云率直、倔强;⑥表现朱云不拘礼法。)
小题1:( 应是他所探访的人都恭敬地对待他,“但是”所表示的逻辑关系也错误。) 小题1:略参考译文:朱云,字游,原为鲁人,后迁居平陵。
年轻时(喜欢)结交游侠,借助宾客为自己报仇。身高八尺有余,仪容伟岸,以勇力闻名。
到四十岁时,他才改变行节跟从博士白子友学习《易经》,又师从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他)都能传承师业。他洒脱不羁而能守大节,世人因此很尊重他。
当时,少府五鹿充宗显贵,很得元帝宠幸,他治学《梁丘易》。汉宣帝在位时就赞赏梁丘氏的《易经》解说,元帝也很喜好其解说,想考辩梁丘氏与其他各家解说的异同,就命令五鹿充宗与《易经》学各家辩论。
五鹿充宗凭仗着贵宠和能言善变,诸儒不能与他相抗衡,都借口有病不敢与会。有人推荐朱云,就把他召入。
朱云提衣登堂,昂首提问,声音震动左右。开始辩论以后,他接连驳倒五鹿充宗。
所以诸儒为他编了一句词儿:“五鹿高又高,朱云折其角。”由此朱云担任了博士,迁为杜陵县令。
到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凭借皇帝老师的身份位至特进,(皇上)极为尊敬推崇他。朱云上书求见成帝,当时公卿大臣都在皇帝面前。
朱云说:“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臣请求陛下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以此来劝勉其他人。”
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 “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道:“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不赦!”御史拉朱云下朝堂,朱云攀住殿上的栏杆,栏杆被他拉断。
朱云大呼道:“微臣我得以和龙逢(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 用户 2016-11-26 举报 扫描下载二维码 ©2020 ****:service@zuoyebang 协议 var userCity = "\u5317\u4eac", userProvince = "\u5317\u4eac", zuowenSmall = "0";。
1 悉在古文中解释是什么
1会意,从心 2全都,全部 悉如外人。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译文:全部都和外面的人一样。 悉以咨之。
——诸葛亮《出师表》 译文:全部都可以询问诸葛亮。 3详尽地叙述 书不能悉意。
——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译文:报任安书不能详尽的叙述我的意思。 4详尽的知道,了解 丞相亮其悉朕意。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译文:丞相诸葛亮了解我的意思。 5尽其所有 扩展资料 现代意思: 1知道:洞悉(很清楚地知道)。
尽悉。获悉。
来函敬悉。 2尽,全:悉力。
悉心。悉数。
(完全列举,如“不可悉悉”)。 “釆”意为“动物用爪子翻检、辨别食物”。
“釆”与“心”联合起来表示“在心中仔细辨别事物”。最开始的本义:详尽。
2 “悉” 在古文中有哪几种意思〈形〉1 (会意。
从心,从采。采( biàn),辨别。
心中加以辨别,很详细。本义:详尽)2 又如:纤悉(详细;详尽);详悉(详细而全面);悉数(一一列举)〈副〉1 [一个个]全都,[一件件]全部2 又如:悉知底里(对事情的内情底细完全清楚);悉皆(全都);悉备(齐备)〈动〉1 详尽地叙述书不能悉意2 详尽的知道,了解 [3 又如:欣悉(高兴地详尽了解);洞悉(很清楚地知道);熟悉(知道得很清楚);来函敬悉;探悉;惊悉;详悉(详细知道)4 尽其所有 5 又如:悉锐(尽其全部精锐);悉甲(尽其甲兵);悉索(尽其所有;搜括)。
3 ”悉“字的古文用法悉 xī 〈形〉(1) (会意。
从心,从采。采( biàn),辨别。
心中加以辨别,很详细。本义:详尽) 同本义 [detailed]悉,详尽也。
——《说文》悉,尽也。——《尔雅》占不悉。
——《史记·平准书》。索隐:“尽也。”
时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汉书·张释之传》至孅至悉。
——汉· 贾谊《论积贮疏》词不悉心。——唐· 李朝威《柳毅传》(2) 又如:纤悉(详细;详尽);详悉(详细而全面);悉数(一一列举)词性变化--------------------------------------------------------------------------------◎ 悉 xī 〈副〉(1) [一个个]全都,[一件件]全部 [all;entire]悉如外人。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悉吾村之众。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悉使羸兵负草填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2) 又如:悉知底里(对事情的内情底细完全清楚);悉皆(全都);悉备(齐备)◎ 悉 xī 〈动〉(1) 详尽地叙述 [elaborate;expound]书不能悉意。
——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2) 详尽的知道,了解 [know;learn]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南朝梁· 萧统《文选》序丞相亮其悉朕意。
——《三国志·诸葛亮传》(3) 又如:欣悉(高兴地详尽了解);洞悉(很清楚地知道);熟悉(知道得很清楚);来函敬悉;探悉;惊悉;详悉(详细知道)(4) 尽其所有 [use up;try one's best]以公之与民已悉矣。——《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注:“谓尽其力也。”悉浮以沿江。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5) 又如:悉锐(尽其全部精锐);悉甲(尽其甲兵);悉索(尽其所有;搜括)常用词组--------------------------------------------------------------------------------◎ 悉数 xīshǔ(1) [enumerate in full detail]∶完全列举或说出他拥有不可悉数的珍宝(2) [explain each point clearly]∶对事情一一说明◎ 悉数 xīshù[the entire sum] 全部数量仲能悉数而去之耶?—— 苏洵《管仲论》悉数归公◎ 悉听尊便 xītīng-zūnbiàn[please]一切由您的意思你去不去悉听尊便◎ 悉心 xīxīn[with the entire mind] 尽心,全心悉心以对zdic 汉 典 网。
4 古文中悉一般解释为1 (会意。
从心,从釆(biàn)。“釆”意为“动物用爪子翻检、辨别食物”。
“釆”与“心”联合起来表示“在心中仔细辨别事物”。本义:详尽) 同本义 [detailed] 悉,详尽也。
——东汉·许慎《说文》 悉,尽也。——《尔雅》 占不悉。
——《史记·平准书》。索隐:“尽也。”
时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汉书·张释之传》 至孅至悉。
——汉· 贾谊《论积贮疏》 词不悉心。——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纤悉(详细;详尽);详悉(详细而全面);悉数(一一列举) 〈副〉 1 [一个个]全都,[一件件]全部 [all;entire] 悉如外人。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悉吾村之众。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2 又如:悉知底里(对事情的内情底细完全清楚);悉皆(全都);悉备(齐备) 〈动〉 1 详尽地叙述 [elaborate;expound] 书不能悉意。
——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2 详尽的知道,了解 [know;learn] 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南朝梁· 萧统《文选》序 丞相亮其悉朕意。
——《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欣悉(高兴地详尽了解);洞悉(很清楚地知道);熟悉(知道得很清楚);来函敬悉;探悉;惊悉;详悉(详细知道) 4 尽其所有 [use up;try one's best] 以公之与民已悉矣。——《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注:“谓尽其力也。” 悉浮以沿江。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5 又如:悉锐(尽其全部精锐);悉甲(尽其甲兵);悉索(尽其所有;搜括)。
5 曹植聪慧文言文翻译中的悉是什么意思悉:副词,都、全部、所有的。将:带领。悉将诸子:全数带领儿子们,可译成“带领所有的儿子”。
原文: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翻译:
曹植十多岁的时候,能背诵《诗经》、《论语》及辞赋十几万字的内容,善于写文章。曹操曾看过他的文章,对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吧?”曹植跪拜回答说:“开口说话就是言论,落笔写成就是文章,且请当面考试。我怎么会请人代写呢?”当时邺地的铜雀台新建成,曹操带领所有的儿子登上铜雀台,让他们各自做一篇赋文。曹植提笔立刻就完成,文章值得一看。曹操因为曹植这样的才能感到非常惊异。
6 文言文翻译西汉赐与悉用黄金,而近代为难得之货,何也原句西汉赐与悉用黄金,而近代为难得之货,何也?翻译西汉赏赐大臣都用黄金,而到了最近的几代黄金却成了很难得的东西,为什么呢?附录《宋史·杜镐传》原文杜镐,字文周,常州无锡人。
父昌业,南唐虞部员外郎。镐幼好学,博贯经史。
兄为法官,尝有子毁父画像,为旁亲所讼,疑其法不能决。镐曰:“僧道毁天尊、佛像,可比也。”
兄甚奇之。举明经,解褐集贤校理,入直澄心堂。
江南平,授千乘县主簿。太宗即位,江左旧儒多荐其能,改国子监丞、崇文院检讨。
会将祀南郊,彗星见,宰相赵普召镐问之。镐曰:“当祭而日食,犹废;况谪见如此乎?”普言于上,即罢其礼。
翌日,迁著作佐郎,改太子左赞善大夫,赐绯鱼。历殿中丞、国子博士,加秘阁校理。
太宗观书秘阁,询镐经义,进对称旨,即日改虞部员外郎,加赐金帛。又问:“西汉赐与悉用黄金,而近代为难得之货,何也?”镐曰:“当是时,佛事未兴,故金价甚贱。”
又尝召问天宝梨园事,敷奏详悉。再迁驾部员外郎,判太常礼院,与朱昂、刘承珪编次馆阁书籍,虞部郎中,事毕,赐金紫,改直秘阁。
会修《太祖实录》,命镐检讨故事,以备访问。景德初,置龙图阁待制,因以命锡镐,加都官郎中。
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
预修《册府元龟》,改司封郎中。四年,拜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赐袭衣、金带,班在枢密直学士下。
时特置此职,儒者荣之。大中祥符中,同详定东封仪注,迁给事中。
三年,又置本阁学士,迁镐工部侍郎,充其职。上日,赐宴秘阁,上作诗赐之,进秩礼部侍郎。
六年冬,卒,年七十六。录其子渥为大理寺丞及三孙官。
镐博闻强记,凡所检阅,必戒书吏云:“某事,某书在某卷、几行。”覆之,一无差误。
每得异书,多召问之,镐必手疏本末以闻,顾遇甚厚。士大夫有所著撰,多访以古事,虽晚辈、卑品请益,应答无倦。
年逾五十,犹日治经史数十卷,或寓直馆中,四鼓则起诵《春秋》。所居僻陋,仅庇风雨,处之二十载,不迁徙。
燕居暇日,多挈醪馔以待宾友。性和易,清素有懿行,士类推重之。
——《宋史·杜镐传》译文杜镐,字文周,常州无锡人。父杜昌业,南唐时官至虞部员外郎。
杜镐自幼好学,博贯经史。杜镐年幼时,其兄在南唐作执法的官员,曾遇一案:一个儿子毁坏父亲画像,被近亲告到官府,因法律没有规定儿子毁坏父亲画像该如何处治,令杜镐之兄大费脑筋,始终不知该如何断案,案子一直悬而未决。
杜镐偶然得知此事,问清案情,认为以僧尼、道士毁坏天尊和佛像之法比附就可裁断。其兄认为他很有奇才。
后来杜镐通过参加明经考试,开始进入仕途,担任集贤校理,在澄心堂值班。宋朝消灭南唐,统一江南以后,杜镐被任命为千乘县主簿。
宋太宗即位后,许多江南有资历的儒士都推荐他的才能。朝廷改任命他为国子监丞、崇文院检讨。
赶上皇帝要到南郊祭祀,天上出现了彗星,宰相赵普召杜镐咨询这件事。杜镐说:“在祭祀的时候出现日食,都要停止;何况天象异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赵普对皇帝说了,就停止了这次祭祀的礼仪。
第二天,升杜镐为著作佐郎,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赐给他绯鱼。历任殿中丞、国子博士,加秘阁校理。
太宗在秘阁读书,向杜镐询问镐经书的含义,杜镐的回答都很符合太宗的心意,当天就改任杜镐为虞部员外郎,并赏赐给他金帛。太宗又问:“西汉赏赐大臣都用黄金,而到了最近的几代,黄金却成了很难得的东西,为什么?”杜镐说:“在那时候,没有拜佛的事情,所以黄金价格很贱。”
太宗又曾经召杜镐问他唐玄宗天宝年间梨园艺人的事,杜镐回答得很详细、全面,皇帝又升他为驾部员外郎,判太常礼院,与朱昂、刘承珪共同编次皇家图书馆馆阁所藏书籍,虞部郎中。编次完成后,皇帝赐杜镐金紫,改直秘阁。
赶上编修《太祖实录》,皇帝命杜镐搜集整理宋太祖以往的事迹,以备深入调查了解。景德初年,设置龙图阁待制一职,皇帝命令由杜镐担任,加官为都官郎中。
跟随皇帝参加澶渊之战,回京期间遇上懿德皇后的忌日,皇帝质疑军队之中凯旋时候鼓吹的礼仪是否还用,此时杜镐已经先行回京准备仪仗,皇帝命令快马追赶去问他。杜镐回答武王伐纣时载着周文王的木制灵位,前后设歌舞,并不忌讳。
参与编修《册府元龟》,改任司封郎中。景德四年,拜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赐给他袭衣、金带,地位在枢密直学士之下。
当时特别设置了这个官职,读书人都为此感到荣耀。大中祥符年间,杜镐参与详细制定皇帝东封泰山的礼仪,升任给事中。
大中祥符三年,又设置本阁学士一职,升杜镐为工部侍郎,来担任这个职位。上任之日,皇帝在秘阁赐宴,亲自作诗赐给他,后来又升职为礼部侍郎。
大中祥符六年冬天,杜镐去世,时年七十六。朝廷录用他的儿子杜渥为大理寺丞,并任用他的三个孙子为官。
杜镐知识面很宽,记忆力很强,凡是他曾经检查阅览过的书,一定提醒书吏说:“某事,在某书的哪一卷、第几行。”检验一下,一点差错也没有。
每次皇帝得到奇异的书,大多召他。
原句
西汉赐与悉用黄金,而近代为难得之货,何也?
翻译
西汉赏赐大臣都用黄金,而到了最近的几代黄金却成了很难得的东西,为什么呢?
附录
《宋史·杜镐传》
原文
杜镐,字文周,常州无锡人。父昌业,南唐虞部员外郎。镐幼好学,博贯经史。兄为法官,尝有子毁父画像,为旁亲所讼,疑其法不能决。镐曰:“僧道毁天尊、佛像,可比也。”兄甚奇之。举明经,解褐集贤校理,入直澄心堂。江南平,授千乘县主簿。太宗即位,江左旧儒多荐其能,改国子监丞、崇文院检讨。会将祀南郊,彗星见,宰相赵普召镐问之。镐曰:“当祭而日食,犹废;况谪见如此乎?”普言于上,即罢其礼。翌日,迁著作佐郎,改太子左赞善大夫,赐绯鱼。历殿中丞、国子博士,加秘阁校理。太宗观书秘阁,询镐经义,进对称旨,即日改虞部员外郎,加赐金帛。又问:“西汉赐与悉用黄金,而近代为难得之货,何也?”镐曰:“当是时,佛事未兴,故金价甚贱。”又尝召问天宝梨园事,敷奏详悉。再迁驾部员外郎,判太常礼院,与朱昂、刘承珪编次馆阁书籍,虞部郎中,事毕,赐金紫,改直秘阁。会修《太祖实录》,命镐检讨故事,以备访问。景德初,置龙图阁待制,因以命锡镐,加都官郎中。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预修《册府元龟》,改司封郎中。四年,拜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赐袭衣、金带,班在枢密直学士下。时特置此职,儒者荣之。大中祥符中,同详定东封仪注,迁给事中。三年,又置本阁学士,迁镐工部侍郎,充其职。上日,赐宴秘阁,上作诗赐之,进秩礼部侍郎。六年冬,卒,年七十六。录其子渥为大理寺丞及三孙官。镐博闻强记,凡所检阅,必戒书吏云:“某事,某书在某卷、几行。”覆之,一无差误。每得异书,多召问之,镐必手疏本末以闻,顾遇甚厚。士大夫有所著撰,多访以古事,虽晚辈、卑品请益,应答无倦。年逾五十,犹日治经史数十卷,或寓直馆中,四鼓则起诵《春秋》。所居僻陋,仅庇风雨,处之二十载,不迁徙。燕居暇日,多挈醪馔以待宾友。性和易,清素有懿行,士类推重之。
——《宋史·杜镐传》
译文
杜镐,字文周,常州无锡人。父杜昌业,南唐时官至虞部员外郎。杜镐自幼好学,博贯经史。杜镐年幼时,其兄在南唐作执法的官员,曾遇一案:一个儿子毁坏父亲画像,被近亲告到官府,因法律没有规定儿子毁坏父亲画像该如何处治,令杜镐之兄大费脑筋,始终不知该如何断案,案子一直悬而未决。杜镐偶然得知此事,问清案情,认为以僧尼、道士毁坏天尊和佛像之法比附就可裁断。其兄认为他很有奇才。后来杜镐通过参加明经考试,开始进入仕途,担任集贤校理,在澄心堂值班。
宋朝消灭南唐,统一江南以后,杜镐被任命为千乘县主簿。宋太宗即位后,许多江南有资历的儒士都推荐他的才能。朝廷改任命他为国子监丞、崇文院检讨。赶上皇帝要到南郊祭祀,天上出现了彗星,宰相赵普召杜镐咨询这件事。杜镐说:“在祭祀的时候出现日食,都要停止;何况天象异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赵普对皇帝说了,就停止了这次祭祀的礼仪。第二天,升杜镐为著作佐郎,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赐给他绯鱼。历任殿中丞、国子博士,加秘阁校理。太宗在秘阁读书,向杜镐询问镐经书的含义,杜镐的回答都很符合太宗的心意,当天就改任杜镐为虞部员外郎,并赏赐给他金帛。太宗又问:“西汉赏赐大臣都用黄金,而到了最近的几代,黄金却成了很难得的东西,为什么?”杜镐说:“在那时候,没有拜佛的事情,所以黄金价格很贱。”太宗又曾经召杜镐问他唐玄宗天宝年间梨园艺人的事,杜镐回答得很详细、全面,皇帝又升他为驾部员外郎,判太常礼院,与朱昂、刘承珪共同编次皇家图书馆馆阁所藏书籍,虞部郎中。编次完成后,皇帝赐杜镐金紫,改直秘阁。赶上编修《太祖实录》,皇帝命杜镐搜集整理宋太祖以往的事迹,以备深入调查了解。
景德初年,设置龙图阁待制一职,皇帝命令由杜镐担任,加官为都官郎中。跟随皇帝参加澶渊之战,回京期间遇上懿德皇后的忌日,皇帝质疑军队之中凯旋时候鼓吹的礼仪是否还用,此时杜镐已经先行回京准备仪仗,皇帝命令快马追赶去问他。杜镐回答武王伐纣时载着周文王的木制灵位,前后设歌舞,并不忌讳。参与编修《册府元龟》,改任司封郎中。景德四年,拜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赐给他袭衣、金带,地位在枢密直学士之下。当时特别设置了这个官职,读书人都为此感到荣耀。大中祥符年间,杜镐参与详细制定皇帝东封泰山的礼仪,升任给事中。大中祥符三年,又设置本阁学士一职,升杜镐为工部侍郎,来担任这个职位。上任之日,皇帝在秘阁赐宴,亲自作诗赐给他,后来又升职为礼部侍郎。大中祥符六年冬天,杜镐去世,时年七十六。朝廷录用他的儿子杜渥为大理寺丞,并任用他的三个孙子为官。
杜镐知识面很宽,记忆力很强,凡是他曾经检查阅览过的书,一定提醒书吏说:“某事,在某书的哪一卷、第几行。”检验一下,一点差错也没有。每次皇帝得到奇异的书,大多召他来问,杜镐一定写奏章说明前前后后的情况让皇帝知道,皇帝对他的恩遇因此很厚。士大夫有自己所著的作品,也多到杜镐这里来咨询古代的事情,即使是晚辈、官职低的人来请教,杜镐也耐心应答,不感到疲倦。年纪超过五十了,还每天阅读经史几十卷。有时候在馆中值班,四更天就起来朗诵《春秋》。杜镐居住的地方偏僻、简陋,仅仅能够遮蔽风雨。他住在那里二十年,也不迁徙。赶上休息没事的时候,他大多是拿出酒菜来款待客人、朋友。性情平和,容易亲近,清廉、寒素,有美好的品行,读书人都很推崇、重视他。
1 谁能推荐一本关于天象的书
"通志天文略"亦称"丹元子步天歌"。这是你可以多加研读的天文著作,"天文略"有趣的地方在於作者用中国特有的七言诗歌形式编撰而且句句押韵。从文章字句里可以随著作者的生花妙笔遨游天际,编撰者除了天文知识丰富之外在在证明远古中国的学者,实在是饱读诗书。这种充满中国风味的星空描述方式阅读起来与西方在星象文章的感觉真是大相迳庭。以三垣"天市垣、太微垣、紫微垣"这三垣为主跟角、亢、氐、房、心、尾、箕、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斗、牛、女、虚、危、室、壁等等一共二十八宿为辅建构整个中国的天文观。
或者是淮南子一书卷三的"天文训"但是淮南子的天文训较倾向道家思想。描绘的天文观除了空间之外还夹杂时间观念。其中也包含描述阴阳的律吕。徵生宫,宫生商,商生羽,羽生角,角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等等。其推算消息意味浓厚,这类文章深具中国特色与思维我个人也觉得这类的天象古文是值得涉猎的。以上是推荐的两部钜著以供参考。
2 这句文言文天象是什么意思讲的都是白虹贯日”顾名思义就是白色的虹霓横贯太阳。在我国古代,多表现兵祸之象。“白虹”是兵,而“日”是君主,“白虹贯日”则有君主受危害之象。日本也有类似的说法,还记得《遥远时空中》里出现过这个天象,那时候安倍说了是“有人谋反”。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出处 《战国策·魏策四》:“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5B 16C 17B 18(1)事情完成后,杜镐被赏赐金鱼袋和紫衣,改任在秘阁当值。
正赶上编修《太祖实录》,(皇帝)命杜镐搜集整理太祖以往的事迹,来备查访询问。 (2)杜镐一定亲自写奏章说明前前后后的情况来上报皇帝,得到的赏识和待遇特别优厚。
即使是晚辈、官职低的人来请教,杜镐也耐心应答而不厌烦。 解析 15 试题分析: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
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回答问题注重把握四个选项中不同的停顿点的正误,然后按照排除法得出答案。
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③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遇皇后忌日”,恰逢皇后的忌日,排除AC“镐以……对”,杜镐拿……对答,排除D。
16 试题分析:庙号是皇帝死后起的名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考常识,关键是懂常识。备考时应关注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和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法等相关知识的积累。
特别是涉及科举、官职、礼俗、建筑、典籍五方面的常识要勤梳理识记。一般来说带有“宗”“祖”的是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带有“帝”的是谥号,如“汉文帝、光武帝”等。
17 试题分析: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宰相赵普召镐问之”,而非太宗询问杜镐。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
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会将祀南郊,彗星见,宰相赵普召镐问之”,询问他的是赵普,不是皇帝。 18 试题分析:得分点:(1)直,当值;会,恰逢、正赶上;检讨,整理、查核;故事,旧例,以往的事迹;访问,查访询问。
(2)闻,使……知道,禀告;顾遇,被赏识对待;虽,即使;请益,请教;倦,厌烦。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杜镐,字文周,常州无锡人。杜镐自幼好学,博通经史。
其兄作执法的官员时,曾有一个人毁坏自己父亲的画像,被旁系亲属告到官府,对法律感到疑惑而不知如何处治。杜镐说:“僧人道士毁坏天尊和佛像的判罚,可以拿来比照。”
其兄认为他很有奇才。后来杜镐通过了明经考试,担任集贤校理。
江南被平定以后,杜镐被任命为千乘县主簿。宋太宗即位后,许多江南有资历的儒士都因为他有才能而推荐他。
朝廷改任命他为国子监丞、崇文院检讨。赶上皇帝要到南郊祭祀,天上出现了彗星,宰相赵普召杜镐咨询这件事。
杜镐说:“在祭祀的时候出现日食,都要停止;何况天象异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赵普对皇帝说了,就停止了这次祭祀的礼仪。第二天,升杜镐为著作佐郎,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赐给他绯鱼。
太宗在秘阁读书,向杜镐询问经书的含义,杜镐的回答都很符合太宗的心意,当天就改任杜镐为虞部员外郎,并赏赐给他金帛。太宗又问:“西汉赏赐大臣都用黄金,而近代,黄金却成了很难得的东西,为什么?”杜镐说:“那时候,佛教还没有兴起,所以黄金价格很低。”
太宗又曾经召见杜镐问他唐玄宗天宝年间梨园艺人的事,杜镐回答得很详细、全面。皇帝又升他为驾部员外郎,与朱昂、刘承珪按照次序编排皇家馆阁所藏书籍。
事情完成后,杜镐被赏赐紫衣和金鱼袋,改任在秘阁当值。正赶上编修《太祖实录》,(皇帝)命杜镐搜集整理太祖以往的事迹,以备查访询问。
景德初年,设置龙图阁待制一职,皇帝下诏把此职赐给杜镐,加官为都官郎中。跟随皇帝参加澶渊之战,遇上懿德皇后的忌日,皇帝不清楚军中鼓乐是否应该还用,此时杜镐已经先行回京准备仪仗,皇帝命令骑快马追赶去问他。
杜镐回答武王伐纣时载着。
4 形容“天象”的句子1、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
——《汉书 高帝纪第一上》 2、帝生时,有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证,非人臣之气。——《三国志注 魏书二》 3、父孙坚……冢上数有光怪,云气五色,上属于天,曼延数里。
众皆往观视,父老相谓曰:‘是非凡气,孙氏其兴矣!’——《三国志》 4、成帝河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汉书·五行志》 5、元帝永光元年四月,……日黑居仄,大如弹丸。
——《汉书·五行志》引《易传》 6、中平……五年正月,日色赤黄,中有黑气如飞鹊,数月乃销。——《后汉书·五行志》 7、绍兴元年二月己卯,日中有黑子,如李大,三日乃伏。
六年十月壬戍,日中有黑子,如李大,至十一月丙寅始消。七年二月庚子,日中有黑子,如李大,旬日始消。
四月戊申,日中有黑子,至五月乃消。——《宋史·天文志》 8、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践五诸侯,出河戌北,率行轩辕、太微,后日六度有余,晨出东方。
十三日,夕见西方,……锋炎再贯紫宫中。……南逝度犯大角、摄提。
至天市而按节徐行,炎入市中,旬而后西去;五十六日与苍龙俱伏。——《汉书·五行志》 9、上元……三年七月丁亥,有彗星于东井,指北河,长三尺余,东北行,光芒益盛,长三丈,扫中台,指文昌。
——《新唐书·天文志》 10、彗体无光,傅日而为光,故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在日南北皆随日光而指,顿挫其芒,或长或短。
——《晋书·天文志》 11、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轩辕。……有流星数千万,或长或短,或大或小,并西行,至晓而止。
——《宋书·天文志》 12、开元二年五月乙卯晦,有星西北流,或如瓮,或如斗,贯北极,小者不可胜数,天星尽摇,至曙乃止。——《新唐书·天文志》 13、元光元年六月,客星见于房。
——《汉书·天文志》 14、嘉祐元年三月,司天监言客星没,客去之兆也。初,至和元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
——《宋会要》 15、万历……三十二年九月乙丑,尾分有星如弹丸,色赤黄,见西南方,至十月而隐;十二月辛酉,转出东南方,仍尾分。明年二月渐暗,八月丁卯始灭。
阅读下面文言文杜生
本文2023-09-22 06:40:4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8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