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县马铃薯产自哪里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3收藏

岚县马铃薯产自哪里,第1张

岚县马铃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岚县是全省驰名的马铃薯种植大县,大蛇头乡是全县种植土豆面积最大的乡镇,全乡种植土豆超过12000亩岚县的土豆相比其他地方的土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淀粉含量高,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中国有很多可以种土豆的地方,其中各个地方的土豆最重要的差别就在这里,淀粉的含量决定了土豆口感、营养、保存时间,经济价值等很多方面。

个头大,为什么说个头大也是特点呢?因为土豆是用来吃的,而吃的东西当然是讲究口感的,一般来说土豆最佳个头应该在一到两个拳头大小之间。一般人在这犯迷糊,大的小的还不一样?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就是不一样。土豆小了吃起来很硬,没有韧性,而且除了煮着吃以外做其他饭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个头太大的土豆,做其他饭到是影响不大,唯独煮着吃的时候,太绵,不能煮太长时间,不在多做评论。

品种很多,具体有多少种我没调查过,不过就我吃过的几种说一下。

黄土颜色,个头不大不小,这是最常见的,可以用各种方法配各种菜来食用。红颜色的,这种土豆吃起来有一种甜味,很香。紫颜色的,感觉比前两种要好吃的多。还有一种长不大的土豆,这种土豆怎么长也不可能达到前面说的两三个拳头那么大,就是比苹果大点,用法不太了解,接触的比较少。

所在地域:山西

申请人:岚县农业技术站

所在地域:2014年

地域范围

岚县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北部,汾河上游,北靠岢岚,西接兴县,东邻静乐,南连娄烦、方山。最高海拔2275米,最低海拔1131米。辖4镇8乡,1个城区居民管理委员会,167个行政村,334个自然村,总人口1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4万,全县总面积1512平方公里,耕地759万亩,地理坐标:北纬38°05′00″~38°36′11″,东经111°21′43″~111°50′02″之间。历史来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7万公顷,总产值达到38万吨。

说闽南话,应该是安溪过去的。

安溪县、南安市廖氏 大多数是唐末五代廖俨的后裔,衍传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总人口超过4万人。廖俨是江西宁都始祖崇德的后裔,他的大多数儿孙都在安溪蕃衍,分居于上苑、善益、马狮、新厅、益林、后塘、美井、官桥、尚卿、后沟、东林、房巷等地,并播迁到泉州、惠安、南安和江、浙、湘、鄂、川、粤、桂、台、港等地,以及东南亚各国。

上苑廖氏

廖俨入安肇基上苑娶黄氏、郑氏、周氏、陈氏,生八子:长曰泰,字君平,后梁贞明元年(915年),授义勇将军;次曰该,字君盛,约于后汉乾祐二年(948年),授义勇将军;三曰评,字君善,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授清源将军;四曰庭诲,字君示,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授平海将军;五曰惮,字君太,后梁乾化元年(911年),探花及第,后舍官入寺修行;六曰环,字君实;七曰坦,字君宽,后梁时授义勇将军;八曰瑀,字君玉,号金精,后唐时封国师。长房、三房定居上苑,五房出家修行,其余各房因仕途迁往浙江、江西、台湾等地。

上苑是安溪廖氏的发祥地。上苑廖氏至今已传四十世,分为美井派、后塘派、厚家派,后裔衍播于官桥、魁斗、城厢、凤城、蓬莱、虎邱、湖头、剑斗等乡镇。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廖广德从上苑深格迁往蓬莱鹤前村桥仔坑,任朝真寺主持,其后辈专理当地各项佛事。民国时期,廖修忠等因经商从上苑迁居湖头街。

上苑廖氏自九世起陆续外迁。九世孟、迎泰、如迁居浙江,其中孟任平阳县主簿,迎泰派系仕途显达。十世德远任长泰县尉,居长泰县。十七世拗,字士华,迁居浙江。十九世资安迁居惠安县土寨,资龄迁居台湾,志迁居龙溪县。二十世真远迁居浙江省瑞安市及厦门海沧。二十一世新发、新华迁居浙江省苍南县廖家坪,昭阳迁居南安县翔云。二十五世应其迁居浙江省平阳县。二十八世豪生迁居南安县下都,雄生迁居南安县东田,显生迁居厦门市山场,日石迁居台湾,其后裔于20世纪90年代回乡谒祖,捐资重修东林祖祠。美井派六房二十五世毓秀,二十六世启朝、启吉、启元、启尾迁居浙江省温州。二十八世维简迁居江西省,天英迁居厦门市;二十八世维多、二十九世喜、送、来、进、才、到、尝、俦、向、用、枢、三十世天然、天受、天竹、天必,三十世马忍、心奏、向、高、缪、三、窕、铜、孙胁、姜、希、额、幼、桂、元、宁、亦等相继于清雍正、乾隆年间迁居台湾。三十世至三十八世,于清末以后,不少廖氏族人因谋生、经商、求学、工作而迁往国内外。迁往国内的有泉州、厦门、福州、西安、贵州、北京、江西、广西、上海、内蒙古、台湾、香港等地;迁往国外的有印尼、菲律宾、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在印尼、菲律宾和新加坡都成立廖氏公会。

善益廖氏

元大德年间(1279~1307年),十三世廖廷琇(号洪山)从上苑分居犀山下,建善益大宗祠,繁衍善益、马狮、新厅、益林四个村,廖廷琇为善益廖氏始祖。至二十一世,廖氏从善益迁居虎邱镇湖西村水办。两支从善益迁居城厢镇雅兴村廖边。

善益廖氏自二十二世起陆续外迁。长房新厅派二十二世齐迁居仙游县。二十四世敷志迁居广东。二十六世胤秀迁居崇安县、衍江西。长房顶第派二十四世仰取迁居南安县,细仔、仰和迁居浙江省温州。二十五世应春迁居泉州。二十五世心举、心兹,二十六世明尽,二十七世彬阳,三十世翠峰、克让、克配、克相、克喜、克榜,三十一世大滚、大节、成春,三十二世先钦、晋恭、神霜,三十三世永河迁居台湾。三十三世永建迁居泉州,永谟迁居厦门。长房中厝派二十三世季仔、尾治迁居南安。二十八世交政迁居福清。二十八世禄道、三十一世丽水、仕列、金星迁居台湾。长房二思敬派二十八世成锁,三十世满乡、可对、簪英,三十一世冬启,三十二世神鑫、江河、嘉熟、光贤、含蕊、三发,三十三世克秋,三十四世夏春迁居台湾。长房三祖治派二十一世天养,二十四世毓芳迁居温州。二十一世天进迁居德化。二房二十三世东朔、东周兄弟迁居福州。二十五世忠秉迁居晋江。三房二十二世素采迁居温州,二十三世道焕迁居广东省潮州市。四房二十一世妈祖迁居厦门市同安区进美山。二十三世发仔、升仔迁居广东,弼仔迁居德化,一贤迁居永春。二十四世五仔迁居温州,有进迁居晋江。二十五世观宝、观用迁居温州,平剩迁居台湾。二十六世仕香,二十七世孝光,二十九世必色迁居台湾。三十三世文兰迁居鼎美。五房二十三世一交迁居南安,新民、化民迁居乌秋。二十六世契英迁居温州。三十三世祥迁居台湾。六房二十一世玄祖,二十二世孙宁迁居南安,天华、天恕迁居永春。自三十二世至三十六世迁往国内各地及东南亚各国比较多。

尚卿欧阳廖氏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欧阳德安自南安县东田徙至安溪尚卿新楼开基后,至三世长房石轩(1473-1560年)繁衍翰卿村后湖、大书房、杉林、旧圩、坝头、慕头、东山,新楼村仓前、儒林、南斗、小溪、加封、东墘、新宇、德塔,灶坑村高美寨和灶美村高婆仑。二房石斋(1477-1540年)迁往江西。三房石峰(1486-1554年)繁衍新楼村长林、月山、天师宫、新楼、南山、溪坂、下垅、边墘、井兜、溪心和徐州。三世石峰之孙从吾,迁居剑斗镇举口村。石峰之三孙秦,号举吾

(1534-1587年)、九世从善迁居尚卿乡徐州村。十一世知美自翰卿迁居灶美村高婆仑。民国7年

(1918年),剑斗举口村廖姓一支迁居剑斗潮碧村。十二世心斋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往湖头街开设药局,店号“荣元斋”。其店联:“荣卫有方功参造化;元精克补术绍岐黄。”世代行医,祖传秘方“养脾散”,曾畅销县内外及东南亚等地,长盛不衰,其后裔部分定居湖头街繁衍。

尚卿欧阳廖氏自三世起陆续外迁。三世石斋至九世有一支迁往江西。三世石轩之玄孙而上(1574-1642年),官至中宪大夫,迁居泉州北门。三世石峰之子带溪居新楼长林。五世金峰后裔居新楼、溪坂、溪心、岩兜、下垄、南山、华林、边墘、月山、天师宫。三世石峰的六世孙魁麟迁居宁德市飞鸾镇梅田塘田,魁守迁居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县峡口莲花山鸳鸯桥,魁瑶(字子池)迁居宁德县二都榕溪村建碗窑。大宗二房八世子盈(讳粮),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迁居江西省广信府玉山县牛吞湾。九世奋芙之子盛迁往浙江省温州,万英之子梁迁往台湾。一支迁居沙县富口镇白海口村,一支迁居永安县安沙镇,一支迁居惠安县涂寨镇廖厝村。土迩(字兆远),于清乾隆中期迁居台湾琅峤。清源、文御、文偌于清道光初迁居台湾琅峤。德月、清团于清代迁居台湾八分寮。清嘉庆至宣统年间

(1796~1911年)一支迁居印尼巨港,已繁衍6000多人;一支移居占碑,已繁衍1000多人;一支迁居新加坡,已繁衍1000多人;一支迁居马来西亚,已繁衍数千人。

剑斗镇举口廖氏,成玉、六世卫庆、卫储、卫成、卫瑞(字伯图),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迁居台湾北路新庄。八世宗富昆仲迁居政和县三里亭。十二世昭府、昭砚等迁居马来西亚。

魁斗溪东廖氏,宋庆元六年(1200年),上苑厚家派廖氏迁居魁斗镇溪东村龙头角落。其长房长有五兄弟,其中二房迁居台湾;四房迁居浙江温州。

凤城廖氏,新中国成立后,安溪廖氏各支系一些族人因工作、经商等原因,先后迁居凤城镇,主要分布在北石、凤山、小东、朝阳、上西、祥都、凤明等居委会。

安溪县廖氏人口分布

据2004年12月安溪县人口资料统计,安溪廖姓共21969人,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安溪姓氏中居第12位。分布全县9个乡镇,其中以官桥镇最多,尚卿乡次之。

最早记载刘姓为尧帝后裔的书籍,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的《左传》。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明确记载:“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 此后,无论儒家经传、正史,还是姓氏学经典和各类刘姓谱牒,都一直承袭了这一说法。《元和姓纂》说:“帝尧陶唐之后受封于刘,裔孙刘累……”,《新唐书宰相世系》说:“帝尧陶唐氏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 《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上的记载,帝尧的后裔有刘累,世称刘氏。而《千家姓查源》上也记载,刘姓出自远古时期的帝王陶唐氏,后裔封于刘,其后世子孙以封地为姓氏,称为刘氏。《史记》、《汉书》都说刘累是陶唐氏的后裔,《汉书·高帝纪赞》在载明“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之后,还明确记载说:“汉帝本系,出自唐帝”。同样的记载也见于《潜夫论·志氏姓》、《帝王世纪》、《通志·氏族略》以及各家刘姓族谱。

希望对你有帮助

钟姓当今分布

钟姓约占汉族人口的0.39%,是当今第五十六大姓。今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海南之保亭、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景谷及泸水、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

万人以上的县市有:广东紫金、兴宁、梅县、新会,江西瑞金、于都,福建上杭,湖南醴陵、宁乡等。

据台湾省文献会的调查统计,钟姓是台湾第三十四大姓,子孙遍及全省各地,分布较多的县市依次为:屏东县、桃园县、台北市、台北县、苗粟县,分布较多的乡镇市区依序为:商雄美浓、屏东内埔、桃园中坜、新竹市、桃源龙潭。

介绍文件

钟姓起源

钟姓起源共有四个:

宋桓公次子襄公系列产生钟烈系;桓公三子遨系列产生钟接系。桓公是这两支钟姓共同的祖先。烈系和接系先后起源于许昌地区。

一、源于周朝时代的宋国君偃的三弟公子烈,周赧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86年,宋国被齐、楚、魏三国联军攻灭之后,公子烈避奔到许州(今河南许昌)改子姓为钟姓。

桓公往上溯是宋国开国始祖微子启之弟微仲衍的十三世孙。微子启和微仲衍同是商代末代君王纣的庶兄,分别是帝乙的长子和次子。从微子启再往上溯三十代是商代始祖契。契是帝尧的同父异母兄弟,即帝喾的儿子。帝喾的父亲是娇极,娇极的父亲是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轩辕皇帝。

成汤灭夏建立商朝

十八世天乙,名履,契的十三世孙。契以前的原始公社时代,没有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没有剥削,也没有阶级,生产力十分低下。契封商以后,一方面遵帝尧之命,加强对百姓的管理和教育,一方面重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他们将战争得来的奴隶用到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上。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改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显著提高,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逐渐形成。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是原始公社逐渐解体向奴隶制过渡的主要标志。

传到天乙以后,他用伊尹为右相,仲虺(音会)为左相。伊尹是天乙妻陪嫁的媵(音映)臣(奴隶),仲虺是夏朝奚仲的后代,他本身就是一个部落的酋长。得到这两个人的辅佐,如虎添翼,商代的国力日益增强。在事实上造成了商将代夏的形势之后,天乙将都城从商丘迁徙到毫(今山东曹县),先灭了夏东部的两个小国即韦(今河南滑县)和顾(今山东范县),战败昆吾,乘势攻夏。夏桀到鸣条迎战,士兵败散,不敢回洛阳,逃到昆吾。公元前1766年,天乙挥师灭昆吾,夏桀败逃到南巢(今安徽巢县),夏朝最后灭亡。天下尊天乙为帝,称武王,在位13年,祀寿百岁,葬平阳府曲沃县。子二:太乙、太丁(十九世)。太乙早殁,幼子太丁太小,按“兄终弟及”,王位传天乙之弟外丙。两年又殁,再传仲壬。仲壬卒,王位传回给太丁之子太甲 (二十世)。太甲生二子:沃丁、太庚(二十一世)。王位先传沃丁,再传太庚。太庚生三子:小甲、雍己、太戊(二十二世)。王位先传小甲和雍己,再传太戊。太戊生三子:仲丁、外壬、河直甲 (二十三世),王位先传仲丁、外壬,再传河直甲。河直甲生一子:祖乙(二十四世)。祖乙生二子:祖辛、沃甲(二十五世)。王位传祖辛,生一子:祖丁(二十六世)。祖丁承父位,生四子:阳甲、盘庚、小辛、小乙(二十七世)。王位传小乙。小乙生一子:武丁(二十八世)。武丁子承父位,生二子:祖庚和祖甲(二十九世)。王位先传祖庚,再传祖甲。祖甲生一子:庚丁(三十世)。庚丁生一子:武乙(三十一世),子承父位。武乙生一子:太丁 (三十二世),承父位为王,生三子:比干、帝乙、箕子(三十三世)。王位传帝乙,帝乙生三子:微子启、微仲衍和受辛(纣)。

微子启是钟姓远古伯祖

三十四世微子启,帝乙长子。他和其弟微仲衍出生时,其母尚未贵为王后。升王后生子受辛。帝乙卒,王位传受辛(纣王)。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发兵伐纣,商朝灭亡。微子启和微仲衍兄弟仍回原封地东海(今江苏沛县),将纣之子武庚封于商丘。

桓公御说孕育了钟姓茂分两支祀,并封武王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于武庚周围,史称“三监”。武王即位两年卒,子成王继位,因年幼,周公旦辅佐。三年(公元前1062年)监视武庚的三叔欺侮成王年幼,带头发难,指责周公旦妄图篡位。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危及周初政治,周公旦奉成王之命,发兵平叛,杀武庚,废三监。派人到东海迎来微子启,将其封在商丘,国号宋,爵位公,从此有了宋国。

钟姓尊微子启为远古始祖

钟姓是在宋国时孕育产生,所以尊微子启为远古始祖,实际是伯祖。微子启卒,他的儿子早死,有孙名膈年幼。根据周制“兄终弟及”,王位传其弟微仲衍。微仲衍生一子,名稽(三十五世)袭父爵,稽生一子:申(三十六世)。申继父位,生二子:共、(日易)(三十七世)。共(泯公)生二子:长弗父河,次鲋(三十八世),弗父河是孔夫子的上十代始祖。王位先传共,薨后传其弟鲋。鲋生一子:举(三十九世)。举承父位,生一子:(间见)(四十世),(间见)承父位在位30年,传位哀(四十一世)。哀在位不到一年而卒,传位子戴(四十二世)。戴生一子:司空 (四十三世)。司空(武公)在位18年。卒前将王位传其弟和(穆公),武公司空生一子:兴夷(四十四世)。穆公和在位9年,卒前又将王位再传兄之子兴夷(殇公)。但殇公被太宰华督所杀,另立穆公和之子冯为庄公(四十五世)。庄公生二子:长捷、次御说(读悦)(四十六世)。庄公在位19年卒,先立捷为闵公,闵公被大将南宫长万杀害,再改立次子御说为桓公。

二、源于和公子烈同宗同源的宋桓公三子遨,公子遨为宋襄公委派出使晋国,生子改姓伯名扈。他的孙子伯宗任晋国大夫,因忠直敢谏而得罪了执政的(谷阝)氏而被杀,伯宗子州犁出奔楚国,仕于楚,官太宰,食邑于钟离小国(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20里),子孙遂姓钟离。

钟离接是继钟烈之后又一支钟姓的受姓始祖。

秦朝末年,楚霸王项羽的大将钟离昧,在项羽失败后,遭刘邦追杀,自刎而死。其次子钟离接为避父难,于公元前201年,在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去离单姓钟。他是继钟烈之后又一支钟姓的受姓始祖。

四十六世桓公御说(音悦),庄公冯次子。他的长兄闵公捷与大将南宫长万行猎,被南宫长万杀于蒙泽。群臣于是立御说为桓公。桓公生三子:长目夷,字子鱼;次子兹甫,嫡出立为襄公;三子遨(四十七世)。公元前638年,襄公兹甫欲继齐桓公称霸诸侯,与楚泓水一役为楚所败,身受箭伤,一蹶不振,欲联晋报仇,派其弟公子遨出使晋国。公子遨在晋国生子,改姓伯,六代后传至伯(喜否),又六代传至钟离昧。钟离昧遇害以后,其次子钟离接单姓钟,襄公兹甫在位14年,公元前 637年卒,子王臣继位(四十八世)。王臣在位17年,公元前 620年卒,宋国大乱,王臣弟御杀王臣太子和大司马公孙固自立,群臣不服,联合起来杀御而立王臣少子杵臼为昭公。昭公卒,子鲍革继立为文公(四十九世),文公在位22年,公元前 589年卒,子共公段立(五十世)。共公段在位13年,公元前 579年卒,子平公成立(五十一世)。平公成在位44年,公元前 532年卒,子元公佐立(五十二世)。元公佐生二子:长头曼,次(礻+瑞-王)泰(五十三世),(礻+瑞-王)泰生纠,纠生特。佐死在去鲁国的路上,子头曼立。景公头曼在位64年,公元前453年卒,头曼无嗣,只好立其弟(礻+瑞-王)泰的孙子,他的侄孙公子特(五十四世),这是七百多年宋国历史上第一例隔位传代。昭公特在位47年,子一:购由(五十五世)立。购由在位8年,子休公田(五十六世)立。休公田在位22年,子辟公僻兵(五十七世)立。辟公僻兵生四子:长剔成,次偃,三昌,四烈(五十八世),辟公在位3年卒,长子剔成立,他是宋国第二十五位国君,也是宋国780年历史的最后一世。但在公元前328年,他的公爵没有维持下去,遭其二弟偃的袭击,剔成奔楚。赶走了剔成之后,偃自立为君,自称君偃。这是夏桀殷纣一类的一个昏庸腐败之君,公元前286年,齐楚魏三国联军将其攻灭后,他的三弟公子烈避奔到许州(今河南许昌),改姓钟姓,翻开了钟姓历史的第一页。

四十八世伯扈,宋国四十七世公子遨之子。公子遨奉其兄襄公兹甫之命,出使晋国,不辱使命,争得了晋国的支持。公元前636年,晋文公(重耳)上台,四年(公元前633年)楚成王再伐宋,宋告急于晋。五年(公元前632年)晋出兵与宋联军在城濮大败楚军,报了宋襄公在泓水之战败于楚国的“一箭之仇”。公子遨出使晋国,再也没有回宋国。在晋生一子名扈,改姓伯名伯扈。伯扈生一子:伯宗(四十九世)。伯宗生一子:伯州犁(五十世),伯州犁生二子:长伯(谷阝)(音细)宛,次连(五十一世),连居南阳,以其祖父伯宗的名字为姓,成为宗姓的始祖 (见《唐书·宗姓世系表》)。伯邰宛生一子:伯(喜否)(音匹)(五十二世)。伯韶仕吴为太宰,但在公元前473年,越王打败了吴国后被杀。其子笪(音抚)在家乡钟离小国以土为氏改姓钟离,名钟离(竹甫皿)(五十三世),钟离篮生一子:钟离髦(音矛,五十四世)。钟离髦生一子:钟离秩千(五十五世)。钟离秩千生一子:钟离垣 (五十六世)。钟离垣生一子:钟离(鬲+傻-亻)(音宗,五十七世)。钟离醒生一子:钟离昧(五十八世)。钟离昧生于周末,仕西楚霸王项羽为车骑将军。公元前202年楚霸王败死,钟离昧逃亡投奔在汉大将韩信府,被汉王用陈平计害死。钟离昧生二子:长发仍居九江郡(今安徽寿县一带),次接为避祸去离字单姓钟,开创了中原继钟烈姓钟以后,钟接系钟姓的新纪元(五十九世)。

三、是春秋战国时的楚国,宫廷乐师中,按周礼规定,在春官大宗伯以下,有一负责钟吕等打击乐器的属官,称钟师。担任钟师的人,其职位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故世代相袭。乐器中以“钟”为十二律之首,郧公钟仪的先祖以职业为姓姓钟。他们后代比较有名的还有楚大夫钟建以及钟子期。钟子期,因《警世通言》中有“高山流水识知音”的故事而名闻遐迩。

四、是不少少数民族有钟姓。最多的是畲族,传说是高辛氏的后裔,他们的始祖盘瓠生有三子一女,三子分别姓盘、蓝、雷,一女名叫龙郎公主,当地一个叫钟志深的人人赘,与龙郎公主结婚,民族成分由汉为畲,姓为钟。畲族主要分布在闽、浙、赣、粤数省。此外,羌族、满族、蒙古族、白族、彝族、回族、裕固族等也有钟姓。北魏高祖时,有羌族人钟岂内附。清代满洲人世居沈阳、项托等地,满洲八旗人钟吉氏改姓钟。比较有名的有钟保,镶黄旗人,初仕刑部笔帖式,后升郎中,工部侍郎,雍正十二年(1734年)为湖广巡抚。他还是有名的孝子。钟音,镶蓝旗人,原姓觉罗氏,乾隆进土,官至礼部尚书。还有钟依,蒙古族白旗人,光绪中为归化副都统。彝族人姓钟的有钟里、钟拉(属狄俄米安家支),钟鄂勒是裕固族钟姓,属贺郎格家部落,世居甘肃南,清末民初改姓钟。台湾省的钟姓居民,在日本人侵占统治时,有的被迫改姓金重,就是将繁体的钟字分开,变为日本姓,还有的被迫改姓山田。在1945年台湾光复后,他们也改回姓钟。

家谱文件

家谱文件

钟姓家谱介绍

钟姓家谱介绍

编修族谱

我国自三国时魏文帝董定氏族门第之后,东晋南北朝以来都十分重视编修族谱的工作。唐太宗李世民命高士廉撰《氏族志》百卷,共293姓,为各姓氏编修族谱提供了依据。钟姓修谱起于此时。

宋代的谱牒,为后来不断充实和完善族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钟姓修谱基本上按照“每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的成例进行。平均每次修谱的间隔时间是半个世纪。也有因战争或灾荒而拖延百年左右的。

编修族谱,谱序是一件极为重要、极有讲究的事。一篇有分量的谱序,可以使这一族增光添彩,提高名气。所以,有的族谱不惜用重金聘请名人名家作序。名人名家一般不容易请到,尤其是地位高、名气大的名人名家更不容易延请。

族谱的体例与内容

钟姓族谱,不论大族和小族,一般一部“谱”中都有“总谱”和“分谱”。总谱内容丰富、涵盖广泛。有历届谱序、开宗和源起始祖图像、源流考、迁徙考、名位考、宗规谱戒、人物传记、艺文杂志、本族盛事等等。过去的族谱还记有田园、山罔、房产、地产。分谱主要是各房各支世系,基本上是五代一个层次。每一个人的名字分前、中、后出现三次。第一次作为父亲的儿子出现在父亲名下,第二次是自己“立柱”,第三次则是作为儿子的父亲,出现在儿子“立柱”时的前面。

家谱文件

钟姓家谱文献目录

钟姓家谱文献目录

湖南省益阳市十修《钟氏族谱》

广西富川钟山《钟氏族谱》

《钟氏族谱》

湖南桃阳县钟氏十修族谱

江西龙南象塘钟氏十修族谱

《瑞金东关钟氏族谱》

《瑞金东关钟氏八修族谱》

浙江会稽至德堂 民国12年 (1923年)《会稽钟氏宗谱》

清光绪9年 (1883年)《谱暨钟氏宗谱》

家谱文件

钟姓字辈

钟姓字辈(字派)

入川钟姓近年整理了世系,定下100个字派:

“元能毓奇寿,荣钟正兴发。芳名应远兆,福大万年有。先人家道训,族众喜气洋。建勋立业旺,齐献增国强。颍川源流地,闽汀武平居。修谱乃廷凤,毅密刚察裕。子文启汝志,豪华富贵昌。亿代传祖德,功禄永安康。勤学高贤士,俊杰振伦常。继承需诗礼,吉祥同天长。”

前20个字派是钟毓灵入川时从福建带去的。二十一世至四十世,反映钟氏子孙,继承先祖好的家规宗训、道德品质教育,建功立业。四十一世至六十世,反映钟氏来自颍川,先祖入赣入闽入川,过去的族谱由钟廷风和友文之子侄毅、密、刚、察、裕五人修的,六十一世至一百世,是赞美钟察的一首诗,文字上作了一些取舍,变成字辈。

入川始祖从原籍带到四川是20个字派:

“元盛世为茂,忠训显远久。毓寿再加增,福大万年有”。

近代续修了一次族谱,新增的80个字派是:“承继业宏昌,克俭族兴旺。春催浪涛涌,廉助贤良光。择捷登科峰,学思定吉祥。濒传智慧路,永恒序安康。裕煜笃丹青,繁茂照群芳。金鹏展翅宇,鸿鹄创辉煌。功勋振五洲,仁伦流远长。德孝谦恭让,楷模后世仿”。

入湘钟姓32个字派:

“大海生金,国泰连荣,紫受龙应,祖景系廷,时朝明日,本立邦宁,道超德裕,发达文清”。芳生大洛,大洛生海南,海南生尧生,尧生生金石,金石生国兴,国兴生泰若,泰若生连芳,联芳生荣里,荣里生紫荫,紫荫生受恩,受恩生九龙。”

钟九龙一支入湘前的世系字派是:

大海生金,国泰联荣,紫受龙应,祖景系廷,时朝明日,本立邦宁,道超德裕,发达文清。后续字派为:世泽广远,敦厚继承,庆登灵瑞,秀拔奇英。

邑中钟氏第一代修谱,定下了 20个字派:

“应景善远虔,里叔永世华,仲子定懋吉,宏敷盛道观”。到清朝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第七次修谱时,又定了20个字派,即:“光腾文蔚起,先德益鸿章,衍庆家声振,祥开运会长。”1948年八修族谱,再定了20个字派,即:“兴隆承国泰,英才显大邦,俊秀逢时发,崇伦必久昌。”三次修谱,定了 60个字派,现在到了30代,可见古人先贤在传承这个问题上是多么的高瞻远瞩,远见卓识。

宁都钟姓原有的老字派为:

“志仲伯叔大,宏金见文明。”后来增加了二十四个字派即:“启发圣人盛德,奇英道达世荣,贤良君臣交泰,永享高福昌隆。” 1995年第十次修族谱,再增加20个字派,即:“承先继前裕,光腾蔚钰国,仕廉杰卓誉,令正庆昭传。”

宝溪堂首修族谱定下了 40个字派:

英饶士可思,仲端世高应,承汝元享象,问学振邦良。瑞起荣宗彦,廷有国华扬。祥开家自茂,敬祖久诗昌。

湖北钟姓早期的字派是:

“清溪五世下,应庆谷智淑。一廷仕玉成,文才远天收。”后续的字派是:“本友声大志,道显仰昌期。德以敦修懋,行田植定基。荣名归盛世,美誉重熙时。丕显辉煌启,贤才作育宜。秉义建邦治,尊贤立国长。昂和延寿庆,吉善有绳良。诗书扬名远,尚武功辉煌,厚培颍川泽,奕叶万年昌”。

益阳钟姓宋代钟芳曾定下32个字派,后来在清雍正年间三修时又增32个字派:

“世泽广远,敦厚继承,庆登灵瑞,秀拔奇英,肇祥有自,锡福维钧,宏功允著,荫翼昌义”。现在已发展到“敦”字辈。后来的几次修谱,他们又续作了40个字派,连前两次合104个字派。新续的40个字派是:“敷志能昭敬,方声定启贤。典章隆代守,孝友合家传。修业希名士,怀才会盛年。高科逢上选,光显焕宗先。”

兴国县为钟姓接系“锁定”的120个字派:

祖德绵延远,孙支似绩长。传家惟孝友,继世有文章。懋聩昭秦汉,丰功耀晋唐。

调元思越国,赞化仰平阳。智勇宏谋济,明良庶事康。勋猷标宇宙,品望重乡邦。

正直清仁让,端方笃敬庄。修齐崇治道,节义迪前光。允协捞谦吉,旋占祝履祥。

融和联族谊,谆睦叙伦常。宗法千秋在,嗣徽万载芳。颍川垂厚泽,奕叶庆荣昌。

枝盖湖广钟湛裔字辈谱:

“清溪五世下,应庆谷智淑。一廷仕玉成,文才远天收。”

江西靖安钟氏的字辈谱是:

子孙永昌,宗先福长。顺龙有庆,发荣万方。

民国十二年(1923年)钟歆久纂的《钟氏宗谱》中载,江苏靖江钟姓一支字辈为:

成宪宾廷,锡泽树勋,荣永休昌,允降祥瑞。

明朝成化五年(1469年),江西瑞金钟氏第一代修谱,定下了20个字派。到清朝光绪七年(1881年)第七次修谱,又定下了 20个字辈。1948年八修族谱,再定了20个字辈。:

应景善远虔,里叔允世华,仲子定懋吉,宏敷盛道观。光腾文蔚起,先德益鸿章,衍庆家声振,祥开运会长。兴隆承国泰,英才显大邦, 俊秀逢时发,崇伦必久昌。

浙江鄞县新江钟氏的字辈:

一德贻昭穆,家齐全百福。懿修法圣功,大雅崇儒月良。伦克尚尊亲,

行能敦作肃。学高世可经,道裕容咸淑。祖述得英材,孙绳勤茂毓。

嘉谟永乃传,吉兆承天禄。

四川内江钟氏瑞龄公支的字辈:

高山德俊,世守传芳。元会衍庆,贻呈有光。

兰胜桂发,凤兆麟祥。嘉乐申锡,泰华永章。

湖南平江颍川堂钟氏的字辈:

恢振连科甲,承修定炽昌。 魁星高北斗,名士耀南唐。 礼乐家声远,

诗书世德长。文章辉上国,富贵永传芳。

湖南钟湛支的字派:

清溪五世下,应庆谷智淑。一廷仕玉成,文才远天收。

湖南醴陵醴东汾石钟氏的字派:

正明裕文瑞,开发绍家声。 为善培根本,

敦书道义崇。 英贤钦继起,万世庆昌隆。

湖南浏阳颍川堂钟氏的字派:

四维六念万,日明国益青。源伯锡文福,传书受善名。 学优昭世训,

道德振家声。继绍期宏久,贤能定可成。

四川江津钟氏字辈:

泽永昭崇德,源长立世芳。光前绳祖武,裕后发祯祥。

浙江遂昌高棠钟氏字辈:

国成世泰,邦奠朝熙。 德建功扬,恩崇庆锡。

湖南湘乡钟氏字辈:

昌大文明,贤才蔚兴。羽仪圣朝,光辅紫震。诗书继美,

先泽维新。科第承远,湘宁长隆。

豹[豹,读音作bào(ㄅㄠ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高辛氏,出自上古黄帝的第二世孙帝喾三子契之后裔,属于以氏族名称为氏。

据史籍《左传》记载:上古黄帝的第二世孙帝喾,号娇极子,名姬夋。帝喾生而祥灵,十五岁时佐颛顼帝受封于辛,一百三十岁时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子,以其肇于帝,故号高辛氏,领有高辛氏部落,建都于亳。

帝喾纳有四妃:元妃有邵氏女,名姜嫄,与帝礼祀上帝而生后稷;二妃为陈锋氏女,名庆都,有赤龙之祥,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三妃为有娥氏女,名简狄,祈于高襟,有飞燕之祥而生契;四妃为娥訾氏女,名常仪,生子挚。帝喾在位七十年逝世,终年一百零五岁,葬于顿丘。子挚嗣立。

高辛氏部落包含两个胞族,八个氏族。一个胞族集团是以后稷为主的嫡支群体,包括有伯奋氏、仲堪氏、叔献氏、季仲氏四个氏族群体,另一个胞族集团则为尧、契、挚的庶支群体,包括有伯虎氏、仲熊氏、叔豹氏、季狸氏四个氏族群体。实际上,这八个氏族的代表人物被史书称为才德八人,世称“八元”。

在舜帝时期,时为臣子的尧又推举了贤者八人,世称“八恺”。在史籍《左传·文公十八年》中记载:“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孔颖达疏:“恺,和也,言其和于物也”。在史籍《旧唐书·韦凑传》中记载:“八凯、五臣,舜之良佐也”。辅佐舜帝的八恺就是: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而五臣则指:尧、朱、罴、雒陶、瞽叟。

“八元”之中的叔豹,实际上也是高辛氏的子侄,有才德,为契一系,以花豹为图腾,其子孙以氏族名称为姓氏,称叔豹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豹氏。该支豹氏主要分布在古琼州地区即今海南省,成为黎族的先民,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远古时期蚩尤部落的三苗族,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

蚩尤,是苗族的一位大祖神,在苗族人民心目中有非常崇高的地位。至今在苗族的民俗中仍有许多崇拜蚩尤的重要活动。这是几千年的历史中顽强地保留下来的民族文化传统,是中国各民族特别是苗族历史发展的结果。

蚩尤为中国上古重要历史人物,是九黎部落联盟的重要首领,他所代表的九黎部落,早先活动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中原地区,他们首先发明和使用了金属工具与武器,有很高的文化,很强的军事力量,与轩辕氏部落联盟的黄帝势均力敌,并且有密切的联系。

蚩尤可能是炎帝的后代,而炎帝与黄帝乃是同胞兄弟。炎帝与蚩尤曾先后同黄帝大战于河北涿鹿阪泉一带,大战之后,蚩尤族一部向南方迁徙,而许多人则留在北方,逐渐与黄帝族融合为一,所以他们保持着对其英雄祖先蚩尤的无比崇拜。

如今苗族人民中保留有“枫木崇拜”的民俗,甚至以枫木为图腾。据史籍《山海经》记载:“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后来郭璞注释:“蚩尤为黄帝所得,械而杀之,已摘弃其械,化而为树也。”又说明枫树即今香树。

这个传说与蚩尤血传说相似,都是因为蚩尤族人对蚩尤被杀一事的怀念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想像。晚秋,枫树的叶片是红色的,正和蚩尤血相映照。此类记载颇多,如在史籍《轩辕本纪》中记载:“杀蚩尤于黎山之丘,掷械于大荒之中宋山之上,其械后华为枫木之林。”在史籍《述异记》中更记术了枫木成精变为人形的灵怪传说:“南中有枫子鬼,枫木之老者,为人形,亦呼为炎枫。”甚至在典籍《南方算术状》中也记述:“枫人,五岭之间多枫木,岁久则生瘿瘤,一夕遇暴骤雨,其树赘暗长三五尺,谓之枫人。越巫取之作术,有通神之验。”

由于枫木是一种灵木,因而苗族对枫木的崇拜古已有之,在苗族生活中,枫木的神化性更强。在著名的《苗族史诗》中,《枫木歌》是史诗的核心部分之一,把苗族的来源、人类始祖都说成是从枫木中产生的。主要情节为:远古枫树生出了原始女神榜妹留,妹榜留生下了十二个蛋,这十二个蛋中又生出了人类始祖姜央、龙、虎、豹、雷公等等。在《苗族史诗》中,既存在着对枫树的图腾崇拜观念,也存在着卵生神话的观念。而卵生神话观念又与鸟图腾的民俗文化有关,如殷商就是有玄鸟图腾崇拜的,其祖先是就神话传说中的契,即是其母简狄吞食玄鸟卵之后怀孕生出的。

炎帝姜姓和姜央同姓。蚩尤九黎部落亦曾居住在山东、河南、河北一带,他们有很多部落,也有许多图腾。“兄弟七十二人”或“八十一人”,正是说明其联盟中部落氏族之多。

在史籍《竹书纪年》中记载:“兄弟七十二人属于蚩尤各族,有熊氏、罴氏、虎氏、豹氏……诸氏。”在涿鹿大战失败以后,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曾受到黄帝联盟的多次征讨,因此不断迁徙,向西者后为犬戎、西羌,向南者后为三苗,他们的史迹是悠久而深刻的。

九黎部落向西的一支,据史籍《拾遗记》记载:“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在史籍《遁甲开山图》中已有“蚩尤者,炎帝之后,与少昊治西方之金”的记载。在史籍《尚书·尧典》中说舜“窜三苗于三危”。 在典籍《孟子·万章》中记载:“杀三苗于三危”。在史籍《地道记》中记载:“陇西郡首阳有三危,三苗所处……鸟鼠同穴西有三危山,三苗所处是也。”三危山,即今甘肃剩敦煌市东部的三危山,离千佛洞不远。

西羌、西戎,皆与苗族有关。犬戎是以犬为图腾的,苗族中亦有盘瓠犬为重要图腾者。在史籍《后汉书·西羌传》中记载:“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由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铜器是甘肃东乡县出土的。而古西域中亚一带早在五千年前已发现了铜器。这或许就苗族祖先有关。

另外,在史籍《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族。”而在史籍《神异经·西荒经》中也记载:“西北荒中有人,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飞,为人饕餮,*逸无理,名曰苗族。”这些记载虽然比较简短且荒诞,有明显的正统思想的偏见,而且并不精确也不全面,但却反映了九黎部落流向西北的历史事实,这是不可能凭空捏造的。

三苗的大部则迁往西南,期间经历了许多次的战斗与转移。在史籍《五帝本纪》中,汉朝学者郑玄注释:“有苗,九黎之后,颛顼代少昊诛九黎,分流其子孙为三苗国。高辛之衰又复九黎之德,尧兴又诛之,尧未在朝,舜臣又窜之。后禹嗣位,又在洞庭逆合,禹又诛之。”

经过颛顼、尧、舜、禹的连续多次征伐,逐步将三苗驱赶到西南蛮荒之地。其迁徙路线,据近年苗族学者唐春芳的研究,在其论文《试论苗族的原始居地》中,把苗族口碑、习俗资料与古文献对照研究,可以发现其相当吻合。

蚩尤作为苗族的“第一祖先”,始终受到各地苗族人民的崇敬与纪念,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及民间文艺中有许多表现。许多古史传说,尽管有神话思维的幻想成分。却往往与古代文献资料不谋而合,这充分说明民间习俗、民间文艺是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它可以印证并补充书面文献,是更生动的历史资料,人们要善于应用它们。

苗族豹氏,就是源自蚩尤的九黎部落联盟中“兄弟七十二人”或“八十一人”之一,实际上就是其中以豹为图腾的部落,世代以豹为姓氏,称豹氏,是中华民族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王朝官位豹侯,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西周时期,周王朝设有四大侯爵,分别为射侯(程侯)、虎侯、熊侯、豹侯,是为西周分别统领四方军队的最高统帅,地位在卿大夫以下。其职分别掌管:射侯(程侯)负责东方,虎侯负责南方、熊侯负责西方、豹侯负责北方。这在典籍《周礼·天官·司裘》中记载有:“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设其鹄。注:豹侯,卿大夫以下所射。”

西周王朝,传承轩辕氏部落联盟的图腾标志,总体上是由西向东、向南发展,相对弱视北方,因此豹侯居末。

豹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豹氏,多为军健家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王朝官位豹尾,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豹尾,即东周时期军制,又称辇尾,出自周制豹尾车,即君王出行时的后卫车辆,职掌负责者称豹尾,后在各诸侯国中皆设有类似的建制,称“殿后令”,官秩一千石,是极其重要的军制官位,也就是俗称的后卫将军。

史籍《后汉书·古今注》中记载:“豹尾车,周制也。古军正建之,今唯乗舆建焉。”

到汉朝时期,帝王乘辇车队的末尾、军队战车和辎重车队的最后一辆车上,商家货运车队的最后一辆车上,则悬挂一条豹子的尾巴,以示最末,因此也称其为“豹尾”。“豹尾”通过后,宫门、城门、隘门、李门都要关闭大门,仅留人员通行的小门。

负责后卫的将领之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豹氏,亦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五个渊源:源于傣族,出自西双版纳古老的克木族人群体,属于以图腾信仰为氏。

远古时期,原始人对许多自然因素或现象不理解,产生恐惧、敬畏,或由于某些突发事件而使他们认定与其有重要的关系,就可能成为该民族的图腾而加以崇拜。西双版纳的各民族都是生活在热带原始森林的民族,其图腾崇拜就多与热带雨林中的一些动植物有关。随着时代的推移,有些民族或部落曾有过的图腾崇拜逐渐淡化,而有些则一直保持至近代。

傣族是西双版纳的主体民族,他们并没有整个民族的图腾崇拜。在历史上曾认为龙为傣族的图腾,而据研究,历史上著名的“九隆神话”中的对龙图腾的崇拜者乃是哀牢夷。虽然在神话中也有傣族的首领,即带领他们迁徙到西双版纳的首领叭阿拉武,他的母亲就在跟他外祖母看守菜园时,一群野牛闯进园内,吃了很多瓜果,她拾吃了牛王吃剩下的椰子而生了他,他也认牛为父亲,但牛并没有成为傣族的图腾崇拜。对于白象,各勐均有一些神话,也有“白象神”,象可能曾是其图腾崇拜。但在勐腊、景洪的一些地方,历史上却有以白象祭勐神之规,岂不是对其祖先的不敬,令人费解,后来白象没有了,才“以(白)猪抵象”。

在热带雨林中,至近代还保持着动植物图腾崇拜的有克木人,这个民族约有四十万人,主要居住在越南、老挝和缅甸等国家,在西双版纳地区仅有两千余人,住在勐腊县南腊河两岸。在这个民族里,根据其不同的图腾崇拜,有“白头翁氏”、“水鸟氏”、“虎豹氏”、“小米雀”、“八哥氏”、“树蕨氏”、“野猫氏”、“秧鸡氏”、“犀鸟氏”、“松鼠氏”、“猴氏”等十八个以动植物为崇拜对象的氏族,就像内地杂姓的大村庄一样,十分奇特。

克木人同族内可通婚,而同氏族内不能通婚,且男随父姓、女随母姓。例如树蕨氏男性与水鸟氏女性结婚,他们生下的男孩为树蕨氏,生下的女儿为水鸟氏。“虎”、“豹”、“白头翁”、“树蕨”、“八哥”等一般为男性的姓氏,“水鸟”、“小米雀”、“秧鸡”、“松鼠”则为女性姓氏。由于图腾崇拜,克木人一律不捕杀、不砍伐象征自己氏族的动物、植物,如“虎氏族”决不捕杀老虎,“豹氏族”决不捕杀豹子,“树蕨族”不能砍伐树蕨。

传说,克木人各氏族的动植物图腾都和他们的祖先有直接联系,如“虎氏族”的由来是:从前有个人非常怕虎,甚至不敢下地干活,一天村民们打了一头老虎抬回村里,他在众人的鼓舞下,壮着胆子摸虎皮、虎牙,不料,手指被锋利的虎牙划破,不久就死去,从此,他的后代就姓虎。按照他们传统,认为打(采)或吃了该氏族的图腾,就等于吃了自己的祖先,将会遭受灾难。

克木人极端尊重代表自己姓氏的某种动植物,实际上表示对祖先的尊重。

汉、唐以来的许多古籍中,常有对包括西双版纳各民族在内的“百夷”的“文身”描述,历史非常久远。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各民族中,主要是傣族、布朗族的男子都有文身(纹身)的习俗。他们在腿、胸、背、臂等处,用针刺各种纹饰,涂以蓝靛色植物液体或动物胆汁等,成青色而终生不褪。据近代文献《车里》一书的记载,各个氏族文身的图案各不相同,大体可分为四类:一是动物类,有象、虎、豹、龙马、鹿、猴等;第二类的图案有云纹、方形、圆形、花卉等;三是文字类,有傣文佛咒和成句佛经;四是其他类,主要是几何图形。

对于为何文身,不仅近现代学者们看法不同,就是文身者也说法不一。其实各民族以文身作为一种习俗,有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在唐朝以前,汉文古籍就说越人“敬巫鬼”、“畏鬼神”。包括傣族在内的各族人的文身是源于古越人的“断发文身”,起因正如宋朝史籍《淮南子》一书中所记载的,“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人们就被发文身,以象鳞虫”,即“为蛟龙之状,以入水,蛟龙不伤也”,是一种朴素的仿生现象,核心就是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始心态。

在傣族古老的传说中,有一位男青年得到龙女的帮助,在身上刺了很多鱼鳞状的花纹,入水时,水向两边分开,水怪也不伤害。傣族中另有一个古老传说,一位青年男子因了有文身,反而吓坏了魔鬼,因此乘机杀死了恶魔。这就把文身作为一种避邪防害的巫术崇拜。

在唐、宋以后的一些古籍中,把文身的蛮夷分为“绣脚蛮”、“绣面蛮”和“雕题蛮”数种。明朝时期的《百夷传》中记载:“不黥足者,则众皆嗤之,曰妇人也,非百夷种类也”。说明其时已进入父系社会,文身既示男女之别,又别民族之异。在文身图案中的傣文、佛碣则是在佛教传入和有了文字以后的发展。傣族传说是佛祖为了使小和尚专心听经、以修正果而画上的花纹。这也许是为了展示男人在佛寺接受了教育,已由“生人”变成了有知识的“熟人”吧!

而许多青年文身者自说,文身是为了赢得异性的爱情,也十分地有道理。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文身,追根溯源应是他们信鬼神的先民对某些活动如上山打猎、下河捕鱼,对有害动物或想象中的“怪物”的恐惧。后来,尚巫咒的先民认为龙虽恶、虎虽毒,豹虽凶,但它们也不会伤其幼儿,身上有了鱼鳞状和猛兽图案以及后来的佛碣,既可把自己当成“龙儿”、“虎子”、“豹崽”,又可以求得神、佛的庇佑。文身就是古代人们为适应特殊环境,以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心态和所采取的谋略。

傣族是一个普遍爱水的民族,民居村、寨一般都是傍水而建的。寨旁都建有水井,井水除供饮用、洗涤外,也供新年节泼水之用。井旁有宽敞的场地,水井位置多在村头、寨旁,与村寨保持一定距离,修有排水沟,保持井水的卫生。傣族对井台、井栏、井盖的设计、建筑装饰都十分讲究,形成了一种具有突出民族特色的井塔。井门旁或饰以泥塑巨龙,以示高贵;或饰以大象、孔雀雕塑,以示幸福和吉祥。傣家人认为圣洁的水是土地神楠妥纳妮赐给的,为了让生命之水永不枯竭,就按自己的宗教信仰修建了不同样式的井塔,以寄托美好的愿望。

傣族系克木人中的“豹氏族”,就以豹为自己的姓氏,称豹氏,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地区和国家。

二郡望:

至来县:亦称昌化,即今海南省儋州市昌江黎族自治县,为汉武帝开拓之疆域。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置至来县,属儋耳郡地,汉昭帝年间属珠崖郡地,东汉建武帝年间属崖州地。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为昌化县(将至来县拆义伦、昌化、吉安三县,昌化、吉安设在今昌江县境内)。唐贞观年间撤昌化,置吉安县,辖于岭南道,五代时期属儋州,归南汉。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改儋州为昌化军,废昌化并入藤桥镇,宋元丰年间复置昌化县。元、明、清因之。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昌化县易名为昌江县,隶属广东省管辖。1949年1月,昌江县与感恩县合并为昌感县。1958年12月,昌感、白沙、东方三县合并为东方县(时称东方大县)。1961年6月,三县分设,新置昌江县。1987年12月30日,改名为昌江黎族自治县,1988年4月海南建省后,直辖于海南省。昌江境内,世居着汉、黎、苗等民族。自古以来,昌江县城屡经变迁。西汉置至来县,县治设在今昌化镇旧县村,宋代昌化县移昌江二水州中(今东方市四更镇旦场村东侧),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又迁千户所(即今新城村),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84年)又重迁回昌化城。1961年6月后,昌江县人民 一直设在石碌镇。石碌镇以石碌岭得名,1964年7月,广东省人民 批准为昌江县县城。石碌镇位于海南岛西部距海口市一百九十公里处,坐落在石碌河中游,原是黎族居住得山区,三百多年前因在此发现铜矿,民间开采,始有儋州人迁居,尔后迁居者众,设店营商,渐成集镇。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海南铁矿得恢复建设,集镇不断扩大,经济日趋繁荣,经过几十年得开发建设,石碌镇如今成为昌江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从此,昌江成了海南西部对外经济交往的重要窗口,海南西部的开放地带逐步形成,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成海南全省的重工业区和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并为琼台经济合作开辟出一条新路。

三历史名人:

豹爱芳:(公元1969~今),黎族,女;海南昌江人。著名2002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海南省昌江县十月田镇敬老院管理员。 十六大代表,海南省第二、三届人大代表。

1987年,刚成立不久的昌江黎族自治县十月田镇敬老院陷入了困境:敬老院惟一的管理员调走,十一位孤寡老人无人照顾。由于镇里经济困难,付给管理员的工资每月仅八十元,工作脏、苦又是临时工,找了好几个人都不愿意干。镇领导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镇幼儿园老师豹爱芳征求意见,看到十多位孤寡老人无人照顾,豹爱芳放弃了自己轻松的工作,毅然接受了任务。

对一个姑娘来说,十六岁到三十一岁是最宝贵的青春年华。豹爱芳的十六年却是这样默默度过的:每天清晨起床,打扫庭院,给老人煮早餐,送早餐到各位老人碗中,洗刷衣服;然后到镇上买米、油、盐、菜,料理老人们一日三餐;晚上,为有病的老人煎药、服药,伺候老人入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是工作日。为了方便照顾老人,豹爱芳搬到敬老院与老人们同吃同住,同甘共苦。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大团圆,按理豹爱芳也该回家与家人团聚,可是她想到这些老人们没儿没女,没人陪他们会感到孤独,于是,年年春节她都和老人们一起过,没有回家。老人的世界是寂寞的,需要生活上的细心照料,更需要心灵上的呵护和关爱。

敬老院的十一名老人中,有两人双目失明,两人脚瘫痪长年卧床不起。由于这些老人年老体弱,病痛缠身,难以自我料理,豹爱芳总是以亲生女儿之心悉心照顾这些病人,无论多苦多累她都毫无怨言。老人卢亚义由于病瘫,大小便失禁,裤子、席子和裤子常湿湿的,臭气熏天。豹爱芳一日数次,不厌其烦地为老人换洗衣裤,洗晒席子、被褥,让老人躺在干净舒适的床上。年届八十六岁的何亚壮老人身染沉疴,卧床不起,豹爱芳就经常为他擦洗身体,保持床位干燥清洁。平时,除了要照顾病人打针、吃药以外,豹爱芳还要为不能自理或病重的老人喂饭、煎药。

十月田镇是个少数民族贫困乡镇,镇 为敬老院提供的生活费每人每月只有三十元,老人们的生活经常捉襟见肘,有时遇上老人患病需送镇上医院,不得不从中垫付一些,老人们的生活就显得更紧张。每逢这种情况,豹爱芳总是不动声色地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二十~五十元,补贴给老人们应付日常开销。1996年9月,由于连日暴雨,造成粮油、蔬菜价格暴涨,老人们的生活费很快用完,豹爱芳贴补以后也身无分文,眼看要断炊,她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回家跟母亲求援,心地善良的母亲从并不富裕的家庭里抠出一袋米捐给敬老院,才使老人们免受饥饿之苦。

从进入敬老院起,豹爱芳十六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把敬老院变成了“老人乐园”、“幸福院”。老人们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幸福安祥地过着自己的晚年。而老人们唯一能报答的就是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豹爱芳如今已经如愿地为三位老人送了终、尽了孝。这三位临终前,最想看到的、最牵挂的人就是豹爱芳,拉着她的手,喊着她的名字,直到离开人世。

1996年,豹爱芳因劳累过度不幸患病,需到省城医院住院治疗,但因放心不下老人,她几次推迟了行程,导致病情加重,最后还是领导出面干涉,她才打电话把在外打工的妹妹叫回来顶替她,把院里的事情安排妥当后才放心地去治病,住院治疗期间,她时刻挂念着老人,三天两头打电话询问情况,住到第七天,还没等伤口完全愈合,就包着纱布,拖着虚弱的身体赶回了敬老院。

为了给老人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生活空间,十六年来,豹爱芳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在房前屋后种上花草,培植绿地,开垦荒地,种上蔬菜,既美化了敬老院的环境,又改善了老人们的生活。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敬老院了。常常有人不解地问她:“敬老院又不是你的家,那些老人跟你非亲非故,工作能过得去就行了,何必那么拼命呢?”跟她很要好的几位姐妹也经常劝她:“你一年到头为敬老院忙,你图个啥,凭你这精神,跟我们一起去深圳、珠海打工,保你赚大钱。”面对这些“好意”和“开导”, 豹爱芳也曾犹豫过,但一想到无依无靠的老人们她就心软了,每当有人再“关心”她、“开导她”的时候,她都坚决地回答:“敬老院就是我的家,老人们就是我的家里人,我不照顾谁照顾。”

豹爱芳这位孤寡老人世界里的年轻人,由于无暇顾及其他,至今依然单身。2001年,她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后,求爱的信件雪片般从全国各地飞来,她还是那句老话:“要娶我,就搬到敬老院来住。”她把自己的花季年华献给平凡的敬老事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了青春的价值。

豹爱芳曾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海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劳动模范。

注:

1996年的9、10月间,笔者亦曾赴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公干,曾亲眼目睹以国庆之由,县、镇、乡领导们在“贫困的昌江县”海南铁矿迎宾馆餐厅里欢堂大宴,连吃带玩捎拿,一天的财政消耗达几达十八万元人民币之多!因此,像豹爱芳这样爱岗敬业的青年形象,其胸前那沉甸甸的五四奖章背后,不仅是她个人的善良、辛勤,好像还遮盖了某些什么。

岚县马铃薯产自哪里

岚县马铃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岚县是全省驰名的马铃薯种植大县,大蛇头乡是全县种植土豆面积最大的乡镇,全乡种植土豆超过12000亩岚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