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赫那啦家族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1收藏

叶赫那啦家族族谱,第1张

  叶赫那拉氏族谱概况

  修谱缘由

  纵观满族宗谱,其序言中都有“追本溯源,光宗耀祖,以谕后人;正人伦,明孝悌”的内容,这与汉族编纂谱书的缘由是相同的。叶赫那拉氏族谱也不例外,如:《叶赫纳兰氏族谱》

  辑谱人常安在族谱原序中说:“念一族之中,人以远近而分,情以亲疏而别。丁繁户众,有见面不识其支派,不辨其名字者,不为谱以记之,必致喜不以相应,威无以相关,迟之又久,不流为陌路者几希矣。将何以笃周亲而敦伦纪哉j既如生男命名之际,恐干犯名讳,请问族中老人,有知者,亦有不知者。有不待问即命名,将来代远年湮,必致茫然莫辨。干犯者在所不免。则纂辑族谱,其事顾不容己”。又如《那氏族谱》叙言中说:“深虑代远年湮,所有祖宗遗留之规矩礼法渐至失传,湮没无闻,乃发起修谱。宗弟应铎等实赞成之,乃追溯羊山公以下世系表、坟墓图以及冠婚丧祭名仪注叙述一编,虽不能成为信史,而使后人知其来由,自以继往古,而来开也,亦不过礼失而求诸野。”《叶赫那拉氏羊公墓表》亦写道:“饮水思源,受恩图报,而况始迁之祖,其坟墓所在,虽代远年湮鞠为茂草,而报本追远之思岂有既哉!吾乡那氏为叶赫嫡派,本姓那拉……”。这些都渗透着汉族传统的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推移,汉族的影响愈来愈重,直至清朝灭亡之后,八旗制度解体,满族并未终止纂修谱书。

  另外,叶赫族谱的编纂与其它满族族谱一样,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即:第一,在清朝的八旗制度中,宗谱是官职承袭的重要凭证;第二,满族宗谱是表明人丁身份、地位的主要证明;第三,清朝皇帝倡导修谱。乾隆皇帝敕谕编纂《通谱》,助长了满族修谱之风。①

  主要收藏地及修谱时间

  叶赫那拉氏族以辽宁省为最多,吉林省次之,再者北京一些图书部门亦存有许多善本族谱。目前笔者所能查到与听到的叶赫那拉氏族谱大约有十几部,现在就其收藏地及修谱时间等情况列一简表说明:

  叶赫那拉氏族谱收藏情况一览表

  编辑本段重要族谱简介

  叶赫那拉氏族谱主要是指世居叶赫地方,后来随清入关流散于各地的叶赫那拉

  氏族人的宗谱,分官修与私人修撰两种,其基本内容都有谱序和世系,但详略不一,有的仅千余字,有的则数万字,谱序叙述本族的来源、迁徙、修谱过程及地位显赫者。世系按辈份排列族人,大多数宗谱仅记男人,亦有略述简历于名下。有的谱书中还记有传记、诗文、仕宦、碑记、皇帝题谱、奏章、呈状、上谕、诰命、敕书、祭祀规矩、祭文、族规等。宗谱有木刻本、排印本,印数多在一百部上下;还有大量手抄本,每次抄写不过数十部。修谱资金由族人募捐。宗谱中还有只记录一族或一支世系的名单,称为谱单。谱单有一纸一单,有数纸拼为一单,或折子等多种形式。下面介绍分析几部重要的叶赫那拉氏族谱。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叶赫纳喇地方人氏》

  此谱收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之中,属于官修谱书,官修叶赫那拉氏族谱仅此一部,清朝满族修谱虽属私家之事,但清朝皇帝出于政治目的,是积极提倡的。乾隆皇帝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月敕谕清朝大臣弘昼、鄂尔泰、福敏、徐元梦等人编纂《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根据当时的档案和当时八旗满洲名门望族所保存的宗谱,于乾隆九年(1744年)编纂成书。

  《通谱·叶赫地方纳喇氏》(卷22)共收录叶赫地方纳喇氏著名人物76个,自金台石、布扬古、苏纳等支族记起,即起自明末,叶赫灭亡前后,截止于通谱成书的乾隆年问,每支族记其姓氏命名、归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时间、原籍何地、官阶及勋绩。每姓氏中勋绩卓著者立传;事迹不显者也作简记,称为附载。记载世系少则七、八代,多则十几代,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在后金建立前后叶赫族人的活动及对清初统一与政权巩固的历史作用,是所有叶赫族谱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因已印刷成书,故又是极易找到的一部,是治叶赫族谱研究之人首要的材料之一。此书版本有:武英殿刻本,已被辽沈书社据其影印本整理出版,有1989年版。

  《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

  《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辑于清道光三年四月,为叶赫纳兰氏第十四代玄孙额腾额编撰。谱首为额腾额所作谱序,次为世系表,尾记道光初年叶赫纳兰氏后裔分布地方。世表自始祖星根达喇汉至额腾额族侄铭敦,共辑十五代,1522人。其中自褚孔革至叶赫东城贝勒金台石之孙南褚,凡六代,其人名、官职、支派、世系等多与明人冯瑗《开原图说》卷下《海西夷北关支派图》所记相符。自南楮之后,凡七代,所记人名,官职、支派世系及旗属等多与《清史稿》诸臣封爵世表和《八旗通志》旗分志满洲八旗佐领世系相符。故可谓是信史,是治叶赫部史的珍贵材料。

  据族谱记载,褚孑L革兄弟三人,褚孔革居其长,次日哲铿额,季日哲赫纳。褚孔革之父为齐尔哈纳,亦称“齐尔哈尼”。②族谱记褚孔革有子三人:长日太杵,次日台坦柱,季日尼雅尼雅喀。太杵有子六人:长曰鄂岱,其五世孙桑格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次日硬色(无嗣)。三日萨布禄(无嗣)。四日图礼,五日图美,六日额曾特伊;太杵二弟台坦柱有子三人:长日齐纳赤,次日清佳努,为叶赫西城贝勒。三日杨吉努,为叶赫东城贝勒,其小女适努尔哈赤为孝慈高皇后,称“孟古姐姐”

  ,系清太宗皇太极的生母;太杵三弟尼雅尼喀有子四人:长日延桂,亦称烟州。其五子扈什布任满洲镶兰旗都统;次日阿尔卜,其孙苏纳“尚努尔哈赤第六女为额附”。③苏纳子苏克萨哈,顺治朝任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顺治十八年授辅政大臣;三日雅林布,其长子固三泰尚公主,封固伦额附,四日雅巴兰,其第七子阿什达尔汉,任理藩院尚书,天聪六年太宗文皇帝赐号“达雅奇国舅”。④清佳努有子四人:长日布寨,亦称布斋,继其父为叶赫西城贝勒;次日兀辽孛罗,明万历十一年十二月与其父清佳努同时在开原遇难;三日阿巴亥,亦称阿巴海,后为努尔哈赤大福晋,在努尔哈赤死后殉葬;四日阿拜,其次子诺穆图为多罗额附,诺穆图子国斯海任兵部尚书。杨吉努有子七人:长日喀尔喀玛,亦称哈尔哈麻。明万历十一年十二月与其父杨吉努同时在开原遇难;次日纳林孛罗,亦称纳林布禄。继其父为叶赫东城贝勒,明万历三十六年在叶赫病故(无嗣);三日金台石,继其兄纳林布禄为叶赫东城贝勒。其子德尔格勒降清隶满洲正黄旗,授三等副将世职。其孙明珠在康熙朝任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明珠长子性德为一等侍卫,是清代著名满族词人。

  《世管佐领恩惠家谱》

  《世管佐领恩惠家谱》,原名为《布斋世系表》,辑者不详。谱本封面贴有黄签,上书:“此佐领原系恩惠之胞伯高祖布尔杭武,太祖高皇帝承运时编为二个佐领,由此续编之佐领”。谱内布尔杭武条下注:“此佐领原系太祖高皇帝辛未年取叶赫时以布尔杭武作为三等男爵与敬文王姊联姻。将叶赫壮丁编为二个佐领,由佐领下诺英欢、武巴海各承管一佐领。至太宗文皇帝八年,分别论记起初各官功绩,布尔杭武之子格巴库虽然无功,念系异国贝勒之后,与定鼎功臣相等。免去壮丁为优异佐领。雍正九年,众大臣会议佐领时,此二个佐领虽系优异,但实录并无圈点,册籍上无拴参等处,故作为世管佐领,将此二佐领撤回,著布尔杭武之子格巴库、布尔杭武之孙萌图(曾任吉林乌拉将军)各承一佐领”。从谱面黄签和谱内布尔杭武条下注文得知,此谱为叶赫西城主布斋(亦称布寨)之后裔。

  《世管佐领恩惠家谱》自布寨记至麟武(辑谱时三岁),凡十四代,共188人。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此谱可与《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连用,即可连接使用。《叶赫那兰氏八旗族谱》记布寨一支,自布寨向前溯至始祖星根达喇汉,凡七代。自布寨向后记至双全,又四代,计十一代。《世管佐领恩惠家谱》自布寨至双全,凡四代,自双全至麟武又十代,记十四代,二谱在布寨五世孙双全一代搭接重合。如即星根达喇汉生席尔克明噶吐,席尔克明噶吐生齐尔哈纳,齐尔哈纳生褚孔革,褚孔革生台坦柱,台坦柱生清佳努,清佳努生布寨,布寨生布尔杭武,布尔杭武生武巴海,武巴海生富拉塔,富拉塔生开泰,开泰生富森布,富森布生皂王保,皂王保生庆昌,庆昌生平瑞,平瑞生广庆,广庆生桂林,桂林生文惠,文惠生福海,福海生麟武。如将二谱连用,不但记述世系辈数增加,在时间上可自明中叶(成化年间)至清末,顺延四百余年。这样,将是目前所掌握的有关叶赫纳兰氏世系脉络最清楚、延续时间最长、记述内容最具体的一部珍贵史料。

  《叶赫纳兰氏族谱》

  《叶赫纳兰氏族谱》,为清乾隆三十九年常英辑,后经其曾孙兴泰,玄孙祥安多次修编。谱首为乾隆三十九年常英原序,嘉庆十七年兴泰初修序,道光二年兴泰二修序,道光十七年兴泰三修序和道光二十九年祥安四修序。次为世系图、齿序图和始祖檗吉、四世祖常安、四世叔祖六十三、六世叔沮柏年等墓位图及墓志。尾为世系年表。此谱自始祖檗吉至末代那桐凡九代,共76人。辑谱人常安为祭吉四世孙。

  《叶赫纳兰氏族谱》自辑谱人常英曾祖紧吉记起,檗吉有子五人:长日嘎尔萨,次日阿尔萨,三日法尔萨,四日黑塞(亦称墨色或黑子,应是乳名),五日老格(亦称老哥,即老么,是最小的一个)。嘎尔萨一子日佛鼎(无嗣)。阿尔萨一子日和让(亦称和尚,应是乳名)。有二子,长日五十三,次日六十三,均系以生此儿时取父母年龄相加之数为名。法尔萨有子二人,第日照柱,亦有二子,长日常泰,次日常福。法尔萨次子日五达子(无嗣):墨塞一子日堆齐,堆齐一子日常英,即辑谱人。常英有子二人:长日德敏,次日德毓。德敏有子二人:长日彭年,次日柏年。彭年有子三人:长日兴泰,即嘉庆十七年、道光二年和道光十七年三次修谱之人。次日兴城,季日兴怡。兴泰有子三人:长日祥安(无嗣),即道光二十九年四次修谱之人。次日普安,亦称浦安。官至翰林,咸丰九年二月十三日因“戊午科场案”获罪,被肃顺、载垣、端华等人斩杀;季日铭安,曾任奉天将军;曾安一子,日那桐,为此谱之末代人。

  《叶赫-佟氏》

  叶赫佟氏:原系海西女贞族部落,祖籍吉林省梨树县叶赫满族自治镇的叶赫那拉古城,满族人以地为姓,姓叶赫那拉,后冠佟姓

  在努尔哈赤统一女贞族后,成为麾下的成员,改为满族,隶属镶黄旗,为荡平明末势力作出了贡献在顺治元年(1644年)4月,顺治皇帝率满族起驾入关,其中,佟姓为从龙入关之首入关后,佟祖那郎阿及其兄弟又于康熙初年从军,出征广西 贵州 云南等地,参加平定吴三桂等三藩叛乱,为清朝统一中国立下汗马功劳平叛后,奉命返回京城住西山大营,兄弟数人只他一人荣归,其弟英能战死在沙场

  清廷入关后,由于大批满族人从龙入关,对辽东地区实行封禁,使辽沈地区乃至整个东北地域呈现荒城废堡,败瓦颓桓,沃野千里,全无可恃的空虚局面,而沙皇俄国入侵我黑龙江流域日趋猖狂,残害百姓,掠夺财产康熙皇帝对沙皇的入侵十分关注,从康熙十年到二十五年,三次巡视关外,决心重振肇兴福地于是把入关平叛后在京城附近的满族八旗兵派驻辽沈各地其祖那郎阿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奉旨到凤城任城守尉,管辖辽东广大地区他忠于职守,沿边设卡立哨,巡防查边,兼理中江税务,督查民生,整修交通驿道,处理旗民事务,维护根本重地

  始祖到凤城任职后把在北京和梨树地方的家眷迁移到凤城东部的两山夹一平原的石桥子做为祖居地为使子孙后代不忘祖先和故乡,把此处定名为梨树沟(即现在的凤城市东汤镇石桥村梨树沟)后来,子孙繁衍生息,移居凤城各地,特别是在东汤 石城 大兴 爱阳 赛马 草河 大堡和凤城城区有众多族人聚居,在辽宁省的本溪 宽甸 桓仁 岫岩 西丰等各县均分布有多支族人居住,在吉林 黑龙江(齐齐哈尔 七台河 牡丹江 林口 勃力)内蒙古 北京 四川 江西 广东 广西 湖北等省都有叶赫那拉佟氏族人

  叶赫那拉佟氏家族,复姓叶自十代起,按文明承圣志 才德殿英贤 国本佩宏业 和祥保万年辈字起名,并延续至今

  我叶赫佟氏自那郎阿逝后立为始迁租,到目前已三百余年历史,传世十六代,三万余人

  参考文献:叶赫那拉佟氏

  叶赫佟氏与慈禧的一些往事

  叶赫后人,佟文家在访问记录中是这样记载的:原来慈禧父母家境贫寒,又身患重病,在慈禧身下生个儿子,因慈禧父母已无力抚养这个新生儿,只好将儿子送人收养,托付给凤城的叶赫那拉氏佟双喜(熙老爷之父)收养。慈禧进宫升太后,此事一直无人敢提,后来“熙老爷”的儿子佟贵清出了人命官司,才不得不逃进宫廷到慈禧身边避难。此事败露后,慈禧瞒人不过,只好在一次接见德国公使普兰德先生时公开了这个秘密。另据佟承惠说:佟明桂(住东新村,1989年78岁时去世)在清朝光绪年间给在北京的佟熙老爷(佟保谱系,九世,佟宁文德之孙,双喜的三子)赶过马拉轿车,对熙老爷历史和人品了如指掌,经常给他们讲熙老爷故事。

  熙老爷在京城是五(六)品官员,因为是叶赫氏,与慈禧太后同是吉林叶赫古城,并以地为氏称叶赫氏,所以引起朝廷注意,叫他把家族和个人历史详尽书面报告朝廷。后来慈禧太后委托其弟弟召见佟熙老爷,他们见面后还相互认识,称兄道弟。

  退出官职以后,熙老爷携带小妾(是北京九门提都的妹妹)返乡,当时正是“四合堂”(注)兴盛时期,在梨树甸子(现在叫东新村)有大片土地、山场,佟明桂也跟着回来,仍然给他赶花轿车。熙老爷回来就开一家规模挺大的烧锅,现在在烧锅原址仍保留着当年用的水井(见文物),经营很红火,每三天向凤城送一马车酒。熙老爷回乡也是光宗耀祖,不减在京城时的威风,花轿出入,前呼后拥,声望远扬。

  熙老爷儿子佟贵清(可能是过继的),他借着父亲的势力当了保长。东新村有一XV姓人家,是当地有名的恶棍,为非作歹,欺压百姓。凡是别人娶媳妇他要先睡一晚上,否则别想安稳过日子。由于民愤太大,做为保长不能不平民怨,他唆使人在一天黑夜躲藏在树林里,寻机杀害这个恶霸。但这个恶棍也有保镖和枪械,当一个保镖回家报信时,他们紧跟追赶,遇见恶棍父亲等人阻拦,情急之下连杀了四口人。

  嗣后,虽然熙老爷有一定影响,但县衙门也不敢不追究命案,且盛京已经知晓。在这种情况下,佟贵清向熙老爷小妾下跪,连声叫“小妈”求助。小妾情急之下答应去见北京九门提都的弟弟求情,并与她随行去承德避暑山庄见正在度假的弟弟。会见当天其弟即叫他们马上离开承德(正常情况亲属来会见可以在避暑山庄停留三天)奔赴北京,把佟贵清藏匿在宫内。

  这两段都记述叶赫佟氏与慈禧太后关系,仅供考察参考吧。

  《那氏族谱》

  《那氏族谱》收藏在辽宁省凤城满族自治县那家。那氏即满族叶赫那拉(纳喇)氏。1943年由十一世孙那寿山主持修谱。《族谱》主要内容有:叙言、序言、世系、羊公墓表、那氏老坟茔图、大祭所用之物图、祭祖礼节、孝顺范例。

  本书所记那拉氏,即是原来住在叶赫部的纳喇氏。清初始祖奇玛瑚“从龙入关”,隶满洲正蓝旗。奇玛瑚有九子,第九子羊山于康熙中叶(17世纪末)到凤城驻防,与次子那郎阿居住在城西南60里石柱子东沟。羊山长子彦图里在北京任侍卫,后数年其子黑色随叔防御,又南迁60里到蓝旗堡,至今仍居其地。《族谱》中记载满族的姓氏有满人当官后“即随官姓”之说。那拉氏在光绪末年改汉字“那”,并按汉俗按辈命名。

  《族谱》根据那寿山、那庆田遗留的笔记草本,记载那氏祭祀中的礼仪。其中对领牲、祭祖、祭梭龙(索罗)杆子、换锁线等做了详尽记载,并绘出了所用物件图示。这对我们了解和比较研究满族各姓氏的风俗差异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族谱》世系中记载始祖九子的居住地,要以了解到叶赫那拉氏奇玛瑚一族的分布情况;同时通过羊山的世系也可以了解该支的人口增长情况。二世羊山1人,三世2人,四世4人、五世8人、六世17人、七世36人、八世66人、九世80人、十世53人、十一世14人。其中十世、十一世中有因年幼尚未成婚者没有编人世系中,所以人数不如前代多。另外本支中有8人任领催以上官。还有一些叶赫族谱,即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至于族谱中所体现的叶赫族人在清代历史上的作用,笔者将另文讨论之。

  相关信息

  叶赫那拉氏(Yehenara,又译叶赫纳喇、叶赫纳兰)是满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较早的姓氏之一。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氏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五代时期的海西女真,其始祖叫星根达尔汉,原姓土默特。

  叶赫的地理位置应该在今天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东南部,是著名民俗风景旅游。叶赫,满语为“河边的太阳”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元末明初这里就居信着满族先人的一个部落——叶赫部。又有传说叶赫那拉,源于蒙古的人的扈伦部,后来蒙古人杀了当地的叶赫人,自己建立了一个新的叶赫国,后来当地的蒙古人逐渐融入了女真,成为了叶赫人。

  16世纪初,在部落酋长褚格率领下南迁,来到叶赫岸边,以河为名称叶赫部。约1573年,褚孔格的孙子清佳奴、扬吉努征服了周围的小部落,在叶赫两岸的山头上选择险要之地筑起两座城堡。每城有木、土、石三道城墙,还有护城河环绕,内有八角时楼,雄伟壮观,是我国北方少见的古建筑群体。叶赫东城赴保存完整。城内建筑台基,遗迹较多,其中点将台、烽火台尤为明显,叶赫部于1619年初被清朝努尔哈赤所灭。

  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氏是明末叶赫国主之族,所属十五部。时有叶赫城(梨树县叶赫乡)张城、阿气兰、乌苏、吉当阿、雅哈、黑尔苏、阿敦、喀布齐赉、俄吉岱、扎济里城、彝巴丹(今吉林省伊通河流域)等。其族与爱新觉罗是“欢喜冤家”,既是仇国,又是世代姻亲。因此,名门望族繁多。其后多冠汉字姓那、叶。

山东滕县郝氏族谱,(清)郝澍敏纂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山东栖霞郝氏晒书堂支谱一卷,(清)郝联荪、郝联芬等纂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河北藁城郝氏族谱四卷,(民国)彭树樟等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铅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河北定州郝氏族谱一卷,(清)郝秀峰等修,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内蒙古巴彦淖尔临河郝氏族谱,(清)郝植恭修,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山西代县郝氏族谱四卷,(民国)郝庆镛、郝晋碂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德义斋石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沛邑郝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淮山郝氏族谱五卷,首一卷,(清)郝嵩云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三河郝氏贻芬录,(民国)郝鹏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北京怀柔琉璃庙郝氏族谱,(清)郝澍敏纂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常德郝氏族谱七卷,首一卷,(清)郝德隆、郝宏泽续修,清宣统元年(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郝氏历代家谱一卷,(民国)郝国俊修,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郝氏家乘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年间北京厚记石印局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出自锡伯族荷叶尔氏。

  有可能成为汉姓赫的女真、满族名字

  [荷叶尔氏] Heyer Hala 本锡伯姓氏,世居不详,后改汉字姓何、赫、贺。

  [贺在尔氏] Hejair Hala 本锡伯姓氏,世居不详,后改汉字姓贺。

  [赫尔济氏] Hergin Hala 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和和济,满语“纲纪”,世居长白山。

  [赫尔苏氏] Hersu Hala 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世居乌拉。

  [赫尔诺络雅苏氏] Hernuoloyasu Hala 见于《八旗满洲姓氏通谱》,世居不详。

  [赫济哩氏] Hegiri Hala 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世居辉发。

  [赫佳氏] Hegiya Hala 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何佳,世居雅兰、讷殷等地,后改汉字姓赫。

  [赫鲁克氏] Heruk Hala 本蒙古姓氏,见于《八旗满洲姓氏通谱》。世居察哈尔。

  [赫尔氏] Heru Hala 本蒙古姓氏,见于《黑龙江志稿·人物志》,又作和里,世居察哈尔,著名人物有:平金川前五十功臣、云骑尉萨哈吉岱。

  [赫勒氏] Hele Hala 本蒙古姓氏,见于《八旗满洲姓氏通谱》,世居巴林。

  [赫齐拉氏] Hecila Hala 见于《八旗满洲姓氏通谱》,世居雅兰(俄罗斯滨海地区雅兰河)。

  [赫舍里氏] Heseri Hala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何舍里,满族最古老的姓氏,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纥石列。金旧部“纥石烈”,以部为姓。世居哈达、辉发、佛阿拉、伯都讷、长白山、多尔济河、黑龙江色钦及穆理哈村、塔散堡等地。多冠汉字姓何,还有高、康、赫、张、芦、贺、索、英、郝、黑。希福巴什克后裔汉字姓“康”,见在辽宁省凤凰城;一等公索尼后裔汉字姓“何”。著名人物有:金朝右丞相、金源郡王纥石烈志宁,宰相、金源郡王纥石烈良弼;清朝康熙孝诚仁皇后,康熙平妃,道光常妃,辅政大臣索尼、孝诚仁皇后之父卡布喇等。蒙古亦有此姓,世居库昆地方。

  [赫书氏] Hesu Hala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乃金旧姓“和速嘉”,以姓为氏。世居叶赫、吉林乌拉。后改汉字姓赫、书等。著名人物有:金末总帅禾速嘉兀底。

  [赫舒哩氏] Hesuri Hala 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世居哈达、松花江后改汉字姓何,著名人物有:云骑尉登库。

  [赫锡特氏] Hehite Hala 本蒙古姓氏,见于《八旗满洲姓氏通谱》,世居克鲁伦。

  [赫锡赫理氏] Hehiheri Hala 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世居乌拉、尼马察等地。后改汉字姓赫。

  [赫叶勒氏] Heyel Hala 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何雅礼,世居沈阳,后改汉字姓赫、贺、何等。著名人物有:吉林世管佐领挠那。

  [赫宜氏] Heye Hala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何叶,和衣、赫叶,满族最古老的姓氏,金旧姓“霍域”,世居舒勒赫、屯昂阿、锦州等地。后改汉字姓何。清朝著名人物有:骑都尉祈萨穆,伊犁将军兼都统德英阿,吉林世管佐领杭鳌。

  [赫哲氏] Heje Hala 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世居无考,后改汉字姓赫。

  Hala--哈拉。满语。氏族的意思。

2011年8月,满目碧绿,我随同我的领导郝海龙局长,在当地人引领下,穿越太行峡谷,奔赴河南省林州市东姚镇伯文村。郝海龙局长一直惦念郝姓的来龙去脉;我心中一直萦绕郝世昌的前世来生。

郝世昌何许人也?我在长篇历史小说《青羊血》书中落墨比较多。郝世昌是林县人,剿灭陈卿起义他立了大功,他引兵、献计、资助、出家丁,这从明朝书籍可以查出。郝世昌身份是仪宾。明代对宗室亲王﹑郡王之婿、孙女婿、曾孙女婿、玄孙女婿,统称为仪宾。《明史 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孙女曰郡君,曾孙女曰县君,玄孙女曰乡君,婿皆仪宾。郡主禄八百石,余递减有差。”仪宾即皇家王府的女婿。郝世昌既然是林县人,究竟与我要去的村子有无联系呢?

十六世纪末,由于女真各部的争战兼并,形成了几个大的集团:满洲五部(苏克苏护河部、浑河部、完颜部、董鄂部和哲陈部)、长白山三部(讷殷部、赫舍理部和鸭绿江部)、扈伦四部(叶赫部、哈达部、辉发部和乌拉部)、野人女真(包括乌苏里江以东和黑龙江下游各部族)。

赫舍里曾经被译为黑舍里、纥石列,但是在雍正之后就不可能再发生此事。在编撰了《满洲氏族八旗总谱》以后,满族人就统一了姓氏称谓。康熙朝一代首辅索尼出于这一系。康熙的皇后就是赫舍里。

乾隆九年(1744年)十二月初三日,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以下简称《通谱》)修竣,谱系由满洲及蒙古、高丽、尼堪(汉人)四个部分民族组成。这是满洲民族共同体最终确立的一部法典。本部氏族又是满洲民族的核心。在“首崇满洲”思想的支配下,《通谱》目次首列满洲,卷一至卷六十五记载了各部族924个姓氏,5185户,传主5391人。而纳入本部族姓氏的准则,俱见于《通谱·凡例》,兹录于下:

一、八旗满洲大臣官员,功劳懿行,俱详载于国史馆《功臣传》及《八旗通志》列传。此书每姓之中应择功业最著者冠于一姓之首,略举梗概作传。其余无事迹可立传,及科尔沁撤回者俱附载于各姓各地方篇末。

一、满洲大臣官员凡应立传之人,自得其姓以来至雍正十三年以前,物故者依次择入。其有始归顺之人虽系平等官职,而其后人功业昭著者,并其后人一并撰入。

一、满洲内始立姓、始归顺之人,其居地名可考者,俱遂一开载,以昭族望。其地名无实据可凭者,惟开载姓氏、旗分、官爵,以备族姓之源。

一凡初来归依有名位可考者,通行载入外。其有自始归依之人,及后世子孙俱无名位者,伊等自有家谱可考,概不登录。惟系希姓,虽无名位,亦载入一、二人以存其姓。

一满洲内有赐姓者应详书赐姓原由,仍附书本姓内以昭世系。

一汉军、蒙古旗分内有满洲姓氏实系满洲者应仍编入满洲姓中。

[①]

一八旗满洲族姓有本人忘其姓氏祖居及归顺情由,又无凭可查者,概不载入其归顺情由。虽无考而功业显著者仍应载入并注明于各小传之下。

《通谱》中编录满洲本部姓氏的准则有七款,概括如次:1、满洲大臣官员“功业最著者”,始归顺系平等官职,“后人功业昭著者”撰入。2、开始立姓、初始归顺居地名可考者,以昭族望;地名无实据可凭,开列姓名、旗分、官爵,以备族姓之源。3、初来归依有名位可考者,无名位的希姓可载入一、二人,以存其姓。4、赐姓应详书原由;汉军、蒙古旗分内实系满洲姓氏;及从科尔沁撤回者可编入。该谱的编纂以部族姓氏为经,以传主为纬,将同姓氏、同原籍之人并列于同目之下,详注其由,以备稽考

[②]

满洲姓氏来归的时间,《通谱》分为“国初”、“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个时段。而年份不清者,则标以“来归年份无考”。

“国初来归”者:瓜儿佳氏459户,钮祜禄氏65户,舒穆禄氏78户,马佳氏49户,董鄂氏15户,赫舍里氏113户,他塔喇氏85户,伊尔根觉罗氏184户,舒舒觉罗氏59户,西林觉罗氏25户,通颜觉罗氏4户,阿颜觉罗氏6户,呼伦觉罗氏3户,阿哈觉罗氏1户,佟佳氏130户,那木都鲁氏41户,纳喇氏224户,富察氏185户,完颜氏75户,叩德氏4户,吴雅氏10户,兀札喇氏55户,戴佳氏19户,兆佳氏63户,郭络罗氏24户,颜扎氏28户,碧鲁氏20户,李佳氏44户,黄佳氏9户,吴扎库氏6户,锡克特理氏11户,库雅喇氏11户,萨克达氏79户,精奇理氏1户,赛密勒氏12户,扎库塔氏23户,乌苏氏66户,巴雅拉氏65户,辉和氏18户,鲁布理氏2户,尼马察氏13户,伊尔库勒氏12户,章佳氏24户,宁古塔氏26户,萨哈尔察氏9户,嵩佳氏7户,宜特墨氏14户,扎思瑚理氏4户,瑚锡哈理氏8户,喜塔腊氏29户,泰楚鲁氏3户,性佳氏8户,穆尔察氏8户,费莫氏22户,索佳氏12户,萨马尔吉氏2户,齐佳氏1户,葛济勒氏27户,哲尔齐氏5户,索绰络氏16户,鄂卓氏18户,钮赫勒氏10户,鄂济氏11户,裕瑚鲁氏9户,布尔察氏2户,伊拉理氏40户,虎尔哈氏9户,苏佳氏10户,温彻亨氏2户,哲尔德氏5户。

蒙鄂索氏:计7户7人,分居于瓦面河,长白山,浑春,拉发,沾河,讷殷江。萨察氏:计10户10人,分居于瓦尔喀,浑春。锡墨勒氏:计9户9人,分居于浑春库尔喀,辉河,浑春,拉门穆湖,三姓。刘佳氏:计9户9人,分居于李佳和罗,瓦尔喀,乌喇,喀尔沁,辉发,新屯,札穆纳,松花江。果尔吉氏:计7户7人,分居于郭络罗河,吉林乌喇,哈达,白都讷,乌喇。武佳氏:计6户6人,分居于乌喇,索伦,费达木村,五间房,吉林乌喇。佟鄂络氏:计5户5人,分居于札库塔,巴颜乌喇,当务里。郭佳氏:计5户5人,分居于苏完,盖州,瓜图理,哈什,辉发。梅赫理氏:5户5人,居那木都鲁。瑚锡理氏:计5户5人,分居于叶赫和多穆哈廉,虎尔哈,瓦克山,卦尔察浑春,白都讷。蒙古楚氏:计4户4人,分居于乌喇蒙古楚山,叶赫,沈阳,乌喇。崇吉喇氏:计4户4人,分居于乌喇,虎尔哈,瓦尔喀,讷殷。额尔赫氏:计4户4人,分居于绥分,尼尔吉,黑龙江,爱浑。布雅穆齐氏:计4户4人,分居于噶哈里,吉阳,黑龙江。都理氏:计4户4人,分居于马察,德都理,德敦村,黑龙江。倭勒氏:计4户4人,分居于齐齐哈尔,乌喇,黑龙江。尼阳尼雅氏:计4户4人,分居于费达木村,黑龙江。专塔氏:1户1人,居尼马察。布达喇氏:3户3人,居松花江。

叶赫勒氏:计3户3人,分居于呀哈,辽河,叶赫。朱佳氏:计3户3人,分居于崇果济巴布,叶赫,吉林乌喇。瑚雅拉氏:计3户3人,分居于乌喇,乌苏里,沈阳。鄂苏尔瑚氏:计3户3人,分居于木鲁,卓秦,索伦。罗佳氏:2户2人,分居于西克屯,哈达。敖拉氏:3户3人,分居于乌喇,黑龙江。瓦色氏:计3户3人,分居于虎尔哈乌喇,叶赫。珠尔根氏:计3户3人,分居于索伦,黑龙江。哈尔察氏:计3户3人,分居于尼马察,海兰,叶赫。布尼氏:计3户3人,分居于佛讷赫村,尼马察,居公额理。髙佳氏:计3户3人,分居于盖州,吉林乌喇。叶赫氏:3户3人,居叶赫。巴理氏:2户2人,居哲鲁。孙佳氏:计3户3人,分居于费雅郎阿,长白山,山答铺。喀尔沁氏:计3户3人,分居于乌喇,叶赫。翰颜氏:计3户3人,分居于赫林台,嫩河,达呼里。乌苏理氏:计3户3人,分居于德尔吉色钦,讷殷,辉发。尼佳氏:计3户3人,分居于乌尔锡河,沈阳,杏山。舒玛理氏:计3户3人,分居于虎尔哈,万边屯,海兰人。卓晋氏:2户2人,居长白山。色穆奇理氏:2户2人,居黑龙江。广佳喇氏:2户2人,居吉林乌喇。吴察喇氏:计2户2人,分居于安褚拉库,乌喇。苍玛尔纪氏:计2户2人,分居于黑龙江,碧新。

赫书氏:吉2户2人,居林乌喇。康杰达氏:2户2人,居黑龙江。吉鲁氏:计2户2人,分居于乌喇吉林乌喇。都鲁氏:计2户2人,分居于长白山,黑龙江。色拉氏:2户2人,居瓦尔喀。鄂穆绰氏:2户2人,居佛讷赫村。培佳氏:2户2人,居东古村。舒穆理氏:计2户2人,分居于海兰木,萨尔碧图村。鄂尔绰络氏:计2户2人,分居于苏完,卦尔察。徐吉氏:徐2户2人,居吉和罗。达尔充阿氏:计2户2人,分居于吉阳,黑龙江。乌尔瑚济氏:计2户2人,分居于松花江,乌苏里。颜济理氏:计2户2人,分居于沈阳,白都讷。卓起氏:计2户2人,分居于黑龙江,界凡。鄂索络氏:计2户2人,分居于启尔撒,吉林。钮瑚特氏:2户2人,居浑春库雅拉。盛佳氏:2户2人,居长白山色钦。倭彻赫氏:2户2人居哈达。索察氏:2户2人,居乌喇哈达。赫叶勒氏:1户1人居沈阳。禄叶勒氏:计2户2人,分居于黑龙江,三姓。拜晋氏:2户2人,居黑龙江拜察。乌雅察氏:计2户2人,分居于吉林乌喇,鄂云屯。穆克图氏:2户2人,居叶赫。扎拉氏:计2户2人,分居于叶赫,辉发。傅佳氏:计2户2人,分居于辉发,福宁额。

郭浑氏:2户2人,居黑龙江。尼锡理氏:计2户2人,分居于宁古塔,巴颜和罗。赫佳氏:计2户2人,分居于雅兰,讷殷。强恰理氏:2户2人,居耀州。钟吉氏:计2户2人,分居于叶赫,抚顺。梅楞氏:2户2人,居叶赫。舒禄氏:2户2人,居长白山。琨都勒氏:1户1人,居红山。额色氏:计2户2人,分居于董鄂,萨哈尔察。伏尔哈氏:2户2人,居佛阿拉。觉佳氏:计2户2人,分居于章图理,佛阿拉。瑚雅氏:计2户2人,分居于讷迪村,呼讷赫。都佳氏:计2户2人,分居于辉发,索伦。谟克拖氏:计2户2人,分居于凤凰城,叶赫。虞佳氏:计2户2人,分居于鄂克敦,裕发。碧喇氏:计2户2人,分居于和攸,长白山。伊库鲁氏:诺罗2户2人。多罗宏氏:那木都鲁2户2人。钮赫氏:佛阿拉马尔敦1户1人;内河1户1人。翁钮络氏:叶赫2户2人。吉普褚氏:叶赫2户2人。金佳氏:讷殷江1户1人;1户1人居瓦尔喀。石穆鲁氏:2户2人,居浑春。马察氏:计2户2人,分居于赛音,索伦。

赫济理氏:2户2人,居辉发。蒙鄂络氏:计2户2人,分居于虎尔哈,阿赖。郭罗氏:2户2人,分居于长白山沾河,哈达。纳塔氏:2户2人,居尼马察。佟塞勒氏:计2户2人,分居于萨哈尔察,嫩河。精吉氏:1户1人,居吉林乌喇。萨尔都氏:1户1人,居哈达。和岳络氏:1户1人,居虎尔哈。舍颜氏:1户1人,居费雅郎阿。毕鲁勒氏:1户1人,居苏完。瑚克锡勒氏:1户1人,居伊兰费尔塔哈。顺布鲁氏:1户1人,居哈尔敏。舒发察氏:1户1人,居绥河。殷佳氏:1户1人,居嘉木湖。图尔敦氏:1户1人,居墨尔根城。庆格理氏:1户1人,居黑龙江。苏拉喇氏:1户1人,居黑龙江。阿尔拉氏:1户1人,居黑龙江。墨勒氏:1户1人,居叶赫。巴尔拉氏:1户1人,居辽河。敖拉托欣氏:1户1人,居黑龙江。拜英格理氏:1户

  一、姓氏源流

  郝(Hǎo)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为其始祖为帝乙之子子期之后,以封地名为氏。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省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一说郝乡在今陕西省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公元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2、出自复姓郝骨氏所简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数民族中有郝姓:

  ① 如上党、卢水、汾州郝姓出自匈奴。

  ② 辽西郝姓出自东汉时乌恒人。

  ③ 唐时南蛮有郝姓。

  ④ 西夏人中有郝姓。

  ⑤ 元时都噜别族汉姓为郝姓。

  ⑥ 今土家、满、蒙、回、锡伯等民族均有郝姓。

  得姓始祖: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帝喾(高辛氏)之子。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商族后来不断壮大,至契的十四世孙汤时,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殷商的第二十七代君王为帝乙,他将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公元前十一世纪,商朝被周所灭,按当时的固有习惯,子期的后裔便以居地为氏,称郝姓。他们尊帝乙为郝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太原郝乡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中心。秦汉之际,郝姓人已逐渐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陕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内繁衍播迁。晋末,由于官职调迁,郝姓有一支自太原徙居润州丹扬(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北小丹阳),传七世有郝回,在南朝梁任江夏太守,又自丹阳徙至安陆(今属湖北省)。两晋南北朝时,虽社会动荡,但居山西之郝姓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之郝姓有避战乱而迁山东者,河南之郝姓有迁安徽者。隋唐之际,社会安定,郝姓在陕西京兆一带繁衍壮大,并形成郝姓历史上的第二大郡望——京兆郡。并有郝姓徙湖北、四川者。北宋灭亡后,郝姓有南迁江南者,而世居汾州(今山西省汾阳)的著名画家郝章为避战乱,兵火后迁居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并落籍当地。唐宋以前,郝姓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较他姓要晚,规模也要小的多。唐宋之际,南方的一些地方才出现了较多的郝姓人家。元末时,灾疫不断,农民起义军四起,后互相攻伐,导致中原、华东、华中人口锐减,明初洪武年间,郝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北、北京、山东、天津等地。明清之际,郝姓在南方各地的分布渐广,湖南、福建等省都有载入史册的郝姓人物;同时在东北的辽宁等省也有了郝姓的聚居点。清代时,世居山西北部的郝姓跟随走西口的风潮,有迁内蒙、甘肃者;而居于福建的郝姓则有渡海赴台,进而入南洋新加坡等地者。但是,此期郝姓仍是以北方为其分布繁衍的中心。如今,郝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为多,这三省的郝姓约占全国汉族郝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郝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

  三、历史名人

  郝 隆:字仕治,晋代人,官荆州刺史桓温的南蛮参军。农历七月七日,人们都在晒衣服,唯有郝隆睡在院中,有人问他为甚麽,他答道:“晒我腹中的书罢了。”

  郝 昭:字伯道,三国时魏国太原人,为杂号将军。镇守河西四十余年,军民畏服。诸葛亮围困陈仓,昭与之对峙二十余日,亮不克而退,昭因此被赐为爵列侯。他反对厚葬,提倡薄葬,并身体力行。

  作者: 郝建宇 2006-4-19 19:28 回复此发言

  --------------------------------------------------------------------------------

  2 一、郝姓氏源流 二、迁徙分布

  郝 澄:句容(今属江苏省)人,宋代画家,他所作道释、人马,笔墨清劲而善于设色。

  郝 质:介休(今属山西)人,北宋将领。少年从军,挽强第一。以防御西夏、平贝州贼乱有功,累迁六宅使。其治军严谨,犯者不贷,而犒赏优厚,平时自奉俭约,尤笃于信义。

  郝 章:汾州(今山西省汾阳)人,宋代画家,长于画人马,与路皋橐驼、张远山水并称“河东三绝”。

  郝 惠: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宋代画家,善山水人物,为燕文费之师。

  郝 经:字伯常,顺天(今北京市)人,先世泽州陵川(今属山西省)人,元代名臣、学者、书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史学家、哲学家。累赠昭文馆大学士、司徒、冀国公。其字画天资高古,取众人之长为己有,故其笔画俊逸,遒劲,无倾侧妖媚之态,为当世之名笔。著有《太极演》、《原古录》、《通鉴书法》、《玉衡贞观》、《陵川集》等。

  郝 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省)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曾率军攻克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10十多个县,建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

  郝 浴:字冰涤,又字雪海、复阳,号中山,直隶定州人。顺治六年(1649年)举进士,授刑部主事。顺治八年(1651年)改湖广道御史,巡按四川。顺治十一年(1654年)九月,因忤吴三桂被劾,部议坐死,后从宽谪戍奉天(今之沈阳)。顺治十五年(1658年)五月,徙铁岭,居于南门之右,谪居这里十八年,康熙十四年(1675年)圣祖玄烨廉其冤,以原职召还,复授湖广道御史。在离开铁岭的时候,把自家居室献给铁岭人作为士子读书处,把“致知格物之堂”改称“银冈书院”;把十八年来购置的二百二十五亩土地和城内西南隅的一段地基,献给书院,留为“生徒肄业之资”。当人们来到铁岭“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缅怀周总理的时候,都自然地想起银冈书院的历史和它的创始人郝浴。康熙十九年(1680年)授广西巡抚。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卒于任所。

  郝子廉:太原(今属山西省)人,性廉洁,一介不取于人。尝过姊饭,留十五钱默置席下去。每行饮水,常投一钱于井中。以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太守从大将军击匈奴,功封众利侯。

  郝夫人:晋代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汝南内史王湛之妻。王湛兄嫂钟夫人,出身名门,郝氏不因低贱而低三下四,钟氏也不因富贵而盛气凌人,时人称:“钟夫人之礼,郝夫人之法。”

  郝孝德:平原(今属山东省)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曾聚众数万起义,转战于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郝处俊:安陆(今属湖北省)人,唐贞观进士,累迁吏部侍郎,高宗时官至宰相。为人正直,品行端正,凡他规定的民俗,都很符合道理和实情。

  郝士安:太原(今山西省)榆次人,宋代画家,张远弟子,事其师甚敬,常执杖屦,侍立左右。

  郝摇旗: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的第一猛将,原名永忠,因初在军中为大旗手,故名。初事闯王,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曾取得全州大捷,后被俘杀。

  郝懿行:栖霞(今属山东省)人,清代户部主事、学者,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官至户部主事。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于《尔雅》用力最久。一生著述颇丰,作有《郑氏礼记笺》、《尔雅义疏》、《竹书纪年校正》、《春秋说略》、《山海经笺疏》、《晋宋书故》、《荀子补注》等。

  郝兰田:清末民初京剧老旦著名演员,京剧改革家王瑶卿之外祖父。安徽省人。原为徽戏演员,工老生。以唱《祭风台》(即京剧《借东风》)名遍皖中。大约在道光、咸丰之间来北京,因与程长庚同乡,搭入三庆班演唱。入班后,初演《天水关》孔明一角,声容并茂,气度高华,颇受观众赞赏。时正值该班连演卢胜奎所编之“三国”连台本戏,其中孔明一角,曾由郝兰田、卢胜奎分担演之。后因三庆班缺少老旦一工,郝自请改唱老旦。在当时,因老旦唱工呆板,黯无生气,多不被人所重视。而郝兰田能综合各家老旦之特长,并以老生唱法参合旦腔韵味,而创制出老旦新腔。从此,京剧老旦一行的地位,一跃而上,始为剧界内外所重视。

  作者: 郝建宇 2006-4-19 19:28 回复此发言

  --------------------------------------------------------------------------------

  3 一、郝姓氏源流 二、迁徙分布

  郝为真:又名郝和,字为真(1849-1920),河北永年人,郝氏太极拳创始人。后传授孙禄堂,奠定了今天孙氏太极拳基础。现在美国、加拿大等地有“郝派太极拳协会”。

  郝梦龄:河北省藁城人,1930年中原大战后任郑州警备司令,后任第九军军长。著名抗日将领,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

  郝鹏举:河南省灵宝人,曾任国民党第42集团军中将。郝鹏举的一生,先投降日寇,认贼作父;后叛变人民,丧失人格。1947年1月,陈毅率大军攻击郝的驻地白塔埠,击溃其部队,生俘郝鹏举。1947年4月,蒋军对我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我鲁东南地区机关向渤海地区撤退,郝鹏举被押随行。遇蒋机轰炸,郝竟乘机逃跑,被我警卫人员击毙。

  郝建秀:全国妇联第四届副主席,现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原纺织工业部部长。山东青海人,汉族,1949年参加工作。1954年加入中国***,上海纺织学院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1年创造“郝建秀工作法”,当选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1952年当选为全国青年模范团员。1953年当选为纺织工业系统全国劳动模范。先后曾任青岛市国棉八厂副厂长、厂长、工程师。青岛市革委会副主任、青岛市委副书记、山东省委常委。山东省总工会副主席、省妇联主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82年任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为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十一至第十五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西南)。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京兆郡: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治所在长安,即为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魏改建京尹郡,“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金元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民国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国民党政府成立时废。

  2、堂号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

  丰文堂:源出郝经,字伯常,元代陵川(今山西省陵川)人。元世祖即位前召他询问经国安民之道,他条陈数十事,世祖大悦。即位后,任其为翰林侍读学士。曾充国使使南宋,被留不屈,居十六年归。留宋期间,著述甚多,其文丰蔚豪宕。故其族人以“丰文”为堂名,此即郝姓“丰文堂”之由来。

  此外,郝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太原堂”、“三余堂”等。

  五、宗族特征

  1、郝姓多文人雅士,仕宦者亦多文官。

  2、郝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北,作为一个得姓三千余年的姓氏,历经如此长时间的风风雨雨,仍立足北方,诚为罕见。堂号含意隽永,意味深长。如晒书堂出自郝隆晒腹的典故,寓意学问精深,满腹经伦。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据民国残本《郝氏家谱》,河北藁城郝姓一支字行派语为:“从文鸣连,正玉思清。”

  将想做的事情做到底!2006-1-10 13:29:04 广告 梅州丽人服饰折扣店阿妹730

  头衔:坚持不懈的牛

  等级:论坛管理

  文章:2508

  积分:18813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7月29日第2楼 QQ

  --------------------------------------------------------------------------------

  郝姓宗祠通用对联

  〖郝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丰文尚节;

  引义传经。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翰林侍读学士郝经,字伯常,陵川人。幼年时遭金末兵乱,金亡后迁居河北,住在元朝将领张柔家,得以读他的藏书。为人尚气节,为学务有用。宪宗时,入忽必烈(元世祖)王府,因谈论治国安民之道,深得信任,跟从忽必烈攻鄂州,得到宪宗死的消息后,力劝忽必烈北还争帝位,与南宋宰相相贾似道约和退兵。中统初年,以翰林侍读学士出使南宋,被贾似道扣留在真州达十六年,至元年间才被释还。文章丰蔚豪放,撰有《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通鉴书法》等,又著有《陵川集》。诗多奇崛。下联典指唐·大将郝处俊,安州安陆人,贞观年间进士。累迁吏部侍郎,跟随大将李[责力]征讨高丽有功,授同东西台三品(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参与朝政,上元初年官中书令。为人正直,操履无玷。在朝中,他每发言议论,必引经据典,主张法令应刚柔相济,凡所规风,深得大体,得高宗赞许。

  作者: 郝建宇 2006-4-19 19:28 回复此发言

  --------------------------------------------------------------------------------

  4 一、郝姓氏源流 二、迁徙分布

  储书栖腹;

  饮水投钱。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晋人郝隆,字仕治,任荆州刺史桓温的南蛮参军,善于应对。一年的七月初七,人们都忙着栖衣物,他却睡在庭院里。有人问他,他答道:“栖一下我肚子里的书。”下联典指汉代人郝廉,曾出远门,在路边井中饮水后,往往把钱投入井中,以表示清谦。

  猛将旗手;

  红袄顺天。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郝姓第一猛将郝摇旗,初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中当旗手。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攻清军。后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金朝末年红袄起义军首领郝定,山东衮州人。举事于泰安,曾攻克十余县,称帝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后被俘遇害。

  太原一介;

  河东三绝。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名人郝子廉,太原人。性廉洁,一介不取于人。尝过姊饭,留十五钱默置席下去。每行饮水,常投一钱于井中。下联典指宋代画家郝章,汾州人,居阆州。长于画人马,年已八十,每画一人一马,称绝一时。与路皋橐骆、张远山水并称河东三绝。

  夫人家法;

  宰相襟期。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世说新语》载,王浑妻钟氏,与弟妻郝氏皆有德行,钟虽门高,与郝相亲重,时称“钟夫人之礼,郝夫人之法。”下联典指唐·郝处俊,尝言志曰:“大丈夫惟无仕,仕必至宰相乃可。”后仕至中书令。

  太原世泽;

  廉洁家声。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郝子廉,性廉洁,过姊饭,默置钱于席下,远行饮路帝井水,投钱于井中。

  -----------------------------------------------------------------

  〖郝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人曝笼内物;

  我晒腹中书。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晋代参军郝隆,字仕治。每年七月七日,人皆晒衣物,惟隆卧于庭中,人问之,答曰:“晒吾腹中书耳!”

  -----------------------------------------------------------------

  〖郝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尔雅疏义流芳远;

  春秋说略世泽长。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清代户部主事郝懿行,字恂九,号兰皋,嘉庆进士,谦退廉介,潜心著述,长名物训诂之学,著有《尔雅疏义》、《春秋说略》、《山海经笺疏》等。

  -----------------------------------------------------------------

  〖郝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奇韵豪文,才推元代;

  危言高论,名重汉时。

  ——佚名撰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翰林侍读学士郝经,字伯常,陵川人。下联典指东汉名士郝洁,太原人。好危言高论,名重当时。

郝姓起源

郝姓的起源是出自商末的地名。

传说远古时代的太昊,相传即伏羲氏(又传说他是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太昊的佐臣郝骨氏,辅助太昊治理部落。到了商朝末期,郝骨氏的裔孙期,被商帝乙封在太原郝乡。于是期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为氏,就是郝氏。

此即《新唐书·宰相世系》所记载:“郝氏出自郝省(骨)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封于太原之郝乡,因以为氏。”

除此之外,郝姓中还有一些少数民族血统。据《姓氏考略》记载“乌桓有郝氏,又唐时土蛮有郝、杨、刘三姓。望出太原、京兆”。乌桓也作乌丸,古族名,东胡族的一支,秦末东胡遭匈奴击破后,部分迁乌桓山,因以为名。乌桓族以游牧射猎为生,汉武帝以后归附汉,活动在我国北方。乌桓族中就有一些以郝为姓的人。唐代南方蛮族中也有以郝、刘、杨为姓氏的。可见,除了商朝末期以地名为姓氏的郝氏外,古代北方及西南的少数民族中也有郝姓。

历史名人

历史上郝姓的著名人物有不少,秦有上卿郝晏,相传是期的后裔,其孙郝援,任太原守。西汉有以廉洁闻名的郝子廉;郝贤,以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太守从大将军击匈奴,封众利侯;郝党,封亭乡侯。东汉有郝孟真,善方术,曹操使其领诸方士。三国魏有杂号将军郝昭。西晋有匈奴人民起义领袖郝散,曾进攻上党(今山西襄垣东),诛杀官吏。隋末有农民起义首领郝孝德,于大业九年(613年)聚众数万人起义,曾攻打章丘,又活动于黄河以北,后归瓦岗军,封平原公。唐代有高宗朝宰相郝处俊。宋代有画家郝澄,还有画家郝士安、郝锐。金国有郝守宁;金末有山东红袄军首领郝定。元代有泽州、陵川(今属山西)人郝经,他家贫好学,甚受元世祖忽必烈信任,任名臣,中统元年(126o年)曾以翰林诗读学士使宋。他的文采不俗,治学务求实用,著作有《续后汉书》、《太极演》、《通鉴书法》等。明末有学者郝锦、农民起义军将领郝摇旗。清代有著名经学家、训诂学家郝懿行,他长于名物训诂考据学,撰有《尔雅义流》、《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现在, 郝姓在以人口数量多少为序的中国百家姓氏中排名第88位。

叶赫那啦家族族谱

  叶赫那拉氏族谱概况  修谱缘由  纵观满族宗谱,其序言中都有“追本溯源,光宗耀祖,以谕后人;正人伦,明孝悌”的内容,这与汉族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