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第三子的具体资料,越详细越好,谢谢
李恪(619年—653年3月6日),字厶,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和魏王李泰是李世民诸多儿子中最贤能的,李世民曾打算立李恪为太子,但遭到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而作罢。高宗李治即位后,李恪被长孙无忌以谋反的罪名陷害至死。毛主席曾经评价李恪为“英物”,为李世民不立李恪为太子而感到惋惜。李恪之母杨妃是隋炀帝之女,有同母弟蜀王李愔。其子四人:李仁(李千里)、李玮、李琨、李璄。
武德三年(620年),封长沙郡王,根据《职官志》所载,此为“恩进”; 武德九年(626年),封汉王(两唐书),墓志云为汉中郡王,疑为墓志贬义行文所需;
贞观二年(628年),封蜀王,领益州大都督(今四川成都),未之官;
贞观五年(631年),转秦州都督(今甘肃天水),未之官;
贞观七年(633年),转齐州都督(今山东济南),之官一年;
贞观八年(634年),复转益州大都督,遥领,开亲王或宰相遥领大都聂远版李恪PS图(8张)督的首例;
贞观十年(636年),封吴王,转授潭州都督(今湖南长沙),未之官;
贞观十一年(637年),年初,转授安州都督(今湖北安陆),之官,世袭;年末,因狩猎过度被弹劾罢官(《新唐书》上记载是李恪与乳母之子赌钱而被弹劾);
贞观十二年(638年),复安州都督;
贞观十三年(639年),太宗罢世袭诏,诸藩王都督衔留存情况、之藩情况不明,待考;
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太宗提议立储,遭长孙无忌反对作罢;
永徽元年(650年),拜司空,梁州都督(今陕南地区);寻又授安州都督;
永徽二年(651年),迁太子太师;
某年,镇宋州(今河南商丘);
永徽四年(653年),因受房遗爱谋反案牵连,被冤致死;四子,仁、玮、琨、璄并流岭表;
显庆五年(659年),追王郁林,为立庙,以河间王孝恭孙荣为郁林县侯以嗣;光宅中李荣获罪,适逢李仁兄弟被赦免,以李仁袭爵;
神龙初,赠司空,备礼改葬;
神龙中,复爵土。
注:神龙(705年正月—707年九月)是武则天和唐中宗李显的年号。神龙元年二月中宗复国号唐。综合赠官考量,应为神龙元年(705年)年末或神龙二年(706年)年初。
根据墓志记载: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长安宫禁之内被缢杀,年约三十四岁。
编辑本段王妃
杨氏,隋直阁将军岷蔚抚豪道五州刺史邢国公杨(士)贵孙女,右卫副率慈汾 二州刺史静公杨誉女,兄常州刺史工部侍郎鸿胪卿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太子少师赠仪同三司上柱国郑国懿公杨崇敬,侄太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使杨志诚。王妃疑贞观中薨,葬安州,今湖北安陆。1980年墓葬在湖北安陆王子山被发现,出土文物颇多,其墓葬作为南方典型墓葬研究,尤以簪花金饰和金刀最为精美。(有详实考古报告)在全唐文收录其侄杨志诚的墓志提到:“闲者遭家迁播几筵靡托,而今蒙国昭洗,情礼获申。”,疑为吴王妃杨氏家因妻族而遭到过政治清洗,王妃本人的墓志凹凸不平无一字,怀疑遭到磨平,其棺椁也无查,仅剩棺床,考古报告怀疑遭到抛尸。幸好后经平反,其侄官至高位,由其侄墓志我们才方可领略杨氏一族的风采。其祖杨士贵在《隋书》有载,其父杨誉与兄侄在《旧唐书》、《全唐文》、《贞观政要》、《宰相世袭》均有记载。
萧氏,根据李恪后人家谱显示可能为第二任吴王妃三子李琨之母,或还有李璄,家谱中不知为何却无吴王妃杨氏任何记载,有待研究。而根据成王李千里墓志铭,成王出生于贞观末年并“实长吴嗣”,也就是嫡子。如果吴王妃杨氏亡故于贞观中期确凿,则成王千里也当为第二任吴王妃所出。萧氏疑出梁朝帝室,家谱记载与李恪葬于西长安城。原文曰“妣萧妃,曾封沛国夫人。公妣俱葬于西长安城”并有萧氏一封沛国夫人的诏书,妃指亲王正妻而非泛指,因无墓志出土,家世不明。按道理亲王正妃乃正一品外命妇不可能再同时封国夫人,故而有人推测有可能是先贬后平反时晋封。但是,目前,族谱真实性尚待考证,此中所云存疑。因此,吴王妃杨氏为何独葬湖北安陆而未同李恪合葬和第二任吴王妃是否为萧氏目前仍为历史谜团,有待考古挖掘近一步揭开历史真相。
李恪(619年—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太宗爱子也。其血统之高贵世间仅有,其曾祖母与外曾祖母都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大司马卫国公独孤信之女,其高祖亦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唐国公李虎,其外曾祖父为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其外祖父是隋炀帝杨广,其祖父是唐朝的开国皇帝高祖李渊,其父是一代圣主太宗皇帝李世民,其一人身有杨隋,李唐,和独孤氏三豪门之血脉,可谓天下第一。族谱言其字“为德”,又说“德”,虚实待考;墓志此处留白,有同母弟蜀王李愔。其子四人:李仁(李千里)、李玮、李琨、李璄。 生平履历 武德三年(620年),封长沙郡王,根据《职官志》所载,此为“恩进”; 武德九年(626年),封汉王(两唐书),墓志云为汉中郡王,疑为墓志贬义行文所需; 贞观二年(628年),封蜀王,领益州大都督(今四川成都),未之官; 贞观五年(631年),转秦州都督(今甘肃天水),未之官; 贞观七年(633年),转齐州都督(今山东济南),之官一年; 贞观八年(634年),复转益州大都督,遥领,开亲王或宰相遥领大都 聂远版李恪PS图(8张)督的首例; 贞观十年(636年),封吴王,转授潭州都督(今湖南长沙),未之官; 贞观十一年(637年),年初,转授安州都督(今湖北安陆),之官,世袭;年末,因狩猎过度被弹劾罢官(《新唐书》上记载是李恪与乳母之子赌钱而被弹劾); 贞观十二年(638年),复安州都督; 贞观十三年(639年),太宗罢世袭诏,诸藩王都督衔留存情况、之藩情况不明,待考; 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太宗提议立储,遭长孙无忌反对作罢; 永徽元年(650年),拜司空,梁州都督(今陕南地区);寻又授安州都督; 永徽二年(651年),迁太子太师; 某年,镇宋州(今河南商丘); 永徽四年(653年),因受房遗爱谋反案牵连,被冤致死;四子,仁、玮、琨、璄并流岭表; 显庆五年(659年),追王郁林,为立庙,以河间王孝恭孙荣为郁林县侯以嗣;光宅中李荣获罪,适逢李仁兄弟被赦免,以李仁袭爵; 神龙初,赠司空,备礼改葬; 神龙中,复爵土。 注:神龙(705年正月—707年九月)是武则天和唐中宗李显的年号。神龙元年二月中宗复国号唐。综合赠官考量,应为神龙元年(705年)年末或神龙二年(706年)年初。 根据墓志记载: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长安宫禁之内被缢杀,年约三十四岁。 王妃 杨氏,隋直阁将军岷蔚抚豪道五州刺史邢国公杨(士)贵孙女,右卫副率慈汾 二州刺史静公杨誉女,兄常州刺史工部侍郎鸿胪卿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太子少师赠仪同三司上柱国郑国懿公杨崇敬,侄太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使杨志诚。王妃疑贞观中薨,葬安州,今湖北安陆。1980年墓葬在湖北安陆王子山被发现,出土文物颇多,其墓葬作为南方典型墓葬研究,尤以簪花金饰和金刀最为精美。(有详实考古报告)在全唐文收录其侄杨志诚的墓志提到:“闲者遭家迁播几筵靡托,而今蒙国昭洗,情礼获申。”,疑为吴王妃杨氏家因妻族而遭到过政治清洗,王妃本人的墓志凹凸不平无一字,怀疑遭到磨平,其棺椁也无查,仅剩棺床,考古报告怀疑遭到抛尸。幸好后经平反,其侄官至高位,由其侄墓志我们才方可领略杨氏一族的风采。其祖杨士贵在《隋书》有载,其父杨誉与兄侄在《旧唐书》、《全唐文》、《贞观政要》、《宰相世袭》均有记载。 萧氏,根据李恪后人家谱显示可能为第二任吴王妃三子李琨之母,或还有李璄,家谱中不知为何却无 吴王妃杨氏任何记载,有待研究。而根据成王李千里墓志铭,成王出生于贞观末年并“实长吴嗣”,也就是嫡子。如果吴王妃杨氏亡故于贞观中期确凿,则成王千里也当为第二任吴王妃所出。萧氏疑出梁朝帝室,家谱记载与李恪葬于西长安城。原文曰“妣萧妃,曾封沛国夫人。公妣俱葬于西长安城”并有萧氏一封沛国夫人的诏书,妃指亲王正妻而非泛指,因无墓志出土,家世不明。按道理亲王正妃乃正一品外命妇不可能再同时封国夫人,故而有人推测有可能是先贬后平反时晋封。但是,目前,族谱真实性尚待考证,此中所云存疑。因此,吴王妃杨氏为何独葬湖北安陆而未同李恪合葬和第二任吴王妃是否为萧氏目前仍为历史谜团,有待考古挖掘近一步揭开历史真相。
李恪(619年—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太宗爱子也。族谱言其字“为德”,又说“德”,虚实待考;墓志此处留白。母杨妃是隋炀帝之女,有同母弟蜀王李愔。其子四人:李仁李玮、李琨、李璄。
生平履历
武德三年(620年),封长沙郡王,根据《职官志》所载,此为“恩进”;
武德九年(626年),封汉王(两唐书),墓志云为汉中郡王,疑为墓志贬义行文所需;
贞观二年(628年),封蜀王,领益州大都督(今四川成都),未之官;
贞观五年(631年),转秦州都督(今甘肃天水),未之官;
贞观七年(633年),转齐州都督(今山东济南),之官一年;
贞观八年(634年),复转益州大都督,遥领,开亲王或宰相遥领大都聂远版李恪PS图(8张)督的首例;
贞观十年(636年),封吴王,转授潭州都督(今湖南长沙),未之官;
贞观十一年(637年),年初,转授安州都督(今湖北安陆),之官,世袭;年末,因狩猎过度被弹劾罢官(《新唐书》上记载是李恪与乳母之子赌钱而被弹劾);
贞观十二年(638年),复安州都督;
贞观十三年(639年),太宗罢世袭诏,诸藩王都督衔留存情况、之藩情况不明,待考;
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太宗提议立储,遭长孙无忌反对作罢;
永徽元年(650年),拜司空,梁州都督(今陕南地区);寻又授安州都督;
永徽二年(651年),迁太子太师;
某年,镇宋州(今河南商丘);
永徽四年(653年),因受房遗爱谋反案牵连,被冤致死;四子,仁、玮、琨、璄并流岭表; 显庆五年(659年),追王郁林,为立庙,以河间王孝恭孙荣为郁林县侯以嗣;光宅中李荣获罪,适逢李仁兄弟被赦免,以李仁袭爵;
神龙初,赠司空,备礼改葬;
神龙中,复爵土。注:神龙(705年正月—707年九月)是武则天和唐中宗李显的年号。神龙元年二月中宗复国号唐。综合赠官考量,应为神龙元年(705年)年末或神龙二年(706年)年初。 根据墓志记载: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长安宫禁之内被缢杀,年约三十四岁。
王妃
杨氏,隋直阁将军岷蔚抚豪道五州刺史邢国公杨(士)贵孙女,右卫副率慈汾 二州刺史静公杨誉女,兄常州刺史工部侍郎鸿胪卿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太子少师赠仪同三司上柱国郑国懿公杨崇敬,侄太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使杨志诚。王妃疑贞观中薨,葬安州,今湖北安陆。1980年墓葬在湖北安陆王子山被发现,出土文物颇多,其墓葬作为南方典型墓葬研究,尤以簪花金饰和金刀最为精美。(有详实考古报告)在全唐文收录其侄杨志诚的墓志提到:“闲者遭家迁播几筵靡托,而今蒙国昭洗,情礼获申。”,疑为吴王妃杨氏家因妻族而遭到过政治清洗,王妃本人的墓志凹凸不平无一字,怀疑遭到磨平,其棺椁也无查,仅剩棺床,考古报告怀疑遭到抛尸。幸好后经平反,其侄官至高位,由其侄墓志我们才方可领略杨氏一族的风采。其祖杨士贵在《隋书》有载,其父杨誉与兄侄在《旧唐书》、《全唐文》、《贞观政要》、《宰相世袭》均有记载。
萧氏,根据李恪后人家谱显示可能为第二任吴王妃三子李琨之母,或还有李璄,
太宗诸子排行
长子:恒山愍王 李承乾,母长孙皇后,开元年间,以孙李适之请,唐玄宗赠王号和谥号,陪葬昭陵;
次子:楚王 李宽,母无名后宫,早亡,高祖诏过继楚哀王李智云,贞观初追封;
三子:吴王 李恪,母杨妃,隋炀帝女(封号不明);
四子:濮恭王 李泰,母长孙皇后;
五子:庶人 李佑,母阴妃(封号不明),原封齐王;
六子:蜀悼王 李愔,母杨妃,李恪同母亲弟,陪葬昭陵;
七子:蒋王 李恽,母后宫王氏,封号不明,陪葬昭陵;
八子:越敬王 李贞,母燕德妃,陪葬昭陵;
九子:唐高宗 李治,母长孙皇后;
十子:纪王 李慎,母韦贵妃,陪葬昭陵;
十一子:江殇王 李嚣,母燕德妃,早亡;
十二子:代王 李简,母无名后宫,早亡;
十三子:赵王 李福,母杨贵妃,太宗诏过继隐太子李建成,陪葬昭陵;
十四子:曹恭王 李明,母巢刺王妃杨氏,高宗诏过继巢刺王李元吉,景云年间,陪葬昭陵。 太宗14位皇子,系皇后及九位嫔妃所生。若以出身血统论之,则李恪、李愔母最尊。李恪母杨妃是隋炀帝之女。杨妃与李世民生二子,女儿有无及数量不明(太宗尚有15位公主不知其母),即三子吴王李恪、六子蜀王李愔。也就是说,李恪、李愔继承了隋唐两代皇族血统。
李世民第三子的具体资料,越详细越好,谢谢
本文2023-10-31 18:33:5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81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