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风俗有哪些?
壮族的节日多与当地汉族相同,春节、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传统汉族民间节日,也是壮族的岁时节日。
壮族比较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节日是“三月三”歌节、“牛魂节”、“中元节”等。
1“牛魂节”,又称“牛王节”、“开秧节”。
多在春耕以后的一天进行,有的地区固定于农历四月初八进行,因为相传这一天是牛王的诞辰。
传说牛王原来是一位天神,奉玉帝之命下凡帮助人们耕作。
人们感激他的功劳,便在其诞辰祭祀牛魂。
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将牛梳洗一番,并修整牛栏,带着一篮五色糯米饭和一束鲜草,到牛栏旁边祭牛魂,然后把一半食品及鲜草分给每头耕牛吃。
2婚姻
壮族多一夫一妻制家庭。过去,“女娶男嫁,夫从妻居”曾经较为盛行,后来过渡到“从夫居”的父系家庭为主。
3丧葬
壮族传统的丧葬习俗,主要有两大葬法,即土葬和火葬。
清代中叶以后,土葬成为主要葬法。
壮族的土葬,以“二次葬”为主要葬式。二次葬,也称捡骨葬、拾骨葬,壮族称之为“金罈葬”、“金钟葬”等。
其葬法是:亲属死后,以薄棺就近埋葬,起“长墓”;待三五年筋肉腐朽后,再掘坟开棺捡其骨骸装进陶制的“金罈”中,然后择定风水宝地埋葬,起“圆墓”。
前述壮族的火葬,也是用“金罈”装储骨灰,然后择地而葬,也属于二次葬式。
近代以来,有个别富贵之人,为显示自己的身份,一次葬非常隆重,墓地也建得异常堂皇,不再做二次葬,民间称之为“大葬”。
不过,在一般民众观念中,对此种葬式并不看重,也不认可。
扩展资料:
壮族的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在桂西乡村中,尤其是中老年妇女,还保存着自己民族服装的特点。如广西西北部,中老年壮族妇女多穿无领、左衽、绣花滚边的衣服和滚边、宽脚的裤子,腰间束绣花围腰,下身穿褶裙和绣花鞋,喜戴银首饰;广西西南部龙州、凭祥一带的壮族妇女,至今仍穿着无领、左衽的黑色上衣,头上包成方块形状的黑帕,下身穿黑色宽脚裤子。
-壮族
壮语简介 壮族作为一个民族,它重要的基本特征就是有本民族的共通语言——壮语。
壮语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优美语言,它是壮族人民千百年来在共同的生活、生产和斗争中创造的。
由于长期与 相处,壮语不断地吸收汉语的用语来丰富自己。
但壮族人民非常懂得珍惜保护自己的语言,所以壮语在基本语汇和基本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
壮族后来分布到西南不少地方,语言都是大同小异,语根词汇变化很少。
按国内一般的观点认为,壮语属于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不过壮语系属问题仍旧有争论,国外的观点大都认为属于台-加岱语系,鉴于同源词是亲属语言的唯一证据,属于台-加岱语系的观点是比属于汉藏语系要有根据的。
壮语大致可分南北两大方言,十二个土语区,但从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看其内容的一致性还比较大。
其内部分支如表: 邕北土语 红水河土语 柳江土语 桂北土语 右江土语 桂边土语 邱北土语 连山土语 邕南土语 左江土语 德靖土语 砚广土语 文麻土语 壮族文字由来 壮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为了便于记事和进行交流,在商周时期就创造了刻划文字符号。
这种文字在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中称为sawgoek,意为本源书,即最古老的文字。
从广西出土的战国至汉代的文物中看到,这种刻划符号开始出现对物象轮廓的勾勒,有向象形文字发展的趋势,它比结绳记事前进了一步。
后来,随着汉文化在壮族地区的广泛传揪播,壮族先民又吸取并仿造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格,创造出sawndip,意即生造字。
这就是史籍所称的"土俗字",又叫"方块土俗字"或"方块壮字"。
这种文字有的是借用汉字的偏旁部首重新组合而成,有的是借用汉字注壮语音义,有些是创造的类象形字。
本源书和土俗字是壮族文字发展史上两个阶段的表现形式。
学术界一般认为,壮族的土俗字始于唐,兴于宋而盛于明清,既有碑刻,且有大量的师公唱本和民歌抄本传世。
壮族的许多传统长诗、神话故事等藉此得以保存。
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文字没有得到规范和统一,至今亦只在民间的一定范围里应用。
现经初步搜集整理,已将流传的土俗字集注成《古壮字字典》出版。
"古壮字"这一概念的确认,既反映了其作为一种民族文字的历史存在及作用,又能把传统壮字与今新创的拼音壮文区别开来。
它表明壮族的文字历史悠久,并随着时代的前进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拼音壮文是在本世纪5O年代创造的。
建国后,人民 为了提高壮族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帮助壮族人民创造了拼音壮文。
这套拼音壮文以拉丁字母为字母,以壮族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武鸣县的壮语语音为标准音。
1957年11月29日,国务院通过了壮文方案,井批准在壮族地区试点推行。
至此,壮族人民有了合法的、统一的文字。
古壮字 壮语称sawndip,意即生僻字或生造字,又称土俗书、土俗字、方块壮字,现定名为古壮字。
它主要是借助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法进行再创造,是壮族古文字发展史上突飞阶段的产物。
土俗字产生的年代,目前学术界大多认为是从唐代开始。
唐永淳元年(682年)澄洲(治所在今广西上林县)刺史韦敬办撰写的《澄洲无虞县六合坚固大宅颂》碑文中,就有□(夕+一)、□(林+田)等字,这些已成为形、声、义统一的、结构固定的文字。
到了宋代,土俗字的运用更加广泛,据范成大于淳熙二年(1175年)所著的《桂海虞衡志》载:"边远俗陋,牒诉券约专用土俗书,桂林诸邑皆然。
今姑记临桂数字。
虽甚鄙野,而偏傍亦有依附。
□(音矮),不长也。
□同(音稳),坐于门中,稳也。
□(大+坐)(亦音稳),大坐亦稳也。
□(亻+小)(音袅),小儿也,□(不+大)(音动),人瘦弱也。
□(不+生)(音终),人亡绝也。
(石+打)(音腊),不能举足也。
(女+大)(音大),女大及娣也。
□(石+山)(音磡),山石之岩窟也。
闩月(音撺),门横关也。
他不能悉纪。
余阅讼牒二年,习见之。
"关于土俗字的字形及其应用,宋代庄禅的《鸡肋篇》和周去非的《岭外代答》等书也有所记载。
到了明代,土俗字已成为壮族民间的书面文学用字。
清初浔州(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推官吴淇的《粤风续九》中,采录有俍、壮的"扇歌"、"担歌"和"巾歌",即壮族男女把情歌写在扇面,刻在扁担和织(绣)在花巾上以此为信物,相赠定情。
并称其"文如鼎彝,歌与花鸟相间,字亦如蝇头"。
有的地方用土俗字编写的歌本数以箱计。
清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卷8《刘三蛆》条中说:"凡作歌者,毋论齐民与、瑶、壮人、山子等类,歌成,必先供一本祝者藏之。
求歌者就而录焉,不得携出,渐积遂至数箧。
"产生于明代,流传于右江河谷的二万行《嘹歌》,就是以土俗字抄本传世的。
道光十一年(1831年),广西宜山县安马乡古育村廖士宽墓的诗碑,全用土俗字写成。
碑上刻有一首五言勒脚体壮歌共120行,生动而详尽地表白了作者的身世和晚年悲凉的情景。
壮族民间的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剧本、寓言、楹联、碑刻、药方、家谱、契约等,多用土俗字记录并流传。
在壮族的文化发展史上,土俗字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拼音壮文 壮族拼音文字。
以拉丁字母为字母,用以拼写壮语标准音的-套书写符号系统,是法定的壮文。
1955年,在南宁召开的壮文工作会议上决定:以北部方言为基础,以武鸣县的语言为标准音,创制壮文。
根据决决定,1955年12月制订了壮文方案,经过2年的试行、修改后于1957年由政务院批准公布推行。
198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对这套文字系统作了修改,把非拉丁字母符号全部改成拉丁字母,以词为书写单位,移行时必须保持完整的音节。
拼音壮文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力推行。
1981年后,壮文进入学校,用壮文翻译了小学、中学、中师和高等学校教材。
广西民族报以壮文为主,《三月三》文学杂志也出壮文版。
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各类壮文图书数百种,部分马列著作、国家文献也翻译成壮文出版。
问题一:壮族信仰什么教 壮族的宗教多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建立了寺庙。1858年以后,天主教传入,1862年基督教教传入,但都未传开。各家都有神龛,敬奉祖先。近现代以来,部分壮族地区又有天主教和新教的传入。
壮族本民族宗教则以摩教(MOZ)(壮族巫教)主要的信仰,摩教(MOZ)带有浓重的佛、道二教,特别是道教相融合为其特点。 此外,神灵崇拜 民间崇拜的神灵多而杂,有自然神、社会神、守护神等等,崇拜仪式也随诸神的功能而不同。
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其功绩主要是开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制定伦理等。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布洛陀的布是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称,洛是知道、知晓的意思,陀是很多、很会创造的意思,布洛陀就是指山里的头人、山里的老人或 无事不知晓的老人等意思。 布洛陀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布洛陀经诗》是摩教(MOZ)(壮族巫教)的经文,它唱诵壮族祖神布洛陀创造天地万物,规范人间伦理道德,启迪人们祈祷还愿消灾祛邪,追求幸福生活。这部经诗贯穿着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意识。《布洛陀经诗》各篇都可以独立成篇。因其相当多的内容是创造天地万物的,可以说是壮族的创世史诗;因其唱词是民歌,又是在祭祀时喃唱的,故又可以说是壮族宗教文学。
《布洛陀》以诗的语言和形式,生动描述了布洛陀造天、造地、造太阳、造日月星辰、造火、造谷米、造牛等的造化过程,告诉人们天地日月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各种农作物和牲畜的来历,以及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等。这部史诗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壮族祖先布洛陀这个半神半人的祖先创造人类自然的伟大功绩,全诗长达万行,自古以来以口头方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红水河流域和云南文山一带传承。
大约从明代起,在口头传唱的同时,《布洛陀》也以古壮字书写的形式保存下来,其中有一部分变成壮族民间麽教的经文。《布洛陀经诗》原手抄本全部是用古壮字书写,诗是壮族民歌五言体、押韵。在内容上,融壮族的神话、宗教、伦理、民俗为一体,思想深奥、字义艰涩;在形式上,由于千百年来的传唱加工,语言精炼工整,有韵律,朗朗上口,其中保留了好多古壮语、宗教语,为当今所无。
《布洛陀经诗》的内容从性质上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创世神话、伦理道德、宗教禁忌。它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布洛陀》的内容包括布洛陀创造天地、造人、造万物、造土皇帝、造文字历书和造伦理道德六个方面,反映了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走向农耕时代的历史,以及壮族先民氏族部落社会的情况。
根据已整理的版本,全诗分为四个部分,共十九章。第一部分是开头歌,包括第一章礼貌、第二章回答歌、第三章石蛋歌。第二部分是创造歌,包括第四章初造天地、第五章造人、第六章造太阳、第七章造火、第八章造米、第九章造牛。第三部分是治理歌,包括第十章再造天地,第十一章分姓氏等。
此外,壮族民间经常见得信仰还有:
①花婆神。据说是布洛陀的妻子,有壮族地区则认为是布洛陀的母亲。专管生育儿女的女神,又称“花王圣母”。壮族认为儿女是花婆庭院里的花朵,枯荣全凭花婆主宰。婴儿出生,即在床头铺上纸花,逢年过节由母亲领孩子另祭花婆。孩子有病,也要祭请花婆保佑。 在南壮族地区的壮族,人们更崇拜花婆神。
②土地公。壮族认为土地公是一方之主,主管一方水旱虫灾及人畜瘟>>
问题二:壮族宗教信仰是什么 壮族地处广西,受南传佛教影响很大,与云南相似许多人信仰南传佛教。
问题三:壮族宗教信仰是什么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
三”歌节等
问题四:壮族主要信仰什么教该宗教发源于其教徒被称为 壮族的宗教多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建立了寺庙。1858年以后,天主教传入,1862年基督教教传入,但都未传开。各家都有神龛,敬奉祖先。近现代以来,部分壮族地区又有天主教和新教的传入。
壮族本民族宗教则以摩教(MOZ)(壮族巫教)主要的信仰,摩教(MOZ)带有浓重的佛、道二教,特别是道教相融合为其特点。此外,神灵崇拜 民间崇拜的神灵多而杂,有自然神、社会神、守护神等等,崇拜仪式也随诸神的功能而不同。
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其功绩主要是开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制
定伦理等。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布洛陀的布是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称,洛是知道、知晓的意思,陀"是很多、很会创造的意思,布洛陀就是
指山里的头人、山里的老人或 无事不知晓的老人等意思。布洛陀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布洛陀经诗》
是摩教(MOZ)(壮族巫教)的经文,它唱诵壮族祖神布洛陀创造天地万物,规范人间伦理道德,启迪人们祈祷还愿消灾祛邪,追求幸福生活。这部经诗贯穿着自
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意识。《布洛陀经诗》各篇都可以独立成篇。因其相当多的内容是创造天地万物的,可以说是壮族的创世史诗;因其唱词是民歌,又是
在祭祀时喃唱的,故又可以说是壮族宗教文学。
问题五:广西壮族人的宗教是什么? 广西壮族的宗教多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建立了寺庙。1858年以后,天主教传入,1862年基督教教传入,但都未传开。各家都有神龛,敬奉祖先。近现代以来,部分壮族地区又有天主教和新教的传入。
广西壮族本民族宗教则以摩教(MOZ)(壮族巫教)主要的信仰,摩教(MOZ)带有浓重的佛、道二教,特别是道教相融合为其特点。 此外,神灵崇拜 民间崇拜的神灵多而杂,有自然神、社会神、守护神等等,崇拜仪式也随诸神的功能而不同。
土地公。壮族认为土地公是一方之主,主管一方水旱虫灾及人畜瘟疫的神灵。因此,村村设有土地庙,但无神像;唯用红纸书写“土地公之位”字样,贴于正中墙上以供祭拜。逢年过节或遇有重大危难事件,村民必到土地庙跪拜求签。供物随事的大小而有厚薄。求签前忌吃狗肉。全村则一年一小祭,三年一大祭。每年开春作“春祈”,求土地公保佑当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秋季“还愿”,感谢土地公的厚赐。
社公。被认为是村寨保护神。多于村边大树下设社坛,内供石头数块,也有供奉石雕狗像的。每年除夕,各家备酒肉祭祀。祭社时,全村寨长老齐集,祷告社公,并讨论当年应举应革事宜。村中青壮及少年,集于社前,遍拜尊长,称为“拜社”。新嫁女子,也须携同夫婿回娘家参加祭社。新生婴儿由父母带到社前,向众人分发红蛋,主持社祭者为小儿戴上首饰,祝愿平安健康。年满三岁的男孩,由父母带到社前跪拜,以鸡、酒祭社公,并请舅父命名;而后将鸡肉切成小块,连同一片黄糖,分送各家各户,告以孩子名字。女孩则于社前穿耳戴环。祭社当晚,各家将从社坛前带回的肉、粥、粽子和红蛋等,置于有孩子的媳妇门前祭祀,表示为孩子“赎魂”。祭毕,将粥喂禽畜,认为可使其肥壮。每遇虫灾,各村寨鸣锣聚众,杀猪、羊、鸡祭社;并用纸条染畜血,标插田间,象征社公到此,即可免灾。
问题六:壮族的宗教信仰特点 壮族信仰多神。全民族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大约在原始社会后期,壮族宗教思想开始萌芽。随着壮族社会的发展,壮族的宗教思想逐渐发展成本民族的宗教――巫教。至迟在南朝时期,由于汉壮文化日益频繁的交流,汉族的道教传入壮族地区,并与壮族的巫教融合,形成为巫道教。巫道教、巫婆(即仙婆),为壮族人民所普遍信仰。佛教于东晋时传入广西,宋明时期佛教扩大到桂南、桂西壮族聚居区,但壮人信仰不多。18世纪中叶以后,基督教、天主教相继传入壮族地区,但均未能形成影响。壮族祖先相信万物有灵,周围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是有灵的。从天上讲,认为太阳是太阳神,打雷是雷神擂鼓,刮风是风伯作崇,下雨是雨师作法。天上的星星不仅是神灵,而且还分雌雄呢。在神话《三星的故事》里,太阳、月亮和星星是一家神灵,太阳是父亲,月亮是妻子,星星是儿女。因为父亲过去严厉,所以他一露面,妻子、儿女便匆匆地隐去了,直到太阳落山他们才出现在天空,儿女们愉快地在妈妈周围眨巴着眼睛。人们按照人的性格、家庭和社会,赋予天上的自然现像以人的特征,创造了神。而在早期是人神不分的。地上的鬼神就更多了,山中花草树木无不有灵。特别是奇花异草,怪藤怪树。长得异乎寻常的,莫不以为神。有的树被奉为神树,不让砍伐,逢年过节还要祭它。因此,在壮放地区的自然崇拜有:日、月、雷、山(洞穴、山脉)、河水、火、树、草、禾等的崇拜。壮族也跟世界上各民族一样,曾普遍存在过图腾崇拜。图腾观念是从万物有灵,演化而来的。因为人们觉得周围一切都有神灵,并在诸物之中总有一种与本氏族生产生活关系特别密切,直到认为该物与自己氏族有亲缘关系,可以佑护氏族繁荣,尊之为“图滕”。对之特别敬畏,不准破坏,不准杀害,不准亵渎,还要有祭祀父式。氏族成员以成为该图腾子孙而自豪,并把其形象刻画在额头、手腕或胸脯上,甚至衣饰也依照图腾的色彩和式样。于是图腾又变成了氏族的标记。壮族的很多姓氏原来就是氏族的标记。隋唐以后才用近音的汉字姓氏来表示的。如莫姓为黄牛氏族;侬姓为森林氏族;梁姓为禾稻氏族;潘姓为游猎氏族;区姓为蛙氏族,等等。壮人曾崇敬过的图腾天象方面有太阳、月亮、星星、云彩、雷电、雾霭、暴雨等;动物最多,有鳄鱼、蛇、野鸡、鸟类、犬、蛙类、牛、犀牛、熊、虎、鹿、猴等;植物有森林、榕树、竹、木棉以及其它怪树;其它还有怪山、怪石、怪岩、山泉、伏流、河流、深潭等。其中比较重要的图腾有这些:雷王、鳄、图腾、蛇图滕、狗图腾、牛图腾、蛙图腾、而这些图腾又以蛙图腾最著名。蛙图滕,蛙大约开始是瓯部落的图腾。瓯是中原汉族人记的壮语蛙的近音。故瓯部落即蛙部落。春秋战国时代,西瓯人统一岭西各部,他们的图滕也就上升为民族的保护神。这时期留下的花山崖壁画,上面的蛙人形象十分明显,表明这些画不过是当时人们敬奉民族保护神――蛙神的遗迹。直到1949年前,壮人对蛙依然敬若神明,认为它是雷王公子,被作为天使派到人间来的。其身份与宙斯之子阿波罗极其相似。所以壮族祖先铸的铜鼓上有蛙的立体雕象。东兰、凤山还保留有祀蛙的“蛙婆节”。不少地方禁杀蛙。随着父系氏族的确立,从图腾崇拜中产生了祖先崇拜,而且两者最初是合而为一的。正如汉代的龙,人首蛇身,人首乃是夏人祖先伏羲和女娲。壮族的蛙神也是人身蛙形。祖先崇拜的前提是认为灵魂存在。壮族人认为,人死之后,灵魂依然在奈何桥(壮人观念中的阴阳分界)那边生活下去。还认为,在阴间的祖先,能给阳世的子孙福佑。平安发财,消灾除难。这就是一系列葬仪和祭祀祖先的前提和依据。壮族干栏厅堂正中板壁跟前,立着一个高约五尺的长条形神台,神台下为八仙桌,是放祭祖供品的地方。神台往上是神>>
问题七:广西壮族同胞信仰什么 宗教 壮族祟奉多神,各支系的神名不一。一般祭献关公、孔子、岳飞、杨六郎、家神、财神和神农等。部分神只有偶像和牌位。如神农等牌位即设在老人厅内。同时保留着万物有灵崇拜,如祭献太阳、木桥、石头等。祖先崇拜在壮族的宗教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每家正屋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神位。侬人所供奉的家神有三兄弟,神位通常设于门角、梁上或后墙,并贰供奉外祖父母。土人和侬人已出嫁女子每逢年节要在男家祭献自己已死去的父母。沙人在卧室内供有花王圣母。负责壮族社会宗教活动的头目有魔公和师娘。魔公都由男子担任,凡丧葬祭把等活动,便负责念经、作道场;有汉文经典,并师徒相传。师娘有男有女,专管请鬼、送鬼,行巫术以治病消灾;没有经书。
问题八:壮族的民族习俗是什么?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
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叶、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蓝、蕹菜、萝卜、苦麻菜,甚至豆叶、红薯叶、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为菜。以水煮最为常见,也有腌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葱花。
壮梗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有些地区不吃狗肉,也有些地区却酷爱吃狗肉。猪肉也是整块先煮,后切成一手见方肉块,回锅加调料即成。壮族人习惯将新鲜的鸡、鸭、鱼和蔬菜制成七八成熟,菜在热锅中稍煸炒后即出锅,可以保持菜的鲜味。
壮族喜爱猎食烹调野味、昆虫,对三七的食疗颇有研究,利用三七花、叶、根、须做菜很有特色。壮族还擅长烤、炸、炖、腌、卤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主要特色菜有:辣血旺、火把肉、壮家烧鸭、盐风肝、脆熘蜂儿、五香豆虫、油炸沙虫、皮肝糁、子姜野兔肉、白炒三七花田鸡、岜夯鸡等。
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鸡杂称为鸡杂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典型食品:壮族有许多著名的菜肴和小吃,主要有:马脚杆,鱼生,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状元柴把,白切狗肉,壮家酥鸡,清炖破脸狗,龙泵三夹。
问题九:壮族多信仰什么教 壮族的宗教多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建立了寺庙。1858年以后,天主教传入,1862年基督教教传入,但都未传开。各家都有神龛,敬奉祖先。近现代以来,部分壮族地区又有天主教和新教的传入。 壮族本民族宗教则以摩教(MOZ)(壮族巫教)主要的信仰,摩教(MOZ)带有浓重的佛、道二教,特别是道教相融合为其特点。 此外,神灵崇拜 民间崇拜的神灵多而杂,有自然神、社会神、守护神等等,崇拜仪式也随诸神的功能而不同。 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其功绩主要是开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制定伦理等。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布洛陀的布是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称,洛是知道、知晓的意思,陀是很多、很会创造的意思,布洛陀就是指山里的头人、山里的老人或 无事不知晓的老人等意思。 布洛陀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布洛陀经诗》是摩教(MOZ)(壮族巫教)的经文,它唱诵壮族祖神布洛陀创造天地万物,规范人间伦理道德,启迪人们祈祷还愿消灾祛邪,追求幸福生活。这部经诗贯穿着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意识。《布洛陀经诗》各篇都可以独立成篇。因其相当多的内容是创造天地万物的,可以说是壮族的创世史诗;因其唱词是民歌,又是在祭祀时喃唱的,故又可以说是壮族宗教文学。 《布洛陀》以诗的语言和形式,生动描述了布洛陀造天、造地、造太阳、造日月星辰、造火、造谷米、造牛等的造化过程,告诉人们天地日月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各种农作物和牲畜的来历,以及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等。这部史诗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壮族祖先布洛陀这个半神半人的祖先创造人类自然的伟大功绩,全诗长达万行,自古以来以口头方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红水河流域和云南文山一带传承。 大约从明代起,在口头传唱的同时,《布洛陀》也以古壮字书写的形式保存下来,其中有一部分变成壮族民间麽教的经文。《布洛陀经诗》原手抄本全部是用古壮字书写,诗是壮族民歌五言体、押韵。在内容上,融壮族的神话、宗教、伦理、民俗为一体,思想深奥、字义艰涩;在形式上,由于千百年来的传唱加工,语言精炼工整,有韵律,朗朗上口,其中保留了好多古壮语、宗教语,为当今所无。 《布洛陀经诗》的内容从性质上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创世神话、伦理道德、宗教禁忌。它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布洛陀》的内容包括布洛陀创造天地、造人、造万物、造土皇帝、造文字历书和造伦理道德六个方面,反映了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走向农耕时代的历史,以及壮族先民氏族部落社会的情况。 根据已整理的版本,全诗分为四个部分,共十九章。第一部分是开头歌,包括第一章礼貌、第二章回答歌、第三章石蛋歌。第二部分是创造歌,包括第四章初造天地、第五章造人、第六章造太阳、第七章造火、第八章造米、第九章造牛。第三部分是治理歌,包括第十章再造天地,第十一章分姓氏等。 此外,壮族民间经常见得信仰还有: ①花婆神。据说是布洛陀的妻子,有壮族地区则认为是布洛陀的母亲。专管生育儿女的女神,又称“花王圣母”。壮族认为儿女是花婆庭院里的花朵,枯荣全凭花婆主宰。婴儿出生,即在床头铺上纸花,逢年过节由母亲领孩子另祭花婆。孩子有病,也要祭请花婆保佑。 在南壮族地区的壮族,人们更崇拜花婆神。 ②土地公。壮族认为土地公是一方之主,主管一方水旱虫灾及人畜瘟疫的神灵。因此,村村设>>
历史 记载,广西自前秦以来就有人居住。但并非能说明所有的广西人都是本土原住民。经过历代王朝的征战,人类迁徙活动幅度增大,几千年的融合血脉,原住民特征已经不明显。
先秦华南就有土著了的(有些东西敏感 历史 书不会说的),战国至汉统称华南~云贵地区势力为南蛮/百越,具体到广西当时主要有两股反秦势力,西欧/壮族祖先~活动范围大致在广西中/北/西、广东西/北部(差不多是珠江流域中、北边),骆越/越南祖先,主要活动在南宁、崇左、贵港一带;后来秦军南征,其后裔就是讲白话的,战败的壮族渐渐的融入华夏文明,越南战败南迁(当时他们的都城在南宁境内)!!客家人是五胡乱华之后不断南迁的……其原驻地是战国/秦汉时期的山东地区(不是现在的山东省),差不多是晋国疆土。苗族是蚩尤部的后裔被迫南迁散居。
秦始皇派50万人入广西,实际只有五万人在广西生根的,广西汉族人大部分都是明朝清朝迁来的!虽然是壮壮自治区汉族人占据大半个广西土地。壮族人古代时候有帮派分支,因内斗跟头领迁往了泰国!泰语和壮语很接近和广西某地壮语直接可以交流。
桂北,桂东,桂南地区汉族比较多,桂西南壮族多一些,而且这么多年的民族融合,真正纯粹的壮族人没多少了(不信自己去查查看自家的族谱),广西其他少数民族族群小相对于壮族来说会好一点(我说的是被融合的程度)……
很多人忽略了黄巢出广西北伐号称50万,最后兵败山东,自称山东后裔的广西平话人壮话人y染色体数据显示和壮族主体血统无异。说明山东后裔,是跟随黄巢从广西北上后返回广西大本营……
广西壮语就是原住民说的,外地人不会说这种语言,学也学不会,客家人来了还是说客家话,说明壮语是壮族土著语言,不会是外来民族。但是大量汉族从北方来到广西,大部分融入了当地人,因为他们不带老婆过来,入乡随俗,后代也说壮语。我的祖先大概是从北方来,姓李,但是到当地后发展分支,一户人家到我村造新村,改姓,1757年。但是汉族男性是没有疑问的,一直有家谱。如果没有家谱就没法知道自己祖先来自北方。
阳朔 历史 沿革
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阳朔为属荆州零陵郡。
东汉,属荆州零陵郡,为始安侯国地。
南朝宋泰始年间(466—471年),改始安郡为始建国,熙平县属其辖地。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县治由熙平迁今阳朔镇,县衙建于羊角山下,以“羊角”谐音“阳朔”为县名。阳朔县因此得名,该名历经各朝,流传至今。
我家在广西博白,整个县差不多180万人口,有一大半是客家人,其它人的讲的是地佬话(属粤语系),客家人传说是秦汉时期南征时入广西的汉人,秦汉前这里住的都是壮族人,解放后在地里还出土有壮锣(打仗用的战锣),应该是兵败时失弃的。先来为主,后来为客,客家人的来由,汉人文化的确是秦汉时期入广西的。
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广西人张翀在题为《乞处广西地方,并甄别两广人林疏》的上疏中还提到獞人乃从贵州迁入广西的:“臣本广西人,目击本省之害,州县残破,人民游离,欲呼号阙下以就乡井之危,非一日矣……臣请言广西之害,广西自秦汉以来,只有土人,土人皆不为盗,为盗者獞也。獞人入粤西(粤西指广西),自国初开始。国初取贵州之地而府卫之,刘南征之兵而屯田之,贵州之夷,势不能敌,其大伙名獞家者,相率二万余徒,徙於广西之西南界。此獞人入粤西之始也。当是时荒山茂林,聊以匿命,岂谓生齿日富,逐盘踞占害,使州县不保,如今日然哉。”
明万历《广西通志》也说:“国初有湖北獞者,由黔中入柳桂,性剽悍,其后党类日滋,浸肆侵剽,村落之间,几无宁宇。”明代广西的地方志印证了张翀的上疏,指出了从湖北贵州入侵广西并不断增加的獞人,在广西四处抢劫盗窃当地百姓,搞得当地鸡犬不宁,严重扰乱当地治安。
广西自前秦就有无可厚非,但是并不是前秦时候就有壮族人!
布洛陀。
2013年4月17日,农历三月初八,壮民族文化发祥地——广西百色市田阳县举行一年一度的大型祭祖活动,逾三十万民众会聚敢壮山,舞龙狮,奏雅乐,唱经诗,公祭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
传说中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田阳县敢壮山是布洛陀的故里,布洛陀文化的发祥地和探索珠江流域文明起源的重要园地。
早上8时,放眼敢壮山皆是身着各式壮族服饰的祭祀人群,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抬着香猪、鸡、鸭、牛、羊、糖果、米酒、五色糯米饭、香烛、冥纸等供品涌上敢壮山朝拜广场。
扩展资料:
壮族的宗族生活习俗:
壮族历来有聚族而居的习俗,古代壮族的大姓莫氏、黄氏、侬氏、韦氏、覃氏、罗氏、岑氏、蒙氏、闭氏、甘氏等,都是在原来氏族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并长期聚族而居,所谓“举洞纯一姓者”是也。
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一些壮族地区的宗族组织和宗族文化比较发达,建有祠堂,立有族规,并修有族谱。在同姓同族聚居的壮族村落中,三代以内的父系亲属称为房族,三代以外的称为门族或宗族,而房、门、宗族总称为家族。同宗族禁止通婚。
宗族内部关系依靠族长、族产、祠堂、族规进行维系。族长一般由男性担任,一些地方是自然形成的,一些地方则由直系血缘的长子继承。
人民网-广西三十万人朝拜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
广西的籍贯是什么
问题一:比如说我是广西南宁的、籍贯怎么填?如果你是南宁市区的就填:广西南宁;如果你是六县的,例如宾阳的就填:广西宾阳
问题二:是广西籍贯怎么填籍贯一般是填到县。
如果是在市区里就填相应的区。
问题三:广西籍贯是什么从省开始到你家乡居住的地方。户口本上面有的,希望\(^o^)/YES!对ni有帮助
问题四:南宁的籍贯是什么?如果是南宁市的,就是广西南宁
问题五:广西省河池市是什么籍贯籍贯就是看你的户口所在地,你说的也就是河池了的
问题六:政治面貌和籍贯怎么填写?政治面貌填共青团员籍贯就填广西防城港~
政治面貌,如果父母不是团员也不是党员,就写群众~
问题七:籍贯是什么意思籍贯后面应该填什么填你所在的省+市或者县的名字。比如广西北海,北海是个市。广西合浦,合浦是个县,是北海市的一个县,但是你是县里的人,就不用填市,而直接填县
问题八:籍贯与民族的区别籍贯就是你祖籍,户口所在地,不是居住地,而民族就是种族,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个。
问题九: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籍贯写什么一、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籍贯的写法:广西三江县;
二、籍贯填写规范
根据公安部通字199591号文件精神,籍贯填写本人祖父的居住地。城市填至区或不设区的市,农村填至县,但需冠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或通用简称。公民申请更改籍贯应持本人出生时祖父当时户籍所在地的户籍证明、或户口簿等证明。
弃婴,如果籍贯不详,应将收养人籍贯或收养机构所在地作为其籍贯。
三、籍贯填写样式
问题十:户籍是不是籍贯的意思籍贯是根据你爷爷辈开始至你长大的地方,最主要的是依据族谱;
户籍地是指你户口的登记地
出生地是你出生的县级城市
如你长辈一直是广西的,后来你又将厂口迁到海南,或者你出生时在广东这是三个概念的,填哪个你要看清楚,很好区分的,如果问你户籍你就填户口所在地,问你籍贯你就广西,
壮族风俗有哪些?
本文2023-10-31 16:08:3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81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