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3收藏

施耐庵简介,第1张

施耐庵(约1296~1370)

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

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和《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据这些材料分析,施于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中进士,曾官钱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到苏州写作《水浒传》,追溯旧闻,闭门著述,悒悒不得行其志。还有的传说他此时与元末农民起义将领张士诚有过联系。

回答者:江户川_新一 - 首席运营官 十二级 3-5 20:04

名耳。祖籍苏州。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他生活在元明之际,目睹当时朝廷的黑暗,统治者的混庸,政治的腐败,社会的不平,便作《水浒传》以抒写胸中的愤慨。

回答者:pxw123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5 20:06

苏州城阊门外,怀胥桥北施家巷有一户施姓人家,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这一支传到施耐庵的父亲已是十四世。元成宗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施家添了一个男丁。一位老秀才给婴儿起了个名字,叫彦端,意思是这孩子长大了,定是位行为端正的才子。这个襁褓中的彦端,就是后来写出千古名著《水浒》的施耐庵。

施耐庵7岁时,家里贫穷,无法上学。但他聪明好学,经常借书看,请邻居教,有时还到学府去旁听。就这样,他读了《大学》、《论语》、《诗》、《礼》等许多书。13岁时,已能在大庭广众之中,对答如流,下笔琳琅。

一次,邻居老人病故,约请在浒墅关教私塾的季秀才来写祭文。季秀才未能及时赶到,别人就提议让彦端试试。耐庵少年气盛,欲显其才,也不推让,走过来一挥而就。后来,季秀才看了这篇兼有稚气和才气的祭文,称赞不已。主动提出,带施耐庵到浒墅关去读书,并且不收学费。后来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施耐庵。

施耐庵在浒墅关读书,十分刻苦,他不仅熟读诸子百家,而且各种书都去浏览。当时刊行的《大宋宣和遗事》,讲晁盖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杨志卖刀”等故事,引起了施耐庵的兴趣,他常常在课余阅读。还同小伙伴们一起舞刀弄棒,练习武艺。那时,苏州城里经常说唱些如《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同乐院燕青搏鱼》、《李逵负荆》等话本和杂剧,施耐庵有时也去消遣,对这些“仗义英雄”、“擎天好汉”流露出敬佩之情。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与刘青田为同门师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为耻,致书诮之,友谊遂绝。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洪武初,隐于江阴,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每为人卜决疑难,当验如响;邻近有病者,自往诊视,药之无不愈,群诧为神。自言青田刘伯温长于为政而拙于军旅,中驷材耳。若余不仕则已,仕必文为宰辅,武致将帅,握兵十万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尝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浒》一百二十回,文笔精工,状物肖妙,坊贾喜而刻之,风行遐迩。贾因而致富。此书后展转流入禁中,太祖见而恶之,曰:“此倡乱之书。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必贻大患。”密令疆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终。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总的说来全书的艺术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

回答者:逍遥ゐ航Ж - 魔法学徒 一级 3-8 17:59

施耐庵不是个好东西!!!

回答者:mlsxy123 - 魔法学徒 一级 3-10 20:04

施耐庵,原籍江苏兴化。他出身船家,家境贫寒。童年时随父至苏州。13岁时在苏州附近的浒墅关读书。二十九岁时中举人,30岁赴元大都会试,结果落第。经友人推荐,到山东郓城任训导。在山东他遍搜梁山泊附近有关宋江等人的英雄事迹,熟悉了山东的风土人情。施耐庵35岁考中进士,到钱塘任县尹。但只当了两年,便因与当道权贵不合,愤然悬印回到苏州。张士诚农民起义队伍占据苏州以后,施耐庵投笔从戎,为张士诚的幕僚,这使他熟悉了农民起义军的军营生活和许多起义军首领。后发现张士诚等首领日益骄逸,料日后必败,随后离开张士诚部,随居在常熟河阳山和江阴祝塘一带以教书为生,并潜心创作《水浒传》。张士诚失败,朱元璋在苏州搜捕有关人员,施耐庵只得为避祸而回到苏州,到现属大丰市的白驹镇定居,并继续《水浒传》的创作。

施耐庵,原籍江苏兴化。他出身船家,家境贫寒。童年时随父至苏州。13岁时在苏州附近的浒墅关读书。二十九岁时中举人,30岁赴元大都会试,结果落第。经友人推荐,到山东郓城任训导。在山东他遍搜梁山泊附近有关宋江等人的英雄事迹,熟悉了山东的风土人情。施耐庵35岁考中进士,到钱塘任县尹。但只当了两年,便因与当道权贵不合,愤然悬印回到苏州。张士诚农民起义队伍占据苏州以后,施耐庵投笔从戎,为张士诚的幕僚,这使他熟悉了农民起义军的军营生活和许多起义军首领。后发现张士诚等首领日益骄逸,料日后必败,随后离开张士诚部,随居在常熟河阳山和江阴祝塘一带以教书为生,并潜心创作《水浒传》。张士诚失败,朱元璋在苏州搜捕有关人员,施耐庵只得为避祸而回到苏州,到现属大丰市的白驹镇定居,并继续《水浒传》的创作。

回答者:601059258 - 魔法学徒 一级 3-11 18:43

元成宗元贞二年丙申(1296)1岁

十月初二诞生于泰州海陵县白驹场(现属江苏大丰市白驹镇),取名彦端,字子安。属相:猴。父亲施元

德,字长卿;母亲卞淑贞,与苏州枫桥迁盐城便仓卞氏为同一支。

元武宗至大元年戊申(1308)13岁

在苏州城外的浒墅关季氏家塾就读。

元至大三年庚戌(1310)15岁

继续在季氏家塾就读。

延佑元年寅(1314)19岁

实行科举,史称“延佑科举”,此前的元朝科举已废。这一年考中秀才。因在季氏家塾就读时间较长,交谊

甚厚,所以与季氏女儿季丹红结婚。

延佑七年庚申(1320)25岁

被苏州官吏于诸户内特别推荐为孝行信义。

元泰定帝泰定元年甲子(1324)29岁

赴杭州参加江浙行省乡试,中举人。

天历三年至顺元年庚午(1330)35岁

赴大都(北京)会试途中,考察梁山泊,应试不第。

至顺二年辛未(1331)36岁

因地方政府推荐称“乡贡进士”或“赐进士”。经国子监司业刘本善推荐,任郓城县训导。

元宁宗至顺三年壬申(1332)37岁

继续在郓城县训导任上,力倡农桑,搜集水浒英雄轶事。

至顺四年元惠宗元统元年癸酉(1333)38岁

再赴大都(北京)会试,应试不第。浙江青田(现文成)人刘伯温作《龙虎台赋》,中三甲第二名进士。因

同为江浙行省人,同应会试,故有同窗之称。

元统二年甲戍(1334)39岁

赴任钱塘县丞,想有所作为,但大权掌握在达鲁花赤手中。

元统三年至元元年乙亥(1335)40岁

继续在钱塘县丞任上。从元代中叶起,元杂剧的中心由大都南移至杭州,搜集整理水浒戏。

至元二年丙子(1336)41岁

“官钱塘二载”之后辞官归苏州故里。苏州怀胥桥北有施家巷,阊门外有施子祠。先祖是孔子高足施之常后

裔,唐朝时从吴兴(湖州)迁至苏州,传至施耐庵是十五世。这一年,刘伯温任江西瑞州路高安县丞。

至元三年丁丑(1337)42岁

在苏州设塾教书。并漫游四方。

至元六年庚辰(1340)45岁

刘伯温辞官江西,赴丹徒任教,在苏州教书的施耐庵应欧阳修后裔、丹徒太守之邀,与刘伯温相会。

至正元年辛已(1340)46岁

应刘伯温之邀,赴温州(鹿城)同游江心屿,赴处州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现属文成县)访刘伯温故里。刘

伯温隐居力学三年,作《百战奇略》。

至正七年丁亥(1347)52岁

在苏州设馆,收太原清徐人罗贯中为门徒,罗贯中约18岁,是“有志图王者”。

至正八年戊子(1348)53岁

台州方国珍起兵反元。

至正十一年辛卯(1351)56岁

四月,贾鲁治黄河。

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颖州起义。

八月,徐寿辉在蕲州起义,国号天完,改元治平。

芝麻李占领徐州,次年被元军镇压。

刘伯温带病从杭州返回青田,施耐庵往来于苏州与泰州白驹场之间。(上)

元成宗元贞二年丙申(1296)1岁

十月初二诞生于泰州海陵县白驹场(现属江苏大丰市白驹镇),取名彦端,字子安。属相:猴。父亲施元

德,字长卿;母亲卞淑贞,与苏州枫桥迁盐城便仓卞氏为同一支。

元武宗至大元年戊申(1308)13岁

在苏州城外的浒墅关季氏家塾就读。

元至大三年庚戌(1310)15岁

继续在季氏家塾就读。

延佑元年寅(1314)19岁

实行科举,史称“延佑科举”,此前的元朝科举已废。这一年考中秀才。因在季氏家塾就读时间较长,交谊

甚厚,所以与季氏女儿季丹红结婚。

延佑七年庚申(1320)25岁

被苏州官吏于诸户内特别推荐为孝行信义。

元泰定帝泰定元年甲子(1324)29岁

赴杭州参加江浙行省乡试,中举人。

天历三年至顺元年庚午(1330)35岁

赴大都(北京)会试途中,考察梁山泊,应试不第。

至顺二年辛未(1331)36岁

因地方政府推荐称“乡贡进士”或“赐进士”。经国子监司业刘本善推荐,任郓城县训导。

元宁宗至顺三年壬申(1332)37岁

继续在郓城县训导任上,力倡农桑,搜集水浒英雄轶事。

至顺四年元惠宗元统元年癸酉(1333)38岁

再赴大都(北京)会试,应试不第。浙江青田(现文成)人刘伯温作《龙虎台赋》,中三甲第二名进士。因

同为江浙行省人,同应会试,故有同窗之称。

元统二年甲戍(1334)39岁

赴任钱塘县丞,想有所作为,但大权掌握在达鲁花赤手中。

元统三年至元元年乙亥(1335)40岁

继续在钱塘县丞任上。从元代中叶起,元杂剧的中心由大都南移至杭州,搜集整理水浒戏。

至元二年丙子(1336)41岁

“官钱塘二载”之后辞官归苏州故里。苏州怀胥桥北有施家巷,阊门外有施子祠。先祖是孔子高足施之常后

裔,唐朝时从吴兴(湖州)迁至苏州,传至施耐庵是十五世。这一年,刘伯温任江西瑞州路高安县丞。

至元三年丁丑(1337)42岁

在苏州设塾教书。并漫游四方。

至元六年庚辰(1340)45岁

刘伯温辞官江西,赴丹徒任教,在苏州教书的施耐庵应欧阳修后裔、丹徒太守之邀,与刘伯温相会。

至正元年辛已(1340)46岁

应刘伯温之邀,赴温州(鹿城)同游江心屿,赴处州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现属文成县)访刘伯温故里。刘

伯温隐居力学三年,作《百战奇略》。

至正七年丁亥(1347)52岁

在苏州设馆,收太原清徐人罗贯中为门徒,罗贯中约18岁,是“有志图王者”。

至正八年戊子(1348)53岁

台州方国珍起兵反元。

至正十一年辛卯(1351)56岁

四月,贾鲁治黄河。

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颖州起义。

八月,徐寿辉在蕲州起义,国号天完,改元治平。

芝麻李占领徐州,次年被元军镇压。

刘伯温带病从杭州返回青田,施耐庵往来于苏州与泰州白驹场之间

回答者:zhou112900 - 魔法学徒 一级 3-15 18:42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佑元年(公元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施耐庵三十六岁登进士。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

),大丰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率广大灶丁起义反元。张士诚再三邀请施耐庵做他的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愿欣然前往,后遭张冷落,遂离张。此后,施耐庵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后经友人帮助,在白驹镇修建了房屋,从此在这里隐居不出,专心撰写《江湖豪客传》。书成后,施耐庵感到书名太浅露,依据《诗经》“古公禀公,朝来走马,率西水浒,至于歧下”诗句,更名为《水浒传》。

施耐庵的一生,虽有小成,但终究未达成风云际会之势。施耐庵做过两年政府小官,任钱塘县尹,但只当了两年,便因与当道权贵不合,愤然悬印回到苏州。张士诚农民起义队伍占据苏州以后,施耐庵投笔从戎,为张士诚的幕僚,这使他熟悉了农民起义军的军营生活和许多起义军首领。后发现张士诚等首领日益骄逸,料日后必败,随后离开张士诚部,根据数十年的所见所闻,潜心创作不朽巨著《水浒传》。(

回答者:hinada1 - 试用期 一级 3-15 21:12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与刘青田为同门师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为耻,致书诮之,友谊遂绝。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洪武初,隐于江阴,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每为人卜决疑难,当验如响;邻近有病者,自往诊视,药之无不愈,群诧为神。自言青田刘伯温长于为政而拙于军旅,中驷材耳。若余不仕则已,仕必文为宰辅,武致将帅,握兵十万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尝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浒》一百二十回,文笔精工,状物肖妙,坊贾喜而刻之,风行遐迩。贾因而致富。此书后展转流入禁中,太祖见而恶之,曰:“此倡乱之书。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必贻大患。”密令疆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终。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总的说来全书的艺术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

回答者:zhangyun654 - 魔法学徒 一级 3-15 21:12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与刘青田为同门师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为耻,致书诮之,友谊遂绝。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洪武初,隐于江阴,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每为人卜决疑难,当验如响;邻近有病者,自往诊视,药之无不愈,群诧为神。自言青田刘伯温长于为政而拙于军旅,中驷材耳。若余不仕则已,仕必文为宰辅,武致将帅,握兵十万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尝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浒》一百二十回,文笔精工,状物肖妙,坊贾喜而刻之,风行遐迩。贾因而致富。此书后展转流入禁中,太祖见而恶之,曰:“此倡乱之书。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必贻大患。”密令疆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终。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总的说来全书的艺术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

问题一: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分别是什么国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

问题二:施耐庵介绍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汉族,今江苏兴化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6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书,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施耐庵于元延v元年(1314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摘自希望对你有帮助

问题三:施耐庵是究竟什么朝代的人啊 (1296年~1371年)

名 子安(一说名耳),又名 肇瑞,字 彦端,号 耐庵。

籍贯:江苏兴化人。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

身份: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

生平:

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

据这些材料分析: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裔,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

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其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耐庵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耐庵又在他幕下参与谋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耐庵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施耐庵与鲁、刘相别施时,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施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徐氏初,为其塾师。随后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又与弟子罗贯中撰《三国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说部。他还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除套曲《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施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文昱(述元)家道炽盛,始迁其祖耐庵骨葬于白驹西落湖(今江苏省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并请王道生作《施耐庵墓志》。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也有人认为是同弟子罗贯中合著或者有罗贯中续写。

施耐庵纪念馆

施耐庵纪念馆,坐落在大丰市白驹镇 (曾隶属兴化)西郊花家垛上,传为施耐庵当年著书之所。此处四周环水,芦苇茂密,有着浓郁的《水浒》气息,游人到此,会疑心真的到了梁山水泊蓼儿洼。纪念馆位于花家垛中央,为前后三进、东西两厢徽式青砖小瓦古民居建筑,四周有粉墙,第一进为门厅,朱漆大门上方是书法大师启功手书“施耐庵纪念馆”匾额。

施耐庵本苏州阊门外施家桥人,据《施氏家簿谱》等有关资料记载,施耐庵,名彦端,系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施之常后裔,父操舟为业,他13岁入浒墅关私熟就读,19岁中秀才,娶季氏为妻,29岁中举人,35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授任钱塘县事,因受不了达鲁花赤(官名)骄横专断,一年后愤而辞官归里,以授徒、著书自遣。

施耐庵因避战乱迁此隐居写《水浒》。据民间口碑,张士诚起兵反元,在平江(苏州)称吴王,聘施耐庵为军师,后张士诚降元,施耐庵屡谏不从,因而弃官去江阴祝塘东林庵坐馆。朱元璋发兵围攻平江,战乱波及江阴,施耐庵想起先后曾任松江同知和嘉兴路同知的好友顾逖是兴化人。那里地方偏僻,四周环水,交通不便,一向有“自古昭阳 (兴化别名)好避兵”之说,于是特意差人给顾逖送去一封信,并附诗一首:

年荒世乱走天涯,>>

问题四:施耐庵为何写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什么促使他写的? 他一生道路坎坷,经历足以他完成这本巨作。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v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起义反元。张士诚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为《水浒传》。

问题五:施耐庵和罗贯中什么关系?为什么水浒传的署名二人都有? 相传两人是师徒关系。施耐庵是老师,罗贯中是学生。故事呢,我就找了一个:“先生之著作有《志余》、《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江湖豪客传》。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罗贯中者为尤多。”那意思就是施耐庵的很多作品,都让他的学生罗贯中阅读修改,罗干了不少工作。 罗贯中(1330?~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关于他的生平,明王圻《稗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后来朱元璋这样的“ ”一统天下,他的政治抱负落空,而致力于小说创作。清徐渭仁、徐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说他曾入张士诚幕。罗贯中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说家,是他把意回体小说这一文学式样推向成熟的阶段。后来的很多学者和作家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把他同马司迁、关汉卿相提并论。他的伟大的文学创作成就,成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他所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风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作品: 《平山冷燕》 ・《粉妆楼 》・《三国演义》 ・《三遂平妖传》・《隋唐两朝志传》 施耐庵 (1296~1371)名 子安(一说名耳),又名 肇瑞,字 彦端,号 耐庵。 籍贯:原籍苏州,住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海陵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施耐庵是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据《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兴化县续志》《施耐庵墓志》等资料分析: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裔,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进士。其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又在他幕下参与谋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施与鲁、刘相别施时,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施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徐氏初,为其塾师。随后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又与弟子罗贯中撰《三国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说部。他还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除套曲《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文昱(述元)家道炽盛,始迁其祖耐庵骨葬于白驹西落湖(今江苏省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并请王道生作《施耐庵墓志》。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 希望对你有帮助

问题六: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是施耐庵写的什么,罗贯中写的什么,曹雪芹写的什么,吴承恩写的什么? 水浒,三国,红楼,西游

问题七:施耐庵名字的由来 我国名著《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原名施彦端,元末明初钱塘人,今杭州。他在江阴游学时,大财主徐麒羡慕他的品学,请他在东林庵讲学。

施耐庵一边讲学一边写书。一天,他写到《水浒传》中石秀智杀裴如海,头陀敲木鱼这一段,突然想到东林庵珍藏的木鱼木槌,心中疑惑不解,便向徐麒问:你这庵里的木鱼木槌,为何像宝贝一样珍藏呢?徐麒说:这庵里原先住着一位老和尚,他念经拜佛用心极诚,一边念经一边敲木鱼。说着他用手指着木鱼的凹陷说:你看,想让他们懂得,读书,做学问就是要专心致志。施耐庵听了,连连点头:我们写书,也要有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行啊!

事后,他提笔写了“耐庵”两个字,贴在门楣上,意国是告诫自己要排除一切困难,写好《水浒传》。外人不知其意,便把他称为“耐庵先生”,时间长了,他也觉得这个名字不错,便改名为:施耐庵!

问题八:施耐庵的创作风格是什么样的 作者简介

施耐庵(1296~1371)名子安(一说名耳),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籍贯:江苏兴化人。

身份: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

生平: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据这些材料分析: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代,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其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又在他幕下参与谋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施与鲁、刘相别施时,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施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徐氏初,为其塾师。随后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又与弟子罗贯中撰《三国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说部。他还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除套曲《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文昱(述元)家道炽盛,始迁其祖耐庵骨葬于白驹西落湖(今江苏省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并请王道生作《施耐庵墓志》。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也有人认为是同弟子罗贯中合著或者有罗贯中续写。

思想内容

《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作品开头写了一个一向被人厌弃的破落户子弟高俅,靠踢球被端王看中,后来这位端王作了皇帝(徽宗),高俅一直被提拔到殿帅府太尉,而这位皇帝也不过是个专会串瓦走舍的浮浪纨绔儿。他的亲信大臣还有蔡京、童贯和杨戬等,他们构成了一个最高统治集团,蔡、高等人以他们的亲属门客为党羽心腹,如梁世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之流,在他们的下面,则是一些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从上到下,狼狈为奸,残害忠良,欺压良善,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形成了一个统治网。《水浒传》在揭露这些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如何欺压人民的罪行时,首先叙述了高俅迫害王进的故事,因为王进的父亲早年比武时,一棒打翻了高俅,高俅任殿帅府太尉后,到任的第一天就官报私仇,无端责罚王进,害得王进连夜奉母逃走。作者还写了高俅为了让儿子霸占林冲的妻子,千方百计谋害林冲。高俅作为那个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身上体现了凶残、阴险的权□特点,也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腐朽的本质。此外,《水浒传》中还写了地主恶霸的种种作恶行为,如郑屠霸占金翠莲,西门庆害死武大>>

问题九:我国四大名著曹雪芹的,还有施耐庵的,罗贯中的什么 曹雪芹《红楼梦》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罗贯中《三国演义》

问题十:我国的四大名著是什么? 《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高鹗)。

施耐庵是兴化人”,也是对当前施学研究中一些似是而非说法的匡正。容易让人迷糊的是,多年来有人将白驹、白驹场草率地说成是“今大丰市白驹镇”、“白驹场(现属盐城市)”、“古白驹场即今白驹镇”,这些说法纯属误导,应予澄清。拙作《古白驹场及施耐庵籍贯考辨》(《博览群书》2013年第2期)对此辨析得很清楚:古白驹场与今白驹镇是两个概念,不能混同。一是白驹(场)、镇成名时代不同。白驹场成名于元代,古白驹成名更早,白驹镇则成名于晚近。二是区位不同。从嘉靖白驹场图和今白驹镇地图对比中可以看出,古白驹场域大部分在范公堤以西,今白驹镇域大部分在范公堤以东。三是面积不等。据明嘉靖《两淮盐法志》记载,当时的白驹场域面积为180平方公里;据1988年底修编的《白驹镇志》记载,白驹镇总面积则为58平方公里;区划调整后,对外公布的白驹镇总面积是113平方公里。四是白驹场域大部分今天仍在兴化市域内。据《白驹镇志》载“宋元时期地方文献无征,白驹场西部具体边界不可考,但白驹场西部有盐灶应属于白驹场,是大体可信的”;又据清咸丰《重修兴化县志(卷一)·四境全图》标记,范公堤以西的上五灶、下四灶等皆在兴化市境内,今新垛镇施家桥村无疑在白驹场域内。白驹场今跨越兴化、大丰两市,且大部分今天仍在兴化市境内,这是不容置疑的。还有一种说法,也是经不住推敲的:“施耐庵生活着的时代这儿不叫‘兴化白驹场’,而称泰州海陵县白驹场,《中国历史地图集》也是这样标注的。”事实并非如此,施耐庵生活的时期,历经元朝元贞到至正十四朝直至明洪武三年,复旦大学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元时期图组编例中注明:“前期全图以1280年(至元十七年)为准,后期全图以1330年(至顺元年)为准”。元前期1280年施耐庵还没有出生,元后期施耐庵生活的时期,白驹场隶属于扬州兴化的行政区划又迭遭多次演变。清顾祖禹撰,贺次郎、施和金点校的《读史方舆纪要》卷八第355页转载:“元志:‘至元十年,尝置河南等路行省于襄阳,十三年又置淮南行省与扬州,寻皆改废。至正中复置淮南行省于扬州。’”而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元后期仅有一份图组,将施耐庵生活时期的白驹场位置标在“河南与江北行省”显然是不全面的,是不能说明问题的,不足为据。我们专此致函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请教,时任《中国历史地图集》分主编的老专家赵永复先生复函指出:“《中国历史地图集》,元明清图按体

1、曾氏起源于夏代诸侯万国之一的鄫国,在今山东苍山附近,小国。传七代归商,仍承袭子爵,传48代,灭于莒国(邻国)。时在公元前567年。世子巫奔鲁国(大国),去鄫之邑,为曾,即曾姓之始。

2、世子巫子夭为季氏宰臣,即鲁国公子季氏的家臣(季孙氏的),夭子阜为季孙氏弟叔孙氏的家臣,即仍保留贵族身份地位。

3、阜子即孔子高第曾点,名蒧。子曾参亦孔子高第,为蒧独子。曾族世系即由是始,以曾参为第1派,其子元为第2派,到曾昭璇为73派,又称73传,即第73代后人了。

4、曾元生子西,西生子照(第4派),照生于前444年,从叔父曾申学诗。周烈王会子夏于魏文侯(前425年,闻其贤,授宫不仕,死于前369年。西子钦,钦子寻(第5派),以上五派系自武城《曾氏族谱》,因当时居武城之故。今称曾氏祖籍山东,即据此。

5、寻迁山左,传至第15派曾据,生于前42年一月初七,耻事黄莽,于公元2年十一月十一日举族渡江入江西卢陵吉阳乡(今吉水)。今曾氏称自己祖籍为江西人,即据此。

6、第35派曾晖入居广州(晖公非居广州,实为下面46派植公始迁广东南雄,47派公说公始迁广州),是唐代已有江西曾氏入粤(有误,应为宋代,南北宋之交)。第41派由江西吉水分派到浙江兰溪(有误:是吉水之兰溪,非浙江兰溪),这是曾氏自称祖籍为浙人之根据(本房从没称浙江人)。第41派曾严肃,字静庵,爱兰溪风景,于武德中迁此,到第46派曾植迁广东。

7、第46派曾植于宋宣和中避青苗之害迁南雄保昌,47派公说由保昌迁广州甜水巷。第49派曾机迁南海庵园,第52派曾俊由庵园迁大范,则大范为宋代村落了。曾氏自称南海人据此。

8、第72派曾广铨及曾广衡由大范迁入广州河南同福西后街曾宅,第7l派曾纪仪迁居广州河南,但未定居。传至曾昭璇已为73派,即历三代人了,曾氏自称为番禺人据此。民国后,广州珠江河南已划入市区,故曾氏应称为广州市人,不再属番禺或南海人了。南海大范村《曾氏族谱》记述到清代为止。民国一代则空白如缺,而人口繁衍又多,因此,家父曾广衡即有意修谱,但力量有限,只能作为《家谱》,前代抄录《族谱》,民国一代则自己写,故称《家诺再抄》,实则有一半是自己修辑的。后因战事纷乱,虽然作了大量调查工作,仍未全成,故谱中空白之处甚多,如作者对本人爷爷生死日期也未查清。但记 及日本侵华事迹甚详。分支有广埙迁顺德大良(光绪末年),广铨及广衡迁广州河南(宣统三年,1911年)。世系纪录至75派(“庆”字派)。

一、姓氏源流

冒(Mào 冐)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冒姓源于复姓棼冒(古楚读 Fén wèi 音焚味)氏所简改。据《姓氏考略》载:“春秋楚,如皋冒姓,自宋以来,世为茂族。望出荥阳。”。又《国语·郑语》说周平王时“秦、晋、齐、楚代兴”,“楚蚡冒于是乎始启濮”,可见蚡冒时楚曾向百濮之地拓土,有较大发展(韦昭注称蚡冒为“楚季紃之孙、若敖之子熊率”,世次及名字均与此不同)。《韩非子·和氏》、《外储说左上》有楚厉王,在楚武王之前,或即武王追称蚡冒。又据《战国策·楚一》载:“棼冒勃苏”,楚有棼冒氏(棼冒即蚡冒),后简改为冒氏。冒姓在广东东莞,四川,浙江,湖南都有较大的聚居点。

二、迁徙分布

(部分)冒氏出于楚国国君蚡(棼)冒氏,郡望在荥阳,即棼冒勃苏(即申包胥,封于申,楚王族《史记正义》)封地。冒姓还有一小支来源于媢氏改字。文中 特别提到如皋冒氏从宋代即为大族。还有一个可以印证,汉族有茂姓其中一部分始祖来 自宋代迁出如皋的冒氏的改姓。冒姓是较罕见汉族姓氏(不是特别罕见),在我国南北均有分布。冒舒湮看的唐《元和姓纂》原本久佚,今本是清人孙星衍,洪莹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出,很显然棼冒氏是漏录或原书有而辑本失去,因为有棼冒氏的衍生姓叔敖氏和包氏,本姓却不见了。冒氏是本姓棼冒的缩姓,与孟氏(孟孙),季氏(季孙),敖氏(宵敖等)类似。目前我们找到的如皋冒氏记录在 南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此外记录还有很多如《续文献通考》)。《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收集洪武年间还有其他冒氏出仕。周边的冒氏可能均从宋如皋冒氏发展而来。如皋冒氏可能是比较正宗楚王室后裔。冒氏记录可能还有早于宋代的(如 宋代邵思《姓解》;南北朝何承天纂《姓苑》,王俭《姓谱》等),如皋冒氏不全是冒致中、冒桧子孙,有相当数量是宋如皋冒氏遗民后裔,尤其是如城镇、东陈镇以外地区。以元末明初为起点,估算当时如皋冒氏家族五支以上。《冒氏宗谱》是的确有史料价值的家谱,除与张士诚关系处写的暧昧,基本符合史实。另外东陈冒桧家谱内容也如前所述是真实可靠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冒氏×谱》可能入清就有造的,制作人是不是冒致中后人都有疑问。可能主要在去外地为宦作幕客经商等清代如皋冒氏使用,几乎全部攀附到冒致中家族。有必要指出冒广生一家其实不是冒辟疆的子孙。为进一步确证冒氏是全国分布姓氏,散居的不算,找到聚居地有如下:江苏如皋市;泰州市区;兴化市沈伦镇冒家村;赣榆县柘汪镇张家湖村;湖南邵东两市镇冒家村;重庆江北区;广东新会、东莞。其中的湖南邵东两市镇冒家村,当地人复旦李贤博士说该村非常古老,不晚于宋就已经存在。所有各地冒氏均为汉族,历史上从无蒙古说法,只在现在个别人才知道有祖籍如皋的人传出来的“成吉思汗之子孙”。不要再说天下冒氏出如皋了,就像福建人说“天下无二蒲”(都是宋代阿拉伯人后裔)一同可笑(余略)。冒姓望居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南省荥阳东北)。

三、历史名人

冒 桧:字友松,原常熟人,元末避乱迁居东陈河东。洪武初年,“以博学闻”,受明太祖召见。时值天下甫定,田赋不均,桧侃侃直陈,无所顾忌,得到明太祖认可,擢广西道巡按入京陛见。不数年,又遇事敢言,“犯颜获谴谪”,后蒙官复原职,进后世子孙繁衍,成为东陈镇河东的望族。清乾隆年间,其子孙于此建草堂祭祀祖先,几经改建、扩建,成为规模宏伟的祠堂。

冒 襄:字辟疆(1611-1693),明末著名四大公子之一。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他的名声一直被后人颂赞。与侯朝宗 方密之陈 贞慧并称称四大公子,都是缔结复社的骨干,他们欲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在南京由吴次尾起草了《留都防乱揭》。历数阉党余孽阮大铖之流的罪状,吓得佞臣不敢出门,后阮大铖之流死灰复燃,复社受挫,冒辟疆险遭迫害。紧接着清兵南下,明王朝摇摇欲坠。大浪淘沙。吴次尾抗清殉国,方密之隐匿乡间,侯朝宗则降清做官去了。饱经风霜的冒辟疆,作为一介书生,空怀报国之心,便信效生于乱世的阮籍,陶渊明,归隐皋邑,更园为庵,啸傲园林了。冒辟疆具有营造园林的高度才华,他善于学习,《游冒氏水绘园记》中所述,冒辟疆的父亲历任吴楚,“辟疆不时省亲,所过名山大川,往往按图考记,留连不忍释去,其故衡湘诸胜,雄览博采,咸得备于简编”。而于浙江兰亭,烟雨楼,西湖诸胜,他也加以研集。明亡他 “结庐乡国”,追忆向之所历者,乃构石为山,因川为池,殆臻乐阿洞壑之美于斯为最矣!

冒敬臣:字伯恭,宋代人,官至大理寺丞。

冒致中:元末海陵人,为两淮盐运司司丞,张士诚自立为吴王,被挟至苏州,封为妥督丞相,他托病力辞不仕,载书遁迹皋东,于本镇贾公祠河南购田筑室定居。当时避乱者从之如阵,后名其地为“东陈”(古阵陈通),此为镇名之由来。东陈有万卷楼。是明代初期冒致中(东林)所建,位于贾公祠后,始聚书数千卷。冒致中有友人吴中巨族刘亮,曾事吴王。吴败,刘携其家藏书,载数巨舟,来东皋,投冒致中,其书藏于冒氏万卷楼。至明永乐间,皇帝为编《永乐大典》,下诏天下藏书。如皋冒氏藏书很多,自在应征之列,冒致中之孙冒基字永忠,尽献其书。奉命征书的御史劝之仕,冒基托词年老力辞,以医药济世终老,乡人私谥为潜德先生。明永乐帝赐以御书“万券楼”匾额,此匾清初移置如城冒氏宗祠,至抗战期间失去。

冒广生:字鹤亭(1873—1959年),号疚斋,清代江苏如皋人,光绪二十年举人,曾参加过戊戌变法活动。1900年任清朝刑部郎中,两年后兼北京五城学堂史地教习,后转为农工商部郎中。民国时,历任财政部顾问、农工商部全国经济调查会会长,江浙等地海关监�督、外交特派员。为官期间,他仍对文化事业颇为关心,曾刻印多种图书。抗日战争时期,冒广生居上海,从事经史词曲研究,著述宏富。抗战之后居南京,应聘为国史馆纂修,起草人物列传多篇。新中国成立之后又转居上海,后受聘为上海市文管会顾问。毛泽东对其尊敬有加,曾虚心听取他的意见,称其“是一条道路上的人”。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荥阳郡:荥阳为古郡县名,治所在今郑州市北古荥镇。据《荥阳县志》载:荥阳春秋属郑。战国属韩荥阳邑。秦置县,属三川郡。西汉属河南郡。东汉属河南尹。三国魏正始五年析河南郡置荥阳郡,统领荥阳、卷、阳武、开封等8县,寻罢。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复置荥阳郡,阳武仍属之。北齐天保七年(566年)“省卷县入荥阳”。以后荥阳郡辖卷、原武、阳武的隶属关系一直延续到隋朝和唐初,达500年之久。郡的行政区划沿用至583年,为隋文帝所废,但直到唐朝前期还时有复改郡的现象,直到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荥阳郡才更名郑州。明清以后,黄河数次改道南徙,原武、阳武与荥阳因碍于黄河之隔,才逐渐脱离了辖属关系。

这些资料作个参考,给孩子取名是一生的事,给孩子取名还是自己拿主意吧!

施耐庵简介

施耐庵(约1296~1370) 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明嘉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