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拉西泮片药片上写有两种0.5ATc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劳拉西泮片药片上写有两种0.5ATc,第1张

病情分析:

你好,劳拉西泮片属于安定类的镇静安神药物,对抑郁症的控制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指导意见:

既然通过使用该药物对妈妈的抑郁症疗效理想,不建议戒药的,症状好转后可以以最小剂量维持的;目前戒药半年了,现在是可以重新服用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提供帮助!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指平均每日每100张床位所消耗的抗菌药物的DDD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计算各抗菌药物的总剂量,再除以该药DDD值,得该药的DDDs。所有的抗菌药物DDDs相加,得总DDDs。总DDDs/同时间段在院患者人天数×100,即得最终结果。

DDD值:按照WHO推荐的药物应用日处方协定剂量计算或根据新编药物学数据自行计算:(defined daily doses , DDD),同一通用名的药物剂型不同DDD值也不同。 

某个抗菌药物的DDD数=该抗菌药物消耗量除以DDD值(克/DDD值)。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所有抗菌药物DDD数的和。

扩展资料:

DDDs:用药频度(累计DDD数)。DDDs=该药年销售总量(g)/该药的DDD值。DDDs可反映不同年度的用药动态和用药结构,DDDs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

DDDc:限定日费用。DDDc=该药年销售总金额(元)/该药的DDDs值。DDDc代表药品的总价格水平,表示患者应用该药的平均日费用。DDDc越大,表示患者的经济负担越重。

-抗菌药物强度

应该是波立维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药品名称

通用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商品名:波立维

英文名:Clopidogrel Hydrogen Shlfate Tablets

英文商品名:PLAVIX

汉语拼音:Liusuanqinglubigelei pian

本品主要成份及其化学名称:硫酸氢氯吡格雷

性状

口服剂波立维为粉红色,圆形,双凸,刻痕薄膜包衣片,一面刻有75,另一面刻有1171,含97875mg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相当于75mg的氯吡格雷碱。

药理毒理

药效学特性

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ATC分类为:BO1AC/04。

氯吡格雷选择性也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它的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lllb/llla复合物的活化,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必须经生物转化才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但是还没有分离出产生这种作用的活性代谢产物。除ADP外,氯吡格雷还能通过阻断由释放的ADP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的扩增,抑制其它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不能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氯吡格雷通过不可逆地修饰血小板ADP受体起作用。暴露于氯吡格雷的血小板的寿命受到影响。而血小板正常功能的恢复速率同血小板的更新有关。

从第一天起,每天重复给氯吡格雷75mg,抑制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在3-7天达到稳态。在稳态,每天服用氯吡格雷75mg平均抑制水平维持中40%-60%,在治疗中止后一般约在5天内血小板聚集和出血时间逐渐回到基线。

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来自于CAPRIE临床试验。该试验的入组病人有19,185个,为多个中心,多国家,随机双盲比较氯吡格雷(75mg/天)和阿司匹林(325mg/天)作用

的平行临床研究。

随机入选的病人为:

1)有近期心肌梗死史(35天内)

2)近期缺血性中风史(7天-6个月内),至少近一周内仍有继发神经系统症状。

3)确诊外周动脉疾病(PAD)

病人接受随机治疗1-3年,在心肌梗死组中,大多数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初期服用阿司匹林。

与阿匹林相比,氯吡格雷可显著降低新的缺血性事件(包括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和其它血管疾病死亡)的发生率。其中,939件发生在氯吡格雷治疗组,1020件发生在阿司匹林治疗组(相对危险降低(RRR)87%[95% CI:02-164];P=0045),相当于每1000名病人接受2年治疗,10[CI:0-20]名病人就可避免出现一次缺血性事件。氯吡格雷治疗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的总体死亡率分别为58%和60%,没有显著性差异。

根据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和其它血管疾病死亡进行分组分析,由于PAD(尤其是那些有心肌梗死史的病人)(RRR=237%;CI:89-362)入组的病人和由于严重缺血性中风(与阿司匹林治疗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RRR=73%;CI-57-187)入组的病人受益最大(p=0003)。由于近期心肌梗死而入选的病人,氯吡格雷治疗组的有效率略低于阿司匹林治疗组,但在统计学上无差异(RRR=40%;CI:-225-117)。而且,根据年龄分组分析,氯吡格雷对75岁以下病人的治疗作用好于75岁以上病人。

由于CAPRIE临床试验并没刻意设计来评价氯吡格雷对某组病人更有效,所以这种差异是否真实或是偶然还是不清楚。

临床前安全性研究

大鼠和狒狒临床前最常见的反应为肝脏发生变化。所服剂量为人体服用75mg/天氯吡格雷后使用剂量的25倍,这些肝脏变化是由于药品对肝脏代谢酶影响的结果。

大鼠和狒狒服用高剂量氯吡格雷,胃耐受性差(胃炎、胃溃疡和/或眩晕)

以每天大至77mg/kg剂量,小鼠服用78周,大鼠服用104周的氯吡格雷没有发现致癌的证据。此剂量的血药浓度较人类的推荐剂量(每天75mg)大25倍。

经过一系列体内的体外试验证实氯吡格雷无致突变效果。

氯吡格雷对雌性大鼠和雄性大鼠的生育能力没有影响,对大鼠和兔子均无致畸作用。哺乳大鼠服用氯吡格雷可轻微延缓幼儿的发育。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和/或其代谢物从乳汁中排泄,因此,不排除氯吡格雷有直接(轻微毒性)或间接(味道不好)作用。

药代动力学

多次口服氯吡格雷75mg以后,氯吡格雷吸收迅速,母体化合物的血浆浓度很低,一般在用药2小时后低于定量限(000025mg/L)。根据尿液中氯吡格雷代谢物排泄量计算,至少有50%的药物被吸收。

氯吡格雷主要由肝脏代谢。血中主要代谢产物是羧酸盐衍生物,其对血小板聚集也无影响,占血浆中药物相关化合物的85%。多次口服氯吡格雷75mg以后,血药浓度约在1小时后达峰(30mg/l)

氯吡格雷主要由一种药物前体,通过氧化作用形成2-氧基-氯吡格雷,然后再经过水解形成活性代谢物(一种硫醇衍生物)。氧化作用主要由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2B6和3A4调节,1A1、1A2和2C19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体外分离这种活性代谢物显示它可迅速不可逆的与血小板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但在血中未检测到此种代谢物。

在氯吡格雷50-150mg范围内,主要代谢物药代动力学为线性增长(血浆浓度与剂量成正比)。

在很广的浓度范围内,氯吡格雷及其主要代谢物均可在体外与人体的血浆蛋白可逆性结合(分别为98%和94%)。

人体口服14C标记的氯吡格雷以后,在5天内约50%由尿液排出,约46%由粪便排出,一次和重复给药后,血浆中主要代谢产物的消除半衰期为8小时。

每天重复服用波立维75mg后,严重肾损害病人(肌酐清除率5-15ml/min)和健康志愿者。尽管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低于健康志愿者25%,但出血时间的延长与每天服用氯吡格雷75mg的健康志愿者相同。而且,所有病人的临床耐受性良好。

健康志愿者及患有肝硬化(Child-Pugh classA或B)病人单次,多剂量服用氯吡格雷,对氯吡格雷药效学硬化病人单次,多剂量服用氯吡格雷,对氯吡格雷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表明每天一次服用氯吡格雷75mg,进行10天,药物安全,受试者对药物耐受良好。肝硬化病人单次服药及稳态氯吡格雷血药浓度峰值高于健康志愿者几倍。但肝硬化组和健康志愿者组间血中主要代谢物浓度,结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和出血时间均相当。

适应症

波立维适用于有过近期发作的中风、心肌梗死和确诊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该药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事件的发生(如心肌梗死,中风和血管性死亡。)

用法用量

波立维的推荐剂量为每天 75mg,与或不与食物同服,对于老年患者不需调整剂量。

不良反应

通过对11,300多病人的治疗,其中7000多病人接受治疗1年或以上,评价氯吡格雷的安全性。大型临床研究(CAPRIE)中,服用75mg/天氯吡格雷,与服用325mg/天阿司匹林相比耐受良好。不论年龄,性别和种族,氯吡格雷的总体耐受性与阿司匹林类似。在CAPRIE试验中临床主要的不良反应讨论如下:

出血:

接受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治疗的病人,出血的总发生率为93%。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4%和16%。

接受氟吡格雷治疗的病人,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为20%,需住院治疗的为07%,而阿司匹林分别为27%和11%。

与阿司匹林相比,服用氯吡格雷的病人其他出血事件的发生率高(73%vs65%),但两个治疗组的严重事件发生率相似(06%vs04%)两个治疗组最常见不良事件为:紫癜/挫伤/血肿,和鼻出血,其他还有血肿、血尿和眼部出血(主要是结膜出血)。

颅内出血发生率氯吡格雷为04%,阿司匹林为05%。

血液病:

有6个病人出现严重中性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白细胞<045×109/1),4个属于氯吡格雷组( 004%),2个属于阿司匹林组(002%)。9599个氯吡格雷组病人中有两人出现中性白细胞数为零,而阿司匹林组的9586个病人中无人出现。氯吡格雷组病人中出现一例再生障碍性贫血。

氯吡格雷组严重血小板减少症(<80×109/1)发生率为02%,阿司匹林组为01%;出现血小板计数≤30×109/1的情况非常少。

胃肠道:

总体来讲,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如腹痛、消化不良、胃炎和便秘)氯吡格雷组为271%,而阿司匹林组为298%。而且,由于胃肠道的副作用而退出治疗的氯吡格雷组为32%,阿司匹林组为40%。但是,各组临床严重副反应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30%vs36%)。两个治疗组最常见不良事件为:腹痛、消化不良、腹泻和恶心。其他还有便秘、牙病症、眩晕和胃炎等。

腹泻发生率氯吡格雷组为45%,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34%)。严重腹泻的发生率两治疗组相似(02%vs01%)。消化道,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氯吡格雷组为07%,而阿司匹林组为12%。

皮疹和其它皮肤病:

皮肤及其附属组织疾病的发生率,氯吡格雷组为158%(07%严重),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42%vs35%)。氯吡格雷级瘙痒发一率也高于阿司匹林组(33%vs16%)

中枢和周围系统疾病:

氯吡格雷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总发生率(例如:头痛、眩晕、头昏和感觉异常)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223%vs238%)。

肝脏和胆道疾病:

两治疗组肝脏和胆道疾病总发生率相似(35%vs34%)

上市后使用情况:

上市后使用证实了氯吡格雷的安全性,曾出现过过敏症状,主要包括皮肤反应(斑丘疹或红斑疹,荨麻疹…)和/或瘙痒。出现支气管痉挛、血管生水肿或类过敏性反应的情况较少。

上市后,极少数曾出现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1/200,000病人)

禁忌

1、对药品或本品任一成份过敏。

2、严重的肝脏损伤

3、活动性病理性出血,如消化性溃疡或颅内出血。

注意事项

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急性心肌梗死最初几天不推荐进行氯吡格雷治疗。

由于缺少相关数据,不主动推荐使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PTCA(有支架)、CABG和急性缺血性中风(短于7天)。

与其它一些抗血小板药同时使用,氯吡格雷对那些由于创伤、手术或其它病理原因而可能引起出血增多的病人,应慎用。病人择期手术,且无需抗血小板治疗,术前一周停止使用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延长出血时间,对于有伤口(特别是在胃肠道和眼内)易出血的病人应慎用。

病人应知服用氯吡格雷止血时间可能比往常长,同时病人应向医生报告异常出血情况,手术前和服用其它新药前病人应告知医生他们在服用氯吡格雷。

由于患有肾脏损伤病人使用氯吡格雷的经验极有限,因此这些病人应慎用氯吡格雷。

严重肝病的病人可能有出血倾向,这类病人使用本药的经验极有限,应慎和氯吡格雷。

由于服用华法令也有出血倾向,所以服用本药时不推荐同时使用华法令。

由于同时服用阿司匹林,非甾体解热镇痛药,肝素和血栓溶解剂可增加出血的危险,所以不建议同时服用([见药物相互作用])。

对于同时服用易出现胃肠道损伤的药物(如非甾体解热镇痛药)的病人应慎用氯吡格雷(见[药物相互作用])。

未见属用本药后对驾驶或心理学检测产生影响。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大鼠和兔子生殖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对受精和胎儿无影响。同于对孕妇无足够的严格的对照研究,因此怀孕期间不建议服用此药。

对大鼠的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和/或其代谢物从乳汁中排泄,但不清楚本药是否从人的乳汁中排泄。

儿童用药本品在儿科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还未明确。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人(不小于75岁)在血浆中主要代谢物浓度明显高于年轻健康志愿者,但较高的血浆浓度与血小板聚集及出血时间的差异无关,故没有必要对老年人调整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

华法林:见注意事项。

阿司匹林(ASA)

阿司匹林不改变氯吡格雷对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但氯吡格雷增强了阿司匹林对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效果。伴随氯吡格雷使用阿司匹林500mg,一天服用两次,使用一次,并不显著增长氯吡格雷引起的出血时间延长,长期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安全性还没有定论。(见[注意事项])。

肝素:

在健康志愿者的研究中,氯吡格雷不改变肝素在凝血上的作用,不必要改变肝素的剂量。同时服用肝素不影响氯吡格雷诱导的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效果。由于同时服用的安全性没有确定,因此使用应谨慎。

血栓溶解剂:

近期发作的心肌梗死的病人,同时服用氯吡格雷,rt-PA和肝素,评价其安全性。临床出血的发生率与 rt-PA和肝素同阿司匹林同时服用的发生率相似。由于氯吡格雷与其他血栓溶解剂同时服用的安全性没有确立,因此使用时应谨慎。([注意事项])

非甾体解热镇痛药(NSALDS)

健康志愿者同时服用萘普生和氯吡格雷与潜在的胃肠道出血有关,由于缺少氯吡格雷与其他非甾体解热镇痛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所以是否同所有非甾体解热镇痛同时服用均会提高胃肠道出血事件还不清除。因此,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和氯吡格雷同时口服时应小心。([注意事项])

其它联合治疗:

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对氯吡格雷药效学相互作用和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未见氯吡格雷与阿替洛尔及硝苯地平,单独或两者同时合用时,出现显著的临床上药效学相互影响,而且,氯吡格雷与苯巴比妥善,西咪替丁或雌二醇的合用不显著影响氯吡格雷的药效学活性。

与氯吡格雷合用,地高辛和茶碱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没有改变。同时使用制酸剂不改变氯吡格雷吸收。

人体肝微粒体酶研究表明,氯吡格雷羧代谢物可抑制P450(2C9)活性。因此氯吡格雷可能会升高某些药物如苯妥英,甲苯磺丁脲,和其它一些通过P450(2C9)代谢的非甾体解热镇痛的血药浓度。CAPRIE研究表明苯妥英,甲苯磺丁脲同氯吡格雷合用安全。

药物过量

曾报道过一例过量服用波立维。一位34岁妇女一次服用1,050mg 氯吡格雷(相当于14片75mg/片)没出现相关的副作用,未进行特殊的治疗。病人康复后无后遗症。

健康志愿者一次口服600mg(相当于8片75mg/片)氯吡格雷无副反应报道。出血时间延长因子为17,与常规剂量(75mg/天)治疗观察到的结果一样。

没有氯吡格雷专用的解毒药。如果需要迅速恢复正常的出血时间,可进行血小板输血以拮抗氯吡格雷的药理作用。

规格75mg/片

包装双铝膜包装,7片/盒,14片/盒、28片/盒

贮藏没有特别的贮存要求。

有效期3年

分装企业杭州赛诺菲圣德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

对于个人而言药品说明书主要是查询,药品的使用规则是什么,对于药品怎么使用有个详细的了解,如果对于研发人员可以在药品说明书中查询,工艺技术,或者制剂然后通过文献查询分析了解,如果是对于立项人员会在说明书调研适应症、制剂规格等,最好同时对比原研多个国家的说明书主要是对比(中、美、日、欧)的说明书,理清适应症和规格剂型有什么不同。

 可以在数据库中的上市数据库系统中查询调研各个国家的药品说明书,包含40多个主流国家,如果是想要了解FDA批准药品的说明书,可以在美国FDA批准药品数据库中查询,可以通过药品名称、活性成分、申报企业、申请号、剂型、给药途径进行关键词的搜索,还能通过条件筛选选择想要了解的数据。

在搜索结果中最右边有说明书的选项,,能查询药品的说明书,也支持下载药品说明书文档。

fda说明书下载

日本药品说明书查询方式,可以在上市药品数据库中查询日本药品说明书数据,可以通过药品名称、公司名称、许可证号、剂型、辅料、YJ编号等进行关键词的搜索,还能通过ATC编码进行条件筛选,以及高级检索方式“是或非”筛选,在筛选结果中能查询和下载日本药品说明书。

日本药品说明书

除了在上市药品数据库查询药品说明书之外还能在合理用药下的国内外药品名说明书中查询药品数据,收载了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地区的20万+药品说明书,部分国家说明书包含专业版和患者版,专业版说明书包含详细的处方信息、药理毒理、临床试验、适应症、用药说明等,是研发,调研的重要参考来源。其他国家数据持续补充中。

可以通过药品名称、公司、申请号/批准号进行关键词的筛选,还能通过来源进行条件的筛选数据。

国内外药品说明书

一般药品说明书是药品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医生、护士士、病人在适用药物时的科学依据,对于药物立项、研发人员来说调研查询药品说明书是为了了解工艺技术、适应症、制剂、药理毒理数据等等,为药物研发提供数据支持,也是在做药物立项调研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对于个人而言药品说明书主要是查询,药品的使用规则是什么,对于药品怎么使用有个详细的了解,如果对于研发人员可以在药品说明书中查询,工艺技术,或者制剂然后通过文献查询分析了解,如果是对于立项人员会在说明书调研适应症、制剂规格等,最好同时对比原研多个国家的说明书主要是对比(中、美、日、欧)的说明书,理清适应症和规格剂型有什么不同。

可以在数据库中的上市数据库系统中查询调研各个国家的药品说明书,包含40多个主流国家,如果是想要了解FDA批准药品的说明书,可以在美国FDA批准药品数据库中查询,可以通过药品名称、活性成分、申报企业、申请号、剂型、给药途径进行关键词的搜索,还能通过条件筛选选择想要了解的数据。

在搜索结果中最右边有说明书的选项,,能查询药品的说明书,也支持下载药品说明书文档。

fda说明书下载

日本药品说明书查询方式,可以在上市药品数据库中查询日本药品说明书数据,可以通过药品名称、公司名称、许可证号、剂型、辅料、YJ编号等进行关键词的搜索,还能通过ATC编码进行条件筛选,以及高级检索方式“是或非”筛选,在筛选结果中能查询和下载日本药品说明书。

日本药品说明书

除了在上市药品数据库查询药品说明书之外还能在合理用药下的国内外药品名说明书中查询药品数据,收载了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地区的20万+药品说明书,部分国家说明书包含专业版和患者版,专业版说明书包含详细的处方信息、药理毒理、临床试验、适应症、用药说明等,是研发,调研的重要参考来源。其他国家数据持续补充中。

可以通过药品名称、公司、申请号/批准号进行关键词的筛选,还能通过来源进行条件的筛选数据。

国内外药品说明书

一般药品说明书是药品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医生、护士士、病人在适用药物时的科学依据,对于药物立项、研发人员来说调研查询药品说明书是为了了解工艺技术、适应症、制剂、药理毒理数据等等,为药物研发提供数据支持,也是在做药物立项调研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成份

拉考沙胺 Lacosamide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16 岁及以上癫痫患者部分性发作的联合治疗。

用法用量

推荐剂量 :本品须每日服用2次(通常为早上1次,晚上1次)。推荐起始剂量为每次50 mg、每日2次,1周后应增加至每次100 mg、每日2次的初始治疗剂量。

本品治疗的起始剂量也可以为200 mg单次负荷剂量,约12小时后采用每次100 mg、每日2次(200 mg/日)维持剂量方案。当医生确定需要迅速达到拉考沙胺稳态血浆浓度及疗效时,可以给予患者负荷剂量。考虑到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升高,应在医学监督下进行负荷剂量给药(参见不良反应)。尚未研究负荷剂量用于急症时的情况,如癫痫持续状态。

基于疗效和耐受性,可每周增加维持剂量,每次增加50 mg,每日2次(每周增加100 mg),直至增至最高推荐日剂量400 mg(每次200 mg、每日2次)。

如果漏服1次剂量的拉考沙胺,患者应立即补服,然后按时服用下一次的剂量。如果患者在下一剂量应服时间的6小时内发现漏服,则无需补服,只需按时服用下一次拉考沙胺即可。患者不应服用双倍剂量。

根据目前的临床实践,如果须停用拉考沙胺,则建议逐渐停药(例如,按200 mg/周逐渐降低日剂量)。

特殊人群用药

肾功能受损 :轻度和中度肾功能受损(CL CR >30 mL/min)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轻度或中度肾功能受损患者,可考虑接受200 mg负荷剂量,但进一步剂量调整(每日>200 mg)时应谨慎。重度肾功能受损患者(CL CR ≤30 mL/min)及终末期肾病患者,推荐的最高维持剂量为250 mg/日。调整这些患者的剂量时应谨慎。如果有负荷剂量指征,应使用100 mg起始剂量,然后使用第1周每次50 mg、每日2次给药方案。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建议在血液透析结束后直接补充不超过50%的分次日剂量。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时应谨慎,因为相关临床经验很少,且可能会出现代谢产物(具有未知的药理学活性)蓄积。

肝功能受损 :轻至中度肝功能受损患者的最高推荐剂量为300 mg/日,肝功能受损患者的剂量调整应谨慎。

对于合并存在肾功能受损的患者,调整剂量时应谨慎。未在重度肝功能受损患者中评价拉考沙胺的药代动力学(参见药代动力学)。

服用方法 :口服。本品与或不与食物同服均可。 药物过量 临床症状- 临床试验 :意外或有意使用过量拉考沙胺后观察到的症状主要与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系统相关。

患者暴露于400 - 800 mg拉考沙胺后出现的不良事件类型,与患者暴露于拉考沙胺推荐剂量后的不良反应类型没有临床差异。

摄入>800 mg剂量后报告的反应为头晕、恶心、呕吐、癫痫发作(全身性强直阵挛癫痫发作、癫痫持续状态)。也曾观察到心脏传导障碍、休克、昏迷。单 次拉 考沙胺急性过量数克后,曾报告患者死亡事件。

处理 :拉考沙胺药物过量没有特异性解毒药。拉考沙胺药物过量的治疗应包括全身支持性措施,必要时可包括血液透析(参见药代动力学)。 禁忌 对本品有效 成份 或本品中任何辅料过敏者禁用。

已知有II度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 注意事项 自杀意念和行为 :在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多种适应症的患者中,报告过自杀意念和行为。抗癫痫药物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荟萃分析也表明,自杀意念和行为的风险有小幅增加。该风险的机制不明确,且现有数据不能完全排除拉考沙胺增加该风险的可能。因此,应监测患者是否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的迹象,并考虑给予适当的治疗。应告知患者(及患者的照顾者),如果出现自杀意念或行为的迹象,应寻求医学建议(参见不良反应)。

心律和心脏传导 :临床研究中曾观察到使用本品后出现PR间期延长。本品应慎用于已知有传导问题、重度心脏疾病(例如心肌梗塞或心脏衰竭)、老年或联合使用可引起PR间期延长药物的患者。

上市后使用经验中报告过II度或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在本品治疗癫痫患者的安慰剂对照试验中,无房颤或房扑报告;但在开放性癫痫试验和上市后使用经验中有房颤和房扑报告(参见不良反应)。

应让患者认识到II度或II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症状(例如脉搏减慢或不规则、头重脚轻和昏厥感)及房颤和房扑的症状(例如心悸、脉搏快或不规则、气促)。应告知患者,如果发生这些症状,应寻求医学建议。

头晕 :本品治疗可引起头晕,从而可能增加意外受伤或摔倒的发生率。因此,应告知患者在熟悉本品的潜在影响之前须谨慎使用(参见不良反应)。

对驾驶和操作机械能力的影响 :本品对驾驶和操作机械的能力有轻至中度影响。本品治疗曾引起头晕或视力模糊。因此,应告知患者,不要驾驶或操作其他有潜在危害的机械。 儿童用药 本品用于治疗16岁以下儿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 老年用药 老年患者(年龄超过65岁)不需要减量。本品用于老年癫痫患者的经验有限。用于老年患者时,应考虑年龄相关的肾脏清除率下降以及AUC水平升高(参见用法用量项下“肾功能受损”及药代动力学)。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妊娠期

与癫痫及总体抗癫痫药物相关的风险 :所有抗癫痫药物研究均表明,在接受癫痫治疗女性的子代中,畸形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 - 3倍,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3%。在接受治疗的人群中,观察到多种药物引起畸形增加,但目前仍不清楚治疗和/或疾病在其中的作用程度。

此外,由于疾病加重对母亲和胎儿均有害,因此不应中断有效的抗癫痫药物治疗。

与拉考沙胺相关的风险 :本品用于孕妇的数据不充分。动物研究未提示对大鼠或家兔的致畸作用,但在母体毒性剂量水平,大鼠和家兔中观察到了胚胎毒性(参见药理毒理)。本品对人类的潜在风险未知。

本品不应在妊娠期使用,除非有明确需要(如果母亲的获益大于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如果女性决定怀孕,则应仔细地重新评估本品的使用。

哺乳期 :目前拉考沙胺是否会被分泌至人乳汁中未知。不能排除对新生儿/婴儿的风险。动物研究显示,拉考沙胺会被分泌至乳汁中。作为预防措施,本品治疗期间应停止哺乳。

生育能力 :在大鼠中达到的血浆暴露量(AUC)约为人用最高推荐剂量(MRHD)下血浆暴露量的2倍时,未观察到对雄性或雌性生育力或生殖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安全性特征概述 :根据在1308例癫痫部分发作患者中开展的联合治疗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的汇总分析结果,在随机分配接受本品或安慰剂的患者中,分别有619%和352%的患者报告了至少1例不良反应。本品治疗组最常报告的不良反应(≥10%)为头晕、头痛、恶心和复视。这些反应通常为轻至中度。一些反应与剂量相关,减少剂量后能够缓解。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通常随时间延长而下降。

在所有对照研究中,随机分配接受本品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率为122%,随机分配接受安慰剂的患者为16%。导致停止本品治疗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为头晕。

在给予负荷剂量后,头晕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能升高。

基于对拉考沙胺与卡马西平缓释剂进行比较的非劣效单药治疗临床试验数据的分析,拉考沙胺的最常报告的不良反应(≥10%)为头痛和头晕。接受拉考沙胺治疗的患者中的因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率为106%,而接受卡马西平缓释剂治疗的患者中因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率为156%。

不良反应总结 :下文列出了临床试验及上市后使用经验中报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率定义如下:非常常见(≥1/10),常见(≥1/100至<1/10),不常见(≥1/1000至<1/100),未知(根据可获得的数据,无法估计发生率)。在每个发生率组内,不良反应按严重性降序列出。

血液和淋巴系统异常 未知:粒细胞缺乏症。

免疫系统异常 不常见:药物、超敏反应,未知:药物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性症状(参见特定的不良反应描述)。

精神异常 常见:抑郁、精神混乱状态、失眠,不常见:攻击行为、激越、欣快情绪、精神异常、自杀企图、自杀意念、幻觉。

神经系统异常 非常常见:头晕、头痛,常见:平衡障碍、协调性异常、记忆力障碍、认知障碍、嗜睡、震颤、眼球震颤、感觉减退、构音困难、注意力障碍、感觉异常,不常见:晕厥(参见特定的不良反应描述),未知:惊厥(开放性的研究中报告的不良反应)。

眼部异常 非常常见:复视,常见:视物模糊。

耳和迷路异常 常见:眩晕、耳鸣。

心脏异常 (参见特定的不良反应描述) 不常见: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房颤、房扑。

消化系统异常 非常常见:恶心,常见:呕吐、便秘、胃肠胀气、消化不良、口干、腹泻。

肝胆异常 不常见:肝功能检测异常(参见特定的不良反应描述)、肝酶升高(>2 x ULN)。

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 常见:瘙痒、皮疹,不常见:血管性水肿、荨麻疹,未知: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异常 常见:肌肉痉挛。

全身性不适和给药部位异常 常见:步态失常、虚弱、疲劳、易怒、酒醉感。

损伤、中毒和医疗处置导致的并发症 常见:摔倒、皮肤撕裂、挫伤。

上市后使用经验中报告的不良反应。

特定的不良反应描述 :使用本品可引起剂量相关性PR间期延长。可能发生与PR间期延长相关的不良反应(例如房室传导阻滞、晕厥、心动过缓)。在联合治疗临床试验中,癫痫患者中报告的I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不常见,200、400和600 mg本品组或安慰剂组分别为07%、0%、05%和0%。这些研究中未观察到II度或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但在上市后使用经验中,报告过本品治疗后出现的II度和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在对拉考沙胺与卡马西平缓释剂进行比较的单药治疗临床试验中,拉考沙胺与卡马西平组的PR间期延长程度相当。

临床试验中,晕厥发生不常见。在接受本品(n=944)与安慰剂(n=364)治疗的癫痫患者之间,发生率无差异,分别为01%与03%。在对拉考沙胺与卡马西平缓释剂进行比较的单药治疗临床试验中,7/444例(16%)的拉考沙胺组患者及1/442例(02%)卡马西平缓释剂组患者报告晕厥。

短期临床试验中未报告房颤或房扑;但在开放性癫痫试验和上市后使用经验中报告过房颤或房扑。

实验室检查异常 :在本品治疗癫痫部分发作的成人患者的对照试验中,观察到肝功能检测异常,这些患者正在接受1 - 3种合并使用的抗癫痫药物。本品治疗组患者发生ALT升高至≥3 x ULN的比率为07%(7/935),而安慰剂组为0(0/356)。

多器官超敏反应 :在接受某些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报告过多器官超敏反应(也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性症状的药物反应)。这些反应的表现各异,但一般表现为发热和皮疹,且可能伴有不同器官系统受累。如果怀疑为多器官超敏反应,应停用拉考沙胺。

儿童人群 :预计16 - 18岁青少年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类型和严重程度与成人相同。本品在16岁以下儿童中的安全性尚不明确。

老年人群 :在对拉考沙胺与卡马西平缓释剂进行比较的单药治疗研究中,老年患者(≥65岁)与拉考沙胺相关的不良反应类型似乎与<65岁的患者相似。但老年患者中报告的跌倒、腹泻和震颤发生率高于(差异≥5%)较年轻的成年患者。与较年轻成年人群相比,老年患者中最常报告的心脏相关不良反应为I度房室传导阻滞,老年患者中拉考沙胺组报告率为48%(3/62),而较年轻成年患者为16%(6/382)。老年患者中拉考沙胺组因不良事件停药率为210%(13/62),而较年轻成年患者中为92%(35/382)。老年患者与较年轻成年患者之间的这些差异与阳性对照组相似。

疑似不良反应的报告 :在本品获得上市批准后,疑似不良反应的报告很重要。这可以持续监测本品的获益/风险比。要求医护专业人员通过相应的报告系统,报告疑似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应慎用于接受已知可引起PR间期延长药物(例如卡马西平、拉莫三嗪、艾司利卡西平、普瑞巴林)治疗的患者,以及接受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患者。然而,临床试验亚组分析未发现接受卡马西平或拉莫三嗪合并给药的患者出现PR间期延长的幅度增加。

体外试验数据 :数据总体提示,拉考沙胺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较低。多项体外研究表明,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血药浓度范围内,拉考沙胺不会诱导CYP1A2、CYP2B6和CYP2C9酶,且不会抑制CYP1A1、CYP1A2、CYP2A6、CYP2B6、CYP2C8、CYP2C9、CYP2D6和CYP2E1酶。一项体外研究表明,拉考沙胺在肠道内不经P糖蛋白转运。体外数据显示,CYP2C9、CYP2C19和CYP3A4能够催化O-去甲基代谢产物形成。

体内试验数据 :拉考沙胺抑制或诱导CYP2C19和CYP3A4的程度没有临床意义。拉考沙胺不影响咪达唑仑(经CYP3A4代谢,拉考沙胺给药剂量为每次200 mg、每日2次)的AUC,但咪达唑仑的C max 略微升高(30%)。拉考沙胺不影响奥美拉唑(经CYP2C19和CYP3A4代谢,拉考沙胺的给药剂量为每次300 mg、每日2次)的药代动力学。

CYP2C19抑制剂奥美拉唑(每次40 mg、每日1次)未引起拉考沙胺暴露量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变。因此,CYP2C19中度抑制剂对拉考沙胺全身暴露量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影响的可能性不大。

与CYP2C9强效抑制剂(例如氟康唑)和CYP3A4强效抑制剂(例如伊曲康唑、酮康唑、利托那韦、克拉霉素)合并治疗时,可能导致拉考沙胺全身暴露量增加,建议在使用时需谨慎。未在体内试验中确定这类相互作用,但根据体外试验数据,可能会发生此类相互作用。

利福平或圣约翰草(贯叶连翘)等强效酶诱导剂,可能会中等程度地降低拉考沙胺的全身暴露量。因此,开始或结束这些酶诱导剂治疗时应谨慎。

抗癫痫药 :在相互作用试验中,拉考沙胺未显著影响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的血浆浓度。拉考沙胺血浆浓度不受卡马西平及丙戊酸影响。一项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的估计结果表明,与已知为酶诱导剂的其他抗癫痫药(各种剂量的卡马西平、苯妥英、苯巴比妥)合并治疗后,拉考沙胺的全身总暴露量降低了25%。

口服避孕药 :一项相互作用试验中,拉考沙胺与口服避孕药炔雌醇和左炔诺孕酮之间不会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这些药物合并使用时,孕酮浓度不受影响。

其他药物 :相互作用试验表明,拉考沙胺不会影响地高辛的药代动力学。拉考沙胺与二甲双胍不会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

华法林与拉考沙胺合并给药,不会导致华法林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变。

虽然未获得拉考沙胺与酒精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数据,但不能排除酒精对药效学的影响。

拉考沙胺的蛋白结合率较低,<15%。因此,认为不大可能通过竞争蛋白结合位点,与其他药物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

FDA妊娠分级

C级 : 动物研究证明药物对胎儿有危害性(致畸或胚胎死亡等),或尚无设对照的妊娠妇女研究,或尚未对妊娠妇女及动物进行研究。本类药物只有在权衡对孕妇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之后,方可使用。

贮藏/有效期 不超过30℃密闭保存。

有效期60个月。 成份详述/性状 拉考沙胺的化学名称:( R )-2-乙酰基氨基- N -苯甲基-3-甲氧基丙酰胺。分子式:C 13 H 18 N 2 O 3 ,分子量:25030。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至类白色。

药理作用

拉考沙胺在人体中发挥抗癫痫作用的确切机制尚待充分阐明。体外电生理研究表明,拉考沙胺可选择性地增强电压门控钠通道的缓慢失活,从而稳定那些过度兴奋的神经元细胞膜并抑制神经元反复放电。

临床试验国外临床研究结果 :在3项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并有12周维持期的临床试验中,确定了本品推荐剂量(200、400 mg/日)用于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在联合治疗对照试验中亦证明了本品600 mg/日有效,但有效性与400 mg/日相似,且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相关的不良反应,患者不大可能耐受600 mg/日剂量。因此,不推荐使用600 mg/日剂量。最大推荐剂量为400 mg/日。这些试验涉及1308例平均23年癫痫部分性发作史的患者,旨在评价拉考沙胺与1 - 3种抗癫痫药物合并给药时,在下述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未控制的癫痫部分性发作伴或不伴继发性全身性发作的患者。总体而言,安慰剂组、拉考沙胺200 mg/日组和拉考沙胺400 mg/日组中,癫痫发作频率降低50%的受试者比例分别为23%、34%和40%。

一项多中心、开放性研究,确定了单次静脉注射负荷剂量拉考沙胺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该研究旨在评价了先采用单次静脉注射负荷剂量(包括200 mg)拉考沙胺,以快速起效,然后每日口服给药2次(与静脉注射剂量相等)在联合治疗16 - 60岁受试者癫痫部分性发作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中国临床研究结果 :在一项包含12周维持期的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证实了推荐剂量(200、400 mg/日)的本品作为联合治疗用于日本和中国成人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的有效性。该研究随机分配了548例,年龄≥16岁的患者,目的为评价拉考沙胺与1 - 3种抗癫痫药物联合给药时,在控制不良的癫痫部分性发作伴或不伴继发性全面发作的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体上,与安慰剂组相比,拉考沙胺400 mg/日组和200 mg/日组从基线至维持期的每28天癫痫部分性发作频率显示了具有统计学意义及临床意义的下降( P <0001)。中国受试者结果与总体全分析集结果相似(2组均为 P <0001)。

共406例中国受试者随机分组,402例受试者纳入全分析集(FAS)中。在中国受试者中,与安慰剂组相比,拉考沙胺400 mg/日组和200 mg/日组从基线至维持期的每28天癫痫发作频率显示了具有统计学意义及临床意义的下降(分别为 P <0001)。拉考沙胺400 mg/日组和200 mg/日组每28天癫痫发作频率较安慰剂的百分比下降分别为431%(95%CI:328%,518%)和336%(95%CI:210%,441%)。

总体上,200和400 mg/日剂量的本品作为联合治疗用于控制不良的部分性癫痫发作的中国和日本成人受试者是安全的且耐受性良好。这与拉考沙胺作为联合治疗用于控制不良的部分性癫痫发作的国外研究中的总体安全性特征一致。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 :拉考沙胺Ames试验、小鼠体内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体外小鼠淋巴瘤试验结果为阳性。

生殖毒性 :大鼠经口给予拉考沙胺,在给药剂量产生的血浆暴露量(AUC)最高约达人最大推荐剂量(MRHD)400 mg/天所产生暴露量的2倍时,未观察到对雄性或雌性生育力或生殖的不良影响。

妊娠大鼠和兔于器官发生期经口给予拉考沙胺(大鼠20、75、200 mg/kg/天,兔625、125、25mg/kg/天),未产生致畸作用,但是,最大给药剂量受到2种种属中的母体毒性及大鼠中的胚胎胎仔死亡的限制。在大鼠和家兔中,这些剂量引起的母体血浆暴露量(AUC)分别约为MRHD所产生暴露量的2倍和1倍。

大鼠于妊娠第7天至哺乳期第20天经口给予拉考沙胺(25、70、200 mg/kg/天),最高剂量时观察到子代围产期死亡率升高和体重减轻。大鼠围产期发育毒性的无反应剂量(70 mg/kg/天)产生的母体血浆暴露量(AUC)约等于MRHD所产生的暴露量。

大鼠于新生和幼年期经口给予拉考沙胺(30、90、180 mg/kg/天)导致脑重量减轻及长期的神经行为改变(旷场行为改变、学习记忆缺陷)。一般认为,大鼠出生后早期在脑发育方面对应于人类妊娠晚期。大鼠发育神经毒性的无反应剂量产生的母体血浆暴露量(AUC)约等于MRHD 所产生暴露量的05倍。

体外试验显示,拉考沙胺会干扰脑衰反应调节蛋白-2(CRMP-2,一种涉及神经元分化及控制轴突向外生长的蛋白质)的活性。不能排除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潜在相关不良反应。

致癌性 :小鼠和大鼠经口给予拉考沙胺,每日1次,连续104周,剂量为产生的血浆暴露量(AUC)最高分别达到人最大推荐剂量(MRHD)400 mg/天所产生暴露量的大约1倍和3倍,未见药物相关的致癌性。 药代动力学 吸收 :口服给药后,拉考沙胺被迅速且完全吸收。拉考沙胺片剂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约为100%。口服给药后,拉考沙胺原型的血浆浓度迅速升高,给药后约05 - 4小时达到C max 。食物不影响吸收的速率和程度。

分布 :分布容积约为06 L/kg。拉考沙胺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15%。

生物转化 :95%的剂量以药物和代谢产物形式经尿液排泄。拉考沙胺的代谢特征尚不完全明确。

经尿液排泄的主要化合物为拉考沙胺原型(约为40%的剂量),其O-去甲基代谢产物低于30%。

尿液中,被认为是丝氨酸衍生物的极性部分约占20%,但在一些受试者的血浆中,仅检出少量(0 - 2%)此类物质。尿液中发现了少量(05% - 2%)其他代谢产物。

体外试验数据显示,CYP2C9、CYP2C19和CYP3A4能够催化O-去甲基代谢产物形成,但未在体内试验中确认起主要作用的同工酶。在强代谢者(含有功能性CYP2C19)及弱代谢者(缺乏功能性CYP2C19)中比较拉考沙胺的药代动力学时,未观察到拉考沙胺暴露量在两者之间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差异。此外,与奥美拉唑(CYP2C19抑制剂)的相互作用试验表明,拉考沙胺血浆浓度未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变,提示该途径的重要性较小。血浆中O-去甲基拉考沙胺的浓度约为拉考沙胺血浆浓度的15%。已知该主要代谢产物没有药理学活性。

清除 :拉考沙胺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及生物转化的方式从全身循环中清除。口服及静脉注射经放射标记的拉考沙胺后,尿液中约回收到放射性给药的95%,粪便中<05%。药物原型的清除半衰期约为13小时。药代动力学与剂量呈比例,且随时间保持恒定,受试者内和受试者间的变异性较低。每日2次给药3天后,达到稳态血药浓度。血药浓度升高时,累积因子大约为2。

200 mg单次负荷剂量的稳态浓度接近于每次100 mg、每日2次口服给药的稳态浓度。

特殊患者人群的药代动力学

性别 :临床试验表明,性别对拉考沙胺血浆浓度的影响没有临床意义。

肾功能受损 :与 健康 受试者相比,轻度和中度肾功能受损患者的拉考沙胺AUC约升高30%,重度肾功能受损患者及需要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约升高60%,而C max 不受影响。

血液透析能有效地清除血浆中的拉考沙胺。4小时血液透析治疗后,拉考沙胺AUC约降低50%。因此,建议在血液透析后补充剂量(参见用法用量)。中度和重度肾功能受损患者中,O-去甲基代谢产物的暴露量升高几倍。未接受血液透析时,终末期肾病患者的O-去甲基代谢产物水平升高,且在24小时采样期间持续升高。不清楚终末期肾病受试者的代谢产物暴露量增加是否会引起不良反应,但确定该代谢产物没有药理学活性。

肝功能受损 :中度肝功能受损(Child-Pugh B)受试者的拉考沙胺血浆浓度升高(AUC norm 约升高50%)。该暴露量升高部分是由于所研究受试者的肾功能下降所致。估计研究受试者的非肾脏清除率下降使拉考沙胺AUC升高20%。未在重度肝功能受损患者中评价拉考沙胺的药代动力学(参见用法用量)。

老年患者 (年龄超过65岁):在一项针对老年男性和女性(包括4例>75岁患者)的研究中,其AUC分别约高于年轻男性30%和50%。部分原因是由于体重较轻。体重标准化差异分别为26%和23%。亦观察到暴露量变异性增加。该研究的老年受试者中,拉考沙胺的肾脏清除率仅略微下降。

认为一般不需要减量,除非由于肾功能下降而需要减量(参见用法用量)。

中国人群药代动力学数据

健康 受试者 :共有12名中国 健康 受试者(男女各6名)接受了拉考沙胺200 mg(100 mg x 2片)口服给药,并完成了药代动力学评价。拉考沙胺血浆浓度在给药后约1小时达到峰值。观察到的半衰期约为14小时,与包括白种人、日本人以及韩国人在内的其他种族高度一致。服用剂量中约有35%以原型,13%以O-去甲代谢物的形式经尿液排泄。总清除率与肾脏清除率分别为183与0647 L/hr。表观分布容积约为369 L。

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 :在中国III期临床试验中,从261名患有癫痫部分性发作的患者中收集了血浆样本用于监测给药期间的药物血浆浓度。滴定期间的药物血浆浓度随着给药升高并且在维持期保持稳定。观察到的药物血浆浓度与其他种族相近。100、200、300以及400 mg/日的平均药物血浆浓度与剂量呈比例关系。经过体重与剂量的标准化后,男女受试者所有访视的平均药物血浆浓度相当。并且未发现拉考沙胺血浆浓度的升高与QT间期、心率、RR间期、PR间期以及QRS间期延长相关。

MIMS药物分类 抗癫痫和抗惊厥药 (Anticonvulsants)

ATC编码 N03AX18 - 拉科酰胺

规格/包装 薄膜衣片 50 mg x 14片,56片,168片,100 mg x 14片,56片,168片,150 mg x 14片,56片,168片,200 mg x 14片,56片,168片。

劳拉西泮片药片上写有两种0.5ATc

病情分析:你好,劳拉西泮片属于安定类的镇静安神药物,对抑郁症的控制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指导意见:既然通过使用该药物对妈妈的抑郁症疗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