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是成功人士的名字
成功人士有:
1、马云:
马云1964年9月10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省嵊州市谷来镇, 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现担任日本软银董事、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理事会主席兼全球董事会成员、华谊兄弟董事、生命科学突破奖基金会董事、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
2、马化腾:
马化腾,汉族,1971年10月29日生于广东省东方县八所港,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人。1993年获深圳大学理学学士学位。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之一。现任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全国青联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
3、李嘉诚:
李嘉诚出生于广东潮州潮安县,祖籍广东潮汕地区 ,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及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资深顾问。
连续21年蝉联香港首富,1999年始连续15年华人首富。2020年《福布斯》发布香港富豪榜显示,李嘉诚位居第二,身价294亿美元。
4、李彦宏:
1991年,李彦宏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前往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先后担任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Infoseek公司资深工程师。
2000年1月,李彦宏创建百度。并持有“超链分析”技术专利。2013年,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兼任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第十一届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第八届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等职务,并获聘“国家特聘专家”。
2018年1月19日,李彦宏成为了《时代》当期亚洲版的封面人物。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李彦宏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5、刘强东:
1998年6月18日,在中关村创办京东公司,代理销售光磁产品,并担任总经理。2004年,初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创办“京东多媒体网”,并出任CEO。
如今京东商城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而京东集团业务已涉及零售、数字科技、物流、健康、保险、物流地产、云计算、AI和海外等领域。
2014年5月,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2020年4月6日,刘强东以95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胡润全球百强企业家》第89位。
—马云
—马化腾
—李嘉诚
—李彦宏
—刘强东
李彦宏试图改变自己不经意选错专业的命运,他为自己设定了一条出国留学的路,并买来了一大堆“托福”书猛啃,每天“三点一线”,宿舍—教室—图书馆。本来,他在校学生会谋得了一个组织部副部长的职位,但他掺和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不是“走红专”道路的料,逐渐就淡出了。并且北京大学也很提倡学生选修其他系的课程,李彦宏喜欢计算机,觉得这个专业前景好,所以,也经常去计算机系旁听一些专业课程。
李连杰作为功夫明星,曾被甄子丹、成龙大哥等赞扬是最能打的知名演员,他饰演的很多影片迄今经典。但是,李连杰甚少在屏幕中出面,变成了许多粉丝最思念的超级偶像之一。没有亮相的李连杰出境视频录制了一段视频。57岁的李连杰衣着深蓝色半袖,戴着黑色遮阳帽和眼镜看上去精力充沛情况十分非常好,他保持微笑地共享了自身的佛教体会心得。
李连杰成就李连杰(Jet Li),1963年4月26日生在北京,华语乐坛影视制作男艺人、**导演、制片人 、武术选手、生意人。1971年进到北京市什刹海体校,进而逐渐武术选手的职业生涯。1975年参与全运会武术招数赛事,得到全能冠军 [1] 。1979年因伤撤出武术界。1982年出演本人第一部影片《少林寺》,此片摆脱国内**在中国大陆的**票房纪录 。1986年自编自演动作**《中华英雄》。1991年出演的动作**《黄飞鸿之壮志凌云》确立其在**圈的影响力 。1992年凭着武侠剧《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得到大量关心。1995年得到第32届台湾**台湾金马奖内地人员特别奖 。
1998年赴好莱坞发展趋势,同一年参演其在美国好莱坞的第一部影片《致命武器4》。2001年出任动作**《变种元素》的制片人。2002年因出演武侠剧《英雄》而变成英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女郎 。2003年凭着动作**《宇宙追缉令》得到第12届MTV**奖最好搏斗场景候选人。2008年凭着动作**《投名状》得到第27届中国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2009年变成中国商人俱乐部队vip会员。
2010年当选英国《时代周刊》“本年度最具知名度角色千人榜” 。2011年参加创立太极禅国际性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在《中华民族武术》三十年颁奖典礼中,得到“中华民族武术30年最具武术知名度人物奖” 。2016年出演古装剧《封神传奇》 。李连杰热情慈善公益。2007年建立慈善机构壹基金。2009年出任世卫组织亲善大使 。2010年出任国际红十字会亲善大使 。2014年在《中国慈善家》“中国慈善名人榜”中排行第二位 。
李连杰畅谈佛法心得谈起自身修习佛教20年的感受与体会心得,李连杰明确提出最难能可贵也最重要的2个重要便是心存善念和出离心,由于没有心存善念难以在修习路面上越来越远。他还表明如果有一天出离心可以变为吃饭睡觉那麼当然时,那麼可能有很多时间修习佛教,以至于越来越远。大气共享自身的体会心得的李连杰,好像解开藏宝的面具一般,亲近且诚挚。
日常生活的李连杰一直那样洒脱满足,他为人正直也无私豪爽,亲自创立了壹基金,年复一年地给受灾祸的人送去温暖,展现了他的仁义。遗憾的是由于岗位关联,李连杰得了了“甲亢病”病症。它是一种顽症,比较严重危害病人的身心健康,并且稍不留神便会造成 厚重的并发症。因此这也是李连杰甚少出面演戏的原因。但是不论是谁,不管置身哪种窘境要应当有总体目标和信念,那样的人生道路才更加有意义。从这一点而言,李连杰保证了。
57岁精神饱满李连杰和三闺女Jane亮相三亚,李连杰穿着黑色半袖和外衣,戴着黑色遮阳帽十分不张扬平时,从当场的状况也可以看得出李连杰生气勃勃,精神面貌十分非常好,与重大疾病时的苍老样子大不相同。他挽住自身的闺女喜不自胜,足够由此可见父女俩情感很非常好。
Jane当日衣着简易的黑与白装,黑直长的秀发蒙在脑后,尽展小女人的味道。在没有美肤没有ps滤镜的状况下,她立在爸爸边上微笑柔美,看上去颇有气质和气场。
当然,大多数影迷对李连杰的私生活并不关心,他们只希望李连杰能够再拍一些好的作品。说到功夫巨星,李连杰的确无人能及。
初中毕业学什么专业好就业,其实现在就业好的专业主要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以下是整理好的关于初中毕业学技术好就业的专业
中业后成绩好可以上高中成绩不好也可以上职业学校学技术然后继续升学上大学,现在国家也鼓励职业教育的发展上职业学校学习技术的同时也能提升学历。
初中没有毕业学什么专业好。推荐学习以下这些专业
如果是女生的话可以学习
1电商专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商业上的大量应用,95%的传统企业已转型至互联网,电商行业的生态环境越来越丰富,新零售、新媒体、社群电商、跨境电商、直播电商、农村电商、人工智能、现代物流等不同电商形态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互联网运营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当前新媒体、直播电商、社群电商、内容电商、动画设计制作等方向的人才需求量远高于当前的人才储备量,同时薪资待遇也远高于传统电商
2设计专业
随着技术领域的逐步拓展,用户体验至上的时代已经来临,产品生产的人性化意识日趋增强,数字传媒创意设计师也成为了人才市场上十分紧俏的职业。需要招聘该类型人才的企业不仅仅局限于移动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交互设计、用户测试方面的投入,如金融、交通、零售等一些行业均需要该类型设计人才。
3动漫专业
中国4D游戏动漫行业持续蓬勃发展,政府每年也投入巨资扶持该行业,当前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但我国的4D游戏动漫行业人才缺口却达100万人,随着未来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4D游戏动漫行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岗位自然应运而生。随着近几年国内**、电视特效使用量的增加,影视动画行业继续蓬勃发展,世界知名动画公司,如迪斯尼、梦工厂等,都纷纷来到国内创办分公司。原创项目、外包项目应接不暇,全球动漫产业产值高达5000多亿美元,市场潜力无限。政府每年投入巨资支持动漫产业基地的建立,全国纯动漫卡通企业(含工作室)约有12500家左右,人才缺口超过80万人
4学前教育专业
随着我国幼教事业的迅速发展,对于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骤增,幼儿师范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尽管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院校增建了学前教育专业 来培养幼儿教师,但仍然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幼儿教师需求量加大!该专业不仅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型幼儿教育工作者,更注重培养当下智能生态社会所亟需的具备人工智能思维、创新思维的智慧型幼儿教育工作者。
5乘务专业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交通运输市场,整体市场规模超过300亿欧元,占全球市场比重超过17%。交通运输行业当前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运输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而且传统的交通管理方式和理念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当前的出行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智慧交通成为时代发展新需求。
如果是男生的话可以选择
1互联网应用技术
基于男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让IT技术的学习变得游刃有余。而且如今的计算机是一个基础学科,万金油,哪行哪业都离不开它,人们的生活学习也都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
2WEB前端工程师
Web前端工程师是目前较火的互联网职业,它能充分理解项目需求和设计需求,并与设计师、后端工程师紧密合作,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前端层。
3人工智能应用工程师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及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将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全球IT巨头、互联网公司、创新创业企业都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抢占产业制高点。掌握人工只能,将会在未来的巨大红利中获得一份收获。
44D动漫游戏设
从事动漫游戏设计可以说是每个人的憧憬,随着近年动漫游戏与影视动画文化产业的发展,围绕着文化发展的行业也在蓬勃发展中!除了成为真正的动漫游戏、影视动画设计师,买手、销售等等职业都会需要拥有动漫游戏设计与影视动画设计知识的人才。学习动漫游戏设计与影视动画设计专业,未来动漫角色由你来定义!
5电子竞技相关专业
近年来随着电竞赛事的不断发展,电竞行业越来越正规化,大家对电竞“不务正业”“玩物丧志”的改观也非常的大。相关数据报告显示,我国目前电竞人才缺口达50万,就业前景十分可观。
百度由弱变强的成长历程
百度, 历程, 成长百度, 历程, 成长
1999年底,当纳斯达克指数从2500点跃升至3000点,又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冲至4000点,31岁的李彦宏正在给自己筹备中的公司起名字。他已在美国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工作3年,但他想到的是Infoseek的竞争对手Inktomi。忘了在哪里看过,Inktomi一词为印第安语,意为“智慧的蜘蛛”。李推想:如果一个出自印第安语的品牌可以被美国用户认同,那么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公司变成一家世界级公司,给它起一个源于古代中国的名字也是没问题的。于是,在1990年代末,中国网络公司普遍采用Sohoo、Ctrip、eLong等中英夹杂的品牌时,他从宋词中选取了“百度”二字。
在之后的8年里,李彦宏对外进行过无数次“百度”一词的解读,但他从未谈及与Inktomi的渊源以及隐含着的国际化梦想。 这的确不是一个能够轻易引得共鸣的想法。2002年起,李彦宏每年都会在公司董事会上提出国际化设想,屡遭否定。即使到了2006年底,百度在中国的成功已经难以撼动,当它宣布进军日本时,仍被搜狐创始人张朝阳揶揄说:“他们听华尔街的声音太多了,可能觉得这样能更快赚钱。” 对于此类质疑,李彦宏有一个直截了当的反问:“为什么没有人质疑美国公司说:美国市场那么大,你为什么还要做美国以外的市场?”2007年11月中旬,极少接受采访的李对《环球企业家》说:“15年之后,百度的收入应该有50%以上是来自中国之外的。” 虽然年近不惑,但李毫无中年发福的迹象,而他的面孔也仿佛比真实年龄要年轻10岁。与他同一时期创业的人们,已有不少开始将精力分散到投资及享受生活上,李还从未扮演过天使投资人的角色。平日里,他用着一个1980年代常见的带盖陶瓷茶杯,要在办公区穿行数十步,去到公用饮水机处打水。 他或许是2000年那一拨“知识英雄”里最不为人熟悉的。上市之前,李很少作秀,上市后,外界热情关注其快速增长的财富,他更不愿将自己塑造成“一夜暴富”的代表。一名已经离开百度的创业元老说李是那种“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人”。
很长时间以来,他被打上了太多标签:内向、低调、专注、谨慎——在色彩丰富的网络业,李的个性太传统,仿佛是从管理著作中走出来的“沉静型领导”。而李彦宏和百度的故事,则被简单概括为一次专注的胜利:这个学习图书情报专业,在美国第一波网络大潮时就职于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的搜索技术信徒,以极大的坚持迎来了科技产业的一个“范式变迁”(paradigmshift)。 这些评判并不算错,但多少掩藏了李的另外一些侧面。比如,外面看来,李彦宏的人生过渡很平滑,从创业之初就不缺资金,又有Overture和Google这样的同行开拓、试错,于是百度总是步子很顺。长久以来,人们无从知晓,李彦宏的国际化本能,以及在互联网这个讲求随机应变的行业里浸*了11年,他还会试着以15年为时间框架进行思考。人们更难知悉,上市以来,李彦宏究竟在想什么,他有何改变。
双重角色
试图了解现在的李彦宏,你必须首先认识“李彦宏10”(或者说,“李彦宏beta”)。
“李彦宏的一个优点,是他比较沉得住气。决策时比较冷静,平时不太受外界诱惑”,曾率领3721与百度竞争数年的周鸿说。在中国互联网业,周鸿堪称快和强势的代表,但至少在搜索引擎这场竞争中,他自认为输给了李。在他看来,除去运气因素,李的决策看起来更慢也更理性,的确影响了百度的命运。
除了在搜索产品上的竞争,周还与李彦宏有过两次资本层面的擦肩而过。一次是2003年时,3721与百度几乎合并,另一次是两家公司分别与雅虎谈收购事宜。李彦宏会和3721、雅虎交涉,似乎说明就像所有创业者一样,他也曾对百度的独立发展产生过些许疑虑,但结果是,他不止一次地将这种恐惧控制住了。随着3721售予雅虎,百度进入了一个竞争阻力渐弱的阶段。
周所提到的沉稳、平静,是李在绝大多数时刻扮演的角色。1999年李彦宏和徐勇创立百度时,就刻意打造一家具有硅谷气质的企业:招募一流人才、建立平等沟通的气氛、容忍失败(请于Gemagcomcn查看本刊2006年12月号文章《出百度记》)。比如其技术骨干王梦秋在进入百度之时,对公司的最大感受是大家说话都非常直接坦率,“说一件事情不用从天气谈起”。与此相对应的,多数时候,李彦宏和徐勇都并非强势的干预者,也因此,在行业内,百度通常不是以最快的速度应对市场变化的公司。
如果李彦宏只是如此沉静、务实,百度就很难完成战略上的跃进——除非李设定的方向始终是正确的,当然,永远正确也就意味着少承担风险。而这种“务实”又是李彦宏所反对的。他说自己的风格是:“在大的决策上,我敢于冒进,但在执行层面务实,有很多备选方案。” 因此,常为外界忽视的是,李懂得如何在必要时,切换到铁腕的模式。 关于李的“阶段性强势”,最恰当的说明是2002年的“闪电计划”。这个几乎决定了百度命运的大动作,一直很少被外界充分谈论。 2001年9月,李力主百度结束此前将搜索技术提供给各大门户的运作模式,在拥有中国80%市场份额的情况下,终止与门户合作,并推出了自己的网站和竞价排名。李作出这一决定的理由是,在中国互联网的冬天,各家网站只想要“最便宜的技术”,而不是“最好的技术”,这让他感觉不佳。 一个必须强调的细节是,一向谨慎的李彦宏这次变招,也因为他看到了美国的Overture推出的竞价排名——业内人士回忆,百度对此事反应之快,甚至超过身在美国市场的雅虎。 “我辞去原来的工作,放弃那么多股票期权,并不是要做一个平庸的公司,可以活下去就行了,”李曾说,“每次我跟投资人讲的时候,都是说你要往前看,看一年以后两年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甚至三年五年后是什么样子。”
由此,百度主动成为了Google的直接竞争对手。而且,是一个当时看起来明显落后的对手。 2002年3月,李把公司的十余名骨干召集起来,说出了一个可谓激进的想法:9个月内,将百度的日访问页面提升十倍,并在页面反应速率和内容更新频率全面超越Google。为此,他要求这些上班时间并不固定的工程师,每周两次在早9点召开例会。动员会结束后,工程师们直接去购买了床垫,堆在会议室。 之后的九个月里,百度的团队以“快、准、全、新”为目标,每周维持两三项重大改进上线,最终在当年底,确保六成技术指标超越了Google。可以说,这一年中,李从方向制定者变成产品经理,奠定了日后百度的成长曲线,以及在2005年8月的顺利IPO。
喜与悲
随着2005年8月5日百度的IPO,李彦宏的一种生活结束了。
外界所看到的,是百度首日股价上涨35385%,以及接下来11个季度收入翻倍。但还有更多外界不太容易感受到的变化。比如,直到百度上市时,多数人还将它视为“中国的Google”,而Google正式进军中国也的确让百度严阵以待,但接下来的市场表现让人们倾向于相信,至少在几年内,百度的地位已经很难被任何外界力量撼动了——百度进入了没有明确对手的阶段。 但李彦宏没法停下来。当《环球企业家》问他最近在想什么,他的回答是:“很多时候,一个领域、一些新的公司起来,不是因为这个新的公司做了什么不得了的事儿,更多的时候是因为老的公司犯了错误,它有一些很重要的方面没有顾及到。”
2006年以来,他开始对外界表达一种忧虑:中国在网民数量和GDP都已超过英国,但中国的搜索广告市场不过4亿美元规模,大概是英国的1/5。“媒体上报道中文的搜索量很可能已经超过了美国。这么大一个搜索量的情况下,整个付费搜索市场这么小,实际上意味着大量的搜索量被浪费掉了”,李说,中国的互联网市场不够成熟,让他颇有沮丧感。 这的确像一个两难困境。百度诚然需要专注,但略显无奈的是,它的利润比那些成立不久的网游公司还少。2007年第三季度,百度的净利润为1817亿元人民币,而2006年才进入市场的巨人网络,靠《征途》一款游戏就在这个季度获得了29亿元的净利润。而且,似乎专注开发搜索相关产品,也很难给百度带来另一根利润支柱:Google将广告嵌入联盟网站的AdSense技术为其带来约40%的收入,但李彦宏觉得,如果流量质量更好的Baiducom还有大量搜索行为没有被匹配好广告,现在去“大力开发网站联盟的流量价值,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都是一个问题”。
而让业界称羡的百度的高股价,也有可能变成一把双刃剑。就像军事家所说的那样:“没有什么比完全的胜利更能促进军队的颓废了。” 百度上市之初,已经有一些创业元老陆续离开,其中包括CTO刘建国、首席架构师周利民、大搜索部高级经理谌振宇等人。对于留下来的员工,百度也需要给出一个解释:员工的努力,与百度一年间从100美元变成400美元的股价表现,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正向相关的? 至少在外界,关于百度执行力的担忧逐渐多了起来:百度上一款轰动产品,还是2003年的贴吧。而它那款传闻中在2007年初就将面世的即时通讯软件,外界仍未见踪影。
“百度本身的机制在大方向上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李彦宏说。但当被问及什么是潜在风险,他的答案是:“细节的东西,如果要说的话,那就很多了。如果往比较负面说的话,可以说是危机重重。”
“国际化就是本土化”
不难理解国际化对于李彦宏是怎样的一张牌。
李将进军日本定义为对百度核心竞争力的一次测试:在中国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否在国外也有效?在目前百度的增长态势和股价势头下,这种测试的成本不高,但收效却可能是双倍的:既实现了收入增长,又在公司内重新营造起创业气氛。 但问题是:百度靠什么国际化? 免费的互联网服务,注定了百度不可能像绝大多数中国公司国际化一样,以中国低廉的劳动力作竞争优势。如果靠服务质量,百度能在哪个发达国家闯出名堂? 英语国家被首先排除:与Google在全球针锋相对仍显太早。近邻市场里,韩国也并非一个合适的选择。2003年,李彦宏考察过一次韩国市场,那里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都是当地公司,“我们不知道人家为什么成功”。 好消息是,经济规模五六倍于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日本,似乎仍有机会。在日本领先的搜索公司是雅虎和Google——两家百度异常熟悉的竞争对手——最近几年,Google份额大幅上涨,也说明这个市场并不排外,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而且,李能够感觉到市场需求。2006年,他在日本曾雇用日本一家互联网咨询公司一起调研竞争对手的产品。当李彦宏指着Google日本的页面上“Iamfeelinglucky”的按钮问该咨询公司人员:“这个按钮有什么作用”,对方给不出答案。这坚定了李的一个判断:即使Google仍没有做到针对日本网民定向设计产品。而雅虎的搜索技术在美国,纵使孙正义的日本雅虎团队足够熟悉当地需求,仍然是技术和用户体验脱离的“两张皮”的运作模式。 从百度的角度,需要经受考验的,是被李彦宏视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对用户的了解和对市场的了解”。
接受本刊采访时,百度技术总监崔珊珊提到了当年百度上市时候的招股说明书,当时,为了表达百度对中国市场尤为了解,招股说明书的首页上是英文的“I”在中文中的38种表达法,比如“我”、“俺”、“鄙人”等等。 “这很容易形成误解,”崔珊珊说,“事实上,并不是仅仅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才能在中国市场做得好,那样的话我们将无法进军日本。”
2006年7月时,百度内部正式开始日文搜索引擎的研发。这个团队并非专职,也几乎不懂日文,只是凭借中文搜索分词经验和一名翻译,就在一个月之内完成了从中文切词到日文切词之间的转化。当可行性被验证之后,百度才在北京总部建立起专门的日文搜索研发团队。除了日常开发之外,这个团队还需要跟着专门请来的日文教授进行日语学习,成绩定期考核,计入个人绩效之中。 整个2007年,除了将日文搜索上线,百度在日本最主要的工作是组建本土团队,并把当年百度的创业方式复制一次。 在日本,李彦宏的招聘要求是“日本人,对互联网和搜索引擎有着深刻了解”,但是并不要求学历和工作经历,甚至不要求会中文或英文。对于百度来说,这相当于找到了日本市场容易受到忽视的一群人——不会英文的日本人,在美国公司甚至本国公司都不会得到重用,但往往这群人中,能有“资深网民”。除了技术人员,百度还招募了来自广告的专业人员,李解释说:“搜索引擎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媒体,以广告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而广告公司的人,是比较容易能够理解搜索引擎和互联网网站的发展的。” 但当被问及日本市场需要做什么样的产品时,李彦宏和百度产品副总裁俞军均表示“不知道”:这需要由当地团队决定,他们只教授“方法论”。
正如人们常说的,国际化没有回头路。李彦宏在心态上做好准备了吗? “你觉得我们需要有退路吗?”李反问。
立宪
无论百度的国际化能否立竿见影,百度都必须解答一个切实的问题:当公司收入翻倍,中高层的能力是否也能提升一倍? 2007年初,百度的员工约为3000名,到年底时,这个数字变成了6000。想让员工保持创业时期的热情,就变得越来越艰难。有老员工抱怨称,扩张策略放低了招聘门槛。而新员工则不免因为没有期权而觉得收入相对偏少。
这些都是李彦宏已经思考一年的问题。 上市之后,李的角色也在随着公司的成长而成长——他越来越不可能再去扮演产品经理,而需要不停留意“木桶”的哪一块板子有待补长。 有些事情是可以一眼看到的。比如,百度的期权主要集中在前300名员工,怎么对后来的人才造成吸引?此外,百度早年最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是让实习生像正常员工一样工作,每个人都要给自己的职位培养接班人,但这是在一个人员规模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当员工数量骤然翻倍呢?
2006年底,在百度效力了7年的CTO刘建国申请离职,李彦宏随后找到自己在Infoseek时的导师张以纬(WilliamIChang),希望对方推荐相应的接替人选。但张以纬跟李谈的,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百度更需要一套吸引和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 正如李一向的风格,他当时没有说什么,但几天后,他再次致电张以纬,直入主题:你来百度怎么样? 张当时正在经营自己的公司,但在李的邀请下,他飞到了北京,用5天时间,每天15个小时与百度的各个高层一对一面谈。甚至他原本用于婉拒的说法——自己希望更多时间呆在美国——也被李彦宏接受了。于是,2007年1月5日,张以纬正式以首席科学家的身份加盟。
外界一度将这名Infoseek前CTO的加盟理解为百度即将进行技术架构革命,但张以纬对《环球企业家》否定了这种说法,他把自己的首要任务描述为“立宪”:“不去指导任何细节,而是找到一个组织结构,树立一个培养人才的机制。” 而他开始在百度的正式工作,仍是与员工密切交谈。据张回忆,在数不清的面谈中,和他聊了五个小时以上的员工并不在少数。每次在聊天的最后,他都会让每个人推荐下一个值得一谈的人。 几周下来,张以纬开始着眼于两个方面:技术部门员工的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在百度,员工和团队的审评是按效率,如果产品做得快且质量稳定就能获得较高评级,这样的直接后果,是员工只能用加班来提高效率,从而忽略了产品架构的优化。“我希望他们有时间多思考,而不是陷于加班的巨大压力之中。”张说。 在此考虑下,张以纬首先在技术部的每个分部门都建立了技术委员会,由工程师担当委员,负责审评员工产品以及评定员工的技术职称。在审评标准中,增加了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技术价值,即所开发产品的质量和架构,其对公司的价值及未来价值;其二是人力资源价值。即在开发此项产品中工程师有没有提高。此项改革实施之后,首先能使工程师在开发产品时更注重其内在结构,也能使技术委员会的工程师开阔视野,获得成长。
同时,张还试图建立更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此前,百度员工项目进展和技术考核都由“经理”评定,而张建议让技术委员会接手员工的技术考核。另外,在上级员工的绩效评定中,也让他管理的下级员工参与打分。 最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张以纬可以着手下一个棘手的项目:薪酬体系调整。据说李彦宏有调整薪酬体系的想法久矣,但这牵扯的因素实在太多。首先,技术委员会对员工的考核保证了薪酬体系调整的客观性。张随后确定调薪原则,比如根据每个人的潜力而不是现有能力给员工股票,这种潜力的评价,一方面基于技术委员会的考核,另一方面在于和该员工谈的过程中张以纬对其的判断。 据称,2007年,百度应届毕业生的工资已经比前一年涨了至少30%,其中有程序员的年薪达到了30万元。
专注?
在国际化开始的同时,百度已经走出了和Google不同的产品道路。
2005年以来,它先用贴吧、知道、百科、空间陆续构建了一个围绕着搜索展开的社区。而在2007年,它又先后进入了C2C和新闻领域。 那个以往高度强调专注的李彦宏,已经难以保持专注了? 李彦宏说,他认为“百度产品的线索感还是非常强的”:“搜索这个词,含义已经有点窄了,因为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是让人们更便捷地获取信息”。 这个说法诚然不错,但外界需要知道,在搜索这个大概念下,百度有可能做什么?或可能不做什么?——对于中国互联网业的创业者,太早撞到百度并不是好消息。 但这个标准很难界定。按照百度内部的说法,在考虑是否进行一项产品开发时,他们主要思考三个问题:用户是不是有需求?现有的产品是不是已经将用户需求满足得很好?百度来做这个的优势在哪里? 注意它们的排序:百度的优势被放在了第三个被考量的位置。 就C2C这款产品,有很多理由可以说明百度应该做它:C2C产品的本质是一个产品搜索;百度被搜索的关键词中,有很大部分是产品搜索。但李彦宏关于它最直接的一个判断是:“C2C在中国只有很短的历史,目前做的公司还很少,这就意味着它一定是不完善的。”
如果一定要对百度的产品脉络进行总结,那或许应该是:在信息搜索的基础上,逐渐强化各种人的关联。 一个相对明显的趋势是,随着网络业的发展,互联网由以信息为中心变成以人为中心,人的角色在网上越来越清晰,从博客等以人为主体的产品的兴起便可见一斑。早期,在百度贴吧中,为了使产品简洁、功能清晰,百度产品部门并不在其中加入签名档、头像等内容,而发现用户越来越多的“结识”欲望之后,百度推出了百度空间以及用关键词进行连接的交友产品。 在百度的产品人员看来,在交友和未来的IM战略中,百度的优势在于,点击每位用户个人描述中的关键词,便能找到有共同特点或兴趣之人——共同特征和共同兴趣是交友的重要基础,能解决现有IM工具无效沟通时间过多的问题。 如今,百度的产品经理甚至会为一款产品缺乏人际交互的品质而淡化一些功能。在百度2006年推出的新产品百度空间之中,有刚加入百度的工程师提出建议,希望空间的相册能做成Flickr那样的交流社区。产品部门的人用分析数据表示:在Flickr中,只有极少数的形成了交流,而大部分人只把它当成存储照片的空间,并未形成一个真正的社区,除了炫之外并不实用。
当然,一个大有诱惑的话题是:当百度不停进入其他领域,它会不会成为一个中国的微软?而当它进入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地盘,会不会让这个行业的重量级选手产生新的合纵连横? 可能性并非不存在。在整个行业都已意识到搜索引擎的战略地位时,重量级的选手总要在百度和Google之间做出选择。很长时间以来,阿里巴巴始终是百度和Google的广告大客户,但当百度进入C2C领域,至少淘宝的广告投放就会不可避免的倾斜——没有人会甘于用自己的资金将对手养胖。 同样重要的是,马云和马化腾都有充足的资金,这就意味着他们有时间与耐心,去打一场漫长的搜索战争。至少目前看来,马化腾对韩国搜索公司的研究已经有了不少心得(请参见本期另一篇封面文章《后企鹅时代》)。
对于这些猜测,李彦宏说他在媒体上看到很多,但是在业界的交流中没有听到。“难道像百度这样的公司,就不能去创新,不能去做一些新的东西了吗?”李反问。他也回避了IM产品会不会明确给出挑战腾讯信号的问题,他说:“腾讯已经在用Google,这个对我们来说没有本质的影响。”
云计算,通俗的讲,就是统一建没,规范管理 ,集中调动,运算资源,用以满足各种小,中,大,特,超级用户的高效优质应用体验。
打个比方说,目前的互联网个人企业,机关的计算使用,好比用电户,自己用汽柴油发电机发电,来满足用电需求,(照明,动力等),缺点,投入大,发电机,燃油,维护修理,另外一但出现故障,使用将停止,给生产生活代来不便,如果建成国家电网,不但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不会停电。
云计算就相当于国家电网,其中火,水,核,油汽,风等电站场,就相当于,各地建立起来的云计算大型服务器巨阵,计算机用户即个人电脑,以及单位,企业,大中小计算机用户,均可以去主机化,电脑四大件,鼠标,键盘,显示屏 ,联入宽带即可,不要主机了,8千元的电脑,只需1千元就行了,企业大计算应用客户犹期省钱。个人用户不必担心贮存卡小造成死机,大流量平台,如中铁总公司春运订票死机,春节抢红包死机,都是云平台存贮海量信息功能不够,云端建设缓慢,当未来5G普及,云平台的存贮计算能力无穷大时,各地云平台搭建完成后就不会出现,并且的计算十服务会衍生出更好更新的服务模式,配合生产生活科研军事的发展,助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
总有网友问我云计算,我在此做一个详细科普。
最近网上有一段老视频火了,是2010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的嘉宾对谈,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交锋讨论云计算。 当时马云的地位不如李彦宏和马化腾,李彦宏和马化腾坐在主席台上,而马云只坐在观众席的前排。
李彦宏:云计算这个东西,不客气一点讲它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1995年大家讲客户端跟服务器这个关系,再往后大家讲基于互联网web界面的服务,现在讲云计算。实际上,本质上都是一样。
马化腾:说未来各种综合性业务软件,都不需本地局域网服务器处理,而是由公共网络设施完成,这的确是有想象空间的。可能你过几百年、一千年后,现在确实还是过早了。开玩笑说要等到阿凡达时代太有可能。 很明显两位大咖都不看好。
马云:从观众席上站起来反对,他认为云计算最后是一种分享,数据的处理、存储并分享的机制。我们自己公司对云计算是充满信心和希望。
我9年前初次看到这段访谈的时候。非常理解,李彦宏和马化腾的观点,他们说的非常对。 当时还很感慨,李彦宏和马化腾是名校信息专业毕业的,他们真懂技术,而马云并不懂技术。李彦宏和马化腾的说法才是真知灼见。
为啥会有这种想法呢?其实,只要经历过上世纪末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专业人士,都会有这种看法。
上世纪末有一家名为SUN的美国 科技 公司,提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观点:计算机就是网络,网络就是计算机。
强调要将个人计算机的存储和计算功能交给远端的服务器来做。个人计算机作为客户端,就变得非常简洁轻便。
当时在建计算机教室的时候,特别兴无盘工作站,学生所使用的计算机非常简单,只有一套键盘鼠标、显示器和网络接口,存储计算都在远端的服务器上面进行。
为什么当时兴起了这种风潮呢?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计算机的两大功能是存储和计算,存储和计算的资源存在着大量浪费,如果放在服务器上面进行集中处理,资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就会显著提高。
例如,小区里每家都有一间地下存储室,里面大部分空间是浪费的,但因为有存大件物品的可能性,这种浪费的空间是必须有的。
如果小区搞一个大的仓储库,那总的使用面积就会比零散的储藏室总面积要小的多,而且每个人也不担心自己的大件物品没地方放。
同样道理,个人计算机的硬盘有很大部门是没用的,但因为偶尔有存大文件的可能,还不能刻意选择太小容量的硬盘,因此会有很大的浪费,而集中存储能够更能够节省磁盘空间。
计算能力也是如此,播放一段学习视频,玩一玩翻牌和扫雷的小 游戏 ,绝大多数CPU资源都是浪费的。但为了偶尔的高复杂度数学计算的需要,CPU资源的应该有很大的冗余度,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处于浪费状态。
集中存储和计算听起来挺有道理,但当年由于网络支撑能力和集中处理能力的不足,实际上并没有应用起来,因此李彦宏认为云计算是15年前失败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翻版,马化腾也不看好它的前途,其实都是有些 历史 经验和证据的。
反而是不懂技术的马云,并没有受那段时间的失败尝试所影响,坚定地选择了云计算,现在看来马云是对的,不懂技术反而做出了更正确的战略。
现在的云计算,的确是建立在过去的“客户服务器”模式之上的,强调将计算放在远端的服务器上进行,但跟以往的概念又有所不同,服务器并不再是专属的,而是分布式的,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例如一个计算机教室,学生机都没有计算能力,计算全交由一个服务器来完成,这个服务器是专属的,是专门为这个计算机教室提供服务的,并不与其他的系统相连。
那这就存在了两个问题,一是全系统对这个服务器的依赖太大,万一它出故障了,那整个计算机教室就全部不能工作了。
二是难以应对集中业务,如果计算机教室中所有学生同时进行高难度的数学计算,那这个服务器就会应接不暇。
现在的云计算,有一个核心特点,就是计算能力是分布式的,不再是一个专属的服务器负责,而是由一个更大的计算资源网络来提供服务。
即使某一个计算服务器出现了故障,也会有计算资源网络中其他的计算资源给予补充。
当有一个应用的计算要求暴涨时,整个计算网络会调动调动多方资源来给它进行保障。这就是云计算的动态扩展能力, 同时,云计算中的计算能力与一个个独立的计算服务器是隔开的,这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计算能力虚拟化了。
例如冬奥会期间张家口赛场的计算数据量暴增,本地的计算能力肯定不够,云计算会调动相对空闲的海口三亚的计算网络来支撑。 云计算的可靠性很高,说可靠性高并不是指不会发生故障,任何设备都会发生,这本身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云计算的动态规划能力,能够快速的将故障的计算资源屏蔽掉。
简单说,就是当某一个计算资源出现故障的时候,计算网络就给它做一个标注,让他退出工作序列,所有应用也就不再向它提出请求,就好像它消失了一样。然后由剩余的处于良好状态的计算资源来给各种应用提供计算服务。
云计算的性价比高。将资源放在虚拟资源池中统一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物理资源,用户不再需要昂贵、存储空间大的主机,可以选择相对廉价的PC组成云,一方面减少费用,另一方面计算性能不逊于大型主机。
李彦宏和马化腾当初不看好云计算是有道理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确没有发展起来,但云计算的分布式虚拟化,使得一个老概念焕发了青春,云计算已经成为了5G的核心技术之一。
云计算简介: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 )、 并行计算 ( Parallel Computing ) 、网格计算 ( Grid 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并行计算:同时使用多种计算资源解决计算问题的过程。
分布式计算:将需要巨大计算资源的问题分成许多小部分进行处理,最后综合结果。
网格计算:在动态、多机构参与的虚拟组织中协同共享资源和求解问题。
云计算的架构:
云计算通常被认为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服务(三个不同交付模式):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
云计算三层架构构成元素示意图:
云计算的特征:
超强处理能力:云端具有大规模计算、存储等资源;
规模化效应:为多用户提供共享服务,降低租用/使用费用;
资源配置动态化:动态划分或释放不同的物理和虚拟资源;
网络访问便捷化:通过标准的网络访问实现具体应用;
服务可计量化:通过计量的方法,资源的使用可被监测和控制;
虚拟化: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基础设施资源的共享;
高可靠性:通过云计算可以实现备份、监控、负载均衡、动态迁移等。
大家好,我是小枣君。
“云计算”很复杂?其实,一个小故事你就能看懂了——
周末快到了,李雷和他的几位小伙伴们约好,一起去春游、烧烤。
于是,到了这天,每个小伙伴都带来了烧烤所需的器材和食材:
大家带的器材和食材
(每人都带齐了一整套)
然后,他们就开始烤、开始吃
烧烤结束之后,大家虽然都吃得很好,但是觉得并不开心。。。
为什么不开心呢?因为:
1 每个人都带着一整套的器材和食材,背包太重,很累
2 每个人都要搭架子,生火,穿铁签,抹酱料整个流程走一遍,时间太久
3 有的人木炭不够用,有的人却浪费了很多
第二周,大家又嘴馋了,于是,又相约去烧烤。
鉴于上次烧烤的经验教训,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提前进行分工。
分工方案如下( 方案A ):
在这个 方案A 中, 李雷 专门负责带木炭、烧烤架、打火机,并且全程负责把火烧好。
而其他4人,负责各自食材的烧烤。
当然,最后烤好之后,四个人给李雷一份自己烤好的食物。
这次烧烤之后,大家都觉得比第一次好多啦!
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下:
1 有人酱料用得多,也有人酱料用得少,既有不足,也有浪费。
2 韩梅梅、吉姆、露西、莉莉每个人都要负责各自食材的烧烤,觉得太累。
第三周,小伙伴们又又相约去烧烤。。。
大家商量了之后,进一步进行分工调整,推出了新的方案,如下( 方案B ):
在 方案B 中, 李雷 带的东西不变,工作分工也不变。
韩梅梅 改成只带酱料、酱料刷、铁签,并且,全程负责穿铁签,烤食材,刷酱料。
剩下的3个人,负责带食材。
当然,烤好之后,3个人都需要给李雷、韩梅梅一份烤好的食物。
这次烧烤之后,大家觉得更方便了,很开心,很满足。。。
到了第四周。。。。。。
Duang
李雷、韩梅梅、吉姆这三个小伙伴,瞅准了烧烤带来的商机,干脆合伙开起了烧烤摊。。。专门卖给游客烤好的鸡腿、鸡翅、羊肉。。。(这就是 方案C )
他们三个人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故事结束。。。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枣君~
上面的这个烧烤小故事,不知道大家看明白了没有?没明白也不要紧,大家听我慢慢解释。
今天我要说的,是关于 “云计算” 的知识。
云计算,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如今是一个很火爆的 科技 概念,到处都能看见对它的宣传,还有很多与之相关的企业。
那么,到底什么是云计算呢?
实际上,关于云计算的解释众说纷纭,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太一样。比较流行的一种书面定义,是这个说的——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这实在不是一句人话。
如果让我来解释,云化就是把每个人手中的独立资源集中起来,放在一个地方进行统一管理,然后动态分配给每个人使用。而云计算,就是把计算资源集中起来,这个计算资源,包括CPU、内存、硬盘等硬件,还有软件。
云化,集中化
嗯,是不是有点像人民公社的大锅饭?
换句话说,云计算就是让用户使用互联网来使用在云端的 应用,数据,或者服务 。
不同的用户,接入到云,获取资源
这些 应用,数据,或者服务 ,就是云计算的 资源。
云计算的结构里,这些资源是如何提供的呢?到底是怎么一个运作模式呢?
这里,就要提到三个我们经常会看到听到的词:
很多人搞不清这3个“ass”是什么意思。其实,它们是云计算的三种最常见的服务模式。
最底层的,就是 IaaS ——
IaaS: Infrastructure -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
Infrastructure就是基础设施的意思,IaaS有时候也叫Hardware-as-a-Service,一下子就理解了吧?就是提供硬件相关的服务。以前,你要建个网站,建个FTP,需要自己买服务器和交换机等硬件设备,现在不用了,可以使用IaaS服务商提供的IaaS服务。
刚才的故事里, 方案A 的李雷,其实就类似一个IaaS服务商。
再往上,就是——
PaaS: Platform -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
P就是Platform,平台。某些时候也叫做中间件。基于硬件之上,平台开发都可以在这一层进行。PaaS服务提供商提供各种开发和分发应用的解决方案,比如虚拟服务器和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等。
方案B 的李雷+韩梅梅,类似一个PaaS服务商
继续往上,就是——
SaaS: Software -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
这一层是和你的生活每天接触的一层,在这一层上,就可以直接访问和使用服务功能了!例如通过网页浏览器收发电邮,订购商品,查看航班信息等。在你的面前,就是具体的应用服务。
方案C,好基友烧烤摊,就是一个SaaS
游客们可以直接购买食物,买了就能直接吃,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无需自己去准备器材、食材、也无需自己进行烧烤。
以上3个“ass”概念,一旦你理解了,云计算你就基本上算是理解了。
怎么样,并不难吧?
其实,除了IaaS、PaaS、SaaS之外,现在还衍生出了很多相关的概念,例如BaaS(后端即服务,Backend-as-a-Service)、CaaS(通讯即服务,Communications-as-a-Service)、DaaS(数据即服务,Data-as-a-Service)。这些都是创造出来的概念,表达了你提供服务的层面到底是什么。
就好像我给大家提供知识,也可以算是KaaS(Knowledge-as-a-Service)。
云计算之所以成为一种普遍采用的流行技术,就是因为它有这么几方面的优点:
1 能力强
云计算可以达到很庞大的规模,例如Google公司的云计算,就有100多万台服务器,这意味着超强悍的计算能力。
2 很可靠
云计算采用各种容灾措施,可以保证服务的高可靠性,比本地服务更稳妥。
3 灵活性
云计算很灵活,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或规模提供相适应的资源,并支持动态伸缩,想多就多,想少就少。
4 低成本
云计算看上去很庞大,很花钱,但实际上,因为节点更为廉价,资源动态管理,所以,用户花的钱反而更少,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定制服务,控制成本。
总之,云计算作为一个新的技术趋势,已经在不断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网络等基础设施日益发展的支撑下,云计算将得到更快速的发展。
也许在未来,我们人类的大脑也会成为云计算的一部分,那也说不定哦!
云计算为何物?
网上对于云计算的定义有很多,至少可以找到100种解释。但说到云计算,就不得不说到的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 “阿里云” 。从2009年不知云为何物,到现在成为全球云计算3A阵营一。
阿里云已走过九个年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阿里云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我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历史 。
源于网络,侵删。
这个问题很高深,一口咬不出血来,但是愿意尝试一下!云计算是什么呢?答案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查阅了,上面说: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指的是通过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然后,通过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序得到结果并返回给用户。
还告诉我们,云计算早期,简单地说,就是简单的分布式计算,解决任务分发,并进行计算结果的合并。因而,云计算又称为网格计算。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几秒种)完成对数以万计的数据的处理,从而达到强大的网络服务。现阶段所说的云服务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分布式计算,而是分布式计算、效用计算、负载均衡、并行计算、网络存储、热备份冗杂和虚拟化等计算机技术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从广义上说,云计算是与信息技术、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一种服务,这种计算资源共享池叫做“云”,云计算把许多计算资源集合起来,通过软件实现自动化管理,只需要很少的人参与,就能让资源被快速提供。“云”实质上就是一个网络,云计算不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技术,而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应用概念。
从一些大佬们的言谈中也能理解一二,李彦宏曾说:云计算这个东西,不客气一点讲它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1995年大家讲客户端跟服务器这个关系,再往后大家讲基于互联网web界面的服务,现在讲云计算。实际上,本质上都是一样。
马化腾则认为:说未来各种综合性业务软件,都不需本地局域网服务器处理,而是由公共网络设施完成,这的确是有想象空间的。可能你过几百年、一千年后,现在确实还是过早了。开玩笑说要等到阿凡达时代太有可能。 很明显两位大咖都不看好。
有着“外星人”之称的马云对前两种理解并不认同,另一方面他对云计算充满信心和希望。他眼里的云计算是这样的,云计算最后是一种分享,数据的处理、存储并分享的机制。
综合之后不难发现,云计算是一种模型,可以实现随时随地、便捷地、按需地从可配置计算资源共享池中获取所需的资源(例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程序、服务等)。云计算是提供服务的一种形式。云服务指任何可以通过云远程访问的信息资源。
云计算指的是通过网络以自助服务的方式获得所需要的互联网资源的模式,云计算将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可以输出的全新资源,它的输出管道是互联网,将计算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集中在一起的群被称为“云”,用户通过互联网和庞大的云系统相连接,需要时就进行付费使用,不需要时也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云计算这种全新的形式,完全改变了互联网资源的使用方式,整个数据中心的运行模式都将发生改变。现有的数据网络中心虽然大多数都符合建设标准的要求,但是每个数据中心都有自己特点,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性才能使自己拥有忠实的用户。
云是指一个独特的信息环境,其设计目的是为了远程供给可测量和可扩展的信息资源。云最初用于比喻互联网,但云具有有限的边界,并且通常是私有的。
云计算 是一种模型 ,可以实现随时随地、便捷地、按需地从可配置计算资源共享池中获取所需的资源(例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程序、服务等)。
云计算是 提供服务的一种形式 。云服务指任何可以通过云远程访问的信息资源。云计算中“服务”一次的含义非常宽泛。云服务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基于网络的软件程序,使用消息协议就可以调用其技术接口;或者是管理工具或更大的环境和其他信息资源的一个远程接入点。用户能够通过已发布的服务合同远程访问云服务的软件程序和服务,以及运行某些软件的工作站、便携电脑和移动设备。
云环境有 六个比较常见的特征 :(1)按需使用。云用户能够通过自助服务来使用所需的基于云的服务,无需与云提供者交互。(2)随处访问。基于云的服务能够被各种云服务用户访问。(3)多用户。资源池允许云提供者把大量资源放到一起为多个云用户服务。每个用户都不会意识到该资源还在被其他用户使用。(4)弹性。云根据运行时条件或云用户或云提供者事先确定的要求,自动透明地扩展资源。弹性通常被认为是采用云计算的核心理由,其与降低投资和与使用成比例的成本等好处联系在一起。(5)可测量的使用。云平台有能力记录信息资源的使用情况。可测量的使用特性与按需使用特性密切相关。(6)可恢复性。云可以实现配置好资源,当一个资源出现故障时,就自动转移到另一个冗余的存储上进行处理。云用户可以增加其应用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随着“互联网+”热风袭来,云计算可谓风靡一时,已经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云”是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名词,但当它与"计算"相结合变成“云计算”,它的含义就演变的泛泛而且虚无缥缈。
一、专业人员的定义
1、狭义云计算
狭义的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其中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对使用者来说有四大特性,即无限扩展、随时获取、按需使用和按使用付费。
2、广义云计算
广义的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它的服务。
二、云计算的类型
云计算目前还处于萌芽阶段,有大大小小鱼龙混杂的各色厂商在开发不同的云计算服务,从成熟的应用程序到存储服务再到垃圾邮件过滤不一而足。根据不同的厂商、分析师和IT用户对云计算的看法,可以将云计算细分为七大类:软件即服务(SaaS)、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云计算的网络服务、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管理服务供应商(MSP)、服务商业平台和网络集成。
三、云计算之我见
云计算到底是什么我认为云计算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传输介质是互联网便是云计算与其最大的不同。
云计算其实说简单也很简单,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云盘、搜寻引擎、电子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的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在未来,云计算的应用将会不断拓展和更加人性化。相信未来如分析DNA结构、基因图谱定序、解析癌症细胞等,都可以透过这项技术轻易达成。
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云时代”将会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一、云计算是什么?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因此,云计算甚至可以让你体验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拥有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XenSystem,以及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的Intel 和IBM,各种“云计算”的应用服务范围正日渐扩大,影响力也无可估量。
云计算是继1980年代大型计算机到客户端-服务器的大转变之后的又一种巨变。
二、云计算特点
哪些人是成功人士的名字
本文2023-10-31 13:55:0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80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