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秋瑾简介及生平事迹
今天准备给大家介绍一位近代女民族英雄——秋瑾。秋瑾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虽然她并非第一位献身革命的女性,但秋瑾在民间的影响力无人能及,可以说她一生都在为女权而奋斗,在当时的封建时期,这是需要非常大勇气的。秋瑾义无反顾的选择投身革命运动中,为推动妇女解放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那下面还有更多有关秋瑾的介绍,以及她的生平事迹,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1、秋瑾其人
1875年出生于福建云霄的秋瑾,乳名玉姑,初名闺瑾,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原本来自官宦世家,有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保障。
爷爷秋嘉禾、父亲秋寿南都是满清官员,父亲还官至湖南郴州知州,母亲单氏也是浙江萧山望族之后。
故秋瑾从小就得到极好的家庭教育,兼之自幼好文史,喜诗词。15岁时随表兄单宗勋学骑马,学拳术,练棍击剑。久而久之,秋瑾便成长为能文能武的奇女子。
不过,秋瑾的家庭条件虽说不错,父母相对来说也算开明。但那时仍然是在浓厚的封建思想笼罩下,父亲秋寿南母亲单氏突破不了根深蒂固的桎梏。秋瑾在小时候仍要裏小脚,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还得依从父母的包办。
故秋瑾在19岁时,也只得遵照时任湘乡县督销总办的父亲安排,远嫁湖南有钱人家的公子,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的王廷钧。
1900年,王廷钧出钱捐了户部主事的官后,便带着秋瑾到京城增长见识。在京城,秋瑾阅读了大量进步报刊,思想得到极大解放。
但不久,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侵华。为避难,秋瑾只好又随夫回到双峰县荷叶镇。
期间,秋瑾与思想进步的唐群英、葛健豪往来十分密切,三人情同手足,亲如姐妹,经常集聚,或饮酒赋诗,或对月抚琴,或下棋谈心,过了一段快乐美好的时光。时称潇湘三女杰。
2、倡导女权
1904年7月,时年29岁的秋瑾因家庭变故,遂决定离开夫家,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先入东京日语讲习所补习日语,毕业后,转入清国女子速成师范专修科。
期间,曾与陈撷芬发起成立妇女运动组织共爱会。
1905年初,秋瑾为筹措继续留学费用回国。当年秋,二次赴日本,入青山实践女校。
从此以鉴湖女侠为笔名,倡导女权女学思想,发表了《演说的好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勉女权》、《敬告姊妹们》等系列文章,宣传女子不兴,种族不强;女权不振,国势必弱;欲求男女平等,女子必当有学问,求自立,不当事事仰给男子等等追求女子自由进步的主张,以此抨击落后陈腐的封建礼教之丑恶。
尤在《敬告姊妹书》中将旧时的女子生活状态表达得淋漓尽致:
我的二万万女同胞,还依然黑暗沉沦在十八层地狱,一层也不想爬上来。足儿缠得小小的,头儿梳得光光的;花儿、朵儿,扎的、镶的,戴着;绸儿、缎儿,滚的、盘的,穿着;粉儿白白,脂儿红红的搽抹着。一生只晓得依傍男子,穿的、吃的全靠着男子,身儿是柔柔顺顺的媚着,气虐儿是闷闷的受着,泪珠是常常的淌着,生活是巴巴结结的做着: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马。试问诸位姊妹,为人一世,曾受着自由自在的幸福未曾呢?
1906年,31岁的秋瑾再次回国,先在绍兴女学堂代课,不久去浔溪女校任教。暑期离职到上海创办中国公学。
1907年1月,又创刊《中国女报》,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号召女界当为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
3、投身革命
秋瑾在东渡日本短暂的求学期间,受中国留学生激情澎湃的革命思想的浪花洗礼,其追求民主自由独立的心性得以火热迸发,从而投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革命事业。
她除了在校学习外,常参加留学生大会和浙江、湖南同乡会集会,登台演讲革命救国的道理,还与鲁迅、黄兴、宋教仁、陶成章等志士仁人密切往来,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
与刘道一、王时泽等人结为秘密会,以反抗清廷、恢复中原为宗旨,以月刊《白话》为宣传工具。得到孙中山先生的建议:依据此特长,利用宣传工具,报告时事,解决实事,效果越越直接越迅速越好。
后来还参加洪门天地会,受封白纸扇(军师)。
1905年初短暂回国时,在绍兴会晤革命党人徐锡麟(后与之并陶成章,三人时称辛亥三杰),在徐介绍下,加入光复会。
1905年7月,经三合会的冯自由介绍,又加入同盟会,受任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期间,秋瑾写下众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等大量革命诗篇(收入《秋瑾集》)。
1906年秋瑾再次回国后,往返于浙沪执教办学期间,即与尹锐志、陈伯平等人以锐进学社为名,联络革命党人与进步人士,积极准备浙江方面的起义工作。
4、英勇就义
就在筹备起义事宜时,因母亲突然过逝,秋瑾旋即回绍兴奔丧。
料理完母亲丧事后,秋瑾应邀留在绍兴大通学堂主持校务。以此为掩护,依旧往来于杭、沪之间,运动军学两界准备起义。
秘密编制光复军制后,遂与徐锡麟秘定于1907年7月19日在绍兴、安庆同时发动起义。
只可惜,因消息走漏,徐锡麟不得不于7月6日提前起义,奈何腐朽黑暗的清末统治死而不僵,徐锡麟匆促的起事被残酷镇压,秋瑾在绍兴这边的起义也随之暴露。
拒绝离开绍兴的秋瑾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遣散完进步学生后,毅然留在大通学堂等待山阴县令李钟岳带三百士卒来此抓人。
7月13日,秋瑾被捕,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在被捕受审时,秋瑾没有吐露任何革命信息,只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这七个字。
秋瑾之才情及临刑受审大义凛然的壮举,让主审官李钟岳大为感动,无奈迫于上命,不敢违禁放人。留下余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死汝非我意,幸谅之也的绝命之言后,仅隔104天,便悬梁自缢。民国成立,秋瑾案真相大白,李钟岳因义殉秋瑾也名垂青史。
事实上,既是侠女又是烈女的秋瑾早已做好牺牲自己的准备。死时,年仅32岁。
难怪她要以清朝诗人陶宗亮的《秋暮遣怀》中的秋雨秋风愁煞人为绝笔之言,借以表明自已不畏寒秋里的风刀霜剑,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甘愿献出生命警醒世人!
壮哉,秋瑾女士。
作者简介李大奎,七O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
1、李钟岳生子:长子汝楷,次子早亡,三子汝权,四子汝枕,五子汝枫(字江秋,中华民国时期《民国日报》著名记者)。
2、长子李汝楷生子:长子录康,次子协康,三子新康。
3、三子李汝权生子:长子国康,次子民康。
4、四子李汝枕生子:长子早亡,次子祖庶。
5、五子李江秋生子:长子公博。
6、长孙李录康生子:一子济南战争阵亡。
7、次孙李国康生子:一子早亡。
8、三孙李协康生子:育有三女,皆成家立业。
9、四孙李民康生子:长子文庆,次子文祥(曾吉林省抚松煤矿工会主席),三子文东。
10、五孙李新康生子:长子道明,次子道秀,三子道川。
11、六孙早亡。
12、七孙李公博生子:不详。
13、八孙李祖庶生子:不详。
14、九孙李祖泽(曾任原中央西南局秘书),生有三个儿子。
进士出任知县是相当普遍的事。一旦中进士之后,除极少部分人可以通过朝考进入翰林院任职外,绝大部分人都要分发到各部门任职或地方任知县,以分发到地方为主。因此,如果仅仅只是任过知县,或是担任一些中个低级的官职,在史书上是不会在记载的。
==================
==================
道光
〖直隶〗
李龠通:高阳人,3-3-14(即道光三年三甲第十四名进士,以下同)
李学殖:盐山人,16-2-40
李光钺:清苑人,16-3-64
李及辰:赵州人,18-3-100
李仲祁:清苑人,21-3-46
李淳(2):满城人,20-3-61
李吉言:永年人,30-2-32
李羲钧:任邱人,30-2-91
〖山东〗
李菡芳:博兴人,3-3-18
李 珙:济宁州人,3-3-86
李朝仪:单县人,6-3-144
李超咸:单县人,9-2-41
李梦愚:博兴人,9-3-49
李崇照:利津人,9-3-57
李 垒:金乡人,9-3-83
李汝霖(1):聊城人,9-3-107
李湘棻:安邱人,12-2-52
李 兆:峄县人,12-3-26
李佐贤:利津人,15-2-68
李汝璿:惠民人,15-3-140
李淳(2):日照人,18-2-24
李协中:益都人,18-2-49
李 鸿:邹平人,18-3-108
李树泽:邹平人,20-3-24
李金鳌:安邱人,20-3-41
李 焜:费县人,20-3-47
李蒙泉:历城人,20-3-55
李湘华:安邱人,21-2-59
李葆树:济宁州人,24-2-80
李福泰:济宁州人,24-3-64
李湘萼:安邱人,27-2-59
李 灿:诸城人,27-3-34
李兆煦:莱阳人,30-3-67
咸丰
〖直隶〗
李洪藻:高阳人,2-2-18
李耀琛:沧州人,2-3-117
李廷鉽:易州人,3-3-2
李士芸:高阳人,6-2-24
李汝弼:任邱人,9-2-44
李汝霖(2):永年人,10-2-45
李桂林(1):盐山人,10-2-51
〖山东〗
李应翱:历城人,2-2-15
李 勗:诸城人,2-3-87
李贻良:利津人,6-2-43
李宗泰:聊城人,9-3-42
李 楹:高密人,10-2-62
同治
〖直隶〗
李世珍:天津人,4-3-79
李逢春:定州人,4-3-86
李铁林:临榆人,10-2-3
李锡朋:天津人,10-3-23
李联珠:景州人,10-3-59
李光斗:祁县人,13-2-41
〖山东〗
李湘南:长山人,1-3-49
李东垣:博山人,1-3-106
李萃吉:宁海州人,2-2-41
李端遇:安邱人,2-2-68
李汝霖(3):德州人,4-2-29
李福田:长山人,4-3-160
李肇锡:诸城人,7-2-24
李凌霄:城武人,7-3-117
李兆梅:历城人,13-3-147
光绪
〖直隶〗
李桂林(2):临榆人,2-2-49
李念兹:盐山人,2-3-49
李锡彬:清苑人,3-2-17
李尚卿:承德人,3-3-115
李世寅:深州人,3-3-155
李葆善:永年人,3-3-185
李士鉁:天津人,6-2-109
李 威:滦州人,6-2-124
李荫兰:景州人,9-2-106
李敬修:保安州人,9-3-21
李 坦:乐亭人,12-3-144
李锡庚:乐亭人,15-3-66
李兆兰:高阳人,16-6-78
李镜江:滦州人,20-3-43
李长华:玉田人,21-2-40
李刚己:南宫人,24-3-191
李 榘:束鹿人,30-2-62
李景纲:枣强人,30-2-63
李维第:深州人,30-3-100
李景濂:邯郸人,30-3-150
〖山东〗
李兆勗:历城人,3-2-19
李 沄:诸城人,3-3-16
李春元:历城人,9-2-57
李瀛瑞:莱阳人,9-3-48
李邦庆:平阴人,9-3-81
李经野:菏泽人,9-3-91
李宗唐:博山人,12-3-66
李梦斗:诸城人,15-3-5
李振甲:乐安人,18-2-127
李翰屏:日照人,18-3-109
李祥麟:日照人,18-3-112
李继元:济宁州人,20-3-46
李士田:博兴人,20-3-82
李延庆:聊城人,20-3-167
李步沆:金乡人,21-3-22
李效曾:安邱人,24-2-92
李钟岳:安邱人,24-3-58
李德运:高密人,24-3-189
李华炳:武乡人,29-2-103
李泽宸:利津人,29-3-103
李言蔼:安邱人,30-2-64
李应寿:楼霞人,30-3-87
李凤书:莒州人,30-3-92
==================
==================
上面所列的就是道咸同光四朝直隶山东二省的所有李姓进士,或许有你所要找的人。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冬,秋瑾与徐锡麟等光复会领袖在上海集会,密议在浙江、安徽两地举行推翻满清政权的起义,约定由秋瑾负责组织浙江起义,徐锡麟负责发动安徽起义。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正月,秋瑾从上海回到家乡浙江山阴县,任大通学堂督办,主持校务。大通学堂原为徐锡麟、陶成章等创办,是光复会训练干部、组织群众的革命据点。秋瑾到大通学堂后,为了积蓄革命力量,成立了“体育会”,招纳会党成员和革命青年,进行军事训练,培养军事人才,同时积极联络浙江各地会党,组织“光复军”,推举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计划于农历六月初十在浙皖两地同时举事。不料事情泄露,徐锡麟只得于1907年7月6日(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廿六日)在安庆仓促起事,旋即遭到镇压,徐锡麟被残忍杀害。浙江巡抚张曾扬(张之洞侄曾孙)闻讯,急电绍兴知府贵福,立即查封绍兴大通学堂,拘捕徐锡麟同党秋瑾。由于大通学堂校址在山阴县内,贵福便命令到任不到半年的山阴县令李钟岳负责查抄大通学堂。
出身于书香世家的李钟岳早就仰慕秋瑾的才学,常以女士“驰驱戎马中原梦,破碎山河故国羞”之诗句,教育自己的儿子:“以一女子而能诗,胜汝辈多矣!”爱才之情,溢于言表。因此,“事变虽起,犹思竭力保护之。”
山阴士绅深知李钟岳爱护地方之苦心,数十人相聚县署,恳求保全地方。李钟岳告诉他们:“即诸君不来,我亦决不能鲁莽从事。”于是立赴府署,向贵福陈述“该校并无越轨行动,不可武力摧残,惊动地方;容俟暗中调查,是否确实,再定办法。”贵福心虽不悦,但起初也未十分拒绝。李钟岳回山阴后与众士绅商议,一时苦无善策,只有故意按兵不动,拖延时间,好让该校师生逃走。
1907年7月13日(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四日)午后,贵福传李钟岳至府署,厉声喝斥:“府宪命令,汝延不执行,是何居心?限汝立即率兵前往,将该校师生,悉数击毙,否则我即电告汝与该校通同谋逆,汝自打算可也。”并将浙抚二次催促电令甩给李钟岳,拂袖而去。李钟岳无奈,只好回署告诉诸士绅“情势至此,我已不能阻止,惟尽力之所至,少伤民命耳。”当日下午四时许,在贵福的监视下,李钟岳会同抚标兵管带率新军300人,前往大通学堂捉拿“乱党”。为了避免士兵开枪伤人,李钟岳故意乘轿走在最前面,让清兵跟随其后,进入学堂,他又下令兵丁不许乱射,只许捕人。于是,当场拘捕秋瑾、程毅等师生8人,押至县署。随后,贵福又命令将“人犯”提至府署,与会稽县令李瑞年、山阴县令李钟岳连夜进行“三堂会审”。大堂上,秋瑾神色自若,坚贞不屈,只承认自己有家庭革命、夫妇革命,否认参加推翻清政府的政治革命。贵福无奈,只好命李钟岳将秋瑾等人押回山阴县署继续审讯。
第二天上午,贵福又命李钟岳赴城外查抄秋瑾的娘家。为了防止查出秋瑾革命的证据和连累更多的人,李钟岳故意不让手下人搜查秋瑾居住的小楼,草草收兵,结果无获而归。 1907年7月14日(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初五日)下午,李钟岳奉命提审秋瑾。他不忍对秋瑾下毒手,稍加审问后,便令文案将程毅等7人带到公堂审讯,自己则破例设座,让秋瑾坐于椅上,同其单独交谈。二人对谈后,李钟岳让人取纸笔给秋瑾,秋瑾用朱笔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这句世人传颂的绝命诗句。李钟岳夸赞女士书法之工,秋瑾说:“未见过贴,字实不能写,文章是能作几篇的。”于是,李钟岳又让秋瑾作文,秋瑾说多年不用毛笔,书写不惯,李又另给墨水钢笔和英文练习簿。秋瑾提笔立成千余言,主要陈述其生平历史和申诉此次被捕之冤。整个“审讯”过程持续两小时之久,室内寂静异常,形同会客。
此情形被密探报于贵福,贵福大怒,气势汹汹地责问李钟岳:“为何不用刑讯,反而待若上宾?”李钟岳则以“均系读书人,且秋瑾又系一女子,证据不足,碍难用刑”来辩解。贵福见李如此立场,知道审不出什么结果,便于晚间亲去杭州,面陈浙江巡抚张曾扬,谎称秋瑾已承认密谋革命,张曾扬不加复查,立即拟写了“就地正法”的手谕。深夜,贵福赶回绍兴府署召见李钟岳,出示了张曾扬手谕,令其立即斩杀秋瑾。李钟岳仍据理力争道:“供证两无,安能杀人?”贵福厉声训斥道:“此系抚宪之命,孰敢不遵?今日之事,杀,在君;宥,亦在君。请好自为之,毋令后世诮君为德不卒也。”李钟岳知已不可以再争,怏怏返回县署,思忖良久,终无两全之策。
待子夜已过,至1907年7月15日(六月六日)凌晨三点,执刑任务已不容再缓,于是李钟岳将秋瑾提至大堂,对秋瑾说:“余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死汝非我意,幸谅之也。”说完,这个父母官当场“泪随声堕”,身边的吏役也都“相顾恻然”。李钟岳征询女士还有何要求,秋瑾对这位父母官的暗中保护深表感激,并提出不要枭首、刑后勿剥衣服等要求。李钟岳答应了她的要求。凌晨四点,在贵福心腹的监视和催促下,李钟岳被迫押秋瑾步行至绍兴轩亭口赴刑,一代女杰英勇就义。 绍兴知府贵福对李钟岳袒护秋瑾、屡屡抗命的行为极为不满,处决秋瑾后立即电奏浙抚张曾扬,历数李钟岳在秋瑾案中的消极表现。未过3日,李钟岳即因“庇护女犯罪”被革职。离任之日,绍兴绅民数百人,乘船数十只,送至距城30里的柯桥,仍恋恋不舍。李钟岳愧疚地对送行的人说:“去留何足计,未能保全大局,是所憾耳!”
李钟岳离职后寄住杭州。在杭州寓所里,他终日闷闷不乐,反复念叨“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之句,对秋瑾之死深感内疚。他经常独自一人将密藏的秋瑾遗墨“秋雨秋风愁煞人”七个字“注视默诵”,并对此泣下,甚至到了一天三五次、以至七八次的地步。闻者皆慰藉李钟岳,但李钟岳在良心的自责下始终不能释然,并渐萌殉身之念。他先是几次自杀未遂,一次跃井被救不死,数日又结绳老树,却被夫人发现,于是家人防范,不敢远离,但他死志已决。1907年10月29日(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廿三日)上午9时许,李钟岳乘家人不备,在寓中悬梁自缢,年仅53岁。此时距秋瑾遇难只有百余日。
李钟岳自尽的消息传出后,浙江士民无不哀痛惋惜,杭州城乡士绅前往吊唁者三日不绝,上海《中外日报》《申报》《新闻报》等媒体争相报道,一时舆论哗然,社会各界纷纷谴责绍兴知府贵福与浙抚张曾扬,为李钟岳鸣不平。上海还将秋瑾一案编成新剧《六月雪》演出,为秋瑾和李钟岳鸣冤。自此,秋瑾的革命事迹得以广泛传播,残杀革命志士的刽子手张曾扬和贵福也在全国民众的一片讨伐声中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辛亥革命成功后,秋瑾案昭雪。孙中山亲笔为秋瑾女士题写“巾帼英雄”四个大字,并书楹联一副:“江沪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浙江革命先哲褚慧僧先生与秋瑾生前挚友吴芝瑛、徐寄尘女士于1912年在西子湖畔建秋瑾墓和鉴湖女侠祠,特将李钟岳的“神位”祀于祠中,上题“清山阴知县李钟岳之神位”,下书“李钟岳先生,山东安丘县人,秋案中有德于女侠”,以纪念李钟岳保护秋瑾和为秋瑾殉道的悲壮义举。
《续安丘新志》载;“浙人追思之,及秋案昭雪后,乃为立祠西湖上,岁时祀之。”民国成立,真相大白,“秋案”昭雪,李的神位入祀秋瑾祠。秋、李两家遂成为至交。从此,李钟岳与秋瑾两位志士的事迹并垂青史。
秋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秋瑾简介及生平事迹
本文2023-10-31 12:37:4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79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