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那些事儿话说记忆中的大白菜散文
白露时节,我跟着退休多年的杨大哥去了漷县镇吴营村,他在朋友的菜园子种了100多棵大白菜,常来打理。
说起大白菜,农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的说词,意思是进入头伏,农民要忙着种萝卜,过了头伏要种大白菜。过去这两样都是百姓餐桌的当家菜。
原产于北方地界儿的大白菜,古时候的叫法儿是“菘菜”,后来被引种到南方,再往后陆续传入朝鲜、日本和欧美各国。据记载,西安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就有大白菜籽儿,距今已经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人丁兴旺的大白菜家族,有北京青白、北京新二号、天津绿、河北石绿90、玉田大白菜、山东胶州大白菜、东北大矮白菜、山西阳城的大毛边……,单说西安的大白菜,如今就有20多个品种。
大白菜素有“菜中之王”之美誉。数千年来,大白菜的吃法儿那叫一个多,煎、炒、烹、炸、烧、炖、熘、烩、烘、蒸、涮、腌、渍、拌以及吃馅儿、配菜,怎么吃怎么香。
这些年吃过南方的白菜,总觉得远远不如“正宗”的青口大白菜爽口。
大白菜营养丰富,属于弱碱性粗纤维蔬菜,和肉类一起吃,荤素搭配,对饮食健康大有好处。正如俗话所说:“肉中就数猪肉美,菜里唯有白菜鲜。”其实,大白菜和羊肉搭配,也是很不错的。
除了食用,大白菜还有很多药用价值。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录:“菘性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
杨大哥说:“大白菜皮实,有块地儿就能种,但人不能懒,一定要上农家肥,才能养菜、养地又养人。”
听了这话,联想到岳母养鸡种菜的事儿。我和爱人结婚时,岳母不到60岁,老人家在小街部队家属大院的空地开了几块儿小菜园,常年吃自己种的时令菜,特别是大白菜。我们常劝她别种了,她却说自己种的菜是绿色食品,比买的好吃。她还养了不少鸡,鸡粪都撒到了菜地里。收获大白菜时,炒出来的菜带甜味儿,岳母每顿饭都要吃一大碗菜。2016年冬,岳母搬到楼房以后才不种地了。如今,80多岁的岳母身体依然硬朗,从来不吃什么药,检查身体的时候,各项指标比我们都棒。
过去,通县县城里的不少人家都养鸡、养兔,人们常把大白菜帮子剁碎,伴上麸子和棒子面儿喂鸡、喂兔。就连大白菜根也不扔,放到兔子窝里让它们细啃慢咽。
俗话说“立冬不砍菜,必定要受害”,是说大白菜必须在上冻前砍收,防止受冻。
从前没有蔬菜大棚和温室,蔬菜全靠四季的自然生长,什么季节有什么菜。秋末冬初前收获的大白菜,就成了老百姓冬季和来年春季的当家菜。大年三十儿还陪着家家户户守岁。如今过年,我还是爱吃大白菜馅饺子、熬白菜和凉拌白菜心儿。
我还记得到了“冬储大白菜”收获时,政府高价收,再低价卖给居民,实行暗补。县里还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冬储大白菜”收购、运输和销售的协调指挥。县汽车一场、二场的解放牌带挂斗的运输汽车都被县里统一调动,小街部队等驻军也派出车辆支援县里运送大白菜。通县的大白菜不仅供应给县城的居民,还源源不断地把好菜运往北京城区。这些车车窗前放着运送大白菜的车证,到了京城也是畅行无阻。那时候,城乡马路上到处可见运送大白菜的汽车,交警们也专门在京津公路、新华大街等运输沿线指挥疏导车辆。
以前,我家住的大杂院儿在回民胡同西口儿路北,北墙外是新华大街,再往北是大红门副食店。有一年,雪下的早,寒冷的西北风使劲刮,吹得电线都嗡嗡作响。早晨7点多,我和老街坊拿着副食证来到大红门副食店门外冒雪排队,队伍很长。其中有穿着军大衣、带着棉军帽的,有穿着那时候流行的蓝色棉猴儿的,也有穿着棉袄棉裤,头上戴着棉帽子或头巾,脖子围着围脖儿,脚穿毛窝或大头鞋的。很多人的手上还戴着棉手巴掌儿,手巴掌儿分别用布线绳链接,搭在脖子上。
运送大白菜的汽车一到,身穿蓝大褂儿的售货员和戴着蓝色再生布围裙、套袖的工作人员忙着卸菜、登记、收款、开小票、过磅和卖菜。大白菜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品种有青口菜和白口菜,青口菜能长久储存,白口菜一般都要先吃。大红门副食店门口放着几个一米多高的红漆面地秤,上面放着床板用来卖菜。卖菜的时候,售货员接过顾客递交的小票儿,按上面写的大白菜等级和斤数,把大白菜码放到床板上称足分量,就抬着床板,把大白菜倒在空地上,由顾客拉走。居民买大白菜,运输工具有三轮车、排子车、手推车、儿童竹车、自行车……
天黑的时候,售货员就把剩余的菜盖上稻草帘子和苫布。那里还临时立着不少竹杆子,上面拉的电线上挂着好多盏100多度的电灯泡,夜里有人忍受着寒冷值班。
每到卖“冬储大白菜”的时候,各单位都放假半天,照顾职工购买,大白菜买到家里,人们才能踏实上班。
大杂院儿的老街坊去买菜的时候,都是先在前院聚齐儿,然后才一起去,相互有个照应。“冬储大白菜”买回来后,各家儿先把放大白菜的地儿归置利落,打扫干净,再用搓板儿等家什儿卸大白菜,在自家院子里堆起一座座“白菜山”。
“冬储大白菜”买到家里后,起初要晾晒,不断倒腾。出老阳儿的时候,上午要把大白菜一棵一棵挨着排码在院子里,让大白菜也晒晒老阳儿。到了傍晚,再一棵一棵码成垛。码大白菜有讲儿,要屁股朝里、头朝外堆成圆堆临时存放,上边再盖上被子、麻袋或者草帘子。要倒腾一个多礼拜,把大白菜表面的水气儿晒掉,便于储存。上冻的时候,大白菜要入窖存放,没有菜窖的就把大白菜码放到自家盖的小房儿里盖严实。大白菜即便冻了也不要紧,拿到住的屋里慢慢化冻,吃着一点儿也不变味儿。
大白菜浑身上下都是宝,除了食用,还走进了民俗和艺术的殿堂。
儿时,我在邯郸姥娘家住的时候,到了大年三十儿,大舅和妗子把大白菜根中间掏空了,放上煤油和捻子,点着后放到屋里、磨房、灶房和院子里用来上供。还要用第一锅儿猪肉白菜馅饺子敬天敬地敬诸神,祈求亲人平安,来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村里人已经很久不使用白菜根煤油灯了,换上了又高又粗的红蜡烛。
著名画家齐白石不仅喜欢画虾,也喜欢画大白菜,曾经在一幅写意大白菜图提款“牡丹为花中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蔬之王,何也。”中国邮政于1979年发行的齐白石作品选邮票,一套共16枚,其中第15枚就是大白菜。
喜欢大白菜的画家、雕刻家、剪纸家和民间艺人可多了去了。他们爱画寓意百财长鸣的白菜蝈蝈、寓意事事清白的白菜柿子、寓意知足常乐的白菜蜘蛛,还有寓意清清白白的白菜大葱;他们精雕细琢的翡翠白菜、翡翠白菜挂件、吊坠和冰种翡翠白菜,深受人们喜爱。翡翠白菜曾经进入清皇宫,成为皇妃的陪嫁。北京、天津的博物馆和台北故宫也收藏着清代翠玉白菜,有的成为镇馆之宝;民间的剪纸大白菜也是形状各异,成为老百姓过年贴窗花的必选。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梨园小街村有不少民间艺人从事木雕、牙雕和骨雕,其中就有白菜蝈蝈等题材。北京市高级农村实用人才陈道清就是其中之一,他从事骨雕已经四十多年。《新京报》《通州时讯》以及市区电视台等十多家媒体对他进行过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曾经对他制作骨雕白菜的全过程进行录制,并做了专题播报。他创作的骨雕白菜等艺术品还走出了国门。
人们喜欢大白菜,说了归齐就是三个因由,取自大白菜谐音“百财”“摆财”,寓意招财进宝、富贵吉祥;取自大白菜的模样,寓意团结、包容、温馨;取自大白菜的颜色,寓意做人要洁身自好,高风亮节,清清白白。
大白菜在蔬菜家族没有什么显赫的地位,从不与其他菜比高低,始终保持着本色,食之、品之,却越咂摸越有滋味儿。
10月13日
联系岱山陈,又联系岱山毛局长,商定星期六上午去东沙访毛氏家谱。和小王商定周五去岱山,上午七点出发。
10月14日
上午六点五十,出门骑电瓶车到车站,很快89路来。与王联系,无人接,也未见其上车。7点50到三江码头,小王随后8点15分到。乘8点30分快艇,9点到岱山。打的前往图书馆。见王馆长,地方文献部沈老师,讨得很多岱山地方文献,岱山中学校庆纪念册等。
在馆里,拍得金维映家族世系谱,邬氏族谱。发现这本邬氏家谱是新谱,里面有彩图古人像,看来应该有旧谱。联系家谱编者邬老师,说有旧家谱在图书馆,但不全。向他讨新家谱,已经送完,有机会找到给我们。谢谢老人家。
问沈老师邬家老家谱,她捧出一本,果然是。下午我们在拍。
先去枫树社区家风馆,於波驾驶员和傅馆长陪我们去。路上谈及秀山厉家,傅老师说起她老公姓童,秀山大人家,他公公是老师,上代作过伪乡长,送几个孩子赴外地读书。以后有机会采访她公公。
在枫树社区参观,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家风馆,社区张书记,主任也都来了,陪我们参观。民俗馆里有花轿等特色民俗物品。
一楼有姜家,潘家,祝家介绍,但只有姜家有谱,也是手抄本,很简单。与保管者聊了十几分钟。手抄本是他父亲所抄。
下午两点,在图书馆拍家谱,沈老师拿出七大卷的邬氏宗谱,每卷约400也,总共2800页。乖乖,小王原来以为就一本,半小时能够搞定,傻了。我们开工啦,一页一页翻拍,举着相机,又沉又重,对距咔嚓,一个小时才能完成一卷,腰酸背痛,颈椎也累,两个人轮流着拍,到下午五点,只拍得三卷。小王拍的时间挺长,特别累。
晚餐还是由傅馆长陪同在华侨吃自助餐。本来约定下午去她阿公家,没时间去了。与傅馆长聊天,她已经是副高了,文章发在上图杂志。
吃好饭,六点继续开工翻拍,完成两卷。至八点多,门卫阿公要关门,我们准备回酒店拍,带未完成的最后两卷回酒店。
与岱山财政局毛局长联系明天采访毛氏家谱事宜。约定明天上午他父亲回来酒店,然后一起去泥峙。
在酒店,灯光黯淡,且有阴影,不能完成家谱翻拍,只得等明天上午再拍。
10点多便早早入睡。太累。
10月15日
凌晨两点多,醒来发现,小王上厕所,拉肚子了,昨晚吃了螃蟹,不新鲜的三文鱼生鱼片,再加上水果,肠胃不行了。后就聊天。到四点多,昏昏入睡。醒来七点多矣。迅上十三楼自助餐厅就餐。不久,回寝室继续拍家谱。小王下楼买药。
八点多,毛梦飞老师傅和毛文杰来。访谈,毛师傅说起编家谱的起因。他很早对地方文化感兴趣。1973年,在老家泥峙的城墩,有一个砖窑厂,红色黏土质,当地有一条河流,曾经挖出上千年的贝壳碎片,说明以前是海湾。有一次,他发现土层里有石犁,石刀,石斧等磨制石器,约十多件物品,在土层一米左右深,周边还有一些石制碎片,疑似磨制的残存物,可能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加工点。当时也没有在意,搞不清楚是什么时候的物品,只觉得是老古董,有收藏价值。
老毛师傅,高小毕业,50年代初四十多名学生在泥峙宫门的盐工子弟小学读书,毕业后从事渔业运输船工作,从水手一直做到船长,跑了四十多年的船。今年七十七岁了。
80年代初,小孩子读初中,中学老师来访,一位汤老师是教历史,他一看这些磨制石器,就认定是新石器时期的产物,建议我交给文物部门保管。于是,他就做了一个红色的木箱,请木匠制作的,外面的油漆他自己涂刷,用绸缎把箱子的内层叠裹起来,里面放上石制器具,到定海捐赠文物部门。
那时候文物部门隶属地区文化局,在定海文化广场一带,收到捐赠的石器居,文化局出具了捐赠书,并且对毛师傅给予奖励。聘请他作为文物保护普查的志愿者。毛师傅对地方文化的兴趣更浓厚了,热心乡村的民俗文化挖掘工作如文昌宫的重建等,毛师傅还专门撰写好几首叙事诗。
退休以后,几位老朋友从事家谱工作的热情感染了他,一位是报社退休的徐老师,还有一位是毛蔚文的后人毛绳祖,他们在宁波,杭州到处寻访,积累了很多资料,并鼓励老毛师傅也能够拿起笔来,把自己家族的家谱编出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老毛师傅走亲访友,收集家族信息,全家总动员,儿子开车送他在双休日做采访调研,女儿把他的手写整理稿打字出来。经过两年的用功,终于把家谱整理出来。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看着陈年的家谱资料,繁体字又没有标点符号,光寻找阅读家族资料就花费了很大精力。
九点多,采访告一段落。毛局长自告奋勇,带我们去泥峙现场考察。在一个叫山前路的弄堂进去,就是城墩。我们观察了石器的发掘地。原先的城墩隆起地已经被削平,现在的泥土呈现黑土状,已经没了黏土的属性。窑厂也已经停止生产了。
弃车步行,来到毛蔚文先生旧居。跨过小墙门,右边就是一块民国石碑,是墓志铭,当年这块石碑是被村妇们用做洗衣板,80年代省里一位专家来考察出土石器现场,一位姓毛的学者说这块石碑也是文物。于是这块石碑被移到毛氏祠堂前。
15日下
碑文是关于毛蔚文的墓志铭,家谱中有文字。由民国文人汤浚撰文。碑文小楷撰写,文字清晰。在祠堂门墙,发现有说明,其中提到一株石榴树,有数百年历史,树就在碑棵旁边,看树梢,枝叶繁茂,树根粗大,总根部有不少分支,直径约至少有40多公分,作为石榴树,非常大了。旁边几位大嫂说,上代传下来,有几百年了。上周看过汪国华老师写的一篇文章,里面有关于国保名树木的认定,涨了不少知识。宫门村的这棵古树木应该保护起来。这棵树仍然在开花结果,我们还看到几个石榴果实,但是数量不多。
沿着山前路,翻过一个小岗墩就是山后路,毛家宗祠就在山脚下,还在翻修中,栋梁能用的,就不拆除了。本来要把地基提升一下,修得高大一些,但是瞎子一算,建议维持原高。乃作罢。
继续前行,这一地带石壁下,因为前方有巨大岩石峭壁,就在路边。站在路口,北侧是一片荒地,原来这力都是盐田,苍茫盐滩已经变成荒田,有几处芦苇丛生,还记载着海滩的历史。对面山山有大庙,当地人称五大神,因为供奉五个神祗,望东北方向,就是新道头。
沿着文昌路,我们到文昌宫参观,宫门的地名就源自文昌宫。供奉孔子,还有孟子,设文笔塔等。
不久,便乘车回高亭,毛师傅的儿子文杰开车全程接送,非常热心。
毛师傅下车,帮我们联系另一本毛氏家谱编者,希望帮我们讨一本纸质版,回家取徐家家谱,约定下午两点再见。
我们回酒店,继续拍摄邬氏宗谱,约12点,拍完一册,剩下最后一本啦,心始坦然。便下楼退房,去吃中饭。我们先到岱山图书馆,星期天上午休息,下午两点开门。我们把两本家谱放在门岗。
前行10多分钟,在一家大食堂吃中饭,小王点了冬瓜,白菜两个素菜,我点大排菜底,总共36元,小王买单。
1点多,回图书馆,在二楼自助阅览室拍邬氏家谱最后一卷,艺文篇,发现汤浚,孙振麟等人文章,皆与邬家有姻亲关系。这本家谱,岱山内容不多,更多的是嵊州郯川的资料,有几幅手绘地图,比较珍贵。
两点左右,毛师傅带徐家家谱到图书馆,毛师傅真是热线,跑来跑去,好几趟,拍完徐家家谱,送毛师傅出门,我们继续拍邬氏宗谱。两点半结束。打车前往码头乘快艇回定海。船上拿着pad完成昨天的日记撰写。
一些肉类及蔬菜。
1菜品包含:清蒸五鱼1斤(熏鲨鱼、马鲛鱼、带鱼任选)、白灼血蛤、韭菜炒肉、红烧鱿鱼、白灼虾、炸肉粒、虾丸、高烧白菜、东坡肉、甜汤。
2除此之外有一些菜品和食物也是不能当做祭品的,比如:牛肉、狗肉、鳗鱼、鳝鱼、苦瓜、冬瓜,当然最忌讳的是用食用过的食物来祭祀祖先,其实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有些地方是机会用任何荤腥之物祭祀,多用素食、水果、点心、干果和素酒代替。但有些地方是用先人在世之时比较喜欢的食物上供,而无论用什么菜或者食物来祭祀,其实都是带着一颗真诚的孝心去的。而现代人多用相对更简单的花束和贡品来祭祀,其实也是能聊表心意的。
上坟是逝者的尊重 思念 一年之中可能就这么几次,我建议可以用水果,或者一些高级点食物代替,用白菜这个目前为止没有听说过,有这个想法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去进行这个仪式,有点浪费你宝贵的时间
通州那些事儿话说记忆中的大白菜散文
本文2023-10-31 12:01:2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79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