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家族的由来?
汪姓出自汪芒氏。根据《通志·
氏族
略》的记载,汪姓是
汪芒
氏的
后代
,
商朝
时有汪芒国,
子孙
以
国名
为姓,后来改
复姓
为单姓汪。另外,根据《
姓氏考略
》上记载,汪姓出自
春秋时期
,鲁成公的支子,食采于汪,后代以地为
姓氏
,就是汪氏。
上古
时汪芒国,
国君
叫
防风氏
,后被
大禹
处死,国人迁居湖州的山里,称汪芒氏。
战国
时
楚国
灭越,汪芒氏也被攻破,后来逃到安徽南部的
歙县
一带,改称汪氏。
古代
的汪芒国在今山西省临汾县一带。
望族
居于
平阳郡
,
就是现在
的山西省临汾县西南部。
郡望:
1、平阳郡:
三国
时魏分河东郡置
治所
在平阳,相当于今天的山西藿县以南的
汾河流域
及其以西地区。
2、新安郡:晋时由
新都郡
改置,相当于今天的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
等地
。隋代玫
歙州
置,后来移到了歙县。
3、六桂郡:就是“六桂联芳”的誉称,分布在古代的泉州。治所在地
闽县
,相当于今天的福建全省。后来改为
闽州
。
唐代
景云
年间改
武荣州
置县。
堂号:
越国堂,唐代汪华封
越国公
。
忠勤堂,
明代
汪广泽封为忠勤伯。
另外,汪氏还有堂号“平阳”、“六桂”。
迁徙分布
春秋时,
鲁国
有童子汪骐,哀公的时候和
齐国
军队
战于郎
而死,
鲁人
因为他死于
国事
,所以按照成人之礼来安葬。这是见于
史籍
最早的汪姓人物。
东汉时有汪文和,
建安
中以
龙骧将军
为
会稽
令,为躲避
祸患
,迁至
新安
,子孙
蕃盛
,后发展为新安望族。据《
古今
姓氏书辨证》记载:“陈稷州别驾
汪纲
,陈亡,自歙州徒河间。”这说明南朝时汪氏已迁
于今
安徽歙县,隋初有一支迁至今河南河间。唐代以前
中原
已经有汪氏聚居点。
唐初
有汪华,封越国公,其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子孙
分布于今安徽、浙江、江西的许多地方。
宋代
以后,南方的广东、广西、贵州等省都已有汪姓居民。自清
康熙年间
开始,闽、粤汪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此后又有
远播
海外者。
没有公布。
汪
拼音wāng注音ㄨㄤ
简体部首氵部部外笔画4画总笔画7画
繁体部首水部五笔IGG仓颉EMG郑码VCVV
四角31114结构左右电码3076区位4584
统一码6C6A笔顺丶丶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汪wāng(ㄨㄤ)
1、深广:汪洋大海。
2、液体聚集在一个地方:地上汪着水。汪汪(眼里充满眼泪的样子;象声词,形容狗叫声)。
3、量词,用于液体:一汪水。
4、姓。
汪姓出自汪芒氏。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汪姓是汪芒氏的后代,商朝时有汪芒国,子孙以国名为姓,后来改复姓为单姓汪。另外,根据《姓氏考略》上记载,汪姓出自春秋时期,鲁成公的支子,食采于汪,后代以地为姓氏,就是汪氏。上古时汪芒国,国君叫防风氏,后被大禹处死,国人迁居湖州的山里,称汪芒氏。战国时楚国灭越,汪芒氏也被攻破,后来逃到安徽南部的歙县一带,改称汪氏。古代的汪芒国在今山西省临汾县一带。望族居于平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县西南部。
郡望:
1、平阳郡:三国时魏分河东郡置治所在平阳,相当于今天的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
2、新安郡:晋时由新都郡改置,相当于今天的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隋代玫歙州置,后来移到了歙县。
3、六桂郡:就是“六桂联芳”的誉称,分布在古代的泉州。治所在地闽县,相当于今天的福建全省。后来改为闽州。唐代景云年间改武荣州置县。
堂号:
越国堂,唐代汪华封越国公。
忠勤堂,明代汪广泽封为忠勤伯。
另外,汪氏还有堂号“平阳”、“六桂”。
迁徙分布
春秋时,鲁国有童子汪骐,哀公的时候和齐国军队战于郎而死,鲁人因为他死于国事,所以按照成人之礼来安葬。这是见于史籍最早的汪姓人物。
东汉时有汪文和,建安中以龙骧将军为会稽令,为躲避祸患,迁至新安,子孙蕃盛,后发展为新安望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陈稷州别驾汪纲,陈亡,自歙州徒河间。”这说明南朝时汪氏已迁于今安徽歙县,隋初有一支迁至今河南河间。唐代以前中原已经有汪氏聚居点。唐初有汪华,封越国公,其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子孙 分布于今安徽、浙江、江西的许多地方。宋代以后,南方的广东、广西、贵州等省都已有汪姓居民。自清康熙年间开始,闽、粤汪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此后又有远播海外者。
我们是同祖同宗的,庐江柯坦镇的。我知道的也不多,宗、孔、学、志、正、克、立、新。后面就不知道了。在我们镇上还有唯一一位孔字辈的老祖,应该还在世,名:汪孔鹏。想知道更多可以问他,镇上居民都认识他,我是志字辈的
汪氏家族的由来?
本文2023-09-22 06:37:1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7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