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松溉罗氏
松溉罗氏,始祖罗祥胜,字胜二,安道公次子。元朝仁宗帝皇庆元年壬子(公元1312年),生于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东淘银塘熂下。
业儒,以儒学为业,深读儒家经学。
处士,德才兼备,善于自处,德行高,讨厌官场的污浊,而隐居不愿做官。
因元朝朝庭皇族争权,朝纲不振,至正变钞,朝政紊乱,贪官污吏横行,民不聊生,而引发红巾军起义。百姓曰:“平地干戈闹若蛙,红巾赶散各天涯”。元朝文宗天历元年戊辰(公元1328年),为避乱求生存,始祖别吉水迁湖广麻城,娶仙居乡贤淑女李氏生二子:长友忠、次友文。
元朝至正十一年辛卯(公元1351年),始祖携家眷,又别麻城,溯长江、过三峡,来到时为荒林茂草的永川松溉扎根落业,至今近700年。现已繁衍32代,现人口逾30万,遍布云、贵、川、渝、赣、鄂、桂等地。
二世祖友忠,字翰功,娶赵氏生三子:志兴、典、贡。
二世祖友文,字翰成,以墨耕为业,桃李遍乡邻。元朝至顺二年辛未(公元1331年),生于胡广麻城县仙居乡陡阜之阳,殁于明洪武三十年丁丑(公元1397年)渝永川松溉。娶麻城县仙居乡吴氏女生六子:志忠、聪、高、贤、贞、谅。
《松溉罗氏族谱》至今520余年,是始祖之六世孙勋公创修。勋公,明成化甲午(公元1474年)举人,时任湖广罗田县知县,丁未(公元1487年)中进士(省元)。中进士后辞官不做,绝意著书,所做诗文甚富,如:《永川八景》、《秋岭夏池》、《圣水双清》,诗载永志(其书俱散佚),唯有《松溉罗氏族谱》得以承传至今520余年。其中:明朝、清朝、民国、新中国四个朝代。明时曾经九世大章、建川、戬公和十世佑禄、于朝、于庭、茹公等诸公增修,至清康熙丁酉举人奇英公整修,每隔七、八十年循规蹈矩续修,一直传至新中国。族人记之修谱次数为:
罗奇英、奇参二公修之清雍正壬子岁(公元1733年)族谱,为清。雍正谱;
罗好义等修之嘉庆二年丁已岁(公元1797年)族谱,为清。嘉庆谱;
罗好义、豫备等修之道光十七年丁酉岁(公元1837年)族谱,为清。道光谱;
罗章印等修之光绪三年丁丑岁(公元1877年)族谱,为清。光续谱;
罗章辅、泰益、值伦等修之民国十九年庚午岁(公元1930年)族谱,为民国谱;
罗泰雄等修之共和国四十六年乙酉岁(公元2005年)族谱,为共和谱。
现存有族谱:
清。雍正谱一部(残缺不全);清。嘉庆谱一部较好;
清。道光谱数部较完好;清。光绪谱数部较完好;
民国谱近百部完好;共和谱千余部完好。
松溉罗氏人才,自明朝永乐戊子罗志谅开科中举始,有学位者:状元1人、省元1人、解元1人、进士11人、举人13人、贡生20人。著者罗洪载为明·德庚辰任户部主事;罗廷唯明·嘉靖癸丑任都察院御史;罗文思清·乾隆直隶商州知州、黔南太守,贵西巡道;将材罗靖天启朝建昌总兵;罗华天启湖广总兵加升提督;罗贞节任云南提督;罗万英武翼大夫(从三品);民国以前知县15人、民国期间有将校师级4人;新中国省军级3人、地师级10余人、县团级100余人;博士生20余人、硕士生逾百人、学士生数千人;教授、高级教师、工程师、经济师、专家、学者等百余人;政府正科级、军队营级等上千人;千万资产以上企业家近百人;各类名家有:文学家、作家导师、作家、书法家、地质学家、歌唱家、音乐家、科学家…。
历代以来,松溉罗氏在大西南为国、为民、为民族事业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
改革开放后,为国家建设,在各条战线上有更显著业绩。
松溉罗氏礼规,有鲜明严格的宗规。尊重字派世次,以此区分老小的光荣传统,至今有条不紊。只要字世相合,哪怕字辈高者是3岁幼童,百岁高龄也得尊称。不致因地位、贫富、年岁大小而不尊。
松溉罗氏有着祖先遗传品质纯良朴实,仕君忠,爱国忠贞的美德。历代仕者把这一孝忠美德带进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组织,促进了同事之间的团结友爱。
松溉罗府祠堂简介:祠堂经清朝政府御批,按国家规定格局,四至七品中级官员的家庙,堂屋三开间,东西庑各一间,台阶三级,围以院墻,开以大门,并开左右侧门。在始祖祥胜公之十四世孙,石阡府知府,贵西巡道,罗文思的倡领下,始竣三秋,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三年。
冠名“世德堂”,在落成庆典之日,朝廷兵部上书兼都察院御史、总督四川军务粮管抚事:文 绶,特赠亲笔书写“罗府祠堂”金龙匾额贺仪,并作序一篇。…曰:“罗君领族建祠、续谱两重任,旋于谱牒,见罗氏自始祖由江西迁蜀之永川松溉,登甲地而鹰显,历代有伟人。尤异者洪宗公以理学儒,先为有明嘉靖已丑状元;六世勋公于明成化丁未复登省元;今太守罗君于乾隆戊午年解元,于卿九代三元,最为难得成西蜀之名家也”。
山西巡府蒋兆奎,为此作撰文一篇贺典(撰文载松溉罗氏历次族谱)。
祠堂建成后,分布西南之嗣孙,从各地纷纷前来祭祖朝拜,香火旺盛,享誉大西南。
祠堂历尽苍桑,风雨侵蚀,年久失修,祠貌全非。
譩譆,尧天再现,舜日重辉,在族中志士贤达罗南偶,字树林、罗泰洁,字定发的倡导下,族中仁人志士踊跃响应,献资、垫资、出钱、出力,详见《功德碑》芳名。
从2006年起至2014年,历经九年时间的修复,祠貌焕然一新。
现为重庆影视基地。
历代产业简况
祠堂产业,是族中大忠大孝的人仁志士,献资创置的产业。为尊祖敬宗,热爱家族,敬宗收族,视血缘的族众为一家。宏扬家族文化,无私奉献,建成家族共同家园的伟大壮举!
为祠堂保有日常开支,族中忠孝之士,贡献田产、物资、银钱、购置街坊铺面数十间,经营生活日用品等。
为帮助当地百姓过江难,曾特购置一艘义渡过河船服务乡邻。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十月十日,兴办罗氏“族立职业学校”,除学小学课程外,另设缝纫、织袜、识毛巾、制肥皂等工艺培育人才。其经费在田产出租谷、铺面收入中支付。
公元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制变更,祠堂、祠产全部收归国有。
改革开放,忠孝双全的孝子贤孙罗树林、罗定发等献资、垫资三百余万元,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修复4000余平米的祠堂一座。
公元2010年,为确保日常开支所需,大忠大孝的贤孙罗树林、罗定发等九位贤士筹资600余万元注册资金,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重庆罗府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创利后,投资80余万元,修建了三层近千米的办公大楼一栋。现运营良好,除确保日常开支外,尚有结余。
重庆江津永川
松溉罗府宗祠
2017年11月30日转发分享!
你好!
一、寻根问祖第一步,必须搜集到相关资料
1、先祖迁居前居住地的确切记载(家谱记载或口头流传,如果是做官迁来的可以查看当地地方志史书记载)
2、始迁祖的名、字、号、排行字号,始迁祖生卒年月及相关生平事迹,典故。(始迁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号和有无同族、同支);
3、字派、排行字辈;
4、始祖的相关资料(始祖其他旁证资料,如哪个郡望,和谁是本族);
5、家族的迁徙史(如迁徙年月,还有迁徙的故事传闻)。
6、始祖和所修现有家谱的年代。
二、寻根问祖第二步:怎么搜集寻根资料?
1、有家谱的查看家谱,一般家谱的记载最清楚。
2、没有族谱的,查看祖坟墓碑文字 ,特别是始迁祖的墓碑,大都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3、没有族谱也没有碑记的,只能多问问族中老人,认真记录他们口述的祖居地名、村名、祖先名、字辈、故乡风物人情、故事传说等;尽可能的和老人交谈了解,并把这些珍贵的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保存。
4、查看家里有没有保存以前的土地、房产契约,可以大致考查出始迁祖的名字,和所处的时代。
三、寻根问祖第三步:寻根信息的对接和确认
寻根信物并不是特指某件物品,而是指宗谱记载的、口头流传的祖先名号、祖坟祖墓这些寻根信息,通过网络交流,你可以和同宗相认对接的这些信息,没有相似点的,是同宗的可能性就很小,而寻根信息越详尽,寻根可能性也就越大。对于始迁祖的来源地名,因为在不同年代记载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多少都、什么府、郡之类的,可以根据大致地名所在地的地方县志,寻找到详细的精确位置,再对照如今的地图进行确认,也可以根据当地的人加好友咨询。
四、寻根问祖第四步:寻根的方式和实地考查
把以上这些东西收集得越丰富越好,然后在网上寻找宗亲网、姓氏网,发布寻亲信息。也可以在当地论坛发帖,再或者搜索加入当地QQ群,进入祖地群、同支派群等和宗亲交流,也可以在一些族谱数据库平台网站搜索。在网上联系上祖居地宗亲后,要向他了解祖居地相关情况;当大量资料能够确认对接上以后,可以到祖居地实地走访。在根据祖籍族谱记载,找出是否有外迁人员,与始祖资料是否一致来进行确认。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苏洵倡修族谱家乘,最为积极得力。他们不仅亲自动手编写本家的族谱,而且提出了编写族谱的体例和方法。欧阳修的“谱例”是:“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即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而别自为世”,原则是以远近、亲疏为别,“凡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居士外集·欧阳氏谱图序》)苏洵的“谱法”是:“凡嫡子而后得为谱,为谱者皆存其高祖,而迁其高祖之父。”他主张一般家庭修谱用“小宗之法”,即只记五世,而政治经济地位比较稳定的皇室贵族等,则可以按照“百世不迁”的“大宗之法”来编写族谱(苏洵《嘉佑集》)。在编写方法上,他们一采叙述式,一采图表式。他们虽然在体例方法上有别,但“敬宗收族”的目的则相同。
宋仁宗以后,欧阳修、苏洵的族谱成为宗谱形式的规范,影响至为深远。宋绍定元年罗氏《秀川家谱叙》有言:“古人之意,莫重于族,亦莫严于谱。谱者,推其祖之所自出,而合其族之所由分矣。”“先王制礼,以明宗为大务。是以古者有大宗、小宗之别,使其派有所统而不紊。又重之以岁时蜡祭之会,冠婚丧祭之礼,乡射燕饷之仪。其目委曲而繁重若此者,盖所以习其揖让长幼之节,隆其亲亲老老之恩,厚其睦姻慈爱之义,使人人知有忠敬孝友,醇固而无浇薄之风。”因此,罗氏族谱的编写,也基本是效法欧、苏二氏。但这种效法,不是简单模仿,而是有所选择、有所变通的,因为两者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取长补短的关系。直至清代、民国,罗氏修谱或“谱体采苏式”,或“参用欧、苏两式”、“集欧、苏两氏之长”。
修谱的主体思想
罗氏修谱是基于“敬宗收族”的观念与目的,以加强家族团结,巩固家族制度。清代湘军名将罗泽南在《罗氏墨谱序》中说:“宗族者,祖宗一人所自出也。一人之身衍为数千人,数千人之身即一人之身也。人以祖宗之身为身,则当以祖宗之心为心。一族之内,俊秀者尊之,象贤者也;孝子悌弟义士节妇则钦崇之,立身行道,贻先人以令名者也;有位者庆之,大吾门闾者也;富者卫之,能克家者也;贫者、弱者、孤者、独者、鳏者、寡者、疾厄者、患难者,相与救助之,赈恤之,吾祖若宗所不忍视者也;不肖者教戒之,惧辱其先也;老者安之,幼者慈之,亲友赖以递续者也。”
在长期的宗法社会里,许多仁人志士和有作为者都注意把“敬祖收族”的观念推衍成为“忠君爱国”的思想,在国家民族事业受到空前危难的时刻,更把家族观念扩展为民族精神和爱国思想,移孝作忠,毁家抒难,舍“小我”为“大我”,为国家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
华容南山罗氏始迁祖为宋朝宣义大夫、抗元义士罗尚德,其后裔罗桢,抗战中为“湖南省民众抗日自卫团”华容县军事参议,“于兹倭奴人寇,兵气嚣然,犹谋纂明世次,敬宗收族”,以“率循宣义遗训,昭示族人”,“收抗日自卫之功,以慰国人” (《南山罗氏族谱序》)。
民国三十年,新化《罗氏通谱》纂成,总纂罗联焘在序言中特别希望“族中诸父老昆弟”,“各本敬宗收族之旨,益坚团结,共体时艰,以发扬民族精神,奠国家于磐石之安”。湖南安化县英武中学校长罗驭雄,是毛泽东一师同学,国民党左派,曾任北伐军师政治部主任,他对于“敬宗敦族”与“世界大同”的关系有自己的明确见解:“方今时局剧变,国人对于家族观念逐渐冲淡,且国际往来愈频繁,视野愈广大,天下一家,期诸实现。向之所以爱一家一族者,今兼以爱异族异人。民胞物与,四海之内皆兄弟。其理想因时代而进步,固未可以厚非。惟是天下之平,基于国治;一国之治,基于家齐。而国为家之积,虽世界纵跻于大同,而家未必即废。故敬宗敦族,实乃世界和平之起点,未可以侈言天下一家、世界大同,而漠然忽视宗族也。”他鉴于安化罗氏杞公后裔有毅力、有热忱、团结之力最强,因此希望“杞公裔诸君子扩此特殊精神而及于全族、全社会,则有裨于民族国家之建设与隆昌,又何可限量!”
修谱
既然族谱家乘在团结族人、保家卫国方面有如此重要的任务,因此许多家族成员尤其是一些有地位、有声望的成员和热心分子,把修谱当作自己生活的重要内容和不可推卸的义务,“朝夕不遑,熙攘其间,乐此而不疲”(罗驭雄《杞公民国戊子族谱序》)。
传说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罗氏家谱的,是两千多年 前周显王时代的罗凌甫(乘),他是周朝末叶复兴了罗国,头一个以罗为姓,并且重新结集了罗氏宗人,使得罗氏家族自此日益亲爱精诚的关键人物。据说他所编的这部罗氏族谱(家乘),完成于周显王十四年。他在谱序中说:“溯自郐公至乘身三十余世,自黄帝至今数千年矣。罗国子孙流离散徙,罔知所宗,乘幸蒙秦国擢用,授爵封邑。乘辞不受,乞复罗国,并迁都楚南之枝江。因南北争夺,迄无了期,乃追寻源流,辑为家乘。念罗国之后,遂定以国为氏,记录大略,以识前人之功德,以履后裔之孝思,永垂千世云尔。”末尾署明“大周显王十四年岁次丙寅孟冬吉日,荆州枝江罗国始祖郐公三十一世孙乘谨序”。
宋代罗颖,曾编辑了一卷《柏林罗氏族志》,并写了一篇《豫章罗氏源流总序》。明代罗钦顺致仕里居,族中父老嘱托他秉笔重修族谱,这时他已年高八旬,老而有病,推辞不掉,“焚香涓吉从事”。嘉靖进士、著名学者罗洪先,主修江西《秀川族谱》,如实记载了罗勋至罗宗达的世系及其分支概况。到了清代,名人修谱的现象相当普遍。至于近代一些学者,都亲自主持或参加纂修宗谱的活动。如近代文史学家、民国初年广东临时省议会议员罗师扬,1926年归里后亲自纂修罗氏族谱;近代历史学家、毛泽东的老师罗元鲲,与毛泽东一起参加“驱张运动”的湖南旅京教职员代表罗教铎,于抗战期间的1941年共同主修湖南新化《罗氏通谱》。
在近些年民间兴起的续修新谱的热潮中,一些有识之士努力使姓氏谱牒文化和正当家族活动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犹如使宗教活动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一样。
族谱的保管
族谱是神圣的,也是神秘的。各房各支领谱后,均要妥善保存,一般秘不示人,更不能出卖。每年大祭时,都要将谱带到祠堂查核,如保管不善,将受到训饬。擅自出卖的,将被视为不肖子孙而逐出宗族。有的宗族为了妥善保存族谱,特别配制一种谱箱,用来收藏族谱。如新化罗氏民国三十年修谱时,特制 34个“族箱”,每个需用法币7元2角;安化罗氏民国三十七年修谱时,除征收丁费和领谱费外,还另征“谱箱谷”一种,共修谱重5通,“每通精制木箱装置之,以归划一而免散失也”,并谆谆告诫族人,族谱“系一家之言,自倡修至成卷,固非易事, 宜珍而藏之,毋使损毁或失逸”(罗氏族谱《例言》)。
谱序
在篇什繁多的古代散文中,我们读到过许多“序”文,或诗序,或文序,或图序……但却很少读到过谱序。这是因为族谱的不公开刊行于世,有比较普遍的保密性所造成的。
但是,它毕竟属于散文的一种。从罗姓族谱的几篇序文中,我们完全可以对它的艺术特征作出评断。它是一种朴实的纪实散文文体。
族谱本身就是一种纪实文体,它的内容要求真实(尽管不可避免出现一些疏漏之处),来不得半点虚夸和矫饰,家族的发源、迁徙、生息、繁衍,此中涉及的人物、年代、地名、历史事件,都具有一定的纪实性。因此确定了谱序的叙述和论证必须与族谱的内容相吻合,文字也就呈现出一种朴实无华的形态。如郭嵩焘所作的谱序,对古罗国的盛衰和湘乡韩湾罗氏的源流,均有所考证,“自湖以南诸罗氏,皆原本吉水,从族望也”一句,道出了湖南罗氏的迁徙所自。
族谱记载的是一个家族的发源、迁徙、生息和繁衍的一个悠长的时空范畴,充满了一种苍凉而雄劲的历史感,因此谱序的作者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处,用博大的胸襟、广远的目光以及精深的学养,去俯瞰家族的生命史,并用极具概括力的文字对这部生命史作简约的勾勒,体现出一种大手笔的韵致。
此外,修撰族谱是为了理清这个家族的渊源关系,为了正长幼、明尊卑的人伦之本,以加强家族的认同意识,维护家族的安定团结,进而造益于社会,谱序往往言简意赅地对这些属于儒家的正统思想进行赞颂和阐发。到了近代,更是随时代发展而进步,如罗驭雄所序《杞公民国戊子族谱》一文中的最后一节,阐述了“家”、“国”与“世界”的关系,独具新意:“故敬宗收族,实乃世界和平之起点。”
谱序的作者,大多为当时的名人,或以官显,或以文重。他们自身所具有的权威性,又为这个家族增添光彩,如明代的解缙、清代的郭嵩焘。还有一类作者,既官显文重,同时又是该族的子孙,如罗颖、罗钦顺、罗洪先、罗典、罗泽南、罗驭雄等。
-------------------------------------------------------
重庆松溉罗氏
本文2023-10-31 07:27:5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78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