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百家姓里排名第几?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2收藏

苟在百家姓里排名第几?,第1张

苟姓在百家姓排名237。

 

苟姓的姓氏源流

苟(Gǒu)姓源出有六:

出自黄帝(姬姓)、舜帝(姚姓)的后人均有苟氏。据《国语》云:“本自黄帝之子。汉有苟参。古厚切。”又《元和姓纂·苟姓》亦云:“《国语》黄帝之后。”按拘、苟并从句得声。传说黄帝有后人居于河内(今山西、河北、河南的黄河以北的地区的),因其地多生长苟杞,因以之为姓,称为苟氏。

出自芈姓,以封邑名为氏。楚国有苟邑(今址不详),有公族大夫食采于苟邑,其后人以邑名苟为姓,称为苟氏。

出自姬姓,为晋国公族荀氏所改。春秋时,晋国有公族大夫荀氏,因避难改姓称为苟氏。

出自敬姓,后晋时为避帝讳所简改。后晋时,敬姓为了避讳后晋高祖石敬瑭,将敬姓一拆为二,成了苟姓和文姓,所以此支苟姓、文姓和敬姓是一个祖先。

出自勾姓,为避帝讳所改。据《路史》载,南宋时,为避宋高宗赵构之讳,勾氏改为句氏,有的加草头为苟姓,遂又形成了另一支苟氏。

出自北魏时他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载:“若干氏,后改为苟氏。”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若干氏,入中原后,从汉俗改为苟氏。

现存的“芶(句、勾)[芶、句、苟、钩]”是同一宗族。

苟只有一个读音,念:gǒu  

具体释义如下:

部 首 艹    笔 画 8

五 行 木    五 笔 AQKF

意思:

1姑且;暂且:~安。

2草率;随便:一丝不~。

3文言连词。如果;假使:~不教,性乃迁。

4 姓。

常用词组:

苟存、苟合、苟延、苟活

扩展资料

一、苟全 [ gǒu quán ] 

苟且保全(生命):~性命。

二、不苟 [ bù gǒu ] 

不随便;不马虎:~言笑(形容人态度庄重)。一丝~。

三、苟且 [ gǒu qiě ] 

1只顾眼前,得过且过:~偷安。

四、苟同 [ gǒu tóng ] 

随便地同意:未敢~。

五、苟简 [ gǒu jiǎn ] 

苟且简略;草率简陋。

我也姓苟啊 ,阆中的我家后山就有个祖先的墓,还是清朝道光年间的川北道的长官的,有一个3米多高的石碑,上面写着一些他的事迹,听老人说,他有3个儿子的,每个儿子的辈分都不同的,我是他3儿子的后人的 ,我知道我那个帮派的10个,天,文,德,智,开,在,朝,奉,明,君

在我村子还有什么,帮,国,永,泰这个是他大儿子的

你那个好像是2儿子的,没儿子,招的上门姓何女婿的,就把姓何和苟搀杂了的,你那个兴,中,元就是姓何的辈分的,我妈姓何的,就是元字辈的,我外爷就是中字辈的,我表姐就是兴字辈的,呵呵我也听别人说的,我们现在都不用辈分了,要一辈分,我就朝字辈的了,我村子的老太爷都得叫我爷爷,呵呵

苟读音为gǒu。作姓氏时读作gǒu山东、山西等或Gòu(四川、重庆、贵州等皆为此读法,也写作芶)。

1、姑且,暂且:~安。~延残喘。~且。~且偷生。

2、马虎,随便:~得。~合。不敢~同。

3、如果,假使:~非其人。“~富贵,勿相忘”。

4、代替姓“芶”。(此姓是因为最初电脑拼音输入法无法打出“芶”而临时更改的姓,其中还有一部分临时更改为“敬”)非姓氏。

5、由该字的亚文化含义以及“姑且”的含义引申出的“避战”,“保存实力”的含义:~一~,不要浪。

苟Gòu《元和姓纂》

以邑为氏。苟,春冇秋楚邑。古代氐人姓,为前冇秦冇望冇族。鲜冇卑冇族若干氏,北冇魏太和十九年诏改苟姓。敬氏,后晋时避高祖石敬瑭名讳改苟氏、文氏。至后冇汉,苟氏有复改敬姓者,或仍为苟姓,今河冇南苟氏即其后冇裔。

本姓句(ɡòu)氏。宋有蜀人句谌,避高宗(赵构)名讳,改名苟谌。后举族并改苟姓。彝冇族姓。源出不详。羌冇族姓。本姓哭吾己氏。哭吾己,羌语狗也。畲冇族姓。

四川南部马鞍山敬氏族簿,(现代)敬国询等修订,2000年计算机排版胶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南部县马鞍山。该谱记载:敬氏原系出皇帝之裔,春秋时卫通授业于述圣,子思子得闻圣学,西汉间敬参以忠直著阅数十传。

四川省蓬溪县姜家湾惊现三百年敬氏家谱,清楚地记录了敬家的繁衍变化,能看出敬氏家族来历,是在元末明初“湖广填川”落户蓬溪,原藉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在家谱图上清楚地记载了取名须“皆名正言顺,昭穆有秩序”,记载了戒规五条。敬氏家族修家谱都是依据这张家谱图,现在正在完善第三版永春宗谱。据悉,敬氏家谱是该县资料比较齐全,历史比较久远的家谱,可与文井的岳氏家谱相媲美,极具文化价值。

苟氏合族家谱现身陕西省商洛市,详细记载了从明末到民国三十二年间的苟氏家族繁衍情况。该家谱也为“苟”姓改“敬”姓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该家谱共有五卷,分别是卷首、卷一到卷四。卷首是记载苟氏家族分支表,苟氏家族家谱排行字解,排行字解根据“四书”、“五经”上的典故文章解释中的褒义进行排行取名,共编了四十辈,详细记载了各分支分户繁衍情况。目前,商洛苟氏家族沿用该排行已经到了第十六~十八辈。该家谱是在民国三十二年,由十位苟氏家族人员经过多方走访,参与校正,花费七八个月时间一次性编辑而成。记载了从明末清初到民国三十二年间,苟氏家族从山西迁往商洛以后,家族的繁衍情况。商洛的“苟”姓居民大多居住在商州区沙河子镇石门沟村和山阳县户垣镇竹洼等村。从2005年开始,苟氏家族后人根据“苟氏家谱”和《商州史志》的记载,经过考证,认定目前商州的苟氏家族和明代从山西移民至商州苟氏家族同出一脉。以此推断,苟氏家庭祖上原本姓“敬”,由于历史等原因改姓。目前,在公安部门的协调帮助下,商洛“苟”姓成功改“敬”姓的居民已经达到六百多个。苟氏家谱修撰者说,他们也将把这一体现“以人为本”的史实载入其家谱。

1)传说黄帝、舜帝的后人均有苟氏。 (2)苟为草名,河内有人以苟为氏。 (3)改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若干氏,入中原后改为苟氏。 (4)五代时,为避后晋高祖石敬瑭名讳,敬氏改为苟氏和文氏。 (5)汉朝大臣狗未央后代改为苟姓 郡望: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一带)。 干城之将良吏之文 (李文郑) 上联说战国时卫国人苟变,为吏时吃了人家两个鸡蛋,卫君不再,任用他,子思(孔子的孙子孔仅)当时在卫国,对卫君说:"苟变的才能可以率领五百乘战车。圣人对于官吏,应取他的长处、舍他的短处。您现在处于战国时代,正该选拔人才,却因两个鸡蛋舍弃了干城之将。这事千万不可让邻国听说。"卫君采纳了子思的建议。下联说北宋开封人苟日新,以文学知名。当时,安岳县迁移新县城,他任主簿,辛苦经营,有开拓之功,为一时良吏。 “滕蒧任”旧作“胜藏伾”,据晋语四改。“拘”晋语作“荀”,广韵四十五厚引晋语作“苟”,路史国名纪一、后纪五并作“苟”,以为作“荀”者非。元和姓纂“苟姓”亦云:“国语黄帝之后。”按拘、苟并从句得声。“厘”、“衣”,韦昭本作僖”、“依”,史记五帝纪集解引虞翻注与此同。“嬛”字旧脱,亦依虞注补,韦本作“儇”。○经义述闻卷廿一王引之曰:’路史“荀”作“苟”是也。广韵:“苟姓出河内、河南、西河三望。”国语云:“本自黄帝之子。汉有苟参。古厚切。”“荀本姓郇,后去邑为荀,今出颍川。相伦切。”是荀姓为文王之后,苟姓为黄帝之后。轩辕黄帝传亦作“苟”。潜夫论“苟”作“拘”,古声相近。 四川多此姓。 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皇帝叫石敬瑭,朝内有个大臣姓敬,冲了皇帝的名讳,再加上这个敬姓大臣在本朝中又得罪了皇帝的近臣,于是朝廷下令改“敬”为“苟”,否则,杀无赦。 为免遭杀戮,保留“敬”姓血脉,“敬”姓大臣含泪招来宗族,忍痛减“文”留“苟”,改姓为“苟”,并连夜驱散家人逃亡各地 (5)敬(gou):敬(gou)氏原系出皇帝之裔,春秋时卫通授业于述圣,子思子得闻圣学,西汉间敬参以忠直著阅数十传。 始祖敬公讳保字仲安,原配罗老太君。明初居陕西凤翔府早掇巍科历宦。黄明敕授,吏部员外郎。历任建阳、临津县知县,后改迁剑阁王母沟今香城寺西沟,敬保坟是也。 祖妣罗儒人生五子,长德隆、次德茂、三德明、四德新、五德用。五子,五房,五世孙。 德明后裔敬钏,正德辛酉科举人,历任山东直颖沂州保祖十一世孙。 德用后裔敬显荣,明太学生,历任云南昆明县知县。 德隆分支异县先世无传。 德明分支龙孔山,敬家岩,生二子,长子文祥,二子文彬。祥之后分支阆中县复兴场黎家坝,迁居东溪沟,生子敬琰号妙清,次敬珩号国清。 德新分支异县先世无传。 德用分支白殿庙,黎家湾、敬家河、平乐沟,宛泉山,田家湾、敬家嘴、敬家湾,又分支碑毕庙、敬家坝老土地、敬家湾、观子簿、金魁垭。后由白殿庙几处分支潼川、三台县、江油县、汉州。由此观之虽年远世湮,祖宗之德化犹存矣如我。 祖次德茂,扬氏生世佩氏未考,生敬琰,扬氏生耀廷,扬氏生二子,长子大珂,李氏生三子,长子仕美任氏,次子仕文扬氏、向氏,三子仕学敬氏。次大贵李氏、张氏、胡氏,生二子,长仕元任氏,次仕德宋氏。 我祖长大珂迁居东观山,生三子,美、文、学,抱一子罗映山更名敬映山。 我祖仕美号东溪,任氏生胤寿,生翰、佩、琏、攀、瑞,敬翰蒲氏生二子,长子友颜,府学生员,次子友曾。 敬姓柏树垭公正碑中记载生男安名的字派: 文朝心国正,天宗承先泽。尚怀丕常志,崇学绍大贤。 作述钟明德,思远锡鸿光。永保仁长久,履元延万世。 以上摘自四川省南部县升钟镇马鞍山《敬姓族簿》,苟参和敬参应该是同一个人。在马鞍山敬姓称呼都读gou,并有地名敬(gou)家山,老辈人称马鞍山是“老家头”。

  新华社郑州8月9日电据《河南日报》报道,河南省登封市唐庄乡张村村民宋秋丽(化名)8日在派出所领到了新的居民户口本和居民身份证,宋秋丽丈夫原姓“苟”改成了现姓“敬”。宋秋丽称,1000多年前,“敬”姓大臣因冲皇帝名讳,“敬”姓宗族改姓为“苟”。如今,“苟”姓后人不愿祖宗改姓所累,遂求助公安局,请求恢复“敬”姓。

  据唐庄派出所所长郭俊朝说,在《百家姓》一书中,找不到“敬”“苟”两姓的来源,两姓不在百家之列。据“苟”姓中的老人称,他们祖上是从荥阳迁移过来的。于是,郭俊朝专程赶赴荥阳查询。

  据了解,五代后晋皇帝石敬瑭统治时期,因朝内有个大臣姓敬,冲了他的名讳,再加上这个敬姓大臣得罪了皇帝近臣,于是,石敬瑭下令改“敬”为“苟”,否则,杀无赦。为免遭杀戮,“敬”姓大臣的家人,都改姓为“苟”,之后迁入荥阳市刘河乡雪沟村。

  登封市公安局户政科又详细查阅了有关文史资料,户政科决定依据史料的有关记载,予以更正。

  仅供参考

  -----------------------------

  苟姓起源

  一、姓氏源流

  苟(Gǒu)姓源出有六:

  1、出自黄帝(姬姓)、舜帝(姚姓)的后人均有苟氏。据《国语》云:“本自黄帝之子。汉有苟参。古厚切。”又《元和姓纂·苟姓》亦云:“《国语》黄帝之后。”按拘、苟并从句得声。传说黄帝有后人居于河内(今山西、河北、河南的黄河以北的地区的),因其地多生长苟杞,因以之为姓,称为苟氏。

  2、出自芈姓,以封邑名为氏。楚国有苟邑(今址不详),有公族大夫食采于苟邑,其后人以邑名苟为姓,称为苟氏。

  3、出自姬姓,为晋国公族荀氏所改。春秋时,晋国有公族大夫荀氏,因避难改姓称为苟氏。

  4、出自敬姓,后晋时为避帝讳所简改。后晋时,敬姓为了避讳后晋高祖石敬瑭,将敬姓一拆为二,成了苟姓和文姓,所以此支苟姓、文姓和敬姓是一个祖先。

  5、出自勾姓,为避帝讳所改。据《路史》载,南宋时,为避宋高宗赵构之讳,勾氏改为句氏,有的加草头为苟姓,遂又形成了另一支苟氏。

  6、出自北魏时他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载:“若干氏,后改为苟氏。”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若干氏,入中原后,从汉俗改为苟氏。

  二、迁徙分布

  (缺)据《广韵·厚韵》里载:苟姓,出河内(楚汉之际置郡。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北岸武陟县一带。)、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一带)、西河(三国曹魏时期置郡,在今山西省汾阳地区)三望。

  三、历史名人

  苟 况:赵国人,战国时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苟子子》一书。苟子反对天命鬼神之说,肯定“天行有常”,即自然界的变化有一定规律,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他在人性论上仍是先验的,主张“性恶”论,但是他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他坚持儒家“正名”之说,但主张“法后王”,强调注重现实和发展。以经济上,他提出了强本节用、开源节流的主张。

  苟变:战国时成武(今山东省)人,卫国名将。著名思想家孔伋向卫国国君推荐苟变,卫国君说:“我知道他是个将才,但他在做地方官时,有次征税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我不能用他。”孔伋有一段精彩的比喻。他说:“英明的君主选用人才,就好比木匠选用木材,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一根可以合抱的优质木材,有了几尺朽腐之处,高明的木匠不会因此扔掉不用的。当前是战争年代,正是需要很多军事人才的时候,您因为两个鸡蛋就放弃了一员大将,这话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卫君说:“我谨受先生之指教。”

  苟日新:北宋湖南开封人,以文学知名。当时,安岳县迁移新县城,他任主簿,辛苦经营,有开拓之功,为一时良吏。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据《广韵·厚韵》里载:“苟姓,出河内、河南、西河三望。”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怀县(今河南省武陟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河南省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废府,改河内县为沁阳。

  河南郡:①河南地,秦汉指内蒙古自治区河套黄河以南。②战国时称周雒邑王城为河南,汉置河南县。③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今河南省洛阳东)。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④唐又有河南道,为大行政区,辖河以南、淮以北的广大地区,治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开元时从河南道析出京畿道。唐中叶以后又有河南节度使。

  西河郡:古代所指不一。春秋卫西境沿黄河,称西河,即今河南省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取秦今陕西省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汉有西河郡,有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魏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有晋西,治兹氏,即今山西省汾阳。唐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2、堂号(缺)

  ============================================================

  苟姓宗祠通用对联

  〖苟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干城之将;

  良吏之文。

  ——李文郑撰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卫国人苟变,为吏时吃了人家两个鸡蛋,卫君不再任用他,子思(孔子的孙子孔伋)当时在卫国,对卫君说:“苟变的才能可以率领五百乘战车。圣人对于官吏,应取他的长处、舍他的短处。您现在处于战国时代,正该选拔人才,却因两个鸡蛋舍弃了干城之将。这事千万不可让邻国听说。”卫君采纳了子思的建议。下联典指北宋开封人苟日新,以文学知名。当时,安岳县迁移新县城,他任主簿,辛苦经营,有开拓之功,为一时良吏。

  -----------------------------------------------------------------

  〖苟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干城之将不可弃;

  楯鼻其上得为文。

  ——佚名撰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苟变,为吏时尝食人二鸡蛋,卫君弃之不用,子思进谏:“不可以二卵弃干城将。”下联典指北魏·苟济尝云:“当于鼻上磨墨作檄。”

  ============================================================

  附录:苟姓典故、趣事

  〖一问三不知的由来〗

  出处:据《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记载:晋国的苟瑶率兵攻打郑国,苟文子认为对敌情不了解,主张不可轻进,他说:“君子之谋也,始衷(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人之,不亦难乎?”

  典故: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大夫苟瑶率大军讨伐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郑国君王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齐国去求救。

  齐因的君主平公不能容忍晋国吞并郑因而更加强大,构成对齐国的威胁,就派大夫陈成子率军前去救援。陈成子率军到达淄水河岸的时候,天下大雨,士卒们不愿意冒雨过河。郑国的向导子思说:“晋国的兵马就在敝国都城的屋子底下,所以前来告急,敝国的君臣,正焦急地盼望齐军早日到达。如果再不行进,恐怕要来不及了。” 陈成子披着雨篷,拄着兵戈,焦急地站在山坡上指挥齐军过河。战马见了的舀滔的河水吓得嘶叫,他使用鞭子狠抽,硬逼它们过河,经过一番努力,齐军安全地渡过了淄水,准备与晋军交战。

  晋军统帅苟瑶见齐军军容严整,心里有点害伯,便对左右的部将说:“我占卜过攻打郑国,却没有占卜过和齐国作战。他们的军队排列得非常整齐,我们恐怕打不过他们。”部将们也赞成他的看法,主张撤兵。苟瑶一边下令撤军,一边派一位使者去齐军营地拜见陈成子。使者说:“我们的统帅让我向您解释:这次晋国出兵,其实是为了替您报仇。您陈大夫这一族,是从陈国分文出来的。陈国虽然是被楚国灭掠的,但却是郑国的罪过。所以,敝君派我来调查陈国被灭的原因,同时间问您是否在为陈国忧愁。” 陈成子听了使者的活,知道这是苟瑶编造出来的说言,十分生气他说:“欺压别人的人绝没有好下场:像苟瑶这样的人难道能够长久吗?”齐国的使者走后,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严肃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

  苟寅自知失言,后悔地说:“今天我才知道,自己为计么总是得不到信任而要逃亡在外了,君子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怎能不碰壁呢?”几天后晋军撤兵,陈成子也率军回国。

  释义:一问三不知,就是从苟瑶的话语中概括出来的。它的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据《青溪暇笔》里解释说:“俗谓忙遽日三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由此可见,所谓“三不知”,即对一件事情的开始、经过、结局都不了解。至于“一问三不知”,是人们长期依此演变来的

苟在百家姓里排名第几?

苟姓在百家姓排名237。 苟姓的姓氏源流苟(Gǒu)姓源出有六:出自黄帝(姬姓)、舜帝(姚姓)的后人均有苟氏。据《国语》云:“本自黄帝...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