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姓的辈分排行谁知道啊!
中华梅氏字辈(部分)
湖北
1、新州梅玉阁字派:
“奉德允镛,之鼎世玉(此八字排行,四分所共)”。“子日春木,文水应早(此八字,槐分续修排行)”。后预定二十八字:“斯长顺用在明扬,庆绍从嘉锡藻章;逢际彦玄宣拱裕,增宾辰景晋邦昌”。珍分预定二十字(自十五世起):“秉先之世泽,万代尚公忠;嗣后思光祖,道德胜荣封”。瑛分预定二十字(自十八世起):“士启之长发,文光道德新;乾元成大用,坤必满朝廷”。琅分预定十字(自十五世起)“正继应启之,钜必明高发”。
2、武汉黄陂盘龙、梅冲、宝塔梅氏字辈(“调”字辈与梅玉阁第十四世平辈):调襄圣治辅翼乾纲哲人继起鸿运克昌豪博诚信敬育善德邦和宇兴鼎立兆天
3、武汉黄陂梅店、三里桥梅氏字辈(“作”字辈与梅玉阁第十五世平辈):作发开先绪,荣昌启继承,光宗维学仕,华国友才仁。(续二十辈:2008 年10月18日在三里桥救命寺梅青恕家续谱理事会代表工作会议通过):日月恩泽照,乾坤气象新,勤俭为邦本,优良训后昆
4、武汉黄陂梅店迁重庆支字辈(属“作发开先绪”字系。梅荣程迁重庆后所续。从“仁”字辈之后起):日月恩泽照,乾坤气象新,勤俭为邦本,优良训后昆。
5、武汉孝感、孝昌字辈(“硕”字辈与梅玉阁第十八世平辈):硕作文良 家运克昌 行仁履义 世代显扬 积善庆余 大有时光 国恩敬寿 惟用书香 志希贤圣 伦纪纲常 继往开来 奋发兴邦 忠厚纯朴 才学益广 建功立业 德泽延长
6、武汉蔡甸大集字辈:大绍光章,常发其祥,登新明义,邦家之光
7、武汉武昌梅家山:曹启成家,裕世增祥。(有一支迁到台湾,续撰字辈为:宅心正大,品德端庄,诗书继志,忠孝联芳,相传万代,源远流长)
8、武汉江夏凤凰山梅氏字辈:正大昌永光,德明自显扬,文功国以立,定宏建家邦
9、武汉蔡榨、大梅湾、小梅湾、梅家楼字派(“正”字辈梅玉阁第十二世同辈):正、德、维、学、先、传、继、积、善、恒、禧、昌、明、远、大、兴、发、延、长、克、承、宗、业、永、守、家、章
10、古潭寺、青峰山、什子湖字辈(“忠”字辈与梅玉阁第十七世同辈):忠厚传宗(家)生(清)、齐名延世业、科第振前功、文泽承德立、剑壮月玄邦、琼冠弘仑璞、瑽茨弼嗣昌
11、武汉黄陂五里灯字辈(“道”字辈与梅玉阁第十二世同辈):道水新原会,因材笃本隆,齐名延世业,科第振前功,文泽承德立,剑壮月玄邦,琼冠弘仑璞,瑽茨弼嗣昌
12、武汉黄陂梅家田字辈(“上”字辈与梅玉阁第十四辈同辈):上大振,家声传宗钦(清),齐名延世业,科第振前功,文泽承德立,剑壮月玄邦,琼冠弘仑璞,瑽茨弼嗣昌
13、武汉黄陂打鹰嘴字辈(“国”字辈与梅玉阁第十三辈同辈):国春世茂,先天玉宗清,齐(香)名(延)、延(庾)世(岭)业,科第振前功,文泽承德立,剑壮月玄邦,琼冠弘仑璞,瑽茨弼嗣昌。
14、武汉黄陂胜利阮、梅大(上、小)湾字辈(“子”字辈与梅玉阁第十二世同辈):子、开、宗、绪、文、人、齐、家、国、智、士、由、礼、义、则、先、启、峻、基、忠、厚、福、自、至、万、世、有、贤、衣、和、伟、业、绍、功。
15、武汉黄陂泡桐、梅家砦(“文”字辈与梅玉阁第十五世同辈):文仕开金相,诗书谈站先,光华真可发,荣耀动良循,锦假逢春早,忠和管万年,令名传百代,广喻福周全
16、红安可仁公世系辈派:先年老派:“正国时光永,承受益应亨,传家忠厚远,绍绪庆荣华”。光绪先派:“世极昌隆树德辉宏;明良再立 启裕文风;继扬谟烈 道盛熙雍;元贞燮理 克祚嗣宗”。
17、红安朝选公辈派:“世极昌隆 树德辉宏 明钜泽立启裕文风 ”
18、红安原夫公辈派:[老派:玉道文本福(玉旁)应芳子时之世(王旁)光(木旁)克正家(下接从)] 从开华美盛 荣发永同芳 品秀林和咏 清辉照玉堂
19、红安梅氏辛未新派:“学高维雅 先定兴东;胜书鼎志 常敬义峰;思祖延万,培植天聪;吉祥锦秀 乐卫恒通”。说明:1,先派的“世”同老派的“国”。2,先派的“风”下接辛未派的“学”。3,梅家湾的“华”合先派的“良”
20、红安太平镇新桥村(系江西籍梅殿臣后裔,始迁祖梅良先,本村一世祖是梅天光,字正卿)迁红安后字辈为:大定思源本,传家裕继贤,锦云昭德耀,永庆福长绵。
21、麻城(21世锦字辈起):锦(怀)、治(清)、本、光、基,鉴、济、枝、辉、室,钜、泽、业、耀、至,铨、法、集、烈、执
22、襄樊及宜城字辈:元贞运会,大道光昌,宗功祖德,长发其祥。
23、宜城讴乐梅畈:大君光时,一梅振宏,光兆久有,永在直中,祖功思继,敬德宜崇,居心纯正,世代儒宗
24、宜城梅家角子宗族一百派:士志於道,品学端芳,延修仕德,邦家立光。恩泽盈庭,国富民康,顺应天理,晓昀旭昶。诗书门弟,勇度寒窗,金玉雕琢,百炼成钢。文武全才,伟业齐创,福禄喜庆,耀宗正堂。华章高选,龙凤呈祥,珍茂永恒,湘波汉江。仙山锦绣,人丁寿长,祖功思继,晨照启广。万代兴旺。
25、咸宁、阳新、通山字辈:荣文先德胜,谷宗廷丹邦,汉大一应良[汉汝太宗兴],正之[启]自必安,家声耀前光,贤俊立满堂
26、黄梅县新开字辈:师维尚国光;立志守端方,忠厚呈先泽;文章继世昌。
27、黄梅县上蔡字辈(一):伦纪从来定,学期继述全,德宜仁思体,行必进为先,绍守能承志,辉宏克广传,忠廉根本厚,美盛振绵延
28、黄梅县上蔡字辈(二):廷方,尚开天世士,伦纪从来定,学期继述全,德宜仁事体,行必敬为先,绍于能承志,恢宏克广传,忠联根本厚,美盛正绵延,复兴遂祖愿,光前裕后贤,一枝放奇秀,九洲共团圆
29、黄梅县孔垄镇梅列字辈:法绍单崇道,文廷正朝之,春王维士学,元首选贤时,俊秀光明起,才能应运齐,淳良超盛世,经济显昌期,继述承先志,伦常尚慎思,安邦仁实本,定国善开基,瑞兆兰英茂,祥兴凤来仪,家长延德泽,祚永庆洪禧
30、宜昌字辈:占 庭 光 祖 大 云 昌 德 本 全 财 显 尚 邦 作 述 红 开 宗 泽 远 文 定 可 仆 永 传 芳。
31、陨西梅氏字辈:希继光先祖,诗书礼乐兴
32、十堰陨县:恩定中成吉,锦绣家邦兴
33、蕲春字派:宇彪卓磷昭,法太廷万顺,德小宪必魁,恭宽信敏惠永正山崇大,梅孟应时春希继光先祖,诗书礼乐兴。文章承世泽,毓秀启才能,裕后贻谋远,传家守典型。诗字至世字是当代用派.(安徽)
34、蕲春邢家园(贞户正秀公支下山素公房派。光裕堂)字派:宇彪卓璘昭,法太廷万顺;德小宁必魁,恭宽信敏惠→(续派)永正山崇大,枚孟应时春;希继光先祖、斯书理若兴→(续派)文章承世泽,毓秀起才能;裕俊贻谋远,传家守典型→(续派)积善恒馀庆,荣宗自利贞;芳联兰桂茂,昆协玉金声;(续派)水木思源本,声香百代仍;箕裘绵旧绪,矩获绍高曾→(续派)功勋耀日月,仁道镇乾坤;傲寒标劲节,素艳焕然新
35、松滋螺溪字派:一世:再;二世:维;三世:文;四世:清、潮、洋、洪、淳、河、深、江(水傍);五世:仲;六世[梅];七世:本、添;八世:应、春<逆派>;九世:守、自、朝;十世:正、花、国;十一世:汝、之、先、守;十二世:[梅]、世;十三世:泰、[梅];十四世:洪;十五世:相;十六世:焕。(以下旧续十六派乾隆五十五年秋十三世子孙[泰字辈]撰)培成祖德 运启元良 远绍宗绪 定卜大昌 (以下新续十六派民国二十五年夏十九世子孙[祖字辈]撰) 诗书家训 忠孝邦光 荆楚宝善 欧美名扬
36、大冶老字辈(第一辈的“良”字为梅良玉公辈):良万尚应丹,楚大世君恩,安定忠臣继,锦绣家邦兴,志通崇显达,文武同相卿,圣朝升怛久,松柏永长春。(录自四川泸州梅氏老谱)
37、恩施县、鹤峰县、宣恩县、建始县梅氏字辈(系湖南石门蒙泉梅家河梅氏分支):一本宏开世德光,国子文章聚泽远,南台忠孝卜祚长,尊祖敬宗承先绪,永启家声万年长。(恩施 )
38、广水市龙泉梅庙支系字辈: 观国之光贵以诗书延世泽 传家有法先培元本重人伦
39、广水东二梅家冲,西龙泉镇,南虾馍嘴(今冷棚南冲),北东篁店:开正映嘉时 辉芳在异姿 色丽生元白 上林第一枝 才人欣作赋 高士乐题诗 香国清为重 春魁占合宜
40、广水应山东河:金水木火土 万世思长(永)守 明徳以传家 忠国承继祖(此支与黄陂支同宗)
41、广水寿山:光宗承祖徳,裕应启华堂
42、广水龙泉:观国之光贵以诗书延世泽传家有法先培原本重人伦
43、荆州地区(汉川、仙桃)字派:汝南遗芳,世泽绵长,宣城大启,楚国宏昌,家传忠厚,代友文章,永辉祖德,克绍前光。[新派从151世起。“昌”“振”同辈]:振兴神龙年,旭光照乾坤,百川汇巨海,千枝皆主根,源泉自江南,群英满庭前,继承尧公志,诗书乐天伦。(录自《四川蓬安梅氏族谱》)
44、洪湖市戴家场镇:宣城大启、楚国宏昌、家传忠厚、代有文章
45、鄂州市鄂城区碧石渡镇黄咀村梅家:宇彪卓璘,昭法太廷,万顺德小,宪必魁恭,宽吉履丰亨,信清惠耀治,国天时效仁,继光先祖诗,书守绍前道,咸恒大吉祥,家声能永振,世业自成章
46、英山县南河镇窑坳村:宇彪卓璘,昭法太廷,万顺德小,宪必魁恭,宽吉履丰亨,信清惠耀治,国天时效仁,继光先祖,诗书礼乐兴,文章承世泽,毓秀启才能,裕后贻谋远,传家守典型。积善恒余庆,荣宗自利贞;芳联兰桂茂,昆协玉金声,水木思源本,馨香百代仍;箕裘绵旧绪,矩获绍高曾
江苏南京金陵梅氏支谱十卷,(清)梅寿康纂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江都梅氏族谱二卷,(清)梅鸿等重修,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崇文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梅氏宗谱,著者待考,文学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一卷。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浙江松阳汝南梅氏宗谱一卷,(民国)梅信宽主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浙江省松阳县大东坝乡外大阴村。
浙江梅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十一册。浙江省云和县文物管理局。
安徽怀远梅氏族谱四卷,(民国)梅源德等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济南北洋印刷公司铅印本四册。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北新洲梅氏宗谱六卷,(民国)梅韫辉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湖北省新洲县三店镇南桥村。
湖北新洲梅氏宗谱八卷,(民国)梅烈忠三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湖北省新洲县绿化乡周山村。
广东顺德龙山梅氏家谱不分卷,(民国)梅周鼎等辑,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手写本一册。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广东台山端芬梅族家谱不分卷,(清)梅命夔修,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手写本一册。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梅氏宗谱十二卷,(清)梅景范等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映雪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缙云五云梅氏宗谱,梅氏宗族谱委员会编,1996年计算机激光排版胶印本一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桥下村志(朱氏为主,另外还有梅、吕、夏、潘、李、胡诸姓),(现代)朱士岳等修,1992年计算机排版铅印本一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阴梅氏宗谱十二卷,(清)梅鸿知等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文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阴梅氏宗谱十六卷,(民国)梅骏信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文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昆陵横山梅氏宗谱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梅宗如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尉仙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宣州宛陵宦林梅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梅朝宗等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泰兴延令梅氏重修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云阳姜堰梅氏重修宗谱六卷,(民国)梅廷瓒纂,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临湘梅氏族谱,(清)梅萼辑,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临湘梅氏族谱,(清)梅柳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宛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丽水梅氏宗谱不分卷,(清)尤殩辑,清朝年间手写本一册。
梅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清)梅上进等修,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保恒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河南中部偏南安徽淮河以北
梅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名为136位,约占汉族人口的01%。
「梅」源出
1出自子姓,为商汤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和《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殷商时,君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今安徽省亳州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至商纣时,梅国国君梅伯为纣王所醢,后世子孙以封邑为氏。2、出自他族所改。据《魏书》所载,汉时南蛮有梅姓;据《旧唐书》所载,北狄奚酋长有梅姓;清朝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梅佳氏后改为梅姓;清贵州贵阳府开州土司有梅姓;今满、土家、彝、蒙古、黎、东乡、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梅伯。商朝末年直臣,纣王时在朝任卿士。他为人正直敢言,见纣王荒*无道,几次冒颜进谏,纣王不纳。时有臣劝他,忠言逆耳,以免招来杀身之祸,而梅伯却慷慨陈词:“文谏死,如果人人都不敢直言,朝廷还要我们这些大臣干什么”他依然如故,凡遇纣王无道,即当庭指出,纣王忍无可忍,就把梅伯杀了,还残忍地把梅伯的尸体剁成肉酱,梅伯因冒死直言,忠贞不屈而流芳千古。武王灭商后,封梅伯之裔于黄梅,号为忠侯,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的封邑为氏,称梅姓。他们尊梅伯为其得姓始祖。
梅姓分布
梅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得姓始祖为梅伯。发祥于湖北黄梅,早期聚居于河南汝南,经历代迁徙,现以云南、浙江、江西、安徽、江苏、河南为多,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梅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四。梅姓涌现出梅执礼、梅贻奇、梅兰芳等众多历史名人。
堂号
“汝南堂”“苑陵堂”等。
梅成:梅文鼎孙,清代大臣、天文数学家。康熙五十三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左都御史。参与修订《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等。另有《赤水遗珍》等。
梅文鼎:宣城人,清朝天文数学家。他曾系统考察古今中外历法,又介绍欧洲数学,综合研究中西历算,对后世颇有影响。一生著作八十余种,富于科学价值。有《梅氏历算全书》、《古今历法通考》等,后人汇编为《梅氏丛书》。其两位弟弟也长于天文数学。
梅兰芳:江苏泰州人,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首、名闻世界之京剧艺人。出身京剧世家,十一岁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马旦,开创了梅派艺术。与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解放后,任北京京剧院院长,年逾六十尚能粉墨登场,亦工书法,善画花卉,出笔秀逸。代表戏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1961年逝世,终年67岁。有《梅兰芳文集》。
《祖宗十九代》曝海报,这部**的看点有:演员阵容之强大,剧情之搞笑轻快等。
喜剧**《祖宗十九代》是由郭德纲导演的处女作,影片近日在京举办“敬请笑纳”定档发布会。导演郭德纲携部分主演岳云鹏、吴京、杜淳、欧弟、于谦、吴樾、郭麒麟、王小利、孙越手持春联,提前向观众贺岁,冯小刚导演也特地来到发布会现场,力挺郭德纲跨界首作。影片汇集了众多鲜肉大咖。
笑星王宝强、大鹏搭配资深喜剧人于谦组成“黑帮奇葩三人组”认真搞笑;李晨则化身腹黑御医张百顺,与小岳岳、吴秀波开撕争宠;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井柏然、林志玲和小岳岳在**中有不少同框镜头,画风极具视觉冲击力。
而郑恺、张国立、贾乃亮、马苏、于谦、黄磊、孟非、郭麒麟等所饰演的角色也在预告中相继亮相,与“梅氏家族”合体组成“最合家欢阵容”,与观众热闹过新年。网友更是笑称“半个娱乐圈都来了”、“阵容打遍春节档无敌手”、“任何年龄段的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爱豆”。
发布现场,欧弟和杜淳成为了颜值担当,传授小岳岳如何做一个精致男孩的一幕引了观众的哄笑。岳云鹏、吴京、杜淳、欧弟一起喊话“全家都是美男子”引起了在场观众的戏谑,尤其是岳云鹏,站在这么大的舞台上,还能这么自信地声称是“美男子”,也真的是厚脸皮Max。
在**《祖宗十九代》中,作为主角的岳云鹏饰演的是相貌平平而又怀才不遇的作家贝小贝,他外貌不出众却又暗恋着女神莉娅(林志玲 饰),由于自己各种条件都不出众,他也只能将这份爱意藏在心中迟迟不敢于女神表白。
直到他在某一天找到了尘封已久的“梅氏家谱”,这是本神奇的家谱,贝小贝通过这本家谱穿越到了各个时代中,与自己的祖先来了个不期而遇。祖先们的名字也是一大笑点,例如吴京扮演的“梅办法”、杜淳扮演的“梅西望”真的是很有特色。
该**看点多多,值得期待。
荣乐堂梅氏六修宗谱序(稿)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华夏先民在漫长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祖宗崇拜,开启了宗法制度的先河。据文献记载,宗法制早在神农时期便已形成,到西周时期就非常完备了。其核心内容就是嫡长继承制。它的本质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族团体,按照一定的规矩来约束行为,分配利益。为了分别尊卑嫡庶,防止宗族世系出现混乱,就需要对宗族成员的资料进行详细记录,于是就出现了家谱。
家谱作为姓氏文化的载体,不仅是记录的一个家族来源、迁徙轨迹,以及繁衍生息的过程,还包含了该家族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同一时期社会风貌。家谱的存在,在维系亲情,保持家族团结的同时,客观上对社会稳定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因而中国人历来都非常看重它。宋代大儒朱熹曾说:“人家三代不修谱,而悖祖叛宗,则为不孝矣!”所以,王朝时代,不管是庶民百姓,还是王公贵族,必定家家有谱。宋代史学家郑樵说:“隋唐以上,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说的就是这个情况。以致后来,家谱甚至上升到了与国史一样的高度,所谓:“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云云,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法制度逐渐土崩瓦解,家谱的作用随之淡化。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传统文化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家谱,这个有着几千年生命力的文化载体也一度销声匿迹,被人们所遗忘。
近年以来,由于社会安定,传统文化复兴,家谱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来。
虽然现代社会,思想观念转变,宗族势力消亡,家谱的原有功用不再受到重视,但是应该看到,家谱在联系宗族亲情,追本溯源,缅怀先人,传承家族精神等方面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历史和文化方面,更是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我们梅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根据《通志-氏略》及《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梅本出于子姓,是商汤后裔。殷商时,殷王太丁封其弟于梅国,为伯爵,世称梅伯,为梅氏得姓始祖。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无道。梅伯因多次忠言直谏,惹恼了纣王,被纣王施以醢刑,残忍杀害。其后世子孙遂以国为姓。三千多年以来,梅伯忠贞正直的美名流芳至今。可以说,“梅”这个姓氏,在一诞生时就被赋予了正直、坚韧的内涵。
梅伯之后,在历史上留下踪迹的梅姓人物不断,秦有梅茂,梅鋗,汉有梅嘉、梅福,晋有梅颐,皆有贤名。
到晚唐时期,诗人梅远于唐昭宗光化年间,由吴兴(今浙江湖州)来到宣城,担任文书一类的小官。因五代田頵之乱,不能回吴兴,于是安家于宣城州学之西,遂有了宣城梅氏。
经过五代繁衍,到宋初,梅氏在宣城发展壮大起来,诞生了如梅询、梅尧臣等政治文化翘楚,开创了宣城梅氏的辉煌时代。
南宋后期,蒙古铁蹄南下。为躲避战火,尧臣公五世孙太七公率家族子弟迁到宣城南四十里的柏枧山南庄文峰山口,并在这里再次发展壮大。后世称这一支梅氏为“文峰梅”。
我们荣乐堂梅氏即源自宣城,属于文峰梅这一支。其源流大致如下:
太七公生子四人:八四、九二、百二、福元。
九二公亦生子四人:迪九、胜一、胜二、胜四。
胜一,又名总一,字乐庵,以南宋景炎二年举进士,后任太原府尹。生子九人,始迁徽州婺源。
元朝末年,红巾军起,天下大乱,婺源亦遭到战火侵袭。为给子孙留下后路,乐庵公把九个儿子分别做了安排:良一、良二、良三、良四留守婺源,良五迁豫章,即今江西南昌。良六迁无为,良七、良八、良九三兄弟则携手渡江,来到江北。其中,良七居庐江梅家坂、今属庐江泥河镇,良九亦偕兄居庐江梅家墙,今属庐江罗河镇。而良八则居于桐城杨树湾,今属枞阳麒麟镇。
七百年过去了,留守婺源的四人,其后裔因迭遭战乱,俱失散不可考。迁豫章良五公后裔几经辗转,于明代迁到潜山县水吼村,如果今人口近百人,有家谱传世。迁无为良六公后裔亦无踪迹可寻。惟良七、良八、良九三公之后裔,在庐江、枞阳、桐城、舒城等地生根发芽,椒蕃瓜衍,至今已有万人之众。
数百年间,这三支梅氏后裔秉承祖训,清白为人,耕读传家。虽然没有出现声名显赫,飞黄腾达之人,其中亦不乏保家卫国,忠义节孝之辈。而成就最大的当属良八公后裔梅嶙高。
嶙高公在抗战时期即挂少将军衔,任国名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少将组长。历任国民政府人事室主任、总统府人事处长等。1952年创设“中国人事行政学会”,历任常务理事兼总干事,并充任中印缅文化经济协会常务监事。晚年叶落归根,定居故乡枞阳,1997年病逝,享年百岁。著有《人事行政》、《中国政府》等书。
三支后裔因住地相近,世代联系紧密,于清朝初期联合纂修族谱,统一字辈,建立宗祠。祠堂选址在良七公居地梅家坂,命名为“荣乐堂”。
荣乐堂族谱一修于康熙丁卯(1687),二修于乾隆乙酉(1765),三修于嘉庆戊辰(1808),四修于同治庚午(1870),五修于光绪甲辰(1904)。此后由于战乱频仍,民生凋敝,宗谱续修一事几度搁浅。虽然抗战之后,嶙高公衣锦还乡,号召族人发起续修宗谱事宜。然而,彼时抗战硝烟未散,内战接踵而至,时局动荡,庐江两支因故并未能参与此次续修,甚是憾事。
自光绪甲辰五修谱至今,100余年里,沧海桑田,人事代谢,梅氏宗亲星散四方,随着老人们的离世,加上老谱散失,许多人已无法知晓自己的身世,虽同为梅姓,却如同陌路。
有鉴于此,众多宗亲们担心家族源流从此陷于无序,宗族亲情不再,早在几年前便发出呼吁,倡议续修宗谱。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成立了庐江荣乐堂梅氏宗谱续修理事会,共推宗亲佳才为会长,鸿来、家仓等为理事,全面负责此次续谱工作。
几年以来,佳才、鸿来、家仓等诸先生跋山涉水,往来于庐江、枞阳、桐城、舒城、铜陵、芜湖、宣城、黄山之间,栉风沐雨,遍访周咨,寻觅旧谱,采集信息,付出了巨大的辛劳。尤其在寻找旧谱的过程中,可谓一波三折。所赖祖宗英灵庇护,以及先辈宗亲的精心保管,旧谱尚得以保全,使得此次续谱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在此,我代表整个荣乐堂梅氏宗亲,对在此次续修宗谱的过程中做出无私贡献的宗亲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他们多年来的努力,为宗族事务付再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心血。
本次续修仍然沿用旧版排列方式,力求做到人员资料信息准确无误,减少疏漏,使之与老谱无缝对接,保持宗族源流的连续性。由于桐城良八公后裔曾经独立修谱,对于我们的合俢邀约,桐城宗亲们表示希望继续独立。世间之事,分分合合本是常理,不便勉强。但是,我们仍然在新谱中预留了接口,以便将来有缘再继续合俢。
今天,时代发展突飞猛进,社会环境和思想观念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梅氏宗亲遍布海内外,或从政,或从学、或从商,各尽所能,为社会发展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然而,无论身处何处,还是地位高低,梅氏族人总是能保持正直、善良的家族传统,把诚信、包容带到每一个地方,让象征着高洁、坚韧的梅花精神,开遍世界。
值此宗谱告成之际,愿我们族人在追本溯源,缅怀先人的同时,更应与时俱进,摒弃落后观念,拥抱时代文明,使梅姓这个古老的姓氏焕发出新的光彩,再创属于我们的辉煌!
二零一九年五月,十九世裔孙惠春沐手拜撰。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高辛氏王族纣王之叔比干,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比干是(太丁)之子,是第三十代商王帝乙的弟弟,第三十一代(末代)商王纣的叔叔。
二个渊源:源于古癸比部落,出自舜帝之妻癸比氏(癸北氏)
在史籍《山海经·海内北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舜妻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一曰登北氏。”注:应为癸比氏(癸北氏)。就是说,帝舜的元妃娥皇无子;次妃女英生子二人:一个叫义均,一个叫季厘;三妃癸比氏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叫宵明,一个叫烛光,生活在黄河溢漫的大泽边上,那两个女儿身有神光,灵照百里,可以照亮方圆百里之内,是为湘神。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的莒国国民,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姓纂》记载:春秋时期的莒国有犁比氏。
少典氏第十四代、黄帝轩辕氏第三代为少昊。西周初期,纣武王封少昊之后于祁邑,而置莒其后,兹舆徙于计,二世兹丕复归莒,至纪公乃复纪姓,传三十世而灭于楚国。其分衍姓氏有莒氏、万氏、莒子氏、舆期氏、兹丕氏、展舆氏、庶其氏、郊氏、捷氏、裂氏、犁比氏、林闾氏、渠丘氏、着丘氏、安丘氏、且于氏、务娄氏、无娄氏、菀羊氏,其以邑者有,林氏、挐氏。
其中的犁比氏族人中,有人省文简化为比氏、犁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楚顷王襄(熊横),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少典氏第二十代、黄帝轩辕氏第九代季连,为芈姓,季连氏。其后裔繁衍至少典氏第六十七代、黄帝轩辕氏第五十六代孙楚顷王襄,名熊横,迁于陈邑,其后代分衍出诸多姓氏。
单姓有:
荆氏、楚氏、熊氏、附氏、穴氏、鬻氏、粥氏、郢氏、逞氏、能氏、叙氏、序氏、祖氏。其公族则有,成氏、启氏、斵氏、囊氏、贲氏、善氏、逯氏、禄氏、县氏、逮氏、审氏、侧氏、庇氏、次氏、连氏、莫氏、仵氏、昭氏、由氏、景氏、到氏、声氏、晏氏、即氏、闱氏、尹氏、后氏、竟氏、秉氏、宜氏、绎氏、酒氏、枝氏、乘氏、保氏、春氏、钧氏、阳氏、甲氏、环氏、卯氏、武氏、庄氏、霜氏、蜎氏、皋氏、举氏、擧氏、雪氏、紃氏、穿氏、称氏、仆氏、贵氏、严氏、征氏、庾氏、奋氏、贺氏、列氏、监氏、减氏、韵氏、屈氏、卒氏、度氏、翠氏、班氏、陈氏、张氏、李氏。
复姓有:
斵耆氏、斵乳氏、斵谷氏、斵强氏、斵缗氏、斵文氏、斵班氏、斵比氏、围龟氏、弥牟氏、若敖氏、叔敖氏、堵敖氏、郏敖氏、越椒氏、罢敌氏、上官氏、三闾氏、五相氏、五参氏、诸将氏、太宰氏、公建氏、良臣氏、左尹氏、右尹氏、申叔氏、申公氏、楚季氏、楚宗氏、巫臣氏、列宗氏、子南氏、子期氏、子庚氏、子西氏、子建氏、子午氏、子重氏、子季氏、子承氏、子千氏、子仪氏、子木氏、尹干氏、无钩氏、无圉氏、无宇氏、无庸氏、余推氏、涉其氏、庆父氏、襄老氏、王孙氏、成王氏、黑肱氏、舒坚氏、来缎氏、沉纤氏、邑由氏、利孙氏、白男氏、吉白氏、屈南氏、耆门氏、市南氏、伍参氏、婴齐氏、弃疾氏、枝如氏、伯比氏、师祁氏、熊率氏、熊相氏、倚相氏、辛廖氏、接舆氏、季融氏、仲雄氏、大心氏、蓝尹氏、厩尹氏、箴尹氏、乐尹氏、芋尹氏、陵尹氏、权尹氏、莠尹氏、清尹氏、郊尹氏、工尹氏、连尹氏、嚣尹氏。
其中的斵比氏、伯比氏族人中,有人省文简化为比氏、斵氏、伯氏。
注:斵,读音作zhuó(ㄓㄨㄛˊ)
第五个渊源:源于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中国 云南昭通地区 概述》一书记载,比姓是 姓氏之一,今云南昭通地区有比氏 分布。
第六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原姓比渣穆氏,汉化姓氏有比氏、穆氏、蔡氏。
二郡望堂号:
1郡望: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南安郡:西汉时期置县,治所在狄道(今甘肃陇西)。东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分汉阳郡再置郡,治所亦在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南岸),其时辖地在甘肃陇西县东部及定西、武山县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梁国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亦置南安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西部各县,为全省三郡之一,辖兴、泉、漳三地。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郡为县。
资料有待补充。
2堂号:
西河堂:比氏得姓始祖林坚,是殷商忠直之臣比干之子。比干被暴君纣王剖心杀死。比干正妃夫人陈氏怀孕逃往牧野(今河南淇县)生男名泉。周武王即位,旌表忠烈,徵其后嗣得泉,因泉生于长林山,故赐姓林,易名坚。考河南淇水,地处古黄河之西,世称西河,故郡望为西河。“西河堂”名源于此。
三历史名人:
比 干:(公元前1092~前1029年),子姓,沫邑人(今河南卫辉)。著名商朝末期忠臣。
比干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为殷商贵族,商三大丁(文丁)之子,名干。其兄乙继位后,封干于比邑(今山东曲阜),称比干。
比干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
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二十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侄儿帝辛。比干从政四十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股,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商朝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横征暴敛,比干因此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
纣王问比干何以自恃,比干回答:“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
纣王怒道:“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剖比干,视其心。比干因而惨死,终年六十三岁。
当时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
比干庙位于今河南省卫辉市顿房店乡比干庙村。比干为商纣王之叔,林氏宗祖。商朝末年,因不满纣王无道,被剖心残杀,葬于牧野(今河南卫辉)。比干庙占地四十四万平方米,规模宏伟壮观。每年的5月24日,世界各地的林氏、比氏、梅氏、荡氏、王氏、干氏等宗亲会,都要来此参加纪念比干诞辰的活动。
据梅氏家谱记载,梅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得姓始祖为梅伯。梅氏的主要起源有二:①出自子姓,为商汤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和《梅氏家谱》等所载,殷商时,君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今安徽省亳州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至商纣时,梅国国君梅伯为纣王所醢,后世子孙以封邑为氏。②出自他族所改。据《魏书》所载,汉时南蛮有梅姓;据《梅氏家谱》所载,北狄奚酋长有梅姓;清朝满洲人姓,世居沈阳。
梅姓的辈分排行谁知道啊!
本文2023-10-31 05:19:2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77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