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中“妈妈”吴玉芳:做家庭主妇那些年,得到更多
八十年代因《人生》走红,嫁给乒乓球世界冠军江嘉良隐退多年后复出拍戏
做家庭主妇那些年,得到更多
电视剧《都挺好》中,姚晨扮演的苏明玉有个“no zuo no die”的父亲苏大强,而在正在上映的**《送我上青云》中,姚晨扮演的盛男,则有了个不省心的妈。扮演妈妈的吴玉芳同样是“老戏骨”,将妈妈这个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举手投足一笑一颦都是戏。
或许对年轻观众来说,吴玉芳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可是若在三十年前,她则可以归入到“当红小花”之中。在1984年,21岁的吴玉芳出演了吴天明导演、根据路遥小说改编的**《人生》,因主演巧珍而迅速走红,荣获了第八届大众**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而在其演艺事业鼎盛之时 ,吴玉芳却因为爱情而隐退,嫁给了当时的乒乓球世界冠军江嘉良。
1997年开始,吴玉芳又重返了影视行业,虽然已经错过了演员的黄金期,只能接演妈妈级的人物,但吴玉芳丝毫没有遗憾和不甘。
语气温柔、说话慢条斯理的吴玉芳接受采访时说:“我从来没有不满意过,做演员、结婚、退出、再演戏,这些都是顺其自然,我自己也没想过如果这样、那样,会怎样?别人或许觉得我年轻时可以演更多的戏更红,可是我那些年和家人在一起,自己并没有缺失什么,孩子也不会因为我忙于工作而有成长的遗憾,我觉得自己很幸福。人呢,不要看失去了什么,而要看得到了什么。”
演《送我上青云》要感谢梁冠华推荐
《送我上青云》8月16日上映,姚晨扮演的是个有点儿“丧”的角色。她饰演的记者盛男因为生病需要做手术,不得不接受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去给李总的父亲写传记,以给自己筹手术费。在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希望与绝望后,终于寻找到自己的方式与世界和解。
盛男算是个“愤青”,她嫉恶如仇,心直口快,一举一动都没有“女人味儿”,和父母关系也一般。父亲以前是厂长,现在面临破产危险,而且常年有个“小三儿”,“小三儿”还是盛男的同学。妈妈19岁去工厂实习时,因为漂亮,被厂长爸爸看中,很快就结婚并生下盛男。之后,虽然知道丈夫外面有人,却采取了忍耐的态度,让盛男很是瞧不起妈妈,觉得她蠢笨,从来不叫她妈妈,每次见了都是以“梁美枝”的名字叫她。梁美枝养了条狗,当孩子似的呵护,可惜狗没了,于是无奈之下只能找到女儿,母女的戏就这样开始了……
吴玉芳扮演的妈妈是这部**中的“变奏”,她让**的色彩变得明亮很多。女儿很“丧”,她却很喜,女儿穿黑色没有女人味儿,她却穿着鲜艳,半老徐娘,承担了影片中让人笑的部分。可是这个妈妈又不是个纯粹搞笑的角色,她丰富了盛男这个角色,让其更饱满,也拓深了**的广度,让影片不是盛男一个人的自怨自艾,没有一般文艺片的“飘”,而是像根线,拽住了**和观众,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让**不再“苦闷”。
吴玉芳的表演让妈妈这个角色“活起来”,吴玉芳说扮演这个角色,对她而言也是颠覆性的,因为她本人不是这样的人,她之前演的也多是“贤妻良母”。
受到观众认可,吴玉芳温柔地笑了,她说很开心大家喜欢这个角色,自己也没有辜负朋友的推荐。原来,向剧组推荐她的,是在片中扮演李总的梁冠华。而看到剧本时,吴玉芳就对这个角色充满好奇。“从来没有演过这种人,我想尝试一下,看看自己除了扮演贤良的母亲,能不能驾驭这类角色。”
进组之前,吴玉芳还像老派演员那样,为人物做了小传。不管最后呈现在影片中是戏多戏少,她自己得把这个人物完全梳理清楚。“虽然在**中,这个人物都是片段性呈现,但是作为扮演她的演员,你还是需要理解这个人物的全部生命。”
在吴玉芳看来,这个妈妈一生中充满了错位,年轻时是个文艺青年,貌美如花,可是很快就结婚生女,成了家庭妇女。慢慢地孩子都大了,她却始终没有成长,于是在生活发生变故时,她无力应对,只能逃避。到了更年期,心理和生理都出现变化,她更是慌张地不知道怎么解决,只能在绝望中抓住女儿。“哪有要跟着女儿一起出去采访的妈妈啊。”
所以,在吴玉芳看来,这个妈妈任性自私,虚荣却又幼稚。“这样的角色很难遇到,我身边也没有这样的朋友,我就特别想尝试一下。”
拍《送我上青云》的过程让吴玉芳开心,她说导演是个有想法有要求的导演,演员也都是认真有追求的演员。“我和大姚演母女也很开心,我很喜欢她,她也说我是他们这次挖到的宝藏,**拍得很顺畅,大家就像是一家人。”
和女儿生活中“情同姐妹”
人们总爱以“温柔如水”来形容女人,吴玉芳老师就算是这类人了。虽然此次重新拍戏,和她年轻时的那个时代已经变化了太多,但她没有“老一代人”的那种不习惯。对此,她说自己“不挑剔”。在她看来,表演对演员来说是个相互适应的过程,自己表现如何,也要看对手反应。“我很幸运,这么多年拍戏遇到的演员都不错,而且我这人心态好,能包容别人,可能也会有心里觉得不愉快的时候吧,不过很快就忘了。”
好脾气的吴玉芳在生活中和两个女儿也是“情同姐妹”,完全不会有片中梁美枝和盛男的那种隔阂。她说自己不会像别人那样拿出妈妈的严厉,所以,她和女儿之间一直也都是有商有量。“两个女儿现在一个27岁,一个24岁,我跟她们说话都是‘妈妈只能告诉你,妈妈的经验’这类,不会替她们决定,还是希望彼此商量着,然后孩子自己做决定。”
两个女儿都学了与设计有关的专业,但是小女儿现在对戏剧产生了兴趣,又去学戏剧了。问及是否培养过她们打乒乓球,吴玉芳笑了,“两人都不学,她们小时候常常被问,要不要像父亲那样打乒乓球,听多了她们就很反感,不喜欢。别人都说挺可惜的,世界冠军后继无人,不过我们觉得无所谓。孩子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做父母的应该注重的是孩子们心理的健康,我们从来不逼孩子刻意去学习什么,在孩子们正常地接受教育的前提下,我们希望她们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从事什么职业,都是无所谓的。”
吴玉芳在自己事业处于高峰时选择了急流勇退,选择了爱情第一,事业第二,问到她的女儿是否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吴玉芳笑说应该不会了,毕竟性格不同,时代也不同了。
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先生鼓励我出来拍戏
吴玉芳自幼喜欢文艺,1974年考入上海儿童艺术剧院学员班。1979年结业后留院任演员。曾出演过《神花郎》《长发姑娘》等童话剧,1982年在影片《预备警官》中饰警校学员姚兰兰,第一次拍**表现不俗,受到关注。1983年,导演吴天明要拍《人生》,吴玉芳作为片中另一女角色黄亚萍的扮演者,到西安**制片厂试镜,结果吴天明导演觉得她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黄亚萍。吴玉芳以为落选了,结果在一番谈话后,吴天明却决定由她来演女主角巧珍。
城市姑娘吴玉芳如何演好有颗金字般善良之心的农村姑娘刘巧珍?答案只有苦练。吴玉芳学着干农活,学着像农村姑娘那样走路,去集市、去老乡家体验生活。1984年**《人生》在全国公开放映,周里京扮演的男主角高加林被观众骂为“陈世美”,温柔善良的刘巧珍则得到无数人的同情,21岁的吴玉芳因主演巧珍而迅速走红。
用现在的话说,走红之后,吴玉芳也是“片约不断”。可是在她事业正处于高峰时,吴玉芳恋爱了,1988年,她和世界杯乒乓球赛男子单打冠军、团体冠军江嘉良结婚。吴玉芳说:“我一直都是顺其自然,爱情来了就恋爱,该结婚了就结婚,结婚以后再拍戏就很忙,顾不上家。那时,他的光环闪耀,我就想不能两人都忙,所以,我就不演戏回到家庭了。我也没想过自己是不是把爱情家庭看得太重,都是顺其自然,家庭需要我,我就照顾家庭,孩子长大了,我就又出来演戏了。”
吴玉芳说她出来演戏,也有先生江嘉良的鼓励。“那时我从来没想过还会再重返影视圈,但九几年的时候,我俩去看一部大片,影院里的音响特别震撼,我平时生活安静,就觉得心脏受不了。先生就说我需要出去工作了,不是我的心脏受不了,是我与社会脱节了。后来,小女儿3岁时,我就慢慢开始工作,出来拍戏了。”
不觉得隐退的那些年是浪费
隐退在家的那段时间,吴玉芳说自己看影视剧时,也会犯“职业病”,会瞎着急。“自己会想怎么是这么演?我会多琢磨琢磨,是不是如果这样那样,会演得更好些?可是就算这样,我也完全没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会重出江湖。”
复出之时,吴玉芳更着急了,因为她觉得自己不会演戏了,拍了半个月,完全不适应,也不会背台词了。“我这人虽然不挑剔,但是我脸皮薄,怕演得不好被人说,那多尴尬。那段时间觉得很难熬,幸好熬过半个月,又找到感觉了。唉,其实生活就是熬,最后都熬出来了。”
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期,吴玉芳说自己突然觉得比以前演得好了,有进步了。“可能是生活阅历丰富了的原因吧,我开始享受演员这个职业。先生说我从剧组回来的神态都和以前在家时不一样了,发着光。”
不过,吴玉芳说自己也不会觉得做家庭主妇的那十几年就是浪费。“有朋友说我当时好不容易火了,为什么不多拍戏让自己更火。我没有这种想法,这些年我也没有不满意过,因为我没觉得自己失去什么,和先生孩子在一起,我得到的更多。”
现在重新做演员,吴玉芳依然是“顺其自然”的状态,感受着做演员的快乐。以前爱看美剧的她,现在也开始看国产剧了。“用我先生的话说,就是我在业务学习呢。”吴玉芳说自己喜欢那种平实内敛的表演,所以看到这类的影视作品就会借鉴一下。
不过,就算是复出了,吴玉芳也不打算让自己工作太忙碌,她一年最多演一两部戏,剩下的时间还是在家里。但是,只要是演戏时,吴玉芳就完全投入地去演戏,“我是上了年纪的演员,不能进组后再开始准备,必须提前做功课,多琢磨角色。我的前期准备时间很长,准备充分了,工作时会自在一些。我认为细节决定成败,所以,一个人物演好没有,还是要注意表演细节,拍戏时,我就要让自己进入到戏的情绪里。《送我上青云》拍了40多天,我一直在组里,我不想让人物散了,我想让自己在扮演的过程中,让自己在梁美枝这个角色里,不要跳。”
问吴玉芳有什么想演、但却没有演过的角色,吴玉芳笑了:“我想演个坏女人,不是那种脸谱化的坏人,而是想演个表面祥和,甚至人人都认为她是好人的坏人。”
不拍戏时,吴玉芳会追剧,会和先生去旅行,“我们这个年纪就是要充分享受人生,努力工作,开心生活。”
中国第一代到第七代著名导演如下:
1 第一代导演:中国**始于1905年,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这一代导演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郑正秋、张石川的成就为大。
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第一部系列**《火烧红莲寺》 。他们也就成了中国的第一代**人,中国的“第一代导演” 。
2 第二代导演 :中国“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岗位上。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
3 第三代导演 :这一代导演主要有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凌子风、谢晋、王炎、郭维、李俊、于彦夫、鲁韧、王苹、林农等,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4 第四代导演:第四代的创作高潮是伴随着**和戏剧分家的讨论和对历史的反思进行的,农村渐渐成为他们作品的中心题材。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有谢飞、郑洞天、张暖忻、黄蜀芹、滕文骥、黄建中、吴天明等。他们与第三代、第五代导演一起创造了中国**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5 第五代导演:指1982年自北京**学院毕业的导演系学生,包括张军钊、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张建亚、黄建新等。“第五代” 年轻**人因为历经文革浩劫,接受当时流行的西方哲学、美学思潮,形成新的价值观、美学观当时整个文艺领域的强烈主体意识、反思思潮相适应。
6 第六代导演:例如王小帅的《十七岁单车》,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张元的《过年回家》,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这三位导演。
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另一个共同特色是:他们都各有话说,第六代导演所叙述的故事,是他们各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如果能大量的呈现出来,才能显露出一个社会和文化的多元生机。
7 第七代导演 :这里的“第七代导演”,是指在新千年之后走上导演岗位,开拍第一部**的“新生代导演”。他们多是7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的**的基本命题、所关注的对象,以及表现手法、风格,都与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作品有所不同,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新的**意识的诞生。
“第七代导演”,其实是个很不规范的概念。因为这一称谓既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也没有广泛流传;这里所归纳的导演群体,目前也尚未形成一个可以归纳为“代”的较为统一的性格、风格和流派。
注意:其实到今天为止的七代导演名号的又由来是第五代导演所作的《黄土地》,陈凯歌1985年的《黄土地》在中国**行业里面砸了一个坑,业内把这个坑叫第五代导演,而后几年,第五代导演源源不断地往坑里填料。
直到1988年的《红高粱》出现,因为实在是太厚重,好的是把坑填满了,坏的是坑给砸穿了,至此第五代导演的辉煌艺术创作时期结束,开始步入体制化的商业片,虽然后有《蓝风筝》、《霸王别姬》、《活着》三部影片为第五代导演出彩了一手,但个人化、艺术化的第五代导演时代已经于1988年结束了。
但是正是因为第五代导演的出彩,在首拿国际三大奖中的金熊奖(1988·《红高粱》)之后,业内开始捋了捋中国导演的辈分,在第五代之前是完全得以区分的,这全是靠时代的划取和整体的创作方向等原因限制。而到了第六代导演开始80年代,第五代也开始慢慢走向商业化,脱个人性而类型化,当代商业片最为成功的当属好莱坞(Hollywood,又称荷里活,位处美国洛杉矶)。
《百鸟朝凤》是一部十分震撼心灵**,是导演吴天明的泣血之作。它讲述的故事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兴与衰,民间艺术没落的背后世道的辗转与无奈。焦三爷选择游天鸣为最终的接班人是看中了天鸣的善良、朴实,也笃定了天鸣必将唢呐看的比命重。
焦三爷凶厉的外表下,藏了一颗善良、淳朴之心,这大抵也是焦三爷曾经的师傅选择他的原因。对于焦三爷来说,天鸣亦徒亦子。对于天鸣来说,焦三爷则是他的父亲、他的师傅,也是他心中的那盏明灯和方向。
焦三爷当时收了两个徒弟,一位是天资聪慧的蓝玉,还有一位是学习技艺十分笨拙的天鸣。焦三爷十分的明白这项技艺的传承其实不在于先天的成就,而在于后天的坚持。
整部**的点睛之笔就是诠释了何为“学艺先学人”,只有拥有好的人格好的品质,才能有资格将老一辈的手艺传承下去。
**虽有一个好结尾,但却处处有着日落西山的悲凉。导演吴天明将对比的拍摄手法运用的炉火纯青,从处处受人尊敬的焦家班到只能与西洋乐器同台吹奏、对此却无可奈何的游家班,从以吹奏唢呐为荣到庆幸自己没有走上这条路的蓝玉,无处不在的对比,无处不在的凄凉。
《都挺好》中“妈妈”吴玉芳:做家庭主妇那些年,得到更多
本文2023-10-31 04:55:4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77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