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5)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8收藏

《史记》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5),第1张

悼公元年正月庚申,栾书、中行偃弑厉公,葬之①以一乘车。②厉公囚六日死,死十日庚午,智罃迎公子周来,至绛,刑鸡与大夫盟而立之,是为悼公。

辛巳,朝武宫。二月乙酉,即位。

注①集解左传曰:“葬之于翼东门之外也。”

注②集解杜预曰:“言不以君礼葬也。诸侯葬车七乘。”

悼公周者,其大父捷,晋襄公少子也,不得立,号为桓叔,桓叔最爱。桓叔生惠伯谈,谈生悼公周。周之立,年十四矣。悼公曰:“大父﹑父皆不得立而辟难于周,客死焉。寡人自以疏远,毋几为君。①今大夫不忘文﹑襄之意而惠立桓叔之后,赖宗庙大夫之灵,得奉晋祀,岂敢不战战乎大夫其亦佐寡人!”

于是逐不臣者七人,修旧功,施德惠,收文公入时功臣后。秋,伐郑。郑师败,遂至陈。

注①索隐几音冀,谓望也。

三年,晋会诸侯。①悼公问髃臣可用者,祁傒举解狐。解狐,傒之仇。复问,举其子祁午。君子曰:“祁傒可谓不党矣!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方会诸侯,悼公弟杨干乱行,②魏绛戮其仆。③悼公怒,或谏公,公卒贤绛,任之政,使和戎,戎大亲附。十一年,悼公曰:“自吾用魏绛,九合诸侯,④和戎﹑翟,魏子之力也。”赐之乐,三让乃受之。冬,秦取我栎。⑤

注①索隐于□泽也。

注②集解贾逵曰:“行,陈也。”

注③集解贾逵曰:“仆,御也。”

注④集解服虔曰:“九合:一谓会于戚,二会城棣救陈,三会于鄢,四会于邢丘,五同盟于戏,六会于柤,七戍郑虎牢,八同盟于亳城北,九会于萧鱼。”

注⑤索隐音历。释例云在河北,地阙。

十四年,晋使六卿率诸侯伐秦,度泾,大败秦军,至棫林而去。

十五年,悼公问治国于师旷。师旷曰:“惟仁义为本。”冬,悼公卒,子平公彪立。

平公元年,伐齐,齐灵公与战靡下,①齐师败走。晏婴曰:“君亦毋勇,何不止战”遂去。晋追,遂围临菑,尽烧屠其郭中。东至胶,南至沂,齐皆城守,晋乃引兵归。

注①集解徐广曰:“靡,一作‘历’。”索隐刘氏靡音眉绮反,即靡鮼也。

六年,鲁襄公朝晋。晋栾逞有罪,奔齐。八年,齐庄公微遣栾逞于曲沃,以兵随之。齐兵上太行,栾逞从曲沃中反,袭入绛。绛不戒,平公欲自杀,范献子止公,以其徒击逞,逞败走曲沃。曲沃攻逞,逞死,遂灭栾氏宗。逞者,栾书孙也。①其入绛,与魏氏谋。齐庄公闻逞败,乃还,取晋之朝歌去,以报临菑之役也。

注①集解左传“逞”作“盈”。

十年,齐崔杼弑其君庄公。晋因齐乱,伐败齐于高唐去,报太行之役也。

十四年,吴延陵季子来使,与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语,曰:“晋国之政,卒归此三家矣。”

十九年,齐使晏婴如晋,与叔向语。叔向曰:“晋,季世也。公厚赋为台池而不恤政,政在私门,其可久乎!”晏子然之。

二十二年,伐燕。二十六年,平公卒,子昭公夷立。

昭公六年卒。六卿强,①公室卑。子顷公去疾立。

注①索隐韩﹑赵﹑魏﹑范,中行及智氏为六卿。后韩﹑赵﹑魏为三卿,而分晋政,故曰三晋。

顷公六年,周景王崩,王子争立。晋六卿平王室乱,立敬王。

九年,鲁季氏逐其君昭公,昭公居干侯。十一年,韂﹑宋使使请晋纳鲁君。季平子私赂范献子,献子受之,乃谓晋君曰:“季氏无罪。”不果入鲁君。

十二年,晋之宗家祁傒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

十四年,顷公卒,子定公午立。

定公十一年,鲁阳虎奔晋,赵鞅简子舍之。十二年,孔子相鲁。

十五年,赵鞅使邯郸大夫午,不信,欲杀午,午与中行寅﹑①范吉射②亲攻赵鞅,鞅走保晋阳。定公围晋阳。荀栎﹑韩不信﹑魏侈与范﹑中行为仇,乃移兵伐范﹑中行。范﹑中行反,晋君击之,败范﹑中行。范﹑中行走朝歌,保之。韩﹑魏为赵鞅谢晋君,乃赦赵鞅,复位。二十二年,晋败范﹑中行氏,二子奔齐。

注①索隐寅,荀偃之孙也。

注②索隐音亦。范献子,士鞅之子。

三十年,定公与吴王夫差会黄池,争长,赵鞅时从,卒长吴。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吴世家说黄池之盟云‘赵鞅怒,将战,吴乃长晋定公’。

左氏传云‘乃先晋人’,外传云‘吴公先歃,晋公次之’。”

三十一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而立简公弟骜为平公。三十三年,孔子卒。

三十七年,定公卒,子出公凿立。

出公十七年,①知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②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知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③

注①集解徐广曰:“年表云出公立十八年。或云二十年。”

注②索隐时赵﹑魏﹑韩共灭范氏及中行氏,而分其地,犹有智氏与三晋,故曰“四卿”也。

注③索隐按:赵系家云骄是为懿公。又年表云出公十八年,次哀公忌二年,次懿公骄十七年。纪年又云出公二十三年奔楚,乃立昭公之孙,是为敬公。系本亦云昭公生桓子雍,雍生忌,忌生懿公骄。然晋﹑赵系家及年表各各不同,何况纪年之说也!

哀公大父雍,晋昭公少子也,号为戴子。①戴子生忌。忌善知伯,蚤死,故知伯欲尽并晋,未敢,乃立忌子骄为君。当是时,晋国政皆决知伯,晋哀公不得有所制。知伯遂有范﹑中行地,最强。

注①集解徐广曰:“世本作‘相子雍’,注云戴子。”

哀公四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杀知伯,尽并其地。①

注①索隐如纪年之说,此乃出公二十二年事。

十八年,哀公卒,子幽公柳立。

幽公之时,晋畏,反朝韩﹑赵﹑魏之君。①独有绛﹑曲沃,余皆入三晋。

注①索隐畏,惧也。为衰弱故,反朝韩﹑赵﹑魏也。宋忠引此注系本,而“畏”字为“衰”。

十五年,魏文侯初立。①十八年,幽公*妇人,夜窃出邑中,盗杀幽公。②魏文侯以兵诛晋乱,立幽公子止,是为烈公。③

注①索隐按纪年,魏文侯初立在敬公十八年。

注②索隐纪年云夫人秦嬴贼公于高寝之上。

注③索隐系本云幽公生烈公止。又年表云魏诛幽公,立其弟止。

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

二十七年,烈公卒,子孝公颀立。①孝公九年,魏武侯初立,袭邯郸,不胜而去。十七年,孝公卒,②子静公俱酒立。③是岁,齐威王元年也。

注①索隐系本云孝公倾。纪年以孝公为桓公,故韩子有“晋桓侯。”

注②索隐纪年云桓公二十年赵成侯﹑韩共侯迁桓公于屯留。已后更无晋事。

注③索隐系本云静公俱。

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①静公迁为家人,晋绝不祀。

注①索隐按:纪年魏武侯以桓公十九年卒,韩哀侯﹑赵敬侯并以桓公十五年卒。又赵系家烈侯十六年与韩分晋,封晋君端氏,其后十年,肃侯迁晋君于屯留。不同也。

太史公曰:晋文公,古所谓明君也,亡居外十九年,至困约,及即位而行赏,尚忘介子推,况骄主乎灵公既弑,其后成﹑景致严,至厉大刻,大夫惧诛,祸作。悼公以后日衰,六卿专权。故君道之御其臣下。固不易哉!

索隐述赞天命叔虞,卒封于唐。桐珪既削,河﹑汾是荒。文侯虽嗣,曲沃日强。未知本末,祚倾桓庄。献公昏惑,太子罹殃。重耳致霸,朝周河阳。灵既丧德,厉亦无防。四卿侵侮。晋祚遽亡。

一.智氏起源

1 是以采邑(古代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的土地,又叫食邑)为姓。传说黄帝有二十五子,有姓名者十四个人,得姓十二个,荀姓是其中之一,发源于古代河内,后来又分为荀氏、中行氏和智氏三支。据《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晋国大夫逝敖的儿子荀首,“食邑于智,谓之智庄子,以邑为氏”。

2 是西域姓氏,见于先秦古籍《穆天子传》。

二.历史兴衰

智氏世为晋大夫。由于智伯(荀首五世孙智伯,名瑶,又称智囊子,晋国四卿之一。)“怕贪而愎”的性格缺陷,在公元前 453年断送了智氏的基业,给智姓带来灭族之灾。历史上有汉代智嗣、宋代智诚、元代智受益等。

三.迁徙与分布

春秋时,智姓郡望在晋国的天水郡、河东郡、陈留郡。据《元和姓纂》记载:“望出天水,河东、陈留”。明代洪武年间,根据国家移民需要,部分智姓经在洪洞县的大槐树下集中,由山西迁往安徽、江淮、河北、河南和山东一带。据查阅《世界人物辞海》网络版第一版、第四版及《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网络版第八版、第九版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山西忻州、山西省五台县、陕西大荔、山东成武、河南商水县、河南偃师、河南鲁山县及辽宁省有智氏分布。 晋出公死后智伯瑶出面主持立敬公为国君,晋国大权在握,势倾朝野,始露废敬公以自立之野心。此时之智伯瑶内有智宵、智开(国)之亲,外有浠疵、豫让之忠恃,以成有恃无恐之势。

公元前453年,智伯瑶割了韩、魏的土地,又联合韩、魏攻赵,相约灭赵后,三分赵地。智伯瑶堵水灌晋阳城,将要破城的时候,赵派人说服韩、魏,放晋水倒灌智寨灭了智氏,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智伯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所谓“三家分晋”,实际上是始于〔三家分智〕,为 三家分晋扫除了障碍,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周定王十六年,即(公元前453年)三晋灭智伯。智氏家族,在春秋时期对晋国的发展、壮大,还是 功勋卓著的,(至今以太原晋祠难老泉为源头的智伯渠仍对太原地区有灌溉舟济之利,该渠既由智伯瑶所修)。因之封爵位为伯,故称史称智伯。最初原封地在今山西省永济。

智伯瑶死后葬于山西永济常青乡东下村智家堡。从三家分智始到韩、赵、魏三家分晋止,宣告春秋时期的结束,战国时期的开始。

智氏家族的空前灾难和举族迁徙,远走他乡,隐姓埋名生活就开始了。

“三家分智”,智家军兵败,智伯被杀,其兄智宵其弟智开(国)一并未能幸免,韩赵魏三家大开杀戒祸殃智氏族属,遂成灭门之祸,又瓜分了智家的其余财产。智家部分遗族并智果之后有称智姓者其遗族则祖居河南上蔡县。

明朝定鼎中原,太祖朱元章迁徙天下大户居民,我智氏先祖智讳福,因奉旨迁於太原府太谷县白水村东的北郭村。[注既现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水秀乡北郭村]田产仅有官给。传至四世,名讳永昌,生五子,基业稍展。至名讳希鲁者,任城武县教谕,生五子,基业渐大。至名讳伯刚者,任为主薄,生四子。始置田、立庄、修坟、建宅,一切田园、宅舍、器用皆可称富有,分为四股,俱为富有。然家谱未及编叙,后至名讳智韬者以贡生,任河南陕州衙主薄,回任,族中庆寿。始与众议,序留家谱。时有名讳:文素者,能知先人名字、谓讳。 君玉?与迁居清源县之始祖智聪、榆次县之始祖讳智宗[宋]?、本村[可能指北郭村]讳大林者,同为一族。恐世代遥远失记,祖先辈数、名字,或以后人名犯先人讳则俱为非道不敬故流传家谱令子子孙孙数十年一叙,用垂永久。

之后有名讳显辉、映辉、生辉、光辉、锺心、莹然等续序一次。 至乾隆年间,虽无甚显宦,然举监、生员、吏员德须带者颇不乏人。时有名讳知德、惟达、敷文、大智、能勇、显章等,因绍述前人之志,复叙家谱。

又於甲午年有名讳发兴、恒明、恺世、希元、曜烁、大明、元晶等新述叙之使同宗知族,虽至荣繁,初本一祖,昭亲睦也。惟愿同宗,念祖德宗功时加振励,感深赞述之志,少长共知,同本同源,常思联络,各怀亲睦之心,将见父慈子孝,俨然仁里之风,兄友弟恭,宛若一乡之善。盖子曰:亲其亲 ,长其长,而天下平。 上即不愧为盛世之善政,下亦可为一家之良民。庶几自此,将益宜昌盛矣。

《晋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主要讲述了我国西周和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之一晋国约700年的兴亡史。晋国,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疆域约为今山西省南部。唐叔虞之子晋侯燮父徙居晋水,至晋孝侯时,国都名翼(今山西翼城县);曲沃代翼之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县东南),别都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公元前403年,晋国卿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分裂晋国。周威烈王赐三家为诸侯,于是韩国、赵国、魏国三国分晋,晋国灭亡。

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献公二十二年,晋公子重耳驻守的蒲城被晋献公派遣的大军攻陷,无奈之下,「 ”遂奔狄”,这一年,晋公子重耳四十三岁。至晋惠公十四年,晋惠公病重,而晋国太子圉尚在秦国做人质,担心其他公子夺权,竟然未经秦国允许逃回晋国即位,史称晋怀公。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 ”秦怨圉亡去”,即「 ”迎晋公子重耳于楚”,并且「 ”妻以故子圉妻”。秦国「 ”欲入重耳”,不但「 ”使人告栾、郄之党为内应”而「 ”杀怀公于高梁”,还安排军队送回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史称晋文公。 以常人的视角,晋文公离开晋国十九年,对国内事务已然陌生,加上已经六十二岁高龄,无论其何等英明,何其勤奋,也难以驾驭庞大的晋国,更别说有所作为了。 据《史记·晋世家》记载,「 ”文公修政,施惠百姓”,晋文公一番努力之后,却交上令人意外的答卷,不但老树发新芽,而且还花开绽放。 晋文公五年,晋文公率领晋军,联合齐、秦,「 ”败楚于城濮”。同年,「 ”天子使王子虎命晋侯为伯”,晋文公即位仅五年便登上霸主之位。 「 ”历史倪说”认为,晋文公之所以能够晚年而事业有成,是与团结在他周围的数位「 ”贤才”的努力分不开的。 一、知己成为忠实「 ”从亡者” 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公子重耳「 ”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 晋公子重耳与「 ”从亡者” 晋献公即位之时,公子重耳已经二十一岁了,在当时地诸侯列国正是做国君的大好年龄。可以想象,晋献公儿子「 ”贤明”至此,令其颇为「 ”操心”。 1、据《史记·晋世家》记载,当晋公子重耳流亡到齐国之时,「 ”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二十乘,重耳安之”,即齐桓公不但为其娶了齐国宗女,还奉送了二十辆驷马车。 晋公子重耳在齐国生活安逸,竟至乐不思蜀的地步。至齐桓公去世,齐国内乱,晋公子重耳难舍齐国生活富足与爱妻,一住便是五年,竟无离开之意。 但是晋公子重耳的从亡者对其乐不思蜀,忧心忡忡。于是,终于有一天,赵衰、狐偃咎犯商量离齐之事,并得到晋公子重耳的妻子帮助,设计灌醉了晋公子重耳,用车载其离开齐国。 晋公子重耳居齐,乐不思蜀 2、当晋公子重耳流亡至楚国之时,楚成王欲用对待「 ”诸侯礼待之”。晋公子重耳十分清楚当时地处境,一再拒绝接受楚国的高规格礼仪,最后虽然以客礼接待,但却受到楚成王「 ”厚遇”。 楚成王以「 ”厚遇”晋公子重耳为理由表示,若有朝一日回晋国即位,打算用什么来报答楚国。晋公子重耳回答「 ”请辟王三舍”,即如果将来不得已,晋、楚兵戎相见,晋国甘愿为楚国退避三舍,作为报答。 晋公子重耳流亡至楚国 楚国大将子玉闻听,意欲以此诛杀晋公子重耳。楚成王拒绝了子玉的请求,理由是「 ”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即晋公子即使流亡多年仍有众多栋梁之才紧随左右,足以证明其品行高尚是上天所赐。 楚成王认真审视流亡中的晋公子重耳 3、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文公即位不久,「 ”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周天子有难,诸侯列国均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赵衰劝谏晋文公,「 ”求霸莫如入王尊周”,且「 ”周晋同姓,晋不先入王,后秦入之,毋以令于天下”。 当「 ”周王使人告难于晋、秦”,秦穆公迅速出兵,「 ”军河上,将入王”,可见赵衰是有远见卓识的。晋文公采纳了赵衰意见,暂时搁置国内事务出兵帮助周襄王,心中盘算的也是「 ”方今尊王”,可为「 ”晋之资”。晋文公手段果然老辣,「 ”晋乃发兵至阳樊,围温,入襄王于周”,次月即「 ”杀王弟带”。周襄王为了表彰晋文公的功绩,「 ”赐晋河内阳樊之地”。 晋文公得赵衰辅佐,即位不久便在国际舞台上华丽首秀,为日后称霸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晋文公四年,楚成王率领其他诸侯国包围了宋国,宋国立即派出公孙固赶到晋国请求援助。狐偃向晋文公献上「 ”伐曹、卫以救宋”之策,即出兵攻打楚国的盟国曹国、卫国,以吸引楚国前去救援,进而解宋国危机。 晋文公采纳狐偃之策,出兵曹国、卫国救宋国,收「 ”一石二鸟”之效,既能够报恩宋国,又能报在流亡之时,曹国、卫国两国国君对其无礼之仇。 由此可见,无论是晋文公被迫流亡,流亡中获他国「 ”礼遇”,还是再造晋国,成就霸业,均与「 ”从亡者”的辅佐是密不可分的。 晋文公得「 ”从亡者”尽心辅佐 二、晋献公未赶尽杀绝,为晋文公留下称霸之资 1、晋文公得侄子晋怀公即位之初便感觉势单力薄,加上秦国虎视眈眈,且素有人望的晋公子重耳尚在外流亡,时刻有回国夺权的可能。于是,晋怀公接受谋臣的建议,欲将流亡在外的晋公子重耳变成孤家寡人,令其无力回晋。 晋怀公忧心流亡在外的晋公子重耳 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怀公「 ”乃令国中诸从重耳亡者与期,期尽不到者尽灭其家”,即限期令晋公子重耳的「 ”从亡者”回国,否则即灭掉整个家族。晋公子重耳的外公狐突即因拒绝执行晋怀公的命令召回狐毛、狐偃,而惨遭杀害。 2、晋献公的祖辈在「 ”曲沃代翼”过程中养成了怀疑一切的家族性格,对任何人、任何事,均疑神疑鬼,尤其是公室的人。晋献公八年,大臣士蔿建言「 ”故晋之群公子多,不诛,乱且起”。晋献公接受了士蔿的建议,立即派人「 ”尽杀诸公子”,但是其愿望并未完全实现,部分公子逃脱,流亡国外。 以晋献公的对晋国的驾驭能力,再加上其冷漠无情的处事风格,若欲对晋公子重耳斩草除根,便可如晋怀公一般,以晋公子重耳「 ”从亡者”亲属为人质,或许晋公子重耳的流亡生活恐怕未曾开始便成为孤家寡人。何谈日后辅佐其成就霸业! 晋献公受骊姬之惑 「 ”历史倪说”认为,晋献公纵然受骊姬之惑,疏远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且致他们一死两逃亡,但最终并未将他们赶尽杀绝,否则既不会有晋惠公君临晋国,也不会有晋文公称霸中原。 「 ”历史倪说”参考以下资料: 1、《史记·晋世家》 2、《史记·楚世家》 3、《史记·秦本纪》

吴太伯世家

齐太公世家

鲁周公世家

燕召公世家

管蔡世家

陈杞世家

卫康叔世家

宋微子世家

晋世家

楚世家

越王句践世家

郑世家

赵世家

魏世家

韩世家

田敬仲完世家

孔子世家

陈涉世家

外戚世家

楚元王世家

荆燕世家

齐悼惠王世家

萧相国世家

曹相国世家

留侯世家

陈丞相世家

绛侯周勃世家

梁孝王世家

五宗世家

三王世家

《史记》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5)

悼公元年正月庚申,栾书、中行偃弑厉公,葬之①以一乘车。②厉公囚六日死,死十日庚午,智罃迎公子周来,至绛,刑鸡与大夫盟而立之,是为悼...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