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寺的朱铭盘与庆云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4收藏

庆云寺的朱铭盘与庆云寺,第1张

朱铭盘(1852—1893),字俶僴,江苏泰兴人,晚清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幼年朱铭盘家中贫寒,衣食堪忧,但其聪慧好学,过目成诵,于儒、释道三家皆有究心。时城中有巨刹,名“庆云寺”,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历代高僧辈出,人文荟萃。朝庭曾御赐楠木匾额及龙藏,享誉大江南北。寺中藏书丰富,住持照潭和尚是一位得道的高僧,学识渊博。朱铭盘常出入于庆云寺,向照潭和尚请教学问。和尚见其性情耿直,不拘小节,聪颖清雅,虚心好学,颇具释子之风,十分喜爱。断定此子必有大用,便应机相授,任其遍阅寺中藏书,时时以禅理相论,虽无师徒之名,实成忘年之交。很快朱铭盘便脱颖而出,弱冠时已负才名,与南通张謇、范当世,如皋顾锡爵、海门周家禄并称为“江苏五才子”。

同治十年(1871年),朱铭盘离开家乡,惜别照潭和尚,随读于六合学署。同治十三年为两淮盐运使方浚頣聘为记室,办理文牍三年,深受器重。方赞其书法诗文“高古奇逸,离尘绝俗,近今人士,得未曾有。”其间朱铭盘书法渐成一家,除善篆隶外,其魏体熔魏碑和汉隶于一炉,气魄雄厚,风格独特。他用魏体手书“东阳古刹,西京宗风”一联赠于庆云禅寺,照潭和尚命人勒石于山门两侧墙上。

光绪三年,朱铭盘应聘于南京浦口庆军统领提督吴长庆军中,与张謇、周家禄、束纶、邱履平、林葵等名士同为军幕,深受吴长庆赏识,待以师礼。八月,有人告知朱铭盘,吴督拟为朱、张二人捐官为部郞,朱铭盘不愿藉人力进身,以书信相询于照潭和尚,和尚支持其以科名正途进身的想法。朱、张二人遂再三推辞吴督好意。光绪八年朱铭盘中举,光绪十一年张謇中举,二十一年中状元。不久光绪帝戊戌变法,废除科举,张就成为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状元。

其间,照潭和尚整修庆云禅寺,朱铭盘虽军务繁忙,仍抽出空来帮庆云禅寺谋划募捐,不久寺内殿堂楼阁为之一新。光绪六年九月十二日,照潭和尚在庆云禅寺圆寂,享年五十五岁,朱铭盘闻之十分悲痛,回乡哭祭。

光绪十年,吴长庆于金州军中病逝,宾客星散,朱铭盘与张謇诸人述别南归。回乡后,朱铭盘愈发崇信于佛法,时时往来于庆云寺,并与方丈贯之禅师交好。对于贯之禅师不执于经文,于行住坐卧中参禅悟道十分称道。他对贯之禅师圆融处事、统理大众井井有条很是佩服,故贯之和尚圆寂后他曾作一挽联吊曰“不执三藏经律论,只知柴米酱醋茶”。

光绪十一年五月,庆云寺为照潭和尚举行荼毗之典,造身塔于寺西普同塔院。朱铭盘彻夜难眠,写下了著名的《庆云寺照潭和尚身塔铭》,并书写刻石于寺内(即原庆云寺中之六角碑)

光绪十三年,朱铭盘丁忧回乡,常小住于寺中修身养性,并修订朱氏宗谱序。十七年,因军功朱铭盘被保为知州,效命于金州军营。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八日,病逝于金州军营,年仅四十一岁。直隶总督王文韶奏请朝庭,按知府阵亡例赐恤。第二年甲午战争爆发,因日寇入侵,朱铭盘眷属扶柩南归,曾停灵于庆云禅寺超度。后张謇为他经纪丧事,并安排眷属生计。

文革之中,原庆云寺被毁,寺院两边墙上朱铭盘手书对联同遭破坏,其与庆云寺往来信札、刻有照潭和尚身塔铭的六角碑和贯之和尚碑铭等遗存一同不知所踪。值得庆幸的是,改革开放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庆云禅寺于1989年重新建成开放,虽无晚清鼎盛时期的宏大规模,但也殿堂楼阁井然,道风纯正,修学并重,香火旺盛,不失当年之风貌。在现任住持能慧法师的主持下,庆云寺积极发掘古老的文化积淀,搜寻文革中流失的文化遗存。2005年11月,贯之和尚灵塔在一户居民院中被发现,并迎请回寺院。此塔呈六角形,四面雕花,一面刻字,内容为变体篆书:“传临济正宗四十三世泰兴庆云堂上第十一代上贯下之平公和尚之塔”,字形优美,笔力圆润,据老人们回忆为当年朱铭盘手书。现重现于世,回归庆云,向我们证实了当年那段少有人知的秩事。

定慧寺其他含义

江苏省如皋市定慧寺

定慧禅寺初建于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的山门北向的千年古刹。定慧禅寺位于如皋古城的东南隅,泮池路2号,占地面积约16亩,

据唐代道宣和尚撰写的《续高僧传》记载,隋开皇十一年十一月,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在扬州金城殿设千僧会,佛教天台宗实际开创者智顗大师应邀赴扬州授菩萨戒,途径如皋,诛茅建寺,取名定慧寺,同时建七级宝塔一座。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定慧寺

景点类别

历史遗迹

所属国家

中国

历史记载

定慧禅寺

据唐代道宣和尚撰写的《续高僧传》记载,隋开皇十一年十一月,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在扬州金城殿设千僧斋,邀佛教天台宗实际开创者智顗大师赴宴,智顗大师应邀赴扬州授菩萨戒,途径如皋,发现如皋上空佛光四射,认定这是一块宝地,于是在此诛茅建庐,当时取名“定惠寺”。

宋代时,由于兵火洗劫,定慧寺已经颓败,只剩下断璧残垣。宋元进士:曾任如皋知县的史声写过一首凭吊定慧寺的诗:

寺名定慧知何代,桥古碑横不记年;

古树乱鸦啼晚照,故园新碟舞春烟。

七层宝塔化成路,五色云衢散上天;

惟有玉莲池内水,沧浪深处老龙眠。

现存的定慧寺主体建筑系明朝万历年间重建。那时,有个叫素芳的和尚带着性乾、性德两个徒弟来到定慧寺,稍加修葺就暂时住下了。性乾决心修复定慧寺。为了筹款,他用油灯烤脚踝、用铁索盘胸等以示虔诚的手段向大众募化。善男信女深受感动,纷纷捐助。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7年),重修寺院工程动工。不久,大殿便落成了。性乾又立誓取海外的檀香木雕刻佛像。于是他偏袒南游。后来在郁林洲(今广西玉林市)从海外归来的商船上获得一棵一丈六尺长的檀香巨木并就地雕成毗卢大佛(如来佛祖)像。万历四十三年(公无1615年)佛像运抵如皋,置于大殿内。在此期间,寺中湛明上人募建了钟鼓楼,云石上人募建了藏经楼, 德林上人到嘉禾(今浙江嘉兴市)购买了藏经收藏。

张氏家谱地域字辈排行:1、安徽省金寨县:启大道,正贤良, 一经传家,宗功世守 ,克承先训,继绪可久,长思祖德,齐敦孝友,尚学自立,光前裕后。2、安徽省亳州市:学北天守广,德心玉俊良;志明本绍统,兴家传费祥。3、安徽省桐城市:万志之云永,启世自荣昌,大德应时选,兴朝必以良。4、山东省齐河县:令之允传方圣永怀修世德。5、山东省新泰市:广安树继云,凤仙世孝远,仁怀振家真。6、山东省淄博市:成先志光宗,德士传家法。7、山东省青岛市:世开黄道日,双德吉祥始。8、山东省兖州市:文士堂西广,召书庆元祥,承彦明嘉绪,振国守典长。9、山东省诸城市:甲子寿光来,青春依旧在。10、河南省郸城县:栋国大怀付得加其太平安。11、河南省邓州市:明喷文鳯,荣先可绍,一本清传,福泽永继,学定万全。12、湖南省洞口县山门水口张氏:朝鹤忠龙秀,辅遂臣泌发,福显永良才,时大友之天,锡爵文明起,赐禄华映先,千年宏圣道,万世富崇元,家声绵祖泽,懿德复仙元。13、湖南省宁乡县: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14、贵州省:荣诗承奇,仁能洪道,国均先进世,奇忠赵王姖,天远开绵秀,普打郑昌依。15、江西省赣州市:正元高国福玉定志用金□顺茂盛昌忠信永有光学士攀龙凤贤才振纪刚仁义为珍宝诗书。16、江西省武宁县:挥公肇远绪,友吉炳成周,善颂钦君子,师臣作汉模,宗演三溪秀,嗣昭六监图。必昌崇有。17、四川省:世卫国步元昌茂兴龙吉。18、重庆市:鸿才启世,智胜绍欣;传扬天道,信步乾坤。苍鹰展翅,高远超群;翱翔霄汉,啸傲风云。雄狮过岗,迅猛驰奔;横行原野,威震丛林。狂龙涌浪,广阔无垠;蒸腾甘雨,泽惠黎民。19、江苏省如皋县:大宗乃敦笃毓秀必诗书常守同居训其昌占庆余。20、江苏省丰县:国泰民安,田广文光,敬传祖,继中恒。

扩展资料:

人口分布:宋朝时期,张姓大约有49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3%,为宋朝第三大姓。张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省。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两省,大约占张姓总人口的277%,其次分布于四川、河北、陕西、湖南、湖北、山西、甘肃、江西八省,集中了545%。明朝时期,张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6%,为明朝第二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江西三省,大约占全国张姓人口的36%,江苏省成为张姓第一大省。当代,张姓的人口已达到近8500万,全国第三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67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大约占张姓总人口的275%,其次分布于江苏、四川、安徽、辽宁、黑龙江、湖北六省,集中了285%。河南居住了张姓总人口的101%,当代张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张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张姓区。

参考资料:

庆云寺的朱铭盘与庆云寺

朱铭盘(1852—1893),字俶僴,江苏泰兴人,晚清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幼年朱铭盘家中贫寒,衣食堪忧,但其聪慧好学,过目成诵,于儒...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