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滕裴氏谱的由来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1收藏

古滕裴氏谱的由来,第1张

裴姓起源|裴姓的由来 -

历史上裴姓家族编撰谱牒的活动由来已久。裴姓是魏晋隋唐间的世族高门,为了在政治上和婚姻上提供裴姓高贵血统的依据,他们除了在官修谱牒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外,还修撰了许多裴姓的私谱。

西晋傅畅的《裴氏家记》是今天所知最早的裴氏家谱。南朝裴松之撰《裴氏家传》4卷,裴子野撰《续裴氏家传》2卷。北朝裴良撰《宗制》10卷,《裴良墓志》对此说得比较多些。由于长期的社会动荡,造成骨肉离散,风俗浅薄,裴良于五服之内著《宗制》,为的是使家族后生,知道宗族的重要;后生晚辈,明了自己在宗族中的位置。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儿子裴子通、裴子休,在隋朝有诏表闾为 义门裴氏 。唐代,裴氏谱牒有《裴若弼家传》1卷,裴守真撰《裴氏家牒》20卷。宋、元以后,近代家族制度的建立,使谱牒学发生很大的变化。海内各家族和修谱牒蔚然成风,散居各地的裴姓也纷纷修谱,以敬宗睦族,维系家族的发展。

(1)“裴氏历史上除了59位宰相外,还有59个大将军、14个中书侍郎、55个尚书、44个侍郎、11个常侍、11个御史、210个刺史、77个太守、5个状元,还有驸马、妃、嫔等,七品以上3800余人,”

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表达了裴氏历史千年的显赫和辉煌。

(2)“所幸的是,东眷裴氏第76代孙、当时的族长裴富仁冒着生命危险,把全部六卷 《裴氏世谱》用油纸包起,偷偷地藏于村中大槐树的树洞中,才使这一宝贵的文字资料幸免于难,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表达了裴氏历史的渊远流长以及在族长裴富仁的努力下

《裴氏世谱》幸免于难,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前言

序言一 崔慕岳

序言二 崔灿

序言三 徐金星

凡例

洛阳

一 邵氏家谱

二 潘氏家谱

三 乔氏家谱

四 刘氏家谱

五 乔氏族谱

六 白居易家谱

七 卢氏家谱

八 郭氏家谱

九 洛阳徐家营崔氏族谱

十 韩文公家谱(天治门后裔)

十一 郭氏家谱

十二 金氏家谱

十三 周氏宗谱

十四 黄氏家谱

十五 张氏家谱

十六 谢氏宗谱

十七 西王村孙氏家谱

十八 洛阳蒙古族李氏家谱

十九 许氏家谱

孟津

一 乔氏家谱

二 孟津王氏家谱

三 乔氏族谱

四 朱氏世谱

五 卢氏家谱

六 孟津李氏家谱

七 薛氏族谱

八 郭氏家谱

九 杜氏宗谱

十 创修吴氏宗谱

十一 梁氏家谱

十二 李氏家谱

十三 萧氏家谱

十四 郭氏家谱

十五 丘氏家乘

十六 李氏家谱

十七 追远堂李氏家谱

十八 河阳薛氏族谱

十九 李氏宗谱(五门)

二十 小浪底贾氏宗谱

二十一 赵氏宗谱

二十二 赵氏家谱

二十三 屈氏家谱

二十四 许氏家谱

二十五 卫氏家谱

二十六 卢氏族谱

二十七 卢氏宗谱

二十八 王氏宗谱(豫西太原王氏家乘)

二十九 畅氏家谱

三十 孟津任氏族谱(四门)

三十一 孟津衡水韩氏宗谱

三十二 孙氏家谱

三十三 赖氏家谱

三十四 吴氏家谱

三十五 和氏家谱

三十六 栾氏宗谱

三十七 陈氏家谱

三十八 崔氏宗谱

三十九 高氏旺公世系妯娌村宗谱

四十 杨氏宗谱

四十一 刘氏世系谱

四十二 孟津孙氏宗谱

四十三 郭氏家谱

四十四 张氏宗谱

四十五 孟津杨氏宗谱

四十六 李氏宗谱

四十七 韩氏宗谱

四十八 杨氏宗谱

四十九 何氏族谱

五十 李氏族谱

五十一 周氏家谱

五十二 李氏宗谱

五十三 孟津县花园村孙氏家谱

五十四 周氏宗谱

五十五 梁氏长华支谱

五十六 赵氏宗谱

五十七 孟津横水崔氏家谱

五十八 孟氏家谱

五十九 郭氏家谱

六十 尚氏家谱

六十一 李氏家谱

六十二 谢氏宗谱

六十三 安氏族谱

六十四 王氏家谱

六十五 吕家村吕氏家谱

六十六 陈氏家谱

六十七 孔氏家谱

六十八 孟津任氏族谱五门

六十九 邱氏家谱

七十 林沟村郭氏家谱

七十一 李氏族谱

七十二 袁氏族谱

七十三 卢氏宗谱

洛宁

一 张氏家乘

二 张氏家谱(世德堂)

三 郑氏家谱

四 韦氏家谱

五 赵氏世系总谱

六 邢氏族谱

七 雷氏家谱

八 杜氏家谱

九 韦氏世谱

十 杨氏家谱

十一 王氏家谱(三槐世第)

十二 王公家谱

十三 谢氏宗谱

十四 宋氏世谱

十五 夏氏家谱

十六 田氏家谱

十七 焦族家谱

十八 杨氏族谱

十九 马氏世系族谱

二十 张氏家谱

二十一 亢氏乾门世系家谱

二十二 上庄王姓家谱

二十三 郭氏宗谱

二十四 韦氏家谱

二十五 段氏家谱

二十六 薛氏家谱(河东世第)

二十七 白氏历代家谱

二十八 卫氏家谱

二十九 王范镇陇西氏家谱

三十 魏氏宗谱

三十一 陈吴张氏族谱

三十二 杜氏家谱

三十三 张氏宗谱

三十四 张氏族谱

三十五 洛宁谭氏族谱

三十六 牛氏家谱

三十七 杨氏家谱

三十八 韦氏家谱

三十九 李氏家谱

四十 贾氏族谱

四十一 张姓家谱

四十二 张氏家谱(清河氏)

四十三 司马氏族谱

四十四 孙氏族谱

四十五 王氏家谱

四十六 李氏家谱

四十七 韦氏家谱(三门支谱)

四十八 完颜家乘

四十九 赵氏家谱

五十 曹氏家谱

五十一 白氏家族历代家谱

五十二 李氏家谱

五十三 城村张氏族谱

五十四 西林张氏世系考

五十五 韦氏家谱

宜阳

一 魏氏家谱

二 洛阳(宜阳)裴氏家谱

三 王氏族谱

四 宜阳吕氏宗谱

五 薛氏长门家谱

六 李氏家谱

七 刘氏一脉家谱

八 王氏宗谱

九 仝氏宗谱

十 周氏家族志

十一 凡村张氏家谱

十二 张氏族谱(宜阳县三乡东柏坡支下河西分支)

十三 崔氏家谱

十四 郭氏宗谱

新安

一 雷氏宗谱

二 裴氏族谱

三 新安吕氏宗谱

四 新安古氏七修族谱

五 田氏家谱

六 孟子后裔新安支谱

七 姬氏宗谱

八 王氏宗谱

九 王氏族谱(四世五门景祖之后)

十 高氏宗谱

十一 韩氏宗谱

十二 庞氏新安支派家谱

十三 聂氏族谱

十四 高氏宗谱

十五 郑氏宗谱

十六 高氏宗谱

十七 新安孟氏卓公支谱

伊川

一 程子宗谱

二 河南程氏正宗世系

三 刘氏族谱

四 伊川县古城村吴氏家谱

五 周氏宗谱

六 范氏家谱(伊川忠宣房系)

偃师

一 锁氏家谱

二 兰氏家谱

三 黄氏家传

四 曹氏族谱

五 梅氏家谱

六 萧氏家谱

七 曲氏家谱

嵩县

一 嵩县王氏宗谱

二 嵩县宋氏族谱

三 河南嵩县宋岭程氏支谱

四 卞氏宗谱

五 韩文公家谱

栾川

一 李氏宗史

汝阳

一 汝阳县吕氏宗亲志

固始

一 固始裴氏宗谱

巩县

一 李氏族志

A 安氏 阿氏 艾氏 爱氏 奥氏 敖氏 嗄氏

B 世界白氏联谊会 柏氏 班氏 包氏 暴氏 鲍氏 百里氏 布氏

薄氏 炎黄卜氏宗亲网 步氏 秘氏 别氏同姓会 巴氏 宝氏 补氏

贝氏家网 贝氏家族 贲氏家族 毕氏族谱 毕氏 边氏家族 卞氏 邴氏

卜氏文化 卜氏家园 卜商联谊会 宾氏家族

C 程氏网 程氏家谱网 程氏家谱 淳氏 从氏 中华崔氏网 崔氏家园 崔氏宗亲网

仓氏 天下一蔡 蔡氏宗亲联谊会 蔡氏宗祠 蔡氏寻根之旅 新加坡蔡氏公会 巢氏 广西岑氏宗亲网

岑氏寻根 单氏 台山陈氏宗亲网 义门陈氏宗亲网 中华陈氏宗亲网 陈氏宗亲网 陈氏大宗祠 陈氏利川家族会

下坑陈氏续修谱志 陈氏家园网 曹氏网 曹氏家谱查询网 中国曹氏网 中国成氏宗谱 新马成氏宗亲会 成氏宗亲信息驿站

苍氏 晁氏宗亲网 柴氏网上家园 柴姓网 车氏 池氏宗亲 储氏 中华褚氏家族网

常氏家族官方博客 昌氏 畅氏

D 邓氏宗亲联谊总会 华夏邓氏 戴氏宗亲网 狄氏 刁氏 丁姓人家 东氏 东方

董氏 窦氏 都氏 堵氏 杜氏宗亲网 中华杜氏宗亲 澹台 达氏

笪氏 丹氏 钭氏 段氏宗亲网 顿氏 多氏 第五 东门

东郭 端木世家 段干 党氏 段氏宗亲网

E 阿氏 鄂氏 恩氏文化

F 中华房氏 中华费氏宗亲会 封氏 世界冯氏宗亲会 中华冯氏网 凤氏 伏氏 富氏

符氏 扶氏 中华傅姓文化网 贲氏 法氏 方氏谱牒学 风氏 逢氏

酆氏 樊氏 范氏 丰氏

G 郭氏之源 干氏 甘氏 盖氏 郜氏 戈氏 葛氏 龚氏

弓氏 贡氏 巩氏 公氏 公羊氏 公冶氏 公孙氏 谷氏

顾氏 谷梁氏 公良氏 公西氏 归氏 广氏 缑氏 勾氏

宫氏 耿氏 国氏 高氏 桂氏 妫氏 昝氏 关氏

管氏 顾氏 辜氏家园

H 贺氏 韩氏 杭氏 郝氏中华 何氏英才网 和氏 洪氏 弘氏

中华侯氏家族 侯氏家族 胡氏宗亲网 汉川胡氏 花氏 黄氏 宦氏 滑氏

桓氏 皇甫氏 惠氏 霍氏 哈氏 海氏 衡氏 后氏

扈氏 怀氏 赫连氏 呼延氏 红氏 华氏

J 姬氏 计氏 纪氏 季氏 暨氏 冀氏 中华贾氏网 简氏

江氏 姜氏宗亲网 蒋氏 焦氏 揭氏 解氏 金氏 靳氏

井氏 景氏 琚氏 鞠氏 具氏 吉氏

K 卡氏 阚氏 柯氏公会 孔氏宗亲网 寇氏 匡氏 邝氏 阔氏

康氏

L 兰氏详解 兰姓名人 蓝氏 郎氏名人 劳氏 雷氏 冷氏 黎氏

李氏公会 李氏族谱 李氏族谱网 练氏 梁氏 廖氏 蔺氏 林氏宗亲网

凌氏 刘氏家园 汉家刘氏网 隆氏 娄氏 楼氏 卢氏 芦氏

鲁氏 陆氏 鹿氏 路氏 吕氏 栾氏 罗氏通谱网 骆氏

联氏 连氏 赖氏 廉氏 龙氏

M 麻氏 马氏家族网 买氏 满氏 毛氏网 枚氏 梅氏 美氏

中国孟子 米氏 苗氏 闵氏 缪氏 莫氏 牟氏 母氏

牧氏 睦氏 慕氏 穆氏

N 中华牛氏家族 乃氏 南氏 倪氏 聂氏 宁氏 农氏 努氏

O 欧氏 区氏 欧阳氏

P 潘氏宗亲网 盘氏 裴氏 彭家网络 濮氏 朴氏 浦氏

Q 秦氏文化网 戚氏 漆氏 祁氏 齐氏 强氏 乔氏宗亲网 钱氏

青氏 邱氏 秋氏 裘氏 曲氏 屈氏 中华渠氏 全氏

权氏 瞿氏 邱氏宗亲网 乔氏宗亲网

R 任氏宗亲网 冉氏网 饶氏 戎氏 荣氏 茹氏 阮氏 芮氏

瑞氏 闰氏

S 商氏 赛氏 桑氏 沙氏 山氏 尚氏 烧氏 邵氏

申氏 沈氏 中华余氏网 孙氏宗亲论坛

盛氏 师氏 施氏 时氏 石氏 束氏 史氏 舒氏

司氏 斯氏 苏氏 宿氏 宋氏 索氏 生氏 隋氏

栗氏

T 唐氏 邰氏 谈氏 覃氏 谭氏 汤氏 唐氏 涛氏

桃氏 通氏 陶氏 滕氏 天氏 华夏田氏网 田氏宗亲网 田氏论坛

佟氏 量氏 中华涂氏 屠氏 托氏 脱氏 铁氏

W 魏氏魏网 韦氏 王氏源谭 王氏家谱网 王氏中华 汪氏 危氏 威氏

卫氏 温氏宗亲网 闻氏 文氏 翁氏 乌氏 邬氏 巫氏网

毋氏 吴氏 吾氏 伍氏 武氏 宛氏 万氏 邬氏宗亲网

X 夏氏 奚氏 锡氏 席氏 夏氏 鲜氏 洗氏 向氏

项氏 漳州萧氏网 霄氏 小氏 肖氏宗亲网 肖氏家族网 辛氏 欣氏

邢氏 幸氏 熊氏 胥氏 须氏 徐氏 许氏文化网 序氏

宣氏 中华薛氏家族 寻氏 中华谢氏网

Y 叶氏 焉氏 鄢氏 延氏 闫氏 严氏 言氏 阎氏

颜氏 晏氏 燕氏 羊氏 阳氏 杨氏 姚氏 野氏

衣氏 依氏 易氏 栾氏 殷氏 尹氏译站 应氏 雍氏

尤氏 由氏 游氏 右氏 于氏 余网 俞氏 虞氏

禹氏 玉氏 郁氏 喻氏 无氏 原氏 袁氏 岳飞网

云氏 运氏 云氏宗亲网 于姓的天空

Z 新加坡张氏总会 中华张氏网 张姓论坛 泽氏 曾氏宗亲网 扎氏 翟氏 詹氏

占氏 湛氏 章氏文化研究网 赵氏宗亲 针氏 甄氏宗亲网 甄氏集团 郑氏

支氏 中华郅氏网站 自贡钟氏 中华周氏网 朱氏家族 诸氏 竹氏 竺氏

祖氏 邹氏宗亲网 中华邹氏族谱网 自氏 潮汕卓氏宗亲会 壮氏 庄氏宗亲会 祝氏宗谱

中华左氏 宗氏 正氏 昝氏 臧氏家谱

  山西哪个县出过100个宰相我就不知道了,不过要说宰相村是真的有的。因该是个家族。

  中国“宰相村”即运城市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距县城25公里。它以历史上声名显赫的裴氏家族的人文历史资源和新建的一系列景观,于1995年农历三月三,正式向海内外游客开放。

  闻喜裴氏家族自秦汉,历魏晋,至隋唐而极盛,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中国“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闻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之支孙封(非邑)乡,因以为氏。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考其谱系源流,皆出于闻喜之裴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闻喜裴氏家族自秦汉,历魏晋,至隋唐而极盛,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中国“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裴氏家族中在学术领域有成就者,亦宛若群星,值得推崇。如西晋裴秀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地图学家,与欧洲学者托勒密被誉为古代世界地图发展史上东西方相辉映的两颗璀璨的明星,他的“制图六体”,即分率(比例),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形),方邪(角度),迂直(曲直),为后世地图绘制学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在世界地图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裴秀之子裴顾,是西晋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在当时崇尚“庄老”、高谈“玄理”的情势下,独树一帜,提出“无不能生有”,“有”是万物存在变化之基础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南朝宋史学家裴松子为《三国志》作注,其子裴驷、曾孙裴子野分别著有《史记集解》、《宋略》等不朽之作,被称为“史学三裴”。隋代裴矩所著《西域图记》,详细记述了西域14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及民风,对研究我国隋唐时期西北社会状况有重要价值。隋代的裴世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率隋朝政府使团出访日本的人,为发展中日邦交做过重要贡献。还有东晋小说家裴启、北魏文学家裴伯民、东魏诗人裴让云、唐代史学家裴光庭等等。

  现在的裴柏村,裴氏家族的建筑、碑刻、墓葬等历史遗迹很多。裴氏祠堂又称晋公祠,建于唐贞观三年(629),有前殿、后殿、状元坊、碑廊等,规模宏大,但屡遭兵燹,屡修屡毁。晋公裴度,字中立,为唐宪宗、穆家、敬宗、文宗四朝重臣,出将入相,爵封晋国公。现晋公祠正在重建中。

  裴氏碑廊,七十年代重建,保存古碑数十通,在史料和书法艺术上均有很高价值。其中的《裴鸿碑》,魏隶合一,书法稳健,镌刻于北周武帝大和三年( 568),是裴氏现存最早的碑刻。《裴镜民碑》,由唐初史学家李白药撰文,书法家殷令名书写,楷体,既近颜风,又含柳意,端庄凝重,笔力挺拔。《裴光庭神道碑》,张九龄撰文,唐玄宗李隆基书写,行书,用笔豪放,字体俊美。《平淮西碑》,由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撰文,清咸丰年间军机大臣祁隽藻重书。此碑记述唐代名相裴度平淮西吴元济叛乱的功绩,共刻四石,并排耸立,气势磅礴,文、书、刻俱佳,被称为“三绝碑”。此外还有金大定至清代刻的裴氏谱序碑17通,为氏族遗物之精华。这些碑刻是研究裴氏家族历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裴氏宗祠(又称晋公祠)始建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历朝历代都有重修,现仅存前殿、后殿、状元坊等建筑遗迹。裴氏碑廊,几乎是中华书法石刻的百科全书,原有古碑数十通,在史学和书法艺术上都有很高的价值,著名的有“裴鸿碑”(镌刻于北周武帝天和三年即公元568年)、“裴镜民碑”(唐初史学家李白药撰文、书法家殷令名书写)、“裴光庭神道碑”(张九龄撰文、唐玄宗书写)和“平淮西碑”(唐文学家韩愈撰文、清军机大臣祁儁藻书写)。这些珍贵的石碑在流传了千百年后遭遇劫难,仅存“平淮西碑”实在令人扼腕。所幸的是,东眷裴氏第76代孙、当时的族长裴富仁冒着生命危险,把全部六卷《裴氏世谱》用油纸包起,偷偷地藏于村中大槐树的树洞中,才使这一研究裴氏最宝贵的文字资料幸免于难,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裴氏家谱无异于史书。裴氏在历史上频频入主相府,屡屡担任大将军,公侯人才辈出,官吏不断涌现,其背后有很深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裴氏屡出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和清正廉洁、刚直不阿之士,是裴氏推崇孔孟儒学的结果,这也是裴氏家族长盛不衰的基础。

  裴氏墓冢在裴柏村东五公里的凤凰垣。当年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现今虽大多平夷、被毁,但仍可观其概貌,有的墓地还存有石碑。

  为了保护裴氏家族文物,发展旅游业,闻喜县政府决定建立裴氏文化旅游开发区,建设裴氏碑苑、裴晋公祠、裴氏宗祠、中华裴氏文化城等景观以及商贸区和娱乐服务区。1994年裴晋公三月三古庙会已恢复,许多建设项目已竣工。裴氏碑苑、裴晋公生平业绩展、裴氏文化旅游区微缩景观、裴氏始祖雕像巨碑以及宰相台、将军坡等景点,已开始接待游人。

  1、在山西闻喜裴柏村。

  裴氏祠堂又称晋公(晋公裴度,字中立,为唐宪宗、穆家、敬宗、文宗四朝重臣,出将入相,爵封晋公。)祠,建于唐贞观三年(629年),有前殿、后殿、状元坊、碑廊等,规模宏大,但屡遭兵燹,屡修屡毁。

  2、姓氏简介

  河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之支孙封pei(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因以为氏。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考其谱系源流,皆出于闻喜之裴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 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中国“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3、人物

  自汉、魏,历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中华大地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裴氏家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仅隋唐二代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名臣就不下数十人。其中著名的政治家有裴休、裴楷、裴蕴、裴矩、裴佗、裴让之、裴政、裴寂、裴胄、裴度、裴枢等;军事家有裴行俭、裴茂、裴潜、裴叔业、裴邃、裴骏、裴衍、裴宽、裴果、裴文举、裴镜民、裴济等;法学家有裴政;外交家有裴矩、裴世清等。

永年县临洺关裴氏 据永年县临洺关裴氏家谱裴际昌序称,临洺关裴氏乃是明末李白成起义经过平阳府时,乔李村的裴氏逃离故土,先至邯郸,继至界河(永年南邯北),最后卜居临沼关。清乾隆年间,平阳府乔李镇修裴氏家庙,临洺关裴氏还出了分资银若干两。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裴际昌主持修撰了《河北永年临馅关裴氏宗谱》所载始祖为裴大用、裴国庆、裴国用三人。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直隶邯郸人裴大夏中戊辰科第三甲第93名进士,不知此人与临洺关裴氏是否有族属关系。1989年,临洺关裴氏又修有新谱。

另有清苑裴氏,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裴显相中己酉科第三甲第28名进士。枣强裴氏,始祖裴宪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由山西迁于冀州枣强(今河北枣强)大吕木村,裴春元由大吕木村迁居大江官,裴简由大江官迁西裴庄。曾修有简谱。

古滕裴氏谱的由来

裴姓起源|裴姓的由来 - 历史上裴姓家族编撰谱牒的活动由来已久。裴姓是魏晋隋唐间的世族高门,为了在政治上和婚姻上提供裴姓高贵血统的依...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