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一村民家中发现距今200年完整家谱,拥有族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3收藏

邢台一村民家中发现距今200年完整家谱,拥有族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第1张

有族谱是一件非常骄傲体现,因为这代表着自己能够从家族族谱当中去看到一个家族历史变化,能够知道自己的祖辈是哪些人,然后通过相应的渠道去了解到自己的家族当中究竟发生了哪些事情,所以在我看来,家族当中如果有一份完整族谱,这代表着一份荣耀,同时也是一种非常自豪体验。

很多家族族谱都不能够很好完整保存主要是因为年代久远,成为了一种遗憾,但是在某些家庭当中却能够很好的保存,就像这个家庭当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这一份完整的族谱,这份族谱是史建于乾隆年间,记录了王姓家族从山西迁移至邢台的全部过程,从那个时候到现在已经相当于有239年,这让人相当震撼时身为家族中的一员,肯定会因此而非常自豪,因为自己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先辈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

族谱对于一个家族真的非常重要,因为通过族谱我们能够了解在当时家族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还有就是家里面现在还存在哪些人,自己的祖上究竟是谁,所以如果自己家里面有这样一份完整族谱,那么对于自己而言肯定非常自豪,同时内心里面也肯定非常激动,激动自己能够了解到家族的变化和起源,能够知道自己的家族当中还剩下哪些人,这是一种非常自豪和骄傲的感觉,毕竟现在大部分家族当中族谱已经很难像这样完善保存下来。

 我想这是一种自豪且骄傲的体验,因为可以让自己去了解到自己的家族发生了哪些事情,还有就是自己家族的变化,所以一份完整族谱真的非常了不起,不仅是历史见证者,同时更是维系了家族当中所有人,所以家族中如果有一份完整族谱应当自豪和骄傲。

中国人续写家谱的原因就是要让自己的家族可以不断地延续下去,可以让晚辈去追溯自己祖先的历史,也可以让现在的人在历史上留下一点痕迹。家谱的作用就在于收集家族成员当中的信息,防止族中有人因战乱霍乱等脱离了家族,家谱的存在就是好让这些人回来认祖归宗,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我觉得每一个人家里都应该有一本家谱,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家族到底有多么的庞大或者是多么的弱小。上面的成员可以一目了然。 

家谱的修建可以提高我们家族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并且可以加强我们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这对于一个家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因为如果家族里面的人都不团结各自分散开来,那么这一个家族就会被逐渐的消亡,被社会所淘汰,那么这是每一个家族都不希望看到的事情,所以修建家谱就是为了能够提高族内人员的一个团结作用。

家谱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它可以让我们去找到自己的先祖,可以找到自己的亲人。有很多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这个时候我们一般都会去查族谱,这样我们就会很清晰的可以找到我们先祖的名字。像有很多当年前去台湾或者澳门以及香港的华侨同胞,他们就要依靠当年的家谱或者族谱来找寻自己当年的故地。所以如果没有家谱或者族谱,他们是根本不可能去认祖归宗落叶归根的。

现在很多人的家里都没有修建家谱的想法,我觉得这个还是需要我们去提倡实施的一件事情。有了族谱我们就相当于有了根人不能忘本,特别是自己的祖先上一代人,所以修家谱或者族谱就变得非常的有必要。

(2019年下半年)作文材料:近期的一项网站调查有七成网民不知道自己的姓氏由来,有八成网民自己家庭起名不再按照辈分,有九成网民家庭改用家训,还有一部分网民不知道自己的祖籍和家庭历史,很少跟家族其他成员交往与交流。有人认为,家庭观念的淡薄反映了延续几千年的 家族文化 正在消失;也有人认为, 家族观念 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其日益淡薄折射出了社会的进步,还有人认为,家族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 字。

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家族文化

——从家谱说开去

在我国,家族文化悠远而深厚,已经沿袭了几千年。它以姓氏为基础,强调家族延续与认同,讲究尊祖敬宗和家庭伦理。材料中提到的姓氏由来、按辈分起名、家训、家庭历史及家族成员往来都是家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传承家族文化有其积极的一面,如教导后人尊重先辈、了解族群历史变迁乃至国家历史文化等。但家族文化也有其落后的一面,比如男尊女卑观念。因此,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家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下面我将从家谱这一家族文化符号说开去,谈谈上面的看法。

家谱记录了家族传袭、演变的历史。从一本家谱中,我们可以看到姓氏由来、先人事迹、家风形成、血脉传承等历史印记。它是家族文化的信使和符号。

捧读家谱,我们很清晰地看到家族沿革历史,很自然地产生族群认同,同时也近距离触摸到我国传统文化。拿我自身举例。记得早先我翻看过一本我妈妈娘家的家谱。印象中,里面记载着该姓氏起源和图腾,从古至今显赫的人物生平、家训以及祖先后代家族成员的名字等。当时,我翻阅着,觉得像看历史书一样,新鲜有趣的同时,也隐约感受到了一种厚重感。是啊,人们花心思、金钱、精力做这样一件事,还不是因为朴素地遵循尊祖敬宗,不忘传统的观念。往小了说,是家族认同,往大了说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认同。家族文化里的伦理道德、忠孝文化也是我国的文化基因,对于凝聚家庭和国家都有积极意义。

但传统家谱是以父系世族为中心来建立。有句老话说“女子不入谱”。说的就是传统家谱,入谱者均为男性,女性不记入本姓族谱,只随丈夫记入夫姓族谱,作为某某的夫人写上极为简短的一笔。并且女性只有姓,没有名,仅仅记为如王氏、李氏等,连完整的姓名也没有。很显然,这是传统家族文化中男尊女卑观念的体现。也因此,它加重了人们要生男孩,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想法。这一点,是对女性的一种伤害。这一点,对于现今来说,也已经不合时宜,男女平等早已成为我国基本国策。

在此,我谨从家谱一点剖开家族文化的内里,再次呼吁大家理性看待家族文化中的优与劣,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去粗取精。

备注:一开始也没有思路,后来仔细读材料,发现提到的三种认为以及前文可以让人产生一个疑惑,既然文化在渐渐消失,一般来说会想要挽救,可有一种认为是它折射出了社会的进步,也就是说消失反而是一种进步。那到底该持哪种意见呢?当时只觉得这表明这个话题本身具有双面性,第一想法也就是要辩证全面地看。但我后来认为,选择其中一种,都可以谈。但那样的话,同时要求对话题的理解程度更深,才能写够字数。这次,我同样选择了家族文化的一个点家谱来入手,对此有点亲身体会,便选择了。

家谱是中国历史最好的见证,它是一代代人组成的,家谱使每个人的名字都保留下来,同时也为下一代孩子的辈分提供好了依据,最近突然兴起了续家谱这一事件,我认为更说明中国人对家的渴望,可能在路上不认识的人可能通过这次续普发现竟然是一家人,这种方法可以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度,同时也让后代记住自己祖先的名字,防止最后使每个人忘记自己的根,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同时家文化一直是中国所最为重要的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慢慢淡化家文化,直到今天大多数的青少年不知道自己的辈分和祖籍,原来我们喜欢吧辈分加入名字中间,以防忘记自己的辈分,现在原来越多的人不用自己的辈分做名字,所以自己的根渐渐被忘记,所以兴起了续家谱这一个活动,仅仅几百块钱,就可以得到100多年你家族历史和你祖先的名字,我感觉很合适,通过这个活动,你可以认识远隔千里的亲人,你们可以在一起交流你们的文化,有利于民族结构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互助

一本小小的家谱,承载一个家族的兴衰,它像一根绳索,紧紧捆住一家人的心,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沉淀,也是一个民族的希望,这种现象希望继续保持,留住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魁宝,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必须的,让每个人多一点亲情,少一点猜测,让中国成为最美好最有亲情的国度。

修祠堂并续族谱,

血脉延续知源头;

继往开来添光彩,

家兴族旺国永固。

作为族人当投入,

出谋划策捐钱物;

男女老少付真情,

功在当代利千秋。[赞][赞][赞][玫瑰][玫瑰][玫瑰]

是件好事。李氏若有人续家谱我愿意捐款!

谢谢!这位师友的问题我还真是刚刚在做这件事。去年我老家七十四岁的本家爷们,召集村里在外边工作的乡亲开会,说是要续写家谱和修家庙,得到了大伙的一致赞同!因为,这续谱是我们农村传承的优秀美德吧。从我们村建立开始,就开始论资排辈的续写家谱了。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那就赞助钱了。我对续写家谱很赞同,也尽其所能进行赞助,但对修家庙提了两点看法:一是不赞成修家庙。因为,我们村的这个家庙年久失修,已经是破败不堪了!我小时候这里是村里的一个小卖部,那时候它还可以吧;大门前有两棵大槐树,我们经常爬到上边玩。后来,西边一棵先死去了,东边一棵被革委会砍去做了办公桌椅了。家庙里东西两边的厢房已经是荡然无存,仅剩主堂三间了,也已经是少砖缺瓦了,如修完整投资较大。二是修家庙如无人管理,还会重蹈覆辙吧!况且,不能提倡烧香拜神的迷信的风气。尽管我的意见没有被本家爷们所接受,但仍调整了少化钱只做简单整修的办法。目前,续写家谱已接近尾声;前段时间,我受乡亲们所邀,参加了家谱的付印仪式,看到了众多乡亲老少爷们的高兴劲儿,尤其是负责组织的七十多岁的本家爷们,好象年轻了许多岁!精神抖擞的给大家详解家谱续写过程以及又加了那些现代元素。并介绍家庙筹修情况。我深切地感到,中国传统的优秀美德和文化,在群众中深深地扎根,只要对 社会 发展有利,我们还是要努力地传承下去好啊!个人观点,请师友指正!谢谢!

修家谱乃正道,国史、方志、族谱中华文化之根,不可废也。中国人历来讲究"落叶归根"、"认祖归宗",在过去年代,若被逐出祠堂,清出家谱是非常可耻的事。所以,老家族人来信约你,你应感到荣幸,说明族人没忘记你,你要极积支持参与,否则,活着是无根飘萍,死了是孤魂野鬼。

续家谱是正确的,是值得肯定的,每个家族都应该做。修家庙也是好事,有条件应该修建,不过修家庙要有经济实力,不仅仅只是修起来,还要管理好,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才行,家族没有凝聚力是做不好的!

这个是民间的活动。不过,对族群的记载还是有意义的。家里邀请参加,应该参加。

应该全面支持,这是一个百年福泽绵长,恩在千秋的伟业,为子孙后代能够寻根溯源的好事,修祠堂宗谱都是孝子贤孙,有话古话叫有德者修谱!你作为子孙一定要好好支持。没有家谱同宗不识,长幼无序!

好哇,续家谱总可以让族里人有点团结意思。

我为什么会采取支持和赞成的态度呢? 我觉得了解和理解家谱与家庙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家谱的作用

1、家谱能追根溯源。

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底在哪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现在不知道自己祖父母名字的人为数不少,更谈不到自己是哪支哪房,所以修家谱,意义重大。

2 、家谱能凝聚血缘亲情。

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埋葬着他们的祖先。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有着他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谱,只要有了谱书,凡与族人有关的人和事,谱上都有记载。

3、家谱能教子育人。

几十年来,由于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庭观念和人伦的教导。用什么教育他们,谱书中就有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规范了后人的言行。谱书中收录了历代经典,例如,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有很多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她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贡献,为族争光。

4、家谱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

修家谱一是上对先人,二是下对后辈负责,先人千辛万苦创业,育人,为 社会 创下了丰功伟绩,不能从我们这一代丢掉,必须通过修谱,为他们立传,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

(二)家族祠堂(家庙)在现代 社会 的作用。

(湖南常宁廖氏宗祠外景)

1、祭祖

祠堂是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牌位、瞻仰祖先德能的地方。

2、团结交流的基地

族人通过在祠堂内进行一系列传统 健康 有益的活动,进一步调动族人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达到团结族人、增强凝聚力,促进交流,增进友谊,最终达到互帮互敬,团结友爱,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

3、传承和发展乡俗文化的平台

祠堂本身就是家族变迁史的集中地,也是一个地域的民俗博物馆,是家族内的精神家园。通过了解祠堂的建筑风格、文化起源、 社会 历史 作用;族谱、族规、族训的文化渊源,先祖的开拓创业精神,历代贤达明智的进取意识等等。达到了解家族、传承、变迁的缘由,掌握家族、民族 历史 ,进一步掌握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同时影响、教育族人,特别是年轻人要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勇于开拓,不断进取,为家族、为 社会 、为国家多做贡献。使家族、 社会 、国家更加兴旺昌盛。

我老家去年刚修了家谱,刚开始我也认为是封建的家族观念,后来经历了这件事之后,感觉还是蛮有意义有必要的。

老年人的家族观念都很强,花二百块钱不仅让父母开心,还能增强家族对我的认同感。

去年中秋,老家来人说修家谱,要每家出200块钱,我出了。不想父母又另出了500块。父母平时省吃俭用,我不禁问这会怎么这么舍得,父母只说了一句“身从何处来?”

想想也是,自从我大学分工以后,父母也搬离了老家,这么多年爷爷奶奶的坟也是三五年才回老家祭一回,都靠老家的亲人维护着。每次回去,今天某爷爷奶奶接喝茶,明天某伯伯叔叔喊吃饭,后天某兄弟姐妹请喝酒,人家凭什么招待你?都是看祖宗面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现代 社会 ,老了“归根”不是很现实了,但“根”不能忘。

家谱中的记载的家风家训,让我们了解到许多家庭文化,受益很深。

老年人的家族观念很强,我们年青人不能理解。看过家谱以后,我感觉古人重视家庭文化建设实际上很有必要。

腊月的时候,房族一个堂兄送来一本家谱,外面用红绸子包着,看上去就知道老家对修家谱很慎重。我打开一看,里面除了血缘关系图表以外,还有家风,家训。我在老家名字叫“昌盛”,原来我那是按辈份爷爷给我取的名。父亲是世字辈,我昌字辈。

这辈份排名像诗一样,也体现了祖辈的朴素的家国情怀。我们上一回修家谱,是清朝家族出了一个进士,入了瀚林院,还当过大官,后来归隐老家,晚年专门为家族修谱。

还有许多对做人处世的要求,这些家风家训对我们做人多有教益。

家谱中记载的血缘图表体现生命的接续性,使我明白生命不仅是我的生命,也是大家的生命,每个人都应该找到在家族和 社会 中的位置,承担一份责任。

我们的祖先是清朝从江西逃水荒到湖北,一路上励精图治,筚路蓝缕,始有今天子孙兴隆的局面。

在近代和现代,家族人才辈出,有人清朝科举出仕,得到康熙的接见;有人在民国读过黄埔军校,是抗日名将;有人参加革命牺牲,有人成为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

面对家族如此辉煌的 历史 ,如此优秀的基因,如此优良的传统,感觉自己也要发奋图强,争取为国为家多尽点责,争取干出成绩来,不能让祖宗脸上无光。

总之,续家谱不能简单看作封建思想,它不仅给我们清白的出身,让我们融入家族,接受古朴家族文化的洗礼,同时了解祖辈辉煌的 历史 不仅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还能增强我们的责任感,使命感。

户籍制度,一直都是在中国社会中权重占比很大的管理制度。

如今,为了孩子升学买学区房,就是现代户籍制度的一个缩影。在明清时期也是一样,老百姓为了能参加科举,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户籍,还有田产。

朱元璋上任后,执行“里甲制”一百十户为一里,每10年编修一次。这个制度以保障部分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以个人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通过这种登记,老百姓的田产就得到了官府的认可。

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入籍。

入了籍,向朝廷纳了粮,等于行使了自己对国家应尽的义务。于是,也就有了可以参加科考的权力。而那些流民们耕种的土地,由于自身无户籍,当然,就没有合法性了。户籍,如此之重要,所以,在各家的族谱中,都会“浓墨”的书写一番入籍的地位等等。

这是一个因果关系,有了户籍,才被认可是国家的“子民”,才能有去开发、利用土地的资格,以及可以参加科考的资格。

这里就有一个案例:

说的是蓝山的一个家族,从记载这个家族入籍祖以及土地纠纷案,就可以看出当时户籍制度的“强大”功能。《钟氏族谱·阖户宗祠》非常浓重地介绍了入籍祖,并将其和始迁祖并列,是“百世不祧之宗”。虽然,二人只差一代,但“入籍”的功劳却显得意义非凡。

再来看《钟氏族谱·阖户田租表》,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止,这位钟姓户祖的祭田数量排列第一,地位更是无人可撼动。根据族谱记载,开立户籍是在明初,祖先于元延祐间,从江西迁至湖南蓝山,并定居在黎家头。

因为,黎家从宋朝开始,就是当地的大户,到了元代中期,家族没落,到了钟家第三代时,黎家的很多家业,陆续归钟氏,钟家开始起家。就家业而言,第三代贡献更大些。但若是没有户祖的“开立户籍”,这里所有的一切,都不会得到官府的认可。

当然,他人也不会认可。

到了修谱的1936年,其家业已相当雄厚,山场的南北长度有三十来里。之后,也正是有了户籍,名下的所有产业,才得到了官府的认同。也因此,如果发生土地纠纷时,就会占据有利的一方。光绪十六年(1890年),钟家就发生过一起和雷家的土地纠纷。

根据族谱记载的官方判词,判雷姓族谱所写为假。因为,字迹不符是伪造的,所以,有争议的土地一概为钟姓管业。可见,两家为了争夺土地资源,都出具了族谱。甚至于,雷姓一家为了利益制作假的族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族谱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除了记录先祖的事迹,还能成为证明“家业”的有利证据。

还有一个类似事件,是发生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钟姓和崔姓的一桩墓地纠纷。根据文字记载,崔土保兄弟立了一份契约,保证不在“坟山顶脑上开挖、栽种生理”,还请了公证人。虽然,崔家买的土地和钟家的墓地挨着,但未必一定会跑到隔壁墓地去开挖栽种。而钟家却认为这会坏了风水,要求崔家立下契约,否则,就会以此为据告官。

再来看看户籍和科考的关系。

根据《大明会典》,洪武十七年(1384年),朝廷规定:各府、州、县生员乡试前要“各具年甲、籍贯、三代”。

清代的规定更加详细,就是为了防止“冒籍”。如有违反者会有重罚,“生童有籍贯假冒者,尽行褫革,仍将廪保惩黜。”除此,还规定:祖上要入籍20年以上者,且名下的家业在官府有登记,才有考试的资格。

那么,为何科考如此重视户籍?

因为,有名额的竞争,今天亦是如此。以《蓝山县图志》记载的一个事件为例:在康熙年间,湖南蓝山、宁远二县,就出现了一桩户籍争端事件。

大慈乡四十六村原属于蓝山县,和宁远县距离较近,便到宁远县购置田产庄粮,向宁远县交纳钱粮。那时,新来了一位县令,“不查来历”,就将四十六村村民归了宁远县籍。但老百姓不愿意了,因为,当时每个县的科考名额是有规定的。根据该县的整体“文风高下”,以及缴纳钱粮人口的多少作为基准。

最终,四十六村的村民不仅回到了蓝山县,还为蓝山县令建祠树德政碑。

由此可见,户籍对于科举有多重要。

当然,人口的自然增长以及移民迁入,都会让和土地、科举密切关联的户籍地位越发重要。除了这些,如:身份认同、社会地位等,都和户籍有关系。即使放到现在,户籍依旧被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

时至今日,户籍在我国的地位还是非常的重要。因为,它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日常出行,大到结婚生子,买房买车等。试想,如果你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那将没有一个合法的身份。这样的你,还怎样在现今的社会生活呢?简直是寸步难行。

家谱可以记录家族的正面历史、经验、技术和文化的史实资料,是给后人留下的一部优秀教科书,后人可从中得到经验借鉴、文化传承和思想启迪。

一个家族缺了家谱,就不完整。 通过修家谱,有助于提升家族的凝聚力,维护团结,增进各个家庭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加强沟通,促进家庭间的互帮互助;了解家族的历史和迁徙情况;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间血缘的亲疏远近。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家谱。

扩展资料:

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先秦时,社会上流传有《周官》、《世本》等谱学通书;秦汉以后,又出现了《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谱学著作。

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于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并且一修再修、无休无止。因此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在关于中国家谱起源各种观点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是起源于宋代。持这一观点的人之所以会置魏晋隋唐时期大量关于谱牒的记载而不顾,坚持把宋代作为家谱的起源,有他们一定的道理。

其实,现在的家谱确实是与宋代的家谱一脉相承的,而与魏晋隋唐的谱牒没有太多的传承关系。这一点,从现在存世的家谱大都起源于宋的事实可以得到证明。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虽是史类文献,事实上,家谱的要旨和核心就是在于要隐恶扬善,蒙蔽真相。

古代的家谱纂修,出于抬高家族地位和声望起见,在追溯先祖时,必然要上溯到一个名人或皇帝方才罢休。

—家谱

邢台一村民家中发现距今200年完整家谱,拥有族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有族谱是一件非常骄傲体现,因为这代表着自己能够从家族族谱当中去看到一个家族历史变化,能够知道自己的祖辈是哪些人,然后通过相应的渠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