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智国所在地在哪儿?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1收藏

战国时代智国所在地在哪儿?,第1张

战国时期没有智国。

智氏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权臣,势力最大,封地在今天山西运城一带。

公元前453年,晋国赵、韩、魏三家联手灭智氏,瓜分了智氏的领地。智氏从此灭亡,族人逃亡他国。

公元前403年,赵、韩、魏三家瓜分晋国,建立赵国、魏国、韩国。三家分晋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三家分晋后,正式进入战国时代。

所以,智氏是在还没进入战国就被灭了。

春秋时期晋国到了最后阶段,国内出现了六个强大的诸侯势力。后来,这六个强大的诸侯势力又经过互相火并,赵氏打败了范氏和中行氏,最后只剩下韩、赵、魏、智这四家诸侯势力。说起来,在这四家势力中,智氏无疑是最为强大的。而且智伯瑶还掌控着朝廷,掌控着晋国国君晋出公,其他三家基本上都不敢不听他的话。可是为什么,最后分晋的,却是韩、赵、魏三家,而没有智氏呢?

智氏确实是最厉害的,但是他最后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一连犯了好几个错误。有哪些错误呢?

其一,试图一统晋国,而不是分家。智伯瑶因为掌控着朝廷,掌控着晋出公,因此,这让他产生了一个虚妄的感觉,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整个晋国。把晋国变成他的“智国”。于是,他对韩、赵、魏三家说,国君的土地太少了,为了能够继续称霸,避免吴、越这样的国家到中原来耀武扬威,应该各自拿出一百里土地和一万家户口给国君。

并且他还说,他要带头拿出这么多土地和户口。智伯瑶这样做,表面上为了维护晋国国君,但是谁都知道,由于整个晋国朝廷都在智伯瑶的掌控之下,因此,韩、赵、魏三家拿出来的土地,最终不会落入国君的手里,而是会落进他智伯瑶的手里。也就是说,智伯瑶图谋晋国,不是把晋国给分了,而是要把整个晋国都夺过去。他这样做,其实就把三家都给得罪了,大家心里都对他有气。

其二,攻打赵氏,其它两家无动力。每一场战争,之所以要打起来,都是要有动力的。也就是说,要能在战争中获得一些好处。可是后来,当赵氏不愿意拿出土地和人口,智伯瑶发动另外两家打他的时候。虽然说另外两家同意了,和智伯瑶一起联合起来,攻打赵氏。但是,对于打这一仗,韩、魏两家是没有动力的。

因为就算把赵氏灭了,他们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到时候,智伯瑶会说,把赵氏的土地全部划归朝廷(实际上也就是划到他手里),韩、魏两家也不得不听。也就是说,韩、魏两家,完全没有打仗的动力。不但没有动力,而且还因为失去了一百里土地和一万户人口,气得肚子疼。这样一来,他们怎么会愿意打仗呢?

其三,智氏包藏祸心,让韩、魏看到危险。智氏与韩、魏两家联合起来,围攻赵氏,把赵氏围困在晋阳。由于一直攻不下,后来,智氏想到了一条水淹晋阳的主意,把河水引进晋阳,让整个城市都浸泡在一片水域之中。而晋阳的老百姓不得不爬上屋顶,在屋顶上坐以待毙。在这时候,智伯瑶为了显摆他的智慧,特地把韩、魏两家找来,指给他们看,并且还说,有了这条河,他赵氏再硬挺,都能把他拿下来。

本来韩、魏两家心里都在打着鼓,想着把赵氏灭掉以后,智伯瑶会怎么收拾他们。听到智伯瑶这么一说,他们突然想到自己封地都城上方,也有一条河。到时候,智伯瑶会不会如法炮制,也采用这个办法,把他们两个拿下来呢?你看,智伯瑶不但不给韩、魏两家打仗的动力,而且还让他们看到了危险。他们怎么还会帮助智伯瑶打赵氏呢?

其四,赵氏善于统战,智氏自取灭亡。反观赵氏,就十分善于做统战工作。当晋阳被水淹没的时候,赵氏派出使者,联合韩、魏两家,并且对这两家说,如果三家能够联合起来,打败智氏,将来就可以把智氏的土地和人口给分了。

这样一说,韩、魏两家的精神就来了,因为他们看到了好处。看到了在这场战争中,他们将获得怎样丰厚的利益,同时还可以避免被智氏吞并的危险。如此一来,这两家怎么会不和赵氏联合起来呢?也因此,最终三家打败智氏,接着又达到了三家分晋的目的。

腾扬:翻腾上涌。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曹丕《济川赋》:“濞腾扬以相薄,激长风而亟逝。”

名字取自经典诗句,富于文化气息,于内有助于培养孩子谦虚博大的胸怀和善于学习和观察的习惯以及高洁自爱的道德胸怀,更有助于培养孩子从小对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兴趣;于外能彰显家庭长辈的文化素养和志趣品味,有助于得到高素质人士对孩子名字的欣赏和好感。

湖南汉寿五公祠三修谱,游广恕主修,民国二十年活字印本共十一册。现存卷首一,卷首二,卷首,卷二——五,卷八计八册。卷一、六、七此三册遗失。现收藏湖南汉寿毓德铺。

福建漳州游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省。

福建诏安游氏族谱,(清)游卯生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台湾省。

福建诏安龙潭游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省。

福建宁化游家族谱,(清)游连江编,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省。

福建诏安广平游氏族谱八卷,著者待考,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台湾省。

福建漳平游氏族谱两卷,(民国)游德馥等纂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石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新化游氏族谱,(清)游纯诰等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游氏续修族谱六卷,首三卷,(清)游纲祖等纂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郁文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一~三卷、第六卷、卷首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新化游氏续修族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清)游纯洁纂,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福建漳州游氏族谱一卷,(清)游万发纂修,清宣统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湖南湘阴游氏宗谱六卷,附红谱一卷,(民国)游大洮等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广平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游氏三修族谱八卷,首两卷,(民国)游家玉纂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郁文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四~五卷、卷首上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新化游氏六修族谱前编三卷,正编十七卷,(民国)游斋蒸纂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铅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重庆永川松溉游氏宗祠修谱《游氏家乘》570页,始修于清康熙丙午年(1666年)春月,续修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木刻活字印刷,智家寺付梓,现存于重庆永川松溉古镇游氏宗祠(始建于清朝乾隆甲辰年间(1784年))。

四川涪陵涪州游氏家谱八卷,(清)游子元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长寿县双龙乡黄坡村。

四川简阳游氏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游文董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四川邻水游氏族谱十二卷,(民国)游槐庭、游边楷等纂,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重庆市图书馆,今存十一册。

江西婺源济溪游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清)游永等纂修,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叙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临川带湖游氏六修族谱十二卷,(清)游鲲运、游士棠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重庆市图书馆。

江西萍乡游氏三修支谱,(民国)游望霖等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盐城游氏宗谱,(民国)游象丰等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应去堂石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常州晋陵游塘籍氏宗谱十二卷,(民国)籍熊成主修,籍蔼廷纂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忠恕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金华清溪游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清)游永游、曾本重修,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8年)叙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河南广平游氏宗谱,(清)游钟秀纂修,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游氏六修族谱,(民国)游裔蒸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铅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游氏六修谱十七卷,(民国)游和稷纂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前后为切入点,从而展开起自战国终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篇章。

春秋后期礼崩乐坏,晋国臣属赵、韩、魏三家被周天子打破古礼,逾制封为诸侯,三家瓜分了原晋国国土。自此后起,有能为者不再遵守古法礼制,更视周王室为无物,下克上者屡见不鲜。

原为晋国六卿之一的智宣子想把家主之位传给智瑶,智果劝其道:“智瑶不如智宵。智瑶有五个过人之处,但其人非常不仁德,他仗着自己的过人之处去欺压别人,而不以仁德之心待人,又有谁会善待他呢?如果立智瑶为家主,智家必然覆灭。”智宣子不听从建议,智果脱离智家,另称辅姓(辅姓始祖)。

而赵简子的儿子中,最长者名伯鲁,最幼者名无恤。赵简子也想立继承人,但不知该怎么选。便把赵氏家训刻于两份竹简上,令二子分别收藏,且叮嘱好好学习。三年后,赵简子考问二子家训,伯鲁答不上来,而竹简也早已不知去向。只有无恤对答如流且从怀中取出竹简交给其父。此后,赵简子便立赵无恤为继承人,同时令尹铎治理晋阳,且语赵无恤道:“若之后晋国或赵氏有难,你不可轻视尹铎年少和晋阳路途遥远,须立即赶往晋阳以此为根据地。”

智襄子(智瑶)当政,宴请韩、魏两家家主,席上智襄子羞辱韩康子与其家臣段规,智国见状劝谏道:“主上你若无十分准备的话,这样做,必会招致灭顶之灾。”智襄子答道:“发不发难在我。我不发难,又有谁敢兴乱?”智国道:“君子者观察入微,注意细节,所以能无大患。而今家主在一宴会上折辱他人君相,而主上又无准备,还说他们不敢发难,这样说恐怕不对吧。蛇虫鼠蚁皆能害人,更何况被你折辱的是一国君相呢。”智襄子并不不听从。

没过多久,智襄子令韩康子向晋国献出一座万人大邑,韩康子不愿献出,段规劝道:“智襄子好利而刚愎自用,如果不献出城池,他必将征伐我们。不如献城池给他,这样他会继续向别家索要城池。如果别家不给,则会与他兵戎相见。这样我们也可以免灾而静待时机有变了。”韩康子称善,并遣使者献出城池。智襄子大喜,接着又令魏桓子献出万人大邑,魏桓子同样不愿献出城池,而他的家臣任章劝谏道:“智襄子无故索地,晋国士大夫必然感到恐慌。我们献地,则智氏更为骄纵,他一旦骄纵必然轻敌,而有智氏这样令人痛恨的敌人在前,我们各家就会团结一心。以团结之心对待轻敌之人,智氏的命数已经不长远了。《周书》有云,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上何不献城池令智氏更为骄纵,而我们则选择盟友一起图谋智氏呢?”魏桓子称善,同样献出城池。紧接着智氏又向赵襄子(赵无恤)索要城池,赵襄子断然拒绝。智氏大怒,统帅智、韩、魏三家兵甲攻赵。赵襄子记起父亲赵简子的话,而奔走晋阳。智韩魏三家围晋阳城,决堤灌水,城中军民在赵襄子和尹铎的率领之下,死守晋阳毫无叛意。智氏与韩魏二家主同乘时叹道:“我今天才知道用此大水可灭人国。”韩魏二家主连声附议,并谓汾水(即汾河)可灌安邑(魏都 今属山西运城),绛水可灌平阳(韩都 今山西临汾西南)。

智家谋士絺疵对智襄子道:“韩魏两家必反。”智氏问何故,絺疵道:“以常理推之,韩魏部队从征赵氏,如果赵氏灭亡,之后灭顶之灾就要轮到韩魏两家头上了。而如今我们约定,灭赵之后三家得分赵地,现在晋阳城只差少许就要被完全淹没,城中军民无粮,都开始宰马相食了,城破只在眼前。到韩魏二人眉间并无喜色,反添烦忧,若这不是反意又是为何?”

次日,智襄子反以絺疵之言告诉韩魏二家主(天才),二人大惧道:“此人必是为赵氏游说而来,使公对我二家动疑,以使我们不尽力攻赵。难道我们会放弃眼前瓜分赵地这样有利的事情,转而去做反叛那样危险的事情吗?”智襄子果然不再疑虑。絺疵得知智襄子将他的话转述给了韩魏二人,便请求出使齐国,避开纷争之地。

赵襄子令张孟谈潜出晋阳城来会见韩魏二家主,道:“唇亡齿寒,今智襄子率韩魏攻赵,赵氏若灭接着就是你们韩魏两家。”二家主道:“我们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恐谋事不密,则祸立至。”张孟谈道:“此谋出自二主之口,入我之耳,又有何妨?”韩魏二人遂与张孟谈密约发兵之事。当晚,赵襄子遣人杀守堤兵卒,并决堤反灌智氏大军,智氏军乱,韩魏二军从左右侧翼攻击智氏部队,赵襄子令赵军攻击智氏部队前锋,大败智氏,并屠灭智氏宗族。唯有之前劝智宣子不要传位于智瑶的智果,因出族另立辅氏而得存。

结语 :骄纵无谋、刚愎自用本就为人之大忌。若为君者也是如此,那离覆亡之日亦不远矣。

战国时代智国所在地在哪儿?

战国时期没有智国。智氏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权臣,势力最大,封地在今天山西运城一带。公元前453年,晋国赵、韩、魏三家联手灭智氏,瓜分了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