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司马天下之人,就是司马懿漏杀之人的后代,这个人是谁?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1收藏

夺司马天下之人,就是司马懿漏杀之人的后代,这个人是谁?,第1张

夺司马天下的人,叫刘裕,不是桓玄,桓玄的确有过篡晋的举动,他废了晋安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桓楚政权,追尊他爹桓温为宣武皇帝。但是桓玄当皇帝没蹦达几天,就被刘裕干死了,刘裕随即拥晋安帝复位。

当然刘裕拥晋安帝复位,不是他对晋室多么忠心,而是他觉得取代晋室的时机未到。等到刘裕平定了各方势力,刘裕立马暗杀了晋安帝,立晋安帝的弟弟继位,就是晋恭帝。刘裕在逼晋恭帝禅位于自己之后,又派人暗杀了晋恭帝。

此东晋灭亡,司马家的天下,到了刘裕手里。桓玄是否是桓范的后代存疑,桓玄的老爹是权臣桓温,桓温的老爹“江左八达”之一的桓彝。

而经过史学大家田余庆的考证,桓彝就是当初被司马懿灭三族的桓范的儿子。虽然田余庆是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大家,但这只是田余庆的一家之言,并未得到史学界的广泛认同,绝大部分史学家认为桓彝不是桓范的儿子,而是西晋高官桓颢的儿子。桓彝和桓范没有任何关系。

桓范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灭了三族,这意味着桓范的后代都被司马懿杀了,他不可能留下一个叫桓彝的儿子,所谓的司马懿漏杀桓范的后人,根本就是以讹传讹。

司马懿漏杀的这个人,是大司农桓范的后人。

据史书上记载,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曾以太后名义令桓范前去接管中领军曹羲的军队。桓范正要应命,但他的儿子却以皇帝在曹爽那边,极力劝说桓范投奔曹爽,于是桓范便跑出洛阳城投奔曹爽。

桓范见曹爽兄弟后,劝他们带着皇帝到许昌,以皇帝名义号召地方军队前来勤王,与司马懿对抗,但曹爽兄弟却在司马懿的威逼利诱之下,主动选择投降。

在这种背景下,桓范也只好跟随曹爽一同投降,在他们来到洛水浮桥北时,桓范望见司马懿,于是下车叩头,但司马懿却没有责怪桓范,反而还许诺让他官复原职。

桓范赶忙上奏表示谢恩,然后在家等待正式任命书下达。但紧接着,有人跳出来说桓范曾在出城时说司马懿谋反。司马懿便以此为由,说桓范诬告他人谋反,依律当斩,遂下令将他与曹爽等人并为一党,一同处死,并诛灭三族。

不过,在这场大屠杀中,桓范的幼子桓楷却得以逃脱,为躲避司马氏追杀,桓楷不得不隐姓埋名,过着不为人知的平淡生活,后来桓楷的妻子生下儿子桓颢。等到西晋“八王之乱时,桓颢便趁机踏入仕途,但此时他们依然隐藏了自己的身世。

直到西晋灭亡,桓颢的儿子桓彝因成功战队晋王司马睿,所以等到东晋帝国建立后,桓彝被司马睿提拔为中书侍郎、尚书吏部郎,名显朝廷;后来桓彝又协助晋明帝平定王敦之乱,被封为万宁县开国男爵位,步入古代王朝“公、侯、伯、子、男”的五爵之列。

其后,桓彝为了挤入东晋上流社会,还特意和大名士谢鲲、羊曼、阮孚等人一起酗酒、裸奔,由此桓彝的名气越来越大,并最终成为“江左八达”之一。但可惜的是,后来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叛军杀害,只留下他年仅十五岁的儿子桓温。

然而又幸运的人,这位桓温虽然只有十五岁,但胆识才智皆过人,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在刚满十八岁时就亲手为父亲报了仇,其后又因姿貌伟岸,风度不凡,而娶了南康长公主为妻,被加拜驸马都尉,并袭父爵为万宁县男。

后来桓温协助荆州刺史庾翼北伐有功,被升任为徐州刺史,并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等到庾翼病逝后,桓温又接替庾翼掌握了长江上游的兵权。此后,桓温又率军溯江而上灭亡盘踞川蜀地成汉政权,并先后三次出兵北伐,击败前秦和羌族姚襄,战功累累。

在这种背景下,桓温终于走到了人臣的顶点,桓氏也再也不用东躲西藏,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承认自己是桓范后人了。

其后十余年,桓温独揽朝政,成为东晋帝国的实际控制人,后来势力越来越大的桓温打算取司马氏而代之,但可惜因为他第三次北伐被前燕打败而声望受损,再加上朝中王谢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如愿。

不过,在桓温去世后不久,他的儿子桓玄成功实现了桓温的愿望。公元403年,桓玄率军攻入东晋都城建康,对司马氏一族进行大屠杀,并威逼晋安帝禅位给自己,随后他在建康正式称帝,改国号为“楚”,史称“桓楚政权”。

然后,桓玄的桓楚政权如同昙花一现,因为仅仅只过去半年,桓玄便被刘裕打败,桓玄也被杀死,享年三十六岁,最终刘裕成功取代了司马氏,建立了刘宋帝国,桓玄相当于是给刘裕做了嫁衣裳。

三国时期,有众多出色的谋士。诸如郭嘉,诸葛亮,许攸,徐庶等人。然而,真正笑到最后的却只有“司马懿”一人而已。司马懿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华,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最后更是辅佐曹丕上位,成为了真正的辅政大臣。后来兜兜转转,天下最终落得到了他们司马一家的头上。而司马懿与诸葛亮一样,也不是神人。也有算不到的时候,就像下面这一件事情,司马懿千算万算,却漏掉了一个孩子,最终此子逆袭,灭了司马一族。

当时曹芳在位,然而他却是一个十足的无用之人。而此时的司马懿,却并不被曹芳看好,所以司马懿将军权夺到了自己的手中。因为他知道,再隐忍的话,就要被曹芳灭掉了,所以他就选择了主动出击。就这样,司马懿带着桓范想共同起事。然而,桓范却自恃忠义,不想与司马懿苟同,便带着大司农的印章,找到了曹芳,表明了自己与司马懿敌对的立场。

只是无奈的是,后来曹芳选择投降了司马懿。而桓范也因此,落到了司马懿的手中。因为此前的背叛,司马懿便决定直接灭了桓范一族来泄愤。但是,司马懿想不到的是,当时桓范的小儿子没在家中,因此躲过了一劫。而司马懿,也没有把这事情放在心上。就这样,为以后司马一族的祸端埋下了伏笔。

而遗留下来的这个小儿子,正是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当时桓温三次出兵北伐,可以说是战功累累。先后还干过荆州刺史,还有持节都督等官职。到了后期,桓温在朝局中的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大。虽然桓温吃的的东晋给的饭,但是桓温一直记得家族的深仇大恨。

在桓温掌握朝政大权之后,便开始逆袭,施展他的手腕。不仅大行废立,罢黜了皇帝司马懿,更效仿当年三国时期的曹操,找了一个傀儡皇帝,用这样的方式得到天下。没多久,桓温便下令灭杀了司马一族,而且一个不留。司马懿怎么都想不到,风水轮流转,当年司马懿灭桓温一族,今天自己的家族竟然也经历了。

桓温可以说是上演了一出三国版的“桓氏孤儿”,忍辱偷生几十年,最终凭借自己强硬的手腕,为自己的家族复仇。而司马懿就比较悲哀了,生前被诸葛亮一直压着算计,而这一次更是算漏一个孤儿,导致家族被灭。若是他泉下有知,不知有什么怎样一副姿态。

堂号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

丰文堂:源出郝经,字伯常,元代陵川(今山西省陵川)人。元世祖即位前召他询问经国安民之道,他条陈数十事,世祖大悦。即位后,任其为翰林侍读学士。曾充国使使南宋,被留不屈,居十六年归。留宋期间,著述甚多,其文丰蔚豪宕。故其族人以“丰文”为堂名,此即郝姓“丰文堂”之由来。

此外,郝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太原堂”、“三余堂”等。

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因为当时的朝臣桓温想要谋朝篡位,可是司马奕虽然懦弱无能,但是也一直没有什么大的过错,为了找借口,桓温便以司马奕宠幸男宠,没有子嗣为由,将司马奕废弃。司马奕是晋成帝的第二个儿子,在刚出生的时候便被封为王爷,地位尊贵,在晋成帝去世之后,由司马奕的哥哥继承皇位做了君王。

后来司马丕为了求仙问道乱吃药,最后体内积毒太深而毒发身亡,又因为没有子嗣,所以司马奕继承了皇位。司马奕在继承了皇位之后,虽然在朝政上没有伟大的成就,但是也算是勤政爱民,朝中上下也比较平和,原本司马奕认为自己可以这样平安度日过一辈子,可没想到后来却发生了很大的变故。

当时朝廷的文武百官都以桓温马首是瞻,桓温当初娶了晋明帝的公主,无论是资历还是辈分都压过司马奕。在司马奕继位的初期,他对司马奕还是比较恭敬的,毕竟当时群臣也比较拥护司马奕,所以桓温还比较老实,可是随着他带兵先后三次伐秦的胜利,在军中积累了非常大的声望,他的野心开始悄悄的滋长。

此时国家的兵权已经全部被桓温掌控,又能号令文武百官,桓温认为自己的时机已经到来了,便准备谋朝篡位。为了给自己的谋反找一个好借口,他不惜罔顾事实真相,污蔑司马奕在后宫好男风,不能生育,断了国家传承为由,将司马奕废弃。随后桓温带兵入宫,逼迫司马奕交出了龙袍和传国玉玺,司马奕知道反抗无效,只好宣布退位。

三国之中最能隐忍之人非司马懿莫属,这也是他战胜诸葛亮的制胜法宝,每次诸葛亮想与之速战速决的时候,司马懿偏不如其所愿,就是坚守不出,不断的拖延消耗诸葛亮,不管蜀军在军前怎么辱骂,司马懿依然坚守不出。就算诸葛亮送女人衣服讽刺侮辱他,司马懿也丝毫不在意,相反当场便高高兴兴地穿起来以反击诸葛亮,最终拖死了诸葛亮,取得了最终从成功。

司马懿的隐忍还表现在篡夺曹魏的政权上,为了打消曹魏对他的顾虑,他选择连续几年装病在家,并且不和朝中大臣来往,完全蒙蔽了曹魏的眼睛。暗地里却安排儿子训练出3000死士,以备找准时机夺权所用。就在曹爽偕同天子前去祭祖的时候,司马懿终于等到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成功发动政变。控制了整个朝政,最终篡权成功,江山落入了司马家之中。

为了斩草除根,司马懿不仅解除了曹爽的一切军权要职,还诛灭了他的曹氏家族。而作为曹爽的大智囊桓范因为其出谋划策,被司马懿怀恨在心,也被灭了三族。好在桓范早有先见之明,将小儿子桓楷成功送走,躲过了这场灭门之灾。

幸存下来的桓范暗中积蓄力量,卧薪尝胆,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报仇雪恨。桓范在世的时候是没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直到百年之后,其后代桓温终于实现了这一复仇目标,居然成功地夺去了晋王朝的江山取而代之。这是怎么回事呢?

桓温自小就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军事上的才干在当时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他在早期担任徐州刺史,后来坐镇徐州。当他有一定兵权之后,就开始想方设法攫取更大的权力和地盘,以实现政治上更大的抱负。公元347年,桓温带兵消灭汉国,一战成名,为了满足更大的野心,桓温继续北上攻打前秦、前燕等地,气势汹涌,东晋基本被他所控制。随着实力的不断扩大,桓温篡晋自立的资本基本已经成熟。公元371年,桓温接连废弃司马奕、司马显,而他自己则加九锡,距离称帝只差一步。

不幸的是桓温因病去世,没有亲自完成这最后一步。其子桓玄继承父业,通过进一步的努力,几乎占据了东晋三分之二的地盘,随后桓玄举兵起事,长驱直入,一举摧毁京都,杀死司马元显等人,彻底的控制了朝政,随后便直接废除了晋安帝,自立为皇帝,国号楚。自此之后,司马氏的江山不复存在,桓玄终于报了当年司马懿灭桓氏三族的仇。

只是桓玄无德无能,皇帝的宝座刚没坐上多久,就被北府兵军官刘裕等人撸下来了,最终仓皇逃窜被人诛杀。

因为谢家和王家一直是望族,在司马懿时期就帮助其夺权,东晋时又帮助其巩固地位。

北方司马氏之所以能推翻曹氏的统治,主要也是依赖北方世家大族的支持。其中以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颍川庾氏,太原王氏等四大家族为首,在司马懿夺权的过程当中站出来挺了司马氏。

王谢世家,在魏晋南北朝那是响当当的字号,即使在门阀林立的东晋,王谢两门也自视极高,婚嫁除了入宫攀龙附凤以外,都只在两族之内进行。

他们两家在晋朝消亡之后仍是风光不减,直到梁武帝时大枭雄侯景向两族求婚被拒绝,遂视此为平生恨事,最后造反时顺便将王谢两族彻底诛绝,王谢的数代风流到此嘎然而止。

扩展资料:

西晋愍帝被俘后,司马睿在晋之贵族与门阀大族的支持下于318年称帝,即帝位。他即位后,因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力单薄,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

但他重用王导,王导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也使北方南迁的士族拥护司马睿,进而稳定东晋政权,维持偏安江东的局面。

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时人谓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是门阀政治发展的鼎盛时期,较显著特征是皇权的衰落。王、谢、庾、桓等门阀大族先后共同支配着东晋王朝。

参考资料:

-四大家族

夺司马天下之人,就是司马懿漏杀之人的后代,这个人是谁?

夺司马天下的人,叫刘裕,不是桓玄,桓玄的确有过篡晋的举动,他废了晋安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桓楚政权,追尊他爹桓温为宣武皇帝。但是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