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武威古宅之——秦氏民居
来武威已三十几载,生活在这座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匆忙的繁俗日常往往忽略了很多身边的文化精髓。
近日邂逅了一些遗存古宅,在一座座充满沧桑的古建筑面前,无不流淌丰润的历史积淀,不由勾起了与古人对话的冲动。
走进这些建筑,渐渐撩开古宅尘封的面纱,透过斑斑残迹,在那些很有历史年代感的遗存中,无不凝聚着璀璨的凉州文化。
第1站,走进武威秦氏民居。
这是一座建于民国10年(1921年)、极具建筑艺术的古民居。
它位于海藏古刹后东北角,曾淹没于武威凉州区金羊镇海藏村7组的民居与休闲度假村内,现周边房屋拆除,从地理位置判断,应当归于海藏湿地公园。
古民居前,两颗巨大的国槐在略显空旷的湿地公园异常引人瞩目,从国槐枝干悬挂的铭牌可以看出,两颗树龄均已120年,估计是当你宅子的主人栽种的。
古民居正在维修,铁锈斑斑的大门锁住了进去的通道,见里面有看护人,协商后,允许我进到里面看一看,这才有机会一睹古宅芳容。
古宅周围土夯院墙保存完整,高12米。整个庄院坐北朝南,南北长96米,东西宽80米,占地面积约7680平方米。院内呈四合院式布局,现存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从南向北依次为倒座、东西厢房、堂屋、伙房及储藏室。北为堂屋,二层楼,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硬山顶,前出廊;东西厢房各五间,硬山顶,前出廊;倒座面宽三间,进深一间。庄门石条砌筑,门楣题“味经遗范”,题记四周雕花,门框题有对联一副,上联为“积善前程应远大”,下联为“存仁后地自宽宏”,题记均为隶书,为武威当地名人贾坛(民国时期武威人,能书善画,酷爱金石文物,解放前曾对保护武威文物做出过重要贡献)所书。
秦氏故居保留了古民居四合院的建筑特征。院落布局合理,结构严谨,檐部装修精致,砖雕、木雕做工精美、形式多样。然而,南北院墙顶部围墙及女儿墙已残缺不全,院墙四周有许多竖向裂缝,墙下有偌大的破洞。堂屋年久失修,整个院落建筑正在维修。楼上厢房,木雕做工精致,未及细看,看护人在下面催喊,只好下楼离开。
秦氏故居于1987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才移交凉州区文体局管理。2011年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全面修缮。
期待开放再来。
秦姓有四个来源:①源于嬴姓的秦,是颛顼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秦氏家谱所载,秦王子婴被项羽所杀。秦灭后,王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氏,称为秦氏。这便是陕西秦氏。②源于姬姓,为周文王后代鲁国侯伯禽裔孙的封地秦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据秦氏家谱所载,周武王时,其弟周公旦被封鲁(今山东曲阜)称鲁公。鲁公后因辅佐周王留在了周都,儿子伯禽接封鲁国,其裔孙中有一支食邑于秦(今河南范县旧城)。后以邑为氏。③出自舜七支有秦不虚,后人沿续下来姓秦,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④源于巴尔虎旗蒙古穆奇德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各支秦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清光绪十四年秦振生修<秦氏家谱> ,陕西省户县秦姓一支派语字行为:“德富乐顺,树圣祥荣,振春承宗”。1920年秦启泰等修《秦氏族谱》,湖北随州秦姓一支派语字行为“明信舒淳英,铭启胜乾贵。”
在我国的秦姓主要划分为两支,分别为西北的一支和东部及东南部的一支。前一支为颛顼赢姓的后代,发源地是甘肃省天水的故秦地。自秦朝灭亡以后,其公族便以国名为姓氏,其后裔多居于陕西等地。后一支则为黄帝姬姓的后代,其发源地在今河南范县及山东曲阜一带,后来发展成为我国秦姓繁衍的主流,而且其从一开始就向陕西省境内及湖北省播迁。
得姓始祖:伯益
颛顼帝有个孙女叫女修,她因吃燕子蛋而怀孕生下儿子大业。大业的儿子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嬴姓,并把本族姚姓子女嫁给他为妻。伯益的后人非子以善于畜牧而出名,他为周孝王养育良种马,深得孝王欢心,就封他在陇西秦亭(今甘肃张家川)为附庸国,让他恢复嬴姓,称为秦嬴。战国时,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逐渐富强。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其王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秦姓。伯益从而也就成了秦姓的得姓始祖。
走进武威古宅之——秦氏民居
本文2023-09-22 06:33:2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7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