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姓有什么字辈啊?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1收藏

周姓有什么字辈啊?,第1张

周姓不同地区以及支源不同,其家谱的字辈排行是不同的。如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张店镇牛三门村周庄,其字辈排行是机、奎、濂、树、炳、城、锡、永、松、焕、培、铭、源、本、熙、桃、钊、淮、桥、照。

如山东周氏(济南市济阳县)族谱辈序:师、建、传、吉、昌、培、成、瑞、吉、祥、行、家、尊、孝、友、玉、国、安、民、良。湖南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等。

再如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

扩展资料:

周姓起源:

1、出自周昌、周任之后。《河图运录法》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有大将周昌,商代有太史周任,两人后代均以周为姓氏。

2、出自姬姓,始祖后稷。西周初年人们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周姓主源另有东周时期周公黑肩一说,曾率军协助周桓王讨伐郑国。后周王朝发生内乱,周公黑肩卷入其中被杀,后辈子孙改姓周。

3、少数民族改为周姓。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改为周氏。代北(今山西东北部)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4、他姓改为周姓。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五代后梁成油死后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并迁移台湾新竹。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子孙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

-周姓家谱

问题一:周的始祖是谁?? 周姓悠久历史 文王以国为氏

曾经统治中国达874年之久的周文王、周武王这一家人,究竟是不是现在姓周的最早祖先?周朝与周姓之间又有什么连带关系?

根据《姓纂》的记载:“帝喾生后稷,至太王, 邑于周,文王以国为氏。”由此可见,原本姓姬的周文王,当初也跟其他有封邑的人一样,拿封地的名称当作自己的姓氏,而世代沿用下来。

由此,可以获得这样的结论:周文王是周姓的鼻祖,周姓 的血缘,可以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

文王以国为氏。当时周国的位置,就在现在陕西省的岐山县一带。后来周家父子取得天下,国都设在镐。镐的位置,是在现在陕西省长安县的西方。到了懿王的时候,国都迁往槐里。槐里在今陕西省兴平县的东南方。由此可见,周姓的最初发源之地,应该是在陕西这个地方,以后才逐渐繁衍到其他地方去的。周姓的繁衍,应该是自西而东,也就是从陕西逐渐地迁移到河南。

以周文王父子为周氏的始祖,是历来被普遍采信的说法。不过,周姓之见诸史书,并不始自周文王,早在黄帝的时候,就有过周姓的出现。

据《姓氏考略》的记载,黄帝有一位大将叫做周昌,商代也有一名太史叫做周任。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分散在汝南、庐江、浔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等地。

这段记载,虽然指出财周氏的姓源并不仅仅为周文王的一脉,然而却提供了一个可贵的事实――周姓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汉族姓氏。

“文王之治”,是传统上的一个政治崇高境界,所以周文王不但被共认为周姓汉族的始祖。更是5000年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他对历史的影响之大,真可以说是无与伦比。这正是数千年来每一位周姓人的共同荣耀。

问题二:周氏的祖先是谁? 周氏起源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儿子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周赧王之后。周公旦之后。

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的。如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元时,有苏氏改姓周的。唐末有叫成纳的,后梁时赐姓周。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汉字单姓周氏。

家乘谱牒

江苏:周氏族谱六卷、周氏家谱十八卷、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江都周氏家谱六卷、润东周氏族谱三十二卷、蒋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

浙江:周氏家谱不分卷、周氏宗谱不分卷、武林周氏家乘不分卷、余邑周氏宗谱三卷、汝南周氏宗谱四卷、姚江孝义周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周氏宗谱、谷阳周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周氏族谱一卷、周氏续修家谱十一卷首一卷、周氏四修族谱十二卷、小云南周氏宗谱一卷

问题三:周始祖 是谁 周的始祖名弃,曾经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诗经・生民》篇说:“厥初生民,时维姜。生民如何,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周的始祖母为姜,她践踩了巨人的足迹而心动有孕,生下了后稷。这个有浓厚神话色彩的传说里的“帝”据说就是帝喾,可见周族的起源与黄帝族的高辛氏有一定关系。

后稷所以名弃,是因为他曾经三次被抛弃。先被抛弃在隘巷中,路过的牛羊都不踩他;又被抛弃在树林里,却被前去伐木的人抱回;第三次被抛弃在寒冰上,却见一群大鸟张开翅膀来覆盖他。《诗经生民》所记载的这种弃子仪式,很可能与原始时代某种宗教礼仪有关。弃在经过严峻考验后,被认为是神异式的人物,长大后便在氏族中有了很高威望。

弃精于农作,他所种的谷物“实方实苞,实种实裒,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粟”,很受人们称赞。在古人印象里,后稷的农穑是大有功于民的伟业,《尚书吕刑》就把他和伯夷、大禹并列,说是“稷降播种,农殖嘉谷”。弃还是观象授时的能手,相传他善于观测辰星以掌握农时。在很长时期里,周族首领世称后稷,可见周族是得力于农作的发展而兴起的。古代文献中多说弃的时代的周族所居与“禹迹”有关,据推测当时的周族生活在今晋境的汾河下游地区。

问题四:周姓人的始祖是谁 周氏的起源

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周姓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

周氏来源较多,有以下几种:

一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是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属河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化成周氏。

三是东周庄王时,周公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图杀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杀,其后代亦称周氏,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四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间,唐玄宗名叫李隆基,为了避讳,把姬氏改为周氏。

五是鲜卑族复姓中有贺鲁氏,后改为周氏。

周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时魏献帝的次兄晋乃氏改为周氏。孝文帝迁都洛都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周氏。

周氏除上述来源外,北周、唐、后梁时又有因改姓、赐姓而姓成的,还有冒为王姓而成的周氏。

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发展。

从东汉末年到晋代,都有中原周氏南迁的记载。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从清朝康乾年间始,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定居。

“周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世家。最早源于古代的姬姓,这是炎帝和周人祖先后稷的姓,在中国算是最古老的姓氏了,周时迁至河南汝南。”(摘自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范志亭著的《鲁迅与许广平》一书的第4页)。“从黄帝直到周武王建立周朝,周姓有一个传说中的世家。经过西周一朝的发展,至周平王东迁,其次子烈封于汝坟(在今河南叶县东北),成为周姓人所尊奉的周姓始祖。周平王东迁洛邑(在洛阳)之后,其中的一个儿子姬烈被封在汝坟,经过十九传,至姬邕时东周被秦所灭。虽然封国已不存在,可是源自周朝血脉世代食周爵禄俸的姬邕家族却在习惯上仍被人称作‘周家’,姬邕索姓也以‘周’为姓,以示纪念,以示不忘本,并代代相传。邕生秀,秀生仁。这时已到了西汉时代,汉初统治者为了笼络民心,特地封周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绍续周室香火,周汝坟地势卑湿,遂徙地于汝南郡,这支周姓在当地生息繁衍,形成汉唐时期著名的汝南周氏(以上摘自东方出版社出版的由王大良、李琼英著的《中国姓氏通史周姓》”。

随着后来天灾人祸等各种原因造成的人口大迁徙,汝南周氏不断向四周辐射扩散,其后的陈留、临川、寻阳、庐江、泰山、淮南、永安、河内、临汝、华阴、河东等周氏郡望,都与它有深厚的渊源。它被视为今天周姓的主要来源。

在《百家姓》里,周姓居第五位。按现在人口统计,周姓为中国第九大姓。周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从周姓发源的。相传周人的祖先后稷本来居住在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夏末时公刘又迁往幽地居住。商朝后期,游牧民族戎和狄族不断侵袭周人,使得从事农业为生的周人无法安居。这时古公父率领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开荒耕种,兴建宗庙和宫殿,还修了坚固的城墙,从此称周族。古公的曾孙周武王建立周朝,立国约800年。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东周,将周赧王废为庶人,迁到惮孤(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百姓谓赧王是周家后代,称为周氏,史称正宗。春秋时,周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在周朝执政,他企图杀死周庄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泄被杀,他>>

问题五:姓周的始祖是谁啊 据考证周姓主要来源于姬姓,周文王姬昌的二子周武王姬发伐纣时,他的七弟周公旦立了功,武王逝世时他的王位继承人周成王只有l3岁,由周公旦摄政。周公旦有这样大功劳,故武王和成王时,两次对他加封,都是将陕西丰邑(今咸阳)首都附近的岐山作采邑(采邑就是收租子代替薪俸)。岐山由周公旦次子经营,后代就在那里繁衍发展,所以陕西岐山就成了周姓的一个发源地,现在岐山还有周公庙。

问题六:姓周的祖先叫什么名字 周姓氏来源较多,有以下几种:

一、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是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属河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化成周氏。

三、是东周庄王时,周公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图杀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杀,其后代亦称周氏,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四、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间,唐玄宗名叫李隆基,为了避讳,把姬氏改为周氏。

五、是鲜卑族复姓中有贺鲁氏,后改为周氏。

六、周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时魏献帝的次兄晋乃氏改为周氏。孝文帝迁都洛都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周氏。

七、周氏除上述来源外,北周、唐、后梁时又有因改姓、赐姓而姓成的,还有冒为王姓而成的周氏。

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发展。从东汉末年到晋代,都有中原周氏南迁的记载。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从清朝康乾年间始,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定居。

在《百家姓》里,周姓居第五位。按现在人口统计,周姓为中国第九大姓。周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从周姓发源的。相传周人的祖先后稷本来居住在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夏末时公刘又迁往幽地居住。商朝后期,游牧民族戎和狄族不断侵袭周人,使得从事农业为生的周人无法安居。这时古公父率领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开荒耕种,兴建宗庙和宫殿,还修了坚固的城墙,从此称周族。

古公的曾孙周武王建立周朝,立国约800年。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东周,将周赧王废为庶人,迁到惮孤(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百姓谓赧王是周家后代,称为周氏,史称正宗。春秋时,周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在周朝执政,他企图杀死周庄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泄被杀,他的后代也称周氏储改姓周的姓氏有北魏时鲜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区贺鲁氏、北周普屯氏等。此外唐代避唐玄宗名讳,姬姓朝臣也改姓周,五代时后梁赐I姓周。

问题七:商朝的始祖是谁?哪里的人 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相传商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所以他的后世子孙商汤将自己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的王朝称为“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号。

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

从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叮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

问题八:秦国的始祖是谁? 秦仲是非子的曾孙。他在位第三年,周厉王暴虐无道,丧失民心,诸侯们开始反叛王室。周朝西部边境的西戎也加入了叛乱阵营,它先后灭亡了犬丘和大骆家族。给周王室构成了严重威胁。周宣王即位以后,秦仲被任命为大夫,受命讨伐西戎,不幸在他执政的第二十三年被西戎杀死。

秦仲一共生有五个儿子,其中最年长的一个名叫庄公。周宣王召来了庄公和他的弟弟们,打算让他们继承他们父亲的事业,效忠周王室。便分给他们七千名士兵,命令他们再去讨伐西戎,为他们的父亲报仇。经过多次激战,庄公等人终于打败了西戎。西戎的威胁解除以后,周宣王十分高兴。于是,周宣王效仿先王,再次赏赐非子的后代,将他们的先人大骆受封的犬丘之地也一同划归庄公一族所有,并任命庄公为西垂大夫。

庄公及其族人居住在犬丘故地,他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叫世父。世父说:“西戎杀害了我的祖父仲,我如果不杀死西戎王替祖父报仇,就绝不再回来。”于是,世父率领士兵去攻打西戎,把族主的继承权让给了自己的弟弟襄公,襄公便成了太子。

庄公在位四十四年,他去世以后,太子襄公即位。襄公元年,为了巩固、加强秦人的地位,襄公决定与周王室联姻,他把自己的妹妹穆嬴嫁给了周丰王做妻子。一年以后,西戎突然发兵包围了犬丘。世父率兵进行反击,结果不幸被俘。一年多以后,经过秦戎双方的谈判,世父被释放。

名列诸侯

襄公七年春天,周幽王无道,荒*骄横,宠爱褒姒,曾经为博得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后来又废除太子,改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幽王还屡次欺辱诸侯,致使天下怨声载道。西戎部族的犬戎一支和已故太子的外祖父申侯联合侵伐周王室,在骊山下杀死了周幽王。由于与王室的姻亲关系,秦襄公率领大军军援救王室,他作战十分努力并且立下了战功。后来,周王室为了避开犬戎侵扰,决定向东迁都洛邑,襄公派兵护送王室东迁。

周王室在洛邑稳定下来以后,周平王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他封襄公为诸侯,把岐山以西的土地赏赐给他。平王对襄公说:“西戎太凶恶了,屡屡侵犯我朝,并且夺取了我朝岐山、丰水一带大片肥沃的土地。秦国如果能够攻打并驱逐戎人,那这片土地就归属你们了。”平王还与襄公盟誓,赏赐给他封地和爵位。从襄公开始以后,秦成为了诸侯国。此后,秦国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互通使者、行用聘享的礼节,国君也定期在西方祭祀上天。

文公功绩

秦文公是秦襄公的儿子,他即位以后,为表明自己始终把讨伐西戎、光大祖业铭记在心头,一直居住在离西戎非常近的西垂宫(在今甘肃省天水西南)。两年以后,文公领兵七百人向东狩猎。又过了一年,他来到了F水和渭水交汇处,这个地方地肥水美,很适合居住,于是他就对自己的臣民说:“从前,周王曾经为我的祖先秦嬴在这里营建城池。后来,经过我们不断努力,我族又获得了封赏,成为了诸侯,我们应该永远都住在这里。”于是,他命人占卜此地是否适宜居住,结果是吉兆。因此,文公便在该地营造城池。以后,秦国不断地教化、发展。文公十年,秦人首次在~县建立祭坛,用牛、羊、猪各三头祭祀天地。十三年,秦国初次设置史官,按时间顺序记载史事。因此,民众中许多人受到了教化。十六年,文公兴兵讨伐西戎,西戎战败逃走。文公收聚周人的遗民并统管他们,秦国疆域扩展到了岐山一带,文公便把岐山以东的土地献给了周王室。十九年,文公获得了陈仓地方的宝石。二十年,文公开始修善立法,首次设立了诛灭三族的刑罚。

四十八年,文公的太子去世,文公将自己的嫡长孙立为太子。两年以后,文公去世,被安葬在西山。他的嫡长孙即位,这就是宁公。>>

问题九:鲁迅的祖先是谁? 鲁迅、周恩来的宗族关系

间(1506~1521)徒居越城竹园桥,生养休息,不

数世而子孙繁衍。鲁迅为周逸斋14世孙。《越城周

氏支谱》的“序”和“谱例”中说明:“明季多难

,谱牒散失,以故字讳世系阙焉而不详。”始迁祖

周逸斋的“字讳生卒不详,宗支世系亦无可考。”

所以周遐寿在其所著的《鲁迅的故家》一书中说:

周逸斋“从什么地方来,是什么样的人,都无从知

悉,例是名字也已失传,总之他带着两个儿子进城

住下来是事实……老太爷没有名字不好叫,后来修

谱的人便送他这个笔名,逸斋者言逸其名也。”[周

遐寿(即周作人):《鲁迅的故家》第101一102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3月湖北版。]

越城周氏自始迁祖周逸斋以下,世系分明,历代可

考。但要从周逸斋上溯到周敦颐,想把两者之间相

隔四百几十年的十几个世次查出来,这是无法想像

的;退一步说,即或要查明周逸斋父亲的名字籍贯

也是不可能的。其根本原因是,连周逸斋本人的字

讳生卒都不详,要进一步查明他以上的宗支世系当

然没有办法的。

由此可知,鲁迅支鱼化桥周氏虽也为周敦颐的后裔

,但因其上溯至周敦颐的宗支世系无可考,所以与

周恩来支宝佑桥周氏的族派关系也就无从查考了。

按此,说绍兴“两周”同宗而又同族,是缺乏依据

的,难下结论的。以现有资料看,只能说他们是同

宗而不同族,即都以周敦颐为同宗,但两个家族之

间不能说有什么相关之处,就是这两个家族中人的

个人关系上,也不存在象同一家族圈内的人那样,

有什么上辈、下辈或平辈的问题。但俗语说:五百

年前是一家。周逸斋住到越城竹园桥的明正德年间

,即使上推到周敦颐生活的年代,也不到五百年,

所以,作为同是周敦颐后裔的绍兴“两周”中人,

相互自认“本家”,亦是情理之中。

二、关于对鲁迅、周恩来宗族源流和家族亲缘关系

主要几说的不同看法。

多年来,一些报刊或专著的有关篇章中,关于鲁迅

、周恩来家族渊源及两者家族关系的文字,存在着

好些与史实不符的差错。就笔者所及,这种差错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关于鲁迅、周恩来两个家族,

在周敦颐以下共同的最早族祖,有的说是元代周澳

的长子周德,有的说是明代江苏吴江的周用或其弟

周同,有的说是鲁迅家族绍兴鱼化桥周氏的六世孙

周煌;在族派关系方面,有的说周恩来家族宝佑桥

周氏是绍兴后马周氏始迁祖周茂之后,有的说鲁迅

的覆盆桥周氏与周恩来的宝佑桥周氏同属于鱼化桥

周氏的下属分支;在家族的亲缘关系上,有的说鲁

迅、周恩来是同宗同族的本家,有的论定鲁迅为周

氏第20世,周恩来为第21世,鲁迅要比周恩来大一

辈,为同族叔、侄辈。

在鲁迅与周恩来宗族亲缘关系问题上,出现一些和

史实不合的说法,笔者曾以为无关乎学习鲁迅、周

恩来精神之宏旨,可以存之不论。但近年来又不时

发现一些传抄之作,以讹传讹,一些不实的说法,

似有已成信史定论之势,这不唯有误读者视听,更

有碍对鲁迅、周恩来的研究。为此,笔者不揣谫陋

,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求澄清一些问题。

第一、吴江周用或其弟周同不是鲁迅、周恩来的祖

胡正耀、蒋聪顺在《辽宁大学学报》发表的文章中

说:鲁迅、周恩来是周澳长子周德的后代[胡正耀、

蒋聪顺:《鲁迅和周恩来的祖籍考》,载《辽宁大

学学报》1991年第2期。]。附议这一说法的有徐红

斌的文章[徐红斌:《周恩来和鲁迅同是周敦颐的后

代》,摘自《周末》,载《绍兴日报》1991年7月21

日。],李祥、杨大生发>>

问题十:秦朝的始祖是谁? 相传秦的始祖是五帝中颛顼帝的后人,在舜帝时,受封嬴姓。成汤伐夏朝时,当时的嬴氏家主嬴费昌主动弃夏归商,并在商汤对夏军的鸣条之战中,为成汤驾御战车,立下了军功。嬴氏遂成为商朝的有力支持国。 周武王灭商,嬴氏因为倒向商朝而失宠,家主被处死并失去封地。其后代到了周穆王的时候因为善于御马,再度得到周王的赏识,得到赵城的封地,并改姓赵氏!周孝王姬辟方即位后,已经改姓赵氏的嬴氏子孙赵非子,因为养马有功,周孝王想让他成为赵氏的谪子,继承赵氏。这个提议遭到申侯的反对,周孝王因而改变计划,转而将秦邑封给非子,并让他重新继承嬴氏,秦成为了周朝的附属国,号称“秦嬴”。 几乎在秦国建立的那一天起,秦嬴一族就成为周朝在西方对抗犬戎战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秦的第四代家主秦仲时,西戎军大举进攻周朝,与秦同宗的赵氏被攻破,赵氏开始向姬姓的晋国转移,后来成为战国时代的赵国。为击退西戎,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周的大夫,进攻西戎,秦仲战败被杀。秦仲的长子秦庄公继续秦仲的志向,攻打西戎,不仅收复了秦仲原来的领地,而且将同宗赵氏的故土也收复了,于是,周宣王任命秦庄公为西垂大夫,与西戎作战,成为秦的责任! 东周初,周平王惧于西戎的军事威力,被迫后退将统治中心东移。秦的第六代家主秦襄公因为在解救周王室的战争,战功显赫。周平王在临走时,将周朝在西方的领地,都封给秦,并正式任命秦为诸侯。当时周朝西方的领地大多在西戎的占领下,秦国虽然受封,却只是得到了名义上的控制权。秦襄公在接受册封后,不久就病死了,秦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重要的人物---秦文公。秦文公在他在位的五十年中,成功的击败了西戎,一直扩张到周的歧山之地,大概到今天的陕西凤翔一带。秦文公不仅武功卓著,而且他也是秦国的实际缔造者。他最早在渭水之侧建立了秦的都城,并制定了秦的早期法律,同时秦文公也加强了与周的文化联系,引进了周朝的文化,他在世时,正是秦国开始扩张建立的初始时期,按照常理,他谥号更大的可能应该是武,但是他的谥号却是文,也许就是这个原因。

周家家谱辈分怎么排列的,各地各支各不相同,仅文登市周姓以下供你参考。

北陡埠、九里水头、寺前、东藕湾、东杨格等村周姓字辈派字:维学志承先,修仁世泽岩,克中有乃孝,任尔子孙贤。

高村、荣成字辈派字:文学志承先,修仁世泽岩,克中有南孝,以尔后代贤。

高村二甲字辈派字

:钟玉培基远,繁殷树叶宏,慎思追士道,时代炳根荣。

辛店子字辈派字

:有义庆新春

周家(平山海兴周姓)家谱中字表:士德元丕振

,文武祥广顺

,兴隆成嘉兆,完事启鸿俊

九里水头周家、辽宁省盖州市归洲镇房身村字辈派字:文德传家宝。

我山东聊城高唐县,族谱始祖周万户,(有兄弟周千户,周百户东迁过程中走散)由咸阳东迁而来。所知辈分隆茂庆美长(常)中正广。家谱里面还有,但是没有记住。

补充:周公的长子伯禽受封于鲁,周公的第二子伯熊承袭周公爵位和食采之地,后来伯熊之子伯麟,以食采之地“周”为氏,以“采”为名,遂为西周“周”姓始祖,世守周祀。元朝至正二年天下大乱,周万户(字西京,号郁文)率二弟、三弟东迁至东昌府(今聊城市)冯家洼遇寇失散,周万户流落至茌平县(属聊城市)城北五十里甘罗村(今高唐县杨屯乡周家老庄)潜居。周万户的二弟千户(字西府)流落到河北冀州,三弟百户(字西周)流落到泰安州团瓢店。

我是周万户这一支。

周氏:除加入满洲八旗的汉姓周氏以外,满洲老姓为周延氏(正黄旗)、宗佳氏(也作“周佳氏”,正红旗)、洪衮氏(也作“洪果氏”,镶蓝旗包衣)和周成氏(镶蓝旗)有改汉姓为周姓的这四个姓都不是大姓,旗籍在《通谱》里都可以查得到

周延氏:世居讷殷江地方隶满洲正黄旗

周德武,正黄旗人天聪时归附其曾孙四十九,任护军

宗佳氏:世居辉和地方隶满洲正红旗

吴资,正红旗人其孙满丕,原任骁骑校;扎克丹,原任护军校曾孙五十九,原任护军校;常德,进士出身

洪衮氏:世居萨哈尔察地方隶镶蓝旗包衣

阿珠瑚:镶蓝旗包衣人其子费额尔塞,原任六品包衣大;马操,原任护军校

周成氏:世居长白山地方隶满洲镶蓝旗

和尔和:镶蓝旗人其子达理,原任佐领其孙达尔泰,亦原任佐领

而入满洲八旗的汉姓周氏,大多数为包衣,除镶红旗外,各旗都有,尤其以内务府包衣最多另外,也有少数正身旗人,隶满洲镶红旗(如甘肃巡抚周文华、知州周鼎、州同周廷佐)

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周姓,是中国第九大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属于以氏族和国名作氏。 

截止2020年12月31日,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0位,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古今绝大多数周姓人奉黄帝玄孙后稷为周姓始祖,也有一些周姓人尊黄帝之臣周昌、周文王姬昌或者周公姬旦为得姓始祖。

相关信息:

当今周姓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湖南、江苏、四川,三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267%,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山东、广东、江西七省,占周姓总人口的38%。

姬鹏飞的姬姓与周文王同姓,其实毛姓也与周文王有关系。周武王灭商建周之后,曾封文王第十八子 叔郑 于毛地(陕西岐山与扶风一带),并在此建立毛国,为伯爵位,故毛叔郑又称毛伯郑。又因叔郑曾在灭商建周的祭天大典上奉明水(古代祭祀所用的净水),以为荣耀,所以又取字为明,称毛伯明。后来,因叔郑在周王朝担任司空,为三公之一,故又称其为毛公郑。因此, 毛叔郑、毛伯郑、毛伯明、毛公郑 同属一个人。

西周末年,犬戎入侵,西周灭亡时,毛国也被犬戎所灭,毛国族人跟着周王室向东逃亡。为纪念以前的毛国,他们相约以原国名“毛”为氏,遂形成毛氏。有一部分毛氏族人在今天的山西省西部的离石县定居下来,后来魏国在此设立西河郡。此地的毛氏族人被称为西河毛氏,后发展为望族。东周初年,毛国国君率领部分族人向东迁移到河南水毛泉(今河南宜阳一带),在此重建毛国,仍为伯爵爵位。

毛叔郑的三十世孙就是 历史 上那位“毛遂自荐”的门客。 毛遂 做赵国平原君门客,在赵孝成王九年,秦军围困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赴楚求救时,毛遂自请前往。到达楚国后,赵国的求救屡遭楚王拒绝,于是毛遂按剑而上,逼住楚王,直陈厉害,最终说服楚王同意发兵救赵。事后,平原君夸赞其“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也因此成为平原君的上客。毛遂的后代子孙便形成赵国毛氏,也就是后来的 钜鹿毛氏

毛遂生子 毛被 ,为秦庄襄王的上客。毛被生子 毛陵 ,为秦国的御史大夫。毛遂的孙子 毛亨 在西汉初年曾前往鲁国,并向孔门弟子子夏的传人学习《诗经》。后来返回河北,在家中写成《毛诗故训传》,并将其传授给毛陵之子 毛苌 。后来,毛苌将此书献给河间献王,献王如获至宝,将其献给朝廷,并将毛苌提升为献王府博士,后来毛苌官至北海太守。因此, 历史 上称毛诗学的开创者毛亨为大毛公,称毛诗学的传播者毛苌为小毛公

毛苌四传至 毛延福 ,为汉宣帝光禄大夫,毛延福六传至 毛义 ,居庐江,为大孝子,毛义六传至 毛玠 ,居陈留平丘,做曹操的谋士。毛玠五传至 毛宝 ,居荥阳武(今河南郑州市西),并晋封为州陵侯。他曾在苏峻、祖约之乱中,力主说服陶侃平乱,因有功,在平乱之后,曾任江夏相。咸康五年(339年),毛宝担任豫州刺史守邾城,但因石虎攻陷邾城,毛宝在突围渡江时溺水而死。

东晋以后,北方的毛氏族人逐渐迁移安徽、江苏、浙江一带。毛宝生有二子,长子 毛穆 袭爵,因功被任命为扬威将军,宁、益二州刺史,并封建安侯。毛穆生六子,其中次子 毛璩 (qú)曾与谢安侄子谢琰一起参加了淝水之战,并因功晋升建威将军、益州刺史,后又在平定桓玄叛乱中,因功官至宜都和宁蜀二郡太守,死后追封归乡公。因毛璩在南迁后,居住在浙江三衢,因此被奉为 三衢毛氏的始祖 。后三衢毛氏也逐渐发展成望族。

毛璩生 毛弘之 ,毛弘之的十九世孙毛让,在北宋初年曾担任工部尚书,其子 毛休 也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殿中侍御史,后出守吉州,并在吉州水龙城(江西吉安市)定居。毛休传十八世至 毛超 ,曾担任广西知府,毛超的孙子 毛伯温 曾率领十几万大军,慑服安南有功,被升为明朝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加太子太保。后来,他携家谱赴祖籍衢州寻找祖系,并确认自三衢毛氏的江西吉州龙城毛氏确是西河毛氏的后裔。

吉州龙城毛氏族人 毛太华 ,曾在元至顺年间,因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前往云南澜沧卫,并娶妻生有八子,形成云南澜沧卫毛氏,并尊 毛太华为始迁祖

后来毛太华在明朝洪武年间,因军功被拨入湖南省。他带着长子毛 清一与四子毛清四 及其妻子儿女前往湖南,居住湘乡北门外。后来,毛清一与弟弟毛清四又迁往湘潭的七都七甲,也就是著名的韶山。毛氏也就在此一直繁衍下来,并形成闻名天下的湖南韶山毛氏。湖南韶山毛氏尊毛太华为一世祖,至今已繁衍了二十几代。在毛太华的第七代孙开始修家谱,定下二十代子孙的取名派字: 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孝友传家本,忠良报国光,启元敦圣学,风雅列明章。

伟人 毛泽东 的“泽”字辈正是湖南韶山毛氏第二十代。韶山毛氏二十一代: 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 ,在字辈上取名分别是 毛远仁、毛远义、毛远智 。从名字上可知,伟人毛泽东尊崇五常之道,希望后代子孙都能以仁义礼智信为做人准则。

通过上面的分析,毛主席说姬鹏飞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其实,毛泽东也与姬昌有关系。通过下面的世系传承更能一目了然。

姬昌——毛叔郑——毛公遂——(5传)毛臻——(6传)毛翔——毛歆——(6传)毛伯卫——毛伯献——(2传)毛伯过——(6传)毛坚——(2传)毛遂——毛被——毛陵——毛苌——(4传)毛延福——(6传)毛义——(6传)毛玠——(5传)毛宝——毛穆之——毛璩——毛弘之——(17传)毛子产——毛方俭——毛让——毛休——毛士广——毛应佺——毛洵——(8传)毛伯达——毛君卿——毛仁者——毛太华——毛清一——毛有恭——毛震——毛从文——毛珊——毛立舜——毛显旸——毛荣顼——毛朝巍——毛士翱——毛文邦——毛方淳——毛运选——毛际耀——毛祥焕——毛祖人——毛思普——毛贻昌——毛泽东——毛岸英(远仁)、毛岸青(远义)、毛岸龙(远智)……

从上面的世系传承中可知,伟人毛泽东乃周文王姬昌的一百一十世孙。所以说,毛主席与姬鹏飞都是周文王的后人。毛主席又是韶山毛氏始祖毛太华的十九世孙。毛氏迁居韶山整整二十代,出了一位伟人毛泽东。湖南韶山毛氏从此名闻天下。

  周氏家谱

  周 4505河北曲阳银台周氏家乘不分卷 (清)周斯亿辑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曲阳官廨刻本 一册 首图 4506河北故城周氏族谱不分卷 钞本 二册 河北故城县档 4507山西代县周氏族谱六卷 (民国)周玳 周士志等创修 民国十七年(1928)铅印本 一册 美国 4508上海嘉定周氏族谱不分卷 (清)周鼎调等修 清康熙七年(1668)写本 二册 美国 台北影印《清代稿本百种汇刊》本 苏州大学 4509上海周氏家世述不分卷 (清)周琢新 周宗璜等修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修 爱莲书屋钞本 四册 美国 4510江苏周氏世系传不分卷 民国间钞本 二册 日本 美国 4511江苏丰县周氏家谱十八卷 (民国)周兰真纂 民国十年(1921)铅印本 江苏丰县常店乡常娄村郭庄 4512江苏丰县周氏族谱六卷 (民国)周胍盛重修 民国二十年(1931)石印本 江苏丰县博 注:谱初修于明崇祯元年。 4513江苏泰县海陵丁巷周氏支谱□□卷 (清)周彝重修 清同冶六年(1807)重修本 江苏泰县图 注:书名一作《周氏族谱》。 4514江苏江都周氏家谱六卷 (清)周玉森 周文宽等纂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木活字本 江苏泰州市图 4515江苏江都周氏家谱六卷 (民国)周玉秀 刘嵩泉纂修 民国十三年(1924)木刻本 六册 北图(二部) 河北大学 江苏泰州市图 江苏江都县塘头乡周楼村 注:扉页作《周氏家乘》。周继濂首修于清乾隆元年。 4516江苏江都维扬江都周氏族谱四卷 (民国)周庆沛等主修 陈兴正编辑 民国三十八年(1949)活字本 四册 吉林大学 4517江苏镇江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 (清)周瀛等重修 清道光七年(1827)承敬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上海图 4518江苏镇江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 (清)周承景 周性生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承敬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吉林大学 4519江苏镇江润东洪溪周氏续修族谱六卷 (清)周舜全主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活字本 六册 历史所 注:明洪武十一年始修。 4520江苏镇江润东周氏十二次重修族谱二十四卷 (清)周玉府等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908)刊本 二十四册 美国 4521江苏镇江润东周氏族谱三十二卷 (清)周玉府 周志笃等重修 清光绪)十四年(1908)纂 清宣统元年 (1909)刻本 二十二册 哈尔滨师大 注:书名据书名页题,明万历十二年周邦奎始修。 4522江苏丹阳云阳周氏东分宗谱二十八卷首二 卷末一卷 (清)周友松修 清光绪八年(1882)刻本 二十册 中山大学 注:书口题《云阳周氏宗谱》,序目题《云阳周氏 东分十一修宗谱》。 4523江苏常州蒋湾桥周氏续修宗谱十卷 (清)蒋龙顺纂修 清同治八年(1869)爱莲堂活字本 十册 吉林大学 注:清顺治四年始修。 4524江苏常州蒋湾桥周氏续修宗谱十二卷 (清)周济棠复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爱莲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日本 美国 4525江苏常州蒋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 (民国)周履云 周国梁等九修 民国四年(1915)爱莲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人民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存五卷) 美国 (民国)周履云 周国梁等九修 4526江苏常州周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三十六年(1947)爱莲堂刻本 十八册 历史所 哈尔滨师大 4527江苏常州临濠周氏宗谱十卷 (清)周等芳 周同谷纂修 清光绪七年(1881)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谱始修于明崇桢十五年周昌言。 4528江苏常州盐濠周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周虎臣主修 周锡甫编次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缺二卷) 美国 注:谱始修於明崇祯十五年周昌言。 4529江苏常州盐濠周氏宗谱十卷 (民国)周维翰主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常州周氏介福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谱始修於明崇祯十五年周昌言。 4530江苏常州周氏宗谱□□卷 清爱莲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3) 注:记事止清雍正十年。 4531江苏常州山桥周氏宗谱四十卷 (民国)周绍嘏主修 民国七年(1918)爱莲堂活字本 四十册 历史所 云南图 注:宋淳熙十三年周允桥始修。 4532江苏常州毘陵 湖里周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周洪梅主修 蒋廷华主稿 民国二十六年(1937)毘陵周氏爱莲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七年。 4533江苏常州毘陵周氏宗谱□□卷 民国间爱莲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5、8) 注:卷八记事止民国十年。 4534江苏武进毘陵周氏宗谱八卷 (清)周炳昌主修 清光绪元年(1875)新德堂 八册 北图 4535江苏武进毘陵周氏宗谱八卷 周炳昌等重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新德堂木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4536江苏武进暹阳湖周氏宗谱八卷 (清)周继宝等修 清光绪五年(1879)爱莲堂木活字排印本 八册 上海图 4537江苏武进渔庄周氏宗谱二十卷 (清)周庆荣等重修 清光绪十五年(1889)永思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 日本,美国 4538江西武进毘陵周氏宗谱十卷 (清)周觐扬重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五有堂木活字本 十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清康熙间,此为三修。 4539江苏武进毘陵周氏宗谱十卷 (民国)周懋照等续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五有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4540江苏武进毘陵邱墅周氏宗谱八卷 (清)周添寿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爱莲堂木活字本 十四册 历史所 日本 美国 注:清道光四年周考信始修

周姓有什么字辈啊?

周姓不同地区以及支源不同,其家谱的字辈排行是不同的。如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张店镇牛三门村周庄,其字辈排行是机、奎、濂、树、炳、城、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