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姓氏起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1收藏

苟姓氏起源,第1张

苟(Gǒu)姓源出有六:

1、出自黄帝(姬姓)、舜帝(姚姓)的后人均有苟氏。据《国语》云:“本自黄帝之子。汉有苟参。古厚切。”又《元和姓纂·苟姓》亦云:“《国语》黄帝之后。”按拘、苟并从句得声。传说黄帝有后人居于河内(今山西、河北、河南的黄河以北的地区的),因其地多生长苟杞,因以之为姓,称为苟氏。

2、出自芈姓,以封邑名为氏。楚国有苟邑(今址不详),有公族大夫食采于苟邑,其后人以邑名苟为姓,称为苟氏。

3、出自姬姓,为晋国公族荀氏所改。春秋时,晋国有公族大夫荀氏,因避难改姓称为苟氏。

4、出自敬姓,后晋时为避帝讳所简改。后晋时,敬姓为了避讳后晋高祖石敬瑭,将敬姓一拆为二,成了苟姓和文姓,所以此支苟姓、文姓和敬姓是一个祖先。

5、出自勾姓,为避帝讳所改。据《路史》载,南宋时,为避宋高宗赵构之讳,勾氏改为句氏,有的加草头为苟姓,遂又形成了另一支苟氏。

6、出自北魏时他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载:“若干氏,后改为苟氏。”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若干氏,入中原后,从汉俗改为苟氏。

现存的“芶(句、勾)[芶、句、苟、钩]”是同一宗族。

邹姓来源有二:一是来自春秋时代的邾娄国,二是来自同一时期的宋国。邾娄国即邾国,是周武王伐纣得天下之后,封给颛顼帝后代曹挟的封地。战国时改国名为邹国。后来,邹国被楚所灭,其子孙中一部分人便以国为氏,姓邹,另一部分人则以“朱”为姓。另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宋国是周武王封给殷商的后代的封地,后来宋愍公的后人正考父食邑于邹(今山东邹县东南),其后代有一支就以封邑为氏,就是邹氏。

[邹氏名望]

邹姓早期的代表人物有战国时代齐国人邹衍和邹忌。邹衍是一名哲学家,他曾提出时世盛衰兴亡都是以金木水火土五德为转移的观点。邹忌,齐国相国,被封为成侯,他为齐国的建设提出了不少有效的建议,使齐国国力渐强。西汉时有散文家邹阳,宋代有资政殿学士邹应龙,曾获宋理宗题赐“南谷”二字。明代有以直率敢言著称的名臣邹元标,学者邹守益。清代有画家邹一桂,有精通天文历算,著有几何光学著作《格术补》的科学家邹伯奇。近现代有民主革命战士邹容,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等。

邹姓在当今中国百家姓中位居第六十七位。

[缪氏属地]

兰陵郡,今山东峰县一带。

[缪氏来历]

《元和姓纂》记载:“缪,立木,秦缪公之后,以谥为氏,或作穆。”春秋时,秦国的秦穆公原出于嬴姓,是春秋时“五霸之一”。秦穆公的谥号为“缪”,古代“穆”与“缪”二字通音通用,所以秦穆公又作秦缪公。他的子孙后世有以其谥号为姓,称缪氏。望族居兰陵郡(今山东峄县东)。

[缪氏名望]

西汉经学博士缪生,后汉名士缪彤,三国时文学家缪袭,元代经学家缪主一,明代医学家缪雍,清代女画家缪嘉惠等都是留名青史的缪姓杰出人才。

缪,古时,“缪”与“穆”同音通用。春秋时期,秦穆公也称秦缪公。他有庶子以他的谥号“缪”为姓,称为缪氏。缪袭,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他撰述很多,其中《魏鼓吹曲》12首大多为歌颂曹操功业的作品。

[缪氏名人]

在我国历史上,青史留名的缪彤和缪斐等人 。后汉的缪彤,是位孝悌之士。据说,他有兄弟4人,一向共有财产,后来三个兄弟分别娶妻,纷纷要求单过,而缪彤知道此事后,就“掩户自责”,检讨有没有对不起兄弟的地方。这种真诚的表现,使得弟弟,弟媳大受感动,马上向长兄谢罪,自此不再提分家的事,而缪氏一家,也越来越兴盛,成为“兄弟一条心”的楷模。缪氏名人,还有三国时的文学家缪袭;元经学家缪主一;明医学家缪雍;清缪嘉惠,女,云南人,著名书画家,据说慈禧太后的书画大多出自其手。

缪氏

172

历史来源

「经」源出:

一、出自嬴姓。以谥号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所载,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希荣,谥号为“缪”(同“母”)。读音为“妙”。

家族名人

缪瑜

宋代江西人。官进贤令,擅长写诗,着《崆峒集》。

缪恭

明代天台县人。弘治初年(公元1488年),孝宗下诏书求吏民直言,恭上书陈六事:保神器、崇正学、绍绝属、怀旧勋、革冗员,皆人所不敢言者。

缪元德

宋代人。知抚州,宽厚爱民,建米仓祟米,活饥民,掩遗骸,皆出己俸。

地望分布

山东省枣庄及藤县(现为滕州市)东南

我也姓苟啊 ,阆中的我家后山就有个祖先的墓,还是清朝道光年间的川北道的长官的,有一个3米多高的石碑,上面写着一些他的事迹,听老人说,他有3个儿子的,每个儿子的辈分都不同的,我是他3儿子的后人的 ,我知道我那个帮派的10个,天,文,德,智,开,在,朝,奉,明,君

在我村子还有什么,帮,国,永,泰这个是他大儿子的

你那个好像是2儿子的,没儿子,招的上门姓何女婿的,就把姓何和苟搀杂了的,你那个兴,中,元就是姓何的辈分的,我妈姓何的,就是元字辈的,我外爷就是中字辈的,我表姐就是兴字辈的,呵呵我也听别人说的,我们现在都不用辈分了,要一辈分,我就朝字辈的了,我村子的老太爷都得叫我爷爷,呵呵

(1)远古时期

芶氏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春秋时,不同所出的芶姓已分布于晋、楚等国,另春秋战国时尚有卫国人大将军芶变、吴国人大夫芶告、儒家大师赵国人芶况等见诸史册,表明芶姓已分布于山西、湖北、河南、河北等地繁衍生居。另有大量勾芒后裔勾姓散居分布于巴、蜀、吴、越等国。另春秋战国时尚有越国人大夫勾如、卫国人孔子门生勾井疆、楚国人(将军)宕渠侯勾博学等见诸史册,表明姓已分布于越、吴、卫、楚、巴、蜀等地繁衍生居。

(2)秦汉朝时期

西汉时,芶姓已繁衍壮大于河内郡,河内郡人芶宾(西汉丞相魏相府主簿)娶了一个二婚妇女名李亲,其妇带来一女名王政君,后贵为汉元帝之皇后,使其同母异父弟芶参飞黄腾达,极为壮大了芶姓河内郡芶氏声望。东汉初,隗纯降汉,其将芶宇与纯徒弘农(今河南灵宝),在此之前的新莽时期,有扶风郡(今陕西兴平)人芶谏见诸史册,此两人的出现为芶姓西河郡声望做了很好的开笔,表明在此际芶姓已分布于黄河中下游诸多省份。

(3)晋朝(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

西晋河内郡人大都督芶晞位高权重及其弟芶纯青州太守见诸史册,他两兄弟的出现极大的壮大了芶姓河内郡与河南郡望做了很好的铺垫。另有其他芶姓还曾长期昌盛于山西离石、河南洛阳一代。另外还有前秦国之丞相,东海王,苻洪的芶太后、前秦宣昭帝苻坚的芶皇后及其族人前秦武卫将军芶芪、前秦左将军、领军将军芶池、前秦新平太守芶辅等人的出现,更加壮大了芶氏的声望。永嘉之乱(五胡乱华)时此些地方大部分芶氏族人为避免战火及灭族而随中原各姓氏而陆续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迁定居淮河秦岭一线以南,史称中原芶氏第一次南迁。魏晋南北朝时期,部分芶姓除入迁山东外,还南徒安徽、江苏、浙江、湖北等南方省份。另外,北魏时期,鲜卑族改来的苟姓大多徒居洛阳(此支苟氏有部分后裔后又于苟旁加反文为敬姓而生居北方),同繁衍于当地的芶姓相融合,极大的昌盛了芶姓河南郡望。

(4)隋唐时期

唐末五代时,芶姓有避战火进入四川、湖南、江西等地者。

(5)宋元时代时期

宋朝时,芶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宋元两代,华中、华南、西南之地出现了更多的芶姓。

(6)明清时期

明初,山西芶姓作为洪洞大愧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甘肃、北京、天津等地。

明朝时,芶姓大约有1万7千人,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陕西、山西、河北。四川为芶姓第一大省,占芶姓总人口的一半。

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有湖南、湖北之地的芶姓播迁于今重庆、四川。清朝康乾年间以后,有山东之芶姓入迁辽宁抚顺以及黑吉两省。

(7)当今分布

当代的芶姓大约有43万人,为第220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6%。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芶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局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四川、陕西、甘肃、湖北,这4省的芶姓大约占芶姓总人口的72%,其次分布于重庆、贵州、云南、山东等地。四川为当代芶姓第一大省,居住了芶姓总人口的29%。全国形成了以川陕甘为中心的芶姓分布区。芶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思图表明:在川渝黔、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云南大部、广西西部、山东东部、辽宁南端,芶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8%以上,中心地区达到03%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76%,居住了大约68%的芶姓人群。在广西西部、云南东北部、湘颚西部、河南西南部、山西西南、陕西西南、新疆西北、、江苏北部、山东中北、河北东北、天津、辽宁大部、内蒙古西部、吉林南部,芶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4%—008%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19%,居住了大约16%的芶姓人群。芶姓人口总的血型是:O型333%,A型294%,B型282%,AB型89%。

可以改,我家都改喽。因“苟"字不是姓,“芶”字才是姓,早期电脑打字系统打不出“芶”字,户籍警官把我名字“芶文书”错办成了“苟文书”用了几十年。儿子出生也错用“苟"字作姓。现申请从儿子这代把“姓”氏改正,即“苟”改成“芶”

"芶"字在姓氏中读作:gōu

声母g,韵母ou,声调1

芶拼音gōu、gǒu

gōu:菜名。

gǒu:古同“苟”。姑且,暂且:苟安。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只有一个

薢芶 [ xiè gōu ]

菱的别名。

同音字:勾

拼音gōu

1、用笔画出符号,表示删除或截取:勾销。

2、画出形象的轮廓,描画:勾画。

3、用灰、水泥等涂抹建筑物的缝(fèng ):勾缝。

4、调和使黏,调味:勾芡。

苟姓氏起源

苟(Gǒu)姓源出有六: 1、出自黄帝(姬姓)、舜帝(姚姓)的后人均有苟氏。据《国语》云:“本自黄帝之子。汉有苟参。古厚切。”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