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寅的徐氏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3收藏

徐寅的徐氏,第1张

(1)由浙江信安迁泉郡徐公店:徐洪(洎四子)-徐柔(洪公长子,守居浙江信安)、徐矜(洪公次子,由浙江信安迁入泉郡徐公店1世祖)---徐晦(入泉郡2世祖,唐贞元十八年状元官礼部尚书)徐江---徐棋守祖居徐仓、徐松迁居安海徐状元巷(又名徐公店徐厝巷)其后裔进士多自此出、徐朴居华洲徐公店---徐烛--徐墩

(2)由浙江信安迁莆阳延寿里:徐洪(洎四子)-徐务(洪公季子,由浙江信安迁入莆阳延寿里始祖)-徐珍--徐回--徐寅(唐开平元年状元官泉州刺史,上述泉郡徐公店状元徐晦与莆阳延寿状元徐寅为祖伯与侄孙关系同属浙江信安派下。

(3)福建泉郡徐公店始祖:泉郡1世徐矜公(760-840衢州刺史徐洪公次子)由信安迁入泉郡徐公店--2世状元徐晦(760-838,徐矜公季子)配金华令莆阳黄君昌朝姐讳昌月--3世徐江(784-860)--4世徐棋(808-882)--5世徐烛(832-900,字彦光,号宣轩,居凤池徐厝埕,墓在泉郡桃花山小天豹穴)--6世徐墩(856-933)--7世徐铮(880-958)--8世徐漭(902-978,字泽厚南唐末年迁居泉郡三十三都常泰里)--9世徐楔(926-1000)--10世徐灯(950-1032)--11世徐坊(986-1065)--12世徐钟(1010-1088)--13世徐清(1032-1100)--14世徐植(1058-1135)--15世徐徽(宋政和壬辰科特奏进士)、徐烊(1072-1150)、徐瞻(字德望,宋政和乙未科进士官广州通判)、徐光实(徐瞻弟,字德充,宋建炎戊申科进士官连州知府以清俭闻)--16世徐培(1095-1173)、徐宗义(徐瞻长子,宋淳熙戊戌科特奏进士)、徐宗礼(徐瞻次子,宋淳熙乙未科特奏进士)、徐浩(宋开禧乙丑科特奏进士)--17世徐定(1118-1191,字德CAO,宋绍兴辛未科进士官潮州太守迁居浙江温州永嘉徐公店)、徐实(宋乾道丙戌科进士)、徐容(宋乾道己丑科进士中书教官)、南洲(1120-1200,宋季分居福州常泰里,配安平吕氏)、徐洵美(宋隆兴癸未科特奏进士)--18世徐晋老(宋绍兴乙丑科进士)、徐孺子(1142-1220)、徐瑄 (1145-1228,字纯中又字汉玉,号松月居士,定公子,随父迁居浙江温州永嘉徐公店,官嘉兴太守安抚使)徐伯嵩(宋庆元丙辰科进士)、徐履正(宋庆元丙辰科进士)、徐挺(宋开禧乙丑科进士)--19世徐明淑(1166-1243,伯嵩子,字仲晦号择斋,宋理宗绍定壬辰科进士历官漳州通判兵部侍郎,与尚书洪天锡齐名)、--20世徐德闻 (宋宝庆丙戌科进士)、徐雷闻 (迁德化徐公店)、徐春闻(1192-1265)、--21世嗣子徐衍(1214-1268)--22世诸生号平庵(1237-1311,宋末居晋邑华洲徐公店遂为华洲初祖)裔孙徐缙芳字奕开明万历廿九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另据《台湾徐公演汐止家谱》记载:入闽徐姓主要二支系:

其一徐矜(洪公次子)偕子徐晦(徐矜季子),泉州首个状元,官至礼部尚书,于唐穆宗二年(781年)入闽任 都团练,直系后代由晋江池店徐仓迁居安海状元巷徐公店、双沟徐公店、东山徐宅、霞美徐宅、华洲徐公店、永宁沙美徐公店、塔石徐公店;迁连江至宋代其后裔奉政大夫徐天一又从连江迁闽侯荆溪成为荆溪大族 。

其二徐务(洪公季子),男子上舍、祖父徐洎唐太保太尉,父徐洪衢州刺史,时安禄山作乱、江浙兵荒马乱 ,徐务遂从浙江龙游县入闽卜居莆田县崇仁里徐州村(今名滁阳村)。人称崇仁居士。夫人金华令黄昌朝妹讳昌娥氏生子三:珍、玖、珖。传至五世,开为柱史,中秘、长史、寺丞、簿尹六个派,至16-20世,再析居务前,泉郡、漳郡、武荣、玉屿、庄余、长乐、龙江、凤岭、儒山22个房,人丁遍布闽台浙粤以及东南亚诸国。(清代修谱寺丞已迁建瓯、簿尹已迁浙江常山谱系只列十世)。宋末明初,扬美徐氏祖先,系以莆田延寿支派迁徙于此,距今约千年历史。据长辈祖代流传 :扬美开基祖系从德化迁居于此,经数十代繁衍,形成乡社,平民出身,主要放流木排为业。约第三代即明洪武26年(公元1393年)杨美人徐鲤俊,字登龙,号震南,举洪武癸酉科解元。鲤后少特达不群,洪武初以经义试士首峰于乡为邑士先。以荐名投宁波府经略。是年,政声至素著,赐进士,迁宁波府正堂。明代中叶,扬美村建祠堂,奉鲤俊公为祖,并得明皇室敕封春秋二祭。

1、由浙江信安迁入闽泉郡徐仓:衢州刺史徐洪(700-775)--1世徐柔、徐矜(730-800)、徐务--2世徐敏、徐梅、徐晦(760-838,字大章,唐贞元十六年状元官至礼部尚书)--3世徐江--4世徐棋(世居泉郡徐公店今属晋江池店)。

2、由浙江信安迁入闽莆阳延寿:衢州刺史徐洪(700-775)--1世徐务(732-805)由信安迁入莆田延寿里--2世珍公(875-879,务公长子)配林氏居莆田、玖居江西、珖居建安--3世回公(818-890生,珍公子)--4世坚、寅公(858-929,字昭梦,后唐894年状元官秘书省正字)。

许氏最早入闽始祖名滢,字元亮,谥号武靖公,河南许州人,东汉章帝建

初四年(79)任为左翎将军,简称许督,统兵戡乱,留镇同安,子孙居

同安,其故址曰营城,今同安县小西门营城巷。同安城建于宋绍兴十五年

(1164),比许督之营城迟了一千多年。后唐天成四年(929),

闽王王延筠升大同场为同安县,所以历史上流传没有同安先有许督。许督

为许姓入闽始祖,子15人分居全闽各地。至唐僖宗时,广明二年(881)

黄巢起义,同安大变,永公二子复徙入同安,至宋同安许氏大兴。但据考证,

同安许氏属许督派下的并不多,可能后来分居外县,金门及台湾,或闽北等地。

除上述许督外,尚有二支许姓入闽。一是唐总章二年(669),随陈政

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的许陶、许天正父子。此支称为汝南许氏,主要繁衍于

漳州至潮汕之间。唐宋时的族谱记载比较清楚,各地世系基本一致,未见有

分居晋江的记载。却是在抗元期间,损失惨重,诏安剩耐京一人,漳州其他

各县也所剩无几。后来泉州许氏南下者继承天正公一系,又因泉州许氏在抗

元以后,为避蒲寿庚之害,称祖自漳州,属天正公后裔,故此支与晋江许氏

关系密切。闽省许氏皆奉许陶为漳南始祖,许耐京为诏安复兴一世祖。

二是唐景龙二年(708),为武荣州刺史的许辅乾。此支属高阳许氏,

因辅乾的曾祖许绍,幼年与李渊同学,许绍功高,各种史籍有记载,李渊封

许绍为安陆郡公,特追封绍之曾祖考三代为安陆郡公,故此支又称安陆许氏,

实为河南许州人。唐中宗时,韦后母女与上官婉儿争相卖官鬻爵,许辅乾由

重郡中州刺史改为偏远的武荣州刺史,贫病交加,任五月而卒,其子懋文

(名谏)、懋武(名论),葬辅乾公于莆田壶光山,先居山南的现东峤许厝

东井(埔),后皆移居晋江。懋文居永和许家巷,懋武居东石许宅巷。懋武

一系在唐开元间开始航海,立足东石,向外派衍,唐宋间为泉州的航海世家,

亦涉足仕宦。懋文之子尚纲,乾元进士,历官御史,建中中出知西安府,

全家23人,死于朱泚之乱,仅其12岁之子许稷,被陕官僮救出,返东

石依叔父许十一簿。及后许稷成名,皇帝赐其读书之山曰“赐恩”,世人

称辅乾一系为许稷系统。

另者,泉州有“箴疏”许氏一支,为元理学名臣,国子太傅许衡后裔。

许衡四子师厚生从宣,从宣授亚中大夫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入闽、秩满,

遇刘福通之乱,居福州西门外洪塘乡,从宣次子尚廉来泉州南俊巷生体静,

体静居东石大白山,体静四子文斋分居吕厝,吕厝原名品厝,土名三梳,故

文斋以“箴疏”自称,后世移居鲤城湖坝,在清同统年间尚与太白山及石兜

许氏连宗合修族谱。大白山许氏在清光绪年间成械斗。另建下厝许村,后并

入许西坑四房。

又一说,汝南许氏,太始祖讳商,字建夏,周尚书郎、地居高阳,后与

子孙徙居单舆,今河南光州固始县,其子孙发达,官职显耀。传至十八世孙

克华公,克华不满朝廷朝纲失修,遂与诸家豪杰举义于汜水,从陈克耕辅唐

主李世民,征讨临汾等县,事成论功,官宣威将军。克华公子陶,陶于唐总

章二年(669),同子许天正受命唐皇,从玉龄将军陈政来漳泉平苗乱。

陶殁于兵,陈政亦亡。天正与陈政之子元光削平苗蛮,出镇漳泉,遂开漳南。

后陈元光封开漳圣王,天正分镇南绍,官封太尉。故闽省许氏皆奉陶公为漳

南始祖,子孙世袭前职,世居南绍。宋绍兴二十年(1150)论前功,加

封翊忠巡应侯。传至十二世乾德公,生子三,长曰夏臣,次曰列,三曰猷。

因遭受兵革,许氏全族被清剿。二子列公迁居广东潮阳,三子猷迁居龙溪徐

翔,又徙丐源,即马坪(漳浦县之马口、下范,马埔之总称)。长子夏臣与

子子孝在绍安受属害,幸存耐京公一脉,后又复兴南绍(即今诏安一带),

为诏安复兴一世祖。

石龟许厝开基始祖讳爱,据族谱载,系南绍陶公裔孙。据钱江族谱载,唐末

家乡遭兵革,许氏全族被清剿,率姚、孙二夫人入晋江(据传孙夫人葬漳州),

先居十七八都瑶林村(即现杨林)。后察看地形狭小 ,无发展前途,遂命其

婿施典同女另择地开基(施典即前港钱江之祖,唐季任秘书丞)。后来许姓

也由瑶林分徙居邻乡丁亭。为纪念开基之地,故凡属石龟(丁亭原名)所析

之许氏子孙均以“瑶林衍派”为堂号。丁亭原属杂姓住居地,住有王、花、

徐姓起源

1、以国为氏。徐戎,亦称徐夷或徐方,为东夷之一。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淮河中下游(今江苏省西北部和安徽省东北部)。周初,以今江苏省泗洪县一带为中心,建立徐国,在东夷中最为强大,春秋时为楚国所败,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被吴国吞并。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徐氏为颛顼,皋陶之后。夏禹时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国。从若木至徐偃王共三十二世。徐偃王攻周,被周穆王及造父击败。后又封徐偃王子宗为徐子。春秋时,徐国被吴灭后,徐子的遗族以原国名“徐”为氏。

2、清代满族姓氏舒穆禄氏改为徐氏,如徐元梦,为满洲正白旗人。

徐姓郡望堂号

暂无!

徐姓家乘谱牒

暂无!

徐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江苏海县山东巨野县、沂水、临沂河南濮阳。

徐姓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徐偃王:周穆王时徐国之子爵诸侯,以仁义治国,因得朱弓矢,以为天瑞,遂自称徐偃王。江淮诸侯,从之者三十六国,穆王令楚伐之,偃王爱民不战,遂为楚败。

徐福:秦时方士,字君房。生卒年不详。始皇闻东海祖洲有不死之药,遣福乘楼船,载童男女各三千人往求之,去而不返。或作“徐市”。

徐敬业:唐徐绩之孙,有勇名,屡从绩征伐,袭英国公爵,坐事贬柳州司马。后与骆宾王等共讨武后,兵败,为其部下所杀。

徐达(1332~1385):字天德,明代濠州人。助朱元璋起兵,屡立战功,率兵北定中原,入燕京,为开国功臣,官至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死后追封中山王。

徐悲鸿(1892~1952):原名寿康,江苏宜兴人。法国巴黎国立美术学校毕业。历任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等职。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义等国展览。以改良国画,发扬中华艺术为终身事业。工西画,善写动物,国画以马为最驰名,笔法简练明快,富有生气,能够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着有中国画改良论、美与艺及画集。

徐志摩(1896~1931):原名章垿,以字行。浙江海宁县人。曾留学英美,以新诗、语体散文著名,风格瑰丽。历任北京、东吴、中国各大学教授,为北京晨报诗刊及新月月刊主编。

  如果说著名的三徐还有江西玉山版本的,那我就不知道了,可是康熙年间,确实有那么三徐,非常有名望,都考了进士,因为三兄弟都以一甲登第,亦称“同胞三鼎甲”,但是他们是昆山三徐(今江苏常熟一带)

  老大:徐乾学

  老三:徐文元

  老二:徐秉义

  徐乾学(1631--1694),字原一,号建庵,居江苏昆山。八岁能文。康熙九年(1670)探花,授编修。康熙十一年,任顺天乡试副主考官,因选人不当,降级调用。后升左赞善,充日讲起居注官。母丧归家,著《读礼通考》120卷。丧满任《明史》总裁官,升侍讲学士。康熙二十三年,取中南皿卷的举人多江、浙人,而湖广、江西却未取一人,乾学子树屏与侄树声皆是年举人,康熙帝令九卿科道检查复核,树屏等被罢除举人。是年冬,进詹事。康熙二十四年廷试得第一,入南书房,教习皇子,升内阁学士,任《清会典》、《大清一统志》副总裁,教习庶吉士。康熙二十六年,升左都御史、刑部尚书,不避权贵,劾罢江西巡抚安世鼎。后屡遭权贵攻击,上疏求免职。诏许以原官解任,专任修书总裁官。乾学推崇程,朱理学,训诂推崇古注而不废宋、元经说。搜集唐、宋、元、明学者解经之书,编成《通志堂经解》。著有《读礼通考》、《檐园集》等。家有“传是楼”,藏书甚富,辑有《传是楼书目》。

  徐元文:宇公肃,号立斋,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九月二十八日,死于康熙三十年(1691)闰七月二七日,享年58岁。他的先祖居住在苏州常熟(分属江苏),九世祖(一说八世祖)徐良始迁居到昆山(今属江苏)。他的曾祖父是万历年间的进士,任官至太仆寺少卿。祖父和父亲都是贡生,母亲是昆山顾家的女儿。徐元文与他的哥哥徐乾学、弟弟徐秉义都是进士,在当时很有名望,号称"昆山三徐"。徐元文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第一,顺治帝称徐元文为“佳状元”,赐冠带、蟒服、乘御马等,授翰林院修撰。

  徐秉义:(1633一1711),字彦和,元文弟。清江南昆山(今属江苏)人,徐乾学之弟,徐元文之兄,徐开法之子,顾炎武之甥清代学者像 徐秉义。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选右中允。官至吏部侍郎。时人评为“文行兼优”。后与刑部侍郎绥色克同赴陕西,审理粮盐道受贿案,拟罪失当,贬詹事。擢内阁学士。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三月三日,徐秉义等十二位老耆钱陆灿、孙旸、盛符升、徐乾学、尤侗、何棒、黄与坚、王日藻、许缵曾、周金然、秦松龄聚饮修禊于遂园,宫廷画家禹之鼎绘《逐园耆年楔饮图》。康熙南巡时,御赐“恭谨老成”匾。与兄徐乾学、徐元文号“昆山三徐”。著有《耘圃培林堂代言集》、《明末忠列纪实》等。

  主要内容摘自互动百科“昆山三5”

        青金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朝阳乡(镇)境内,南临上饶市广丰县(区)洋口镇,北界信州区,西毗上饶县皂头镇。青金山三峰排列,主峰海拔461.6米,为朝阳乡的最高山峰,是朝阳乡与广丰县(区)洋口镇的天然分界线。山中有老虎洞,三杯洞,蝙蝠洞,金山寺等溶洞与寺庙。查百度:青金山在今江西广丰县(区)西北。《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永丰县: 青金山在 “县西北二十里,接上饶县界。山下地名洋口,永丰溪汇诸山谷之水流经山下,长瀑大溪汹涌弥望,适远近者皆从此发棹,盖会要之地也。山纡徐昂伏,趋洋口水门,则三峰鼎立”。

        此地为何称“青金山”?经查资料,青金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一是青金为古时铅的别名。《周礼·考工记·玉人》:“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黄金勺,青金外,朱中。” 孙诒让 正义引《说文·金部》:“铅,青金也。”《淮南子·墬形训》:“青曾八百岁生青澒,青澒八百岁生青金。”但青金山无铅,故青金肯定不是依据此说法而来的。

        二是青金为青金石。青金石为一种玉石,据《尚书·禹贡》记载,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西方的雍州曾向中央王朝进贡璆琳,而璆琳就是青金石的波斯语音译。青金石是一种较为稀有的宝石, 由于青金石“色相如天”,所以中国古代通用青金石作为上天威严崇高的象征。在《石雅》上记载:“青金石色相如天,或复金屑散乱,光辉灿烂,若众星丽于天也”。成语中琳琅满目的“琳”指的就是青金石。青金山裸露的石头呈浅青色等,如高贵的青金石,“青金山”的山名应由此而来。

        青金山村在青金山脚下,村南背靠青金山,现叫“青金村”。实际上青金村历史上也一直称“青金山”,山与村同名。1953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颁发给我父亲的立功证书上登记的父亲籍贯也是“青金山”。大概只是到人民公社的时候叫“青金大队”,人民公社撤销以后称“青金村”。青金山解放前归上饶县蔡家乡管辖,解放后属上饶县灵溪区蔡家乡,成立人民公社改蔡家乡为朝阳公社,人民公社撤销后又改朝阳乡、朝阳镇。后划归信州区管辖。

        青金山村是个大村,青金山村的历史至少有一千多年。传青金山庙(金山寺)始建于公元前202年,此时即有乡民居住,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年。汉高祖塑像建于公元223年,至今也有一千八百余年。如从公元923—935年青金山庙雕塑佛像开始算青金山村也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了。

        从青金山村往南翻过青金山(青金山人称“大岭”)就是广丰洋口地界。青金山村距洋口15华里,距广丰20华里,距上饶市区有30华里。广丰洋口当地人称青金山为“猫霊山”,猫霊山属广丰县洋口镇,也就是青金山山北称“青金山”,山南称“猫霊山”。青金山本地居民均说广丰方言,上饶方言倒没有广丰方言说得顺溜。青金山去广丰、洋口翻过“大岭”的这条路,是古代和近代从信州(今上饶)沙溪、灵溪等去广丰、福建浦城的交通要道。山路虽崎岖,但都是石板铺路,千百年来过往商贾、行人、军队均从此翻山越岭路过,是前往福建的古驿道之一,青金村的很多历史与传说都与这条古道有关。

        青金山姓氏不多,其中徐姓、郑姓、陈姓为村中大姓,其他杂姓较少,村中分为徐家、郑家和陈家,而徐姓又是村中首屈一指的大姓,是大户人家,人丁兴旺,子孙散居全国各地,曾经有自己的祠堂。

        追祖溯源,即为姓氏起源或家族来源。我们每个人都承载着祖宗的灵魂,血脉里都流淌着祖先的DNA。

      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至2020年,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大陆人口22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66%。

        史料记载,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徐姓源出有三:一、主要出自嬴姓。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得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当时周穆王喜欢云游四方而经常不问国家大事,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产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于是他自称为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国进军,周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返回京城,调兵前去镇压。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由于他深得民心,跟着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二、传说,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国,分到了"殷民六族",即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即上古时代,就已有徐氏。三、改姓为徐。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其后代亦称徐氏。

        徐氏家族堂号,东海郡尚德堂。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志,它能显示该姓氏发源的地理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亲关系的意义,也是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或者为纪念家族始祖或本姓名人而自创。 徐姓兴旺发达于东海之滨,即汉之东海郡地,故称东海郡望,并以“东海"名堂。虽然还有以“琅琊”、“东莞”、“濮阳”、“高平"等大名堂者,此乃徐氏支派为当地郡望之记载,溯其本源,皆为若木、偃王之后裔。 据《东海堂徐氏族谱》的记载,在汉桓帝时,有一世祖徐稚迁居江西南昌; 二世祖迁居至浙江龙游;三世祖分居于浙江、江西、江苏等省的好多地方。徐姓的大举南迁是从魏晋开始的,隋唐时期在我国的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发展。「东海堂徐氏族谱」:「汉桓帝时,一世祖徐西樨,居江西南昌时,二世祖泊,迁浙江衢州府龙游县;三世祖分居浙江绍兴、信安、江西南昌、苏州阳县、吴州郡等地。

        这些说的都是徐氏的历史来源,那么,上饶市信州区朝阳镇青金山这一支的徐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本文仅按我光元大哥提供的线索脉络探索青金山徐氏的溯源。 

        上饶徐氏姓氏研究学者徐祥先生研究结果是青金山徐氏为古良徐氏支脉安国、安通公支裔。

        徐祥先生《赵匡胤祖籍信州考》(江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3月首版)阐述了徐氏被析分八地之因。即青金山徐姓为古良徐氏支脉安国、安通公支裔。 

        “1、安通公支裔孙山根徐氏2、广丰大南岭头元杰五世宗连始祖3、广丰五都紫瑚元杰后裔4、广丰源流东塘安通六世,九歌次子子彦公5、广邑丰溪怀屏徐氏宗谱6、花厅古良徐氏谱摘7、古良山边光绪六年谱摘8、南麓徐氏家谱(金鸡山后)9、浦城紫瑚元杰裔谱录10、煌固沿坂横街头元杰裔支谱铅邑公果元杰公后裔贤六谱11、青金山,三官殿安国公裔12、煌固炉里思黙堂元杰裔(凤山徐始于孟嵩)13、广丰关头徐(九龄公)”  “徐安国亲弟安通于1192年从古良迁黄塘,其孙元杰又以襁褓来继古良安国三儿子伸公嫡。” 

        文中明确青金山、三官殿徐氏为古良徐氏安国公裔。且宋代状元徐元杰为徐氏安国公亲弟安通的嫡孙,并继古良安国三儿子伸公嫡。

        文中记述:古良徐氏后裔含古良徐氏支脉安国、安通公支裔;元高、元瑀、及其侄子辈邦宣等等支裔;天津桥八龙及其近亲徐氏族支;郭门支下及文清(包括错挂文清)公后裔等。“以上四大块,合计72分支徐氏,每一数字的背后均代表着一族徐氏谱牒与徐氏支脉,其均属于古良徐氏谱牒根系。以上大部分已经作了考证说明,少部分虽未作考证说明,但谱牒之中载之清晰,故暂不再作考补证。”所以文中概括:“上饶的徐氏,百分之八九十根在古良。”

        徐祥先生定义的古良在丰溪支流枧溪上游,它的东面,北面分别与广丰的少阳乡、横山镇、枧底乡相毗邻,南面则与广丰岭底乡以大山相连。“祖辈们留下的足迹,顺着通往江西广丰的古驿道,高山峻岭,弯弯曲曲,走向各地”。

        根据徐祥先生的描述,但我在百度地图搜索未找到“广丰古良”这个地名,只知大概的区域方位。

        徐祥先生对上饶等徐氏来源有相当的研究,其有关考证和研究结果已被国家姓氏研究机构所采纳,因此,他的结论应该有一定依据的。但他研究的也就是宋朝以后古良徐氏的析分,古良之前徐氏的来源又是哪里呢?目前未见研究结果。另外古良究竟在现在广丰的什么地方尚待考证。

      而根据我光元大哥掌握的情况和广丰靖安徐氏修谱来青金山联系的结果表明,青金山徐氏是从广丰靖安而来。

        父亲有四弟兄和两个妹妹,令人唏嘘的是除最小的妹妹(我小姑姑)还健在外其余都已作古。父亲排行老二,大伯的大儿子即我大哥徐光元,如今已有九十岁了,是村里徐姓的长老之一,能说清楚到我们的太爷爷辈以下的具体情况,再往前,也有比较清晰的梳理。前几年清明节回老家扫墓,和他在一起吃饭,酒过三巡,年迈的大哥借着酒劲,总会不经意间就说起已故亲人的点滴往事,情深意切,如数家珍。不曾想,大哥居然成了家族里最年长的徐家后人。他自幼聪慧,虽然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故乡,但也知识丰富,见多识广,记忆力过人,而且宗祖观念,家族意识似乎随着年纪增长却越来越强了。前些年靖安徐家修谱曾派人到青金山找大哥进行过对接,基本情况比较清楚。

        大哥告诉我们:青金山徐家来源经多代历史传续,据说先祖从徽州转迁至今广丰靖安,再从广丰靖安迁至青金山。第一代始祖他有四个兄弟,长兄在广丰靖安家中,二兄迁到今广丰十一都,第三个就是我们青金山徐氏的老祖宗,他名叫徐慧辉,他排第三,老四迁到今广丰东街。而我们老祖宗到青金山生了两个孩子,一个取名长清,一个取名季清,就此长清后裔叫里徐家,季清后裔叫外徐家。我们这一支是外徐家。我们青金山徐家族谱是民国元年从靖安接续整修的,族谱中的字派(字辈)是20代整修一次。民国元年这次是青金山徐家第二次排字派,其排号为:节义振纲(光)常、荣华富贵强、忠孝传家宝、诗书继世倡(长)。以上每个字代表一代。

        可惜青金山徐氏祠堂1942年被日本鬼子烧毁,徐氏族谱在1964年“四清”运动中也被毁,青金山徐氏已没有资料了,先世名讳无可考证,无法进行溯源排查。也不知道县市的档案馆或图书馆还有没有保留青金山徐氏族谱,上饶县志有无记载相关内容,此为唯一的寻找线索。青金山徐氏在靖安之前和靖安的历史就要到靖安去查靖安徐家族谱了。

        据大哥推测,我们老祖宗到青金山已有28代了,按平均25年一代计算,老祖宗到青金山可达700余年。以上数据没有100%准确,要了解详情就要到靖安老祖祠堂查看。如果按30年一代,则已有800多年了,按时间推算应该是宋朝的南宋年间,与徐祥先生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从地图上看,靖安与徐祥先生描述的古良是一个区域的,它是否与古良为同一地方或有密切的联系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据有关资料,靖安村属广丰区桐畈镇,地处浙闽赣三省边境,东是仙霞岭,西是武夷山,两山间河流曲折回绕, 南北相距500米有两个渡口 (北渡口在江西境内,南渡口在福建境内),二渡之间是个古关隘,叫二渡关。靖安村就坐落在二渡关南的临河山坳中。在悠悠的历史长河里,曾经有那么一条古道,它是中原入闽的主要商旅通道。川流不息的客商和茶、烟叶等货物通过这条古道转运、集散。它起于洋口老街、五都码头,终于福建浦城县、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全程100多公里。从明代开始,无数的广丰人肩挑手提奔波在这条繁忙的古道上,它被广丰人通俗的称为 “挑浦城担”。而靖安的兴衰就与这条古商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是浦城担造就了靖安昔日的荣光,也见证着如今靖安的萧条。

        这不与徐祥先生描述的古良基本一致吗? 

        广丰靖安徐氏家族有过千年的风华,“承宋代状元徐元杰之遗风,从这里走出去的有进士徐上达、徐悦鋘、徐际旦、徐昙等人,工部尚书郎徐鼐、云龙州知州徐学伊、潮州通判徐学颜等,还有数量可观的文武举人。”

        明清时期 “芬芳齿颊,焜燿耳目”的赣闽浙交界地广丰靖安小村,现在安祥地散发出阵阵余香。

        从字派来看,青金山徐氏也是从广丰靖安而来。 

        字派,也叫做字辈,是指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辈分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其意蕴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每一支姓氏字派基本是相同的,它一直延续到现代。同一姓氏 查辈分顺序最靠谱,同一个祖宗,辈分系谱表是一样的。 

        江西广丰双石靖安徐氏古字派: ……天生福善良,荣华富贵昌,文明开宇宙,节义正纲常,忠孝传家本,诗书继世长,相承绵德泽,积厚发流光……(天下徐氏字派大全1-212)

        对照我们大哥记下来的青金山徐氏字派:  节义振纲(光)常,荣华富贵强,忠孝传家宝,诗书继世倡(长), 

        虽然顺序有些不一样,但四句诗完全对得上,个别字可能是谐音关系有一点出入,可见靖安徐氏古字派与青金山徐氏字派高度一致。 

        前些年靖安徐家修谱曾派人到青金山找大哥联系所留下的信息也证明了青金山徐姓是从靖安而来。因为靖安徐家保留了以前的族谱,所以他们会到青金山来寻找靖安徐氏的分支。

        徽州-信州-信州青金山-广丰洋口-广丰靖安-福建浦城;广丰靖安-广丰十一都-广丰东街-信州青金山-信州;沿着这条古驿道,徐氏子孙辗转迁徙,散居各地,走向四方。   

        从天下徐氏字辈大全1中还查到,安徽灵壁徐氏一支家谱字派:明昌兴龙,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徐州北郊徐氏一支家谱字派:龙兴,忠厚传家远, 诗书继世长,江苏徐州铜山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忠厚传家远, 诗书继世长,都与靖安徐氏和青金山徐氏字派相同或相近,不知这几支徐氏是否与靖安徐氏和青金山徐氏有关。   

        综上所述,青金山徐氏来自广丰靖安是确定的,徐祥先生的研究可作为辅证。 

        历史并不如烟,触动曾经,青金山徐氏风华历历在目。 

        青金山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好风水养育了大徐家。青金山徐氏根深叶茂,数百年风华延绵不断。旧时青金山徐氏就诞生了许多的文武秀才举人和仁人志士,而新中国更是涌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功臣徐仁(徐振乾)和抗美援朝烈士徐娜宜(小名,大名不详)等共和国功臣和英烈,走出了数量众多的学士、硕士、博士与各级领导干部,也走出了一批商贾能人与企业家,不断延续着青金山徐氏家族的风华与荣光。

        在岁月的长河中,时代在发展,家族在延续。我们探索家族的来源,得知祖先的荣光,找到今天的自信,才是更加宝贵的财富。

徐寅的徐氏

(1)由浙江信安迁泉郡徐公店:徐洪(洎四子)-徐柔(洪公长子,守居浙江信安)、徐矜(洪公次子,由浙江信安迁入泉郡徐公店1世祖)---徐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