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反击李世民被骂昏君海瑞用命打土豪
电视剧《武则天秘史》中,罗与武则天的较量相当欢乐。
网络图
广斋元年,在扬州造反,王写《讨武_檄文》,其中“太宗曾为陈,他改服事。”又是晚节,又是乱糟糟的。藏帝之私,藏于室后。初学者的嫉妒,美不会让人;“掩耳盗铃,阿谀奉承,能惑主”之类的句子,既说武则天是个不折不扣的“土豪”暴发户,又批评武则天的“作风”有问题。武则天看了檄文后“哈哈大笑”,说要请罗宾国王进京做官。
一种是仕途上没有野心的人。过了两年,皇帝干脆不干了。一个是田字的头号土皇帝,他通过假装不在乎来炫耀他的最高权威。这场由两个人表演的精彩演出,在正史中也有记载。
李世民遭到了魏徵的攻击。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具有土豪特征的皇帝。大部分朝臣都愿意说:“土豪,我们可以做朋友吗?”但也有不怕死的人,当面或背后攻击土豪,千方百计在语言和行为上与土豪划清界限。真的很有意思。
位于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无疑属于顶级土豪。他死于血与火。如果他不成为老大,他就必须死。有一个叫魏徵的人为王子洗马。十七年来,李世民整天生活在唾液中。
看看魏徵的吐槽:“经年累月,意在奢靡”,意思是你小子忘本了,再这样下去很危险;“放纵自己给别人打工”就是不懂得节俭。浪费人和钱,后果很严重。“以玩为目的”意味着你没有做好你的工作。你想成为一个坏国王吗?
唐穆宗花钱大手大脚。
唐穆宗的母亲很有名,是汝阳郭旺子仪的孙女。母系家族朝野势力强大,他在皇位继承权的争夺中一路没有跌跌撞撞。唐穆宗的土豪很显眼,不读书不说话,乱花钱。国家财政处处吃紧。他天天吃吃喝喝,犒赏爪牙一大笔钱。
一天,一位名叫秦征的谏臣坐不住了,暗中起了反击。唐代谏大夫大约是“上右五品”,相当于现在的厅级干部。他们的官职不大,没有具体的权力,靠嘴吃饭,所以通常被称为“言官”。
郑钦尚说:“真嗣陛下,你应该投身于政治。但是,你会玩,会有无尽的盛宴。”明明皇帝除了鬼混什么都不知道,生活太放肆。唐穆宗看到王座时很惊讶,他感到很不舒服。他问首相萧艺,这是谁的信?萧艺说这是对医生想法的一个建议。唐穆宗不敢公开生气。他左脸被打,不得不贴着右脸称赞秦征:“老实说我的损失是真的。”
白居易、李商隐为“土豪”写诗
普通臣子见皇上不容易,就像今天的微博大V被土豪看不起一样。当一些文人“土豪,我们做朋友吧”的要求被拒绝后,只能发起“为土豪写诗”的活动,其社会意义值得深思。
唐宪宗元和二年,白居易以翰林学士身份回京。据说皇帝非常推崇贞观开元的故事,所以白居易写了一篇酣畅淋漓的《长恨歌》。有“但春天的夜晚很短,太阳升得太快,皇帝,从那时起,放弃了他的早期听证会”;“把他所有的时间都浪费在她身上,用盛宴和狂欢,他春天的情妇,他夜晚的暴君”;“直到战鼓,从渔阳轰起,震天动地,断了彩虹裙和羽衣的曲调”等句子,都是用来告诫唐宪宗不要偷懒,不要贫瘠,不要乱。然而,历史确实扮演了一个
这个人,唐文宗,最多是个中档土豪,——。他保持低调,不喜欢和大人物交朋友。他被太监欺负,还装无辜。第四年,李商隐出任省校书记。一个小官忧国忧民,对宦官篡政的弊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以《为土豪作诗》谏曰:“李秀飞泉暖香,九龙顾玉莲府。明是福寿长存,但不是从而是从寿王。”
虽然有些打油诗的味道,但是写在历代第一太监高力士身上,提醒文宗不要走玄宗的老路。可惜唐文宗不堪重负,最后在宦官越权的阴影下抑郁而死。他只有33岁。
瑞纳的人生“打土豪”
路坎坷的时候吼一声,抱着土豪不松手。
看到这首土豪诗,你可能猜到我要说谁了。没错,就是大名鼎鼎的哈利。嘉靖四十五年,海瑞被任命为户部云南科科长。他官小,工资低,基本上无事可做,这让哈利很郁闷。当时的嘉靖皇帝真的是“土豪”。
网络图
原来他是孝宗的养子,后来因为“礼仪之争”多年不上班处理政务。巡抚、巡抚等边政官员都争着给皇帝贡献吉祥之物,礼仪官也上桌祝贺。只有海瑞对此非常不满,开始抨击土豪。
他在内务府上班仅一个月后就买了棺材、其他妻子和分居的孩子,然后独自写了一封信。你很无礼:“陛下,您昏庸、多疑、残忍、自私、虚荣。既是昏君又是暴君。既不是好皇帝,也不是好人。世界上所有的臣民和人民早就对你有了看法。希望你能改掉这些坏习惯!”要知道这是要用生命去“打土豪”的!没有这个勇气,他也不会被认证为“海港峰”的别名。景帝评价道:“此人有好胜之心,而我非英雄。”囚禁了哈利整整三年。
在明朝万历年间,又有一个人物死死抱住土豪不放,名叫李三才。万历二十七年,任漕运总督,反对矿产税,提出修渠、开闸、防洪抗旱。万历皇帝对他们都置之不理,甚至“五月取薪”,发动邵富忠、徐兆奎等人攻打李三才。李三才不是好惹的。他马上反驳说:“当今对政务的指控很多,但陛下生病的根源是沉溺于财富。”“陛下近来乱政,不减六代之季。”“诸神皆怒,必有大事。”他骂万历皇帝抱怨连连:这人说话太直,一点也不给我面子。
这样的故事在史料中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宋代,而在清代却没有,值得思考。
任(Rén)姓源出:
1、出自姬姓,为黄帝少子禹阳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所载,任氏是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据《姓纂》的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那位任姓的始祖,据考证是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周朝时的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等10个姓氏,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国,最初就是由任姓分支出来的。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10个姓氏,可见得当时这10个姓氏与任姓的密切关系。
2、出自远古妊姓衍传,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人之所以得生,在于母亲妊娠,因生得姓。从母从女,为妊姓,后传为任姓。据《康熙字典》指出:“太任,文王之母”;又据《汉书》的《班婕妤传》上,也有赞美太任之辞说:“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这位周文王的母亲太任之为上古任氏之女,显而易见。
3、出自风姓,为太昊氏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氏之后,故都任城(在今山东省济宁一带),太昊就是上古的伏羲氏。任国在战国时灭亡,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任氏。
4、出自其他改姓而来。如元代王倍子之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姓。
5、据《魏书》所载,巴(即板木盾族)夷帅有任姓。
6、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
7、今瑶、回、满、蒙、土家、羌、水等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任不齐。春秋时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然而,也许是由于这个姓氏的历史实在太久远了,所以历来对于任姓的姓源,也有好几种不同的考证。譬如,《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说:“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则说:“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任姓的所出,真是众说纷纭。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莫衷一是的情形,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为源自黄帝,一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在《辞海》所提供的答案是这样的:“任姓之任,与任国之任,子孙皆以任为氏。”以上关于任姓姓源的考据,全部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数千年来的任姓,有黄帝的后裔,也有伏羲的后裔,他们有的是因被赐姓而得姓,有的是以国为氏。归根究底,所获的结论是:“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但在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任氏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任姓尽管得姓很早,但在发展中由于一直深埋不显,所以其早期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上述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省滕县南)。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可见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同时,还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乐安”为其堂号,其后遂成为当地一大郡望。另据《史记·南越列传》所载,南海尉任嚣曾矫诏使赵佗立国,这说明秦代已有任姓徙广东。至汉时,任姓已散居于我国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一带,南方则居四川、江苏、广东等地。可见,任姓在汉之前即已南迁。汉时有世居沛地(今江苏省徐州)之任敖,其后有子孙迁陕西渭南。魏晋南北朝之际,军阀混战,夷族入侵,中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任姓族人为避战乱,开始大举南迁至今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并有任姓人迁入福建。唐时,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使留居河南、山东的任姓又兴旺起来。南宋末期赵姓末代皇帝四处逃亡,元蒙古骑兵南下,使任姓逃难于我国南方各地。元末明初,旱涝蝗疫施虐,农民起义军四起,造成中原、江南人口锐减,任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别迁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大约自清代开始,闽、粤任姓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现有任姓华人,并建立有宗亲组织。如今,任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尤以河南、山东多此姓,两省任姓约占全国任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任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的百分之零点三七。
郡望堂号
1、郡望
乐安郡:汉为千乘郡。东汉时治所在临济(今山东省高青县高苑镇西北),三国时移治高苑(今山东博兴西南)。南朝宋始置乐安郡,隋置棣州,唐改乐安郡,故址在今山东省惠民县南七十里,下辖广饶、惠民、高青等县。
东安县: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公元前333年,楚以此为春申君之封邑,始建菰城县,南浔辖域隶属菰城县。秦灭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会稽郡,下设乌程、由拳等县,今区境属乌程县。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分乌程县东乡置东迁县,县治在今旧馆。南朝宋元徽四年,东迁县改为东安县(治所在今浙江富春县),次年仍复名为东迁县。隋开皇九年东迁县并入乌程县。宋太平兴国7年,分乌程县东南15乡置归安县。民国元年(1912年),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兴县,今南浔辖域隶属吴兴县。
2、堂号
水薤堂:东汉时候任棠有奇节,不肯做官,隐居教授。太守廖参去访问他,他一句话不说,只拔了一颗薤,端了一杯清水放在桌上,自己抱着小孙子坐在门下。太守明白了他的意思:“一杯水是要我太守为官必须一清如水;拔一颗大薤世告诉我要为人民办好事,必须把财大势大的土豪拔除;抱着幼孙当户,是要我留心照抚孤儿。”
此外,任姓的主要堂号还有:“玉知堂”、“叙伦堂”、“吏部堂”、“乐安堂”等。
宗族特征
1、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任姓来源虽众,但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其来源主要可归纳为两种。一为源自黄帝。具体可直接追溯到黄帝的少子禹阳,跟《元和姓纂》的说法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以国为氏”与“黄帝赐姓”但究其实质,都是黄帝的亲骨肉。二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虽血缘不同,却说明任姓由来已久。
2、任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如1929年任守正修《任氏族谱》,江苏如皋任姓一支字行为:“允远士大中,万正吉顺太”。
是雅虎的广告。
山西的一位秦氏新贵范伟,带着新来的女秘,乘坐一辆豪华加长林肯车,品着红酒加雪碧,却不知道西方贵族在经历了无数次科技革命,才将红酒中的糖份降解到最低限度;秦老板听明白了女秘书的忠告,当即将红酒加雪碧泼出车窗外;画面定格,交待这位秦氏新贵范伟是一位出自山西的土大款。秦氏范伟吊儿郎当、晃晃悠悠来到一座贵族养马场,惨遭到一位美女的白眼,因为在这位高贵的美女眼中,拥有一匹纯种宝马,远远胜过一辆豪华加长车。秦氏范伟决定查找这位高贵而傲慢美女的家庭身世,要与她比一比,谁才真正拥有贵族血统。接下来,秦氏范伟找来十几位老学究,认真考据出秦琼、秦少游等几位秦氏名人,其中秦琼是一位侠盗马贼,秦氏范伟很不满意,要他们好好地考据,继续查证,赶快查证,一定要从血统上把那位高贵而傲慢美女挤对下去。这时,老学究们异口同声:若要完成这样一桩考据“秦氏家谱”的艰巨任务,恐怕要耗费三十年。什么?要三十年?不行,我只能给你们三天、三天!众学究们,一头雾水;秦氏范伟,一脸苦恼。这时,新秘书赶紧提醒老板,用电脑搜索吧,既省时又不化钱。于是,点击“雅虎搜索”,成千上万的秦氏先人,鱼龙混杂,一起涌来,这又让秦氏范伟焦躁不安,不得不发出一道道指令,缩小搜索范围,最后按照历史名人、官职最高的指令,搜索出秦氏范伟的二十八代祖宗,乃是南宋皇朝的一品宰相秦桧!但很不幸,这位秦氏显贵,如今是长年跪倒在岳飞庙中的“跪族”。
哇噻,神奇的雅虎搜索,竟然可以将贵族搜索成“跪族”,这不是太搞笑了!更为搞笑的是,冯小刚还在上述故事中插入了五段动漫情节来诠释秦氏范伟的不同心态。冯式搞笑,一脉相承。
一、姓氏源流
任(Ré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黄帝少子禹阳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所载,任氏是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据《姓纂》的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那位任姓的始祖,据考证是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周朝时的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等10个姓氏,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国,最初就是由任姓分支出来的。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10个姓氏,可见得当时这10个姓氏与任姓的密切关系。
2、出自远古妊姓衍传,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人之所以得生,在于母亲妊娠,因生得姓。从母从女,为妊姓,后传为任姓。据《康熙字典》指出:“太任,文王之母”;又据《汉书》的《班婕妤传》上,也有赞美太任之辞说:“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这位周文王的母亲太任之为上古任氏之女,显而易见。
3、出自风姓,为太昊氏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氏之后,故都任城(在今山东省济宁一带),太昊就是上古的伏羲氏。任国在战国时灭亡,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任氏。
4、出自其他改姓而来。如元代王倍子之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姓。
5、出自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① 据《魏书》所载,巴 (即板木盾族)夷帅有任姓。
② 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
③ 今瑶、回、满、蒙、土家、羌、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任不齐。春秋时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然而,也许是由于这个姓氏的历史实在太久远了,所以历来对于任姓的姓源,也有好几种不同的考证。譬如,《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说:“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则说:“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任姓的所出,真是众说纷纭。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莫衷一是的情形,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为源自黄帝,一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在《辞海》所提供的答案是这样的:“任姓之任,与任国之任,子孙皆以任为氏。”以上关于任姓姓源的考据,全部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数千年来的任姓,有黄帝的后裔,也有伏羲的后裔,他们有的是因被赐姓而得姓,有的是以国为氏。归根究底,所获的结论是:“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但在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任氏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任姓尽管得姓很早,但在发展中由于一直深埋不显,所以其早期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上述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省滕县南)。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可见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同时,还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乐安”为其堂号,其后遂成为当地一大郡望。另据《史记•南越列传》所载,南海尉任嚣曾矫诏使赵佗立国,这说明秦代已有任姓徙广东。至汉时,任姓已散居于我国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一带,南方则居四川、江苏、广东等地。可见,任姓在汉之前即已南迁。汉时有世居沛地(今江苏省徐州)之任敖,其后有子孙迁陕西渭南。魏晋南北朝之际,军阀混战,夷族入侵,中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任姓族人为避战乱,开始大举南迁至今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并有任姓人迁入福建。唐时,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使留居河南、山东的任姓又兴旺起来。南宋末期赵姓末代皇帝四处逃亡,元蒙古骑兵南下,使任姓逃难于我国南方各地。元末明初,旱涝蝗疫施虐,农民起义军四起,造成中原、江南人口锐减,任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别迁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大约自清代开始,闽、粤任姓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现有任姓华人,并建立有宗亲组织。如今,任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尤以河南、山东多此姓,两省任姓约占全国汉族任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任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七。
三、历史名人
任 峻:人,三国时魏国典农中郎将。曾主持屯田,数年中,所在积谷,仓廪皆满。任棠: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东汉著名学者。有学问,不做官,他修居教书,有气节,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广行仁政,故有“任棠之情”之佳话。
任 延:宛城(今河南省南阳)人,东汉名吏。十二岁时,熟读《春秋》、《易经》等,有“任圣童”之称。二十三岁时任九真(今属越南)太守,延教以垦关配匹之道,五年之后,粮食丰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为名。
任 环:今山西长治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一五五五年,与俞大猷在陆泾坝等地连破倭寇,以敢战着称。着有《山海漫谈》。
任 熊:浙江萧山人,清代著名画家。工书善画,长于人物。他承陈洪绶之传统,造形古硬,敷彩鲜艳,富有装饰意趣。《大梅山房诗意图册》是其代表作。
任 昉:南朝梁著名文学家,仕宋、齐、梁三代。当时以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擅名,而沈约以诗着称,时人号曰“任笔沈诗”。藏书多至万余卷,与沈约、王僧儒并称为三大藏书家。
任仁发:元朝水利家、画家。他曾主持修吴凇江、大都通惠河、青浦、练湖和海堤工程。善画马,其鞍马与赵孟俯齐名。著名的《二马图》是他的代表之作。
任不齐:春秋末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后来,曾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的天子也加封他为“富阳侯”。
任雅相:唐高宗时宰相,在位时间不长,曾为坝江道行军总管、燕然都护等。659年,以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安乐县公,两年后卒于军中。
任伯雨: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北宋著名经学家,宋哲宗的驸马都尉。其深通经述,文力雄健。与寇准、李纲、赵鼎、文学家诗人苏轼、苏辙、秦观、名臣胡铨、李光、王岩臾九人,世称“十贤”。着有《春秋绛圣新传》。
任仁发:松江青龙镇(今属上海青浦)人,元代著名画家、水利家。他曾主持过疏浚吴淞江工程,官至浙东道宣慰副使。善画花鸟、人物,尤以画马为最,著名《二马图》为代表作。
任大椿: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学者。任礼部主事,兼《四库全书》修纂官。有《弁服释例》、《字林考逸》等。
任伯年:浙江省山阴(今绍兴)人,清代著名画家。他擅画鸟、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独到之处,所作写照,神采奕奕,其与任熊、任熏合称“三任”。
任化邦:清末捻军起义首领,太平天国封为鲁王。1865年在山东击毙僧格林沁,1866年粉碎曾国藩防河围剿计划,屡败湘、淮清军。
任弼时:湖南省湘阴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参加革命,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军委政治部主任,率部开赴山西前线,领导指挥对日作战。1938年秋赴苏联,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1940年3月回延安,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45年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同周恩来一起协助MZD指挥西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转战陕北,并参与制订土地改革等重大方针政策。1949年4月,担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名誉主席。1950年10月27日在北京病逝。主要著作编入《任弼时选集》。
任继愈,中国佛教哲学家。山东省平原县人。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研究院文学研究所。后即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宗教学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孔子基金会理事,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等职,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乐安郡:汉为千乘郡。东汉时治所在临济(今山东省高青县高苑镇西北),三国时移治高苑(今山东博兴西南)。南朝宋始置乐安郡,隋置棣州,唐改乐安郡,故址在今山东省惠民县南七十里,下辖广饶、惠民、高青等县。
东安县: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公元前333年,楚以此为春申君之封邑,始建菰城县,南浔辖域隶属菰城县。秦灭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会稽郡,下设乌程、由拳等县,今区境属乌程县。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分乌程县东乡置东迁县,县治在今旧馆。南朝宋元徽四年,东迁县改为东安县(治所在今浙江富春县),次年仍复名为东迁县。隋开皇九年东迁县并入乌程县。宋太平兴国7年,分乌程县东南15乡置归安县。民国元年(1912年),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兴县,今南浔辖域隶属吴兴县。
2、堂号
水薤堂:东汉时候任棠有奇节,不肯做官,隐居教授。太守廖参去访问他,他一句话不说,只拔了一颗薤,端了一杯清水放在桌上,自己抱着小孙子坐在门下。太守明白了他的意思:“一杯水是要我太守为官必须一清如水;拔一颗大薤世告诉我要为人民办好事,必须把财大势大的土豪拔除;抱着幼孙当户,是要我留心照抚孤儿。”
此外,任姓的主要堂号还有:“玉知堂”、“叙伦堂”、“吏部堂”、“乐安堂”等。
五、宗族特征
1、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任姓来源虽众,但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其来源主要可归纳为两种。一为源自黄帝。具体可直接追溯到黄帝的少子禹阳,跟《元和姓纂》的说法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以国为氏”与“黄帝赐姓”但究其实质,都是黄帝的亲骨肉。二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虽血缘不同,却说明任姓由来已久。
2、任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如1929年任守正修《任氏族谱》,江苏如皋任姓一支字行为:“允远士大中,万正吉顺太”。
一、姓氏源流
任(Ré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黄帝少子禹阳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所载,任氏是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据《姓纂》的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那位任姓的始祖,据考证是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周朝时的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等10个姓氏,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国,最初就是由任姓分支出来的。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10个姓氏,可见得当时这10个姓氏与任姓的密切关系。
2、出自远古妊姓衍传,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人之所以得生,在于母亲妊娠,因生得姓。从母从女,为妊姓,后传为任姓。据《康熙字典》指出:“太任,文王之母”;又据《汉书》的《班婕妤传》上,也有赞美太任之辞说:“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这位周文王的母亲太任之为上古任氏之女,显而易见。
3、出自风姓,为太昊氏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氏之后,故都任城(在今山东省济宁一带),太昊就是上古的伏羲氏。任国在战国时灭亡,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任氏。
4、出自其他改姓而来。如元代王倍子之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姓。
5、出自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① 据《魏书》所载,巴 (即板木盾族)夷帅有任姓。
② 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
③ 今瑶、回、满、蒙、土家、羌、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任不齐。春秋时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然而,也许是由于这个姓氏的历史实在太久远了,所以历来对于任姓的姓源,也有好几种不同的考证。譬如,《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说:“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则说:“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任姓的所出,真是众说纷纭。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莫衷一是的情形,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为源自黄帝,一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在《辞海》所提供的答案是这样的:“任姓之任,与任国之任,子孙皆以任为氏。”以上关于任姓姓源的考据,全部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数千年来的任姓,有黄帝的后裔,也有伏羲的后裔,他们有的是因被赐姓而得姓,有的是以国为氏。归根究底,所获的结论是:“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但在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任氏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任姓尽管得姓很早,但在发展中由于一直深埋不显,所以其早期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上述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省滕县南)。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可见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同时,还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乐安”为其堂号,其后遂成为当地一大郡望。另据《史记•南越列传》所载,南海尉任嚣曾矫诏使赵佗立国,这说明秦代已有任姓徙广东。至汉时,任姓已散居于我国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一带,南方则居四川、江苏、广东等地。可见,任姓在汉之前即已南迁。汉时有世居沛地(今江苏省徐州)之任敖,其后有子孙迁陕西渭南。魏晋南北朝之际,军阀混战,夷族入侵,中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任姓族人为避战乱,开始大举南迁至今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并有任姓人迁入福建。唐时,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使留居河南、山东的任姓又兴旺起来。南宋末期赵姓末代皇帝四处逃亡,元蒙古骑兵南下,使任姓逃难于我国南方各地。元末明初,旱涝蝗疫施虐,农民起义军四起,造成中原、江南人口锐减,任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别迁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大约自清代开始,闽、粤任姓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现有任姓华人,并建立有宗亲组织。如今,任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尤以河南、山东多此姓,两省任姓约占全国汉族任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任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七。
三、历史名人
任 峻:人,三国时魏国典农中郎将。曾主持屯田,数年中,所在积谷,仓廪皆满。任棠: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东汉著名学者。有学问,不做官,他修居教书,有气节,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广行仁政,故有“任棠之情”之佳话。
任 延:宛城(今河南省南阳)人,东汉名吏。十二岁时,熟读《春秋》、《易经》等,有“任圣童”之称。二十三岁时任九真(今属越南)太守,延教以垦关配匹之道,五年之后,粮食丰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为名。
任 环:今山西长治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一五五五年,与俞大猷在陆泾坝等地连破倭寇,以敢战着称。着有《山海漫谈》。
任 熊:浙江萧山人,清代著名画家。工书善画,长于人物。他承陈洪绶之传统,造形古硬,敷彩鲜艳,富有装饰意趣。《大梅山房诗意图册》是其代表作。
任 昉:南朝梁著名文学家,仕宋、齐、梁三代。当时以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擅名,而沈约以诗着称,时人号曰“任笔沈诗”。藏书多至万余卷,与沈约、王僧儒并称为三大藏书家。
任仁发:元朝水利家、画家。他曾主持修吴凇江、大都通惠河、青浦、练湖和海堤工程。善画马,其鞍马与赵孟俯齐名。著名的《二马图》是他的代表之作。
任不齐:春秋末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后来,曾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的天子也加封他为“富阳侯”。
任雅相:唐高宗时宰相,在位时间不长,曾为坝江道行军总管、燕然都护等。659年,以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安乐县公,两年后卒于军中。
任伯雨: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北宋著名经学家,宋哲宗的驸马都尉。其深通经述,文力雄健。与寇准、李纲、赵鼎、文学家诗人苏轼、苏辙、秦观、名臣胡铨、李光、王岩臾九人,世称“十贤”。着有《春秋绛圣新传》。
任仁发:松江青龙镇(今属上海青浦)人,元代著名画家、水利家。他曾主持过疏浚吴淞江工程,官至浙东道宣慰副使。善画花鸟、人物,尤以画马为最,著名《二马图》为代表作。
任大椿: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学者。任礼部主事,兼《四库全书》修纂官。有《弁服释例》、《字林考逸》等。
任伯年:浙江省山阴(今绍兴)人,清代著名画家。他擅画鸟、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独到之处,所作写照,神采奕奕,其与任熊、任熏合称“三任”。
任化邦:清末捻军起义首领,太平天国封为鲁王。1865年在山东击毙僧格林沁,1866年粉碎曾国藩防河围剿计划,屡败湘、淮清军。
任弼时:湖南省湘阴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参加革命,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军委政治部主任,率部开赴山西前线,领导指挥对日作战。1938年秋赴苏联,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1940年3月回延安,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45年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同周恩来一起协助MZD指挥西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转战陕北,并参与制订土地改革等重大方针政策。1949年4月,担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名誉主席。1950年10月27日在北京病逝。主要著作编入《任弼时选集》。
任继愈,中国佛教哲学家。山东省平原县人。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研究院文学研究所。后即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宗教学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孔子基金会理事,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等职,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乐安郡:汉为千乘郡。东汉时治所在临济(今山东省高青县高苑镇西北),三国时移治高苑(今山东博兴西南)。南朝宋始置乐安郡,隋置棣州,唐改乐安郡,故址在今山东省惠民县南七十里,下辖广饶、惠民、高青等县。
东安县: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公元前333年,楚以此为春申君之封邑,始建菰城县,南浔辖域隶属菰城县。秦灭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会稽郡,下设乌程、由拳等县,今区境属乌程县。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分乌程县东乡置东迁县,县治在今旧馆。南朝宋元徽四年,东迁县改为东安县(治所在今浙江富春县),次年仍复名为东迁县。隋开皇九年东迁县并入乌程县。宋太平兴国7年,分乌程县东南15乡置归安县。民国元年(1912年),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兴县,今南浔辖域隶属吴兴县。
2、堂号
水薤堂:东汉时候任棠有奇节,不肯做官,隐居教授。太守廖参去访问他,他一句话不说,只拔了一颗薤,端了一杯清水放在桌上,自己抱着小孙子坐在门下。太守明白了他的意思:“一杯水是要我太守为官必须一清如水;拔一颗大薤世告诉我要为人民办好事,必须把财大势大的土豪拔除;抱着幼孙当户,是要我留心照抚孤儿。”
此外,任姓的主要堂号还有:“玉知堂”、“叙伦堂”、“吏部堂”、“乐安堂”等。
五、宗族特征
1、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任姓来源虽众,但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其来源主要可归纳为两种。一为源自黄帝。具体可直接追溯到黄帝的少子禹阳,跟《元和姓纂》的说法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以国为氏”与“黄帝赐姓”但究其实质,都是黄帝的亲骨肉。二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虽血缘不同,却说明任姓由来已久。
2、任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如1929年任守正修《任氏族谱》,江苏如皋任姓一支字行为:“允远士大中,万正吉顺太”。
牟长牟纡
东汉乐安临济人,父子两博士。父牟长少习《欧阳尚书》。光武建武二年拜博士,迁河内太守。著《尚书章句》,复征为中散大夫。子牟纡隐居教授,门生千人。后征为博士。
牟 融
北海安丘人,东汉大臣。明帝时举茂才,任丰地县令三年,县无狱讼。章帝即位后,升太尉(位同宰相),参录尚书事。
牟 融
唐代诗人。德宗、宪宗间在世。隐居学道,终身不仕。以诗闻名,尤擅七律,诗风清丽雅闲,时有佳句。
牟振中
山东栖霞人(1984年10月---)栖霞80后爱心助老协会秘书长,鹏安德迪国际集团开发部部长,栖霞诚信农金会副会长。
牟 谷
宋代画家。任画院祗侯,曾随使赴交阯(今越南),为安南王黎桓及臣佐画像,亦曾为宋太宗画像,后升任翰林待诏。
牟 桂
隆州井研人,南宋官吏。进士出身,历任龙水县尉,什邡知县,官至终朝郎知彭州。
牟 及
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南宋官吏、诗人。咸淳进士,任福州司户参军时,有惠政。宋亡后,隐居山林,并穿丧服终身。有《乐在稿》。
牟 楷
台州黄岩人,元代隐士。以养母之故,拒绝出仕,学者称静正先生。有《九书辩异》、《河洛图书说》。
牟 全
烟台栖霞铁口(今属山东省)人,元代将领。元军讨伐日本,其率领头船开道。后赐金牌,授管军千户,升武略将军。
牟墨林
字松野,绰号“牟二黑子”。山东省栖霞市古镇都人。清嘉庆年间太学生,胶东有名的大地主,也是北方最大的地主,栖霞牟氏家族的主要创业人。祖籍湖北省公安县,其一世牟敬祖于1370年(明洪武三年)任栖霞主簿。牟墨林为十四世。[2]
牟 完
浙江省黄岩人,明代官吏。洪武九年廷试得首选,授吏部主事,擢燕王府纪善,并曾教授明仁宗。有《四礼家仪》。
牟 伦
四川省叙州人,明代官吏。永乐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因直谏犯上,被谪戍甘肃。工诗、能文。
牟 俸
四川巴县人,明代官吏。景泰进士,累右副都御史。在山东救灾时,尽心竭力,活饥民无数。后在苏州打击土豪劣绅的掠夺,得罪权贵,被谪戍。
牟 斌
明代官吏。由锦衣卫千户,擢指挥佥事。因为人正直,不同流合污,两次被罢官。
牟 庭
山东栖霞人,清代考据家、数学家。贡生出身,考据精深。有《诗切》、《投壶算草》、《带纵和数立方算草》。
牟子才
牟桂子,宋代官吏、学者。进士出身,累官工部侍郎,后被人诬谄,降职使用,后又起为礼部尚书。曾参与修纂国史。有《存斋集》。其子牟郧亦为学者,著有《陵阳集》,其孙牟应龙亦为学者,人称祖孙三才人。
牟仲甫
随州(今湖北省随县)人,宋代画家。善画猿獐猴鹿,画鸡亦有意趣。
牟大昌
台州黄岩人,宋末抗元英雄。响应文天祥的檄文,与侄牟天与起兵勤王。台州黄土岭一战,力战阵亡。
牟中珩
抗日将领(1898年—1981年),字荆璞,山东烟台黄县(今龙口市)大牟家村人。原国民党将领,陆军中将。历任51军军长、山东省政府主席、第10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第二绥靖区1945年10月建于武汉,1946年1月移驻济南。司令官王耀武)。解放后历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山东省政协驻会常委。牟中珩崇尚儒家学说,以儒治军,其为官廉洁,不随流俗,不赴宴,也不收受贿赂,因而得到一个绰号“杠子头”。牟运道
(19535—)陕西渭南人。 擅长雕塑。 198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曾参加毛主席纪念堂工程。 作品《预备队员》入选第一届全国体育美展,《过河》、《护苗》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展,《运转》入选首届全国城市雕塑展获奖牌,《草地花》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黄土地的思索》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田园诗人——王维》入 选中国雕塑艺术展,《香港短枪队员》入选建军70周年全国美展。[3]
牟衍铭
著名魔术表演艺术家,1941年出生,山东青岛人。穆派戏法第三代掌门人。[4]
牟桓
(195912—)四川人。擅长油画。198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编辑。作品《今天》入选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卖鸡的小女孩》入选全国首届油画展、《家谱》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等。[3]
牟海霞
(19626—)女,山东人。擅长油画、版画。曾进修于中央美术 学院油画专业、天津美院油画系。青海西宁画院专业画师。油画《湟源金秋》入选黄河画展 ,《霜降》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功在弓中》入选第四届体育美展,水粉画《风筝》、《 风车》入选第三届、四届全国水彩、粉画展;版画《多彩的季节》、《玛尼石》入选第九届 全国美展和第十三届全国版展等。[3]
牟桑
(19429—)山东日照人。 擅长中国画、油画。 19 6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山东建筑学院艺术系教研室主任、教授。作品有《举士奇创》、《农林益鸟》、《林黛玉魁夺菊花诗》等入选全国美展。专集有《花卉写生集》、《 中国太湖石写生集》。主编《全国高校建筑学科教师美术作品集》[3] 。
牟新生
曾任海关总署署长(正部级)、党组书记。1943年12月生,陕西扶风县南阳镇人。1971年6月加入中国***,1967年9月参加工作,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系法律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副总警监警衔,海关总监关衔。
牟大明
少将,1943年10月出生,重庆合川人。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1997年晋升少将军衔。现仍然在世[5]
牟宗三
1909年6月12日—1995年4月12日),生于山东省栖霞县牟家疃,祖籍湖北公安。1927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9年升入哲学系,并于1933年毕业。1949年往台湾,后往香港。晚年居台湾,1995年逝于台北。曾任教于华西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东海大学、台湾大学、中国文化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他独力翻译康德的《三大批判》,融合康德哲学与孔孟陆王的心学,以中国哲学与康德哲学互相诠解。
牟小龙
中国武术六段
中国武术协会会员
中国保镖协会会员
威龙国际保镖公司创始人
世界双节棍联盟协会会员
中国国际特种保镖联盟核心成员
中国国际特种保镖联盟协会副会长
中国国际特种保镖联盟协会委员会委员
程定基 2006-6-23 12:13
胥姓宗祠(285)
胥姓宗祠(285)
一、姓氏源流
胥(Xū)姓源出有三:
1、出自上古时候,炎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领,他的部落最擅长农业生产。炎帝的部落崇拜凤图腾,和崇拜龙图腾的黄帝部落一起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的部落中有一支族人叫作赫胥氏,其后代以“胥”作为姓氏,世代相传。
2、出自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大夫叫胥臣,他的儿子叫胥甲,胥甲的儿子叫胥克,胥克的儿子叫胥童。这是胥姓的一支正式形成,世代相传,是今天胥姓的一个主要来源。
3、出自复姓改为单姓。古代春秋时期,晋国有个贵族华胥氏,后来简称为胥氏,后来也简称为胥氏。在古代,胥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吴兴。
婿姓始祖:胥臣。晋国臣子中有一位胥臣,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便是我国胥氏家族的始祖。胥臣,字季子,于晋文公称霸诸侯之后,论功行赏,曾被封于一个叫臼的采邑,所以又称为臼季。依照《左传》的记载,胥臣当时在晋国官拜司空,世代的子孙都是晋国的大夫,像其子胥申,其曾孙胥童,便曾相继叱咤风云,使得胥氏家族一开始名气异常。发源于山西的胥氏,经过了漫长时间的播迁和繁衍,到了宋、明之际,便已满布天下。望族居吴兴郡(今浙江省吴兴县)。故胥氏后人奉胥臣为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胥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胥臣,他的后代以父字为姓,世代相传姓胥。胥姓:学者认为胥氏可追溯到上古帝王。“华胥氏”(伏羲、女娲姓“风”)据说“其民鼓腹而游,含哺而嬉,莫知作善作恶”。另“赫胥氏”据说“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曰赫胥,盖炎帝也”。一般以为胥姓为晋大夫胥臣之后,《左传》载:东周(公元前770-256)春秋时晋国(今山西省)晋文公(重耳)流亡时始祖胥臣,字季子,追随之,有殊功,后以使命过冀,见冀缺锄草农具,其妻赠送之,相待如宾,乃举于文公。晋国楚国城濮之战,始祖蒙马虎皮溃楚军。官拜“司空”,采邑(封地)为“臼”又称季臼,后代有的用“邑”为氏称“臼”或“季臼”。其子胥甲,孙胥克,曾孙胥童,玄孙胥午皆为“卿、大夫”。 胥臣死后,周倾王4年,秦晋两国交战,胥臣之子胥甲与赵穿,泄了军情,主帅赵盾削甲的官爵,逐到卫国,起用甲子----胥克。晋厉公时,克之子胥童为卿,他与权臣栾书、中行偃积怨很深。后来栾书、中行偃受宠于厉公,胥童遂被杀害,后人中为避仇杀,一支以祖父名字为姓,改“胥”为“童”,称童姓(《通志—氏族略》)。山西、陕西一带本是我们的根。……南北朝,宋、明之际,族人向今甘肃、山东、河北、江西、江苏、湖南、安徽、河南、东北、四川、等地拓展。《百家姓》把胥姓的“郡望”定在“琅琊郡”:春秋(公元前770-256年)指“齐”今山东胶南市琅琊。南北朝(420—479年)中原居民南迁,白下(今南京北,幕府山西南)为“客籍”也叫琅琊郡。《百家姓》编于宋朝,说明——当时胥姓成为望族是在琅琊郡,(可能是山东省或南京)。
三、历史名人
胥 鼎:金朝时候人,本来是个读书人,有大智大勇,从政做官后,运筹帷幄,办事有效,成为朝廷栋梁,被封为吴国公。
胥作霖:南宋年间江西省宜黄人,为地方治安作出过较大贡献,但他拒绝了朝廷的封赏,其高风亮节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胥必彰:明朝文官,官职是监察御史,专门负责对朝廷命官的监察。他忠于职守,权贵犯错,也直言不讳。因为他自己严正清明,所以那些对他不满的人也只好认输。而多的人赞扬他,称他为“真御史”。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吴兴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今吴兴)。相当于现在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一带地区,兼有江苏宜兴县地。
琅琊郡:秦始皇置。相当于今天山东省东南部谙城、临沂、胶南一带。
2、堂号(缺)
〖胥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威扬蒙马;
文擅乘龙。
——佚名撰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晋国大夫胥臣,字季子,食采于臼,又称臼季。曾跟从公子重耳(晋文公)出奔,后官司空。文公时,晋、宋、秦、齐联军与楚、陈、蔡联军在城濮会战,胥臣在马身上蒙以虎皮,击溃陈、蔡军。下联典指北宋长沙人胥偃,字安道,少年时苦学!后中进士甲科,官至翰林学士、开封知府。他初见欧阳修时,就为欧阳修的文章感到惊奇,于是把欧阳修召到自己门下,还把女儿嫁给他为妻。为官谨慎,生活俭朴,做官前家有良田数十顷,后来都分给了簇人。
威扬蒙马;
学擅雕龙。
——佚名撰胥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另一个版本)。上联典指春秋晋·胥臣为下军大夫,《左传》曰:“晋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溃。”下联典指宋·胥偃有文名,欧阳修爱其才,妻之以女。
谋成蒙马;
文擅雕龙。
——佚名撰胥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另一个版本)。
〖胥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书生能镇方面;
闺箴雅重丹阳。
——佚名撰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胥鼎屡典边镇,朝野倚重,南渡以后,书生镇方面有成者,唯鼎一人。下联典指宋代丹阳人胥偃与其子、孙皆早逝,闺门三代寡居,为世所称。
中国人民 胥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胥光义少将
胥光义(1916-——),别名许鑫,四川省巴中市江口区(今平昌县)人。192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11月由团转入中国 。曾先后毕业于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上级政治科、中央红军大学(1937年初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二队)、中央北方局党校第一期、南京军事学院、北京高等军事学院等院校。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88师班长、排长、副连长,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保卫局保卫队政治指导员,红军大学政治部地方工作科副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政治主任教员,晋东南抗日游击第3支队政治处副主任兼民运股股长,挺进支队政治委员,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129师政治部干部教育科科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6分校政治部主任,总校步兵科政治委员,冀南军区政治部宣教部部长,第4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支援解放 司令部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办公厅主任兼人民武装部部长,中国人民 总后勤部参谋长,国家地质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常务委员,负责组织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建设和国防科委的后勤工作。后任总后勤部常务副部长、党委常务委员,全军生产经营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等职。是第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 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主编《当代中国·军队后勤卷》的《当代中国军队后勤工作》,参与编写《中国革命老区》等。
胥治中少将
胥治中(1917-1994),湖北省石首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
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军团独立团、第4师、第7师宣传员、侦察员,红二军团卫生部特派员,第5师15团特派员。参加了湘鄂西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4团特派员,中央陕北叁边情报站站长, 鄂中区党委社会部部长,保卫部部长, 襄南地委社会部部长。1941年入延安军政学院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江汉军区政治部主任,鄂西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中原突围、进军西南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 军政治部副主任,海军青岛基地政治部副主任,海军炮兵学校政治委员,海军文化速成中学学员,国防部第七研究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机械工业部第七研究院党委书记。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4年5月7日因病逝世,终年77岁。
中国人民 胥姓高级将领、革命英烈生平简介
胥克寻烈士
胥克寻(1892-1934),四川省巴中市江口区(今平昌县)人。幼年入私塾,后因家贫辍学,以务农兼贩货为生。1930年夏加入中国 ,
1930年任 党的秘密交通员,在重庆至川东的梁平、宣汉、大竹和邻水一带活动。在白色恐怖中,多次巧妙地骗过特务,准确无误地将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传递到地下党的基层组织。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入川解放了平昌县城,在家乡秘密组织游击队,成立苏维埃,发动群众抗丁抗捐,牵制敌人。1933年率百余名游击队员在江口参加红军,被任命为江口县红军独立营营长,深入到赤白交界地区,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组建地方红军武装力量,鼓励青年踊跃参加红军。1933年8月为配合红军主力开展“营(山)、渠(县)战役”,潜回长垭、泻巴河等地了解敌人的 ,秘密建立乡、村苏维埃,兼任苏维埃主席,发动组织群众为红军送军粮、运盐巴。同年10月,“宣(汉)、达(县)战役”开始,率红军游击队痛歼民团,随红四方面军第11师解放达县。1933年11月在江口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江口县苏维埃执行委员。组建红军江口县独立团,任独立团副团长。同年12月,出席了川陕省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抓紧部队训练,积极投入反四川军阀“六路围攻”的激烈战斗。先后率部在达县的江陵、桥湾河、北山场、白衣庵和平昌的青风场等地与敌激战,奉命配合红军主力分队,穿插到敌后,摧毁敌人的粮食供给点。1934年3月23日,掩护红军主力撤退后,在红录台田家嘴,遭敌伏兵包围,因腿部受伤被俘。受尽折磨后,壮烈牺牲,时年42岁。
儿子:胥光义(1916-——),中国人民 总后勤部常务副部长,开国少将。
古人也反击李世民被骂昏君海瑞用命打土豪
本文2023-10-30 20:09:1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74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