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政务服务中心几点上班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3收藏

永城市政务服务中心几点上班,第1张

永城市行政服务中心

      电话:0370-512906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9:00-12:00 下午:13:00-17:00

永城市马桥镇行政服务大厅

      电话:0370-5591001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00-18:00

永城市龙岗镇党群服务中心

      电话:0370-563100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5:30

永城市龙岗镇杨庄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356935592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龙岗镇华佗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5937025866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龙岗镇唐庄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3523832088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龙岗镇孙楼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566401959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龙岗镇贺庄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3937090286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龙岗镇张集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367383057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龙岗镇龙岗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8338723222

      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龙岗镇孟楼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3781658222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龙岗镇韩庄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5560021153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龙岗镇陈古同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346018208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龙岗镇魏庄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3703706601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龙岗镇魏楼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5939099011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马桥镇铁塔村便民服务站

      电话:1571361535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00-18:00

永城市龙岗镇秦楼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3103701777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龙岗镇白元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3037565299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龙岗镇蔡楼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509051728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龙岗镇马阁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5090597692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龙岗镇楚庄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5938320989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龙岗镇田楼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3837030120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龙岗镇徐楼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352380018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龙岗镇孟李楼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3037559760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龙岗镇王石栏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5939099011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马桥镇何庄村便民服务站

      电话:15939083837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00-18:00

永城市龙岗镇米庄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3937050565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龙岗镇杨楼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589690098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龙岗镇王阁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583703535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龙岗镇屈庄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313703718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龙岗镇王楼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8437088985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龙岗镇孔湾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378162220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永城市龙岗镇天齐村党群服务站

      电话:15537058333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 下午:14:30-17:30

这里,曾留下人类早期文明蹒跚的脚步,丰富的古文物遗存,记载着龙山文化一个重要发展时期神秘的断层。

  这里是汉兴之地。汉高祖刘邦在此挥剑断蛇,揭竿而起,逐鹿中原,建立起400年汉室江山。

  这里是能源之都。永煤集团、神火集团、裕东电厂三大航母级企业集团坐落境内,龙腾虎跃,成为华东工业重要的能源后方。

  这里是面粉之乡。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黄淮冲积平原一望无际的肥沃土壤,使这里成为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

  2005年,这里又以规模庞大的现代面粉加工业赢得了“中国面粉城”的荣誉。

  这里是生态之城。是河南省首家生态市建设试点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认定。

  这里,就是位于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省交汇处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河南省永城市

  永城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处于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省交汇处,永城被称为河南省的东大门,素有“豫东门户”之称。永城市历史悠久,气候宜人,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是河南省东引西进战略的桥头堡城市,河南省重点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重要组成城市,河南省三点一线旅游城市,河南省生态建设市,河南省卫生城市。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华东工业的能源后方。境内有200多家面粉企业,也是国家唯一授予“中国面粉城”称号的城市,永城拥有两家中国500强企业-永城煤电控股集团和神火集团、是河南省最大的煤化工基地。永城市分别入围2005、2006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和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综合经济实力位居中部六省中小城市第11位。永城总面积为206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50万人。

   历史沿革

  永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永城王油坊文化遗址表明永城的文明史距今有4000多年。造律台萧何制定《汉律》,成为统制天下的法典。 境内有国家4A级“芒砀山文物旅游区”,陈胜墓、孔子避雨处、刘邦斩蛇处、郭塔、张飞寨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尤其是西汉大型王室陵墓群,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宛如地下宫殿,是目前世界上同时期最大的石室陵墓。洞内壁画“四神云气图”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级别最高的壁画。 秦 时 期: 于此设、治“建成县”、“酂县”、“芒县”。 西 汉 时 期: 于此设、治“敬丘县”,“酂县”。 东 汉 时 期 : 于此地改置更名为设、治“临睢县”。 隋 (610年): 于此改置更名为“永城县”。 金元(1221年): 升为州,元至久二年(1265年)复降为县。 1945年 2月: 于此地改置更名为“雪涡县”、“雪枫县”。 1949年 3月: 复名“永城县”。 1996年10月 : 国务院撤销永城县设立省直管“永城市”。(见《国务院公报》96年10月刊。)

  ⑴ “永城”的来历: 因县城屡遭水击而不破,故名永城。取永远为城之意。 (《永城县志》)

  ⑵“建成县”: 秦置,故城位置在今永城东北35里陈集乡刘寨,隋城系依汉芒县旧址,今地面尚存东北城角,高于地表05米。《永城县文物简介》1981年永城县文管会编著。《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学社出版)亦将该城标于永城县东南。

  ⑶“芒县”: 秦置,地处今永城东北35里芒山、陈集一带。

  ⑷“敬丘县”: 汉初置敬丘县,东汉改为太丘县,晋县废城存。地处今永城西北。

  ⑸“酂县”: 秦置,地处今永城酂城一带。 永城地理编辑本段  永城处在东经115°58′~116°39′,北纬33°42′~34°18′之间,平均海拔33米。市境的北、东、南及西南部分别与安徽省的砀山县、萧县、濉溪县、涡阳县、亳州市毗邻,西部和西北部与河南省的夏邑县缘连。沱河穿过西城区的北部和东城区的南部,芒砀山位于北部的芒山镇境内,主峰海拔高度159米。311国道从中部东西贯穿境内,连霍高速公路从北部东西贯穿境内。全境近似椭圆,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平均海拔319米,除西北有方圆16平方公里的芒砀山群外,大部分为平原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30C。 行政区划编辑本段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永城市现辖11个镇、18个乡,744个行政村,3706个自然村。所属乡镇有:演集镇、城关镇、 芒山镇、高庄镇、酂城镇、裴桥镇、马桥镇、薛湖镇、蒋口镇、陈集镇、十八里镇、城厢乡、候岭乡、黄口乡、新桥乡、双桥乡、王集乡、李寨乡、卧龙乡、龙岗乡、马牧乡、酂阳乡、太丘乡、顺和乡、条河乡、刘河乡、陈官庄乡、苗桥乡、茴村乡。

  乡镇简介

  城关镇

  位于永城西城区,总面积142平方千米,总人口10万人。镇政府驻利民居委会。

  2002年底,辖18个居委会(解放、塔东、塔西、岳山、中山、健康、人民、淮海、红旗、红学、胜利、西南、永和、花园、雪枫、利民、东方、白洋)、8个村(东关、西关、南关、北关、南园、大营、马岗、董桥),41个村民组,22个自然村。

  演集镇

  位于永城市东城区,面积598平方千米,总人口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万人。镇政府驻演集村。

  2002年底,辖8个居委会(车站、百花、永兴、沱滨、文化、菊花、月季、欧亚)、26个村(演集、黄庄、豆楼、胡阁、谢楼、曹楼、张大庄、陆楼、李楼、时庄、代王楼、关庄、李林、刘楼、刘庄、韩寨、梁油坊、天齐、朱小庄、丁楼、丰庄、武庄、胡楼、张楼、郭楼、李庄),250个村民组,210个自然村。

  高庄镇

  位于永城市东部。总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55万人。镇政府驻高庄村。

  2002年底,辖31个村(高庄、程元、曹庄、王庄、陈庄、王楼、大厂、车集、贾庄、韩庄、郭寨、申楼、闫瓦房、坡里、黄李、谢庄、谢店、蒋洼、冀庄、前张、大张、孙楼、单庄、郭庄、黄屠、葛店、高台、邵庄、洪楼、周庄、练庄),271个村民组,154个自然村。

  陈集镇

  镇政府驻陈集村。2002年底,辖34个村(陈集、郭庄、刘寨、双楼、代井、大朱庄、东风、孟寨、丁西、丁东、侯庄、张莫庄、张王庄、刘楼、望庄、豆油坊、大陈庄、贾庄、张庄、王善庄、刘河、朱寨、胡井、赵楼、花园、李古洞、马古洞、汉陈、香庄、高庙、芦庄、松元、练油坊、练楼、姚楼、道南),307个村民组,169个自然村。

  薛湖镇

  镇政府驻薛南村。2002年底,辖35个村(薛南、曹大庄、薛北、朱坑、金顶、崔庙、康庙、陈小庙、徐营、侯楼、洪路口、聂庙、丁庙、程大庄、陈寨、董阁、宋楼、王桥、周阁、黄营、豆楼、聂四楼、董庄、班寨、李草楼、李庄、张七楼、洪寨、宋河、刘家庙、张白元、聂寨、候寺、陈楼、付楼),313个村民组,139个自然村。

  2005年,撤销滦湖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薛湖镇管辖。

  芒山镇

  位于永城市北部。总面积71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政府驻雨亭村。

  2002年底,辖26个村(山城、前尧、后尧、僖山、夏庄、雨亭、磨山、周桥、张庄、柿元、马山、陶山、刘厂、关庄、朱厂、松元、大庄、刘庄、彭厂、郑楼、丁楼、赵楼、姜楼、陈楼、种庄、周庄),211个村民组,98个自然村。

  蒋口镇

  镇政府驻蒋南村。2002年底,辖33个村(蒋北、蒋南、张庙、赵庄、崔油坊、凡集、北李楼、后板桥、四口楼、张菜园、常湾、前板桥、西李楼、张洼、葛洼、蒋型坊、乔楼、车楼、张集、谢庄、南李楼、王庄、谢集、九千米、陈楼、北李庄、田水井、秦湾、张梨园、刘集、仟佛、洪楼、刘庄),282个村民组,170个自然村。

  酂城镇

  位于永城市西部。总面积706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政府驻酂东村。

  2002年底,辖33个村(酂东、王庄、双楼、龚庄、乔集、张庄、中楼、王楼、薛庄、宋庄、肖阁、菊庄、王寨、夏三楼、刘庄、袁庄、酂西、酂南、夏庄、侯寨、花园、丁阁、张楼、柏元、姑庵、丁桥、曹庄、五里、卞庄、马六、李集、肖楼、胡楼),284个村民组,146个自然村。

  裴桥镇

  位于永城市西南部。总面积1264平方千米,人口56万。镇政府驻裴桥村。

  2002年底,辖29个村(裴桥、任楼、王阁、孙母庄、朱庄、胡小寨、和顺、田楼、张店、前老家、李阁、梁堰、程庄、刘井、夏平楼、夏桥、周阁、崔庄、苏楼、邵庄、杨楼、盐店、苏沟、书案、刘庄、万楼、黄楼、乔庄、赵楼),243个村民组,185个自然村。

  马桥镇

  镇政府驻马北村。2002年底,辖30个村(马北、郑庄、洪寺、何庄、阎庙、梅庙、马南、庞楼、陈庄、陈湾、小苏庄、田楼、庞庄埠、刘楼、沈楼、侯寨、王桥、孙庄、同沟、马彭、常集、武庄、王庄、朱庄、洪沟、唐庄、李庄、铁塔、菜园、果园),289个村民组,196个自然村。

  十八里镇

  镇政府驻十八里村。2002年底,辖19个村(十八里、曹庄、祝庄、成楼、单阁、彭楼、陈楼、孙元、刘岗、七里店、郭李庄、三座楼、王双楼、十里庙、柘树、望堂、李窑、大李庄、陈土楼),131个村民组,67个自然村。

  城厢乡

  乡政府驻戚庄村。2002年底,辖19个村(戚庄、北郝、刘岗、韩庄、高余庄、李林、张楼、程楼、王楼、高玉楼、南郝、李庄、八里庙、冯寨、张庄、张大庄、洪岗、任楼、八里庙),203个村民组,131个自然村。

  候岭乡

  位于永城新市区南部,新城工业开发园区坐落境内。人口51万人。乡政府驻十八里村。

  2002年底,辖28个村(侯岭、方庄、程营、孟庄、张井、柏山、李口、施庄、蔡元、高楼、韩二庄、孙庄、大王庄、草庙、陈庄、亓庄、钟庄、呼东、呼中、呼西、二十里、十八里、谢楼、酒店、蒋阁、化庄、任湖、解庄),233个村民组,138个自然村。

  茴村乡

  乡政府驻东街村。2002年底,辖24个村(东街、南街、西街、张石桥、刘营、苗阁、代庄、邓庄、盛营、杨庄、汪庄、岳庙、谭桥、苗庄、位老家、李楼、刘元、翟庄、吕店、杨套楼、老阎楼、韩楼、崔庄、张大楼),235个村民组,104个自然村。

  苗桥乡

  位于永城最东部。总面积50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乡政府驻张楼村。

  2002年底,辖20个村(新庄、梁海、水寨、陈大庄、周集、汤庙、苗北、曹楼、张楼、高楼、屈庄、苗南、李黑楼、韩阁、杨楼、武庙、黄土楼、花园、药店、黄楼),156个村民组,86个自然村。

  刘河乡

  乡政府驻刘河村。2002年底,辖27个村(刘河、訾楼、竹元、棘古同、王楼、尹楼、杨各子、郭洼、窦石桥、大秦集、王集、豆官坑、丁庙、万善庵、李庄、刘集、位庄、朱楼、倪阁、孙厂、孟集、姜庄、祖楼、刘小尧、武楼、周庄、谢楼),234个村民组,198个自然村。

  滦湖乡(已经撤销)

  乡政府驻李井村。2002年底,辖16个村(李井、郭长庄、张大庄、张路口、张营、阎庄、张楼、朱庄、余楼、郭楼、刘松元、练楼、代河、吴瓦房、单河、李楼),133个村民组,67个自然村。

  2005年,撤销滦湖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薛湖镇管辖。

  条河乡

  乡政府驻李楼村。2002年底,辖27个村(李楼、排集、肖庄、冯庄、王石庄、种寨、郑楼、祝庄、吴营、侯庵、宗楼、李各、翟营、王山、堤湾、王庙、水库、东侯庙、西侯庙、贾洼、徐山、条河、邵山、鱼山、李双楼、邸楼、郭集),227个村民组,87个自然村。

  顺和乡

  乡政府驻东街村。2002年底,辖29个村(东街、西街、高新庄、高双庙、张庄、赵庄埠、夏楼、吕小楼、玉皇、丰沃、李大庄、蔡小街、蔡庄、后六子、梁庄、朱庄、房集、韩庄、王庄、高平房、蒋大庄、刘木匠庄、高口、姬庄、赵洼、赵营、刘古同、赵路口、洪菜园),245个村民组,145个自然村。

  太丘乡

  乡政府驻太丘村。2002年底,辖20个村(太丘、刘楼、崔楼、齐阁、后韩庄、邱庙、洪庄、吴圩、张牌坊、曹庙、杜庄、黄桥、洪小楼、丁庄、万庙、胡小厂、石庄、石槽、许河、六湾),194个村民组,97个自然村。

  酂阳乡

  乡政府驻酂北村。2002年底,辖30个村(酂南、酂北、酂西、常庄、盛楼、吴庄、母阁、牌坊、乔霍楼、凡庄、宋庄、乔楼、崔庄、练楼、代营、陈阁、李庄、杨庄、翟楼、马楼、张线庄、六湾、陈楼、王楼、柳元、蔡集、孟桥、油坊、刘庄、黄盆厂),225个村民组,112个自然村。

  马牧乡

  乡政府驻马牧村。2002年底,辖30个村(马牧、桑李庄、东霍、两口、乔楼、赵庄、西霍、郑西、丁寨、荣庄、丁老家、候洼、南董楼、程阁、歧麦、丁大庄、卜南、丁三楼、郑寨、西董楼、棠林、霍土楼、付小楼、五子楼、郑东、丁路口、卜北、王庄、马庄、宋王庄),233个村民组,109个自然村。

  龙岗乡

  乡政府驻龙岗村。2002年底,辖28个村(龙岗、唐庄、贺庄、徐楼、华佗、王楼、魏庄、孔湾、杨楼、秦楼、白元、蔡楼、马阁、屈庄、陈古同、孙楼、韩庄、位楼、王石栏、张集、米庄、天齐、孟楼、王阁、楚庄、杨庄、孟李楼、田楼),306个村民组,164个自然村。

  卧龙乡

  乡政府驻洪福村。2002年底,辖22个村(洪福、黄庄、潘老家、潘双庙、高胡楼、李庄、位桥、潘桥、杨大庄、丁楼、浑河、潘楼、王庄、刘园、余庄、刘楼、王元、伊庄、石桥、王行、宗桥、夏朱元),192个村民组,113个自然村。

  双桥乡

  乡政府驻双桥村。2002年底,辖25个村(双桥、王店、李林、杨岗、王香楼、碱荒、李珍庄、贺孙楼、魏洼、桑楼、孙瓦房、刘阁、大位庄、何楼、孙楼、张阁、王炉营、小王庄、汤楼、曹沟寺、邓楼、张桥、徐庄、乔洼、赵洼),225个村民组,125个自然村。

  王集乡

  乡政府驻王集村。2002年底,辖17个村(王集、崔营、余庄、庄楼、李岳楼、任楼、李沟、乔楼、郭庄、曹庄、凡营、闫庄、郭桥、八口楼、刘老家、蔡阁、石营),152个村民组,88个自然村。

  李寨乡

  乡政府驻李寨村。2002年底,辖21个村(李寨、苏小庄、徐庄、曾楼、关庄、余庄、支庄、丁唐、苏暗楼、张迁、庞庄、陈庄、麻冢、二郎、大李家、苏李家、苏阁、唐楼、彭庄、魏庄、苏楼),178个村民组,118个自然村。

  新桥乡

  乡政府驻新桥村。2002年底,辖18个村(新桥、曹桥、秦庄、江庄、张寨、马庄、韩六子、胡寨、胡道口、蒋庄、前刘营、孙庄、侯楼、朱楼、甘城、小刘庄、荣庄、温油坊),187个村民组,112个自然村。

  黄口乡

  乡政府驻黄口村。2002年底,辖20个村(黄口、顿桥、赵楼、丁楼、李平楼、李当庄、大刘庄、老家、木楼、大寨、陈楼、曹楼、成庄、许庄、胡庄、田庄、何桥、闫王庄、白庄、道庄),175个村民组,100个自然村。

  陈官庄乡

  乡政府驻陈官庄村。2002年底,辖14个村(陈官庄、胡庄、黄松林、李门庄、刘集、郭楼、堌尚、潘窑、陈庄、杨寨、左寨、张大庄、王庄、李庄),113个村民组,56个自然村。

  李氏家谱

  〖李氏来源和演变〗

  汉族李姓的渊源主要来自三大支:赢姓、姬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嬴姓。李氏的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五帝"时代高阳氏颛顼,出自嬴姓。颛顼氏族属于东夷族,最早活动于今河南东部,后来北迁到帝丘,即今河南濮阳西南。到了唐尧时代,颛顼部落已分为八个氏族,其一为庭坚,其首领皋陶为尧帝的大理官,其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协助大禹治水,获姓嬴。治水成功,颛顼氏族也得到了发展。皋陶的子孙一直作大理官,至夏朝时,其子孙以官名为氏,即理氏。商朝末,大臣理征因正直敢言得罪了纣王,被害。其子理利贞出逃,隐于今河南西部嵩县的伊水旁。因靠树上的果子(木子)充饥才得以存活,遂改理氏为李氏。李姓至今已有3100多年的历史。

  第二支出自姬姓。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国。一部分巴人留于渝境的成为板楯蛮,而南移到湘西的巴人成为武陵蛮的一部分,迁移到鄂东的称江夏蛮和五水蛮。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公元前303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后灭于东晋。这支姬姓李氏的历史有2800年。

  第三支出自赐姓和外族改姓。西南民族中多李姓,其原因是当权者的赐姓和崇仰汉人的自取姓所造成的。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北方连年战乱、政权频繁更迭、外族不断进入中原,李姓随其他的原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和发展。中原百姓中开始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李姓中也混入了匈奴人和鲜卑人的基因。发生外族流入李姓的主要民族有:唐朝的沙陀、氐、回纥、契丹、高车、吐蕃、西域各国等族,以及犹太人、波斯人、安息人、朝鲜人等外国人。之后这种融入从未间断过,北宋西夏国党项族、金国女真族,明清时期的蒙古人、满洲人、西北的土司和西南的土著均纷纷改汉族姓,尤以李姓为首选。这些少数民族长期与汉族混居,其中大部分汉化了。在当代的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多李姓,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另一重要外姓的融入是李氏王朝赐与有功大臣武将为国姓,这是李姓人口迅速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李姓的根源〗

  1李姓由来

  李姓之“李”,最初指的是一种植物――李树,属蔷薇科。但李姓的直接来源却是商朝官名――大理。

  李姓的来源,与原始人类的淳朴生活习惯有密切联系。最初的“李”指某种植物,如《说文》所云:“李,果也。”李树,属蔷薇科,为落叶亚乔木,高丈余。李子,就是它的果实,球形,至夏成熟,红色有光泽,味酸甜,供食用,一名嘉庆子。

  随后,“李”随着汉字形义的推移而与法理、星象等含义相通。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姓,则见于《通志o氏族略o以官为氏》:“李氏,皋陶为尧大理,因官命族为理氏。商朝半年,理征改为李氏。”

  有人把我国几千个姓氏归类排列,其中以植物为姓氏的,诸如花、草、树、苗、林、木、杨、柳、桃、李、桂等,有一二十种。这可以追溯到远古氏族的图腾崇拜。然而李姓最早的含义却不在植物,而是理官之“理”,至商朝时期才向植物之“李”转化。

  从远祖皋陶到大唐脉裔是李姓由初萌到壮大的历程。李姓血脉中的12个政权,58个帝王,无数将相名臣,大多出现在这个时期。

  在中国姓氏发展史中,李姓见诸史籍在周之后。《国语·郑语》中的祝融之后八姓、《晋语四》中的黄帝之后十二姓、以及《左传》所载的西周二十姓,都未见李姓。《姓解》也说:“周之前未见有李氏。”《史记》载:“自周有老聃,姓李。”

  2 李氏家谱

  此后李姓见载逐渐增多。关于李姓的来源,归总起来,有如下五种:

  第一,传说中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曾任尧、舜的大理之职(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古字中“理”与“李”相通)。

  作者: feng无痕 2007-5-30 14:44 回复此发言

  --------------------------------------------------------------------------------

  2 李氏家谱

  第二,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或李)为氏。又有老子为李氏女所生之说。传说李母怀胎81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腑而生,“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此指树为姓,历来被称为“妄”说。

  第三,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后代有李左车,其后为李氏。

  第四,北魏叱李氏所改。

  第五,唐代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被赐李姓。

  李氏来源的五种说法中,前三种在《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中合为一源,皋陶、老子、李左车为同一世系中的人物。对此,早已有人提出疑问。《升庵集》卷50《李姓非一》中则说得颇为尖锐,认为“陇西之李与唐室之李不同族”,《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圹附会枉撰,媚时之说"。

  陈寅恪也曾对李渊的祖先进行过考证,认为李渊的祖先可能是赵郡李氏之后,而不是陇西李氏之后,因其族葬在赵州昭庆县(今河北隆平县)。

  由上可知,对于《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中所记的世系,世人是有争议的。然而,众多的姓氏学著作中,记皋陶为李姓之祖则是同一的。至于大唐宗室李氏是否不属汉族而为“夷狄”,也无确凿证据,以西凉来断其民族,恐怕太武断。而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本来就同出一祖,因而追溯李氏之源流,仍不妨以《唐书·宗室世系表》为主要依据。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正是由于唐朝对李氏宗族的考证和详细记载,才有今天李氏宗谱的完整存在,像李姓这样将其族源详细载人正史的,并不多见。这与其他姓氏多为家族传抄家谱、记载族源相比,自然更为可靠、详细。

  2指树为姓

  “指树为姓”是李姓生成的最早根源。

  据《秘笈新书》引《姓纂》及《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记载:“李氏,帝颛顼高阳之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咎繇(皋陶)”。

  皋陶,为东夷部族首领,活动中心在偃(奄),即今山东省曲阜市。《史记正义》引《世纪》说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故帝(舜)因之而赐姓曰偃”。这就是《左传》中所说的“天子因生而赐姓”。皋陶,在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任理官,即掌管司法的长官。《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他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墨、劓、(非刂)、宫、大辟),并依照罪行的轻重来量刑治之,还对不用五刑的罪人分等流放,使天下人心信服。

  传说皋陶专门训养了一头名叫触(角圭) 的独角奇兽,这奇兽有一种特异功能,那就是能辨善恶真伪。它一遇见有罪的人,就会用尖利的独角去冲撞;一发现谁在说假话,就会怒气冲冲,令人生畏。皋陶用这样的奇兽断案,真是再好不过了。所以,皋陶以善理刑狱著称于世。神话毕竟是神话,可这个神话故事却把人们带到遥远的上古时代,仿佛看到皋陶正直而果断的形象。

  正是由于皋陶崇高的名誉,所以至舜继位后,仍用皋陶为大理。于是,天下罪恶得以平正,人们安居乐业。任职期间,皋陶多次提出贤明的谋略,认为治天下须慎修其身,特别强调“知人”和“安民”,他的主张深得舜帝赏识。舜帝以皋陶最贤,将他作为继位的候选人。但是,舜帝还未来得及把帝位禅让给皋陶,皋陶就病逝了。

  皋陶死后,“葬之于六”《史记》引《括地志》云:寿州(安徽)安丰县南130里,故六城东),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以后六便成为一个偃姓小国。楚穆王灭之,无谱。皋陶有长子伯益,《帝王世纪》说:“伯翳(益),为舜王畜多,故赐姓嬴氏。”可知,伯益因善训鸟兽而被舜帝赐了嬴姓,成为嬴姓部落的首领。皋陶的次子名仲甄,又叫仲偃,仍以偃为姓。以后,偃姓奉皋陶为祖,以姓为氏。皋陶之后,历虞、夏、商,26二十六世为理官。按照古人以官为氏的习惯,故称皋陶及其子孙为理氏。以官为氏的理氏,传至理征时,任商纣王的理官,时商纣王昏庸无道,沉湎于女色,理征屡屡进谏,执法不阿,为昏*的纣王所不容,终遭亡身之祸。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幼子利贞逃了出来,奔于伊侯之墟(今河南境内),饥饿不堪,见一树上结有果实,便采了来吃,母子得以活命。其后,利贞畏于纣王的追捕而不敢姓理,于是以“木子”救命之恩,改称李氏。这就是后来“指树为姓”之说。按此说,李姓之始当在商末周初。

永城市政务服务中心几点上班

永城市行政服务中心      电话:0370-512906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09:00-12:00 下午:13:00-17:00永城市马桥镇行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