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氏有什么名人?
靳尚(-前311),战国楚臣。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人。怀王十八年(前311),秦派张仪诱使怀王绝齐,怀王发觉受骗,欲杀张仪。他接受张仪厚赂,通过怀王宠姬郑袖进言,张仪得以释归。他自请监视张仪,随同去秦;途中被魏人张旄杀死。
靳黈(tǒu)(生卒年待考),战国时期上党郡守。公元前263年,韩桓惠王企图献出上党向秦求和,不料上党郡守靳黈抗命不尊,力主抗秦,韩王派冯亭接替靳黈。冯亭以上党归赵,引发秦赵长平之战。(见于《战国策》)这个靳黈是继靳尚之后在史料中出现的第二位靳氏先祖。
靳歙:(公元前?~前183年),垣曲上敌原村(今山西垣曲)。著名汉朝重臣。信武侯靳歙,初以侍从官员身份跟随沛公刘邦,他是从宛朐起兵的。曾进攻济阳。击败过秦将李由的军队。又在亳县南和开封东北攻打秦军,斩杀一名千人骑兵的长官,斩获五十七首级,俘虏七十三人,受沛公所赐爵位,封号为临平君。后来又在蓝田北进行战斗,斩秦军车司马二人,骑兵长官一人,斩获二十八首级,俘虏五十七人。又率军到达霸上。当时沛公立为汉王,赐封靳歙建武侯爵位,并升他为骑都尉。靳歙随从汉王平定了三秦。高后(吕雉,吕后)五年(公元前183年),靳歙去世,谥号为“肃侯”。他的儿子靳亭代承侯爵。二十一年后(公元前162年),靳亭因驱役百姓超过了律令规定,在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朝廷剥夺了他的爵位,同时免除了其封地。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肃侯玄孙之子长安上造靳安汉诏复家。
靳强:西汉将军。汉二年(前205)以郎中骑千人从阳夏随刘邦,击项羽,以中尉破锺离眛 。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二月,受封汾阳侯。国都在今山西静乐县西。传四世:壮侯靳强-共侯靳解-康侯靳胡-侯靳石。武帝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五月,侯靳石“坐为太常,行太仆事,治啬夫可年,益纵年,国除”。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靳强玄孙长安公乘靳忠诏复家。
靳允,生卒不详,东汉末年兖州范县(今山东范县)令。
靳详:生卒年不详,三国时蜀使臣。太原(治今山西太原)人。
靳冲(-312),十六国时汉镇北将军,被刘聪下令斩。
靳陵(-312),十六国时汉将作大匠望都公,因奉命筑造温明、徽光二殿,逾限不成,被刘聪下令斩于东市。
靳准(-319),十六国前赵臣,匈奴族,曾任中护军,其女为刘聪皇后。318年(麟嘉三年)刘聪死,其子刘粲即位。靳准任大将军,录尚书事,独掌大权,未几,杀刘粲自立,号为大将军,汉天王,置百官,遣使称藩于晋,不久,亦为其部下所杀。
靳月光(生卒不详)靳准之女;月华之姐。史称她和妹妹靳月华“皆国色也”。
靳月华(?—318年),汉国昭武皇帝刘聪皇后。父靳准,官大司空领司隶校尉。靳月华和姐姐靳月光,都有沉鱼落雁的美貌,史称为她俩“皆国色也”。
靳皇后(?——318年),靳氏,出身匈奴贵族,生年不详。汗国(五胡十六国)隐皇帝刘粲的皇后。刘粲立为太子时,纳靳氏为太子妃,生子刘元公。318年,刘聪死,刘粲即位,立靳氏为皇后,立刘元公为太子。不久,刘粲被大司空靳准杀死,靳准又为部将所杀,靳皇后同时遇害。
靳康女者,不知何许人也。美姿容,有志操。刘曜之诛靳氏,将纳靳女为妾,靳曰:“陛下既灭其父母兄弟,复何用妾为!妾闻逆人之诛也,尚污宫伐树,而况其子女乎!”因号泣请死,曜哀之,免康一子。——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六列女
靳豚(?—350年),十六国时后赵大将。公元350年八月张贺度、段勤、刘国、靳豚会师于昌城,准备进攻邺城。魏国主冉闵亲自统领军队反击,在苍亭交战,张贺度等大败,死亡二万八千人。冉闵追到阴安,杀了靳豚,将其兵众全部俘虏后返国。
靳瑰(?—398年),十六国时南燕抚军司马。被慕容德所杀。
靳安:后燕太史令。
靳山顾:(生卒年待考),南朝梁西江督护。梁武帝大通二年(529年)与流放广州的宗室萧正则合谋袭击番禺,“招诱亡命,将袭番禺。未及期而事发,遂鸣鼓会将攻州城。刺史元景仲命长史元孝深讨之。”——《南史》卷51《临川王萧宏传附子萧正则传》
靳孝谟:(公元?~619年),武功人。著名隋朝末期官吏、唐朝大臣。隋朝末年,朝邑(治今陕西大荔)的法曹靳孝谟以蒲津(今山西永济旧蒲州城)、中潬(今河南孟县)二城归降唐高祖,因功授金紫光禄大夫。
靳裁之:(生卒年待考),颍川郡人(今河南颍川)。著名宋朝学者、经学家。靳裁之学识渊博,精通儒家学说,从小就开始精学伊洛程氏之学。后来的著名南宋经学家胡安国在入太学时,其老师就是靳裁之。
靳怀德(945—1017),博州高唐人。祖昌范,殿中丞。父隐,禹城令。怀德太平兴国中明法,解褐广安军判官。秩满,授鸿胪寺丞,历著作佐郎、太子左赞善大夫、通判相州,改殿中丞、通判广州,迁国子博士、通判沧州。历虞部、比部员外郎,又通判莫州,知德州。
靳六耶:(生卒年待考),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人。著名宋朝大司徒、怀远将军。
靳十耶:(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宋朝奉议大夫。
靳青:(生卒年待考),山西人。著名宋朝画家,善画猫,以致画猫能避鼠。
靳东发: 〔宋〕字茂远,官止州卒。其性多能,尤工画艺,人目之为靳百会。当时画手少作故事人物,颇失古规鉴之意,东发集古今谏诤百事以为图,号百谏图。——《画继、图绘宝鉴》
靳真明:(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金国征南大元帅。
靳秘:(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金国宣授大都评史。
靳德渊:(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元朝兵部尚书,追封西河郡侯。
靳显:(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元朝镇四川大元帅。
靳用:(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元朝廉访司使。
靳凤:(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元朝三务使。
靳和:(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元朝镇南大元帅。
靳麟:(生卒年待考),靳和长子。曲沃人。著名元朝绛阳军节度使。
靳荣:(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元朝奎章阁大学士。
靳昺,字克昌,绛州曲沃人。兄荣为奎章阁承制学士,奉母王氏官于朝。母殁,昺与兄荣护丧还家。至平定,大雷雨,流水骤至,昺伏柩上,荣呼之避水,昺不忍舍去,遂为水所漂没。后得王氏柩于三里外,得昺尸于五里外。诏赐《孝子靳昺碑》。——《元史》卷一百九十八 列传第八十五 孝友二
靳颉:(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元朝征西大将军。
靳杲:(生卒年待考),曲沃人。著名元朝奉议大夫。
靳煌(1210—1293)又名德茂,字子安,祖籍河县王封人(今河南焦作市中站区许衡街道办事处东王封村)。元代正三品嘉议大夫、怀孟路总管、尚药太医、太医院副使。生于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3月17日,元太祖成吉思汗五年,南宋甯宗赵扩嘉定三年)农历二月己卯日。
靳忠,深州静安人。以才勇为阿术所知,拔为帐下亲军。从攻樊城,又从破沙洋、新城,摄行军百户。至元十二年二月,追败宋殿帅孙虎臣,夺其乘舟,伯颜壮之。及常州破,录前后功,真授管军百户。江南平,伯颜以忠赏不酬劳,命为管军千户,佩银符。从讨建宁黄华,手刃贼首黄朝奉、王拔都,又获其骁将陈统制。行省赉白金碗二以旌之。后以伯颜荐;除武略将军、邓州翼管军下千户。二十一年,从忙古台入朝,赐金符,就擢中千户。枢密院申定兵制,又改下千户。卒。忠礼敬贤士,恂恂有儒者风。先是,诸将讨闽浙之乱,多俘良民为奴,忠令自相保任,散归乡里。其后男女相携来谢,作斋祠以为福报焉。——选自 《新元史》卷一百六十五·列传第六十二
靳德进:(生卒年待考),原籍潞州,后徙大名。著名元朝大臣。祖靳璇,父靳祥,佩金符,赠集贤大学士。靳德进尤精于星历之学。累迁秘书监、掌司天事。凡攻占取胜,皆豫克日期,无不验者。会车驾自上京还,召见白海行宫,授资德大夫、中书右丞、议通正院事。元仁宗即位,命领太史院事,理辞不允。
靳贵:(公元1464~1520年),字充遂,号戒庵;江苏丹徒人。著名明朝大臣、文士。著有《戒庵集》二十卷。
靳观明 〔明〕号浮玉,京口(今江苏镇江)人。靳贵裔孙。颇擅临池之誉,与同郡陈永年方驾。善以墨渖写山水,竹石亦复超妙。——《无声诗史》
靳义:(生卒年待考),字原礼;河南淇县人。著名明朝大臣。由太学生入仕,累官监察御史。明永乐初年(公元1403年)巡行畿辅,承办贪官,纠正冤案,每日只吃素食,无取于民,皇太子赐给他鱼米,以表彰他的廉洁。官至湖广按查副使。
靳学颜:(生卒年待考),字子愚,济宁人(今山东济宁)。著名明朝学者。靳学颜是明嘉靖十三年举乡试第一。明嘉靖十四年进士,授南阳推官,以廉平称。历吉安知府,治行高,累迁左布政使。明隆庆初年,入为太仆卿,后改光禄大夫。不久又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靳学颜内行修洁,后来见高拱以首辅掌铨,专恣甚,遂谢病归。靳学颜著作颇多,逝世后仅存十之二三。著有《雨城集》二十卷行于世。
靳学曾,靳学颜之弟,山西副使。治绩亦有闻。
靳时芳:(生卒年待考),姚安人。著名明朝大孝子。侍父赴京,父疾不能乘马,靳时芳背负而行。母病,靳时芳晨夕抱扶,历三十二年如一日。家贫教授,畦步有绳尺,游其门者,皆有规程。父严母慈,子孝妇贤,团结和睦,勤俭持家,数十年如一日。福寿延年,八十三岁逝世。
靳於中:(生卒年待考),河南尉氏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进士,仕至大理寺正卿,刑部尚书。卸官后徙居密县,后分移登封。著有《礼记礼宗全录》四册,义释“闯王”留下美谈。
靳居,字淑孔,长垣人。崇祯进士,曾知济源、莱阳二县,有政声。
靳滋昂:(生卒年待考),河南尉氏人。著名明朝末年医学家。著有《心经楞严经注》,《黄庭内外景经注》。
靳统武,明末平阳侯。
靳辅:(公元1633~1692年),字紫垣;祖籍辽阳人(今辽宁辽阳),汉军镶黄旗人。著名清朝大臣、水利工程专家。官职是“河道总督”,他熟知水利,对古代水利工程潜心钻研,吸取前人经验,指导民众治水修渠,深受百姓受戴。后来写出一部《治河书》,是中国治水历史的总结,是水利史上重大贡献。
靳标嵩:(生卒年待考),字维岳,号赤符;河南尉氏人。著名明末清初大臣、学者。著有《疏园集》、《参同易测》、《庸行真议》等。
靳让:字益庵,河南尉氏人,清朝官吏。康熙十八年进士,授浙江宣平知县。
靳标策:(生卒年待考),河南尉氏人。著名清朝学者。著有《仲全子文集》。
靳载:(生卒年待考),河南尉氏人。著名清朝学者。著有《四书叙讲》、《四书肤见》、《读史辩》等。
靳址:(生卒年待考),河南尉氏人。著名清朝学者。著有《易经古本》,《诗经古韵》,《太极通书》,《西铭解》,《朱子语类》,《澄碧楼文集》。
靳荣藩:(公元1726~1784年),字价人,号绿溪;祖籍山西洪洞,出生黎城麦仓村人。著名清朝官吏。先世洪洞县人,自六世祖始迁黎城。祖父靳绮,府学生员。父靳尚端官至浙江蒲江知县,山西忻州学正。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进士。历任河南省新蔡县知县,河南乡试房考官,龙门知县、迁安知县、蔚州知州,筑“靳公坝”,遵化知州,大名府知府,五十八岁去世。
近现代名人
靳云鹏:(1877~1951),字翼青;山东邹城峄山镇苗庄村人。著名北洋军阀、北洋政府内阁总理。靳云鹏与冯国璋一样,也是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的学生。1917年“府院之争”后,段祺瑞重掌大权。靳云鹏借参战之名,编练参战军,扩充皖系势力,11月间又赴日考察,推行亲日外交。次年,靳云鹏升任参战督办公署参谋长,代表北洋政府先后与日本签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等三个丧权辱国条约。段祺瑞下台,徐世昌继任大总统后,靳云鹏于1919年初入阁,任陆军总长,暗中联络直奉两系,图谋组阁,徐世昌为平衡各派势力,巩固其统治地位,于1919年9月24日任命靳云鹏为国务总理,为民国陆军上将。在直奉两派通电支持和经参、众两院通过后,靳云鹏于11月5日正式受命组织内阁,并兼任陆军总长。抗日战争时期,日寇曾要靳云鹏出山维持华北局面,但靳云鹏提出日寇须撤出华北,恢复“七七”事变前的局面。后来日寇认为他下台较早,手中并无有实力而作罢。靳云鹏在晚年意志逐渐消沉,加入了“居士林”,整日诵经念佛,直至1951年病逝。
民国总理靳云鹏
民国总理靳云鹏
靳云鹗,字颐恕,号荐青(1881年5月一1935年7月),国民党军队上将,山东省邹城市峄(yī)山镇苗庄人。靳云鹏之弟。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
靳云鹤,出生于山东省邹城市峄山镇苗庄村苗庄村普通农家,后迁往济宁。靳家兄弟姐妹7人,靳云鹤在三兄弟中居末。靳云鹤的父亲靳开端,足下有三子,长子靳云鹏,后为民国陆军上将、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皖系四大金刚之首;次子靳云鹗,后为国民党军队上将、北洋政府河南省省长、直系悍将;三子就是靳云鹤。
靳树梁,字栋华,1899年4月1日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西黑山村。其父为乡村塾师,收入微薄,难以维持家庭生计。靳树梁9岁时随堂兄去河南读书。他学习勤奋,仅用3年半时间读完高小和中学,13岁考入河北公立工业专科学校应用化学科。通过学习,他认识到祖国地大物博,矿产丰富,应以先进技术开发宝藏;遂中途转学天津北洋大学采冶系。
靳书科:山西壶关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在傅作义属下历任副长官部参谋、第十二战区长官部坦克大队队长、察哈尔省保安司令部警保处少将处长、绥远省无职军政干部招待所登记组组员、察哈尔省保安副司令兼张家口警备司令、城防司令等职。1949年9月19日,靳书科在绥远省主席兼省保安司令董其武率领下起义。
靳佩芬(1910— ),女,安徽省舒城县范店乡人。1922~1928年在罗山小学读书,后入安庆女子中学。1933年,在北京志城中学毕业。1934~193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读书。毕业后,任西北联合大学化学系助教。1940~1944年在兰州任西北师范学院讲师。1944~1945年,在四川任东北大学讲师。1945~1946年,任桂林师范学院化学系副教授,后任长春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建国后,除短期在青岛山东大学化学系任副教授外,其余数十年来均任安徽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晚年兼任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靳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现已退休。
靳虎:(1911~1989),又名李文昌;甘肃金县人(今陕西榆中)。1927年参加西北军。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加入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炮兵学校副校长,海军预科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械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靳来川:(1911~1987),河南获嘉人。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1965年任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院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靳怀刚:(1918~1996),山东邹城市峄山镇苗庄村人。靳怀刚出身于显赫家庭,父亲靳云鹗,曾当过吴佩孚的副司令和河南省省长,同于学忠有袍泽之谊。他的伯父靳云鹏,在北洋军阀政府里曾两度出任国务总理,与张作霖是儿女亲家。
靳夕:(191910-19976) 现代画家,美术**编剧、导演。
罗兰,原名靳佩芬,1919年生于宁河县芦台镇。著名台湾作家,名震寰宇的文坛巨匠。她已出版《罗兰小语》5辑,《罗兰散文》11 辑,《绿色小屋》、《飘雪的春天》、《西风·古道·斜阳》等长短篇小说5部,“堪称新传记之范本”的自传性文学《岁月沉沙》三部曲,以及诗论、游记、诗歌 剧、广播作品31部。罗兰的作品多次获奖。
靳之林:男,1928年5月生,河北滦南人。当代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本原文化研究学者。
陕西和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是靳姓的地望分布,你是陕西人,正好在这个分布区内,所以还是很正宗的一支,资料相对也好找些。
这个网上会有很多零碎资料的,你在百度或是google里输入“靳氏族谱”“靳氏家谱”,就会有很多,有些写过靳氏族谱的人也会在博客什么的里面留有资料展示,你可以留言联系的,他手头一定有很多资料。
1、陈姓正宗始祖——胡公满
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
舜去世后,约 35世传至胡公妫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建诸侯国,屏卫王室。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为正宗陈氏。
2、戴姓正宗始祖——戴撝
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
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撝。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
3、李姓正宗始祖——李利贞
李姓始祖李利贞娶陈国契和氏女儿,生子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
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老子李耳的父亲和母亲。
4、闻姓正宗始祖——少正卯
闻出自复姓闻人氏,是春秋时期少正卯的后代。
少正卯是春秋末叶鲁国人。他博学多识,很有名气。他的有些主张与孔子不合,曾聚众讲学,同孔子唱对台戏,使得孔子的不少弟子都跑到少正卯处听讲。后来孔子利用职权杀了少正卯。因少正卯是当时声誉很大、远近闻名的人,被誉为“闻人”,所以他的后代支庶子孙有的便改为闻人氏。后有一部分闻人复姓改为单姓闻,称为闻姓。
5、刘氏正宗始祖——刘康公
东周时期,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
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辟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
6、王氏正宗始祖——毕公高
《王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
春秋时,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亦皆称之为王家。
7、张姓正宗始祖——张挥
张出自黄帝之后代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箭的发明者挥,其后以张为姓氏。
在当时人类基本以狩猎为生,弓的发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称“弓长”,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8、孔氏正宗始祖——孔父嘉
商朝灭亡后,其末帝纣王的庶兄微子又被周成王分封于宋(今河南商丘南),继续奉祀商汤香火。微子去世后,职位由胞弟仲衍继承。仲衍曾孙宋闵公有子二人:弗父何、方祀。
方祀在宋闵公去世后继位为宋厉公。弗父何有曾孙名正考父,历仕宋戴、武、宣公三朝,有子名父嘉,任大司马,后因故被权臣华督所杀。这时他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尚小,由家人抱着逃亡鲁国。等他长大以后,为纪念生父,便以父亲字中的“孔”为姓。木金父的子孙在鲁国又传了4代,便生下了孔子。
9、徐氏正宗始祖——徐若木
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
徐若木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
10、靖氏正宗始祖——单靖公
靖氏,单靖公之后,以谥为氏,一云,齐田氏之族,靖郭君之后。”(《广韵》四十《静》,《通志·氏族略》)
在两周历史上,单氏族可谓大名鼎鼎!依据史料记载,从西周到东周这一家族就出了二位“伯”和八位“公”,数百年间二十几代先后为官,单氏族居然长期不倒,权倾一朝。在西周时代,“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制度,为西周官制的建设,提供了严格的品位基础。单氏族就成了这一品位制度的典型代表。这八位“公”,他们是单襄公、单倾公、单靖公、单献公、单成公、单穆公、单武公、单平公。
11、魏姓正宗始祖——毕万
据《元和姓纂》、《史记·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
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12、韩姓正宗始祖——韩流
《世本》载,黄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颛顼。《山海经》记载: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
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生子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第一批韩姓人由此产生。
13、席氏正宗始祖——席师
据《万姓宗谱》的记载,尧为部落首领的时候,遇到一个自称为席氏的老翁,击壤(古代一种投掷的游戏)而歌。尧听了以后很佩服,于是拜他为师。席师就是席氏的始祖。
14、周氏正宗始祖——周赧王
周氏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
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15、姚氏正宗始祖——仲敬
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若水,居于地丘的后代,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
据传,四岳曾向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后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传至年仲敬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
16、阎氏正宗始祖——仲奕
商末时,周太王)有三个子:太(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颇得太王欢心,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就逃避于三吴一带。
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孙仲奕封在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
17、董姓正宗始祖——飂叔安
黄帝的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称为飂叔安。飂叔安的儿子董父,为帝舜驯养龙,被舜赐姓为董,任为豢龙氏,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
18、杨姓正宗始祖——伯侨
据《元和姓纂》云:“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建立了杨国。即晋武公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 ,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19、宗姓正宗始祖——宗伯
四岳之后,以职官命氏。四岳,尧时官名,司掌四时、方岳 。四岳的后代,在周朝时,有人为宗伯官,掌握邦国祭祀典礼之职。也称太宗、上宗,相当于后来的礼部尚书。宗伯,辅佐天子管宗室之事,为六卿之首。故其子孙以祖上官职命姓,称为宗氏。
20、褚姓正宗始祖——褚师右
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本自殷(商)后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因而命氏。”在3000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是褚候各自为政的局面。那时候,许多诸侯的辖下都设有一种叫做“褚师”的官职,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县市长。其中,当时为诸侯之一的宋共公,任命自己的儿子右当褚师,于是褚师右的后代就以褚为氏了。
21、朱氏正宗始祖——邾子挟
朱氏出自曹姓,是颛顼帝的后裔。颛顼帝有个孙子叫陆终,生有6个儿子。其中,第5个儿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西东定陶县西南)。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振铎在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挟在邾国,称邾子挟,附庸于鲁国邹县。
春秋时,邾子挟传至仪父,见齐桓公称霸诸侯,便附从于齐,进为子爵之国,亦称邾娄。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
22、詹氏正宗始祖——詹文侯
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宣王时,封其支子于詹,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后世袭为周大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
23、宁氏正宗始祖——季亹
宁氏的远祖乃是周文王第九子姓姬名封,因他初封于康,后人称他为康叔。周武王灭商后,把殷民七族和商故都周围地区分封给他,国号“卫”,定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
卫康叔传至卫成公时,其子姬季亹分封于宁邑(今河南省修武县),后来他以邑为姓氏,其后裔世代相传姓宁,这便是宁姓的来源。
24、蔡氏正宗始祖——蔡叔度
据《史记·管蔡世家》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将弟弟叔度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国,与兄管叔鲜、弟霍叔处共同监督被封在商朝旧都的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管理殷商遗民,史称”三监”。武王死后,子成王姬诵继位,管叔、蔡叔对此不满,联合武庚及东方夷族进行反叛。后被镇压,武庚、管叔被杀,蔡叔遭放逐,不久,死于迁所。
其子胡,能够与父亲的反叛行为决裂,遵守文王的德训,与人为善周公奏请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祖,是为蔡仲。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25、靳氏正宗始祖——靳尚
靳出自芈姓,以邑名为氏。战国时候,楚国有个大夫叫作“尚”,为人随和,很得楚怀王和王后的宠爱。后来尚被分封到靳,采食于靳水,称为靳尚。靳尚死后,他的后代以封地作为姓氏,称作靳氏。
26、许氏正宗始祖——许由
许由,生于公元前2155年,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敬重他的德能,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隐居箕山,农耕而食。许由活动于颍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后世许国之地,故后世许氏多以他为始祖。
27、夏姓正宗始祖——夏启
大禹治水,还领兵平定了三苗之乱,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舜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县东),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他。
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后来,夏帝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氏。
28、胡姓正宗始祖——胡公满
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
29、潘氏正宗始祖——潘崇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颛顼后裔陆终生有六子,第六子名季连,赐姓芈。周成王时,封其后裔熊绎在荆山建立荆国,公元前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前689年改国号为楚,称楚文王。
据《姓氏寻源》和《潘氏家谱》及《史记·楚世家》所载,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受封为太师,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称为潘氏。
30、季氏正宗始祖——季札
季札,春秋时吴国公族。为吴王寿梦四子,诸樊(后袭王位)之弟。受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州来(今安徽凤台),史称延陵季子或延州来季子。
因他远见卓识,贤明仁德,后世子孙以其排行次第为姓,以别他族,称季姓。他们尊季札为季姓的得姓始祖。
31、马姓正宗始祖——赵奢
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瘀氏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
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
32、步姓正宗始祖——步扬
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谷豹有个三子:称,芮,义。义之子孙子名扬,他的封邑在一个叫步的地方(今山西省临汾县),因此又被称为步扬,后代就改为步氏,故步氏后人奉占扬为步姓的得姓始祖。
33、鲁姓正宗始祖——周公旦
周初,周武王大封诸侯,周公姬旦被封鲁国(都城在今山东省曲阜),为天下最富饶之地之一。周公旦被封后,因要留在京城辅政,乃遣其子伯禽就封鲁国。鲁顷公时,鲁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鲁姓。他们尊姬旦为鲁姓的得姓始祖。
34、苏姓正宗始祖——昆吾
昆吾,名樊,字衍,颛顼之裔陆终长子。据 《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后迁都于温。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
35、汪氏正宗始祖——汪骐
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汪芒氏又称汪罔氏,是防风所改,防风是夏朝诸侯之一。夏朝国君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因为晚到,而被禹杀头。进入商朝,防风氏的后代就改为单字汪氏秋。
鲁哀公时,后裔汪骐和齐国军队战于郎而死,鲁人因为他死于国事,所以按照成人之礼来安葬。尊为汪氏始祖。
36、尹氏正宗始祖——伊尹
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所载,少昊为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号金天氏。东夷族以鸟为图腾,相传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少昊之子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于尹城,世称尹殷。
商汤时有伊挚为尹,周宣王时有兮伯吉莆为尹,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尹为姓的,称为尹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是为河南尹氏和山西尹氏。
靳氏有什么名人?
本文2023-10-30 18:34:1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74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