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皮的古代的装帧形式
早在简策时期的图书,就已经有一定的装帧形式了。如赘简(卷前空白不书的几根简)和标简(背面标有篇名的最右一根简)的使用,即被公认为是后世图书中补页和封面的起源。宋代印本书盛行以后,图书的装帧形式日趋完善。比如线装本书册结构,就有书衣、书签、封面、封里、扉叶、衬叶、书脑、书背、书根、书角等名目。
“书衣”,俗称“书皮”,即一册书的表面装纸,现代称为“护封”或“包封”。一般用较硬而厚的彩色纸张或彩色绢绫做成,套在图书封面之外,作为书的保护和装饰之用。书衣有单叶、双叶之分,单叶的称“扣皮”,双叶的称“筒子皮”。
“书签”,又称“浮签”,或称“书皮题签”,即书衣上所贴的纸签,也有用丝织品的,用以题写书名、卷数或册数。
“封面”在书衣之后的第一页,相当于现代的扉页,又称“书名页”,常印有书名、作者名、出版者名、刊版时间等。尤重书名的书法及题写人的署名,常常再用薄纸覆罩其上。
“封里”,俗称“封二”,即封面的背面,多为空白,也有印有文字的。
“扉叶”,指书衣与封面之间的空白页。加在前面的称“前扉”,加在后面的称“后扉”,也叫“副叶”。其功用可以保护正文书叶,还能防潮防虫,所以又称“护叶”。扉页上还可题跋识语。
“衬叶”,指衬在书前书后的空白页。
“书脑”,指线装书书叶左右边栏以外供钻孔订线的空白处。因为它是装订时的关键位置,书册形式固定的枢纽,所以称“书脑”。
“书背”,又称“书脊”,指书叶装订缝合之处的侧面,犹如一书的脊背。
“书根”,指每册书最下端的侧面切口部分。线装书在书架上只能平放,因而藏书家就在书根上写明书名、卷数或册数,以便于检查整理。
“书首”,又称“书头”,指每册书最上端的侧面切口部分。
“书角”,指一本书右侧的上下两隅。比较珍贵的书,在装订时常用湖色或蓝色绫子将书角包起,称“包角”。
“函”,又称“函套”,用来装置书籍。函套的种类有书套、纸匣、木匣、夹板等。“书套”以纸板为胎,内粘纸,外贴布,若四周上下六面包严,称“四合套”。在开函处制成月牙状的,称“月牙套”;在开函处制成云状或环状的,称“云头套”。“纸匣”以纸作原料,由内三面书匣与外五面匣套两部分组成,从书匣的纵侧面开启,而在另一固定纵侧面上书写书名、著者、书号、卷、册、函数等。“木匣”以楠木等硬木为材,制成五面封闭匣套,盛书时另用二块木块夹垫在书的上下。“夹板”,系从木匣简化而来,用纸带通过上下两块夹板上的扁孔 封面是对订联成册后的书芯在其外面包粘上外衣的称呼,封面也称书封、封皮、外封等,又分封一、封二(属前封)、封三、封四(属后封)。一般书刊封一印有书名、出版者和作者等,封四印有版权等。
封面起着美化书刊和保护书芯的作用。
本文介绍一种包书皮封面的方法,只需要一张纸和剪刀就能够轻松完成,不需要买新的浪费钱。
工具/原料:厚一点的纸皮,剪刀
1、把需要包书皮的课本拿出来,对着整个空白纸张压出课本的左右前后大小位置的对应折痕。
2、把书本对着折痕的中心线展开,然后把厚纸的一边往书本那里对着,留出一定的侧面空白位置。
3、把上下的多余边边角角都用剪刀剪掉,只剩下侧面需要的部分即可。
4、往书本的首页包住侧面的封皮,将书皮的侧边往下用力塞入侧面的包纸空隙。
5、对其他三个角进行一模一样的塞入书本的侧边即可,然后用手轻轻对着折痕压实即可。
6、最后再把有多余的一些残角剪掉,对边用力合上之后就可以看到一本完整的新书皮包好了。
书皮的古代的装帧形式
本文2023-10-30 18:11:3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74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