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是韩国人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1收藏

朝鲜族是韩国人吗,第1张

问题一:韩国是朝鲜族吗??? 首先说,我不是任何挑拨离间也不是向那边说话,是很客观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象中国以前清朝,现在说是中国一样,因为政治等原因,所以说自己是大韩民国。

还有就是韩国人是朝鲜族,朝鲜人,韩国人,都是朝鲜族。朝鲜族是一个民族,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朝鲜族。中国的朝鲜族是少数民族。

韩国把朝鲜叫为北韩,是以为他们认为自己才识朝鲜半岛正统的继承人,所以叫根据自己的国家名管北方的朝鲜叫北韩国。

其实都是因为政治的原因。

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因为政治的关系也管朝鲜叫北韩。

而中国大陆因为政治的关系支持朝鲜多些,以前以前的时候,跟韩国关系不好的时候有一短时间叫韩国南朝鲜。所以现在有些老人仍然叫南朝鲜。

前几年中国网络上的愤青大多是反日,现在反韩情绪已经超过了反日。

依然是因为政治的原因。

问题二:我国的朝鲜族和韩国人有什么历史联系吗? 中国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3省的朝鲜人。他们定居下来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一个民族。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发现,有一部分中国朝鲜族的祖先早在明末清初即已定居在东北境内。如辽宁省盖县朴家沟村姓朴的朝鲜族,在当地定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从19世纪中叶开始,陆续有较多的朝鲜人从朝鲜半岛迁入,这是中国朝鲜族的主要来源。由于当时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压迫,特别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椎,一些苦难的朝鲜农民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来到中国,在两江沿岸一带开垦,同汉、满等族人民杂居共处。但此时迁入人数还不很多,大多数春来秋去,居住尚不稳定。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朝鲜侵略的加剧,大批居民为寻找生路,不顾清 禁令,纷纷徙入中国东北边疆地区定居下来,据统计,1870年在鸭绿江北岸一带已有28个朝鲜族聚居乡。清光绪七年(1881)延边地区朝鲜族已达1万多人。1883年在集安、临江、新宾等县的朝鲜族居民已有37万多人。同一时期,乌苏里江沿岸一带也移入为数不少的朝鲜族农户。

19世纪50~60年代,清 对入境的朝鲜农民尚采取封禁政策。后来改行招民开垦政策.1881年在吉林设置荒务局,在南岗(珲春)、延吉、东沟等地设置招垦局,招募移民,凡应募移入者,均为中国臣民。1885年清 将图们江北岸长约700里、宽约50里的地区划为朝鲜族农民专垦区,更便于朝鲜农民大批移入东北地区定居。

19骇0年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不堪忍受帝国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和部分爱国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国东北各地,到1918年已达36万多人。

问题三:韩国人都是朝鲜族吗 韩国总人口4905工万(2007年),主要为高丽人(朝鲜族),占全国民族总人口的99%,是一个民族比较单一的国家。

问题四:韩国人和朝鲜人都属于朝鲜族吗? 中国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3省的朝鲜人。他们定居下来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一个民族。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发现,有一部分中国朝鲜族的祖先早在明末清初即已定居在东北境内。如辽宁省盖县朴家沟村姓朴的朝鲜族,在当地定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从19世纪中叶开始,陆续有较多的朝鲜人从朝鲜半岛迁入,这是中国朝鲜族的主要来源。由于当时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压迫,特别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椎,一些苦难的朝鲜农民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来到中国,在两江沿岸一带开垦,同汉、满等族人民杂居共处。但此时迁入人数还不很多,大多数春来秋去,居住尚不稳定。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朝鲜侵略的加剧,大批居民为寻找生路,不顾清 禁令,纷纷徙入中国东北边疆地区定居下来,据统计,1870年在鸭绿江北岸一带已有28个朝鲜族聚居乡。清光绪七年(1881)延边地区朝鲜族已达1万多人。1883年在集安、临江、新宾等县的朝鲜族居民已有37万多人。同一时期,乌苏里江沿岸一带也移入为数不少的朝鲜族农户。 19世纪50~60年代,清 对入境的朝鲜农民尚采取封禁政策。后来改行招民开垦政策.1881年在吉林设置荒务局,在南岗(珲春)、延吉、东沟等地设置招垦局,招募移民,凡应募移入者,均为中国臣民。1885年清 将图们江北岸长约700里、宽约50里的地区划为朝鲜族农民专垦区,更便于朝鲜农民大批移入东北地区定居。 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不堪忍受帝国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和部分爱国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国东北各地,到1918年已达36万多人。

问题五:中国的朝鲜族和韩国人是同一个祖先吗??? 朝鲜半岛本来没有什么人。

商朝灭亡的时候,商朝贵族箕子(商朝纣王的亲戚)率领5000人逃到朝鲜半岛,建立了朝鲜半岛上第一个国家:箕子朝鲜。

从此之后,不断有中国人向朝鲜半岛移民。

汉朝时期,朝鲜半岛被汉朝占领,汉朝在那里设置了四个郡。

东晋时期,由于中国丧失了北方的领土,因此无法控制朝鲜半岛。朝鲜半岛出现很多部落。这些部落互相吞并,在隋朝之前,形成了三个国家:新罗,百济,高句丽。

唐朝和新罗联盟,消灭了百济和高句丽。百济被唐朝灭亡,后来领土归新罗,高句丽被唐朝和新罗联合消灭,领土被双方瓜分,以大同江(就在平壤南面)为界线,北方归唐朝,南方归新罗。

后来,新罗衰落,朝鲜半岛又分裂,崛起的高丽统一了朝鲜半岛。高丽人就是新罗然人,新罗人就是箕子朝鲜的后人,因此,高丽人从血统上,都是华夏-汉族的后人。

高丽本来是汉化的国家,无奈宋朝软弱,不能帮助高丽。高丽先后被契丹辽、女真金、蒙古元控制,渐渐蛮夷化。这激起了高丽官吏和百姓常愤慨。最后,在明朝的帮助下,亲华的高丽大将李成桂率领爱国官吏和百姓,推翻了高丽政权,建立了亲华政权。李成桂向朝廷请示国名,明太祖亲赐其国名为“朝鲜”。希望他们能象箕子朝鲜那样,在朝鲜半岛弘扬华夏文化,是朝鲜半岛早日去处蒙古的遗毒,重新成为文明国家。

因为朝鲜是明朝的属国,和其他国家比,朝鲜可以理解为中国的一个地方,习俗跟中国类似。所以在明朝的时候,生活在朝鲜,就是朝鲜人,生活在中国,就是华人。

明朝时期,很多中国人移民到朝鲜,他们现在虽然还有自己的家谱(韩国人普遍有家谱),证明自己是从中国移民过来的,但现在都归纳为朝鲜人。同样,很多朝鲜人到中国就是华人了。

但,满清占领中国后,朝鲜失去了中国在文化方面的帮助,虽然心理厌恶满清,但又不能帮助中国来反清复明,所有在文化上只有独立自主这一条路了。因此,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习惯。也就形成了朝鲜人。

日本在民国前一年占领朝鲜,后来有扶植满遗霸占中国领土建立伪满洲国,日本为了控制中国领土东北,采取了向东北移民的办法。但日本本国人有限,而且距离东北比较远,于是日本也把一些朝鲜人迁移到东北去。这些朝鲜人是中国朝鲜族的祖先。

问题六:东北的朝鲜族跟韩国或朝鲜是什么关系 这个就要牵涉到历史以及地理了

抗美援朝前期,整个朝鲜半岛是一个国家,也只有一个民族--朝鲜族。后来南北朝鲜在思想上有了分歧,于是开始了内战,南朝鲜请来美军来坐镇,北朝鲜请来咱们中国来撑腰。按理中国还属于复原期不应该参与这场战争,但是毕竟都打到家门口了,美军野心还是很大滴。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就分成了3部分,一部分就是现在的韩国(南朝鲜),一部分是现在的朝鲜国(北朝鲜),一部分是现在的中国朝鲜族(北朝鲜给咱中国的礼金吧应该算是)。

话说到现在,因为当年的战争,部分韩国人对中国也有成见,因为据我了解韩国人认为朝鲜国的也是中国人了,然而现在的韩国人对朝鲜人绝大部分是非常排斥的

简单的说,就是,他们是一个祖宗生出来的,但是都想独吞遗产,结果争来争去得到的却越来越少,兄弟做不成反成仇家

问题七:中国的朝鲜族和韩国人是什么关系 朝鲜半岛本来没有什么人。

商朝灭亡的时候,商朝贵族箕子(商朝纣王的亲戚)率领5000人逃到朝鲜半岛,建立了朝鲜半岛上第一个国家:箕子朝鲜。

从此之后,不断有中国人向朝鲜半岛移民。

汉朝时期,朝鲜半岛被汉朝占领,汉朝在那里设置了四个郡。

东晋时期,由于中国丧失了北方的领土,因此无法控制朝鲜半岛。朝鲜半岛出现很多部落。这些部落互相吞并,在隋朝之前,形成了三个国家:新罗,百济,高句丽。

唐朝和新罗联盟,消灭了百济和高句丽。百济被唐朝灭亡,后来领土归新罗,高句丽被唐朝和新罗联合消灭,领土被双方瓜分,以大同江(就在平壤南面)为界线,北方归唐朝,南方归新罗。

后来,新罗衰落,朝鲜半岛又分裂,崛起的高丽统一了朝鲜半岛。高丽人就是新罗然人,新罗人就是箕子朝鲜的后人,因此,高丽人从血统上,都是华夏-汉族的后人。

高丽本来是汉化的国家,无奈宋朝软弱,不能帮助高丽。高丽先后被契丹辽、女真金、蒙古元控制,渐渐蛮夷化。这激起了高丽官吏和百姓的愤慨。最后,在明朝的帮助下,亲华的高丽大将李成桂率领爱国官吏和百姓,推翻了高丽政权,建立了亲华政权。李成桂向朝廷请示国名,明太祖亲赐其国名为“朝鲜”。希望他们能象箕子朝鲜那样,在朝鲜半岛弘扬华夏文化,是朝鲜半岛早日去处蒙古的遗毒,重新成为文明国家。

因为朝鲜是明朝的属国,和其他国家比,朝鲜可以理解为中国的一个地方,习俗跟中国类似。所以在明朝的时候,生活在朝鲜,就是朝鲜人,生活在中国,就是华人。

明朝时期,很多中国人移民到朝鲜,他们现在虽然还有自己的家谱(韩国人普遍有定谱),证明自己是从中国移民过来的,但现在都归纳为朝鲜人。同样,很多朝鲜人到中国就是华人了。

但,满清占领中国后,朝鲜失去了中国在文化方面的帮助,虽然心理厌恶满清,但又不能帮助中国来反清复明,所有在文化上只有独立自主这一条路了。因此,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习惯。也就形成了朝鲜人。

日本在民国前一年占领朝鲜,后来有扶植满遗霸占中国领土建立伪满洲国,日本为了控制中国领土东北,采取了向东北移民的办法。但日本本国人有限,而且距离东北比较远,于是日本也把一些朝鲜人迁移到东北去。这些朝鲜人是中国朝鲜族的祖先。

问题八:中国朝鲜族的人是说的朝鲜语?那可以和韩国人对话么? 是朝鲜语,我就是朝鲜族,他们韩国人说话和我们的声调不一样,不过也能听懂福

主要是他们有很多把英语音译的词,所以有点不习惯罢了,,经常看韩国节目的差

不多都能听懂并且聊天

问题九:中国朝鲜族是怎么看朝鲜和韩国的 大家好,讲前想介绍一下自己。个朝鲜族男生,毕业吉林大学商学院。24年时间都活中国,0-19延边,20-23长春,24北京。 要先说明自己身份想让大家看完文章后能找到自己立场看些问题。会认最公正角度写,希望大家能理解 读初中前,只知道一个生中国叫朝鲜族少数民族,中华民族56个民族中一个。们用“朝鲜语”教学,课本内容都中国文化跟中国朝鲜族文化及朝鲜古有文化结合教学。用一句话教育成保留原有朝鲜文化带中国社会主义思想人。中国少数民族政策。(大学对民族学感兴趣,研究过一番)直至高中们都朝鲜语母语,汉语第二母语,英语或日语作附语学。时候,都没有多想,只认真学习,跟它中国人一样,考大学学习唯一目。 记得初一时候第一次去哈尔滨,看到牌匾好奇,都只有用汉语写,没有朝鲜语。延边个民族自治区,都用两种语言并写,且朝鲜语先,汉语后,民族政策。自时候开始真正开始意识到跟们民族与汉族一样。 上大学后,们班有两个朝鲜族,一个,;一个一个女生,个女生会说朝鲜语,她父母会,她会,她家吉林,上汉族学校。到一个完全陌生语言环境,刚开始觉得习惯。会说,学汉语都学校跟电视上,听百百,没有过种完全生活环境,要说一点复杂话得先想想再说。接触过韩国语朋友应该知道,汉语跟朝鲜语主卫宾顺序一样。过一年后,说顺,别汉语水平差,大学期间校区征文比赛里拿过2等奖,上期刊,参加过辩论比赛。曾一个小社团会长。(说惭愧)逐渐融入到个汉主世界。多习惯,多思想节奏及方式一样,快些融入到自己世界。自己种状态感到迷惑感到困惑。 要知道朝鲜语跟韩国语同,得先解一下历史。大家知道日本侵占朝鲜时候,时候没有韩国及韩国语种说法,都朝鲜整个半岛国家总称,时候到现中国领地群人,祖先,们延续种称呼文化及风俗。直到日本投降后,8月15光复节,才开始一个动乱时代,如果看过“将军儿子”或者“野人时代”知道大概历史。开始内战,实根中国差多,北边举社会主义旗帜 ,南边则资本主义旗帜 。好像 根 。到后 败退台湾,形成两岸局势,朝鲜跟韩国一样。看过“太极旗飘扬”会感觉到,本美军联合下,已经打到鸭绿江边,有中国出兵,赫赫有名抗美援朝。后38线形成对立局势。依看“太极旗飘扬”有点过宣扬大韩民族主义,与历史有点和,只一点观念上。跟前看地道战,地雷战一样,没有夸张。对韩国人说个好爱国主义**。 建议看“共同警备区域”JSA,好表现南北对立**,十分客观角度表现。朝鲜半岛两分后,朝鲜率先国名定朝鲜或北朝鲜,一边叫大韩民国。从时候直至与韩国建交前中国都韩国叫成南朝鲜。时候跟朝鲜关系好,大家都社会主义兄弟。个世界本残酷,都要靠实力说话,80年代前,韩国比朝鲜穷。80年代后,特别88汉城奥运会后,韩国经济有飞发展。 后韩国新一代文化,应该受美国文化影响下产生韩国式文化进入中国,同形式影响中国新一代。韩国理,韩国朝鲜叫成北韩,个称呼开始传开。要中立外交关系言,韩国韩国,朝鲜朝鲜。血承一脉,毕竟同国家人。包括。朝鲜语,里要讲中国,朝鲜族说朝鲜语。实跟韩国语没有太大区别。和大陆普通话跟台湾讲国语区别。南边人说话比较委婉,比较轻,北边人说话比较硬朗,实。语调太一样。有朝鲜语受中国影响更多,中国式单词更多,韩国语受美国影响多,英语单词更多。现韩国比中国发达,更比朝鲜发达,多文化依韩国走。刚接触到韩国人时候用朝鲜语说,现对朝鲜族说朝鲜语,对韩国人说韩国语,想对双方都尊重,毕竟现朝鲜语主流,像一个地方方言一样。 至们朝鲜族,应该比喻成嫁到中国父母离婚媳妇。嫁到中国,中国人。希望大家能理解一点,中国少数民族中,朝鲜族应该最奇特。她身边娘家,>>

问题十:中国的朝鲜族人、韩国人、朝鲜人有什么区别 中国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3省的朝鲜人。他们定居下来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一个民族。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发现,有一部分中国朝鲜族的祖先早在明末清初即已定居在东北境内。如辽宁省盖县朴家沟村姓朴的朝鲜族,在当地定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从19世纪中叶开始,陆续有较多的朝鲜人从朝鲜半岛迁入,这是中国朝鲜族的主要来源。由于当时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压迫,特别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椎,一些苦难的朝鲜农民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来到中国,在两江沿岸一带开垦,同汉、满等族人民杂居共处。但此时迁入人数还不很多,大多数春来秋去,居住尚不稳定。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朝鲜侵略的加剧,大批居民为寻找生路,不顾清 禁令,纷纷徙入中国东北边疆地区定居下来,据统计,1870年在鸭绿江北岸一带已有28个朝鲜族聚居乡。清光绪七年(1881)延边地区朝鲜族已达1万多人。1883年在集安、临江、新宾等县的朝鲜族居民已有37万多人。同一时期,乌苏里江沿岸一带也移入为数不少的朝鲜族农户。 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触并朝鲜,不堪忍受帝国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和部分爱国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国东北各地,到1918年已达36万多人。

生活的习性都差不多,特别是朝鲜和韩国,主要是政见不同

一、不论是中国人,日本人还是韩国人,都属于是亚洲人,所以不管是在皮肤还是在穿着上,基本都差不了太多,如果光从外表上来区分是很难区分出一个人到底是哪国人,如果想要区分的话,只能通过言谈举止以及生活习惯来区分。

二、日本人长得越来越矮,腿越来越短,脸色白皙,小脸扁平,鼻子中等高,眼睑比中国少,比韩国多。牙齿不整齐。女孩子一般都化淡妆,喜欢穿裙子,并且采取可爱的风格。男孩子不注意穿衣,有的还留着胡子。

三、韩国人是最高的,骨架宽,肤色白,普通的饼脸,民族性格的脸,眼睛细如一条缝,单眼皮多(整容除外),鼻子高。男人和女人都很看重自己的外表,女人喜欢使用各种护肤品,而男人则注重健身。很少有人染发。

四、中国人中等身材,肤色比中国人深,圆脸。南北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北方人有点像韩国人(还没有整容)。南方人继承了越南人和马来人的特点,眉毛粗,眼睛大,眼皮大,鼻子宽,嘴唇厚。中国人很少刻意打扮,但女孩染发率很高。

五、如果要是区分日本人,中国人和韩国人可以通过语言上来区分,因为每个国家所说的语言都是不一样的,只要这个人一开口说话就能区分出是哪里人。

所以中国人韩国人和日本人,如果不注意区分的话,是很难从外观上来判断这个人来自于哪个国家。

朝鲜半岛本来没有什么人。

商朝灭亡的时候,商朝贵族箕子(商朝纣王的亲戚)率领5000人逃到朝鲜半岛,建立了朝鲜半岛上第一个国家:箕子朝鲜。

从此之后,不断有中国人向朝鲜半岛移民。

汉朝时期,朝鲜半岛被汉朝占领,汉朝在那里设置了四个郡。

东晋时期,由于中国丧失了北方的领土,因此无法控制朝鲜半岛。朝鲜半岛出现很多部落。这些部落互相吞并,在隋朝之前,形成了三个国家:新罗,百济,高句丽。

唐朝和新罗联盟,消灭了百济和高句丽。百济被唐朝灭亡,后来领土归新罗,高句丽被唐朝和新罗联合消灭,领土被双方瓜分,以大同江(就在平壤南面)为界线,北方归唐朝,南方归新罗。

后来,新罗衰落,朝鲜半岛又分裂,崛起的高丽统一了朝鲜半岛。高丽人就是新罗然人,新罗人就是箕子朝鲜的后人,因此,高丽人从血统上,都是华夏-汉族的后人。

高丽本来是汉化的国家,无奈宋朝软弱,不能帮助高丽。高丽先后被契丹辽、女真金、蒙古元控制,渐渐蛮夷化。这激起了高丽官吏和百姓的愤慨。最后,在明朝的帮助下,亲华的高丽大将李成桂率领爱国官吏和百姓,推翻了高丽政权,建立了亲华政权。李成桂向朝廷请示国名,明太祖亲赐其国名为“朝鲜”。希望他们能象箕子朝鲜那样,在朝鲜半岛弘扬华夏文化,是朝鲜半岛早日去处蒙古的遗毒,重新成为文明国家。

因为朝鲜是明朝的属国,和其他国家比,朝鲜可以理解为中国的一个地方,习俗跟中国类似。所以在明朝的时候,生活在朝鲜,就是朝鲜人,生活在中国,就是华人。

明朝时期,很多中国人移民到朝鲜,他们现在虽然还有自己的家谱(韩国人普遍有家谱),证明自己是从中国移民过来的,但现在都归纳为朝鲜人。同样,很多朝鲜人到中国就是华人了。

但,满清占领中国后,朝鲜失去了中国在文化方面的帮助,虽然心理厌恶满清,但又不能帮助中国来反清复明,所有在文化上只有独立自主这一条路了。因此,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习惯。也就形成了朝鲜人。

日本在民国前一年占领朝鲜,后来有扶植满遗霸占中国领土建立伪满洲国,日本为了控制中国领土东北,采取了向东北移民的办法。但日本本国人有限,而且距离东北比较远,于是日本也把一些朝鲜人迁移到东北去。这些朝鲜人是中国朝鲜族的祖先。

金、李、朴、安、张、赵、崔、陈、韩、姜、柳和尹。

韩国的姓氏不到300个,但绝大部分人只采用少数几个。韩国常见姓金、李、朴、安、张、赵、崔、陈、韩、姜、柳和尹,在高句丽的历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而且除了金、朴算是韩国本土姓氏外,李、张、赵、崔、陈、柳等姓氏都是南北朝后期至隋唐时中国的大姓和贵姓。

扩展资料

韩国的姓氏和中国的关系

在唐朝时期朝鲜半岛高丽和百济联手加上日本的倭寇攻打韩国,大唐出兵灭了高丽等国,韩国君主要子孙依附大唐,太宗便赐了李姓。之后,宋金时期,朝鲜作为附属国要求赐姓“完颜”金国国君觉得他们就是个奴才,只赐他们姓金。

明朝倭国举国之力攻打朝鲜,明朝出兵灭倭寇,朝鲜趁机复国。为了感谢明朝的再造之恩,愿以世代为奴,将姓氏改为仆,后来明朝被灭将仆改一篇旁“朴”这就是朴姓的来历。

参考资料:

-韩国姓氏

三百多年前,朝鲜国高官田好谦致士还家,银丝华发垂垂老矣,含饴弄孙。

人至暮年总会想起很多往事,孙儿们常常听祖父念叨故国旧事,每每谈及,祖父的目光总是望着遥远的故乡——华夏大地。

早年他因意外流落异国,转眼已风烛残年,却无法落叶归根。儿孙绕膝也难解心中郁结,幸而有生之年无法完成之事,尚可托付于后世子孙。

指着故乡的方向,他一遍又一遍地嘱咐:那是广平府风正村,我们的祖先就在那里,千万不要忘了。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回去认祖归宗,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田氏田好谦这一分支,远离故土,在朝鲜国定居,三百多年间逐渐发展成一个大家族。他们被冠以韩国田氏家族之名,却深知根在中国。

他们牢记祖训,跨越近四个世纪,开始艰难曲折的寻根之旅。

庞大的田氏家族发源于华北平原,后迁徙移居到全国各地,其中一分支就搬迁到了河北风正村,在这里落地生根。

风正村田氏家族绵延几代,家世平平,到明朝时家族方兴盛起来。明朝商业发达,田家也开始经营生意,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家族生意逐渐做大。

发展到田好谦祖父一辈,开始走入官场。他的祖父在朝廷身居要职,由此一来,家族生意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

到明崇祯年间,田家的生意甚至做到朝鲜附近,开始跨国贸易。

一日田好谦奉命前往朝鲜附近的岛上,结算来往账目,谁料此行成他人生的转折点。此时明朝已是穷途末路,清军虽未入关,但皇太极早已称帝建朝,大局已定。

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并通知朝鲜王朝进贡朝贺。然而朝鲜仁祖一心效忠明朝,誓死不从,皇太极盛怒之下派兵攻打朝鲜。田好谦一行人措手不及,在岛上遇袭,被清军俘虏。

清军见他相貌端正、气度不凡,而且并非朝鲜人,乃大清子民,于是便将他放了。身无分文的他无法还乡,就流落到了附近的朝鲜国。

当时的朝鲜王朝,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全国皆使用汉字。田好谦流落到朝鲜后,因为汉字写得好,被一将军收入门下。

他从小饱读诗书,深谙中华传统礼节,做人行事彬彬有礼。同行的还有十几个中国人,他身处众人间如鹤立鸡群,卓尔不凡。

人品才学俱佳,将军非常尊重他,待他与旁人不同,经常向他请教问题,还帮助他适应当地生活。

国家正处于混乱阶段,一时之间也无法回去。既来之则安之,生活工作尚可,于是田好谦就安心留下了,等到时机成熟再回去也无妨。

可没想到他的后半生,再也没机会踏上家乡的土地。

在朝鲜停留八年期间,将军对田好谦像朋友一样,给了他很多帮助。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他彻底得到了这位将军的信任。

将军事务繁忙,顾及不暇,谁知他的部下趁机发动叛乱,企图夺权。田好谦得知后沉着应对,利用自己的智勇和谋略,帮助将军顺利度过危机。

这让将军更加对他刮目相看,并且非常感激,一心想要提拔他。但是他一直推辞,只说是报将军知遇之恩,还谦逊地说自己朝鲜语欠佳,难以担当重任。

不过金子散发的光芒,始终会吸引到更多的人。他在将军手下尽心做事,多次立功。胆大心细还有智谋,锋芒毕露,很快就受到了朝鲜孝宗的赏识。

孝宗将他调到身边,委以重任。凭借自己的才智和胆识,他的官位也一路擢升,逐渐成为朝鲜王朝重要官员。

一朝流落他乡,人生地不熟,只能小心翼翼地摸索。幸好田好谦机智聪慧,化险为夷,最后还能在朝鲜国有所作为,实在是难得。

虽然在朝鲜的生活和事业顺风顺水,但他心里却一直想回国,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他一直认为待在朝鲜只是权宜之计,有朝一日还是会重返家乡。

可事与愿违,田好谦等了一辈子,也没能再见故乡的亲人一面。

田好谦在朝鲜做官期间,娶妻生子。他的妻子是浙江人氏,所以他很满意这桩婚事。不过早年他在家中已娶过一妻,并育有一子。

他后娶的妻子温柔贤惠,生下七个孩子,为后来田氏家族在朝鲜发展壮大,打下了基础。田好谦子孙后代众多,晚年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

他彻底在朝鲜落地生根了,眼看自己年事已高,返乡无望,心里十分难受。为了缓解思乡之情,每到家乡祭祖之日,他都会将全家老小带到海边,朝着家乡的方向跪拜。

年纪越大,田好谦就越是容易情绪激动。他每次向孙子们说起往事,眼泪就止不住的下来。孙辈们不忍看祖父如此伤心,依着他的回忆和描述,照葫芦画瓢在家附近建了一个假的“风正村”。

重病的他一直咽不下一口气,嘴里嘟囔着要回家、回去、故乡……他的家人将他抬到“风正村”,迷迷糊糊的田好谦以为真的回到了故土,心满意足,那之后没多久就安心地走了。

田好谦的灵魂,想必早已飘回了自己的家乡。

他的子孙们也被祖父感动,一直铭记他的遗训,要回到风正村,认祖归宗。这逐渐成了他们家族的祖训,代代相传,正是由于田好谦的坚持,才最终指引田氏家族找到自己的根。

落叶归根,是中国人刻在灵魂深处的执念,古人尤其看重。到了今天,即使很多年轻人说并不在乎,其实一旦到了那一天,想到的还是魂归故里。

田好谦去世后,留下了丰厚的房产和地产,田氏在朝鲜的发展越来越好。他的子孙后代都非常有出息,因此官位得以传袭下来。

他们没有放弃过寻根之路,清康熙年间,田好谦的儿子田得雨出使京城,一到地方他就四处托人打听“风正村”的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探听到两位田家后人的消息。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如果贸然前往恐会误了出使之期,在得知他们的住处后,田得雨只能寄去书信。

远在风正村的田家收到信时,急忙赶往京城,但此时田得雨早已返回朝鲜,他们也就彼此错过了。不过两家并没有断了书信来往,并将所有信件小心保存下来,只可惜两边从始至终都没能见上一面。

田得雨返回朝鲜后,同家人商量,将寻根的任务写入家谱,留与子孙后代。并且田家子孙死后,墓碑上一定要刻上“广平府田氏”五个大字。

田得雨是朝鲜著名的大将军,曾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墓碑,至今还保存完好。

如此,远在朝鲜的田氏子孙,每一代都将自己是中国人刻在心中,从未忘记。经过了367年,期间两家的书信往来一度因为战乱而中断。

不过双方都没有放弃过,直到2004年,分离了将近四个世纪的亲人才得以相见。韩国的田氏家族赶到河北风正村,两边一起举行了认祖仪式,双方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寻回根的韩国田氏家族,在当地创办风正小学,设立奖学金。除此之外还尽力促成韩国企业与当地的合作,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继田好谦离散之后,这长达367年的分离终于结束,流浪在外的田氏子孙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

他乡再好,终究不是自己的故乡。生于何地,也将死于此地,这是千百年来每个中国人,最简单最纯粹的想法。

亲身经历过离乡背井之苦,才更懂得落叶归根这四个字有多么重要。无论身在何处,永远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这样的归属感是任何情感都无法替代的。

补充一下

朝鲜王朝中后期的时候,一些从事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少财富,买了地和房子,可是他们的社会地位还是非常低下,为了后代子孙能够有一个好的社会地位,他们就通过自己的金钱来购买社会地位很高但却没钱的那些“两班”的家谱,并加以修改。这种混乱的局面导致1592年以后,韩国80%的人都成为了“两班”,其中卖的最多的家谱就是金姓,李姓,还有朴姓。之后,虽然有所更正,但也由此导致金姓成为了韩国第一大姓。

2003年韩国统计厅的资料上看:金姓的人最多9925949名,其次李姓6794637名,接下来朴,崔,郑,

姜,赵,等等。

至于刘

就不是听说很多

,可能你认识的刚好都是吧

祖宗:韩武之 分类:以国为姓

  一、起源:

  1、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为氏,为唐叔虞之后裔。曲沃武公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韩国,封其小叔叔姬万于韩,称为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韩厥7世孙建立韩国,公元前230年被秦所灭后,其宗室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韩姓,并大都聚居于颖川郡。

  2、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唐叔虞的后代。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儿子被称为晋侯。晋侯的后代毕万,曾被封在韩原。毕万的后代就用封邑为名"韩"作为姓氏。

  3、以国为姓。韩国为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虔。韩被秦灭后,韩国国君的后代,有的就以国名"韩"为姓。

  4、以少数民族的复姓改为韩姓。后魏,鲜卑族有二字姓"大汗"氏,孝文帝改革时,以"汗"与"韩"音相近,改单姓韩。

  5、以人名为姓。传说,上古时黄帝有子昌意,昌意生子韩流,其后有韩经,尧时为仙人,韩经之后遂为韩姓。

  二、迁徙分布:

  秦灭韩,"尽其地为颖川郡",并以韩国旧都阳翟为治所,此后,"颖川"便成为韩氏的发展繁衍中心。秦汉时期,韩氏播迁于今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甘肃、河北、北京及北部一些地方。其中,韩襄王子孙韩王信于西汉初逃到匈奴,其子颓当、孙婴于汉文帝时归汉;西汉末年,颓当的玄孙韩骞,避王莽之乱,徙居南阳堵县。唐宪宗时,河南河阳人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是为韩氏入广东最早者。唐朝末年,河南固始韩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在福建安家落户,清代康熙年间,大陆韩氏已有迁入台湾者,此后,有的向海外发展,移居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欧美一些国家。

  三、韩姓家谱 :

  韩姓家谱的内容和体例、格式,一般包括谱名、序、凡例、遗像、像赞、祠规、族约、家法、世系、传记、遗事、艺文、派字、碑记、婚冠丧祭、族产、坟茔、墓志铭、祠记、遗稿、跋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序、世系、传记、派语等。

  韩姓家谱的序的内容,一般都是写本支派之来历,有的序,不仅溯源,而且旁及有关分支分派;写先世事迹;阐明家谱的意义;修谱经过,等等。韩姓家谱的序,其中不少都出自名人手笔。

  北宋宰相韩琦于嘉佑七年(1062年)中秋日作《韩氏家谱序》,明代刘基于洪武三年(1370年)仲春作《黟北南阳韩氏宗谱序》,明代文学家程敏政作《南阳韩氏宗谱叙》。韩姓字辈派语

  《相韩谱》载,宋室南渡前,宋忠献王韩琦创订的8世派语为:

  玉 彦 口 胄,乡 卿 立 甫。

  《义桥谱》载,宋中散大夫韩休卿所订萧山韩氏8世派语为:

  心 之 言 可,山 问 日 世。

  《越韩谱》载,明刑部尚书韩邦问为绍兴韩姓所订16世派语为:

  人 淳 禾 溥,金 信 水 贞,火 明 土 永,木 茂 竹 承。

  《相州韩氏文献》载,民国十三年(1924年),经南北宗族会同集议,订32世派语,咨明内务部备案并通咨宗族占籍省分行政长官,同时转行族属繁衍县分,俾资遵守。32字为:

  一 本 大 宗,子 孙 千 载,一 修 寸 念,门 尚 中 行,

  示 以 文 为,工 其 力 作,曰 惟 、 善,卜 兆 方 长。

  《春晖谱》,所载当地韩姓20世派语为:

  学 以 全 为 范,衷 其,填 是 举,作 求 躬 昉 迪,遵 集 受 敷 宜。

  《云湖谱》,为本宗原定5字,后又增加20字,实定为25派:

  学 应 辵 知 金,世 映 兴 朝 久,

  家 承 建 业 传,作 忠 培 远 泽,

  笃 孝 绍 先 贤。

  《紫泥谱》载本支韩姓派字为10字:

  元 受 祖 宗 善,德 福 庆 昌 隆。

  《麻阳姓氏》载全县韩姓派语15字:

  友 文 迁 通 上,启 朝 正 天 子, 宗 景 志 永 仲。

  派语的用法及其规律

  凡逢字辈的单数,则取其为人名的偏旁,人名取单名;凡逢字辈的双数,则取其独立而人人名,人名取双名。如第一组“玉彦口胄”等8字,韩琦兄弟逢字辈单数“玉”字,故人名都以“玉”字为偏旁,取单名,如韩琦、韩琚、韩碹。忠献王韩琦的子侄,逢字辈双嫩“彦”字,故皆取“彦”字独立人人名,起双名,如韩琦有五子,名忠彦、端彦、纯彦、粹彦、嘉彦;他的侄子有考彦、方彦等。第三字“口”,系单数,故取其为偏旁,单名,如韩治、韩浩、韩邕等。第四字“胄”,系双数,故取“胄”字独立,双名,如韩肖胄、韩膺胄、韩仁胄、韩保胄、韩述胄等。余此类推。

  派语的使用方法,还有一种情况,即人数较少又处偏远之地的支族,其派语不是用完若干字,又另起新的派字,而是采用周而复始的办法。如湖南麻阳县栗坪乡的韩姓,就是以“友文逊通上,启朝正天子,宗景志永仲”这15字,轮转使用下去。

  派语的社会功能

  派语的功能与作用,简单地说,就是用来区分同姓同系人的辈分。如果没有字派,而仅仅只知道年龄,就很难判断同姓者某某的辈分,因为有的人年龄大反而辈分小,有的人年龄小反而辈分在前,这就会辈分不分,尊卑难辨。有了派语,在同姓交际的过程中,互通派字,祖孙父子叔侄兄弟等等关系,就一清二楚了,才不致于产生辈分世次的混乱。《相州韩氏文献》的一段话,很清楚地说明了派语的这种功能:“相韩本支得与圣贤孔、颜、曾、孟诸氏后裔同,能世次毫不紊乱,实赖有此命名、宗派维系所致 。

朝鲜族是韩国人吗

问题一:韩国是朝鲜族吗??? 首先说,我不是任何挑拨离间也不是向那边说话,是很客观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象中国以前清朝,现在说是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