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姓的来源和历史
戚姓的来源是姬姓,历史如下:
戚姓源流分为前源与后继两个时期,前源是戚氏始源于高阳氏颛顼帝之八子仲容为远祖世系一世祖,传至三世祖清迎赐姓姚又以姚姓传世,至三十六世姚辅国之子玉星配姫寿昌之女腾英又被赐姓姫。以姫姓传世,至四十二世康公楚宋交战桐柏山卫侯命公往说,兵罢和平20年。
公有功,卫侯以戚邑之地为封地于大夫康公,戚邑是一个繁华小镇是卫国北大门户,是各诸侯国交通要冲,封邑之后建戚邑城。戚邑城建成后卫桓公就派其堂弟姫耳去管理戚城,在戚城收粮纳税上贡食采于戚。姫耳之子姫乙为纪念其祖父公子惠孙(卫武公之子),赐姓为孙氏,即孙乙为孙氏一世祖。
从此孙氏和戚氏先祖就有戚城之纠纷,也是卫晋两国争夺之城邑。在晋国称霸期间,由于戚城地理位置重要,晋总是通过控制戚来控制卫国。并通过控制卫国来驾驭东方诸侯,分别在鲁文公元年(公元前626年)、鲁成公七年(公元前584年)、鲁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和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先后四次夺取戚地。
家谱文献
江苏泰州延令戚氏重修族谱十五卷,首一卷,(民国)戚稳寿编辑,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余姚戚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戚维高主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享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鄞东梅江戚氏宗谱四卷,(清)戚茂灿、戚茂源纂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三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鄞东梅江戚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民国)戚茂珊、戚茂校等纂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三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东阳戚氏宗谱八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县怀鲁乡八字墙村。
戚继光是哪里人
戚继光是著名抗倭民主英雄,是南国和北疆备受称颂的英勇人物。在《明史戚继光传》一书中,说到了戚继光出生年月,但没有提到戚继光出生之地。所以,戚继光籍贯问题成为了数百年后世争论的一个焦点。
戚继光塑像
历史学家们对戚继光是哪里人也持有不同意见,1915年出版的《辞源》和1921年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中记载,戚继光是安徽定远人。后来,在1979年出版的《辞源》和《辞海》中记载戚继光是山东蓬莱人。所以,戚继光是哪里人,仍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
很多文学作品和电视**作品都提及戚继光是山东登州人,登州即为原来的蓬莱。根据资料显示,戚继光的祖先戚祥是山东蓬莱人,而戚祥去世后,他的子孙们都继承了他的职位,即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所以,戚祥的后世子孙们一直居住以此。戚继光于1528年在山东济宁出生,戚继光出生后一直在山东蓬莱生活。后来,戚继光也袭承祖先的职位,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公元1588年,戚继光也在山东蓬莱去世。如今,山东蓬莱仍有戚继光住宅和戚继光纪念建筑等。
戚继光是安徽定远人这一说法,也有相关证据表明此观点。戚继光在江西、浙江一带练兵对抗倭寇时,曾到安徽休宁一带驻兵,戚继光在参观齐云山时,曾写下“定远戚继光”,以此表明自己是定远人。如今,戚继光是哪里人,仍是坊间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戚继光故里戚继光是人人皆知的民族英雄,由于历史上关于他的故里没有统一的记载,以至于到了今天,有好几个地方都在争英雄,包括山东蓬莱、河南濮阳和安徽定远等地,现在就来探讨一下戚继光故里究竟在何处。
戚继光故里
先说说最常见的说法――山东蓬莱,说蓬莱就要从登州说起,通过查阅登州历史可知道,明朝的登州属于山东省下的莱州府,首府在蓬莱,管辖蓬莱县和文登县等八个县级单位,明朝的登州被认为是现在的山东蓬莱。说戚继光是蓬莱人,是因为他的祖先戚祥是山东蓬莱人,戚氏家族的荣耀都来自这位戚祥,他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他的子孙后代都可以世袭他的职位。戚继光十七岁的时候确实是世袭了父辈的登州卫指挥佥事,他抗击倭寇的第一站也是在山东,其中就包括蓬莱,史书记载他辞官后也是回的蓬莱,蓬莱现如今是保留戚继光遗址最多的地方。
再说说河南濮阳,这要从戚这姓氏开始说,戚姓源于姬姓,是卫国人后代,卫国受封地在河南濮阳,后来卫国灭亡,戚姓才迁往山东蓬莱,认祖归宗就应该是河南濮阳。
最后是安徽定远,和戚继光同时期的李贽在书中记载过:戚景通,定远人,戚景通是戚继光的父亲,父亲是定远人,儿子当然也是定远人。据说戚继光游玩山水时,有两次在石碑上题过:定远戚继光。
戚继光故里到现在还是个谜,不管他的故乡是在哪里,总之是在我们中华土地上,是我们民族的英雄。
戚继光是个怎样的人戚继光是明代时期的有突出成绩的军事人物,其在抗击“南倭北虏”的战争中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稳定了当时的明朝 ,是明朝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那么,戚继光是个怎样的人呢?
戚继光雕像
究竟戚继光是个怎样的人?其实,要真的来评价的话,可以说他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人。戚继光出生于河南地区,他的父亲是一个军事家,父亲对用兵之事很了解,也非常擅长于武艺。同时,戚继光的父亲也将自己所懂的军事知识传授给戚继光了,戚继光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对打战的事情很了解了。戚继光在之后的战争中也的确表现优异,其在军事方面地不断地展现自己的才能,说他是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一点也不为过。
戚继光从他的性格中还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很坚持的人。戚继光和倭寇的战争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在这十多年的时间中,戚继光肯定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即便是如此多的困难也没有打败戚继光,他还是将倭寇赶出了中国的领地,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能坚持的人。
多年来,戚继光在和倭寇的战争中有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戚继光的努力下,倭寇之乱终于被平息了。戚继光就是带着忠君爱国之心去和倭寇进行战斗的,对整个国家都有贡献。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戚继光是一个有忠君爱国之心的人。
戚继光的品质戚继光是中华民族长河中不会暗淡的星辰,文武双全的戚继光出生在倭寇动乱的明朝,当时中央朝廷重文轻武的现象十分明显,在国家动荡之际,戚继光断然选择弃文从武,在好友的劝阻下,戚继光选择参军入伍,这一步也决定了戚继光一生注定与风餐露宿的军旅生活有关,同时也失去了世俗人渴望的荣华富贵;在荣华富贵面前选择马革裹尸,深知民族大义也是戚继光的品质之一。
戚继光雕像
忠贞不二、为民族誓死而战也是戚继光的品质之一,与很多民族英雄一样,戚继光在军事方面有着不同寻常的天赋,在他的带领下,横行的倭寇屡遭打击,多场战斗中利用自己的排兵布阵击败占有绝对优势的倭寇,戚继光的名字响彻在神州大地;对于戚家军的应用善战,倭寇也是无策,最终想出了诏安计策,给予戚继光用不完的荣华富贵,但是以民族存亡为己任的戚继光断然放弃倭寇开出的一切条件,誓死保卫华夏大地的每一寸领土。
创新、大胆、敢于实践的不屈不挠也是戚继光的品质之一,戚继光的队伍中都是一些没有军事素养的农民,国难当头,戚继光大胆编制农民队伍,戚家军在戚继光的 下,在战场上十分应用,在与倭寇长达十几年的对峙中,戚继光屡次告诫,未尝一败;除此之外,戚继光针对倭寇的武器和排兵布阵改良武器,生产可以克制对手的新武器,阵法也是有着很大的突破。
戚继光阵法戚继光是很多人熟知的英雄人物,是华夏民族的英雄,作为一代名将,戚继光在军事方面有着很好地才华;自幼饱读兵书的戚继光在排兵布阵方面有着很多过人之处,在其组建戚家军期间,也将其的军事才华展现出来;合理的排兵布阵可以发挥出军队最大的实力,戚继光在与倭寇战斗过程中,多次通过变阵的方式迎敌,戚继光阵法独特,异族侵略者见识到我国阵法之奥秘。
戚继光雕像
戚继光阵法大多是在古人的排兵布阵中加以演变而来的,戚继光根据倭寇的武术套路、排兵布阵的方式以及其他多个方面的因素加以总结,在古书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研发出更加具有实战能力的阵法;一字长蛇阵、落雁阵多种古书记载的阵法在戚继光的改良下充分展现阵法威力,在与外敌交手过程中,戚继光让异族人见识到华夏阵法的强势之处,多次在不利的局面下,利用阵法的变化给予倭寇重创。
戚继光在与倭寇14年的战斗中,研制出很多巧妙的阵法,鸳鸯阵无疑是戚继光阵法中的精髓,该阵法简单实用,大家都知道戚继光组建的军队更多武士来自于民间,对于没有军事素养的农民而言,高深的阵法布置很难在战斗中得以实现;鸳鸯阵的设计构造巧妙,期间含杂着几十种变化,该阵法由11人组成,盾牌在前,长矛在后,除此之外,还有长枪和砍刀分列两侧,多种武器可以在不同地形中发挥优势,阵容千变万化中,主要是以“两才阵”和“三才阵”为主。
戚继光名言戚继光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一生致力于抗击倭寇,他常年驻扎在东南沿海一带,为保卫明朝海事领域安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戚继光不但是位出色的军事家,他还是位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在文学上,戚继光留有大量的名言警句,后来成为激励世人前进的座右铭。
戚继光画像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是戚继光名言之一。从这句话中可以得知戚继光对读书做学问的真知灼见。戚继光认为,要想修养身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清心寡欲,而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读书带来的欢愉。这句话是戚继光在实践出总结出来的道理,和佛教主张的修行思想一样,如果一个人想要有建康愉悦的身心,那么就要忘却名利追逐。只有个体没有了欲望,心里的负担才会变轻,随之也会带来身体上的畅轻。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戚继光看来,读书是一件无比享受和愉快的事情。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的徜徉,的确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这句名言也是戚继光的座右铭,他时刻提醒自己要对知识有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除此之外,“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也是戚继光名言之一。同时,这句话是戚继光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戚继光看来,身为好儿郎,应该有一颗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在戚继光身上也看到了他对这名言的践行。
有的,戚继光共有六个儿子,其中三子早夭。
戚印,戚继光长子,戚继光在莆田作战时被任命为前锋,因触犯军令被戚继光斩首。
戚祚国:戚继光的长子,陈氏所生,继承了祖上的职位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后升济南府掌印都司。
戚安国:戚继光的次子,陈氏所生,后过继给王氏,荫“锦衣卫指挥”,早夭。
戚昌国:字文明,戚继光三子,沈氏所生,于乙未年中武举,荫“锦衣卫指挥、都督府都督同知,赠骠骑将军,赠蟒玉佩绣春刀,戚昌国育有三子:盘宗、显宗、振宗。
一、威海戚氏祖籍明直隶扬州府高邮州兴化县第六甲南新庄(现属江苏省兴化市),二世祖戚林于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因军功升正千户,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奉调威海卫,也因此安家。 族谱创始于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478年),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第五次续修,距今已六十多年。族大人众,繁衍极盛,六修族谱已不容再拖。十八世戚桂庆自2003年始,先后与戚志起、戚道芝、戚道言、戚道善、戚道初、戚道贡、戚道长、戚文彬、戚务俊、戚合庆、戚国纬、戚务峰、戚务林、戚务玺、戚务山、戚务经、戚务模、戚务章、戚继承、戚其玉、戚其友、戚其勇、戚国文、戚喜绪、戚其召、戚波、戚文桐、戚本玲(女)、戚彬等族人代表多次研讨后,决心完成这一任务,并做了大量走访、核实与纂补工作。为了扩大影响,广泛联系,征足资料,特建立本网站,将原族谱及已续写内容载于网页上,望海内外族人及知情者及时提供补充、修改意见。
二、威海戚氏自七世祖始分为二十一支,原族谱共六卷,世系支派及有关内容分别于六卷中
三、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43年)三修族谱时议定“志道务其本居由习正传敬身斯可贵立德方为贤”二十字,自十六世起,向后每历一世同名一字,以因名而明世系。但后来不少族人已不按此法命名;早期移居外省后又失去联系者,其后代另立族谱而定的命名之字,有的虽与原二十字中某字同,但表示的世次却不同。
四、第五次续谱止于1938年,这次女儿上谱也只能从1938年以后出生者开始。
五、请提供资料者写明上谱人学历、最高职衔及事业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六、原族谱中有十余字现字体字库中不存,暂用□表示。
七、续修族谱定稿后积极筹资,力争2008年年底付印。
八、最近辽宁省瓦房店市戚喜绪专程来威寻根问祖,结果非常满意。回去与族人商定后,寄来当地所续戚氏族谱,并表示愿将其中有关内容编于威海戚氏族谱中。这充分说明,威海戚氏族人无论离别多久,相距多远,亲情是永远也割不断的。
网 址:wwwwhqszpcom
联系人:戚桂庆
地 址:戚家夼4号楼2单元503室
邮 编:264200
电 话:0631-5312128 2786369
E-mail:hongqiao7079@yahoocomcn hongqiao7079@sinacom
戚继光的妻子是戚王氏王月娇。
据《戚少保年谱耆编》记载,王月娇为万户南溪王将军栋女,18岁嫁给戚继光。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女英雄。
扩展资料:
曾在戚继光率部抗击日本倭寇时,台州一战,王氏与“戚家军”的家眷亲属居新河所城,守军很少,大批日军远程突袭,包围了新河城,城内人人万分惊恐,情势危急之下,王氏说服守城官兵,动员城中女人孩子,统统穿上“戚家军”的军服,大大方方地列于城上。
城外日军,抬头一看,见城墙之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中国军人。倭寇匪首以为戚家军的主力部队在城中,立刻吓得扭头后撤,王氏上演了一部现实版的“空城计”,活生生地吓退了日本人。实乃大将之才也!
后因无子,戚继光背着她纳了三个小妾并有五子,走漏了风声。戚王氏知道后,想起自己夭折的孩子,嚎啕大哭,从小妾的孩子里过继了一个孩子抚养。继子夭折后,带着财物离开了戚继光,回到了王家,此后她的生活,正史野史均无记载。
清朝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高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紫禁城作为皇室的居住地,端庄大气,富丽堂皇,为了保护紫禁城内皇亲贵胄的安全,仿照前朝的制度,建立了一支由御前大臣管理的御前侍卫。
因为保护的是皇亲国戚,御前侍卫的选拔非常严格,通常都是挑选武功比较好的,家底清白的人,经过武举选拔后,进入宫中成为蓝翎即正六品官职,而且升迁要求极其宽泛,最高能成为正三品官职,所以御前侍卫也是十分光彩的工作。
前几年,安徽省太和县的一座学校要修建教学楼,挖掘机司机在挖地基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些陶瓷碎片,于是下车细细的查看一番,发现下方有砖室墓,于是学校的领导将这件事上报给了文物部门。考古人员到达现场之后,初步判定有三座墓葬,其中一座因为长时间被水浸泡,受损已经非常严重,另两座保存的比较完好,考古学家经过勘验发现其中两座是夫妻合葬,一个是单葬,所以初步判定为家族性葬墓,时间大约是在清朝中后期。
经过考古学家细致的挖掘清理,一共发现了200多件文物,其中含有瓷器,铜镜,银两,玉器等,这些对进一步研究清朝历史有重要作用,而后考古学家惊奇的在一座夫妻合葬的墓中发现了一件能代表身份的清朝官员所用的顶戴,而我们熟知的是花翎顶戴是清朝官员的服装标志,然而这个顶戴上并没有花翎,这让考古学家觉得很奇怪。
当地村民有人提出说村中曾有一位武举人,他曾经在皇上身边做过侍卫,相传说退休回到故乡时好像葬在了这里,这给考古学家提供了思路,发现的确如村民所说,御前侍卫的顶戴上没有花翎可以和其他官员区分开来。而后的挖掘过程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玉扳指和弓箭等物件,这证明这里的确葬着一位武举人,生前是正五品的官职。
县城中的消息传的飞快,就在考古学家还在挖掘的过程中,突然有人匆忙前来说这葬墓是他们的祖先,为了让祖先能够安眠,希望考古学家能够停止对葬墓的挖掘,考古学家自然是不会轻易相信,这些人拿出家谱证明身份,考古学家经过多方考察,确认他们的确为这位武举人的后人。但是学校的教学楼已经开始动工,若是现在停止会有大量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所以古墓必须要挖掘,但考古学家保证在将文物悉数挖掘出来之后,将为这位武举人建立衣冠冢,用以让后人祭拜。
中国古代的文物如今至少已经出土了2000万件,这些文物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结晶,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众多的画家文学家,他们的作品能够延留至今,甚至让人啧啧称奇,赞叹不已,这些都和考古学家的夜以继日的工作是紧密相关的。
戚姓的来源和历史
本文2023-10-30 16:29:3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73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