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家谱怎么排的?
1,全国吴氏宗支蕃衍志不分卷,杨继盛编纂,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2,全国吴氏宗支世系图不分卷,著者待考,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3,全国吴王寿梦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图不分卷,吴如胜编纂,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4,全国吴氏先代溯源引不分卷,吴呜凤撰,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5,吴氏宗谱三十六卷,首两卷,(民国)吴传篪等编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兰蕙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6,吴氏冯墅分宗谱十卷,末一卷,(民国)吴越材等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至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7,吴氏宗谱二十四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诒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8,吴氏世谱三十卷,首一卷(民国)吴治埔主修、吴治鸠编纂,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让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9,吴氏宗谱续刻十卷,末一卷,(民国)吴莘耕纂辑,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至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10,吴贺宗谱五十二卷,(民国)吴人镜七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11,吴氏历代及德庆广公派下迁西族谱一卷,(民国)吴冠凡编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毂城县图书馆。
-吴姓
吴姓在全中国也算是大姓氏家族,吴姓氏起源:上古时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一是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
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商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所以太王就属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儿子太伯和二儿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传位给季历,再传位给姬昌,就决定自动让贤,便一起南下荆蛮(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太伯和仲雍给当时比较落后的江南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被当地土著推举为君长,号称句吴。太伯死后,由仲雍继位。周武王(姬昌为文王,其子姬发为武王)灭商后,仲雍的3世孙周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太伯为吴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孙寿梦称王,建都今江苏吴县。寿梦的第四子季扎本该继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为生。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扎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吴氏。
聚集地(迁徙分布)
吴国灭亡后,夫差的太子吴鸿被流放到江西,夫差之后还繁衍于江浙、安徽、山东、河南境内的一些地方。隋唐时期,吴氏已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唐高宗时有吴姓将佐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唐僖宗时,有吴姓将佐随王审知入闽,皆在福建安家落户。宋明以后,吴氏称雄于东南,其中季扎的53世孙吴宣是后蜀驸马,家族显赫一时。吴宣的5世孙吴吉甫是吴氏入粤始祖。
吴氏迁居台湾始于1291年,入台第一人是元朝礼部员外郎吴光斗,他奉命率6000人乘船"往使琉球"(即台湾)。吴氏迁居香港,大约始于元代。
吴姓在台湾为第七大姓。台南县吴姓人最多,还有在嘉义、云林、彰化等。明朝末年至清代,福建、广东沿海吴氏有许多人前往澎湖、台北、高雄等地谋生创业。现台北县新店安坑吴姓人家是于顺治年间从福建移居入台湾的打狗(今高雄市),康熙年间平和人吴凤父子到台等。发展至今,其中最为显赫的一支是吴伯雄家族。吴伯雄现任台湾国民党中央常委、台北市市长等要职,其家族号称吴氏"全台第一家"。
吴氏向海外拓展,最早是到日本。吴人东渡日本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其中有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吴氏在东渡日本的同时,还有大批人南迁,进入今越南地区。其中季扎的50世孙吴权于939年称王,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早的独立王朝--吴朝。南越政权最后一任总统吴庭艳即吴权之后。现在越南有二百多姓,吴姓为第六大姓。东汉时有吴风进入朝鲜,发展至今,吴姓称为朝鲜143个姓氏中最常见的20大姓之一。明代以后,吴姓还有人移民南洋,迁至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新加坡以及泰国、缅甸等国,近代,又有人旅居欧美。
堂号
"延陵堂":季扎是吴王寿梦的第四子,以贤德著称,寿梦想让他继承王位,他坚辞不受,寿梦只好把他封在延陵。他的三个哥哥先后为吴王,临死时要传位给他,他仍然不接受。因此他被后人奉为"至德第三人",又因其封邑在延陵,故时人称其为"延陵季子"。
历史名人
古代的吴国,位于肥沃富饶的土地之上,因“地灵”而“人杰”,故吴姓名人辈出。战国时的兵家和改革家吴起,曾与孙子相提并论,辅佐楚悼王实行变革,促进了楚国的强盛。秦朝末年农民大起义的领袖之一吴广,建立了张楚政权。唐朝时的著名画家吴道子,其高深的艺术造诣对后代产生巨大的影响,被世人尊称为“画圣”。宋代词人吴文英也是吴氏家族中颇为人所熟知的文人学者。明朝至近代,吴姓中多出画家和小说家,如明代画家吴伟、清代画家吴历、吴熙载、吴友如等都是当时画坛的佼佼者。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人吴承恩,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杰出作品《儒林外史》的作者为清人吴敬梓,清末人吴沃尧是著名的谴责小说作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引清兵入关受封为平西王,后来又割据称帝的吴三桂也是吴姓中的著名人物。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被后人奉为"画圣"其画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古来沿袭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来的物象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
吴承恩:明朝小说家。著有《西游记》传世。
吴 起: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卫国人。初为鲁将,继为魏将,后奔楚国,任令尹,主持变法,后被杀。
吴 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为部将田臧假借陈胜命令杀害。
吴敬梓:清代人,以小说《儒林外史》而著称的杰出讽刺作家。
吴沃尧:清代著名小说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昌硕:清代著名的篆刻家、书画家。工诗,善书法,尤精篆刻。
吴其浚:清代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著有被誉为19世纪中国重要的植物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和《植物名实图考》38卷
吴氏在当今中国百家姓中名列第十位。
吴氏宗谱
我家藏有民国元年修订的陆家堰吴氏(敦本堂)红面缎宗谱一本,长43公分,宽30公分,记录吴氏始祖一世待问公居福建省建宁府浦城县,到三世由安时公赘居姑苏,到五世由柏公居鄞之丽山孟公桥之东墙里宅的宅前,到十世由显公桂公迁陆家堰十三世由净观公分支陆家堰,由宅前起<陆家堰在内>民国六年止吴氏共有二十一个分支<内有分支地名附件一份>都有共同建立的二十个一统的(二十个)排行(辈分)是:德、泽、承、先、世;诗、书、启、嗣、昆;永、祈、常、庆、泰;忠、孝、立、乾、坤;
陆家堰吴氏由净观公德字辈现临孝字辈了。
陆家堰吴氏<敦本堂>宗谱中有数幅对联,其中一幅对联是(共五十个字)。
三让流风不替,发祥于闽历仕于宋待郎正肃事业功名昭古史。
延陵旧俗维新,一迁于苏再徒于鄞宣使义郎文章书画傲南宫。
吴氏始祖待问公居福建省建宁府浦城县东五里的吴山。宋乾德四年授光禄卿官至礼部待郎。三世时期由安时公赘居姑苏,任平江府提刑决狱,五世时期由柏公,因宋高宗南渡居鄞之丽山丰乐乡宅前,仕至宣义郎,十三世净观公避金兀术之乱居陆家堰。
丽江宅前吴氏分支
民国元年时期止
共二十一个分支
1丽山宅前 2西宅金家堰 3后宅
4姜山菱池漕 5陆家堰 6墙里宅
7泥桥巷 8宁海 9山西宅
10奉化汘路下霍 11唐家桥 12松树坟头
13东河际 14杭州 15江东后街
16杨家岸 17河泊所 18廨院桥
19吴家山 20茅山斗门桥 21定海
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陆家堰
吴祈康
湖南省 渤海吴姓湖南醴陵分支字派为:(目前已到了“定”字辈)
廉让开祥远,友恭发庆长,亨嘉逢康泰,运会际明昌。
传家宜忠厚,立品尚端方,自从名永定,勋业振纲常。
继先贵务本,耀祖重安邦,循法显道哲,守信添谊良。
华藻蕴繁士,英才绍宗光,言功建树伟,奇志贤声扬。 贵州省 毕节大方吴姓字派为:威作学国耀,尚善少之芳,世永贤如起,曾元培德昌 。
正安吴姓字派为:世传万古,严汉承宗,太廷忠兴,典型的有正安县市坪乡刀塘苗寨4000余人,全部为苗族吴姓。
都匀市基场乡山西移居部分字辈:顺启富发祥,文龙邦永进,得贤千万宝 四川省 都江堰(灌县)吴家大冬水吴氏家族世系排行:“春仁启碧玉,泗天作俊佳,守太宏先治,肇懋方明昌。金光照江海,鹏征星宇开,福利寿喜旺,荣华富贵祥。”
都江堰大观、街子交界处没头河吴氏一脉世系排行:(九十一世起:)来元应芳升,伯肇永维兴,国家光玉(裕)泽,文士庆庭登。
遂宁市仁里镇楼子沟村吴姓家谱字谱:光明仕尚章,绍启万事昌(不详) 广东省
潮州府潮阳县河陇吴氏著存堂(十七世起):文、克、至、盛、承、先、恢、统
葫峰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立定扬明圣、家声克振兴、继承荣耀祖、奕世显朝廷、宏开善述作、衍庆展文英、应树鸿伟志、永期更日新、爱国忠良勇、安帮贤豪卿、成名标史册、晋禄正廉清、让德崇先烈、友逊绍纶珍、礼仪相传习、信义乃本根、敦宗举孝道、和睦发祥祯、谦光能受益、修齐典模称、万年怀同绪、亿兆享平升。
普宁市船埔镇种德堂吴氏字辈(当地第七世起排):敦宗正穆,俊秀用章,纪常名鼎,奕季联芳。2001年续排增十六字辈:毓仁贻衍,德让智傅,冠翰崇沛,宏振光华。其中“用”字辈相当于全国吴氏第101代。 河南省 商城县一支家谱字派(一百零一世起):闻学传宗,忠孝允从。世承先志,家庆国封。德为仁积,道以义隆。贻谋祖泽,绍业天功。长开佑启,远裕宽宏。迎祥保太,本懋枝荣。芳名百代,光耀大同。显扬辉荫,景际云龙。良善登科第,英才著玉京。圣贤帛统绪,伦纪守和平。克信诗书礼,源寻雅颂声。延陵陪宇宙,渤海满怀瀛。 安徽省 阜阳市阜南县中岗镇吴姓家谱字辈:金凤德明广照宪庆霖祥宣帝
阜阳市阜南县中岗镇吴姓历史变迁:先祖泰伯发祥于春秋时吴国(江苏无锡一带),随后迁居山东枣庄,为泰伯十九世孙寿梦第四子季札之后,隋唐时迁居濮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濮阳西南,开基始祖为广平侯吴汉的裔孙吴遵。)宋元时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上蔡西南)——太原吴氏,明代属颍州,清代属阜阳县,解放前后属阜南县黄岗,后迁居中岗。初以耕作为生,世代繁衍生息。 其它 吴氏思源堂一支字辈:“国士登来世文章启今时德原泽宜远材高功应奇英伦光前列叙余炳忠夷家庭修法则为政树鸿猷一本乐昌顺封赐记岐周”。
吴氏三让堂一支字辈:“忠厚传家远行亲继泽长衣冠登相位黼黻发荣光”。
吴氏一支字辈:“傅经立大本翼德守朝仪光裕宜师厚承先庆履绥”。
吴氏三在堂一支字辈:乾坤多清淑、钟毓挺英奇、崇仁敦善本、秉义启宏基、荣先绵厚泽、济世应昌期、传之亿万载、统绪昭创垂。
乾派:“宗伯文仲起汝邦大德与祈天锡瑞裔耀裕庆家声秉礼遵和睦怀仁启显荣同期崇克让祖□永为程”;
坤派:“丹桂碧兰香秀连清芝芳英贞荣翟淑婉毓琳琅孟传名训正湛著今仪良宜室贤相助□成家义有方”;
吴氏一支字辈:“传经立大本翼德守朝仪光裕宜师厚承先庆履绥”。
吴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周太王古公建周国,晚年欲传位于三儿子季历,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自动让贤,远到江南,以农为业。后由太伯建立勾吴国。周朝建立后,武王封太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改国号为吴。后被越国所灭,其王族子孙便以吴为姓。 2、相传远古时有部落,名有虞氏,虞舜乃其领袖,他的后代因虞吴音近而姓吴。 3、相传为上古颛顼帝(高阳氏)时吴权的后代。 4、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为吴氏。 吴氏源于姬姓吴国,始祖是太伯和仲雍,形成于战国初期,其中有一段著名的让贤故事。 朝,史称西周。 西周初,姬发寻求太伯、仲雍的后代,当时仲雍的曾孙周章已是吴君,因而封周章为吴子,追封太伯为吴伯,另将周章的弟弟虞仲封在周王朝北面夏朝旧址处,并把他们正式列为诸侯。 吴国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包括如今江苏、上海大部份和安徽、浙江的一部份,到春秋后期开始强盛。 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为相、孙武为将,公元前506年曾一度攻破楚国;传到其子夫差,又战胜越国,迫使越王勾践屈服求和,并北上与晋争霸。 后来由于夫差骄傲自大,不听伍子胥的劝谏,贻误战机,吴国反而被越王勾践打败,于公元前473年亡国,吴王夫差悔之莫及,自杀身亡。吴国王族子孙避难四散,为不忘故国,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吴氏。 吴国灭亡后,夫差的新太子吴鸿被流放到江西婺源,在此发展繁衍,后分为鄱阳吴氏、浮梁吴氏、余干吴氏、乐平吴氏、安仁吴氏、进贤吴氏等支派;夫差的家室有一部份陷居于江浙一带,一部份逃难至安徽歙县,后又分衍出一些分支;还有一部份逃至今山东、河南一带安家落户。 吴姓的发源地在今江苏省无锡县一带,始祖是周太王长子太伯。吴国周初是太伯的封地,传到19世孙寿梦的时候才开始称王,国境延伸到今浙江省的嘉湖一带。同时,吴姓开始向齐、鲁之间(今属山东省)迅速迁徙繁衍,其后迁入河南、安徽等省境。秦汉乃至魏晋隋唐,吴姓族人在南北方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魏晋以后,由于北方常年战乱,吴氏族人在北方繁衍减缓,在南方繁衍发展迅速。吴氏发源于江南,成长于江南,历史上吴氏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江南大姓。 吴氏迁居台湾是从1291年开始的,那一年元朝礼部员外郎吴光斗奉命率领6000人乘船出使台湾,成为吴氏入台第一人。明朝末年以后,福建、广东沿海吴氏有许多人到澎湖、台北等地谋生创业。 吴氏向海外拓展,最早是东渡日本,其中有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 差不多与此同时,吴氏还有大批人南迁到越南。现在越南有二百多个姓,按人口数排列,吴姓列为第六大姓。 吴氏入朝鲜的历史也很悠久,发展至今,吴氏在朝鲜的143个姓氏中是最常见的20大姓之一。 大约自明代开始,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的很多吴氏族人移民南洋。近代又有不少旅居欧美,他们大都聚族而居。 吴氏在当今中国最常见的汉族姓氏中名列第10位,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较高。同时,在苗、满、蒙古、鄂伦春、锡伯、回、哈尼、侗、壮、白等少数民族中也占有一定数量。
安溪吴氏源远流长,历代编修的家谱、宗谱、族谱等保存着珍贵的家族史料,但以明清以后居多。 长坑三村吴氏族谱。现存为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编修本与民国35年(1946年)编修本。其旧谱的字行为:
毓秀盛元宗,子孙克绍隆。丰功伟烈大,祖德永享扬。
固业开基广,仲恩垂裕长。云礽高隽发,奕世启文章。
民国35年(1946年),订立全族的讳、字行,从三十五世起启用:
讳行:钦汝材照圻,金淮植燿坤,铨渊桂灼圭。
字行:坊钢源椿熙,墉钧清椒煴,基钊济松煇。 祥华乡祥地村吴氏族谱,始修于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民国35年(1946年)先后重修,其昭穆如下:
三世起讳行:江奇宇增锡,添懋耿城铭,澄杨炜墀钦,汝材照圻金,淮植燿坤铨,渊桂灼圭。
一世起字行:宦怀东畿曰乃,子钟淑本烈,培鋐衍树勋,坊钢源椿熙,墉钧清椒煴,基钊济松煇。
十一世起号行:万世派昌盛,百代衍流芳,诗书绳祖德,礼仪昭宗功。 明天启元年(1621年)由吴道轩、吴心弁始修。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续修。咸丰十年
(1860年)三修,主要参加者为吴焕章、吴允嵩。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吴逢昌、吴宗岱主持四修。
八世起讳行:开景承延,文章华国,诗礼传家,立志奋为,名振朝班。
九世起字行:公侯伯子男,君卿大夫士,丕谟钦厚烈,佑启我苗昆。 蓬莱镇福山村吴氏族谱,始修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重修,仅有一本,约15万字。其字行为:
宾奕钟鼎,开耿承延,居仁由义,孝友睦姻,敬循懿训,世泽连绵,贞元旋转,裕后光前。 始修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嘉庆九年(1804年)、道光十二年(1832年)、同治九年(1870年)、民国5年(1916年)五次续修。
字行为:建文开仕第,立礼兆祯祥。祖德光明远,孙谋翼燕长。 始修不详,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续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民国36年(1947年)两次再修。
字行:朱伯文克土锡,诗书立世端。 龙涓乡石塔村吴氏族谱。始修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由十二世孙吴显瑞作序。
讳行:孟仲叔孙季,运亨登国选。
字行:公侯伯子男,文炳振家声。 感德镇潘田村吴氏族谱。历史上曾多次编修,现存为1996年修纂本。昭穆:
内祖字行前五字为:维天敦培锡。
外祖字行前五字为:善仁丕培锡。
二十一世起字辈统一为:清树炳基遐,开派源流远,盛时颂瓞瓜。 首修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后三十年为一修,1995年再次续修。自十一世起讳行为:
祖宗世承,克振家声,文明日兴,光大朝廷,子孙茂盛,麟凤瑞徵。
石门通族字行原为:源棨火 鼎在,锺淳懋 火 享。培锡清树,炳基钜浩。
自十六世起重编昭穆:
字行:维天敦培锡,清树炳基遐,开派源流远,盛时颂瓞瓜。
讳行:克振家声,文明日兴,光大朝廷,子孙茂盛,麟凤瑞徵。
号行:亭,圃国园囿囗于,江淮河汉满。佳作仁似仙,珍珠珀琅。 清道光、光绪年间各修纂一次,最近一次修于1997年。其讳行为:
祖宗世承,克振家声,文明日兴,光大朝廷,子孙茂盛,麟凤瑞徵。 历代编修数次,现存为清宣统三年(1911年)编撰本,自八世起昭穆:
讳行:鸣钟洪懋焞,墀名淑植耀,培锡沃机炯。增鋐滋本焻,坚钰淯桢炜,基锟润柏煇。
字行:宪廷允式克,肇衍世侯卿,孝友成家道,子孙继泽长,济时饶俊彦,华国焕新章。 历朝均有编修,现无存。字辈为:
积建文中新,兆为国家瑞。公侯伯子男,卿夫奕世贵,
智仁信义礼,孝友兼睦渊,传芳有盖宝,日启自多贤。 感德尾厝吴氏族谱。编修于民国31年(1942年)。自二世起昭穆为:
简斯而泽,克振家声,文明日兴,元善安敦,本为秉性,懋昭大德,永裕长贻。 历朝多次与南安仑苍吴氏合修谱牒,最近一次编修于2003年。自吴启衷开基南安仑苍始字行:
启斋圣秉钦,于德景宗伯。
后世再以七言为律编写昭穆,具体如下:
榜名行:欣兹国运逢隆日,心慕云鹏崇笃实,涵养文章博雅时,联翩直上真超轶。
字 行:天子卿如侯爵位,禄丰职重名嘉瑞,分标等列任飞升,得志称为经济器。
考 号:自仕南崖潮海居,诒谋燕翼秩宗舒,箕裘克绍来程远,昭穆双清庆有余。
讳 行:世光祖武永传芳,基业敬承信彦通,惟冀孙曾敦道学,朝廷应举显明堂。
妣 行:安贞柔正德诚良,恬静温和性善藏,淑慎端庄容妙美,琼芝萱草兆呈祥。
女讳行:石韫渊怀宝俟开,青莹皎洁本胚胎,既全覆载钟英质,好贮瑶宫鉴化栽。 湖头前山吴氏族谱,清道光元年(1821年)修纂,自十世起字行为:
邦国文章重,卿侯礼乐华,宣尔子孙懋,永念孝思佳。 剑斗吴氏族谱。始修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崇祯三年(1630年)、清康熙二十一年
(1682年)、乾隆四年(1739年)、同治七年(1868年)、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32年(1943年)六次续修。1993年八修,共38卷。
其昭穆一至五世为:文仁义礼新。
六世起续编昭穆为:
讳行:承先要道忠和孝,启后良图读与耕。剑水文明欣大振,厚安德业卷长兴。
字行:时学如夫元若献,卿公侯辅世为家。田畴庭宇皆盈泰,顺则近光晋紫霞。 凤城东门外吴氏族谱。历史上共修纂六次,前五次均与晋江龟湖后垵祖地宗亲合修。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首修,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乾隆十年(1745年)、嘉庆十七年(1812年)、光绪七年(1881年)五次续修。
讳行:尚绳皇祖武,道义必恭遵,得遂青云志,荣华显子孙,笃睦垂其训,敦源绍乃曾。
字行:懋学朝天子,士彦为公卿,孝友宗世德,文章振家声,诗书应继起,谋烈显丕承。 凤城南街荣安堂吴氏族谱。编修于1997年,为该支派首次系统编纂,自十二世起字行沿用泉州黄龙通族64字行:
洪维我宗,生民自周,记序世家,端为之首,至德所贻,实庶且永,
代钟哲人,在君左右,允文亦武,亮节高风,辉煌典策,蔚焉国桢,
丕嗣徽音,望诸贤裔,凡亿孙曾,尚其懋哉。 编纂情况不明。昭穆:
讳行:继仸宗法公永文学兴元志朝诒茂燕美恢复祖武振传荣名
四世起字行:弘志试雅其奕代相承克绍芳声新建鸿基长发呈祥
吴氏家谱怎么排的?
本文2023-10-30 16:00:3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73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