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的历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2收藏

北京故宫的历史,第1张

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金碧辉煌,雄伟壮观,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古建筑宝库中一颗独放异彩的明珠。故宫像一部卷帙浩繁的史书,凝结著历史的烟云,记载着岁月的沧桑,每一座殿宇楼台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每一处红墙黄瓦都凝聚著厚重的历史,每一根画栋雕梁都铭刻着昔日的辉煌。故宫以其独特的地位、神奇的魅力、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于1961年被定为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应海内外读者的要求,《中华文物》版自本期起特辟《紫禁城宫殿》专栏,连载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撰写的文章,介绍故宫丰富的古代建筑艺术,敬请读者留意。 紫禁城由来及概貌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的中央,之所以称为故宫是因为它曾经是明清两代帝王的宫殿,现在是故宫博物院所在地。它的城垣高10米,四隅有角楼,城有四门。城中建筑多覆以**琉璃瓦,城外环绕着52米宽的护城河。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察天体,发现以北极星为中枢的紫微星垣的位置恒居不变,是星辰的中心,故而把“天上君王居住的天宫”称作“紫微宫”。封建皇帝“拥有天地”,住所是戒备森严的“禁地”,因此人们把围以高墙的皇帝居住地称为紫禁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明朝仿效都城南京宫制在元大都遗址以东建造宫殿,永乐十八年底正式建成,就是北京的紫禁城。次年,明迁都北京。此后五百年间,皇宫紫禁城成为明清24位皇帝临朝为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 清代对明宫进行了修缮和重建,并更改了一部分宫殿的名称。至今仍保持原有的规模,共有建筑980座,8700余间,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 紫禁城建筑以午门、太和门、三大殿、乾清门、后三宫、坤宁门、钦安殿、神武门为中轴线。此线向南、北延伸,正是当时北京的南北中轴线。城内则以乾清门为界,南为外朝,是皇帝举行隆重典礼的地方﹔北为内廷,是皇帝、后妃们日常生活的地方。宫殿中的正殿均坐北向南,以南为前,以东为左。紫禁城内,中轴线两边的建筑布局层次分明、主体突出、对称均衡、动静结合、完整统一﹔集中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反映了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紫禁城内最高建筑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上有5座门楼,俗称五凤楼,两翼城楼如雁翅,又称为雁翅楼。墩台平面成“凹”形,开阔而庄严,气势浩大雄伟。正中的门楼面阔9间,进深5间,象征古代帝王位处九五至尊,是紫禁城内最高的建筑。门楼上左右有钟鼓亭。李自成攻北京就是自此进入紫禁城的。 午门内是规制严整的广场,五座雕栏玉砌的内金水桥横跨内金水河。站在桥上凭栏东望是高大的协和门,门南北共22间庑廊(正殿两侧的房屋),那是昔日的内阁公署所在地。内阁是明清两代设置在宫中辅佐皇帝办理国家政事的机构。主要职责是草拟和传达皇帝的诏令、批阅和进呈官员的奏章文书,曾经有很大的权力。 与协和门相对的西面是熙和门,它的北侧庑廊是原来的翻书房(负责满汉文互译的工作)﹔南侧庑廊为起居注馆(记录皇帝的言行)。午门正北的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最华丽的门。太和门是明朝“御门听政”的地方,皇帝在此亲自接受臣下的朝拜、上奏,并颁发诏令、处理政事。太和门东西两侧的昭德门和贞度门的两门庑是侍卫们值班休息的地方。 太和门内东庑中的高大殿宇是体仁阁,是三大殿的陪衬建筑,后来是内库缎库。清朝曾经在此处进行御试和宴请文人。太和门内西庑是各内库所在地,其中弘义阁与体仁阁相对。与左翼门相对的是右翼门。这些建筑及其南北的配房是紫禁城内库中的银库、皮库、衣库和茶库。 故宫外朝三大殿 太和殿 太和门正北的雄伟宫殿就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曾有奉天殿、皇极殿等名称,35米多高,是重檐庑殿式建筑,建筑面积为2377平方米,72根柱子,其中有6根蟠龙金柱,四面是“金扉和金锁窗”,是我国古建中开间最多、进深最大、屋顶最高的一座宫殿。重檐庑殿顶是我国木结构建筑中最尊贵的屋面形式,屋顶上有九个走兽也是全国之最。所有这些设计,都充分显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威严。 太和殿前的丹陛上,东有日晷,是我国古代计时器﹔西为嘉量,俗称“官斗”,是乾隆时期仿新朝王莽时的形式制造的,上面有乾隆时期的铭文。还有鼎式炉、铜龟、铜鹤,是举行典礼时放置及点燃松柏枝和檀香的器具,象征江山永固。丹陛上还有两个铜缸,可以注水防火,缸下有石为垫,以备冬天气温低时点火加温,防止水冻结冰。 太和殿东有中左门,清初议政大臣每到上朝时,就在此门外会议。太和殿西面是中右门。 中和殿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曾名华盖殿和中极殿,这座宫殿规格较小,曾遭火灾,方檐圆顶,内顶雕刻彩绘极其精美。每逢皇帝亲临太和殿典礼前,在此殿小坐,翻阅表具奏章,接受内阁、内务府、礼部和侍卫等官员跪拜行礼。清朝每10年修纂一次的玉牒(就是皇室的家谱)修好后进呈皇帝审阅时,也在此举行较隆重的仪式。 保和殿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曾名谨身殿、建极殿。明朝册立皇后、册立皇子颁诏、百官称贺上表的时候,皇帝都是先在这里穿上礼服,再到奉天殿升座。清代每年除夕,皇帝就在这里宴请少数民族王公大臣。乾隆后期,此处成为殿试的场所。保和殿东侧有后左门,里面是大臣值班的地方,称为值房﹔与其相应,保和殿西就是后右门。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合称“三大殿”,是外朝的中心建筑,它们坐落在由“土”字形相连的台基上。古代“五行说”认为土居中央,台基设计为“土”字形,寓含三大殿乃天下中心的意思。 太和殿东西两庑是当初紫禁城的内库,有茶库、皮库、铜库等。中和殿后东西两庑之中一度存放著清世宗雍正皇帝批阅的奏章,堆积如山。 如今太和殿以北、保和殿以南的东西两庑在故宫博物院的努力下,辟为展馆对观众开放。其中保和殿西庑为绘画馆。书画是一种特殊文物,不宜长时间展示,因此展品经常更换,这也使院藏大量珍贵的古代书画作品能不断与观众见面。保和殿东庑现为钟表馆,展出故宫收藏的精美钟表,并有功能演示,让观众领略展品精良的工艺和巧妙的机关,既表现了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又有强烈的异国情调。 故宫全景 太和殿的台基上放置的十八个大铜炉,据说代表当时十八个省份。每当大典,铜炉中燃烧檀香,香烟飘渺,云腾雾绕。

参考: culturepeople/BIG5/40483/40484/4279188

故宫在明清时期,当它作为明清皇帝的皇宫时,称为紫禁城 。 紫禁城筹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五年(1417年)开始大规模兴建,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竣工。从此,紫禁城开始了它作为明清两代国家政治中枢的历史。 清宣统三年(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宣统皇帝被迫宣告退位。随着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清王朝的被推翻,紫禁城作为国家统治中心的历史亦宣告结束。但据南京临时 制定的《清室优特条件》,逊帝溥仪及皇室成员得以暂居紫禁城内廷,直至1924年11月5日,溥仪及其眷属方被逐出宫,真正结束了清皇室盘踞紫禁城的历史。从此,紫禁城以「故宫」称于世。其后,在对清室物品进行清点,并进行了大量的筹备工作之后,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故宫的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加强。1961年,故宫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遗产」。故宫成为举世闻名的文化古迹和博物馆。

参考: chiculture//frameid=/sweb1206

故宫游览顺序: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

游览路线: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适合年龄人群:老人和小孩,以及比较赶时间的人;观赏时间:2个小时左右。

故宫的前三殿是天子的办公区,依次是:太和门-皇帝御门听政的地方;太和殿-皇帝举行大朝的地方,也就是金銮殿;中和殿-除了皇帝临时休息外,更存放着皇家的玉碟,也就是皇家的家谱;保和殿-天下读书人向往的地方。明清时期,每三年在这里会举行一次隆重的殿试活动,钦点“天子门生”。

前朝代表的是皇帝的威仪,所以,也是所有游客参观故宫的必经之所。紫禁城的整体建筑体系是“中轴布局、左右对称”。所以,放眼太和殿广场的最佳位置,就是两侧的弘义阁和体仁阁平台上,同样,这也是拍摄太和殿、太和殿广场的绝佳位置。

走下保和殿后的丹陛,就可以看到内左门、乾清门、内右门,三道门内便是皇帝和家眷们居住的内廷,也就是“后宫”。

乾清宫-雍正帝之前皇帝的居所;坤宁宫-明代皇后的居所;清代为了不忘祖先信仰,把坤宁宫左侧改外萨满教祭祀的地方,右侧则是皇帝的婚房。在“乾”“坤”之间,便是象征着帝后和睦的“交泰殿”。御花园-休闲场所,想必大家也都知道,那些宫斗戏里面,皇后妃子们散心在这里,有时在路上碰到也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呐。

传统旅游团在结束了后三座大殿的游览后,会径直进入御花园,然后出神武门,结束故宫的游览。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其时称紫禁城,1925年始称故宫。从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将末代皇帝溥仪赶出故宫,结束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统治,故宫一直是中国统治阶级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先后经历了24位皇帝。

  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有建筑980余座,有屋8700余间,故宫四周绕以10米高的城墙,外有50多米宽的护城河。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历史上,故宫因火灾和其它原因曾多次重建,但基本格局没有改变,整个皇宫建筑分为南部前朝和北部后廷两部分。前朝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这三大殿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物,也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是封建皇权的象征。后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左右东西六宫为翼,是皇帝、皇后、嫔、妃居住的地方。前朝后廷,界限分明,不可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中国的建筑匠师们将如此大规模的建筑规划得井井有条,利用重重得墙门和庭院把故宫有序地组合成壮丽的建筑群。明清故宫的规划和建筑,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而且有所发展创新,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者。其室内外建筑空间的组合、建筑体量大小的搭配、材料的运用、小品的陈设、装饰的制作、色彩的选择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产生了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故宫还是我国收藏最好最丰富的文物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建成于1925年,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宫旧藏。抗战期间,为确保国宝安全,曾将精选的五批故宫文物转移南方,抗战胜利后,部分运回故宫,部分运抵台湾。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千方百计收集流失文物,使故宫新旧藏品达到数百万,其中包括:青铜器、玉器、金银器、陶瓷器、牙竹木雕、丝织刺绣、文房四宝、绘画书法、家具等,代表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准。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63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围有10米高的城墙环绕,还有宽52米的护城河,在四角都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楼。根据1973年的统计,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乐四年,也就是1406年下诏营建北京紫禁城。修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永乐四年开始备料,而第二阶段就是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六月开始动工兴建,历时14年,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完工。在建造过程中,征集了全国10万名能工巧匠和民夫100万人,而建筑材料都来自全国各地,比如汉白玉石来北京房山,金砖来自苏州,石灰来自河北易州,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盘山,殿基所用的精砖石来自山东临清,松木多来自东北,而楠木多来自四川、云贵、浙江等地,可见当时工程的浩大。故宫基本上是按照明中都皇宫的蓝图而修建的,布局规划遵循了《周礼•考工计》的都城设计礼制:前朝后寝,左祖右社。大致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半部位前朝,北半部则为后寝。前朝是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殿和武英殿为东西两翼,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而后寝则是以乾清、交泰、坤宁这后三殿以及东西六宫、御花园为中心,外东路、外西路的建筑为主,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宫皇妃居住、祭祀的地方。左祖右社是这样布局的:在午门外东侧是皇帝祭祖的场所太庙,西侧则是祭社稷的场所社稷坛。按照这种布局建筑而成的故宫就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其中明朝14位,清朝10位,统治时间总共长达五个世纪。由于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它精美的建筑群体,所以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到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中,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现在在北京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被梁思成先生称为伟大的中轴线,全长85公里,南起永定门,北到钟楼,其中包括故宫在内的皇城就占了三分之一。这条中轴线也叫做龙脉,线上的景山是内城的中心点,也是故宫的镇山。

  我们有时候还把故宫叫做紫禁城,而它的名称是怎样得来的呢?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主要恒星分为三垣、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三垣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其中紫薇垣居中,是天上皇帝所居住的地方,称为紫宫。封建帝王自称是天帝的儿子,所以他们也把自己居住的皇宫象征为天上的紫宫。而且皇帝居住的地方戒备森严,不许庶民百姓接近,是绝对的禁地,又称为禁宫,所以这里也被叫做紫禁城。这里共有四道门,分别是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而紫禁城的正门就是午门,因为在罗盘上,上午的代表正南,所以午门也是南大门的意思。它的平面呈“凹”字型,从汉代的门阙形制演变过来。下端有高12米的墩台,正中的墩台上面有门楼,两侧还设有钟鼓亭,东西两侧突出的部分叫观,上部各有廊庑13间,两端还建有重檐攒尖方亭。中央的广场叫阙。在明清两代,这里是朝廷举行颁朔大典和献俘典礼的地方。正中开了三道门,两侧都有掖门,这种做法称为“明三暗五”。五个门洞都有各自的用途:中门是皇帝专用的,或者皇帝大婚的时候,皇后可以从这里入宫,科考三甲也可以从这里入宫;平时,文武百官走左门,宗室王公走右门;掖门只有在大型活动的时候才开,三品以下的官员按照文东武西分别通过东西掖门,外国使节要从西掖门才可以入宫;在殿试的时候,考生分单双号,从东西掖门中通过。

  进入午门,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内金水河,它自西向东蜿蜒流过太和门广场,上边还有五座汉白玉石桥,就是内金水桥了。内金水河的作用不仅是故宫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建筑和灭火的主要水源,同时还起到了点缀景观的作用,使太和门广场在雄浑中不失秀美。

  在太和门两旁还有两道门,就是德昭门和贞度门。每逢皇帝出宫,都要在太和门换车,而且皇帝大婚的时候,皇后也要从太和门进入皇宫。在光绪四年的时候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在光绪皇帝大婚前夕,太和门突然被火烧毁了,可是大婚当天皇后要从这里经过,所以朝廷就在北京寻找了能工巧匠,连夜用彩绸还有木料搭建了一座假的太和门,才使得婚礼如期进行,而在第二年,太和门才重建完成。

  过了太和门我们就进入了太和殿广场,它面积有3万多平方米,在每年的元旦、冬至、还有皇帝生日以及一些重大活动的时候,都要在太和殿以及太和殿广场举行隆重的朝礼。

  现在我们面前这座宏伟的建筑就是太和殿了,它和中和殿还有保和殿是建立在一个土字型的三层台基上,台基南北长230米,高813米,在四周围还建有一些楼阁,其实就是清朝内务府所管辖的库房。太和殿是故宫中最高最大的建筑,面积有2377平方米,通高3505米,面阔11间,进深5间。其实在明朝奉天殿的时候,这里市面阔9间,进深5间的大殿,到了清朝年间,将它改为了现在的大小,其实在两侧的夹室是封闭的,不能作为正殿使用,所以实际上还市面阔9间,进深5间,同时,也将它改名为太和殿。太和二字出自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而太和的观念是上古天人和一观念的延伸,强调了君臣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还有个民族之间的和谐。在太和殿的屋顶正脊上还有一个高336米的大吻,往下还有11个垂脊兽,在我国古代,异兽的数量越多,代表了殿宇等级越高。在殿内有72根大住支撑,当中的六根是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金柱,上面支撑了藻井,再藻井当中雕刻有蟠龙,龙口中衔有轩辕镜。轩辕二字出自于我国古代天文学中的轩辕星,意思就是轩辕黄帝之星,也是掌管雷雨之星,在殿顶上建有藻井,一是为了代表当朝的皇帝才是中华民族的正统继承人,第二则是起到了镇火的作用。

  殿内的陈设也非常的多。金銮宝座是明代的遗物,清朝的皇帝继续使用。在袁复辟的时候,曾经将它换成了一个中西合璧,不伦不类类似沙发的座椅,解放以后,专家们在家具库中发现了原来的宝座,经过一年多的整修,终于恢复了它本来的面貌。

  殿内的地平床高6尺多,上面设有屏风,宝座等,在台面上还有香亭、仙鹤等等。在皇帝上朝的时候,就要点燃檀香,烘托出一种神秘的气氛。殿中有一只象,身上驼着宝瓶,里面放有五谷,寓意天下太平,吉庆有余。而象身四脚立地,稳如泰山,象征社会和政权的稳固。称为太平有象。角端,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当今皇帝是圣明之君。仙鹤被古人认为是一种长寿鸟,象征着江山长存。香亭是从香炉演变而来的,放在殿中,象征着国家安定。

  在太和殿外还有很多的陈设。日 :是我国古代的计时器,在此处标准的北京时间

  嘉量则是乾隆年间全国的标准化计量器,在乾清宫前也有一个。铜龟铜鹤都是长寿的动物,放置在这里也是寓意长寿。在故宫内有大小水缸308口,用来防火,叫做太平缸。在太和殿外的这两个镏金大缸,重2吨,可是上面的黄金却被八国联军用军刀刮走了。围绕着太和殿,还有一些故事。在1908年12月,四岁的溥仪在太和殿登基,他的父亲跪在宝座下,扶着他,可是溥仪却哭喊着说:“我不再这儿,我要回家,我不再这儿,我要回家。”他的父亲只好说:“别哭了别哭了,快完了。”典礼结束以后,文武百官窃窃私语说这不是个好兆头。果不其然,三年以后,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可是在1915年,袁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自称“洪宪皇帝”,企图恢复封建社会,还在太和殿搞了登基典礼,把三大殿中匾额上的满文统统去掉了。而且还命令京城内的煤铺把墙上的“元煤”去掉,把元宵改为汤圆。不过他只作了83天的皇帝,就在全国一片倒袁声中死了。

  中和殿在明朝的时候曾经叫做华盖殿和中极殿,在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殿名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在明清两代举行大潮礼的时候,皇帝在赶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官员朝贺。在遇到重大祭典的时候,还要在前一日阅览祝文或者检查种子农具。清朝规定每十年都要修一次皇室的家谱,也就是玉牒,在修订好以后,就要在中和殿内让皇帝阅览,并举行存放仪式。

  过了中和殿,我们就来到了保和殿,明朝这里曾经叫做谨身殿,建极殿,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名称来源与太和殿相同,都是保合大和之意。保和殿在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的时候,在举行册立大典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内更衣。在年底,还要在此宴请文武百官。在清朝的时候,每逢正月十五,除夕,也都要在此举行宴会。而且这里还是清朝举行殿试的地方。在保和殿后,有一个巨大的云龙石雕,是艾叶青石雕刻而成的。清朝乾隆年间,将原来明代所雕刻的花纹去掉,重新雕琢。石雕高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达200多吨。在石雕四周都是卷草纹,下端是海水江牙纹,中央是飞云簇拥的九条蛟龙。制作非常精美,是难得的石雕珍品。这块石头是来自北京的房山,搬动这块石头的时候动用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不过这块石头为什么会在保和殿后面,史料上是没有记载的,根据专家推测,可能是因为这块石头运过来以后就放在这里,想要重新移动非常的困难,所以就放在了这里。

  游览完了前三殿,就来到了后寝区的正门乾清门。在后寝区中共有15宫,专家认为,这与天文学中的紫薇垣和八卦都有象征性的关系。

  在清朝康熙年间,乾清门就是举行御门听政的地方,而在西侧还有一排连房,就是军机处,他是在雍正年间设立的,直到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才被废除。军机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凌驾于内阁之上,但是当时为了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督察院每天都要派御史到军机处旁边的内务府值班,监视这里的活动。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乾清宫了。乾清二字取自唐代韩愈《六合圣德诗》中的诗句:“乾清坤夷”,意思就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在明朝和清朝初年,皇帝的寝宫一直都是这里,到了雍正皇帝以后,就挪到了养心殿,从此,乾清宫九成了皇帝听政的地方。在每年过节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乾清宫举行庆典活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还在宫内举行了“千叟宴”。而且“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而且皇帝死后,必须要在这里停灵,祭奠15日,表示寿终正寝,之后才可以转移到其他地方。在乾清宫内正中设有金漆宝座,后面还有屏风,上面刻有先帝的圣训。在宝座上方还高悬着“正大光明”的匾额。在雍正皇帝即位以后,对于争夺皇位的种种弊病,他发布了秘密立储的上谕,从而改变了封建王朝公开册礼太子的制度。此后,皇帝亲自写储君谕旨两份,一份儿放在这块正大光明的匾额后边,另一份儿则自己藏起来。在皇帝去世以后,拿出两份诏书核对无误以后,即可生效。

  在明朝,围绕着乾清宫还发生了三大疑案。就是壬寅宫变,红丸案还有移宫案。壬寅宫变就是在明朝嘉靖年间,皇帝正在乾清宫中睡觉,宫女杨金英等16人一起下手,想把皇帝杀死,但是在慌忙之中却把绳子打成了死结,所以没有成功。结果这些人就全都被处死了,这年正好是壬寅年,所以称为壬寅宫变。自此以后,皇帝不敢在乾清宫中居住,直到临终前一天才回到了这里,但是当天就死了。红丸案的发生是在明朝万历皇帝朱翊君死了以后,他的儿子朱常洛即位。但是不久他就病了,服用了进贡上来的红丸,吃了一颗感觉很不错,所以有吃了第二颗,结果就死在了乾清宫内,前后只作了29天的皇帝,所以被人们称为一月天子。移宫案是在一月天子朱常洛死了以后,他的爱妃李妃有野心相当皇后,所以就坚持要和即将登基的皇太子朱由校一起住在乾清宫,以此要挟群臣。但是这些大臣设计把太子从她手中骗了出来,可是他还是在乾清宫不走。直到太子即位前一天晚上,大臣一起到门口斥责他,就这样,他才被迫离开了乾清宫。

  在乾清宫的后边就是交泰殿,取自《易经》中的天地交泰,象征着帝后生活和谐。在殿中央放有25颗宝玺,上方高悬着康熙皇帝御书、乾隆临摹的“无为”匾额。东侧陈设着我国古代人民发明的计时器——铜壶滴漏,西侧陈设着大自鸣钟一座。此在,在每年皇后的生日,皇后都要在交泰殿接受庆贺礼,就连皇太后还有皇帝都要来这里庆贺。在每年皇后到先蚕坛举行仪式的前一天都要在这里检阅采桑工具。

    正门即午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故宫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故宫还保存大量珍贵文物,是历史和历史艺术的重要资料,是中国古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故宫已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午门

  是紫禁城正门,因其门楼高8米,辅楼高4米,又俗称“五凤楼”。

  明代,每年正月十五,午门都要悬灯赐食百官;每年农历十初一,都要在这里举行颁布次年年历仪式。清代乾隆年间因避乾帝“弘历”的名字,故将“颁历”改称“颁朔”。

  清代,皇帝举行朝会或大祀,以及元旦、冬至、万寿、大婚等重大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卤薄、仪仗。此外国家凡征战凯旋时,皇帝在午门接受献俘典礼,如果皇帝亲征也从门出驾。

  太和门

  进午门,过玉带河,便是太和门。太和门前,有两尊青铜浇铸的狮子,右为雄狮,爪下有一铜球,象征权力;左为雌狮,爪下躺着一小狮,表示亲昵、母爱。狮头上的鬃卷,13卷为至尊,皇宫专用。

  太和门是前三大殿的前门。地上金砖墁地,天花板描龙彩绘。金砖,是苏州烧制的一种砖,其制作十分精细、复杂,经过六道工序,窑烧130天,砖成后浸泡于桐油,历时8个月始成。这样制出的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黑而发亮,光可鉴人。这种砖造价昂贵,每块砖底下还印有制作者姓名、产地。故宫各大殿内都铺这种砖,因价高,民间称之为“金砖”。

  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宫殿群中最大的建筑。殿高36米,宽63米,面积为2380平方米。

  “太和”语出《周易》,太和是“阴阳会和,冲和之气也”,“混同宇内以玉太和”之意,即指宇宙万物,和谐圆满。太和殿坐落在“工”字形须弥座上,汉白玉雕成,分上中下三层,称为丹墀或丹陛。雕栏称为望柱,柱头雕以云龙云图案。那些伸出的为螭首,口中小孔为出水孔。共有螭首1142个。如遇雨天,可见千龙吐水之奇观。

  台基上放置18个大铜炉,据说代表当时的18个省份。太和殿台基上面的大平台,放置铜龟、铜鹤各一对,象征“龟鹤千秋”,意为长寿。东有日晷西有喜量,象征皇权公正平允。这里是举行大典奏九韶之乐的地方。

  太和殿是国内木制大殿之冠。殿为重檐庑殿顶,为殿宇中最高等级,足称中国古典建筑之最。殿内72根大柱支持其人武部重量,殿正中为皇帝宝座周转有6根镏金龙纹大柱,另外还有42根木柱,原为楠木,后改为松木。大殿中间的宝座为“须弥座”形式,正面和左右都有陛(即木台阶),宝座上设雕龙髹金大椅,是皇帝之位。椅后设雕龙髹金屏风。宝座左右有对称的宝象、角端、仙鹤、香筒等陈设,都是铜胎嵌丝珐琅制品。象驮宝瓶,内装五谷,象征太平,五谷丰登。角端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可日行18000里,通晓四方语言,只有明君,它才捧书而至,护驾身旁。

一 有关故宫中和殿的相关故事趣事,100字左右,要真事!急急急急急急急!谢啦!

中和殿在过去是上大朝以前皇帝稍做休息的地方

但是有意思的是 这里还是皇家每十年修一次玉牒(皇帝家谱)的地方

这里还是皇帝给太后上徽号的地方 比如慈禧 慈安都是我们所知道的徽号

二 北京故宫的传说100字左右

1、故宫老鼠像猪般大

据说在刚解放时,故宫博物院保安经常看见有种奇怪的动物,说像老鼠但特别大,说像猪又跑的奇快。人说这是皇族养在东西宫内镇宫之兽。后来好些人想抓住一两只,但这快60年了,看见的人越来越多,却没人真正抓住过一只。

2、故宫红墙边行走的宫女

1992年的某一天,整个故宫笼罩在雷雨天气。正在故宫游玩的游客匆匆忙忙地寻找躲雨的地方。突然一阵电闪雷鸣,在故宫红墙旁边,人们竟然发现了行走的宫女。游客们马上用携带的设备,拍摄下了这个画面。

3、一口井里的珍珠

听说有天夜里,有小偷想偷宫里井底珍珠,因为他的太祖父辈太是个太监,生了他爷爷就进宫,一直到大清灭亡那天,有个皇妃因宫内大乱,口含珍珠跳入井中,此事一直转到这个小偷。

这天他来到故宫那口井边,正巧风雨交加,突然对面墙壁上光芒四射,走出一个白衣女子,张口含着夜明珠向他这边走来,小偷当场吓死。

4、故宫离奇盗宝案

故宫曾经发生过一起盗宝案,嫌犯在闭馆之前藏到珍宝馆对面洗手间之间的夹缝里,到了职员下班后就才出来,先进入珍宝馆然后是钟宝馆,偷了不少东西。可没走多远就被巡查人员发现了。

发现的过程也挺离奇的,本来那个巡查人员没想抬头看,可心里就是有一个声音告诉他:有人在拿我的东西,他就在墙上。这个感觉一直在心头环绕,于是他就用手电筒往墙上照,真的发现疑犯。

5、珍妃住过的地方

据说有一个太监在刚刚解放的时候,和同伴下午6时到珍妃以前住过的那一带巡查,那个太监在一间屋外突然听见男女的笑声,就凑在窗上看怎么回事。结果,他看见一个很像照片上珍妃的女子和一个有辫子的男人在嬉戏,把他当场就吓瘫了。

三 关于故宫的小故事,(短暂一些)有趣的,不要鬼故事

传说,当初刘伯温修建北京城皇宫的时候,皇上和他的儿子燕王(朱隶)打算把宫殿修盖得间量多点儿、大点儿,总觉得皇上住的地方应当特别华贵,不然就显不出天子的尊严。这天,皇上正要传旨宣刘伯温,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刘伯温来了。

刘伯温一见皇上就说:“启奏万岁,臣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对臣说:‘你朝皇帝要修盖皇宫,你告诉他!天宫宝殿是一千间,凡间宫殿万不可超过天宫。你还要告诉他,要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去保护凡间皇城,才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你要牢牢记住’。玉皇大帝说完这些话,就扑过来一阵白茫茫的香雾,一下就把臣吓醒啦!”

皇上听了觉着很怪,想了想,就下旨叫刘伯温去监造不到一千间,可还得跟天宫差不多间量的皇宫,并去请金刚、地煞来保护皇官。刘伯温领旨就办去了,这事儿一下子就在北京城传开了,老百姓都等着要看刘伯温怎样修盖皇宫,怎样去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这些神仙来保护皇宫。

过了些日子,刘伯温就把事儿全都办好了。皇上一看那宫殿盖得甭提有多华贵了,间量还真是不到一千间也差不多,再看宫院里金光闪闪,好像有神仙镇守。皇上愈看愈高兴,当时传旨,给刘怕温加封进爵,还赏赐了很多珠宝。外邦听说刘伯温请了天神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保护皇城,也就不敢兴兵作乱了。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故宫里的宫殿是九百九十九间半;天神三十六金刚就是宫殿门口摆着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宫里的七十二条地沟

四 北京故宫的传说150字

传说,当初刘伯温修建北京城皇宫的时候,皇上朱元璋和他的儿子燕王朱棣打算把宫殿修盖得多点儿、大点儿,总觉得皇上住的地方应当特别华贵,不然就显不出天子的尊严。这天,朱元璋正要传旨宣刘伯温,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刘伯温来了。

刘伯温一见皇上就说:‚启奏万岁,臣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对臣说:‘你朝皇帝要修盖皇宫,你告诉他,天宫宝殿是一万间,凡间宫殿万不可超过天宫。你还要告诉他,要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去保护凡间皇城,才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你要牢牢记住’。玉皇大帝说完这些话,就扑过来一阵白茫茫的香雾,一下就把臣吓醒啦!‛

皇上听了觉着很怪,想了想,就下旨叫刘伯温去监造不到一万间,

可还得跟天宫差不多的皇宫,并去请金刚、地煞来保护皇宫。刘伯温领旨就去了,这事儿一下子就在北京城传开了,老百姓都等着要看刘伯温怎样修盖皇宫,怎样去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这些神仙来保护皇宫。

后来,刘伯温就把事儿全都办好了。皇上一看那宫殿盖得甭提有多华贵了,间量还真是不到一万间也差不多,再看宫院里金光闪闪,好像有神仙镇守。皇上愈看愈高兴,当时传旨,给刘怕温加封进爵,还赏赐了很多珠宝。外邦听说刘伯温请了天神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保护皇城,也就不敢兴兵作乱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故宫里的宫殿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天神三十六金刚就是宫殿门口摆着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宫里的七十二条地沟。

五 关于故宫的传说50字

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故宫传说:

1、有个人以前在故宫看门,据那个人说每天晚上都能听见有人在奏乐,而且有时能看见宫女太监排队走过。那个人家的孩子身体都不好,老人都说是因为那人受的阴气大,影响了下一代!

2、故宫里有很多院落都是被封起来的!不对游客开放,其实每一个府第都发生过用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解放前还没有封的时候,在这些地方死了很多人!不是无故消失就是命亡,但始终是离奇得查不出原因,不过有一个共同点:死后如果还能见着尸体,那么尸体都没有脸皮。更慎人的就是一口井,平日白天的时候往下看,井底就是一些石头,杂草什么的,但每到晚上12点后往下看,只要天上有月亮,你会看到井底出现的不是石头,杂草,而是水,水上倒映的却不是你的面孔

3、东筒子夹道是故宫各种传说中最负盛名的阴阳道。有关阴阳道的传说有各种版本,所谓阴阳道是指明月高挂的夜里,在长长的夹道地面上呈现一阴一阳两个界面,传说鬼虽是在夜里出来,但会躲着人走。人走阳道鬼就走 ,人走 鬼就走阳道。但是人如果一脚踩阳道一脚踩 ,或是踩着中线走路,那鬼就没有地方走啦,一百步就会把人撞个跟斗。

六 关于北京故宫的故事50字

北京故宫的故事范文一:

传说,当初刘伯温修建北京城皇宫的时候,皇上和他的儿子燕王打算把宫殿修盖得间量多点儿、大点儿,总觉得皇上住的地方应当特别华贵,不然就显不出天子的尊严。

北京故宫的故事范文二:

北京故宫,全名北京故宫博物院,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宫殿,是中国古代汉族宫廷建筑之精华。

北京故宫的故事范文三:

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它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

北京故宫的故事范文四:

紫禁城这个名字就和中国古代哲学和天文学有关。中国人认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宫的结构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的。

北京故宫的故事范文五:

古代天文学把恒星分为三垣,周围环绕着28宿,其中紫微垣(北极星)正处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为皇宫也是人间的 “正中”。“禁”则指皇室所居,尊严无比,严禁侵扰。

北京故宫的故事范文六:

故宫的四个城角,每一个角上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建造的可好看了。这四座角搂是怎么盖的呢北京有这么个传说——明朝的燕王朱隶在南京做了永乐皇帝以后,因为北京是他做王爷时候的老地方,就想迁都北京,于是就派了亲信大臣到北京盖皇官。

七 关于明朝故宫有趣的故事50字左右

传说,当初刘伯温修建北京城皇宫的时候,皇上和他的儿子燕王打算把宫殿修盖得间量多点儿、大点儿,总觉得皇上住的地方应当特别华贵,不然就显不出天子的尊严。这天,皇上正要传旨宣刘伯温,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刘伯温来了。 刘伯温一见皇上就说:“启奏万岁,臣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对臣说:‘你朝皇帝要修盖皇宫,你告诉他!天宫宝殿是一千间,凡间宫殿万不可超过天宫。你还要告诉他,要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去保护凡间皇城,才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你要牢牢记住’。玉皇大帝说完这些话,就扑过来一阵白茫茫的香雾,一下就把臣吓醒啦!” 皇上听了觉着很怪,想了想,就下旨叫刘伯温去监造不到一千间,可还得跟天宫差不多间量的皇宫,并去请金刚、地煞来保护皇官。刘伯温领旨就办去了,这事儿一下子就在北京城传开了,老百姓都等着要看刘伯温怎样修盖皇宫,怎样去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这些神仙来保护皇宫 过了些日子,刘伯温就把事儿全都办好了。皇上一看那宫殿盖得甭提有多华贵了,间量还真是不到一千间也差不多,再看宫院里金光闪闪,好像有神仙镇守。皇上愈看愈高兴,当时传旨,给刘怕温加封晋爵,还赏赐了很多珠宝。外邦听说刘伯温请了天神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保护皇城,也就不敢兴兵作乱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故宫里的宫殿是九百九十九间半;天神三十六金刚就是宫殿门口摆着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宫里的七十二条地沟。

八 有关故宫的小故事,不要太长了,大概70到80字左右,谢谢

北京故宫的历史故事

北京故宫的历史故事:工匠马德春与故宫九龙壁 建九龙壁可不是一般的工程,讲究多、难度大。必须要找那些技艺高超的人才行。工部大臣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一个叫马德春的工匠。这马德春烧制琉璃瓦十几年了,技术高超。他选几十位工匠,第三天就开工了。干活前,他向工匠们讲了烧制彩色琉璃瓦的要求。 他说:“那烧制彩色琉璃瓦对材料的配比和火候的掌握,非常讲究,要是掌握不好分寸,烧制一件琉璃成品,就得有十来件废品作为代价。大伙要多留心,千万别出差错。”说完就带着大伙儿干了起来。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足足烧了七七四十九天,总算烧制成了。 安装这天,皇极殿门前人来人往,工匠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突然一声清脆的响声传来,吓了马德春一跳。他来到出事地点一看,一个小工匠呆呆地站在那儿,直勾勾地盯着摔碎的一片琉璃瓦。 马德春小心翼翼地把碎琉璃瓦片拼凑在一起,仔细地看了看,低声对周围的工匠说:“这事儿对任何人都不能讲,谁要是吐露一个字,可有杀身之祸啊!” 在回家的路上,马德春的心是七上八下,他想重新烧制那片琉璃瓦是来不及了,延误工期的罪名担当不起,可是另打主意来补救又要冒着欺君之罪的大险呀!眼看没几天就是交工期了,他把心一横,等死不如闯一闯。 到家后,他茶不思饭不想,不管谁来也不见,一个人来到小仓房,把门窗挡严,悄悄地自制“琉璃瓦”。 九龙壁完工的消息,及时上奏了皇帝。第二天乾隆就带着几位大臣前往观看,刚一进锡庆门就赫然看到那座金碧辉煌的九龙壁。走近再一细看,那九条龙栩栩如生,就和真的差不多。 乾隆皇帝顿觉满目生辉,不住赞叹。 (8)关于故宫小故事100字扩展阅读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 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深邃、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内廷之后是宫后苑 。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 。

明代十四位皇帝是: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聪、明穆宗朱载后、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清代十位皇帝是:清世祖爱新觉罗 · 福临、清圣祖爱新觉罗 · 玄烨、清世宗爱新觉罗 · 胤祯、清高宗爱新觉罗 · 弘历、清仁宗爱新觉罗 · 颙琰、清宣宗爱新觉罗 · 傅宁、清文宗爱新觉罗 · 奕伫、清穆宗爱新觉罗 · 载淳、清德宗爱新觉罗 · 载漪、逊帝爱新觉罗 · 浦仪。

扩展资料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故宫累计接待观众达到1亿人次。2019年起,故宫将试行分时段售票  。2018年9月3日,故宫养心殿正式进入古建筑研究性保护修缮工作的实施阶段。 2019年3月4日,故宫公布了2019年下半年展览计划。

参考资料:

-北京故宫

孙权,伟大的吴皇帝,是在三国时期的创始人。那么他的后代现在在哪里呢?

浙江富阳龙门镇是公认的孙权后裔聚居地之一,其分支一直被称为富春孙氏。2006年,该报组织南京孙氏市民到龙门寻根,推动成立南京孙氏宗亲会。根据对两地孙氏后裔的考证,南京有不少孙氏,而这些确出自孙权之手。但由于南靖是一座移民城市,孙氏后裔虽多,但家族往来频繁,孙权后裔没有聚集的地方。

龙门是中国最大的孙氏聚居地之一。虽然只有2600多户,7000多人口,但90%以上都是孙姓村民。

孙氏曾经来南京寻根。孙氏后人普遍认为孙权祖籍南京,并葬于此,这对孙氏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他们还邀请南京的孙氏来龙门寻根。

邀请南京孙氏的后代不是心血来潮。专家说,早在三国时期,孙和朱是江南最流行的姓氏。到目前为止,南京有10万姓孙的人。还有大量与孙权有关的历史遗迹,如孙权墓、2005年在江宁发现的吴墓、栖霞区龙潭祖坟、花园、祠堂等。如栖霞区龙潭孙氏祖坟墓志铭中明确记载,龙潭孙氏祖籍孙氏富阳,在孙权建都前后扎根南靖。

寻根之后,南京孙氏后裔成立了南京孙氏宗亲会。根据宗族协会的调查,南京孙氏没有明显的共同祖先,因为南京是一个移民城市,市民四通八达。南京孙氏后人整理了孙氏在全福巷、王金岭府花园、望舒孙氏在江宁、孙氏在南京马殷巷的家谱,归入孙氏家谱。

据南京友人会孙子介绍,除了上述孙权墓和墓外,南京街曾是孙权后人居住的孙嘉花园。此外,在老城区南部的马殷巷17号还有一座古建筑,是孙氏的故居。经历了260年的风风雨雨。

据悉,清朝乾隆年间,孙氏富春的年轻官员孙辉从浙江来到金陵,在繁华的聚宝门修建了一座两层小楼。孙辉以种植竹子和兰花为乐,并把“忠、孝、勤、和”八个字留给后代,作为经营家庭的座右铭。他的儿子是。这里曾经是诗情画意的地方。清朝状元翁同_,晚清最后一位探花人到访。

后来,孙氏的老房子经历了两次大灾难和许多事情。在咸丰三年的太平天国起义中,三个孙氏家庭在老房子里被杀害,他们的一些财产被毁坏。1937年,侵华日军入侵南京,全家逃往重庆。从那时起,孙氏的老房子就被摧毁了。解放初期,这里曾经关押过吸毒人员,还建过纸箱加工厂,后来就挤满了人。由于学校扩建,2003年消失

永寿宫、钟粹宫、承乾宫、咸福宫、长春宫等。

1、永寿宫

永寿宫是一座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内廷西六宫之一。位于翊坤宫南面,太极殿(原启祥宫)东面,是后宫之中离养心殿最近的一个宫。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乐宫,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更为现名。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都曾重修或大修,但仍基本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永寿宫为明代妃嫔、清代后妃所居之处。明孝宗的母亲孝穆纪太后曾在这里短暂居住,后突然暴死,成为明宫疑案之一。

后因乾清宫发生火灾,万历皇帝也曾住此宫,并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在此召见大学士申时行等人。崇祯十一年(1638年),因国内灾情异象屡屡出现,皇帝在此宫斋居。

顺治皇帝恪妃,乾隆帝孝仪皇后,嘉庆帝如妃曾在此居住。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崩,崇庆皇太后,即孝圣宪皇后居永寿宫,乾隆皇帝居乾清宫南廊苫次,并诣永寿宫问安。

2、钟粹宫

钟粹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阳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钟粹宫,隆庆五年(1571年)改钟粹宫前殿曰兴龙殿,后殿曰圣哲殿,为皇太子居处,后复称钟粹宫。

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后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多次修葺。清晚期于宫门内添加垂花门、游廊等。

钟粹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钟粹门,前院正殿即钟粹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前出廊,檐脊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跴斗拱,彩绘苏式彩画。

明间开门,次、梢间为槛窗,冰裂纹、步步锦门窗。室内原为彻上明造,后加天花顶棚,方砖墁地,明间内悬乾隆御题“淑慎温和”匾。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前出廊,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苏式彩画。

后院正殿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苏式彩画,两侧有耳房。东西有配殿各3间,均为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院内西南角有井亭1座。

钟粹宫明代为妃嫔所居,曾一度为皇太子宫。清代为后妃居所。清咸丰皇帝奕詝幼年在此居住时,道光皇贵妃,即恭亲王奕欣之母亦居此宫,代为抚育奕詝。

咸丰帝孝贞显皇后(即东太后慈安)自入宫即在钟粹宫居住,直至光绪七年(1881年)去世。光绪大婚后,隆裕皇后也曾在此居住。末代皇帝溥仪入宫后也曾在此宫住过。

3、承乾宫

承乾宫,北京故宫的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宁宫,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为承乾宫。清沿明旧称。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

承乾宫为两进院,正门南向,名承乾门。前院正殿即承乾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踩斗栱,内外檐饰龙凤和玺彩画。

明间开门,次、梢间槛墙、槛窗,双交四菱花扇门、窗。室内方砖墁地,天花彩绘双凤,正间内悬乾隆御题“德成柔顺”匾。

殿前为宽敞的月台。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旋子彩画。明崇祯七年(1634年)安匾于东西配殿曰贞顺斋、明德堂。

此宫在明代为贵妃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明朝崇祯皇帝的宠妃田秀英就居住在这里。清朝顺治帝孝献皇后董鄂氏,康熙帝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乾隆帝孝仪纯皇后,乾隆帝慧贤皇贵妃,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琳贵妃、佳贵人(佳贵妃),咸丰帝云嫔、婉贵人都曾在此居住。

4、咸福宫

咸福宫是始建于明代的中国宫殿建筑,属于故宫内廷西六宫之一,为后妃所居,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为咸福宫。

咸福宫为后妃所居,前殿为行礼升座之处,后殿为寝宫。明朝在此居住过的后妃有万历皇帝的李敬妃。

乾隆年间,改此宫为皇帝偶尔起居之处。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皇帝崩,嘉庆帝住于咸福宫守孝,下令不设床,仅铺白毡、灯草褥,以此宫为苫次,同年十月才移居养心殿。

此后咸福宫一度恢复为妃嫔居所。道光帝琳贵人(庄顺皇贵妃)、成贵妃、彤贵妃、常妃等都曾在此居住。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皇帝住于咸福宫为道光皇帝守孝,守孝期满后仍经常在此居住。

5、长春宫

长春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长春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永宁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复称长春宫。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后又多次修整。咸丰九年(1859年)拆除长春宫的宫门长春门,并将启祥宫后殿改为穿堂殿,咸丰帝题额曰“体元殿”。长春宫、启祥宫两宫院由此连通。

长春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前出廊,明间开门,隔扇风门,竹纹裙板,次、梢间均为槛窗,步步锦支窗。明间设地屏宝座,上悬“敬修内则”匾。

左右有帘帐与次间相隔,梢间靠北设落地罩炕,为寝室。殿前左右设铜龟、铜鹤各1对。东配殿曰绥寿殿,西配殿曰承禧殿,各3间,前出廊,与转角廊相连,可通各殿。

廊内壁上绘有18幅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巨幅壁画,属清晚期作品。长春宫南面,即体元殿的后抱厦,为长春宫院内的戏台。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屏门一道,与后殿相通。

后殿曰怡情书史,与长春宫同期建成,面阔5间,东西各有耳房3间。东配殿曰益寿斋,西配殿曰乐志轩,各3间。后院东南有井亭1座。

此宫明代为妃嫔所居,天启年间李成妃曾居此宫。清代为后妃所居,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曾居住长春宫,死后在此停放灵棺。同治年至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一直在此宫居住。

——长春宫

——咸福宫

——永寿宫

——承乾宫

——钟粹宫

北京故宫的历史

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金碧辉煌,雄伟壮观,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古建筑宝库中一颗独放异彩的明珠。故宫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