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 这个姓氏的来历??具体点哈~
蹇氏
起源:
起源主要有二:①相传为伏羲氏臣子蹇修的后裔。②出自嬴姓,春秋秦国大夫蹇叔之后,以祖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蹇姓早期居住于陕西一带,后逐渐向南、向东扩展,汉唐之际在湖北襄樊一带形成郡姓望族,以襄阳郡为郡望。唐宋以后分布渐广。如今江苏宜兴、湖北、湖南、四川、安徽、云南、陕西、贵州、山东等地均有蹇氏族人居住。目前蹇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希望对你有帮助。
根据我国2020《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关于姓氏部分尚未找到相关“蹇”姓任何信息。
蹇姓源出
源于风姓,出自远古第一帝伏羲氏之臣蹇修,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蹇修,是传说中远古第一帝伏羲氏属下的臣子,他在典籍《屈原·离骚》中由记载:“解佩飨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注:蹇修,伏羲之臣也。伏羲氏与其妹妹女娲对人类发展最大的贡献,就是制定了合理的婚姻制度,“同姓不婚”,就是那个时代智者的贤识。
由此,诞生了为男女之间传语联系、促成婚姻的人物,即媒人。而伏羲氏令蹇修为媒,以通辞理,说明蹇修是个很会做媒的人,故而后世的人们皆称媒人为“蹇修”。例如,在蒲松龄编著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中就有:“生不忘蹇修,翼日,往祭其墓。”即指蹇修的功德作用。
在蹇修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蹇氏,大多操持媒业,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蹇氏族人大多尊奉蹇修为得姓始祖。
姓氏名望
1、蹇叔:春秋时秦国大夫,有贤名,为百里奚所推荐,秦穆公任为上大夫。
2、蹇硕:东汉时期的宦官。
3、蹇义:明代大臣。字宜之,初名瑢,巴县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官中书舍人。
4、蹇贤:字希坚,明重庆府巴邑大宁人氏。累官至荣禄大夫、少师兼吏部尚书、特进光禄大夫,赠太师,谥忠定,明代巴邑蹇义之侄亲。宗祖祠重庆江北之凤居沱。湖南安乡,湖北利川蹇氏之始祖。
5、蹇达:巴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右都御史兼兵部尚书。
6、蹇先任:女,排行老二,人称蹇二姐,曾化名黄代芳,湖南省慈利县城关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贺龙元帅的第二任夫人。
7、蹇先佛:女,湖南省慈利县城关镇人,蹇先任之胞妹,中国人民解放军萧克上将夫人。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
8、蹇先艾:现代作家。1906年生于贵州遵义。学生时期即开始写作,1926年参加文学研究会,与李健吾等组织曦社,出版《爝火》杂志。1931年至1937年任北京松坡图书馆编纂主任。此时著有短篇集《朝雾》、《一位英雄》、《乡间的悲剧》等。
1951年至1965年相继担任贵州省文联主席、贵州省文化局局长等职。此间作品有短篇集《山城》、《倔强的女人》和散文集《新芽》等。
9、蹇先超:湖南省慈利县城关镇人。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住县城东街。排行老五,即为蹇先为烈士、蹇先任副秘书长、蹇先佛副部长的小弟。
10、蹇先为:湖南省慈利县城关镇人。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排行老三,为蹇先任的大弟。1925年高小毕业后,考入长沙兑泽中学。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由团转入中国***。
以下列出了一些。有古代的,有现代的
蹇 叔:春秋时秦国大夫,有贤名,为百里奚所推荐,秦穆公任为上大夫。
蹇 义:明代大臣。字宜之,初名瑢,巴县(今属四川省)人。洪武十八年(1385年)进士,授官中书舍人。
蹇先任:曾用名黄代芳(1919-2004),湖南省慈利人。
蹇先佛:蹇先任之胞姐(1916-?),湖南省慈利人
蹇先艾:现代作家(1906-1994)。1906年生于贵州遵义。学生时期即开始写作,1926年参加文学研究会,与李健吾等组织曦社,出版《爝火》杂志。
“蹇” 这个姓氏的来历??具体点哈~
本文2023-09-22 06:29:5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7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