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凤阳造句(大约30个左右)
一、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二、南京大学管理学院张凤阳院长指出,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公务员都存在不道德行为。
三、朱元璋当上了大明土朝的第一任皇帝
凤阳出名了
四、凤阳公主,若是这一次你有命回去,那么请你转告凤怀音,将来有一天,我,轩辕倾情,会倾举国兵力,踏平女儿国,血洗凤氏皇族!安知晓
五、凤阳山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龙泉县境内,离城五十公里,属武夷山系洞宫山脉中段,座落在均溪。
六、凤阳刘府镇的赵庄创造了一种农村改革的新模式
七、初步鉴定结果为凤阳菌株为C2小种
怀远菌株为C1小种
八、蒂娜郑说:“我们公司是位于中国中部的西安凤阳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九、凤阳花鼓对外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对外地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每年都有很多游客欣赏凤阳花鼓表演。
十、凤阳山风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韭山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地。
十一、凤阳知府、布政使、按察使以及班操军等一干文武赶忙劝谏
路大人
不可盲动啊
城外消息暂时还不清楚。
十二、万达文化旅游城展示中心“凤阳花鼓”今天上午首次正式开放。
十三、朱家皇族原本安徽凤阳人氏
封爵太原后
不适碱卤面食
遂有医家为其绸缪以醋克碱盐
佐食面肴。
十四、这凤阳县城有举世闻名的明中都皇城和明皇陵
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家乡
八仙之一的蓝采和的成仙之地
还是庄子与惠子濠梁观鱼之地。
十五、风雨淡然一笑
整个交易在自己不出面的情况下
由高凤阳负责动用西北财界的力量进行交易
既可以大把捞钱
又避免了政治上的被动
实在是一笔好买卖。(源自)
十六、凤阳知府也是个倔人
一听到华飞对他家也会感兴趣
想起家中刚纳的小妾
他的心中早已犯怵
但表面上就是死不松口。
十七、每天早上围着空荡荡的凤阳卫校场先跑上个十几圈
然后便是分成若干小队
开始什么所谓队列训练。
十八、凤阳街党工委记陈建彬说
联谊会的会员将逐步变身“五员”
即宣传员、联络员、信息员、调解员以及廉政监督员等。
十九、公子!前方便是大奸贼姜凤阳的大营了
营中大概有两万叛军
确认主将姜凤阳就在营中。
二十、10月22日
在凤阳县新城区人民广场上
600多人齐跳新编“凤阳花鼓健身舞”。
二十一、1日13时许
龙凤区凤阳路精品大厦门前
因道路拥堵连续发生3起交通事故。
二十二、庚寅
遵擐甲曜兵
入自凤阳门
升太武前殿
擗踊尽哀
退如东閤。
二十三、选民证是选民具有选举资格的凭证,村民对此一凭证大都十分重视,诸如安徽凤阳县城西乡县城村一村民在选举前不慎将选民证掉入水井中,此村民十分着急而发动全家人一起捞了二个多小时的例子,不胜枚举。
二十四、据了解
张某伙同朱某、侍某、朱某(三人均已判刑)密谋绑架凤阳一生意人之子小瑞(化名)勒索钱财。
二十五、河南临颖县南街村
是一个普通的村庄
1981年
南街村也随凤阳县小岗村实施“分田到户”。
二十六、迫不得已
一阵风向四方派出了数支小股部队
目的在于征集军资
在他看来
凤阳只剩下一个皇城
两天之内
一定可以攻克
到时候
便可以就食于城内的富户。lishixinzhi。
二十七、11月4日
安徽合肥滨湖新区
直径61米、高18米、以凤阳花鼓为造型的鼓型建筑正式开放
这座被誉为世界最大鼓型建筑
正在申报吉尼斯纪录。
二十八、什么你还想闭关锁国再不开放海禁
信不信我打到北京
把你们老朱家赶回凤阳老家种地去。
二十九、家谱记载
王世隆原籍南京江宁府句容县
后举家搬迁至安徽省凤阳府坡洼庄。
三十、此次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13项安徽非遗中
新入选项目5项
分别为凤阳民歌、嗨子戏、淮北梆子戏、渔鼓道情和华佗五禽戏。
安徽拓美威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03月25日,法定代表人:周喆,注册资本:20,0000元,地址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刘府镇循环经济产业园。
公司经营状况:
安徽拓美威铜业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处于开业状态,招投标项目1项。
以上信息来源于「爱企查APP」,想查看该企业的详细信息,了解其最新情况,可以直接打开爱企查APP
中华民国成立之初
1916年南洋公司成立,那时是民国初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生产 红金龙香烟
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
1905年由简照南(1870~1923,广东南海人)、简玉阶(1875~1957)兄弟创办于香港,当时资本为10万港元。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并受到英美烟草公司的竞争和打击,于1908年亏损停业。1909年因得到叔父简铭石资本 9万元而复业,更名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11年起,公司转亏为盈,业务不断发展。1916年在上海设立卷烟厂,接着又在全国主要城市及南洋群岛一带设立分支机构。1918年改组为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向北洋政府注册,额定资本为500万元,实收270万元,并将企业中心由香港移至上海。在此期间,公司最大的竞争者英美烟草公司曾3次企图吞并它而未果。为进一步扩大企业,壮大实力,从而抗衡对手,公司于1919年向社会招股,资本扩大为1500万港元,简氏家族以占总股份的60%而控制企业。1918~1920年,公司先后在武汉、上海、香港等地添设分厂,并在山东坊子、河南许昌开设收烟场和复烤厂,在安徽刘府开设收烟场;销售机构则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及东南亚各地。全盛时有职工 14万余人。1927年10月企业实有资本近2000万元。1923年,总经理简照南去世,其职由简玉阶接任。 1927年以后,国民党政府实行有利于外商的不平等税收政策,使南洋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遂由历年盈余逐步走向亏损,仅1928~1930年间就亏损575万元,经营更加困难。1937年4月,官僚资本趁公司危难之际,低价收买公司股票,取得了半数股权和绝对控制权,遂改组公司,由宋子文(1894~1971)任董事长,原总经理简玉阶成为徒具空名的董事和设计委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总厂毁于“八·一三”炮火。随着战局变化,公司业务中心逐渐移至香港、重庆,并建立了重庆烟厂和广州烟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厂恢复生产。1949年6月人民政府对公司实行监督,1951年2月实行公私合营,简玉阶出任合营后的副董事长,简照南之子简日林出任总经理。
(1314~1390)明初大臣。字百室。安徽定远人。少时有智计,读书聪明,有智谋,习法家著作,推断时事,多有所中。元至正十四年(1354),投朱元璋幕下,掌书记。劝朱元璋效法汉高祖刘邦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的做法,以成帝业,于是,被任为参谋,参预机画,主持馈饷,倍受信用。他善于调护诸将,因材用人,使之各得其所。朱元璋任太平兴国翼大元帅,以李善长为元帅府都事,从克集庆(今江苏南京)。朱元璋任江南行中书省平章,以其为参议,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由他裁决。后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善长兼领大都督府司马,升任行省参知政事。二十七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以李善长为右相国。他娴于辞令,明习故事、处理政务、裁决如流,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调兵转饷无乏,恢复制钱,榷淮盐,立茶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1367),论功被封为宣国公。吴改官制,尚左,故李善长由右相国改称左相国,居百官之首。曾与刘基等裁定律令。
明朝建立,兼太子少师,授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定官制、礼仪,监修《元史》、编《祖训录》、《大明集礼》、事无巨细,都由善长与儒臣谋议而行。洪武三年(1370),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卷,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共六人,而善长位居第一。授封制词中将他比之萧何,褒称甚至。但李善长富贵极便意稍骄,引起明太祖朱元璋的不满。四年,以疾致仕。病愈后主持修建临濠(今安徽凤阳)宫殿。时朱元璋徙江南富民十四万于临濠,又以善长管理其事。九年,与曹国公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同议军国大事,督修圜丘。其子琪尚临安公主,拜驸马都尉。
胡惟庸以李善长推荐,被擢为太常寺少卿,后为丞相,两人往来甚密。十三年,胡惟庸案发。二十三年,李善长以胡党获罪,谓其元勋国戚,知逆谋不举,狐疑观望,心怀两端,大逆不道,连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一律处死。朱元璋手诏条列其罪,传著狱辞,为《昭示奸党三录》布告天下。次年,虞部郎中王国用上书诉其冤,朱元璋得书,竟不加罪。关于李善长是否参与谋反,明代史家郑晓、王世贞等人均持否定态度。
另《安徽省志》简介:
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定远人。少时读书聪明,有智谋,笃学法家思想,析事预见性强。他帮助朱元璋平定天下,计高群雄;辅佐太祖安邦治国,功冠众臣。他是明朝官居极品的开国重臣。
朱元璋略地滁阳,李善长迎见。朱元璋待他有礼,并留掌书记。时,朱元璋问李善长说:“现在我们到处打仗,你看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天下呢?”李善长回答说:“秦乱,刘邦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待人宽仁不嗜杀,五年便得天下当皇帝。现在元朝政治黑暗,社会混乱,天下土崩瓦解,四分五裂,你是濠州人,离沛不远,山川相连,王气在你。若能效法刘邦去做,定天下不在话下。”朱元璋称善。攻滁州,李善长为参谋。朱元璋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渐多,李善长察人度能李善长简介,言明朱元璋,皆得量才使用。朱元璋驻军和阳,率兵攻打鸡笼山寨,留少数兵佐李善长居守。元将得知消息来犯,李善长设计大败元兵。朱元璋得巢湖水师,渡江拔采石,趋太平(今当涂),皆得李善长力助。朱元璋为太平兴翼大元帅,以李善长为帅府都事。从其克集庆(今南京),取镇江,一路风顺,出自李善长谋划有方。朱元璋为江南行书省平章,以李善长为参议,兼领大都督府司马,任省参知政事,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由李善长决断。朱元璋为吴王,以李善长为右相国。此时,朱元璋征伐征讨,皆命李善长居守。李善长理政安民,转调兵饷,定制立法,发展生产,国用益富,百姓不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九月论功封李善长为宣国公;改官制尚左,以李善长为左相国。当时,法有连坐三条,李善长奏请除大逆外皆废除。朱元璋即帝位,追帝祖考及册立后妃太子诸王,皆以李善长充当大礼使。设置东官官属,以李善长兼太子少师,授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并奉命监修元史李善长简介,编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洪武三年(1370年)大封功臣。太祖说:“善长虽无汗马功,然能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乃授开国辅运推诚实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4000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时6人封公者,李善长第一,制词喻比萧何。洪武七年,李善长弟李存义提升为太仆;洪武九年,李善长子拜驸马都尉。其全家荣贵之至。后被弹劾与胡惟庸私通,与其妻女弟侄家口70余人一并被诛杀。李善长死后第二年,虞部郎中王国用上书为其鸣冤,词切言恳,据理雄辩。朱元璋似有悔悟。
另李唐后裔定远李氏迁徒路线简介:
据老人说:定远九梓李氏(九梓杜集能仁炉桥凤阳刘府等乡)是从陇西郡迁→长安,再迁→江西省瓦家坝一带,再迁到→安徽省的皖南徽州歙县、太湖一带等,再迁至→安徽省定远县及湖北省仙桃市以及南京。
蚌埠卷烟厂是安徽最大的卷烟厂。它原名为东海烟厂。 1958年由一家地方国营烟厂和一家公私合营烟厂合并而成。蚌埠卷烟厂的历史,是一部闪耀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也是一部蚌埠地区烟草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历史。凤阳产烟区和门台子烤烟厂据史料记载,烟草原产美洲,16世纪明万历年间,由南洋传入我国。早在明末清初,凤阳开始种植烟草,至晚清烟田已遍全县。
凤阳城西留守师和刘府小塔寺的“皮丝烟”,油分足、弹性强,誉驰黄淮一带。每年秋天,享有盛名的凤阳烟草,总是引来不少山东、河南和皖北的商人登门求购。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国初年,凤阳以产烟历史悠久、水陆交通便利,而被英美烟草公司看中。
1917年,英美烟草公司派员携带烤烟种(佛光种)来到凤阳,经实地勘查,选刘府官园村先行试种。为使烟农改种烤烟,外国老板们发放烟种,传授栽培方法,提供器材,介绍烘烤技术,援建炕房,高价收购烟草。优厚的经济收入,对生活贫苦的烟农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仅二三年光景,烤烟便在凤阳的刘府、武店和十五营一带,逐渐取代了晒烟的传统地位。烟草生产季节性强。每年秋季收购上来的大量初炕原烟,仍含许多水分,易霉变,必须复烤,才能长久贮存,适应卷制工业均衡生产的需要。为此,英美烟草公司又于1919年在门台子买地100余亩,投资兴建一座工厂,专营烟叶收购和复烤,这就是人们熟知的门台子烤烟厂。经两年多的筹建,烤烟厂于1921年正式投产。
建厂初期,厂内仅两栋仓库,一间大型烤烟房,内有5台12吨的锅炉,一台75马力蒸汽动力带动复烤机运转工作,每日可复烤烟叶200担。当时,这在国内已是数一数二,在国外同行业中,也称得上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大工厂了。这家外资兴办的工厂,长年雇工20人,旺季临时招雇400人,平均每年开工不足4个月。工厂事务,托付予一个名叫王耀庭的天津人经管。武店地主王仰之,在凤阳一带人事熟、家资厚,也被英美烟草公司聘作经纪人。随着栽培技术的广泛普及,烤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了30年代,烟田已越出县界,跨过淮河,延伸到定远、五河、怀远、灵璧。
由于烟农的精心培植,加之良好的气候、土壤条件,烟叶品质也愈显优良,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凤阳烤烟,叶肥梗细,质地细密,烤制后,叶色金黄,香气馥郁,口味醇和,虽稍有杂气,但易燃烧,少刺激,属烤烟类中的浓香型。行家们喻之为“中药里的甘草”——甘甜、润喉、提神,是制作中档烟的上好原料,也是高档烟配料中不可缺少的一味。丰产优质的凤阳烤烟,在我国烟草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至抗日战争前夕,安徽凤阳及山东潍坊、河南襄城,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三个烤烟产地。
每年初秋,新烟出炕。英美烟草公司趁机压级压价,对烟农盘剥勒索。成千上万担廉价烟叶,在门台子复烤后,装入大木桶(一桶1000磅),随车源源运抵上海。其中少量的远涉重洋运往欧美,大量的在上海就地卷制成各种香烟,销行全国。大来烟厂的兴衰蓬勃发展的烟草种植业,为蚌埠地区卷烟工业的兴起准备了充裕的原料。进入20年代,津浦铁路通车已有10多年的历史。蚌埠,作为一个新兴城镇,已初具规模,运输业、商业、服务业和粮食加工业等相继建立。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社交活动日益频繁,香烟(当时称洋烟或纸烟)比起旱烟和水烟,美观体面,携带方便,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交际场合,从而又为卷烟生产提供了商品市场。
1925年,英美烟草公司的翻译范玉田,在太平街买下一块地皮和50多间房屋(今三十二中),另外吸收少量股份,筹措资金,从上海购回两部“花旗”牌卷烟机和部分设备,请来几位上海技工,办起一家卷烟厂,也就是蚌埠历史上最早的卷烟厂——大来烟厂。大来烟厂于1926年春开工,50多间平房改建成了车间和仓库。在撕烟、切丝、卷制、包装几道工序中,仅卷烟使用机器,其他均手工操作。
全厂130多人,大多是当地无业市民,几位上海技工负责配料、操作和维修机器。生产原料,烟叶来自凤阳,盘纸、香精购于上海,烟包上的商标也在上海印制。大来烟厂首批生产“来富”牌香烟,这是蚌埠最早的一个香烟品种。“来富”牌是一种中档烟,烟包浅**,商标上画着一条狗,其意源于“猫来穷,狗来富”这句中国俗话。烟厂创建人范玉田原籍天津,虽多年受雇于英美烟草公司,但对卷烟生产不甚了了。
工厂开业之后,因经营不善,产品质次价高,在市场上远远不是上海同类香烟的对手。第三年,范玉田病故。这时,工厂已经亏空,负债累累,为偿还债务,只得将厂房卖给了王仰之。王锐意图强,决心重整旗鼓,招杨树诚(即杨三,宝兴面粉厂老板)等人入股,募集股金,并对工厂的领导层作了大刀阔斧的改组,两个精通业务的宁波人被推举出来管理工厂:支起眉任经理,分管财会商务;桂宝鼎任厂长,过问生产技术。
改组之后,生产渐有起色,产品销路随即打开。工厂日产香烟近10箱,产销趋于平衡。“来富”牌香烟在市场立脚之后,大来烟厂又生产一种“蚌精”牌香烟。烟包上画有一只河蚌,张开两翼蚌壳,其间立一古装美女。这一装潢设计,不但色调鲜丽,而且与史书所载沿淮盛产河蚌可育珍珠的传说相照应,想象力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20年代末,蚌埠市场出现手工烟。手工烟因不纳税,当时又称私烟。一些无业市民从烟行买来烟叶,又从商店买回盘纸和香精,自行切丝、配料,用手推子(简陋的卷烟工具,木制品)卷制烟支,自产自销。或摆摊出售,或沿街叫卖,或整包销出或论支计价,销售方式十分灵活。吸用者大都是搬运工人和进城农民。由于手工烟不纳税,价钱低,薄利多销,尚能养家糊口,所以至抗日战争前夕,手工烟个体户已发展到240家。廉价的手工烟充塞市场,抢了大烟厂的生意,影响了当地税收。
当局计划分四批取缔手工烟,两年结束。但不久,抗日战争爆发,这一计划未能完全实施。1937年春,中日战端一触即发,国内弥漫着战争气氛。为避战乱,大来烟厂决定迁出蚌埠,支起眉出面与刘府烟行老板李席珍洽商约定,暂租借其烟行维持生产。夏天,大来烟厂的机器设备陆续运至刘府安装。不久。卢沟桥事变发生,日军大举入侵,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大来烟厂复工不到两个月,蚌埠沦陷,日军随即出兵凤阳。支起眉、桂宝鼎、李席珍丢下工厂去四川,厂房遂为日军占用,作为兵营。至此,开业12年之久的大来烟厂毁于战乱。
沦陷期间 抗日战争初期,日本烟草公司接管了英美烟草公司在沦陷区的全部资产,垄断了凤阳、蚌埠乃至整个华东的烟草收购业。当时的蚌埠烟叶收购点就设在宝兴面粉厂南边的大院内(今第三毛纺厂)。为了一家独利,沦陷区的私营烟厂也遭禁绝。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第五个年头,禁令有所松弛。蚌埠和皖北市场香烟短缺,精于生财之道的杨三,买通日本军方,以大来烟厂股东的身份,把支起眉丢下的两部卷烟机从刘府运回蚌埠,同上海人周子林合作,在宝兴面粉厂院内开了一家卷烟厂,仍以大来烟厂作为厂名。这家工厂由杨三出钱、出人,周子林提供技术和管理经验。厂房实际上就是一座楼(即宝兴北楼),楼上包烟,楼下卷烟。切丝机、卷烟机、烘丝机等设备靠马达带动,由宝兴面粉厂发电机输送电力,生产方式比较先进。全厂约100人,生产“三驼”、“红枪”、“飞剪”三种香烟。其中“三驼”牌香烟气浓、劲头足,颇适北方人口味,曾一度远销天津,被天津人誉为“小炮台”。 卷烟业的高额利润,吸引着来自扬州的兄弟俩——姜寅观、姜宏观。当时兄姜寅观在老大街(今青年街北段)开一“同生布店”,弟姜宏观协助其父姜松岩在米坊街(今青年街南段)经营“祥生钱庄”。1943年底,兄弟俩凑了3000元,在天桥东端(今和平**院)创办了“兄弟烟厂”。起初,全厂150人、42间房屋、3部手摇卷烟机和1台压梗机,半年后又添置了1台大型卷烟机和1台发电机。兄弟烟厂首批生产“宝钱”、“宝马”两种香烟。新牌号上市,顾客不认,产品积压,眼看生产难以维持、为了打开销路,姜家兄弟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扎一辆彩车,敲锣打鼓开上街去,宣传产品,招揽顾客;二、在烟包里放入**,购者中彩有奖,**上绘有《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画像,中彩者可持**来厂领奖,头彩奖自行车一辆,二彩奖电唱机一台或毯子一条,三彩奖水瓶、毛巾等生活用品。半年后,烟贩纷纷前来订货,销路从此打开。在此基础上,姜家兄弟又增加生产“圣母”牌、“橄榄”牌香烟,扩大了花色品种;聘请上海技工改进配方,添加香料,着力提高香烟的内在质量,从而使得该厂香烟拥有越来越多的吸用者。尤其是“宝钱”牌,烟支饱满,香浓味醇,不仅在蚌埠地区畅销无阻,还被烟贩们运至徐州、开封、扬州等地,与沪产烟和当地名牌烟争夺市场。
至解放前夕,兄弟烟厂已发展到500多人,拥有108间房屋、3部大型卷烟机,日产香烟40余箱,成为蚌埠乃至全安徽首屈一指的大烟厂。1945年5月,由几个刘府人办的江淮烟厂开业。原刘府烟行老板李席珍任经理,天成布店房东康振林为副经理,李席珍的堂弟李石如为厂长,厂址在舞台街和胜利路的交会处(今一中大门稍东,旧址已不存)。全厂近100人,10余间房屋,1部手摇卷烟机,日产2箱“精忠”牌香烟。年底,增添1部大型卷烟机,1台发电机,日产量增至7箱,生产稳步发展。空前而暂短的繁荣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国民党政府把刚从日本人手中接管过来的门台子烤烟厂,改为第九后方医院,烟农只得把烟叶运到蚌埠出卖。在当时百业萧条的境况下,蚌埠烟草收购业却畸形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据资料统计,日本投降后短短两年内,蚌埠私营烟行猛增至107家。
三径街(今太平街南段)是烟行集中的地方,从今天的第一制线厂到南岗一路加油站,有万和烟行、大成烟行、兴隆烟行、信大烟行……几乎一家挨着一家。新烟上市的时候,这里车水马龙,每天成交数百担烟叶。为了维护本行业的经济利益,协调本行业内部的各方面关系,蚌埠烟行工会于1946年秋成立。本地蒋家岗人蒋卓章,被推为蚌埠烟行工会会长。兴旺的烟草收购业,刺激着卷烟工业的发展,为其带来了空前而暂短的繁荣。
1946年至1947年间,蚌埠烟厂蜂起,出现了一股“烟厂热”。短短两年之内,烟厂从3家增至61家,生产上百种香烟。60余家烟厂散落在从火车站到南岗一路这一狭长地段。或位于闹市,或处于近郊,或临街而建,有的为一家独资经营,大部分则是多家合股兴办。其中除几家大烟厂,如大来、兄弟、裕民、汇丰、庆华、江淮、中兴、福丰,使用大机器生产外,其余的数十家,生产方式落后,仅属手工业作坊类型。譬如,当时的裤裆街(今中区菜市口)就有3家烟厂,厂与厂仅数步之隔。各厂均2间平房,10来个人,1部手摇卷烟机,规模甚小。这些小烟厂因无资金周转,一旦产品滞销,便即刻倒闭。当时舞台街中段,有一家小烟厂,从开业到倒闭先后仅5天,以致该厂歇业数月之后,许多同行还不知这里曾有过一家烟厂。
在众多的中小烟厂中也有办得出色的,如汇中烟厂、淮光烟厂、派克烟厂。汇中烟厂由18家股东合资筹建,于1946年10月投产。18家股东大部分是烟贩和手工烟个体户,投份多则1000元,少则只100元,山东烟贩王凤和任厂长,厂址设在舞台街与六安街(今建国路)的交叉处(今胜利三小)。
全厂3部手摇卷烟机,2台切丝机,工人110人,其中30人撕烟叶,30人包烟,均拿计件工资,其余40人在厂里干杂活,如搞运输、摇机器。厂里包伙管吃,每月只给点零用钱。工人中有一部分是附近农村的农民,农闲时来厂做工,农忙时回村种地。卷烟机、切丝机全靠人力摇动,劳动强度较大。工厂生产3种香烟:“真善美”、“福兴”、“双鱼”,由于产品价格低廉,质量尚可,销路一直很好,不仅在烟厂如林的蚌埠有销路,在附近各县也有市场。蚌埠卷烟工会于1946年的“烟厂热”中成立,庆华烟厂老板、刘府人王子兴为工会会长。
1947年下半年,大量的上海烟北来,倾销蚌埠市场,供渐渐过于求,本地香烟滞销积压,一些中小烟厂纷纷倒闭、破产。同时,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节节胜利,一些大烟厂的老板惊惶失措,忙于转移机器,携带钱财,逃往江南,又造成部分烟厂瘫痪。到了1949年,61家烟厂已锐减至33家。
蚌埠烟草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是建立在广大卷烟工人和烟区农民辛勤劳动的基础上的。根根烟支中,都凝结着工人、农民辛勤的汗水。至解放前夕,蚌埠卷烟工人已达3500多人,约占全市产业工人总数的70%。各大烟厂相继成立了工会。与此同时,中共蚌埠地下组织也深入到卷烟工人之中,宣传真理,培养骨干,团结工人同资本家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在资本家南逃之后,广大卷烟工人在人民解放军胜利捷报的鼓舞下,同心协力保护工厂,坚持生产,翘首迎接解放。东海烟厂的创建和迁徙几乎在杨三的大来烟厂开业的同时,一家7个半人的小烟厂在苏北益林镇诞生了。这就是以后几经辗转迁至蚌埠,又为蚌埠卷烟工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东海烟厂。
40年代初,苏北盐城、阜宁一带驻扎着新四军主力部队。阜宁县的边缘小镇——益林,距海100余里,数百户人家,一条小河穿街而过,可通射阳河,入大运河,交通方便。当时,这里是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后勤机关的集中地。1942年,原陕北红军战士于金彪和高明显、宋长和、姚士安、贺才生等8人,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挂彩,留益林养伤,其中7人轻伤,1个重伤残废(有人称其为“半个人”)。
当时,苏北缺烟,许多战士卷豆叶吸,甘涩呛人,一些惟利是图的商人便趁机把香烟从外地运来苏北,高价出售,牟取暴利,又加剧了根据地的财政困难。于是,于金彪等人一合计,便置了3把刨刀、3个手推子,在益林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开起了一个小烟铺。这便是东海烟厂的早期萌芽。手工卷烟效率低,开初每人一天只能卷20条香烟供应部队。1943年春,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几道封锁线,从淮南军区的飞马烟厂(当时在天长县,由新四军一师创办)运回一部手摇卷烟机。随后,工厂渐增至70人,日产“黑猫”牌香烟500条(合2箱),厂址也从村庄迁入镇内一家旧商行,有十几间房屋。因盐阜地区濒临东海,故烟厂取名为东海烟厂。
1943年秋,东海烟厂在苏北地区已是家喻户晓了。为了扩大生产,盐阜区财委会拨30元华中币给烟厂办了一家交易所,经营大豆、生猪、油料等,又经过走私商人把这些农副产品运往上海,换回4部手摇卷烟机、1台发电机和盘纸等生产原料。从此,生产迅速发展,工厂越办越兴旺。到了1945年,工厂已初具规模。全厂职工已达300多人,增盖了20多间房屋,同时还经营一家油行。工厂使用柴油机发电进行生产,专用一艘载重50吨的小火轮为工厂往返采购原料。香烟日产量增至3000条,最高时达5000条。品种也由原来的一种“黑猫”增加了“黄猫”、“金虎”、“飞虎”、“飞马”4种。这些香烟除供应部队外,也拿到地方出售,畅销苏北,其中数“金虎”牌价廉物美,曾远销扬州、宝应等地。东海烟厂的兴办和发展,有力地打击了奸商的投机活动,为增加财政收入,供应部队需要,支援战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160万军队,向中原、华东、华北、东北解放区大举进攻,扬言要在三至六个月内摧毁解放区和消灭人民解放军。7、8月间,苏北部队在苏中地区七战七捷之后,逐步向外转移,继续进行运动作战。东海烟厂接上级指示,把本厂划为两个分厂,一分厂随部队北撤山东,二分厂暂留苏北坚持生产。为了防避空袭,二分厂迁入益林附近的一片小树林里生产。俩月后,往北迁至杨寨。不久,敌军攻入盐阜地区,二分厂又奉命撤离苏北,开赴鲁南。
1946年初冬,东海烟厂二分厂的70多人,带着卷烟机和少量烟叶,艰难地跋涉在黄淮平原上。沿途,上有敌机轰炸,后有追兵紧逼,土匪和地主武装还时常骚扰截击。他们日夜兼程,越新沂河,跨陇海线,一路上风餐露宿,历尽艰辛。途经竹墩时,土匪偷袭,经理于金彪和警卫员被围,幸遇部队援救,才免遭毒手。 年底,二分厂人员进入鲁南,抵达莒县大店,与先前到达的一分厂人员会合。大店,地处沂蒙山南麓,集镇附近有一座天齐庙,被东海烟厂临时用作厂房。会合后,全厂尚有100多人。这时,他们在转移中已同上级失去联系,给养断绝,加之大部分人员乍来山东,生活不习惯,又无棉衣御寒,处境十分困难,但大家互相鼓励积极生产自救,克服困难,革命热情非常高涨。
1947年4月,国民党政府把山东作为进攻的重点,纠集34个旅,25万多人,直逼山东解放区。敌军压境,东海烟厂遂迁入山区,先后在小窑、涛雒、李家桑园落脚。山东是革命老区,群众觉悟高、基础好。东海烟厂职工在人民群众的掩护下,东搬西迁,忽南忽北,巧与敌人周旋。平日,他们保持高度警惕,一边生产,一边练武。敌人偷袭,他们且战且走,及时转移,有时机器来不及带走,就埋在地下或丢进塘里,待敌人离去,他们即刻重新安装机器,争分夺秒增生产,支援前线、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胜利进行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一举全歼蒋介石嫡系“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从而扭转了山东战场的整个战局。下半年,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陈粟大军经过艰苦作战,收复并发展了豫皖苏鲁解放区。年底,上级命令东海烟厂分水旱两路返回苏北。旱路人员由部队护送,跨越陇海路,进入豫皖苏边区;水路人员租借民船,分两批先后从莒南县岚山头起程南航。部分人员在连云港附近遭遇海匪船和国民党军舰,被扣押拷打,但因未暴露身份,终于虎口余生。
1948年,东海烟厂的100多名职工辗转千里,终于又先后回到了苏北,上级把他们集中起来,安置在洪泽湖畔的王小集子(属泗洪县)。当时,人民解放军正在准备发动淮海战役,东海烟厂的职工靠着仅存的3部手摇卷烟机,加紧生产,支援战争。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蚌埠解放。为了扩大生产,东海烟厂遵照上级命令,于3月离开苏北,迁至蚌埠。从此东海烟厂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解放以来,蚌埠卷烟厂生产了40多个牌号的香烟,除在本省销售外,还行销祖国各地。像“渡江”、“金叶”、“团结”、“百寿”、“黄山”等烟已为名牌,在广大吸用者中享有很高的信誉。近几年来,蚌埠卷烟厂每年为国家创造上亿元的产值,上交税金占蚌埠全市锐收总额的一半以上。目前,蚌埠卷烟厂正在新长征中奋进,为祖国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有。
该连接道路位于蚌埠南城郊结合部,是市区上下蚌淮高速公路的连接线,也是通往刘府、武店等乡镇的重要县道,它的建成将解决城市南部和中部的进出口问题,有利于城市交通与公路交通的快速转移,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保证了蚌淮高速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
蚌埠是安徽省委、省政府明确支持建设的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百个宜居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安徽省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用凤阳造句(大约30个左右)
本文2023-10-30 13:09:2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72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