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文言文端
1 端在古文中的意思 一词多义
释义 ①用手平拿着:端饭|端茶|端勺。②规矩;正:端坐|五官端正|品行不端。③东西的一头;事情的开头:发端|开端|顶端。④方面;项目:事端|弊端|变化多端。⑤原因;起因:无端|祸端|借端生事。
端的 #duāndì 多见于早期白话。①的确;果然:端的不错。②事情的底细:未知端的。③究竟:这人端的是谁?
〖例句〗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
端详 #duānxiáng ①仔细地看。②端庄安详。③详细的情形:说端详。
〖例句〗①他静静地端详着照片,仿佛又回到了儿时。②老人容止端详,给人一种非常平静的感觉。
端正 #duānzhèng ①物体不歪斜:五官端正。②正派;正确:品行端正。③使端正:端正学习态度。
〖例句〗①他的字写得既端正又秀气,老师常常夸奖他。②经过老师的教育,小芳端正了学习态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端
(形声。从立,专声。本义:站得直)
同本义
端,直也。――《说文》。按:“立容直也。”
端,正也。――《广雅·释诂一》
以端其位。――《礼记·祭义》
端行颐溜如矢。――《礼记·王藻》
振书端书于君前。――《礼记·曲礼》
又如:端行(端正身躯而快步行走);端拱(端正身子拱手);端伟(笔直壮大);端端(端正;不倾斜);端身(摆正身体)
端正。引申为正直
水至平,端不倾。――《荀子·成相》
选天下之端士。――汉·贾谊《治安策》
又如:不端(不正派);好端端的(好好儿的);端一(端庄娴静);端士(端人;正直
端 duān
①〈古〉一种礼服:~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②事物的一头:笔~、末~。
③(事情的)开头:开~。
④项目:不只一~。
⑤端正:~坐。
⑥双手平举着拿:~茶。
⑦姓。
端的
①果然;确实。
②究竟。
③事情的经过;底细。
端点〈数〉射线开始一端的点叫做射线的端点;线段的两端的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端方端庄;正派。
端倪
①事情的眉目、头绪。
②边际。
端详
①详情:听~。
②端庄安详:举止~。
③仔细地看:~了好久。
端绪头绪。
端庄(举止神情)端正庄重。
端zhuān 1专一;专门。参见"端意"。 2专擅。
[编辑本段]姓氏
端姓起源
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战国时三家分晋后,原晋国君主受封于端邑,以端为氏。(2)端木氏的后人,有的省为端氏。
东鲁端木氏小宗家谱载: 端氏 秦有端和围邯郸城;见姓苑。 端可荣 新郑人邑庠生母卒,未葬,邻有火灾。可荣抱柩痛哭,愿与同烬,火忽灭;见河南通志。 端楷 明成化进士,岁贡任黄梅县知县;见溧水县志。 端果 任驿丞;见溧水县志。 列女端氏 明,新郑人,高文先妻也,遇寇抗节死。
翰林昭清节御史有风裁 上联说明代溧水人端孝文,官翰林待诏。曾奉命出使朝鲜,朝鲜人很看重他的才华,准备隆重地为他贺寿,问他行李放在何处,他回答:"我仅仅手持一节(符节)来这里,还请允许我手持一节返回吧(意为任何礼物都不收)!"人们都佩服他的清节。下联说明代当涂人端宏,字仲仁,景泰年间进士,官御史,有风裁(风纪、法度)。又为湘王府长史,以廉洁著称。后辞官归乡,足迹不至公门。
2 古文中“端的是什么意思取决于在哪一篇古文里出现,才能确定意思,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古文里总会有很多意思的。
端正。引申为正直 水至平,端不倾。
——《荀子·成相》 选天下之端士。——汉· 贾谊《治安策》 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东坡右手执卷端。—— 明· 魏学洢《核舟记》 首;顶端 常视松端日,每稽潭上烟。
——宋· 梅尧臣《昭亭别施度支》 事由;原委 祸集非无端。——西晋· 陆机《君子行》 周代礼服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甫:古代礼帽),愿为小相焉。
——《论语·先进》 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周礼》 究竟;到底 这话原不须提了,总来该是夫妻,颠来倒去,自然凑着,不该是夫妻,便说合了,端只要分张。
——《醉醒石》。
3 文言文常用字初中常用文言虚词(25个) (一)之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 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三)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 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
例: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二)其 1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例:妻跪问其故。
(《乐阳子妻》) 2 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 (三)以 1 用作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为学》) /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2 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墨池记》)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3 用作副词 译为“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四)于 1 表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为学》) 2 表示处所,译为“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3 表示对象,译为“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隆中对》) 4 表示处所,译为“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
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五)而 1 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有时可不译。
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十则) 2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就”,有时可不译。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3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4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5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而翁知我。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六)则1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 (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 例: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出师表》) (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例: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2表示判断 可译为“就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七)者 1代词 (1)指人、事、物、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的原因”等。
例:京中有善口技者。(的人)(《口技》) / 可爱者甚蕃。
(的花)(《爱莲说》) (2)在数词后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或几样东西。可译为“个”、“样”、“项”。
例: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3)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可译为“……的时候”。
例: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2助词 用在判断句或陈述句的主语后,表示停顿,不译。
例:吴广者,阳夏人也。(“者”与“也”配合,表判断,不译)(《陈涉世家》)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者”用在陈述句的主语后,表停顿。)(《愚公移山》) (八)也1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可不译。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2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3句末语气词,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4句末语气词,与“和”等词对应,表疑问语气,可译为。
4 张硅,字公端,弘范之子也的文言文翻译原文
张珪字公端,弘范之子也。少能挽强命中,尝从其父出林中,有虎,珪抽矢直前,虎人立,洞其喉,一军尽讙。至元十六年,珪年十六,摄管军万户;十七年,真拜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佩其父虎符,治所统军,镇建康。未几,弘范卒,丧毕,世祖召见,亲抚之。奏曰:“臣年幼,军事重,聂祯者,从臣父、祖,久历行阵,幸以副臣。”帝叹曰:“求老成自副,常儿不知出此。”厚赐而遣之,遍及其从者。十九年,宣、徽群盗起,行省檄珪讨之,士卒数为贼所败,卒有杀民家豕而并伤其主者,珪曰:“此军之所以败也。”斩其卒,悉平诸盗。二十九年,入朝,命为枢密副使。太傅月儿鲁那演言:“珪尚少,姑试以佥书,果可大用,请俟他日。”帝曰:“不然,是家为国灭金、灭宋,尽死力者三世矣,而可吝此耶!”拜镇国上将军、江淮行枢密副使。大德三年,遣使巡行天下,珪使川、陕,问民疾苦,赈恤孤贫,罢冗官,黜贪吏。还,迁浙西肃政廉访使,劾罢郡长史以下三十余人,府吏胥徒数百,征赃巨万计。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帝遣官杂治之,得行省大小吏及盐官欺罔状,皆伏罪。劾大官不法者,不报;并及近侍之荧惑者,又不报。遂谢病归。泰定三年,上遣使召珪,珪至,帝曰:“卿来时,民间如何?”对曰:“臣乡里也,民饥甚,朝廷虽赈以金帛,惠未及者十五六,惟陛下念之。”帝恻然,敕有司毕赈之。未几,起珪商议中书省事,四年十二月薨。(节选自《元史·张珪传》)
译文
张珪字公端,是张弘范的儿子。少年时能拉引硬弓命中目标,曾经跟随他父亲经过树林,遇到老虎,张珪抽箭径直向前,老虎像人一样站起来,张珪一箭射穿虎喉,全军都欢呼起来。至元十六年,张珪十六岁,代理管军万户。十七年,实授为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张珪佩戴父亲的虎符,管理父亲所统辖的军队,镇守建康。不久,张弘范去世,丧事办完后,世祖召见张珪,亲自抚慰他。张珪上奏说:“我年纪轻,军中事务重大,聂祯跟随我祖父、父亲久经沙场,希望让他辅助我。”世祖感叹说:“寻求阅历多而且稳重的人来辅助自己,寻常的年轻人想不到这点。”重重赏赐了他,让他回去,并遍赏了他的随从。至元十九年,宣城、徽州群盗蜂起起,行省下檄文命令张珪讨伐他们,士兵多次被贼寇打败,士兵中有宰杀百姓家的猪并伤了主人的。张珪说:“这就是军队打败仗的原因。”斩杀那些士兵,盗贼全都平定了。二十九年,张珪入朝,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太傅月儿鲁那演说:“张珪还年轻,姑且用佥书一职试用他,果真可以大用,请等以后。”皇帝说:“不能这样,这家人为国灭金、灭宋,三代人都尽了最大的力量,怎么可以吝啬这个官职呢?”授予他镇国上将军、江淮行枢密副使。大德三年,朝廷派遣使臣巡行天下,张珪巡视四川、陕西,询问百姓的疾苦,救济抚恤孤儿贫民,罢免多余的官员,废黜贪污的官吏。还朝后,升迁为浙西肃政廉访使。他弹劾罢免郡长吏以下官员三十多人,州府小吏几百人,征集的赃款数以万计。张珪查知盐司以奸诈手段获得利益的事,将要揭发他们,事情关涉到行省,有心里不安的人,想以执法过严的罪名中伤张珪,就贿赂皇帝身边的臣子,谎称张珪施行巫术,并且阻碍盐法的执行。皇帝派遣官员共同审理这件事,获知了行省的大小官吏以及盐官欺骗蒙蔽的情况,他们都认了罪。张珪弹劾有不法行为的大官,没获得答复;还弹劾迷惑君主的近侍,又没获得答复。于是他称病回家。泰定三年,皇帝派遣使者召见张珪,张珪来到,皇帝说:“你来时,民间怎么样?”张珪回答说:“在我的家乡,百姓很饥饿,朝廷虽然用金帛救济,但没有惠及的有十分之五六,希望陛下考虑他们。”皇帝听了后很痛心,命令有关部门全部救济那些人。没过多久,起用张珪商议中书省的事情,张珪在泰定四年十二月去世。
5 在文言文中表示看的字有哪些在文言文中表示看的字有:视、端、观、阅、见、睹、瞻、览、顾。
1、视
视,发音shì,最主要的意思为“看”,如视觉、视力、视野、鄙视、注视、近视、视而不见、熟视无睹。还可表示亲临某事的意思,如视事、视察。另外还用来表示看待、看望等意思。
2、端
端:仔细地看。
3、观
观,看,察看:视觉。对事物的看法,分为心观与眼观。
4、睹
睹(dǔ),汉字,动词,有察看,明白、懂得的意思。
5、瞻
瞻是一个汉字,读音为zhān,左右结构,部首为目,形声,从目,詹(zhān)声。本义:向远处或向高处看。瞻还有仰慕等意思。
6 故字文言文翻译和例句常用的意思是“因此,所以” 另外还有下列意思 详细字义 〈名〉1 (形声。
从攴( 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
本义:缘故,原因)2 同本义 [cause;reason] 故,使为之也。——《说文》又明于忧患与故。
——《易·系辞传》则是无故。——《礼记·礼运》夫有其故。
——《国语·楚语》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史记·陈涉世家》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史记·李将军列传》3 又如:借故(托故。
借口某种原因);无故(没有缘故)4 事;事情 [thing] 昭伯问家故,尽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国语·周语下》教、孝景固袭掌故,未遑讲试。
——《史记·龟策传》5 又如:细故(细小而值不得计较的事情);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6 意外或不幸的事变 [accident] 国有故。——《周礼·天官·宫正》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7 又如:故端(事故;事端);变故(灾难;意外发生的事情);事故(意外的损失或灾祸)8 旧识;旧交 [old friend] 君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9 又如:一见如故;故贵(旧交与贵人);故义(故交旧友);旧故(旧交);亲故(亲戚故旧)10 特指旧法、旧典、成例 [outmoded conventions] 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庄子·天运》是时,宣帝循 武帝故事,招名儒俟材置左右。
——《汉书·楚元王传》11 又如:蹈常袭故;故典(典故);故语(典故成语);故祀(按惯例举行的祭祀);故套(陈规俗套)12 先,祖先 [ancestors]。如:故训(先代留下的法则。
古训);故业(指祖上传下的基业);故家(世代仕宦之家;世家大族);故墓(祖先的墓地)13 旧的事物 [the stale]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14 又如:吐故纳新15 通“诂”( gǔ)。
以今言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 [explain archaic or dialectal words in current language] 训故举大谊而已。——《汉书·儒林传》并作周官解故。
——《后汉书·贾逵传》〈形〉1 原来。旧时的 [ancient;old;former] 故,旧也。
——《广韵》反故居些。——《楚辞·招魂》乐先故些。
蔓成然故事蔡公。——《左传·昭公十三年》所谓故国者。
——《孟子·梁惠王下》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吕氏春秋·察今》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
——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轩东故尝为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2 又如:故步(旧时行步的方法);故地(旧有的属地);故夫(以前的丈夫);故方(旧药方);故吏(原有属吏);故林(从前栖息的树林);故式(古旧的仪式)3 通“古”( gǔ)。
时代久远 [long long ago;ages ago] 是故之时,陈财之道,可以行今也。——《管子·侈靡》4 又如:先故(很久以前) 〈动〉1 死亡 [die] 前年赵三郎已故了,他老婆在家守寡。
——《古今小说·穷马固遭际卖鎚媪》2 又如:病故;亡故(死去);染病身故(死);物故(去世);大故(指父亲或母亲死亡);故鬼(旧鬼,死去已久的人的鬼魂)3 衰老 [be old and feeble]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副〉1 故意,存心 [deliberately;on purpose] 广故数言欲亡。
——《史记·陈涉世家》主者故不受,则固请。——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2 又如:故故(故意;屡屡;常常);故违(有意违抗);故推(故意推托);故靳(故意吝惜。
靳:吝惜);故纵干咎(有意纵容罪犯而触犯法令)3 同“固”,原来,本来 [first;originally] 程不识故与 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史记·李将军列传》此物故非西产。
——《聊斋志异·促织》4 仍,还是 [still]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资治通鉴》5 通“胡”( hú)。何,何故 [why] 公将有行,故不送公?——《管子·侈靡》6 又如:故为(何故如此) 1 因此,所以 [therefore]——表示因果关系 夫秦无道,故 沛公得至此。
——《史记·留侯世家》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战国策·燕策》2 又如:今日下雨,故未成行;故以(因此;所以);故厎(所以致成)。
一、姓氏源流
仰(Yǎng)姓源出有二:
1、出自上古虞舜为帝时的大臣仰延之后。仰延精通音乐,当时瑟为八弦,他改造为二十五弦,为一大发明。仰延的后人,以祖上的字为姓,遂成仰姓。
2、出自嬴姓,为秦惠帝之子公子印之后。印,古为仰字的右半部。其支庶子孙以祖字为姓,加一人旁,遂成仰姓。
得姓始祖:仰延。据《吕氏春秋》上记载仰姓是舜时仰延的后代。舜是远古时候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他的部落崇拜牛图腾和凤图腾。舜的手下有个大臣叫作仰延,很善于音乐。传说他发明和改造了很多乐器,特别是弓弦乐器,他将8根弦改为25根弦。他的后代就以仰为姓氏,成为今天仰姓的起源。故仰氏后人奉仰延为仰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仰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仰氏家族是由来已久的,据《万姓统谱》上记载,早在2000年前的汉朝之时,就已经有一位叫作仰祗的杰出先人,以官拜御史而使仰氏为人所知;另《姓氏考略》上指出,从唐代末年开始,浙江的钱塘和吴兴一带,已经有了姓仰的宗族,并且成为仰姓的望族。望族居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县东)。
三、历史名人
仰 延:上古舜帝时的大臣,精通音乐,将当时八弦瑟,改造增为二十五弦。这是一大发明。
仰 忻:宋代孝子,字天贶,永嘉人。力学笃行,年五十余岁丧母,自己背了土筑坟,并且在墓旁建屋守墓,墓旁生白竹,竹上栖有乌鸦,有“慈乌白竹”之瑞。
仰 瞻:明朝著名刑官,于永乐年间任大理丞,以执法严明,而得后世年景仰。
仰仁谦:宋代廉吏。有楹联说他:“抚宇劳心,百姓改观新政令; 廉静寡欲,四方共仰大风声”。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据《郡望百家姓》载,仰氏望出汝南郡。又《姓氏考略》中有记载:望出河南、汝南、钱塘。
河南郡:西汉时始置郡。相当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钱塘县:秦代始置郡。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
2、堂号
乌竹堂:宋朝时仰忻,力学笃行。年50,执母丧,尽孝。自己背了土筑坟,并且在墓旁建屋守墓,墓旁生白竹,竹上栖乌。历史上说有“慈乌白竹”之瑞。
============================================================
仰姓宗祠通用对联
〖仰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上古;
望出汝南。
——佚名撰仰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拙仰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抚民若子;
孝母如生。
——佚名撰仰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仰仁谦官永嘉,抚民若子。下联典指宋仰忻,字天贶,为母执丧尽孝,乡里称誉,郡守为之表彰。
-----------------------------------------------------------------
〖仰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尧天永照孝子;
厚贶惟予贤孙。
——佚名撰仰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典指宋代孝子仰忻,字天贶,镶嵌“天贶”二字的嵌字联。
-----------------------------------------------------------------
〖仰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孝感慈乌白竹之瑞;
人钦造瑟增弘之功。
——佚名撰仰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孝子仰忻,字天贶,永嘉人。力学笃行,年五十余岁母丧,负土庐墓侧,有慈乌白竹之瑞。下联典指上古舜帝时的大臣仰延,精通音乐,将当时八弘瑟,改造增为二十五弘。这是一大发明。
-----------------------------------------------------------------
〖仰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抚民若子,永嘉世泽;
益瑟增弦,上古家风。
——佚名撰仰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仰仁谦,知永嘉时廉洁宽容,抚民如子。下联典指舜时的乐官仰延,曾将瑟的八根弦增为二十五根弦。
抚宇劳心,百姓改观新政令;
廉静寡欲,四方共仰大风声。
——佚名撰仰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宋代廉吏仰仁谦的事典
仰
admire; face upward; rely on; respect;
仰1
áng
〈形〉
通“昂”。高 [high]。如:仰仰(同“昂昂”。气概轩昂的样子);仰首伸眉(意气高昂的样子)
另见 yǎng
仰2
yǎng
(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昂,昂亦声。昂,小篆字形。一个人站着,一个人跪着,跪者抬头看站者,为抬头仰望的“仰”的本字。后借为“我”,遂加“人”作“仰”。“昂”“仰”古今字。本义:抬头,脸向上)
(2)
同本义。跟“俯”相对 [face upward]
仰,举也。――《说文》。按,仰即昂之或体。汉书皆作昂,不作仰。
驷马仰秼。――《淮南子·说山》
仰足以事父母。――《孟子·梁惠王上》
仰头相向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仰药而伏刃。――《汉书·息夫躬传》。注:“仰首而饮药。”
无敢仰视。――汉·刘向《列女传》
遂于树下仰取叶。――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仰视天。――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椎髻仰面。――清·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仰企俯思(抬头盼望,低头思念。有仰慕之意);仰脸(抬头,脸向上方);仰瞻(仰望;追慕)
(4)
敬慕。钦佩或高度敬重 [admire]
众士慕仰。――《资治通鉴》
(5)
又如:仰从(服从;遵命);仰服(敬服,钦佩)
(6)
切望 [hope]旧时公文中上级命令下级的惯用辞,意为切望
又仰山前山后里正之家也要捕虎文状。――《水浒传》
仰各路大帅各尽忠力,以图国家大计。――《续资治通鉴》
(7)
依赖;依靠 [rely on]
前无可仰之积。――《后汉书·邓禹传》。注:“犹恃也。”
随身所需,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产。――《三国演义》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墨子·七患》
(8)
又如:仰人度日(依靠别人供给衣食来维持生活);仰成(依赖别人取得成功);仰哺(依靠他人哺养、供养)
(9)
物体面朝上 [upward]
春若遇旱,秋耕之地得仰垄待雨。――《齐民要术》
(10)
亦指把覆合着的物体翻过来,使底部朝上。如:仰一口大铜钟;仰瓦(凹面向上的瓦)
另见āng
仰八叉,仰八脚儿
yǎngbɑchā,yǎngbɑjiǎor
[fall on one's back] [口]∶身体向后摔倒,仰面朝天地躺着
被他一个四门斗里,打了一个仰八叉。――《儒林外史》
仰不愧天
yǎngbùkuìtiān
[feel no shame before God] 抬起头来无愧于天下。指自省没有做过坏事,可以问心无愧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唐·韩愈《与孟尚书书》
仰尘
yǎngchén
[ceiling] 天棚;天花板
他催着晁夫人把那里间重糊了仰尘。――《醒世姻缘传》
仰承
yǎngchéng
(1)
[rely on]∶仰仗;依仗
(2)
[term of respect]∶指按对方意见办事
仰攻
yǎnggōng
[attack from the lower point to the higher point] 由低地向高处进攻
仰拱
yǎnggǒng
[inverted arch] 见“倒拱”
仰光
yǎngguāng
[Rangoon] 缅甸联邦首都。全国最大商港,人口250万
仰给
yǎngjǐ
[rely on] 依靠别人供给
仰角
yǎngjiǎo
[angle of elevation] 在竖直平面内的水平线与向上递升线段(如从观察者到目标的连线)之间的角度
仰赖
yǎnglài
[rely on] 依靠;依赖
仰面
yǎngmiàn
[face upward] 抬脸向上
仰面朝天
仰慕
yǎngmù
[admire;respect]∶敬仰思慕
昔尧殂之死,舜仰慕三年。――《后汉书·李固传》
仰人鼻息
yǎngrénbíxī
[be slavishly dependent;act on the orders of;depend on 's whims and pleasures;live at 's mercy] 比喻依靠别人而生存,只能看人家的脸色行事
解其倒悬,仰人鼻息。――北齐·杜弼《檄梁文》
仰韶文化
yǎngsháo wénhuà
[the Yangshao culture of 6000-7000 years ago] 中国黄河流域史前典型文化之一,因最早(1921年)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得名,分布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亦称“彩陶文化”
仰射
yǎngshè
[shoot to the sky] 向上射击
仰视
yǎngshì
[look up at] 仰头向上看
仰首
yǎngshǒu
[raise one's head] 抬头,仰起头
仰首伸眉
yǎngshǒu-shēnméi
[high-spirited] 指精神振奋,意气风发的样子
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仰天
yǎngtiān
[look up at sky] 仰面向天
仰天大笑
仰望
yǎngwàng
(1)
[look up at]∶抬头向上看
(2)
[respectfully seek guidance or help from;look up to]∶敬仰而有所期望
仰卧
yǎngwò
(1)
[lie on one's back]∶脸朝上躺着
(2)
[sit-up]∶头仰起又俯下
仰卧起坐
yǎngwò-qǐzuò
[do sit-ups] 锻炼身体的一种练习:仰卧,两腿并拢伸直,然后抬起上身成直坐的姿势,然后再仰卧,再坐起,如此练习多次
仰屋兴叹
yǎngwū-xīngtàn
[find no way out] 仰望屋顶长叹。指毫无办法,一筹莫展
仰息
yǎngxī
[be dependent on the pleasure of others] 仰人鼻息
仰泳
yǎngyǒng
[backstroke] 面向上的游泳姿势
仰仗
yǎngzhàng
[rely in for backing or support] 依靠,依赖;依仗
仰1
yǎng ㄧㄤˇ
(1)
脸向上,与“俯”相对:~首。~望。
(2)
敬慕:久~。敬~。
(3)
依赖:~承。~赖。~仗。~人鼻息。
(4)
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用在“请、祈、恳”等字之前,表示恭敬;下行文中表示命令:~即尊照。
(5)
服下,指服毒:~药(服毒药自杀)。~毒。
(6)
姓。
郑码:NRY,U:4EF0,GBK:D1F6
笔画数:6,部首:亻,笔顺编号:323552
admire;face upward;rely on;respect;
俯;
仰2
áng ㄤˊ
古同“昂”,情绪高。
郑码:NRY,U:4EF0,GBK:D1F6
笔画数:6,部首:亻
字文言文端
本文2023-10-30 11:32:2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7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