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县历史名人
龙口市有哪些历史名胜古迹,那些英雄故事
你说的是山东烟台龙口市吗?口市境内有诸多名胜古迹: 莱山:古称之莱山,位于黄城东南10公里处,方圆5公里多,海拔619米。
秦始皇祭八主(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莱山为月主,曾两次登临祭祀。汉宣帝亦曾游此山。
屺母岛:位于龙口西北10公里处。名嘉靖年间,海风扬沙,久积成堤,使孤岛形成东西长9公里、宽1公里的连陆沙坝,南、西、北三面环海的连陆岛。
岛形纵短横宽,南北121公里,东西337公里,总面积为4078平方公里。岛上地势北高南低,平均高度20米,有大小7个山头。
北部和西部悬崖陡立,老北山为最高点,海拔5667米。南部是坦荡的金沙滩。
海岛周围的山光水影,人文胜迹,构成屺母10景,而且皆寓佳话。 将军石与马鞍石:位于屺母岛灯塔山下波涛澎湃处,有一座高30米,围径6米的巨大石柱。
在波光的辉映下,威武雄壮,酷似一铁甲将军毅然而立。其西海底有4个洞眼,叫"四眼井"。
其东有石形如马鞍,称"马鞍石"。此外还有钓鱼台、丛彩岩、望海亭、灯塔山、水帘洞、鹰喙石、炮台山、青鱼道等景观。
小莱山溶洞:小莱山溶洞位于兰高镇欧头孙家东05公里处,西临金岗山月牙河,周围为丘陵地带。在地质上属断裂构造的中心。
溶洞口位于小莱山西北部方向25度。1932年发现后,轰动一时,吸引了本地和东北三省的游客前来观光。
小莱山溶洞地处断裂带构造中心,加之河水冲刷和大理石溶解而成。由于岩层呈树状,故形成溶洞迂回曲折的走向。
溶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有的似直下瀑布,有的如空悬佛手,有的象荷莲、珊瑚、野菊……。地下河水清澈,甘甜。
溶洞内凉爽、静谧、深邃,令人神秘莫测,置身于此,犹入地下迷宫。小莱山溶洞堪称胶东奇观。
它既可开发为旅游胜地,又是考古的重要遗址。旅游景点 南山大佛 南山大佛为释迦牟尼坐佛造像,选材锡青铜铸造,大佛高3866米,重380吨。
由232件佛体、108块莲花瓣、302个发髻、共642块锡青铜铸造件组合而成,堪称目前世界第一铜铸大佛。莲花座下建有功德堂、万佛殿和佛教历史博物馆。
南山大佛熔古今中外佛像造型艺术的精华,使古老的青铜铸造工艺和现代科技成果于一体,展现了佛教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 功德堂是铭记善信捐建佛、寺功德的殿堂,南山禅寺大德法师还定期为功德主祈福,殿内镶有31块包含124个佛陀应化故事的紫金铜雕工艺壁画。
万佛殿内陈列供奉着9999尊、栩栩如生的铜制金身小佛像,与南山大佛共成万尊的宏大阵容。 佛教历史博物馆建于南山大佛基座内,总面积1800平方米,馆内展示了佛教文化兴起兴盛的历史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文明的深刻影响,营造出一个意蕴空灵、禅境独具的佛教文化空间。
馆内还珍藏和陈列着价值连城有关佛教历史和文化的艺术珍品。南山大佛于公元二零零四年四月十八日(农历甲申年闰二月二十九日)隆重举行了南山大佛开光庆典法会。
南山景区 风景区是国家首批授予的187处AAAA级景区之一,它位于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境内景色秀丽的卢山之中,景区内现有景点两大部分:南山宗教文化苑:南山禅寺、香水庵、灵源观、文峰塔;南山古文化苑:晋、唐、宋、元、明、清代遗迹,千年古刹,可谓圣地重光,更添新颜。古建筑群中的亭榭廊塔,山林水系,依山构造,古朴典雅,迤逦壮观,气势宏伟。
旅游风景区内还建有景色怡人,极具挑战的绿草如茵的27道南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球场,与整个风景区配套建设的南山康乐宫、南山宾馆、南山文化会议中心,南山庄园葡萄酒堡等,形成了功能齐全的度假休闲、旅游观光、餐馆娱乐,会议接待服务体系。 “结卢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南山旅游风景正以她优雅的自然景观和底蕴丰厚的人文景观,构画出一幅“寿比南山”的人间美景。 中华历史文化园是国内唯一以历史文化为经,吉祥文化为纬,按照朝代顺序建造而成的大型主题公园,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投资6亿元,中华历史文化园以不同风格的中国主要朝代建筑群为载体,通过大量文史资料与实物,独具匠心地写意了上下五千年的大势大略,重大历史事件和代表人物, 并融汇了历史文化、吉祥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市井文化,生动全面地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规模宏大的园区宛如一部鲜活的中国通史,引君“一天走过五千年”,是炎黄子孙领略历史演进、纵览风云人物、感悟中华文明的必由之地。
屺姆岛 位于龙口西北10公里外的屺姆岛,是个远伸海中似孤屿又连陆的奇特半岛,岛南、北、西三面临海,东西长达10公里,宽1公里,沙堤与陆地相连,岛形纵短横阔, 北高南低。这里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水质清净,沙滩白细平缓,是一处休闲度假的良好场所,主要景点有将军石、钓鱼台、胡大海广场、屺姆滩、水上游乐园等。
丁氏故宅 北 方 民 居 神 韵 诚 信 经 商 典 范-龙 口 丁 氏 故 宅 丁氏故宅座落在山东省龙口市黄城西大街21号,是名震四海的“丁百万”家族西悦来支系的住宅,由爱福堂、履素堂、保素堂、崇俭堂四路和清代私家园林漱芳园组成,建于清代中期。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京城。
黄县的来历黄县历史悠久,商末建莱国,秦设齐郡,始置黄县,是中国最早的县治单位之一。
黄县既是秦代著名方士徐福的故里,又是2200多年前徐福率船队东渡日本的启航地。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黄县,设立黄城。
五千年沧桑变幻,为这块物阜民丰的土地留下了诸多历史古迹和人类文明,增添了她的神秘和魅力。先后涌出了春秋战国时期以滑稽擅辩著称,讽柬齐威王建立霸业的淳于髡;秦代率领数千童男童女和五谷百工扬帆东渡,开创中、日、韩友好先河的著名方士徐福;三国时代英勇善战的东吴名将太史慈;明朝开国元勋越国公胡大海为官清正的尚书王时中,内阁首辅范复粹,著名国画家姜隐;清代掌管文衡多年的礼部尚书贾桢;参加国史编修的翰林院士王守训;民国初期的书法家、金石篆刻和古文学家丁佛言等一批历史名人,可谓人杰地灵。
改革开放以来,黄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经济实力日益增强,1991年即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94年居全国百强县第35位,在山东省居第2位。
龙口都有那些文化历史龙口市历史悠久,商末建莱国,秦设齐郡,始置黄县,是中国最早的县治单位之一。
龙口市既是秦代著名方士徐福的故里,又是2200多年前徐福率船队东渡日本的启航地。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黄县,设立龙口市。
五千年沧桑变幻,为这块物阜民丰的土地留下了诸多历史古迹和人类文明,增添了她的神秘和魅力。先后涌出了春秋战国时期以滑稽擅辩著称,讽柬齐威王建立霸业的淳于髡;秦代率领数千童男童女和五谷百工扬帆东渡,开创中、日、韩友好先河的著名方士徐福;三国时代英勇善战的东吴名将太史慈;明朝开国元勋越国公胡大海为官清正的尚书王时中,内阁首辅范复粹,著名国画家姜隐;清代掌管文衡多年的礼部尚书贾桢;参加国史编修的翰林院士王守训;民国初期的书法家、金石篆刻和古文学家丁佛言等一批历史名人,可谓人杰地灵。
改革开放以来,龙口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经济实力日益增强,1991年即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94年居全国百强县第35位,在山东省居第2位。
龙口都有那些文化历史龙口市历史悠久,商末建莱国,秦设齐郡,始置黄县,是中国最早的县治单位之一。
龙口市既是秦代著名方士徐福的故里,又是2200多年前徐福率船队东渡日本的启航地。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黄县,设立龙口市。
五千年沧桑变幻,为这块物阜民丰的土地留下了诸多历史古迹和人类文明,增添了她的神秘和魅力。先后涌出了春秋战国时期以滑稽擅辩著称,讽柬齐威王建立霸业的淳于髡;秦代率领数千童男童女和五谷百工扬帆东渡,开创中、日、韩友好先河的著名方士徐福;三国时代英勇善战的东吴名将太史慈;明朝开国元勋越国公胡大海为官清正的尚书王时中,内阁首辅范复粹,著名国画家姜隐;清代掌管文衡多年的礼部尚书贾桢;参加国史编修的翰林院士王守训;民国初期的书法家、金石篆刻和古文学家丁佛言等一批历史名人,可谓人杰地灵。
改革开放以来,龙口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经济实力日益增强,1991年即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94年居全国百强县第35位,在山东省居第2位。
山东龙口历史在龙口市 驻地黄城镇东南约15公里处,有一座海拔619米的山峰,名曰莱山。
如今,这座并不起眼的小山已经淹没在崇山峻岭之中,没有多少人关注它的存在了,而在距今约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这座长满莱草的山脚下曾经有一个红红火火的诸侯国——莱子国。据《史记》、《尚书》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三次东巡,周游天下,建了八座庙,祭祀八主,即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其中古莱子国地盘内就有三座庙,分别是今荣成市成山头上的日主庙,烟台市芝罘区芝罘岛上的阳主庙,还有一座月主庙就设在今龙口境内的莱山上。
秦始皇对古莱子国的青睐可见一斑。 关于莱子国的记载,流传下来的文字很少,它的疆域和它的都城所在,都成了历史学家探讨的课题。
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和范文澜曾撰文认为莱子国的故都就在莱山北麓的山脚下。 两位史学泰斗的话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有充分根据的。
莱山的山脚下,有一块小小的盆地,四周丘陵环抱,沿盆地外围的山脊、残存的旧城墙断断续续,隐约画出了一座古城的轮廓,这便是郭沫若和范文澜认为的莱子国故都——归城遗址。除了沿山脊构筑的外城,还有一座构筑坚固的内城,现残存的城西南角一处长60米、宽10多米,高6米的土台,历经两千多年风雨而巍然屹立,仍让人们依稀可见古都城的雄伟。
这里曾出土过数十件珍贵文物,有力地证明莱子国昔日的辉煌。 龙口市历史悠久,商末建莱国,秦设齐郡,始置黄县,是中国最早的县治单位之一。
龙口市既是秦代著名方士――徐福的故里,又是2200多年前徐福率船队东渡 日本的启航地。据康熙版《黄县志》记载,“龙口墩,明洪武二十一年魏国公徐辉祖建。”
龙口作为地名,始于此。最初的龙口仅为一渔村。
“北船常来售粮,南船多贩纸、糖”就是对龙口的真实写照。南船的前部如鸟状,因忌讳鸟入笼(龙与笼谐音),清光绪十二年(1886),龙口易名为“金沙滩”。
此时,它已经跃升为山东沿海重要商埠之一。五千年沧桑变幻,为这块物阜民丰的土地留下了诸多历史古迹和人类文明,增添了她的神秘和魅力。
先后涌出了春秋战国时期以滑稽擅辩著称,讽柬齐威王建立霸业的淳于髡;秦代率领数千童男童女和五谷百工扬帆东渡,开创中、日、韩友好先河的著名方士徐福;三国时代英勇善战的东吴名将太史慈;明朝开国元勋越国公胡大海为官清正的尚书王时中,内阁首辅范复粹,著名国画家姜隐;清代掌管文衡多年的礼部尚书贾桢;参加国史编修的翰林院士王守训;民国初期的书法家、金石篆刻和古文学家丁佛言等一批历史名人,可谓人杰地灵。 1912年,民国肇始,金沙滩亦复名为龙口。
民国三年(1914),龙口开埠。龙口商埠局局长蔡国器勘定龙口界址:北起沙岗,南至龙口旧村栅栏门外,东至北皂庄大道,西至北大圈西岬。
1929年,张宗昌督鲁,于龙口设立山东省长公署行辕,改龙口公安局为龙口警察厅。 1930年,为黄县第八区所辖,驻地龙口,东至簸箕栾家,西至胡家庄,北抵柳海,南至沙埠家。
1938年,龙口特别行政区建立,隶属北海专署,辖区为龙口街以及邹、刘、曲、逄、廒上等村。 1943年8月,龙口特别行政区由道辖改为省辖。
1939年,日伪 划出原八区一部分成立龙口特区,直属于省。 1940年,日伪设龙口专员公署。
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9日,龙口光复。 9月19日,龙口特区成立。
1946年,龙口特区撤销,改设龙口市,与黄县平级。直属北海专署,辖市北、市中、市南、龙南、龙东、兴隆、午塔七区。
1950年,龙口市撤销,改设龙口区,隶属黄县,辖三街(维新、和平、顺盛)一乡(环龙)四村(邹刘、曲家、逄家、央格庄)。 1956年10月,龙口区降级改为龙口镇。
1958年,设东风人民公社,辖原龙口镇、龙化乡等20处高级农业合作社及7处渔业合作社,实行政社合一。1959年,设龙口人民公社。
1984年3月,龙口人民公社改为龙口镇。 1986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黄县,合并黄县和龙口成立县级龙口市。
驻扎于龙口。 1993年11月19日,龙口镇撤销,以原龙口镇的行政区域设立龙口市西城街道办事处,原龙口市人民 驻地为西城街道办事处驻地。
以黄县行政区域设立东莱街道办事处。 2000年,龙口市的行政区划再次发生变更,西城街道办事处更名为龙港街道办事处,龙港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西城街道办事处驻地,同时,原中村镇建置撤销,其行政区域并入龙港街道办事处。
耐人寻味的是,自1938年至1950年,龙口在行政隶属上脱离黄县达12年之久。更耐人寻味的是,1886年,龙口易名为金沙滩。
而一百年后的198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黄县,将龙口和黄县合并为设立龙口市。而这个现代龙口市比民国时期的龙口市设立整整晚了40年。
改革开放以来,龙口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经济实力日益增强,1991年即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在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中位居第11位,山东全国百强县排名第一。 1946年由黄县将龙口镇析出升级为龙口市(县级),属北海专区,与黄县平级。
。
求龙口历史文化调查报告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灵魂,是一个地方的“精气神”,体现着地域的特性与神秘,特别是经常走南闯北的人每到历史悠久之地总会被那里积淀厚重的历史文化所吸引,为那里神秘的灵性而感叹,感叹大自然的造物化人。
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有诗句为证:“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随着现代文明程度的全面提速,文化作为一项社会事业,其社会意义与政治意义、经济意义捆绑得越来越紧密,文化对政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文化对经济的穿透力越来越强,更有言者,“文化是浪漫的经济,经济是实在的文化”,文化与经济互动双赢。总而言之,以厚重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文化氛围、文化的温和秉性和如水魅力而构成的地域文化力越来越成为地域文明发展的动力之源。
龙口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徐福文化就是一个独特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国际性文化资源。西周初,东夷莱夷部落以此为中心建立了莱子国,富鱼盐之利,农业、冶铁业、商业都很发达,青铜器达到了相当水平。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设置黄县,隶属齐郡。这里历史上曾与华山、泰山齐名的莱山,吸引了秦皇汉武,《史记·武帝本纪》记载:“天下名山有八,一为东莱。”
秦始皇东巡时在莱山依照八神主之名设了“月主祠”并亲自行礼。由此,引出了以徐福求仙并率童男童女东渡日本这样一段好长好长的故事。
这段故事的精彩之处就是“齐人徐巿”(经中国秦汉史专家论证,其故里为龙口市徐福镇)扬帆东渡,经韩国而达日本,“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航海家、外交家。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于,在改革开放、中国加入WTO的今天,龙口人仍然可以从2220年前出现的一个杰出人物身上汲取精神营养,成为“我辈复登临”的历史文化资源。
对此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曲金良先生有一段概述:“徐福已经不仅仅是一位历史名人,他已经成了历史文化的存在,他不仅仅活在历史的文字中,更活在历史的民族的社群的生活中。与其说人们话说徐福是为了弄明白那是怎样的一段历史,毋宁说是为了人们的现在和将来。
历史上是如此,当今社会更是如此。事实上,也只有这样来研究认识徐福和徐福文化,我们的考证、考察、讨论才有意义,至少是更有意义。”
这话说得多么实在,一语道破天机,说出了我一直想说但却说不到这么好的话,这不正是龙口市自1989年开始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研究徐福文化的原动力吗?这不正是龙口市举办九届徐福故里文化节,为了龙口的现在和将来而苦苦追寻的吗?这也正是“徐福文化搭台,经贸旅游唱戏”的最好诠释。当然,我们研究徐福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应该放在吸取伟大历史人物的精神营养上,即用徐福的大无畏精神来激励我们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
在当时的历史自然条件下,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五谷百工不畏艰险、勇于探索、勇往直前的精神确实令人敬仰,更令我们这些充分享受着现代科技文明成果的现代人肃然起敬。徐福文化流传了两千多年,至今经久不衰,在海内外都有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在日本、韩国影响很大。
在日本,徐福遗迹达56处之多,东京、新宫、佐贺、富士吉田等地都成立了徐福组织,许多人都自称是徐福的后代,对徐福怀有很深厚的感情。龙口市与韩国西归浦徐福文化国际交流协会的高相律里事用汉字赋诗道:“徐福西归过,两千两百秋。
后人晚觉之,两国今交流。”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有徐氏宗亲会或徐氏公会。
美国也开始有人研究徐福,并由参加首届徐福文化节的美籍华侨曲宗逸先生通过与龙口徐福办的交往,为龙口市牵线与美国钻石吧市结成友好城市。徐福已经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徐福,作为文化的徐福、经济的徐福、国际交流的徐福,尚大有潜力可挖。特别是徐福文化作为国际文化资源,在国家级的社会团体——中国国际徐福文化交流协会的大旗下,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文章还很多。
比如中日韩三国联合申请徐福文化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徐福”号豪华游轮开辟徐福东渡旅游线路、拍摄徐福东渡电视连续剧等。龙口市古来“地狭人稠,人多逐利四方,往往致富”,素有“商业之乡”的称誉,这也是龙口市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
清初,黄县(1986年改为龙口市)人外出经商谋生达到鼎盛,闯关东、上京都、涉重洋者纷纷。1676年,龙口人在沈阳创办“天合利”丝房,后来在沈阳流传“先有老天合,后有奉天城”之说(2007年6月,我到城后邹家寻访山曼先生故居,竟然意外地碰到了他仍然健在的101岁的叔父,曾在沈阳“吉顺”丝房跑外柜经常去“大帅府”的单复桂老先生)。
1940年,佳木斯中央大街355家商号,几乎全由黄县人开设,人称中央大街为“小黄县”。哈尔滨、牡丹江都有“黄县一条街”。
1956年公私合营时,北京1500多家粮店,黄县人占200家。青岛是黄县人的第二故乡,天津的经济界有不少黄县人,上海黄县人的代理店可称是北方的代表。
从明永乐年间开始,黄县人就远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商办实业。俄罗斯的边缘海参崴,几届商会会长都是黄县人,会员也大。
黄县你可以选择很多方式。
第一,乘飞机出行,在吉林省长春市搭乘直飞山东省烟台市的航班,烟台莱山机场落地后,搭乘机场大巴至烟台市区,由烟台市区搭乘大巴(有高速大巴,走同三高速)直达黄城(龙口市治)。
第二,成车至辽宁省大连市,搭乘大连港至烟台港(或蓬莱港或龙口港)的轮船,靠岸后搭乘当地直达黄城的大巴即可到达(烟台至黄城有高速很近,蓬莱,龙口至黄城只有几十公里)。
第三,搭乘火车至山东省济南市(可以选择丹东至青岛的客运车),由济南市搭乘高速大巴直达黄城(济南至黄城35小时即可到达)。
黄城及周边景点推介:
黄城就称黄县,为胶东重镇,现存丁百万故居等名胜,民俗有代表性。
黄城南十余公里为我国小城镇示范区的龙口市南山村。该村依托南山集团,与2000年以中宋家为核心联合周边十余村庄成立,现以开发南山、东海景区。可有性强。
黄城东为蓬莱市,蓬莱市为我国传统旅游城市,蓬莱仙境甲于天下,近几年,新建八仙渡景区。
黄城西,龙口镇之矶坶角(岛)为胜利油田浅海基地所在地,现由南山集团买断进行景区开发,可有性强。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还有谁不知道龙口和黄县到底是怎么回事补充一下:龙口,既曾是黄县的一个镇,也有过与之相同级别的时期,行政地位很特殊。
龙口港开埠较早,设有海关,以粉丝为例,产地主要在招远,名称则以出口口岸龙口命名,享誉中外。撤县设市之初,龙口市 是在龙口(龙港),由于 人员大多居于黄城,几年后搬了回来,在现公安、法院大楼处办公。
2004年上海同济大学对龙口城区进行了总体规划,新规划实施时恰逢国家严格控制土地开发,来回折腾错过了第一轮城市发展时机,也就是为什么市府孤零零的坐落于此的原因,前些年没敢大动,耽误了几年发展。
栾家口村座落在渤海湾畔,沿渤海海岸东行,距蓬莱城20多华里,南依峰埠山,与北王绪紧邻,距北沟镇驻地6华里。东与港里、王格庄两村接壤,栾姓始祖栾田,于明朝中叶从小云南迁移而来,落户于海口,故名栾家口。后来栾姓分别迁于城里、草店、贯里、孙陶、楼下、野王等处谋生,栾家口竟没有了栾姓人。后有周、高、肖、于、赵等一百多个姓氏前后迁来,以周、高、肖、于、赵姓为主,其中周、高两姓最多,仍沿用栾家口村名至今。
栾家口村,古名广泰庄。为什么叫“广泰庄”?徐达是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之一,建立明朝后,-为中山王。明太祖朱元璋一直对于帮助自己打下天下的诸多功臣存有极其强烈的戒心。一日,散朝回来,刘伯温随徐达到了徐府,对徐达说:“我得走了,不能再在朝为官了”。徐达忙问:“为什么”刘伯温说:“我本是山野道人,还是云游四海去吧!”徐达不解:“你我随皇上打下江山,如今又修筑了山海关,可谓功不可没,本该享荣华富贵,你想离开,皇上是不会准奏的。”刘伯温说:“此言差矣!万岁如有意让你我共享荣华,就不会派咱俩去修筑关城,更不会只给我们两年限期。试想,你我若不接旨,属违抗圣命,轻则革职,重则丧命;接旨如若不能按期完工,又属欺君之罪,也有性命之忧;万岁刚刚问你我是否给关城命名,这其中也大有文章,若你我说巳命名,是目无皇上;而今尽管未敢命名,也属办事不周,这还只是刚刚开始呀!”徐达大惑:“你是说”刘伯温拂袖言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帝与臣,自古可共苦不可同甘的例子还少吗”一席话,说得徐达目瞪口呆,思来想去,徐达也心生退计。传说,在明朝洪武年间,开国大将徐达借明初大力推行屯兵制之机,带领家人亲信前往山东,选中栾家口海口,屯兵开埠,创建了军民两用港口,并修建了防倭备战的百户所城寨,保护军民的安全。城寨城墙西起“放马场”,东至“耍马山”,北至灯塔,向南延伸有180米长,城门楼在现在称为石灰碾的一块地方。自此,百户所周围村民聚集成市,买卖兴隆、财源旺盛,人烟密集成庄,始称“广泰庄。”后来栾、孙、徐、吕分别居于百户所不同的方位:栾姓居东靠近海口叫栾家口;孙姓居西南也靠海口,称为孙家口,徐家位于村西洼地,称为徐家洼。直到农业合作化时期,三个自然村才合而为一,统称栾家口村。
也有另种说法:当年徐达是开国元勋,功高盖主,当朝皇帝朱元璋怕威胁了自家江山,对建国功臣要斩草除根。徐达为逃避朝廷-,就背起0逃难胶东,先落脚于龙口的“姆矶岛”。徐达又辗转蓬莱匿迹于栾家口西洼地,后名徐家洼。据徐姓老人说,他们就是徐达的后裔,至今能记住的辈份已有20多代了。也在说现在栾家口的徐姓,并不是徐达的真正后裔,而是其仆人随徐姓后的后代,北沟一村的徐成芳家族才是徐达的后裔。后来不知何故,徐达离开此地。
栾家口港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它就和登州水城古港一起,共同向辽东半岛传播龙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它是“海王之国”齐国的出海口之一。汉朝开展“丝绸外交”,栾家口港也作出过贡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里也是南北海上交通的重要海口。隋唐五代时期,登州港进入鼎盛期,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港口,在当时经济、文化、军事活动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栾家口港也随之繁荣。自宋后期到明,登州水城古港的军事作用渐愈突出,栾家口港更承接了登州水城古港的商业功能。
相传唐贞观十八年(644),水旱两路大军东征高丽。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携尉迟敬德诸将率水军进入蓬莱境内,驻军蓬莱城里,大造船只,并采纳丞相魏征的建议,从水城古港和城西栾家口港入海,乘风破浪,驶向辽东。
真正形成规模的栾家口港始建于清代中期,为水旱码头,东北三省的大豆、豆饼、木柴等以及天津、浙江、半个山东省的物资都由栾家口码头集散。当时大小商埠300余家,许多全国闻名的大商埠在栾家口都有分支机构,当时的大商埠有永顺泰、万顺庆、大顺站、万顺站、大顺庆、义和成、双和玉、福成玉、合源兴、义昌隆、乾坤泰等,现在的栾家口边防派出所,便是原来福成玉的旧址。政府为了加强对码头的管理,外派到栾家口的机构有海关、盐务局、警察所、邮政等。
由于水深不够,当时大的客船无法直接停靠岸边,需要有人用小舢板将来客载至岸边,在栾家口的灯楼下就有两家经营这一行当的客栈,且经常因抢客源而冲突不断,其结果是两家的生意都受到很大的影响,两家的老板痛定思痛,遵循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古训,经过协商,达成和解,合二为一,就这样产生了一个“双和玉”商号,从此生意也不断发展壮大,“双和玉”商号日益兴盛。
在栾家口村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万顺庆”大绸缎庄里,新招了一个伙计。一天夜里,小伙计去关店门的时候看见地上有一块银圆,他立即捡起来交给了柜上。日月交替,岁月推移,小伙计勤勉自律,尽职尽责,兢兢业业,老板刻意培养,有心提拔,小伙计长成了大伙计,成了“万顺庆”商号的大管家。后来他才知道当初那银元是掌柜的故意放在那里试探伙计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领导故意用来考验下属的。这也算是一种实践的检验吧,不过这一招看似简单,却管窥见豹,滴水见河,着实有效。有不少新来的伙计就是因为这一块银元而被解雇、被辞退。有人说小伙计之所以能得到掌柜的信任,并成为商号的大管家,与那次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其实不然,一块银元检验出了人的心;人的品质;人的诚信;人的操守;人的素养。这个小故事也体现着从古至今诚信思想在人们心中所占有的分量。
解放前,栾家口港的许多大商埠都自行印制票券,相互流通,一些商埠还有自己的钱庄,外地客商可在此通兑。部分商埠因资金暂时周转不开,还印制过空头支票,这样的支票后面都印有“认真仔细看,灯下不兑”的小字。当客商到别的商埠中花掉这样的支票时,如果收到这种支票的商埠当日不来兑钱,那么开出这种空头支票的商家就有了足够的资金周转时间;如果持有这种空头支票的商家当日来兑换,因为白天忙于业务没有时间,兑换多是在晚上,店主就会以“认真仔细看,灯下不兑”这一提前约定为由,拖延时间,让其明天再来,这样,经过一夜的时间,资金就可以准备好,这种既缓解了眼前压力,又不失诚信的做法不失为一种高明之举!比现在有些人强取死赖不知要好上多少倍,不知要文明多少倍!
来往客商云集于此,也推动了饮食业、娱乐业等服务业的发展繁荣,固定的客栈不算,仅临时餐馆就有30余家,注册的0号有30多户,大烟馆有两个。烟馆外的门联写到:“早进来晚进来早晚得进来;多抽口少抽口多少得抽口”,这对联叫人看了哭笑不得,有点心酸。随着时代的变迁,0号、烟馆作为历史的垃圾已归尘做土,但在当时却从侧面反映了栾家口港的繁华。当时民间流传一首顺口溜:“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脚底下没有一分地,拉着七口八口家,照样吃香喝辣的”。这顺口溜的意思是说当时栾家口港繁荣兴旺,就业机会多,活儿好找,钱也好挣。虽然有些夸张,却也是栾家口港当时的真实写照。
港口的兴旺,百业的繁荣在封建社会里也促进了神灵文化、庙宇建筑的发展。当时,栾家口有土地庙、财神庙、关帝庙三座、海神娘娘庙两座。关帝庙外“英雄几见成夫子,豪杰儒乃为圣人”的楹联写得大气磅礴。海神娘娘庙在解放前拆除,南娘娘庙现已重建。
栾家口村因港而兴,因港而荣。来这里经商的,做买卖的,开店的,摆摊的各色人等来自四面八方,山南海北,有不少的人在这里安家落户,使栾家口村形成了村大、户多、人众、姓杂的特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移民村,也形成了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和谐共存的社会风尚。
栾家口,村大人多,据《周氏谱志》记载:“周姓始祖兄弟四人,于明末从小云南移民而来。其中一支去了东北小龙山;一支落户于城东小皂;周大敬、周大宾兄弟二人结伴落户于城西栾家口,至今发展到300多户,延续到第17世了。村里肖姓与周姓有一段深厚的渊源。据传自古“周、肖一家”。明朝移民条律中规定,凡同姓同宗者不能同迁一地,这一条律迫使一些同宗兄弟不能生活在一起。“行不改名,坐不更姓”曾是中国文化崇尚的一种人格风骨,移民兄弟家人不忍骨肉分离,便不得不更姓易名,从而导致部分家族分成多个姓氏。栾家口肖姓即是由周姓的一支改之。虽然形势所逼,-改姓,但是周肖的辈份却统一排列。另传自古“周、肖不分”。肖、周两姓自来友好,肖姓随周姓迁到栾家口后,与周姓为邻,周姓人丁兴旺,而肖姓后继无人。无奈之下,肖姓只好过继周姓孩子为嗣。为了表示血缘关系和世代友好,肖姓将后代子孙的辈份按周姓的辈字统一排列,延续至今。周、肖一家,传为佳话。在栾家口东南崖还有周氏共同的始祖坟遗址。
岁月流逝,人口繁衍,周氏家族人口不断增多,栾家口的周氏二支又分出一支到了高家庄,长支又分到北林院一支。历经十几世的发展,周氏后人已身处八方,力营百业,但周氏后人时刻不敢忘记至今还高悬在周氏祠堂中的祖训:待人宜宽处事宜让,居家尽孝为国尽忠,这可能正是周氏子孙支系兴旺的原因之一吧!
高姓也是村里的大户,现有百户之多。据《高氏祖谱》记载:“原籍以云南、明初移民至登属莱阳南乡新庄,后迁海阳之辉林河东崖,万历43年(1615),又迁至城东芦洋大赵家,顺治十八年(1661),始迁入栾家口”,几经变迁,历经磨难,总算在栾家口安顿至今。也有十五六代人,300多个春秋了。在高氏祠堂中,也有“振业宜勤处事宜让,居家尽孝为国尽忠”的祖训,这些忠孝、仁义、礼让、勤勉的古训是祖先们留给后世的最宝贵的遗产。
栾家口村,自古有依山靠海的优势,南来北往,行船摆渡,人流较旺。在历代闯关东的大潮里,此村去东北谋生的也特别多,据说累计起来,在东北的人口恐怕比现在村里的人还多。人口的大量迁徙,社会的巨大变革,深刻地反映了栾家口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栾家口村,古迹众多。前面说到的“百户所”古城寨,遗迹残存,在村北临海处,还保留一段古城墙,长约30米,高约7米。城墙内的古灯塔,历经了600多年的风雨洗礼,依然矗立于海口之畔。地方志称,这座旧城寨称为栾家口备倭城,建于明初,高二丈,厚丈余,周围里许。临海高岗上各有一处峰火台遗迹,1995版《蓬莱县志》载:“峰山岭烟墩,位于栾家口村南千米的峰山顶端,呈圆状,内填黄土,外为砌石墙体,残高5米,底座周长60米,烟墩破坏严重。”
位于村西南(原孙家口村)路边的两棵古槐,如今苍劲挺拔,屹立于村头,据说树龄已有500年之久。村中一眼古井,原来位于古城百户所里,为军民共同饮用,百姓俗称“营子里老井”。至今井台子沿保存完整。
说起栾家口港,自然不能不提到闯关东,据有关资料统计,从清代到1949年之间,从山东前往东北闯关东的人约在2000万以上。因为当时在人们心中,东北遍地是宝,不仅有人参、貂皮、__草,还有松籽、煤炭、黄金三样宝,更有许多等待开垦的良田沃土,巨大财富的吸引,对于关内人尤其是与东北毗邻的山东人来说,是难以抗拒的。当时鲁东沿海地区的人一般是通过海路去关东的,蓬莱的栾家口港就成了当时闯关东的出发地之一。据相关史料证实,无论是从地理位置上讲,还是从建港时间上看,栾家口港应该是山东人从海路闯关东的最早的也是最大的集结地和出发地。现在跟年长的东北人提起栾家口,他们还是充满了怀念之情。
古老的栾家口收纳着八方前来谋生的子民,也颇受自然奇景的眷顾,平静无风的海面,突然在远方海空中会映现出船舶、岛屿、山峦或城廓楼台、西式建筑,大风一起,景象全然消逝,这就是海市蜃楼奇观。据老人们讲,过去在栾家口看到海市蜃楼并不不算稀奇;当然最让老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过龙兵的情景。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几乎每年都有“过龙兵”现象出现。所谓过龙兵,实际就是鲸鱼群在海中经过,当鲸鱼群临近栾家口外的海域时,就会像有统一的指令一样,片片鱼鳍树立,象排列整齐的船帆,向着栾家口方向呈作揖状,胶东渔民尊称这为“过龙兵”,每当此时,人们赶忙焚香烧纸祭拜。农业集体化时期,人们参加集体劳动,海中过龙兵时,大家尤其是小孩子都会扔掉手中的工具,停下手中的活计,观望这一奇景。不过,由于过度地捕捞,海产资源减少,“过龙兵”这样的现象在渤海湾里恐怕再也见不到了。
栾家口周围的村庄里,50岁以上的人一提到“海犸子”,人们都不陌生。每到大雾弥漫,海天不分,能见度很低的时候,海面就会传来低沉、响亮的“呜——呜!”声,十里八村的人们都能听得到,这时人们就会说“海犸子叫了”。这“海犸子”的叫声为海中过往的船只指示方向,渔民们根据声音的强弱、方向判断距离,谨慎驾驶,小心航行,绕过暗礁,驶入港湾。“海犸子”虽有声却无形,没有人能看到它,人们都把它想像成一种海中神兽。这一传说也确实使栾家口更多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后来听说这“海犸子”实际是某外国科学家制造的一种仪器,做成铜钟状放在海底礁石上,当遇到天气变坏,大气压降低压迫海水时就会发出声音,鸣笛示警,为航船指引方向。近几年来,“海犸子”的叫声听不到了,气象预报科学的发展也使“海犸子”的作用显得根本不重要了。不过“海犸子”到哪里去了,“海犸子”到底什么样?这在大多数人心中仍然是个不解之谜。如果能有实物展览一下,或许对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丰富知识会更有好处。
今日的栾家口,由过去的靠帆船摆渡、运客打渔的小海口,发展成了资产近2亿,年吞吐量200多万吨的大地方港。其中万吨级泊位两个;五千吨、三千吨、一千吨泊位各一个,五千吨客货滚装浮桥码头两个。山东蔚阳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德涛以超人的胆识,创造了民营企业建港的奇迹。栾家口村借势发展、扩大招商引资,又引来了京鲁造船巨商,繁荣了海港经济。如今的栾家口村民,半农半工,人口迅速增长,已发展到1600多户,3000多人。姓氏发展到近百个,成了有名的百姓村了。
栾家口港,如一条巨龙横卧渤海湾畔,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港内码头整齐排列,巨型塔吊一字排开,一艘艘万吨货轮正停泊装卸,数十辆载重汽车往来穿梭。依托栾家口港及其广阔腹地资源,京鲁船业、渤海造船、韩国永和重工等一系列大型企业拔地而起,蓬莱市设立西城临港工业区,栾家口就在西城临港工业区的中心。
五彩的贝壳、柔软的沙滩、碧蓝的海水、林立的桅杆,飘扬的桅旗,密布的厂房见证了栾家口的过去和今天,也必将陪伴着栾家口以全新的面目,迎来新一轮的腾飞。今天的栾家口,人丁兴旺,百业昌盛,一派繁荣景象。昔日的小海口变成了现代的大海港,成为渤海湾畔一颗耀眼的明珠。栾家口的明天会更加繁华,将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小康殿堂。
附一:一代名将徐惠滋(芝)
蓬莱人间仙境,山海名邦。自古人杰地灵,英雄辈出。代代精英呕心沥血,创造了历史的辉煌,谱写了英雄的赞歌。
栾家口村,自古就是船埠码头重地。古有朱元璋麾下徐达将军军营重地—营里,耍马山上-,这番旌旗猎猎,留下美丽的传说和遗迹。家乡的热土,养育了纯朴、正义、善良的人民。代代繁衍生息,孕育了优秀儿女,前赴后继、建功立业。翻开近代史,仁人志士层出不穷、可歌可泣,为家乡增光添彩。
徐惠滋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徐惠滋将军是家乡的名人、家乡的骄傲,家乡父老引以为荣。
徐惠滋将军是蓬莱栾家口徐家洼子(又名西山洼)村人。1932年12月9日出生。在故乡,他度过了八年美好的童年时光,然后随父母去丹东求学。
徐惠滋将军追求真理,追求光明和进步。在解放战争的洪流中,他满怀一腔报国热血,于1948年10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0。在解放战争中,他先后任第四野战军战士、营文化教员、连副指导员。他参加了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在平津战役中浴血奋战,荣立大功。解放战争的硝烟和烽火铸就了徐惠滋将军的铮铮铁骨。
1950年,徐将军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保卫战,在朝鲜,他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以及1951年夏至1952年的多次阵地防御战。经过抗美援朝血与火的战斗洗礼,徐将军更加丰富了战斗经验,提高了指挥才能。回国后,1954年任陆军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团政治处青年助理员。1955年提升为陆军团副参谋长兼作训股股长。1956年-1960年徐将军到军事学院深造。1960年毕业后出任陆军司令部作训处军事科学研究科副科长;1962年任陆军司令部作训处参谋、副处长;1966年任陆军司令部侦察处处长;1973年任陆军师副参谋长;1978年任陆军师参谋长、副师长;1981年任陆军师长;1983年任陆军军长;1985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党委副书记,兼任总参谋部纪委书记;任全军保密委员会主任;1995年7月-1997年11月任军事科学院院长、-。
(-委员)徐将军199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5月晋升为上将,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勋章。
徐惠滋将军担任军队的高级将领,他协助总参谋长长期分管全军作战战备工作,就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的军委总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协调解决了战略方针调整、战备和战场建设等军队发展的重要事项,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做出了杰出贡献。
徐惠滋将军任中-事科学院院长期间,在军事科研工作中,组织领导科研人员编制了军事科学院军事科研“九五”计划,编修了新一代作战条令等军事法规,多项重大现实问题对策研究成果得到军委、总部高度重视,有的填补了我-事科学一些重要领域的空白。他还领导制定了《全军1996至2000年军事科学研究工作计划》。
徐惠滋将军退出军队领导岗位后,1998年担任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和、任委员,为加强侨务法制建设等做了大量工作。
徐将军是0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十五大代表。
2005年1月5日,徐惠滋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徐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建功立业的一生。他忠于革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队现代化建设倾注了毕生心血,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革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
听到他病逝的噩耗,家乡人民悲痛万分。他的英名将永远铭刻在家乡人民心中。
徐惠芝,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八十年代曾陪同-访问美国,成为栾家村的荣耀。
附二:栾家口的知名人物
徐明,原名高丕乾,早年参加革命,曾任蓬莱第五任县委书记及山东省建设厅厅长等职。
高英,生前是蓬莱市政协副主席,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界名人,为蓬莱的历史文化研究做出了较大贡献。对书法研究,造诣颇深,被誉为“蓬莱一支笔”,深受世人敬仰。
周德云,曾任章丘明水市长,后任省政协领导。
附三:村中主要姓氏
白、卢、李、朱、薛、鲁、梁、邹、曹、吕、林、左、车、栾、凌、程、陈、罗、刘、伏、楚、马、柳、崔、满、万、戴、聂、王、丁、宁、魏、董、潘、吴、杜、彭、武、段、齐、肖、房、邱、辛、傅、曲、刑、高、桑、徐、葛、商、许、耿、邵、闫、宫、申、杨、郭、沈、叶、郝、生、依、贺、石、尹、侯、宋、于、胡、隋、禹、纪、孙、臧、姜、汤、战、蒋、唐、张、解、陶、赵、孔、腾、郑、冷、田、周等。
栾家口村附近有南王绪遗址、蓬莱海防遗址、蓬莱沿海烽火台群、蓬莱阁旅游区、长岛旅游风景区等旅游景点,有蓬莱海参、蓬莱赤甲红、蓬莱地生子、蓬莱加吉鱼、蓬莱葡萄等特产。
栾(Luán 栾)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是用封邑作为姓氏的。西周的时候,州文王的儿子唐叔虞被封在晋,建立晋国,他的后代有靖侯。晋靖侯的孙子名宾,被封于栾邑(今天的河北省栾城一带),世称栾宾。他的后代于是以封邑地为姓氏,称栾氏。世代为晋国卿士,逐渐成为栾姓望族。 2、春秋的时候,晋国大夫栾书的后代。 3、出自姜姓,为炎帝的后代,是用人的名字作为姓氏的。西周的时候,姜子牙被封于齐,建立齐国。春秋时,齐惠公的儿子名坚,字子栾,他的子孙用他的名字的“栾”作为姓氏,成为栾氏的一支,望族出于西河魏郡。 得姓始祖:孙宾。栾氏是晋靖侯的孙宾食采于栾邑而得姓。望族居于西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离石县。据根据《元和姓纂》上的记载,栾姓是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后代,春秋时期晋国的靖侯孙宾食采于栾邑,后代因地命氏,称为栾氏。望族出于西河郡。根据《万姓统谱》的记载,春秋时期栾书的后代为晋国的公卿。而根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上的记载,春秋时期晋靖侯孙宾的食邑是赵州,所在地就在平棘西北十六里古栾城,他的子孙以邑为氏,始有栾氏。故栾氏后人尊孙宾为栾姓的得姓始祖。
这俩家人,是一个比一个奇葩。栾氏的栾黡因为有一次晋国战事,弟弟栾钺与小舅子士鞅一同出战,结果栾钺战死,士鞅却安然无恙,就觉得是小舅子士鞅害死了自己亲弟,并让岳丈处置士鞅。可士鞅是范氏范宣子的亲儿子,他哪里舍得,于是赶忙士鞅逃往了秦国。
两年后,栾黡逝世,士鞅又得以重新回到晋国。但是因为先前栾黡的步步紧逼,导致士鞅在回国后,对栾黡与姐姐的儿子栾盈看不顺眼,并且还伺机报复。而此时的栾盈因为撞破了母亲栾祁与家臣州宾的奸情,最终被范氏俩姐弟一起联合整死。随着栾家这最后一名血脉的死亡,俩家的冤冤相报才终于得以平息。
公元前559年,晋国国主下令,让将军栾黡带兵攻伐秦国,栾黡发现此时不是攻伐秦国的好时机,于是还未开战,便领着大军回了晋国。而其弟弟栾钺知晓此事后,认为哥哥懦弱无能,于是又自行向晋悼公请旨,愿领军前去讨伐秦国。这次与栾钺一同前去的,还有他哥哥的小舅子士鞅。
在这场两军大战中,因实力相差悬殊,栾钺不幸战败身亡,而滑头的士鞅却提前从战场溜回了晋国,得以保全性命。得知弟弟栾钺身死的消息,心情激动的栾黡坚决认为是小舅子士鞅不与弟弟共进退才造成的,于是便向自己的岳父范宣子请求,将士鞅问罪处死。面对女婿和亲儿子,范宣子当然是选择亲儿子士鞅了,于是连夜将士鞅送出了晋国。
两年后,栾黡不幸染病逝世,听闻消息的士鞅又重新回到了晋国。因为之前与栾黡势如水火的缘故,士鞅对自己这位侄子栾盈也没有什么好脸色,甚至还总想找机会报复栾盈,毕竟父之过,子受之。而此时的栾盈意外发现了自己母亲栾祁竟与家中臣子州宾有染,心中一时恼怒非常。不过,在栾盈还未对母亲动手时,母亲栾祁倒是抢先一步,联合了弟弟士鞅,借口让栾盈去驻地监工修筑城池一事,将自己的亲儿子活活害死。
架[架、榢、枷、杙,读音作jià(ㄐㄧㄚ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靖侯后世孙架枝,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唐叔姬虞封在唐地,其子姬燮父虽改国号为晋,并无迁都之事,直到晋靖侯姬宜,其地均在唐地。今晋武侯至晋文侯前后相承的八位晋侯墓地均在天马——曲村遗址内,则此地为唐叔虞始封的夏墟,亦即《诗·唐风》最初地望所在。晋靖侯十七年(公元前842年),西周第十位君王周厉王姬胡残暴不仁,周人将他赶出镐京,让周公和召公共同当国,史称“共和”。晋靖侯于次年去世(公元前841年),其子厘侯司徒立。
晋靖侯的后代子孙,有受封在架邑(亦称栾邑,今河北栾城)者。
在古汉字中,“架”与“栾”通假,都是指王公贵族宫殿建筑上的一种结构,即建筑几何学上的三角结构。“架”是三角框架的等腰两边,而“栾”是三角框架的底边,合起来称之为“栾架”,用于两柱之间的上位固定和撑托结构,两个栾架上撑托一个“梁”,这样一个结构组合,称之为“栋”。
按古代礼制,在建筑结构上,梁、柱的数量是有限制的:帝之宫寝,不低于三十二梁一百二十八柱(满一个卦),王之宫寝,不低于十六梁六十四柱(满一个卜),公、侯不高于八梁三十二柱,百姓不得高于四梁八柱。因此,在古代礼制上,“架”与“栾”都是维护王权的组成部分和表征,被衍伸为王权的维护者。
在晋国历史上,“架”、“栾”、“栗”、“枷”等多被用来命名王畿周边的地邑,然后由王族贵胄子孙分驻,以护卫王畿。晋靖侯姬宜的后世孙公子枝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架氏,亦有裔孙称为栾氏,就属于这种文化背景。
根据《春秋左传》、《国语》、《史记·三家注》等古籍记载,周朝时期晋、齐两国往来密切,主要是亲缘往来和屏周的战争往来,由此带动经济文化交流,这在当时是重要的治政往来需要万方数据和治政往来的基础。
公子枝的孙子架书,亦称栾书,在晋国执政十四年之久,显赫一代。他曾为晋国的下军佐,率晋国下军随同晋主帅郤克于鲁成公姬黑肱二年(公元前590年)为援救鲁国而同齐军作战,奉之战后,从栾中邱舆(今河北栾县)出击马隆(今山东淄博临淄)。
春秋时期诸侯进军,左路军团称为下军,属于支援保障军团。当时晋军进入今天的博山秋谷地,根据地形看,必用下军,即左路支援保障军团驻守齐、鲁间的主要通道古莱芜谷,即今天博山到莱芜的主要通道,是博山城区一带及神头南出青石关到莱芜的交通要道,当时由架叔的亲族领兵驻守,晋军沿秋谷到淄川城驻兵扎守,依势与齐国谈判。这样,沿线留下了架氏后代。这支架氏属于西周姬姓贵族的亲族后裔。
晋平公姬彪六年(齐庄公姜购三年,公元前547年),晋国贵族架盈(栾逞)得罪了君主,便逃到了齐国。晋平公八年(公元前550年),齐庄公姜购准备要攻击晋国,暗派架盈潜回曲沃(今山西曲沃),齐国随后兵压太行,准备攻晋,但是架盈在晋国一露头,就行迹败露,齐军只得撤回,因此架(栾)氏因架盈通敌,全族在晋国遭到了灭族之灾。
晋平公,就是晋国历史上那位七十读书尚不迟,炳烛而学,学问通天下的开明君主。
架(栾)氏一族有多人逃到齐国,所以到齐景公姜杵臼三年(公元前542年),齐国的田、架(栾)、鲍、高四大族氏共同平灭崔抒氏与庆氏的乱政,原本晋国周宗室架(栾)氏家族变成为姜姓齐国的公卿贵族。此后,齐国立政不再单纯是以姜姓血亲为基础,而是扩展到五姓旺族联政。实际上,这比单纯以姬姓宗亲为根基立政的晋国、周、鲁等宗主国要进步得多。
架(栾)氏家族迁入齐国,成为贵族宗支后,齐国就变成了晋国公卿贵族的避难求生地。晋定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85年),晋公卿范中行遭到四公卿(晋知伯与赵、韩、魏四卿贵族)攻灭、并被分割土地的灾难,其两个儿子就跑到齐国避难求生。后来,就连晋国君主晋出公姬凿也在内乱中无法维持统治,在第十七年(公元前453年),也跑到齐国避难求活,可怜死在路上。史实证明,晋国姬姓宗室的分裂败落,难承唐叔虞开业的辉煌。
迁到齐国来的姬宗大族(周宗亲族),如架(栾)氏、亲氏、范氏这些重要宗族,必定要在齐国立宗祀祭祖亲。但宗族分支不能再立唐叔虞的庙祀,只得立母系先族神祀庙祭以保持宗亲关系,因此立了姜氏女母神庙祭,成为架(栾)氏、范氏等晋宗亲必行的祖祭方式。
齐国政权在后来更迭与权力争斗日愈严重,使得架(栾)氏、范氏难以在政权纷争中立足,遂迁徙国都之外,或南迁古莱芜谷,即今博山到莱芜、沂源等地带鲁国地域。
因为架(栾)叔一族有散布于斯,有架(栾)氏族群居,范氏也有族群居落,所以沿古“宾中”出峡谷到今山东博山神头地域的开阔地,晋宗族(栾)氏、范氏二族群居地建有母祖祭庙“颜(宾)文姜”祠,亦有(栾)氏、范氏的祖莹之地。这有待国家级考古工作者去进行发掘、考证。
后来架(栾)氏满族被诛,面临灭顶之灾,有族人因避难改为字型相近之“栗”为姓氏者,称栗氏,由此诞生了栗氏一族。该架、栾、栗三氏同宗同源,是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古女真族郭尔本氏族,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
据史籍《八旗通志》记载:满族郭尔本氏,满语为Golbon Hala,意为“支架、架子、衣架”,世居郭洛果多(今黑龙江上、中游流域),后多改为汉字单姓郭氏,但也有取原意为汉字单姓架氏者。
二郡望:
唐 县:境内明伏、西下素、钩鱼台等沿唐河两岸出土的石刀、石斧、陶片及两米以上文化层分析认定,这里早在六七千年以前就有人类聚居活动,属仰韶文化遗址。公元前2377年农历2月2日,尧帝放勋诞生于今唐县尧山(今河北顺平伊祈山),以伊祁为姓。
曲 沃:名约出现于西周时期。公元前746年,晋昭侯封他的叔父成师于曲沃,人称“曲沃桓叔”。由于桓叔政治经验丰富,所在地曲沃又是晋国大邑,地理环境优越,在他的经营下,曲沃很快成为晋国的又一政治、经济中心,且规模超千乘郡:春秋时齐国有封邑名为千乘,因齐景公狩猎于境内的青田而得名。西汉时期改置为郡,治所在千乘县,故城在今山东省高青县高苑镇北部,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北部博兴、高青、滨县等一带地区。东汉时期曾一度改为乐安国。
泰山郡:西汉初期(公元前200年)设泰山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泰安县一带。东汉朝时期有个博县,在西晋朝时期移郡后,辖地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南部一带。
过了晋都翼,加之桓叔又有“好德”的美誉,所以晋国民众咸来归附他。
清河郡: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202年)置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齐 郡: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隋、唐两朝改为青州北海郡。
高阳郡:战国时期为高阳邑,东汉桓帝时期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高阳县一带。晋朝泰始初期置高阳国,治所在博陆(今河北蠡县),时辖四县,辖境包括今保定、清苑、高阳、博野、蠡县等地。北魏时期置青州高阳郡,辖地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县西北部一带。隋朝开皇初年废黜。
三历史名人:
架共叔:(公元前?~前709年待考),又称栾共叔、栾共子、共叔成;晋国曲沃人(今山西曲沃)。著名春秋时期晋国上卿、将领。
架 枝:(公元前?~前662年),又称栾枝、栾贞子,架共叔(栾共叔)之子;晋国曲沃人(今山西曲沃)。著名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将领。
架 盾:(公元前?~前601年),又称栾盾,架枝(栾枝)之子;晋国曲沃人(今山西曲沃)。著名春秋时期晋国上卿、将领。
架 黡:(公元前?~前556年待考),又称栾黡、栾桓子,架书(栾书)之子;晋国曲沃人(今山西曲沃)。著名春秋时期晋国上卿、将领。
架 针:(公元前?~前556年待考),又称栾针,架书(栾书)之子,架黡之弟;晋国曲沃人(今山西曲沃)。著名春秋时期晋国车右、将领。
公元前578年晋国伐秦,架针为晋厉公车右。
公元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架针仍为晋厉公车右,表现优异。
公元前559年夏,架针在伐秦之战中战死。
架针与其兄不同,这是位具有忠君爱国精神,作战勇敢而且颇有词令风度的人物,可惜轻易赴死。
架 纠:(生卒年待考),又称栾纠、弁纠、卞纠;晋国人。著名春秋时期晋国御戎、将领。
公元前573年晋悼公即位,任命架纠担任御戎,领导主管马匹的校正(官职),并负责专管战车驾驶人员的教育培训。《国语》称其擅长驾车并能处理军中政务。
架 盈:(公元前?~前550年待考),又称栾逞、栾怀子,架黡之子;晋国人。著名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将领。
架 鲂:(生卒年待考),又称栾鲂;晋国曲沃人(今山西曲沃)。著名春秋时期晋国将领。
公元前554年春,荀偃去世后,架鲂跟随卫国执政孙文子再次伐齐。这次出兵应是架(栾)氏为了完成对刚刚去世的主将荀偃的承诺,可见栾鲂应为架盈的得力助手,关系应该也很亲近。
架 乐:(公元前?~550年待考),又称栾乐;晋国曲沃人(今山西曲沃)。著名春秋时期晋国将领。
架盈族人,公元前550年战死于曲沃。
架 豹:(公元前?~535年待考),又称栾豹;晋国曲沃人(今山西曲沃)。著名春秋时期晋国将领。
架盈族人,其封地为“州县”(今河北清河)。
架(栾)氏亡后,士匄、赵武、韩起皆欲得之,因栾豹势力雄厚,均未果,但最后于公元前535年被韩起所取。
架 书:(公元前?~前573年待考),又称栾书、栾武子,架盾(栾盾)之子;晋国曲沃人(今山西曲沃)。著名春秋时期晋国上卿、将领。
架福云:(公元1947~今),河北清河人。著名 基层党务工作者。
1964年参加工作,任小学教员。现任呼和浩特铁路第三中学党总支书记。
1968年入伍,在部队工作二十年,转业到呼和浩特铁路局工作后,历任宣传助理、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
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二十六年。所在单位先后被评为铁路分局、铁路局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和精神文明单位,领导班子被首批命名为基层单位好班子称号,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栾
老姓赖布氏,亦称赖卜氏、来布氏,Laibu Hala,世居扎库木(今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董鄂(今辽宁省桓仁、宽甸一带)
栾姓还出自于:
汉族的姜姓,姜子牙的后裔;
出自于姬姓,周文王的后裔;
出自于蒙古族晃豁坛氏;
栾书,春秋晋大夫。即栾武子。初为下军之佐,累迁中军元帅,代郤克为政。晋厉公六年(前575)率师伐郑,大败楚师于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后与荀偃刺杀厉公,拥立悼公。遗物有“栾书缶”。 栾布(-前145),西汉臣。梁国(治今河南商丘)人。与彭越友善,越为梁王,任他为梁大夫。汉高祖杀彭越后,他奉使自齐还,哭祭彭越,为吏所捕。高祖释其罪,任为都尉。文帝时,为燕相。吴楚七国之乱时,以击齐功封鄃侯。 栾大(-前112),西汉将领。本为胶东王宫人,与少翁同学方术,后由胶东康王王后荐于武帝,诈称曾入海见仙人,可得长生不死之药,被任为五利将军,封乐通侯,妻以公主,贵倾朝廷。后治行装,东入海求仙,不验被杀。 栾巴(-168),东汉臣。魏郡内黄(治今河南内黄西北)人,一说蜀郡(治今四川成都)人,字叔元。顺帝时9125-144)为黄门令,后迁桂阳太守,在郡兴立学校。再迁豫章太守、沛相。灵帝即位,任议郎,党锢之祸起,上书为陈蕃、窦武辨冤,下狱自杀。传说曾为宦官,后以身体复旧求退。又说晓道术,关于他的神话故事很多,见葛洪《神仙传》。 栾崇吉,宋臣。字世昌,开封封丘(今属河南)人。初补临淄主簿,迁殿中丞。至道初擢度支员外郎、度支副使,旋加祠部郎中。真宗时知洪州,有司岁敛民财,奏罢。以病徙濠州,迁卫尉少卿,以将作监致仕河南鹤壁浚县有很多姓栾的。 其他栾姓名人有春秋时晋国大臣栾成、栾枝;晋朝大臣栾肇;北魏名
黄县历史名人
本文2023-09-22 06:28:5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7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