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门忠烈、巾帼不让须眉的杨家将在历史上是什么样子的?
“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杨家满门忠烈,为国为民与外敌浴血拼杀,保家守土义不容辞,其家族的英雄事迹在民间也源远流长。
“杨家将”说的是北宋名将杨继业一家几代人奋力抵抗辽国入侵的故事,从杨继业幽州救皇上,一门忠烈大部分战死沙场,而死里逃生的杨六郎,又受到潘仁美陷害获罪流放,后诈死归家,到贤相寇准背靴夜访,最后百岁佘太君挂帅迎敌,杨门女将替夫出征与敌交战等为国尽忠的动人事迹。
佘太君、杨六郎、杨宗保、杨文广、穆桂英等一门英雄,以英勇忠烈形象深入人心,也将杨门众么多英雄人物固定在历史长河中。 长久以来人们也把他们认为成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敬重流传。
其实杨家将的满门忠烈,在历史上是确实存在的,可是,只有祖孙三代三个英雄是真实的,至于杨家将的其余的人物,是人们为传颂杨家的功绩而锦上添花。
杨业
在历史中,杨家将的当家人杨继业,又名杨业,确有其人,他是山西太原人,原为北汉的将领,北汉投降大宋后,杨业收到了北汉皇帝的劝降书,便也归顺大宋,成为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辽国进犯大宋,出兵十万攻打雁门关,杨业仅带数千人马阻敌,他见敌强我弱,决心用计袭击,经过谋划他只带数百轻骑,从雁门关北面奔袭敌后,出其不意,突然发起进攻,
辽军一路南下,所向披靡,因没有遇到太大的抵抗,而掉以轻心,放松了警惕,当后军突然遭到攻击时,顿时阵脚大乱,搞不清来了多少人马,队伍一时惊慌失措。
杨业趁机带着数百骑兵在辽军中猛打猛冲,辽军士兵乱作一团,自已人踩马踏加上杨业的冲杀,死伤无数。
此战,杨业还杀死辽国贵族一人,擒获辽军将领一名。
雁门关大捷后,杨业威名远播。辽军将士一听他的名字,都惊惧不已,把他称为“杨无敌”,都尽量避免与他交战。
太宗雍熙三年,辽景宗驾崩,辽圣宗继位,萧太后执政。宋太宗想趁此机会收复失地,派出了田重进、曹彬、潘美三路大军北伐。杨业为潘美的副将。
但战况却出乎了宋太宗的预料,北伐的三路大军,却被强悍的辽军打败了两路,宋太宗无奈只能下令撤兵,并命令潘美所部掩护百姓撤退,面对追击的辽军,杨业建议设伏围击,但监军王侁认为杨业畏敌不战,逼迫杨业迎敌,杨业无奈,只能与潘美约定,设好埋伏,由他引敌入围。
潘美依计设好埋伏,但久候杨业不至,王侁认为杨业已歼灭了辽军,就让潘美把伏兵撤了。结果杨业引辽军前来入围时,已无接应部队,被辽军缠住后,杨业与儿子杨延玉只能领兵与辽军展开生死搏斗。
最后儿子与手下官兵全部战死,杨业也受伤被俘。 被敌人俘虏后,杨业以绝食相抗, 最后以身殉国。
杨业战死后,宋太宗赵光义大为光火,将带兵不利的潘美官降三级,将监军王侁判罪流放。并对杨业大力表彰。
杨业战死后,他的儿子杨延昭继续为国征战,《宋史》中记记载,杨业共有七个儿子,杨延昭应该是长子或次子,而不是第六子。之所以被称为杨六郎,是因为他有勇有谋,能打善攻,作战有如神助。辽军对他是又敬又怕,认为他是天上的将星下凡,古时候天上的六郎星是主将之星,因此,能征善战的杨延昭,又被人称为杨六郎。
杨延昭性格沉稳,自幼熟读兵法,很有谋略,杨业也非常喜欢这个儿子。在出兵打仗时,他刻意的带上杨延昭,对他进行磨练。杨延昭在行军打仗的实践中很快茁壮成长,极大的提升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宋太宗北伐时,杨延昭出任潘美的开路先锋,在宋军攻打朔城时,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不顾身 体已经受伤,率军攻破了城池。
据记载,杨延昭在与辽军作战时期,曾让人买了一批牦牛,并加以训练。他将饲料装进穿上辽军衣服的草人中,训练牦牛挑破草人肚子吃饲料,一段时间后,将牦牛养成这样的习性。
其后,与辽军作战时,事先把训好的耗牛饿了数天,并在牛角上绑上尖刀,开战的时杨延昭下令将牦牛赶到辽军阵前,饿急了的牦牛见到辽军士兵,习惯性的冲过去挑开肚子寻食,杨延昭用牦牛阵让辽军死伤惨重。
后来杨延昭长期驻守河北边境,共打退了辽军数百次进犯,为边境地区的百姓的生活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杨延昭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病逝,享年57岁。
杨文广是杨家的第三代战将,是杨延昭的第三子。杨文广的一生并没有祖父和父亲那样长年征战,因为在他那个时代,宋朝以对外实行求和为主要国策,重文轻武,因此杨文广很少得到用武之地。
但杨文广在仅有的几次出征中,也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熙宁元年,杨文广奉命去秦州修建城堡,以防范西夏的入侵,而当时西夏对宋军修城堡虎视眈眈,不断进行骚扰破坏。
杨文广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把西夏军引走后,成功地修建了堡垒城。 等西夏军明白中计后再回来,已经于事无补,堡垒城己变为既定事实,眼见无望攻破,只能退兵。
但杨文广却趁势追击,攻其不备,并大败西夏军,歼敌众多。自从此宋军军威大震,令西夏国另眼相看,再也不敢侵犯边境扰民掠财。杨文广在秦州共修建了三座堡垒城,巩固了当地的边防,稳定了周围的的局势,受到朝廷和百姓的交口称赞。
熙宁七年,宋辽边界又起战事,杨文广摩拳擦掌准备领兵出征,可是还没等朝到朝廷予以批准,就在当年的11月病逝了,终年62岁。
杨文广死后,因杨家世代忠良,又保境安民有功,被朝廷追授表彰。
杨家三代忠烈,为抵御外敌入侵和人民生活安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民间百姓尤其对杨家的功绩崇敬有加,杨家将的故事也逐渐被人们增光加彩,流传至今。
其实在北宋灭亡时候,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早已名存实亡,曾经骁勇善战的杨家已经没有可以出战的力量了;虽然杨家还有后人,但早已不再有从戎报国的雄心。一方面因为家族这些年在征战中丧生人数太多,已经导致家族人丁凋零;另一方面也因为杨家为国家鞠躬尽瘁,却并未换来应有的礼遇而心寒。所以在北宋灭亡时候,杨家人依然留在了天波杨府,只不过这里已经成为了祭祀的地方,而居住在这里的杨家后人也寥寥无几。
从小我们便看了许多关于杨家将的电视、**,让我们知道北宋还有这么一家满门忠烈的汉子。杨家人为了保卫国家,先后将三代人送去了战场,到最后也几乎让三代人全部牺牲在了保卫国家的路上;尽管这样杨家人还是没有放弃,在杨家男人们去世之后,由佘老太君和穆桂英牵头的杨家女将再次登场。然而上天似乎并不眷顾这家人,或者说有意要灭亡北宋,尽管有着这么多的忠勇之士,却依然不能够改变北宋灭亡的结局。
据史料记载在公元1074年杨文广去世之后,杨家将基本就告别了这个历史舞台;从此他们再也和贵族无缘,即便还有从戎的男丁,其最高官衔也不过底层的军官。而且杨家也不能够让自己的家族灭族,在眼看已经救国无望的情况下,大多心灰意冷;很多人离开家乡到外地开设武馆,改行来继续生活。
而在北宋都城开封被攻陷时候,曾经辉煌的天波杨府已经成为了一座空府;里面更多的是杨家忠烈的灵位,这里看上去更像是一个祭祀的场所。
在中国古代战乱发生之时,总是会涌现出一批让人敬佩的英雄人物,比如在北宋时期就有一支著名的军事家族将领们,他们英勇无比,叱咤疆场,而且个个骁勇善战,智勇双全。说到杨家将,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杨家将们驰骋沙场,杀敌无数!成为了宋朝历史上的一段永恒的佳话!杨家七郎还有那个个英勇无比得杨门女将,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危,他们坚决抵抗外敌,守卫祖国的边疆!
杨家七郎保家卫国,杨门女将个个都英勇无比,为了国家的荣誉,他们不顾个人的安危,抗击外敌,世世代代都守卫着国家的边疆,在人们的心中,杨家将已经成为了忠义的化身,在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杨家将的第37代传人杨开华!他对杨家将的36路枪法可以说无所不通,而身怀绝技的他,却一直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现居住在四川省的梓潼,别看现在杨开华年纪较大,在枪法中,其转、闪、腾、挪的身法可谓是一绝。
杨开华打算将这身上的绝技全部的传授给自己的儿子杨鹏的,可是其儿子对这套枪法一点兴趣都没有。杨鹏宁愿选择打工赚点微薄的工资也不愿意学习杨开华的枪法,原因是他不感兴趣!为了生活无奈选择了打工,令杨开华老人家很心寒。不仅如此,杨鹏还觉得就算是学好了这套枪法,也不能更好的养家糊口,如此以来,杨开华这满身的绝技就要面临着失传,一想到这里,杨开华老人就觉得自己有愧于先祖。杨开华老人如今也是满脸的忧心,不知道这杨家枪法能不能继承下去!
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到大家,,谢谢。
杨家将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主要讲杨家三代血战报国的忠义故事。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人是历史中杨家将的主要人物,宋朝时外敌入侵,而朝廷积弱,他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故事中,杨业与潘美联手抗击辽军,杨业在战场上将辽军打的落花流水,辽国望见杨业的旌旗就不战而走。潘美嫉妒杨业能有此威名,屡次向宋太宗上书来诽谤杨业。雍熙三年,三路大军征讨辽国,主力军中路曹彬失利。宋太宗下令撤退并将收复四州的民众迁移到内地。本该在陈家谷接应的潘美不知去向,杨业与部下力战数日,被辽军生擒,最终绝食而亡。
杨业妻子向宋太宗上书说明真相,由于潘美是国戚宿将,就只是降职而已,但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他已是阴险无耻的小人形象。潘美对于杨业的死确实脱不了关系,但也不是仅他一人导致悲剧发生。年少英武的杨业很受刘崇的看重,他以杨业为养孙,并改名为刘继业。北汉灭亡以后,刘继业又归降北宋,改回本姓。
自古以来皇位都是父传子,赵光义的皇帝宝座坐得并不名正言顺。赵光义在曹彬战败后就已知无法收复燕京,本该让立即撤退,却下了一道大规模移民的荒唐圣旨。就是因为杨业率领的杨家军团是从北汉投降过来的,而前太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子还待在身边,如今时局动荡,若有人借杨家将的力量搞事情,那就会危及自己皇帝之位。
为了确保自己可以坐稳皇位,赵光义除掉了杨家将这颗定时炸弹。杨业如果抗旨抛弃四州百姓,必然会为人所诟病,而带上四州百姓慢慢撤退又必死于辽国铁骑无疑。那道圣旨可以说是直接地将杨业判了死刑,因此赵光义才是真正导致杨业死亡的幕后真凶。
有一句话流传很广,说“北宋无将,南宋无相”,意思是北宋无名将,南宋无名相。其实,这是天大的误会,南宋怎么会无名相?李纲、赵鼎、张浚、虞允文、文天祥、陆秀夫,哪一位不是建立赫赫功勋、做出巨大贡献的名相?
而北宋无将更是无稽之谈,北宋在对三股主要外敌的战争中,打击西夏,出了有名的“种家军”,抗金,出了有名的“岳家军”,而抗辽,则出了人人皆知的“杨家将”。那么,在历史上,真正的杨家将怎样呢?
说到杨家将,当然得从杨业说起。在历史演义小说《杨家将》中,杨业英勇杀敌,屡立功勋,遭到奸臣潘仁美陷害,最后孤军战死,悲壮一生,让人叹息是。而在正史中,杨业一家的英雄事迹,虽然故事性没有演义那么强,但也曲折绵延,波澜起伏,有看点,也有亮点。
《宋史》辟有专章,给杨业立传。《杨业传》载:“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杨业出身将门,年轻时事北汉皇帝刘崇,屡建奇功,以勇猛著称,人称“杨无敌”。宋太宗赵光义继承其兄赵匡胤遗志,立志收复燕云十六州,亲征北汉,将太原包围成一个密不透风的铁桶一般,北汉君臣无奈,只得投降,杨业是其投降将领之一,因其勇猛著名,宋太宗遂封他郑州刺史,后迁代州刺使。当时,辽军侵入雁门关,杨业率部到雁门关北口,伏击辽军,大胜而归,因功升云州观察使,兼管郑州、代州。从此,辽军一见杨业军旗,就立即溃散逃走。
986年,宋朝以潘美任云、应路行营都部署,杨业为副将,率军大举进攻辽国。不久,宋太宗要将云、应等四州居民迁发内地,命潘美率部护送。恰是时,辽国萧太后率十几万军队攻陷寰州。杨业说,在此辽军士气旺盛时,不能直面交战,结果为监军王侁所拒,命他出战抵挡。
出兵前,杨业知道此行有去无回,便请潘美在代州西北的陈家谷口,埋伏下伏兵,准备接应。杨业入战后,与辽军拼死作战,从中午一直杀到傍晚,敌人死伤很多,杨业所部几乎全部战死,当他身上受伤几十处、奋力杀到陈家谷口时,却发现一个救兵都没有,最后被辽兵俘虏,绝食三天而死,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战斗中牺牲。
所以,后来的评书、演义中说杨业为奸臣所害,是有一定历史根源的。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杨家将,精忠报国、抵御外敌、十分厉害。他们的故事千古流传,为民间百姓歌颂赞美。那么为什么在北宋灭亡的时候,这样一个家族却不见了呢?其实杨家将有着很多的心酸和无奈。
杨家将其实主要是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代,杨家几代人,大多都奔赴战场,守卫国家,最终都战死在沙场的比较多。导致了他们的子孙后代稀少,后继无人。杨家在北宋鼎盛时期,立下过汗马功劳,他们家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名将,出现过不少的巾帼英雄,不仅仅是男子,杨家的女子,在战场上也毫不逊色。他们保卫了北宋多年,因为杨家战功显赫,还被特赐住入了天波府,彰显他们的功勋。然而在北宋那样的政治环境下,一个百年将门是很难存活下来的。
杨家将即使再忠君报国,那也得有足够的机会,有足够的人才。在政治环境清明的情况下,武将们带兵打仗,自然是如鱼得水。可是在北宋那样混乱的情况下,忠臣名将,大都难以有一个好下场。而杨家将因为早年的征战,死伤严重,后继无人。在北宋灭亡的时期,杨家将的后人都是一些普通人,你让一群普通人要如何来拯救这个,已经腐朽不堪的王朝呢?
在古代忠将明臣,若是遇到好的帝王,他们还能实现自己的报负,下场好不好不一定。但是若是遇不上好的帝王,他们也只能怀才不遇,郁郁寡欢了。而杨家将早已衰败,不能同曾经的杨家将相比,北宋灭亡时期的王朝也不能和当初杨家将效忠的那个王朝一样了,杨家将并不是灭亡了,也不是隐退了,他们只是成为了一群普通人。
杨家将其实是五代十国时期一个著名的武将世家,杨业的父亲杨信,曾任后汉的麟州刺史,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由于时局的动荡,先后归附过后汉、后周。后汉刘崇对杨业非常看重,收杨业为养孙,并改名为刘继业。
北汉建立后,年仅弱冠的杨业即追随北汉世祖刘崇,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远近闻名。后屡立战功,迁升建雄军节度使,国人号为"无敌"。
然而杨业在北汉三十多年的战绩却湮没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宋史》和《辽史》均缺乏这方面的记载,《宋史》中提到几次与杨业的交锋,全是以杨业的失败而告终。杨业与宋将党进战于太原城下,被党进以少击众,大败,杨业先躲在壕沟里,然后靠城上垂下的绳索,才得以逃生。以这样狼狈的战绩,不知道为何成为无敌?
《辽史》中有辽将耶律斜轸责问杨业说: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今日何面目相见。可见杨业在北汉时期主要的对手是辽国。虽然北汉一直臣事辽国,但是处于强势的辽国经常侵掠北汉的边境,刘继业为北汉守边,估计经常与来犯的辽军交锋,虽然规模不大,但三十余年未处下风,这样的经历让杨业积累了边防的丰富经验。
宋太宗以杨业对防御辽国有丰富经验,派他到代州为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为潘美节制。辽国大军从雁门大举进攻,杨业从小路率领数百骑兵绕到辽军背后,与潘美的部队前后夹击辽军,杀死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很多兵甲战马。杨业因功升云州观察使。
以后辽国望见杨业的旌旗,就不战而走。守边的主将忌杨业威名,屡次向宋太宗上书,诽谤杨业。宋太宗封其奏交给杨业,以表示对杨业的信任。而实际上书诽谤杨业的人,很可能就是潘美。潘美对杨业早就心存嫉妒,这样的心理,在某个特别的时刻就会表现出来。
986年,随军北伐,因监军王侁威逼,毅然要求带兵出征。结果在狼牙村中伏大败,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于陈家谷力战被擒。杨业无限悲愤,为表白忠心,绝食三日而死。
历代杨家将传说中,以为杨延昭是杨业第六子,故称杨六郎。但是据史所载,杨延昭应为长子。史书上记载,杨业的儿子除延朗外,还有延玉、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
杨延昭是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幼年的杨延昭沉默寡言,但是总是喜欢玩行军作战的游戏,杨业看了以后说:“此儿类我。”以后出征,必然带杨延昭同行。杨延昭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熏陶,成年以后,也成为一个职业军人。
杨延昭镇守边防二十几年,辽国对他非常敬畏。辽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因为杨延昭对于辽人很有威慑力,辽人以为他是那第六颗星转世,因此称他为杨六郎。
而且宋真宗对杨延昭非常信任和重用,并没有被小说中被潘仁美陷害之事,杨延昭五十七岁的时候去世的,去世的时候宋真宗叹息、悼念他,派宦官护送灵柩回他的家乡,并且录用他的三个儿子为官。对他的亲随、门客也都量材选择录用。
而杨文广其实是杨家将的第三代****,在杨家将的故事中,是杨宗保与穆桂英之子,历史上的杨文广却是六郎杨延昭的儿子。作为杨家将的第三代,杨文广并没有建立能与他祖辈父辈相提并论的功绩,因为此时北宋已经与辽国议和,而对西夏的政策也在和战间摇摆,只是防御。
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个人是历史中杨家将的主要人物。杨家将三代血战报国的事迹,为后人所传扬。尤其是杨业和杨延昭,在北宋时期,已经天下闻名。欧阳修在《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中写:“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大郎杨泰娶妻花解语,次妻周云镜。周云镜,杨大郎次妻,周氏为原北汉降将汾阳铁旗令公周审义之女。
二郎杨永娶妻耿金花,次妻邹兰秀。邹兰秀为原北汉降将宪州花枪令公邹铜之女,人号“花枪邹二娘”,家传梨花枪法,后此枪法传杨门后人。耿金花,原北汉降将泽州花刀令公耿忠之女,北宋女将领。人号“大刀耿二娘”。
三郎杨勋娶妻董月娥。董月娥为原北汉降将忻州铁弓令公董镇洪之女,擅长箭法,人号“神射董三娘”。
四郎杨贵娶妻孟金榜,后又与铁镜公主匹配夫妻。孟金榜为原北汉降将代州铜锤令公孟志远之女,人号“神力孟四娘”。
五郎杨延德娶妻罗赛英。罗赛英或罗刹女,为原北汉降将石岭关长眉令公马信之女,善使九股练索。
六郎杨景娶妻八贤王的御妹郡主柴美容。王兰英,杨六郎次妻,有书称玉林公主王怀女或重阳女,善使双刀,人号“大刀王兰英”。
七郎杨希娶妻呼延赤金。杨七郎正妻,为铁鞭王靠山王呼延赞之女。平北王忠孝侯呼延守用(呼延守勇)、忠勇侯呼延守信之姑姑。
八郎杨顺娶妻蔡绣英,后改名王司徒,娶妻青莲公主。蔡绣英,杨八郎正妻,有书称周淑荣或肖金蓉,为原北汉宰相蔡融之女,蔡融后投辽国,任南府宰相,佘太君破辽国四门铁旗阵时替八郎招收其女为儿媳,一同破阵。
扩展资料:
《杨门虎将》人物介绍
杨延朗——体弱多病,少年时因救六郎而伤于心肺,也因此,更受杨母疼爱。性格叛逆,但冷静、理智,洞察先机、审时度势。在父亲杨业眼中他离经叛道,其实他的才情武艺自成一格。一生背负的屈辱非人能忍。他是众郎中最出色的一个。
杨延昭——天资较平庸,温顺忠直,带点鲁钝,但处事却专心一意,勤奋自强,无论是武学文略,都孜孜不倦钻研,杨六郎除了沙场征战之外,还有一个心愿:一心改善杨家枪法,光大门楣。
杨延庆——杨三郎为人鲁莽冲动,雷子性格,力大如牛,硬功了得,但胸无城府,尚武轻文,众兄弟中,以他最喜随军出征,为国杀敌,为民请命是其大志,心中总是怀着“抱打不平”四字,故京师里的恶人闻得他的名字也退避三舍,可惜有勇无谋。
—杨门虎将
满门忠烈、巾帼不让须眉的杨家将在历史上是什么样子的?
本文2023-10-30 10:22:0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71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