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海门有几个镇
截至2015年,海门市设有3个街道,9个镇,231个村民委员会,67个居民委员会。
海门市下辖3个街道(海门街道、滨江街道、三厂街道),9个镇(三星镇、常乐镇、悦来镇、临江镇、正余镇、余东镇、包场镇、四甲镇、海永镇)。2018年,全市有村民委员会231个,居民委员会63个。
扩展资料;
海门因受长江和黄海水域以及所处地理位置等影响,热量、水分、日照、风速等要素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以年平均气温151℃为界,分为两个不同的农业气候区。西南部沿江春夏温热气候区和东北部沿海夏温热气候区。
划分地界,东段以通沙河、西段以海界河为界。热量条件西南部比东北部优越,3-8月份平均气温南北相差04-08℃,大于0℃的积温相差70~155℃,大于3℃的积温相差100℃左右,大于10℃的积温南北相差90~158℃。
降水量方面,总的趋势是东北部伏旱比西南部重,光照条件西南部比东北部要好些。风速东北部比西南部大,东北部风灾出现的机率多且灾害重。
参考资料:
公元前,长江大量泥沙沉积于长江口,形成大小不等的沙洲,大约经过800多个春秋,至唐末,出现东洲和布洲两大沙洲及成群小沙洲,沙洲渐次连片。至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建县,县治设于东洲镇,名海门县。由于长江主泓道北移,至明朝中,境内大片土地坍没,坍至吕四、余东、四甲一线,县治迁于徐涧(今南通县兴仁镇)。并废县归并通州建静海乡。清初,江流主泓南倾,长江北岸开始涨积,涨出40多个新沙,绵亘百余里。乾隆三十三年(1768),建江苏省直隶厅,设治于茅家镇,民国元年(1912)复称海门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海门人民护坡治坍,根除了坍害。海门县隶属苏北政区南通区(1953年为江苏省南通区,1955年4月改为江苏省南通专区,1971年4月,改为江苏省南通地区)。1983年实行市管县,南通地区撤销,海门县隶于江苏省南通市。
1994年6月撤县设市,成立海门市,隶于江苏省南通市,市人民政府驻海门镇
都姓宗祠(349)
一、姓氏源流
都(Dū)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源于春秋时的郑国,以祖字为氏。据《姓苑》载,春秋初年,郑国有一个公族大夫公子阕,字子都。他是当时闻名全国的美男子,而且他性格勇猛,力量很大,所以很得郑庄公的欣赏。他死以后,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字为姓,称为都姓。
2、出自公都姓,以封邑名为氏。春秋的时候,楚国有公子田,受封于都邑(今地不详),所以称为公都氏,他的那一支子孙,有单姓都的,就成为都氏的一支。都氏的望族居住在黎阳(今天的河南省境内)。
得姓始祖:子都。根据考证,都姓是来自春秋时代的的齐国及郑国,他们的祖先,出身于齐的黎阳郡,系出公都氏,齐公族大夫子都之后,出身于郑国的公族。这就是《姓氏考略》上说的,通鉴胡三省注出:“郑公孙阏,字子都,后以为氏。”春秋时代的郑国,位于现在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的一大片地方,是传自周宣王的弟弟姬友。姬友的后代子孙,是距今大约2800年前开始,就在这里世代相袭繁衍,其中有一位公孙阏,由于其字为子都,所以他的子孙后来就“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都,发展成了一个古老的家族。都氏后人尊子都为都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都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都源出于姬姓,春秋公都氏后裔;公孙阏(子都)后裔。春秋初年,郑国有个公族大夫叫公孙阏,字子都。子都长相英俊。勇力过人,深得郑庄公宠幸,因此变得日益骄横。庄公有个得力助手叫颖考叔,子都一直很嫉妒他,就找了机会用暗箭将颖考叔射死。庄公失去了得力助手,十分震怒,便下令巫师诅咒凶手。子都心中有鬼,结果竟然因神经高度紧张而死。子都的后代有以他的名为姓氏的,这就是都氏。郑国大约经过500年左右时间,到了公元前375年,被韩国所灭。以后,经过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上的大动乱,都氏家族又以山东省为中心,分别向南北各地播迁,到了宋、明之际,我国的大江南北都已经有了都氏子孙的踪迹。在过去的一二千年间,都氏一直是出了名的书香世家,出过许多学业有成就的人士。望族居黎阳郡(今河南浚县东北)。关于“都”姓的来历,蒙古的一支,没有姓氏,只有官职名,祖先是一个叫必里海的人,官职是都达鲁花赤,分管当地宁海州的长官。据《辞海》中对“达鲁花赤”解释为:蒙语,译言掌印官。成吉思汗十八年初置。元代 不能任正官,朝廷各部、院、及各路、府、州、县均设达鲁花赤,由蒙古或色目人担任,以掌实权。据《焦志疏考》牟平文史资料第八辑中也提及,“元初有必里海,中统元年海死,子抄儿袭。抄儿死,子不老赤袭。子孙遂家焉,至今存姓曰都。”此后延续下来,现在已到第十四、五代子孙。都姓蒙古族是起源于山东省牟平县姜格庄镇北头村的一支姓氏,系元朝蒙古族后裔。在族谱中记载,都姓始祖讳必里海公,元初为牟平达鲁花赤,负责管理当地军事和农业。后明太祖赐给家族都姓。(余略)
三、历史名人
都 胜:明朝宁津人。曾经担任南京羽林左卫指挥捡事。成化初升署都指挥捡事,守备扬州的时候因为平靖叛乱有功。被升迁为参事,协同漕运。后又任过充总兵官、掌漕运等重要的职位。都胜做官一共做了五十年,他所管辖的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裕,但是他清正廉洁,生活简朴,每天只吃蔬菜,如果有亲戚朋友来访,也不过增加一盘豆腐,因此人们称他为豆腐总兵。深得人们的敬爱。
都 穆:字玄敬。明朝时期吴县人。弘治进士,被授为工部主事。历任礼部郎中,加太仆少卿致仕。都穆精修博学,在当时很受别人看重,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好学。曾写过好些方面的著作,业余的时候还研究金文。存在于今天的著作有《周易考异》、《史外类抄》等。
都锦生:号鲁滨,浙江杭州人。民国八年毕业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留校任乙种工业教习。并亲手纺织出第一幅丝织风景画。民国11年5月,在茅家埠家中开工制造,到民国十五年的时候已经发展到拥有手拉机渐百台,轧花机五台,工匠八人,职工130至140人。他们的产品曾经获得美国费城国际博览馆金质奖章。民国17至18年,东渡日本考察。民国26年8月将一部分机器迁到上海法租界,维持小规模生产;同年12月,日军占领杭州,他被委任为杭州市 科长,遭到他的拒绝,于是全家迁到上海避难,并在上海建造产房,扩大生产。民国28年丝织厂在杭州的产房以及所有新式机器全部被日军烧毁。民国30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占领了法租界,丝织厂被迫倒闭。重庆、广州等地的部门也先后被日机炸毁。民国32年5月在上海病逝,终年43岁,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进步的实业家。
都光远;宋代司农。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黎阳郡:《姓氏考略》和《郡望百家姓》中记载:都氏望出黎 阳郡。西汉的时候设置了黎阳县,北魏改设黎阳郡。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浚县一带,与晋代顿丘郡的地址大致吻合。
2、堂号
鸿胪堂:宋朝的都贶,做官做到鸿胪卿,拜锌州转运,提押四川45州,有很多显著美好的成绩。
都姓宗祠通用对联
〖都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学成安国;
职掌司农。
——佚名撰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名人都国蔚事典。下联典指宋代司农都光远事典。
作西使记;
称豆腐官。
——李文郑撰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吴县人都穆,字玄敬,弘治年间进士,历官工部主事、礼部郎中、加太仆少卿。一生好学不倦,多有著述。曾奉使到秦,在那里访求山川形势、故宫遗址,写成《西使记》;搜集金石遗文舴《金薤琳琅》;又著有《周易考异》、《史外类抄》、《寓意编》、《南濠诗略》等。下联典指明代宁津人都胜,袭任南京羽林左卫指挥佥事。成化初年升都指挥佥事,在扬州防御倭寇,官至都指挥使,充总兵官,掌管漕运。为官清廉恬静,做官五十七年,所到之处又都是富庶之地,但生活简单,每天只吃豆腐,当时人称“豆腐官”。
古文授受;
外使存问。
——佚名撰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都尉朝从孔安国受《古文尚书》,转授于庸潭。下联典指宋都随使辽,辽人服其节操,既归,辽使至,必问其起居。
著勋开国;
荣陟崇阶。
——佚名撰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粤郎都稽因功得嘉,为临蔡侯事典。下联典指北宋余干进士都颉事典。
-----------------------------------------------------------------
〖都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古书多姿授受;
外使常问其居。
——佚名撰都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都尉朝事典。下联典指宋·都随事典。
-----------------------------------------------------------------
〖都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望出黎阳永兴旺;
源自子都长留芳。
——佚名撰都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都姓的郡望和源流。上联典指都姓的望族居黎阳郡。下联典指都姓的始祖子都(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切莫呕心并剔肺;
须知妙语出天然。
——明·都穆撰都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太仆少卿都穆《学诗》诗句联。都穆,字玄敬,吴县人。历工部主事,礼部郎中,清修博学、为时所重,有《南濠诗略》等。
子丑寅麋迎旭氛;
都俞吁咈赞荣光。
——佚名撰都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都姓始祖“子都”二字的嵌字联。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主题歌唱道:“天地之间有杆秤 ,那秤砣是老百姓”。一点不错,清代海门厅的三位好官,也是名垂青史,让老百姓永远不忘。
东北铁岭人徐文灿是海门厅早期的同知。他来海门任同知的时候,古海门坍地刚刚复涨,江海之交,新沙骈联相望,中有夹江阻隔,涨出沙地,仍受江水海潮冲击,坍塌无常。他之前的同知,都寄治于通州。而海门厅与通州隔泓而治,阔处10至20里,狭处亦有数里。徐文灿是一位富有强烈责任心的开疆辟土的地方官。海门厅初建六年,他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在裙带沙茅家镇今烈士陵园内创建厅署。为了镇压潮患,徐文灿又在厅署后筑狮山以抚慰百姓内心深处的伤痛和恐惧。当然狮山并不能镇压潮患,也并不使海门百姓和徐文灿本人松懈斗志。徐文灿于次年率领民工于茅家镇西20里的天补沙截流筑堤,而新土松软,屡筑屡溃,但他与民工坚持不懈,日夜奋战,终于使天补沙南北水滩变成了万顷良田。徐文灿为了在偏僻的海门新沙培养人才,倡导文明之治,又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在厅署东建文庙,构建学宫,设专司教育的训导署于其内。徐文灿为官清廉,在海门八年,离任时囊橐萧然,一无所有。他平易近人,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老百姓甚至忘了他是五品大员,有时竟带着不值钱的“地皮小菜”直闯公堂送给他尝鲜,他总开心地笑纳,甚至还转送上级共享。百姓感念徐同知的恩德,名他筑的堤为徐公堤,并纷纷捐款在厅署东侧建徐公生祠以志纪念。
会稽人章廷枫嘉庆年间曾两任海门同知。嘉庆十一年(1806)春海门遭遇大灾,他精心筹划,将受灾地区分成数十个小区,订立救灾条款七则,各小区分头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此,他以“卓异”的考绩升任颖州知府。
开封密县人卢骧云,虽然只在光绪二年(1876)做了两个月海门同知,但居官待人至诚,不搞花架子,为老百姓办事急如水火。他每次接到报案,就立即带了蒸饼前往处理,来往途中一百多里绝不给老百姓增加丝毫麻烦。他特别痛恨贪赃枉法的官吏,一旦发现,立即予以严惩。有一次,长江口发现无名男尸,海门、崇明两地官员互相推诿,不去查清。上级叫卢骧云去复查,当时正值酷暑,他由于接触了污秽,不幸得病去世。他临终叮嘱儿子不要接受任何馈赠。丧还之日,巷哭野祭,在田里干活的老百姓丢下农具追送,送别的人群连绵几十里。
登录/注册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一贬再贬,时间长达二十三年。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在不为人所理解甚至遭到道德批判的情况下,他仍能保持积极乐观、昂扬豪迈的精神品格,这既与他的性情有关,也与他的才识和处世态度有关。
江苏省海门市地处黄海之滨,位于长江和沿海两大开放带的交汇点上,东临黄海,南依长江,是中国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T”字型的结合点。与国际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西靠港口城市南通,北倚广袤的江海平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境内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物产丰富,交通发达,经济繁荣。
公元前,长江大量泥沙沉积于长江口,形成大小不等的沙洲,大约经过800多个春秋,至唐末,出现东洲和布洲两大沙洲及成群小沙洲,沙洲渐次连片。至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建县,县治设于东洲镇,名海门县。由于长江主泓道北移,至明朝中,境内大片土地坍没,坍至吕四、余东、四甲一线,县治迁于徐涧(今南通县兴仁镇)。并废县归并通州建静海乡。清初,江流主泓南倾,长江北岸开始涨积,涨出40多个新沙,绵亘百余里。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江苏省海门直隶厅,设治于茅家镇,民国元年(1912)复称海门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海门人民护坡治坍,根除了坍害。海门县隶属苏北政区南通区(1953年为江苏省南通区,1955年4月改为江苏省南通专区,1971年4月,改为江苏省南通地区)。1983年实行市管县,南通地区撤销,海门县隶于江苏省南通市。 1994年6月撤县设市,成立海门市,属于南通市代管,市人民政府驻海门镇。
海门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西南靠长江,东南邻启东市,东北濒临黄海,有海岸线1173公里,西和北部与南通市辖区—通州区接壤。市境位于北纬31°46′─32°09′,东经121°04′─121°32′。全市土地总面积100124平方公里。市境内地势平坦,沟河纵横成网络状,与长江相通,地表平均海拔496米,(以废黄河为基准)。地势呈西北略高,东南偏低,西部最高处海拔52米,东部最低处海拔25米,南部横截面呈弧形,两头低,中间高。全市耕地面积847426亩,占总面积的492%。
2001年4月区划调整前,全市设有18镇,4乡,1场,3个街道办事处,52个居民委员会,726个村民委员会。调整后,王浩、树勋、临江撤乡建镇。年末,全市共有21镇,1乡,1场。3个街道办事处,52个居民委员会,239个村民委员会。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907598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9771人。当年人口出生率79‰,自然增长率06‰。2001年4月区划调整前,全市设有18镇,4乡,1场,3个街道办事处,52个居民委员会,726个村民委员会。调整后,王浩、树勋、临江撤乡建镇。年末,全市共有21镇,1乡,1场。3个街道办事处,52个居民委员会,239个村民委员会。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907598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9771人。当年人口出生率79‰,自然增长率06‰。海门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较足,土地肥沃,水、气、肥比较协调,有利于多种杂粮旱谷和棉花、油料、薄荷、黄麻、药材等作物生长。市境盛产元麦、玉米、水稻、蚕豆、大豆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其次还有油菜、黄麻、薄荷、留兰香、海门朝天椒辣椒、香芋、药材、水果、花卉等。全市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畜牧业有猪、羊、鸡、鸭、兔、蜂、牛、马、驴等产品以及水貂、鸽、鹌鹑、花鸟等特种饲养产品。海门频江临海,丰富的长江水和黄海水资源为发展水产业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内河产鱼、河蟹、镘鲡、黄鳝、鳖、龟、牛蛙及河蚌育珠,近海产对虾、梭子蟹、锯缘青蟹、文蛤、牡蛎、扇贝、养殖海带、条斑紫菜等。另外还有蚕茧、食用菌、蔬菜和瓜果等。矿产资源有磁铁矿、大理石和矿泉水。其中磁铁矿石储量2565万吨,另有海盐。气温:2001年全市平均气温159℃,比常年偏高能07℃,。其中1月、2月、3月、5 月、10月显著偏高,4月、7月偏高;8月偏低,其余月份为正常。2001年,极端最高气温是7月22日3670℃,极端最低气温是1月15日-55℃。 降水:2001年,全市降水量13480毫米,比常年显著偏多。其中1月、4月异常多,6月22日-24日受飞燕(2号台风)和梅雨锋影响本市普降特大暴雨,降水量262-347毫米,以悦来为最大,全市出现暴雨5次。8月降水量显著偏多,其余月份正常或偏少,其中3月、5月、9月显著偏少。 日照:2001年全市日照总时数21215小时,与常年相仿,其中3月231小时,比常年平均值多754小时,为异常多;其次为5月偏多13小时,7月偏多335小时,11月偏多203小时。其余月份为正常或偏少,其中2月、12月显著偏少,比常年平均值少345和552小时。
历史名人
海门设县初期,居民多以煮盐为业,经济文化不发达。明代起文化开始兴盛,民间的祭神乐活动已成习俗,戏曲活动也开始出现,文风渐兴。由于土地涨坍不定,文化也随之兴衰。清代中叶以后,海门文化受江南吴文化的影响而迅速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明清两代,海门曾涌现出崔桐、周家禄等文史学家,程源、张光鉴、李潜昭、丁有煜、李芳梅等近10位书画家,尤以有“外八怪”之称有丁有煜为代表。近代涌现出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琵琶演奏家沈肇洲等。至当代,海门更是人文荟萃,涌现出书画家王个簃,文学评论家陈辽、林非、翻译家、文学家卞之琳,中国古典文学家陆侃如,音乐家龙飞等。海门民间文化传统底蕴深厚,从江南传入的吴歌逐步演变为具有海门地方特色的海门山歌,并于建国后发展为新兴的地方剧种――海门山歌。通东民歌在海门北部十分盛行,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如跳财神、跑五方、跳判等。清末,诞生了海门第一个京剧戏班――张洪福班,评弹演唱遍于城乡。以沈肇洲为代表继承和发展了瀛洲琵琶流派,并于1920年灌制了中国音乐史上第一张琵琶曲唱片。建国后,海门曾建过越剧团、评弹团、京剧团、杂技团,产生过广泛影响。
海门——长江三角洲上一颗闪亮的明珠,它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它滨江临海,天蓝水清,风景如画。世世代代的海门人在这片土地上顽强开拓,辛勤劳动,创造出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
第一节 海门特产
海门人民勤劳朴实,善于钻研,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在从事农、林、牧、副、渔生产及手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产品质量,产生了许多名优特产品,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一、农副产品
四色宝豆 所谓“四色宝豆”是指海门的大红袍赤豆、大白皮蚕豆、关青豆和白扁豆。其种植历史悠久,在国内市场上被视为珍稀食品,又是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大红袍赤豆。表面紫红色,有光泽,皮薄、饱满,百粒重大22克左右。属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赤豆呈椭圆形,质地细腻,营养丰富,蒸煮易烂,香味扑鼻,是人们喜爱的滋补佳品。海门人的吃法多样,常见 “赤豆米饭”,成为招待客人一道有特色的主食。还有“山芋干煮赤豆”,呈深红色,是人们常吃的一种食品。如将赤豆煮成馅,则成为圆子、馒头、粽子等上好的馅,备受人们喜爱。
赤豆成为海门特产始于清朝末年,人称“田状元”的海门常乐镇人刘旦诞,经过长期观察,精心自选自育了这一优良品种,传之四周,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
大白皮蚕豆。经过本地农民自选自育而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属越年生草木豆科植物,籽粒饱满,皮薄,基肩隆起。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菸酸及核黄素等。食性糯,口感好。炒青蚕豆是人人喜爱的时令蔬菜,加工成兰花豆、五香豆、速冻青蚕豆或者加工成粉丝,则是很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食品,现已销往全国各地。尤其是速冻大白皮青蚕豆系出口产品,深受日本消费者的青睐。
关青豆。是大豆中优良品种之一,被列入农业部“中华粮油名特品种”,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关青豆豆粒呈椭圆形,豆皮及胚乳均呈翠绿色,百粒重26克左右。其品质优良,色泽美观,营养丰富,食用广泛。青豆速冻,更是餐桌上的四季佳肴,受到人们的喜爱。
白扁豆。种植白扁豆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清代已作为当地的土特产品而载入地方史册。白扁豆又名沿篱豆、峨眉豆,属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呈扁椭圆形,表面淡**或淡白色,平滑,略有光泽,以粒大饱满色白者为最佳。白扁豆营养丰富,其蛋白质、钙、磷、铁等营养元素含量在蔬菜中都居领先地位。鲜豆、干豆均为优质菜豆,而且可以入药,对皮炎、头晕等症有一定疗效。白扁豆适应性较强,加上海门自然条件优越,光、热、水、土等均能满足其生长的需要,所以白扁豆的产量较高,籽粒饱满粗壮,皮薄肉厚,色白形美,被农业部列为“中华粮油名特品种”。
两香芋类 即香芋和香沙芋。
香芋是海门沙地农户栽培的稀有蔬菜。香芋食其球状块根,小者如算盘珠,大者如圆萝卜,褐皮白肉,富含淀粉,味如板粟,甘酥芳香,配以荤素皆宜,用香芋炖鸡、烧肉、炒茶干,美味可口,且能散积理气,解毒补脾,清热解咳。
香芋有细皮和粗皮两个品种,细皮种块根较小,表面光滑,皮薄肉细,味美香浓,产量较低;粗皮种块根较大,表皮粗糙开裂,皮厚肉粗,香味较浓,亩产200-250公斤。香芋为多年生块根植物,耐藏。秋后出生,在一定温度下,不会干燥失水,可在室内久藏不烂,风味不变。也可存入田中以待来年再让其生长,则块根会变大。海门香芋是馈赠亲友的上好礼品。
香沙芋为海门地区芋类中的优良品种。优于黄禾芋、白禾芋。其质细腻,干香可口,易酥不糊,营养丰富。白蒸、红烧、清煮或与荤菜搭配,各具风味,香而不粘。药用能宽肠胃,充肌肤,调中补虚。海门境内种植面积较多,每棵芋艿可产115公斤左右,大的达3公斤。香沙芋品种优良,吃口上佳,在冬春的餐桌上是不可缺少的一道地方菜,如今一些农户发展规模种植,注册商标,万年镇的“万芋”牌香沙芋已成著名品牌,畅销上海等地。
海门薄荷 海门的著名特产,其用途十分广泛,是医药卫生、日用化工、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目前我国中西药厂生产的仁丹、十滴水、一片丹、碘含片、清凉油、风油精等均以薄荷油、薄荷脑为主要成份。日用化工厂产品中的芳香清凉剂、冷霜、薄荷香水、肥皂及牙膏、牙粉、爽身粉、痱子粉等都有薄荷脑成份。食品工业中的薄荷糖、糕点、香烟、白酒、汽水、冰棍等产品中,也少不了薄荷油、薄荷脑。
海门种植薄荷具有悠久历史,《明嘉靖海门县志》中,薄荷被列入食货部16种土产药类植物之一,距今已有480多年的历史。薄荷作为大宗专业化外贸出口商品生产,则始于民国21年(1932)10月由海门上沙三星镇附近的张渭滨从江南太仓县引进良种薄荷根茎100公斤,回乡试种4亩地,取得成功,以后逐年增多。4年后,在方圆数十里的通海两县广泛扩种,当时海门境内的薄荷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总产量在360吨以上。
薄荷种植面积的扩大,原油产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内销外贸的数量越来越大。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上海各地商家纷纷前来竞相争购,他们将原油收购后提炼成薄荷脑、薄荷素油等化工原料,再外销到日本、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出口量占全国的40%左右。建国后,薄荷原油经南通薄荷油厂直接加工成薄荷脑及薄荷素油,且品质特别高,有“亚洲之香”的美誉,多次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影响,薄荷价格低迷,本地种植规模和产量逐年减少。
海门小辣椒 20世纪40年代初,海门农民将云南米椒与本地羊角椒杂交选育而成。因为椒果朝天而生,又称“朝天椒”。小辣椒果红色亮,皮厚肉多,含有辣椒碱、辣红素、脂肪、挥发油和大量的维生素。营养丰富,辣度适中,成为调味佳品。小辣椒还可入药,具有行血散寒、解郁导滞、驱风去湿的功能。食用时既可生炒、煮食,又可生吃、腌渍,因而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海门小辣椒是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20世纪60-80年代,全境每年出口50万公斤左右,在国际市场上曾有“汽车要买丰田牌,辣椒要买海门椒”的美称,尤其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及美国等地更负盛名。
甜芦穄 甜芦穄是高梁的别种,汁多而甜,肉质松脆,是一种别有风味的纯天然绿色饮料食品,深受男女老少喜爱,海门芦穄的品种有小穗头芦穄、矮脚芦穄、青皮芦穄 、黄皮芦穄 、糖心芦穄等等,芦穄种植于路边田头,不占土地,在海门农村种植十分普遍,人们还将秋后成熟的芦穄埋藏于泥土中,待春节后挖出食用,海门芦穄还深受上海等城市居民欢迎,成为海门人赠送亲友的土特产。
海门山羊 海门的养殖者精心选育配成的优良地方品种,最初野生于丘陵山区,故名“山羊”。海门山羊被农业部命名为“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列为全国78个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其特点是体型较小,通体洁白,其板皮柔韧致密,肉质肥嫩鲜美,膻味小。山羊毛是上等的制笔原料,海门被定为全国笔料毛基地之一。山羊肠衣是医用羊肠线的原料,山羊板皮、羊小肠、山羊绒都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山羊肉可做成多种菜肴,“提汤羊肉”即为江海平原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海门山羊在境内饲养十分普遍,这是因为:一是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壤肥沃,饲草丰裕;二是养羊可提供大量优质有机肥料,有利于培养地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三是饲养管理简便,经济效益好。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发展规模养殖,涌现了不少养羊专业户,并以此走上致富道路。为保护海门的羊资源,海门在一些乡镇建立了纯种山羊保护基地。
三星河蟹 三星河蟹因出产于三星河而得其名。
相传清乾隆年间,通州状元胡长龄由京城回籍省亲,在中秋佳节与家人食“三星河蟹”时,顿觉味道鲜美,回味无穷,一口称好。自此连夜派人四出选购,当返回京城时特意带上此物,献给乾隆皇帝。乾隆吃尽天下珍品佳肴,然而当他品尝三星河蟹时,竟赞不绝口,连称“好蟹、好蟹”。此后,三星河蟹便被列为贡品,一时蜚声京城,名扬天下。
三星河位于树勋、万年、余东三镇交界处,又称“黄毛蟹河”。这条河是从沧海桑田演变过来的天然海泓。其河道弯弯曲曲,河床平滑而无淤泥,岸上岸下全是犟黄泥土壤,极有利于河蟹的生长和觅食。河蟹喜食黄泥,长得壮实坚硬,这是三星河蟹与其他河蟹的不同之处。生长在其他沟河里的蟹,一旦进入三星河地段,不久也会变成“黄毛白肚底”的三星河蟹。晚秋季节,天高气爽,菊花飘香,正是捕捉河蟹的黄金季节。人们用罾子、线网、钩子、竹簖等多种器具进行捕捞,产蟹量相当可观。
20世纪80-90年代,由于长江口北支沿岸的产苗地段违章滥捕种蟹,加上环境污染,蟹苗洄游期间河闸管理不善等原因,三星河蟹产量一度骤减。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生产基地,产蟹量有所回升。不久,将会恢复“三星河蟹”兴盛的局面。
牡蛎 在海门东北部东灶港岸外约4海里处的黄海之中,有座闻名遐尔的蛎岈山,它盛产牡蛎,由30余个大小不等的蛎岈堆连片构成,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牡蛎堆潮涨为礁,潮落为“山”(堆),高出海平面4-5米。
牡蛎,也称“蚝”,俗称“蛎蚜”、“蛎黄”、“海蛎子”等,牡蛎为软体海生贝壳类动物。牡蛎壳形呈不规则状,左右两壳不等,右壳称上壳,左壳称下壳。一般左壳稍大而深,并固着在其他物体上,右壳平,稍小似盖,贝壳的表面生有鳞片。
牡蛎营养丰富,肉鲜味美,易于消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钙、铁等多种矿物质。牡蛎肉鲜食、熟食均可,其味鲜而不野,雅而不俗,古籍称之为“海族中之贵者”。牡蛎的烹调方法很多,与鸡蛋一起旺火速炒,则鲜嫩可口。若用鸡汤煨煮,更别具风味。如将牡蛎作为佐料,不仅可以调味增鲜,还使主菜易熟易烂。牡蛎肉经腌制,可作日常卤菜。牡蛎肉与面粉拌和做成牡蛎饼,则呈绿色,清香可口,是海门的一道特色菜肴。牡蛎还可入药,主治头晕、盗汗、遗精、崩漏、带下等症。牡蛎肉加工制成的蚝蛎、蚝油及罐头食品,为国内外畅销产品。牡蛎壳可作烧石灰、水泥、牙粉、电石的原料及畜禽的添加饲料。由于牡蛎一身是宝,被誉为近海“活宝”。海门蛎岈山也称之为“活宝山”。
人工养殖牡蛎,是使资源增值、扩大采捕量、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有效途径。1958年,国家水产部门曾拨款海门,试行牡蛎的开发养护。1983年,南通市科委、市水产研究所拨出经费在东灶港沿海滩涂进行人工养殖试验,已见成效,向人们展现了牡蛎人工养殖的广阔前景。海门有关部门还将开发以罐头食品为主的牡蛎加工系列,让更多的消费者品尝独特的诱人风味。
二、特色食品
海门食品加工业中的土特产品首推海门提汤羊肉、颐生茵陈酒和朱协和云片糕。
提汤羊肉 以海门山羊肉为原料制成。以鲜嫩、多汁、味美、脂少和易消化等特点,进入消费市场。不仅为本地群众所喜爱,且被外埠,特别是沪、宁、汉、京等大城市广大消费者视为珍品佳肴。一些商家挂牌“海门提汤羊肉”,因而招来不少顾客。
正宗的海门提汤羊肉是用海门山羊肉经过独特的方法烹调而成。首先选择经阉割的在育肥过程中生长得快、肌肉丰满细嫩、脂肪分布均匀、很少膻味的山羊,以生长一年左右,在15-25公斤的细骨健壮的羊肉为上品。在制作时,先割下爪、头、腿筒,斩断前爿肋腓上的肋骨,便于煮后拆骨。然后将大片生羊肉放入锅中稍煮几分钟,取出后再放入冷水中漂洗,除去血污及膻味。然后放入锅中用清水烤煮,水一次加足并注意适量。除精盐外,姜、葱、萝卜、米酒等要与清水同时下锅。旺火烧开,撇去浮沫,继续用大火烧至20分钟后,改用文火煮两个小时左右。待羊肉煮酥后捞出置入盆中,趁热拆骨,注意保持各部位的完整,皮上肉下,用原汤浇几次。使朝上摆放的羊皮清白光滑,羊肉内无杂骨残留。锅中羊汤捞去姜、葱等物后加少许精盐烧开,作为汤喝,则能滋补身体;也可将汤入干净的盛器内待用。
提汤羊肉一般在入冬以后制作,将冷冻后的提汤羊肉切成小片,浇上甜面酱,撒上胡椒粉,加上香菜后食用,这叫做“冷吃羊肉”。将加工后的羊肉配上粉丝或青菜头用原汤烧煮,这叫“白浇羊肉”。如在羊肉烧煮时加些酱油、冰糖和少些羊油叫“红烧羊肉”。三种吃法各具特色,其味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妙不可言。海门有种说法,在冬天最暖和身子的是:“红烧羊肉,新晒被窝,老白酒炖来吹膜。”人们普遍认为,吃了海门提汤羊肉,再吃其他菜肴,则没有什么滋味了。海门提汤羊肉已列为江海平原菜谱之冠,成为来海客人的必选菜肴。海门羊肉已有厂家将其精加工、精包装,进入了各地超市,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颐生茵陈大曲酒 海门常乐镇因是张謇故里而为人所知,而这里生产的茵陈大曲酒为百年名酒而蜚声中外。
光绪二十年(1894)张謇始创颐生酒厂。当时,生产工具简陋,全部使用手工操作,选用茵陈草、红花、陈皮以及佛手、岱岱花等多种草药,另加适量的绵白糖,经过长时间的泡制后,成为一种茵陈曲酒,其色泽杏黄透明,酒味醇香可口,具有药材的独特异香,饮后醇和绵甜,回气生香,有健脾胃、治风痰、舒筋骨的功效。1906年,在意大利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从此蜚声海内外。
1985年,颐生酒厂致力于38度低度茵陈酒的试制的投产,通过鉴定,认为酒色杏黄,清亮透明,入口微甜,酒体柔和,具有低度独特的风格,为古老的酒厂增添了一朵温馨馥郁的鲜花。当年被评为江苏省优质产品。1988年又获全国首届农产品博览会金牌。1995年荣获国际(北京)食品加工及技术博览会金质奖。
朱协和云片糕 相传100多年前有位外地来的朱姓商人在茅家镇西市梢开了一爿茶食店,当时只有一师一徒,小本经营。待到民国初年,茶食质量不断提高,花色品种日益增多,生意越来越红火,就兴建了后作坊前店面的茶食店,店号为“朱协和”,开业后门庭若市,久盛不衰。朱协和云片糕何以能得到顾客的青睐?它不但香甜可口,并有绕指而不裂的韧性,久存而不燥的柔性。选料精良,所需米粉均系隔年磨好的上等炒元米粉,这样可使米粉去了火性,增强韧性、柔性,比起现磨现制的米粉要好得多。糕内拌和的食糖也都是上等绵白糖,先行溶化、浓缩四五天后才使用。朱协和云片糕配料严格,制作精细,其奥妙之处,非一般茶食店所能比拟。云片糕的品种也很多,有白糖云片、桂花云片等,人们每逢结婚、寿庆、过节,都要买上几帖云片糕作为礼品相赠。外来商客,也要购买海门朱协和云片糕带回馈赠亲友。从此朱协和云片糕名扬大江南北。
人间四月芳菲尽,枫叶嫩枝始盛开。四月春深,染绿了万水千山,催发了千枝万叶,仿佛昭示着一个泱泱大家族,正焕发着勃勃生机,继往前行。在这生命茂盛的季节,盛世昌平,东至县菊江江氏各支房派,承上启下,相继发起倡议,续修家乘,以谱立世,演绎家族灿烂的春天。菊江江氏上谱修于清末民初,岁月遥没,风雨如晦,二房微公堂当地支谱痛失兵燹。族内宗贤二十世裔水宝、二十一世裔金明率承大任,风尘数月,幸在安庆市找回老谱。水宝族仁年逾古稀,皓然白首,终见久违家谱,不禁潸然泪下。
天以日月昭明,地以山川钟秀,人以祖先发脉。饮水思源,不忘血脉。菊江江氏宗谱自远祖以迄近亲,记载着家族的源流和迁徙,更传承着祖训和家风,是了解本族历史的一部教科书。纵观历史,朝代可替,个人可亡,惟有家族历史长存,生生不息。"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其义一也",家谱的家,即是家族的家,集万千家族便是国家的家。家谱之重,岂不令人视为瑰宝!
江氏之先,出自舜封江国侯元仲公,基肇济阳,传国四十七世,为楚所灭,后人以国为氏,元仲公尊为一世始祖。三千年沧海桑田,自济阳至东流,从宰相到御史,列祖列宗创建了一部辉煌的江氏家族历史,前贤谱序,历历在目,鄙言何需一一缕述。唯菊江江氏自华二公始迁东流菊邑,简古详今,志以不忘,以祚孝思先人,福佑子孙。
古人言曰:"国之兴也,必有忠君之臣;族之兴也,必有敬祖之裔"。昔日,菊江江氏八房宗贤十九世裔永固先生,心忧老谱残缺,呕心沥血,整理资料,其学行足为江氏师范。江老搦管撰文,详细介绍了菊江江氏概况:
菊江江氏是江氏宗族的一个分支,自江氏一百十七世裔华二公于洪武十三年,由江西都鄱之界大湾迁居安徽东流南门道观嘴始。华二公敬为菊江江氏始迁祖。据《东至县志》记载,晋元兴四年,即公元四百零五年,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东流域属彭泽。菊花独傲秋霜,晚节犹香,陶公种菊东流,不与浊世同流,深受后人景仰。南唐之后东流置县,县称菊邑,江称菊江,菊江江氏由此而得名。华二公生八子,长房得公官至提刑按察史,其子三,长子渊公世居道观嘴,次子涣公迁铁山渡,幼子濬公职居迪功郎,迁居上乡隅溪江家坝;二房微公迁居下乡黄石矶曾家湖;三房衍公迁居江北宏深宕;四房循公迁居西冲许村桥,越五世鳌公迁居施家坂青峰岭路边江,又有迁七里湖葛仙地;五房复公迁居徽州歙县,越二世文波、文源二公由歙县而迁东流下官吉阳及茅家嘴;六房从公迁居下乡黄石矶仙姑庙江家坝,从公生子灏,灏公官至文林郎,任县令,其子二,幼子汜公迁居桐城余属嘴;七房徤公迁居天林庄韩家桥;八房径公迁居濠口嘴江家坝,其后代镜公迁居后村庙,镜公后裔士华公讳有功,恩授武略骑尉,官至松江都阃府,迁居省城。
其中二、四、六、八房后代在从公定居地彭岭江坝头(现地名)建有"菊江江氏支祠",又称"石矶宗祠",堂号"生花堂"。祠联曰:"祖德高如山并耸,宗功深似水同流","尊祖敬宗登斯堂可无愧否?光前裕后履此地能勿思乎?","公道言不妨侃侃而谈何计势力,孝顺事正当人人尽心焉论富贫","世长势短宜忘势而处世,人多仁少须择仁以交人"。斯祠虽毁,其联含义深刻,令子孙后代永世受炙。江氏永固、水宝二老情系宗谱,制行念祖,享有遐年,当耄耋时而精神益固,乃得天独厚哉!二十一世裔金明工作之余倡修二房支谱,贤宗仁裔,后继有人。
二房微公卜居地黄石矶,临江抱湖,丘陵起伏,是古代水军基地。南宋赵构为防御金兵南侵,曾在此设控海水军。明朝正德十四年六月,南昌宁王朱宸濠率六万叛军起兵鄱阳湖,顺江而下,陷九江、经彭泽、掳东流,屯兵黄石矶,以待直取安庆、攻芜湖、占领南京。当他看到黄石矶怪石嶙峋,不禁询问:此处何地?随从吴人,口语黄王不分,将"黄石矶"说成"王失机",宁王叹然失色,随后一语成谶,终被南赣巡抚王守仁消灭。明朝王世贞据此作《阻风黄石矶》,清代冯荃书《黄石雄风》,黄石矶声名大振。
微公裔孙世居当地,族蕃派衍、分户别门,环黄石矶而越仙姑庙、彭岭周边,相互守望,族隆云兴。当今岁在戊戌之春,草木竞发,合族共修宗谱,谁支谁脉,秩然而有条;孰亲孰疏,井然而各当。更使祖德宗功宛然如在,左昭右穆焕然一新,俾后生来者,展仁孝之思,传礼让之俗。华牒玉成,菊江江氏宗谱正如奔腾不息的江水,滋润着它所流经的每一个生命。祝江氏后起之秀,激流勇搏,在生命的长河里,家风扬帆,演绎精彩的人生。是为序。
公元二零一八年孟春之吉
江苏南通海门有几个镇
本文2023-10-30 10:21:4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71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