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是以广大什么为根基
乡土文化是以广大农村地区为根基的文化形态。
乡土文化是指在农村地区所孕育的独特且传承时间较长的文化,包括农民的智慧、信仰、风俗习惯、口头文学、民间音乐和工艺等方面。乡土文化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与城市文化有所不同,但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文化也受到了诸多冲击和挑战,部分地区的乡土文化正在失落。乡土文化的根基是广大的农村地区。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人们常常根据自然节气、农事情况和传统习俗来制定各种各样的节庆活动,祭祀仪式和民间民俗。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乡村文化的传承被打破,城市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也日渐增强。对于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乡土文化的重要性
1、传承历史和文化遗产。乡土文化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当地历史和文化遗产的生动体现。通过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来维护和弘扬当地的文化遗产。
2、维护社会稳定。乡土文化是当地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节庆活动、习俗和祭祀仪式等,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满足,促进社会和谐和人们精神幸福感的提高。
3、促进地方经济和旅游发展。乡土文化丰富多彩,兼具文化、历史和旅游价值。对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地方经济的繁荣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4、提升文化自信心。乡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弘扬和传承乡土文化有助于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文化自信心。
诸葛亮还倡导“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的耕读传家。为此农耕文化在诸葛人心头占有很大比重。这座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的乡土文化展馆是民国时期(1919年)创办的私立宗高小学校舍。总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由9个展厅,一幢民居和后花园组成。
一号展厅为概述,介绍村庄整体布局;二号展厅为家族文化和农耕文化;三号展厅为商业和手工业;四号展厅为年节习俗;五号展厅为婚庆和寿庆习俗;六号展厅为文化教育;七号展厅为家谱编修和服装饰品;八号展厅为中医药业;九号展厅为戏曲文化,以七百多年的乡土诸葛为主题,描绘出一幅中国江南社会的历史长卷。 地址:金华市兰溪诸葛镇诸葛八卦村 电话:0579-88600026;0579-88600092 开放时间:夏时令07:30-17:00。冬时令08:00-16:30。 门票:诸葛八卦村主景区成人票100元;主景区+西线联票155元(含观光车)。 交通参考路线:从兰溪市客运中心进入丹溪大道辅路,行驶320米;请掉头,进入丹溪大道,行驶380米;请直行,进入G330(旧),行驶59公里;请直行,进入G330,行驶80米;请直行,进入温寿线,行驶96公里;左转,从温寿线到诸葛八卦村,行驶650米;到达诸葛八卦村
古村落历史文化价值与保护利用 (演示文件)
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的古村落,是中华民族生活、生产、生存的基本载体,是社会组成的细胞,是传统观念、习俗、社会与家庭等多元文化孕育而生的中华本土文化。
是一部拥有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文化厚重的史书。
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
一、中国传统古村落构成与发展的支撑: 中国传统古村落是在中国特定的内陆为主的地理条件下,以小农经济、宗法社会及伦理思想三大社会支撑条件下得以构建与发展。
形成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内在机制。
1在大陆性地理环境,造就了“以农立国”的农业社会文化特征: 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多变,地势呈西北部高,东南部逐渐地,中部为丘陵和平原,南部面海。
形成一面临海、三面陆地围合的封闭型大陆性地理环境。
构建了以土地为基础的人生本位,珍惜土地、视土地为生命,以土地为求生载体。
造就了“以农立国”、“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业社会体制。
形成了中国传统村镇、城市建设的文化特征:
(1)树立了“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
“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早在三千多年的周代就明确树立。
“天”——即是客体存在的宇宙、自然及其规律。
“人”——即是主体存在的人生、社会及其规律。
中华文化观强调二者相互依存、影响和促进的同源、同构的规律性和哲理性特征。
强调人为营造的生存环境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适应,并纳入其中,成为与大环境中“和谐而统一”、“适应而共存”的有机组成部分。
并广泛应用风水学说选址,建村、镇、城市及建筑。
构建了融于自然的古村落环境特色。
西方环境观念为“天人相抗”、“人定胜天”。
经过工业革命对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教训,强调保护生态资源与生态环境,树立了“天人和谐共生”的环境观念。
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构建了以土地为基础的农业国。
“以农立国”“安息于土地”为基础,形成以农业经济为主体价值取向封闭的、以集权制生产关系组织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也造就中国传统村落“耕居结合”的居住形态。
一个村落就有如一个小社会。
形成了“勤劳自力”、“安居乐业”的价值观。
缺乏开放性奋斗的精神。
构建了中国古村追求安全、安静、功能完善的居住环境。
形成中国极富地域性和乡土气息的传统村落居住文化。
2以血缘、族缘为脉络,构建了中国宗法社会。
(1)构建了有血缘、家庭、宗族群体派生而成的群体本位。
形成以宗法社会构建“大一统”古国。
(2)构建了以血缘为脉络的社会人文网络。
强调家庭、家族、民族间团结、互助、共荣辱的观念。
以“血缘”稳定支撑社会发展,甚至以“血缘”决定人的社会地位。
(3)构建了聚族而居的传统古村。
以宗族传统建立家训、家规、家谱,以建祠堂祭祀统领村落发展。
3以“伦理”与“礼乐”精神,规范道德行为 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深厚的文明古国——中国,是以儒家伦理为主体核心的儒、道、释相结合的哲学体系支撑国家的发展。
以礼、仁、中和礼乐文化为核心构建社会、家庭、个人行为规范、准则。
(1)以“礼”构建人伦秩序而立国兴邦,建立道德、仁义的行为模式。
(2)以“仁”构建仁爱思想、树立道德精神。
孔子曾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强调“仁”是思想核心,就是仁的表述。
(3)以“中和”构建“天人之和”、“人际之和”、“身心之和”。
孟子常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因此儒家以“尚中”之道为求“和”的“标准”与“限度”形成中国文化崇尚“中和”的审美观。
(4)以“礼乐”构建道德情感和人的心理沟通。
体现了古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审美的标准。
伦理精神支撑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也深深影响着中国城市、乡村及传统建筑的构建与发展。
传统古村构建中同样的伦理精神所支撑。
构建以宗祠、关帝庙教化中心及公共活动中心,以施“伦理”、“礼乐”文化中心。
强化道德教化与人际和谐与交往。
古村人居环境和居住建筑中,强调长者为上,建立长幼、男女、内外有别的等级秩序
乡土文化是以广大什么为根基
本文2023-10-30 08:20:4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71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