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缪廖颜三家的问题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2收藏

关于缪廖颜三家的问题,第1张

缪、颜、廖姓一脉同源。三姓皆出自颛顼和周文王,有共同的血缘关系。今福建部分地区和浙江平阳、苍南等县,仍有不少“缪颜廖宗祠”,说明三姓宗亲关系世代相传,一直保留到现在。除此之外,商朝末年,纣王无道,缪、颜两姓因为弃官隐于洛阳山谷,改姓廖,留形表示不忘本源。直到商朝灭亡后,其中一部分人才恢复了原来的缪姓和颜姓。而另一部分则仍然保留廖姓,成为后来部分廖姓人的祖先。

姓氏:缪

拼音:Miao

郡望:兰陵郡

名人:缪袭,缪朝宗,缪贞,缪荃孙

胜迹:缺

文献:兰陵缪氏世谱

历史:缪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缪姓起源于春秋时期,是秦穆公的后代。秦穆公的谥好为“缪”,由于古代“缪”与“穆”同音,所以秦穆公也称秦缪公。他有庶子以他的谥号为姓,世代传为缪姓。在古代,缪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兰陵

miào。

缪姓,根据唐代修订的《元和姓纂》,缪氏,系秦穆公的后代。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第9位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前620年)他有庶子以他的谥号(后人对先辈生前评价的词或字)为氏。由于古代“缪”与“穆”同音,所以秦穆公也称秦缪公。

分布:

缪氏或是典型的多读音汉族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二十一位,人口约有四十五万七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5%左右。

缪氏人口主要分布在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安徽、湖南、云南、四川、湖北、山东、河北、甘肃等地。

缪字来历

缪起源于春秋时期,是秦穆公和鲁穆公的后代。秦穆公和鲁穆公的谥号均为“缪”,由于古代“缪”与“穆”同音,所以秦穆公也称秦缪公。他有庶子以他的谥号为姓,世代传为缪姓。在古代,缪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兰陵,部分于咸阳(咸阳郡)。

春秋时期,秦国的秦缪公(秦穆公)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秦缪公为嬴姓,赵氏,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前620年)。秦穆公精明强干,但当时秦国崇尚武力,不喜文治,还非常迷信,许多治国的规则也都不文明。

在秦缪公逝世的时候,还让他那三位最有名的贤人殉葬,他认为生前陪他的人,死后也要陪他。孔子对这种事就非常反对。秦缪公死后谥号为“缪”。因为古代“缪”、“穆”二字同音,都读作mù,所以秦缪公又常常被写作秦穆公。

扩展资料

字辈排行

河北承德缪氏字辈:国庆天恩谱 家祥福泽长 宗荣文丕振 丰裕乐安康(希)

江苏如东栟茶二贤堂缪氏字辈:国恩祖德、永世克昌、家传孝友、功在文章、仁善道义、忠正贤良、鸿名大振、衍及(庆)流芳。

山东济宁缪氏字辈:文堂恩典厚光裕庆华荣。

安徽肥东缪氏字辈:“应有成全庆守本能文正大家

安徽凤阳缪氏字辈:“大怀得守立多年”。

安徽凤台缪氏字辈:“传长保国庆龙胜兴邦业继祥宗福祝宽寿建基鼎安全”。

安徽阜阳缪氏字辈:“金如洪保国”。

江西南昌缪氏字辈:“忠厚传家久”。

—缪姓

历史来源

山南村明清时属浙温平邑归仁乡三十二都,地名小江,位于苍南县城东北方向五公里左右的沪山伏牛山之南麓,故后称山南,由缪家、小江大浃、小江汇底、苏宅、山南殿边、林家等六个自然村组成。

1949年解放时称平阳县灵溪区山南乡小江村。

1954年山南撤乡并入沪山乡。

1956年合作化运动时称沪山乡星星高级合作社山南分社。

1958年大跃进时称沪山公社山南大队。

1981年8月平阳、苍南分县后又改名沪山镇山南村。

2000年沪山撤镇并入灵溪镇至今全称苍南县灵溪镇沪山办事处山南村。

山南村缪姓村民明清和民国时期全靠农业收入维持生活,当时栽种简作稻,好年成亩产可收300—500斤,如果遇到灾年就颗粒无收,部分村民租种富人水田还要借债交租,江西垟(横阳支江以西)十年九灾,村民生活非常困难。

解放后土地归集体所有,简作稻改为连作稻,改良种子(杂交 稻),使用农药、化肥,重视科学种田,亩产超过千斤。

近几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劳动效益,增加了副业收入,村民温饱问题已解决,有少数能人巧匠办厂搞经销逐步向小康水平迈进。

解放初期,部分村民以养母猪或到温州、瑞安等地卖猪仔、鸡仔、鸭仔做些小生意,有几户村民建油坊加工油菜籽和桐油,部分村民还从事米粉干加工,年青力壮的村民到矾山挑明矾,到前岐赚肩头运输工钱。

60年代以搞竹器副业为主,男女老少学会编竹席或到全国各地做经销竹席生意,加工冰棒梗。

有的搞黄麻脱胶纺麻线,织麻袋。

有的外出经销江南土纺土织的衣裤。

改革开放(1979年开始)以来,部分村民到温州市场贩卖海鲜、蔬菜、水果等。

有的能人在本地和县城及外地纷纷自主创业创办企业,如;塑料编织厂食品加工厂等为主。

教 育 与 人 才

解放前山南村没有学校,大部分村民不识字。

学龄儿童只好跑到邻近的姜家宗祠去读私塾,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山南殿请沪山周姓人当老师办私塾,以三字经、琼林幼学、唐诗论语等为课本。

除小数富裕的农家子弟能继续到鳌江、金乡等读完小学或初中,大部分儿童只读二、三年私塾就辍学,帮大人放牛、拣猪粪、学种田了。

祖公为了鼓励族内子孙读书上进,特抽众田数亩,以奖励那个青年在本族内考上最高一级学堂的学生,名曰:毕业田。

归那个家长耕种或放租,时间不限,只等后来追上的学生比前者的学历高,就由谁去轮流顶替耕种。

解放前初中毕业生有孝忠、秉銮。

故由他俩种了十几年的毕业田。

土改时该田被 统一收回,划分给贫下中农。

解放后沪山乡办起了沪山中心小学,便利了四邻儿童到沪山中心小学读书。

当时有了新的教材,如国语、算术、常识等,但大部分的少年儿童还是因为家庭贫困,只读了初小或高小就无钱再升学,只好跟家长学种田或其他手艺。

女孩子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影响下,基本上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

1958年大跃进时期族内曾有几名青少年考上初中或中专也因生活困难无法继续深造,只好响应毛主席“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知识青年回乡大有作为”的号召而回乡支农了。

文革时期(1966—1976年)在山南殿办起村级小学,设一、二年级两个班,两位老师,一个公办,一个民办,民办教师工资由大队负责,分九个生产队摊派。

适龄儿童一律免费上学。

这样才使大部分的男女儿童有机会上学校读书。

名人事迹

声明:由于本人未经全面考察和资历有限,唯有口述一两位我所知晓的名人,望请海涵。

缪锡范 男 (大约1760-1841左右)据上一辈老人和我爷爷回忆和讲述,我的太公:缪锡范(即我爷爷的爷爷)他起初是个名震一方的武功高手,当时缪家和黄家由于个人恩怨导致整个家族的恩怨,冲突导致两家看守本姓宗祠祠堂,(当时有个观念哪家把另外一家的祠堂大门拆了就赢了,不管死多少人都无所谓,这就是家族团结观念)那是全村青壮人士轮夜把守村庄和祠堂,准备出动出击。

当时我的太公教了几个黄家的徒弟,那是自然他们不敢攻我们缪家的,他们深知我太公的功夫了得,以一抵五绰绰有余,当时我太公带头把守祠堂,黄家人拿扁担欲冲进来,我太公空手赤拳一人抵挡他们四人打过来的扁担,丝毫不动声色,把他们打趴在地上,那是在场的缪家连声叫好,由于这次武斗黄家失败,即使他们人数比我们多再也不敢来和缪家武斗了。

纷纷退去。

当时我爷爷那时由于家境贫穷,唯有以生计为策,我太公的武功就在也没有传到我爷爷这一辈了。

但是我爷爷的一个堂兄弟到我太公那里学到了一点练身的武艺,他叫(缪益梯)现九十一岁,身体安康,至今为止还能一人挑一百多斤的水,拳头很粗硬大人很有力气的!有意思的是,每当他坐在那里睡觉的时候那酣声全村都能听到,别人说他打个喷嚏邻村都能听到呢!他对我太公的事迹和教授他的东西到目前为止都记忆深刻,我太公的武艺可见一斑啊!遗憾的是他的第一代大徒弟是外姓已故下面的人很少有他们的武功了!另外当时识字不多,没有留下书籍至今无法拿到第一手资料介绍他的伟大事迹!

缪氏不是皇族后裔,缪氏的起源是:

先秦时期,姓氏分开。姓别婚姻、氏别贵贱。姓氏也是分封制与宗法制度的产物,天子将封地分给诸侯,诸侯以封地的地名为氏。

王的嫡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氏,而庶子只能以食邑或祖父的官职、谥号、字号等为氏。秦统六国之后姓氏合为一体,氏基本替代了姓。

缪姓的其他起源传说

源于官位,出自秦、汉时期官吏缪吏,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缪吏,亦称缪人、缪使,是战国末期出现的并延续到清朝时期的官吏,也就是专职负责绞杀罪犯的刽子手。“缪”,在古代通“绞”,原来是将麻线扭绞在一起成为绳索称“缪”,后延伸为绞杀、绞刑,是一种宽宥性质的死刑,因为绞刑之后保留了受刑者的全尸。

缪有艺,缪吏既可以令受刑者迅速死亡,也可以令其死去活来地受罪,因此缪吏是一种很重要的职官,甚至多有受刑者家属以重金行贿于缪吏,以使亲人在受刑时免受痛苦。在典籍《礼·檀弓》中记载:“衣衰而缪绖。

缪姓的来源和历史是:

先秦时期,姓氏分开。姓别婚姻、氏别贵贱。姓氏也是分封制与宗法制度的产物,天子将封地分给诸侯,诸侯以封地的地名为氏。

王的嫡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氏,而庶子只能以食邑或祖父的官职、谥号、字号等为氏。秦统六国之后姓氏合为一体,氏基本替代了姓。

缪姓的始祖争议:

宋进士缪从龙《姓氏辩》、宋进士缪煜《姓辩》、清代进士缪荃孙《缪氏得姓考》,都提出东海郡、兰陵郡、琅琊郡都在鲁国,所谓“三望出姬鲁”,并且认为秦国距离鲁国相隔甚远,据此推测缪氏始祖出自鲁穆公,姬姓,名显,属于后人以先祖谥号为氏。

古代兰陵郡原本隶属于东海郡是郯国所在地。郯国曾经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属于鲁国的附属国,在公元前487年之后先后被吴、越、楚占领。

说明鲁穆公出生前,兰陵就已经与鲁国没有丝毫关系了。另外琅琊郡一直在古代齐国。而1972年长沙马王堆考古出土的帛书《缪和》,所涉人物缪和系孔子学生,结合孔子年龄加以推算,缪和年龄比鲁穆公约大100岁,比秦穆公约小50岁。

三望出姬鲁之观点,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根据周朝宗法制度“裂地为氏”之原则,缪氏先祖尊鲁穆公谥号为氏的可能性存在一定异议。

 五华缪氏根据1610年元蛟公主编的族谱记载:

太始祖缪天荣在南京苏州府崇明县宋朝癸卯科举人,生子七。

我祖必宁公元朝迁居福建宁化县后迁广东归善县都乐里大坡居住,祖妣合葬于归善县(惠州)都乐里青塘塘中心飞鹅投水形卯山酉向。妣洪氏生子三,仁公、礼公、智公。仁公在河源县康禾、义合等处建业;礼公在东莞、海陆丰等处成业;智公在长乐(五华)县长蒲(长布)周潭(周江)等处立业。

三人俱在广东为缪氏各支系始祖。

(一百年前主修的族谱,编入了江西缪氏衍真公系聪四公即天荣,是错误编入。衍真公系一至五次修谱,都是没有出现聪四即天荣,第六次修谱没有任何证据说明的情况下,编入聪四公就是天荣。这几年查老谱根据四川缪氏天荣公系族谱,知错就改,已更正。)缪佩雄 2020年3月17日

关于缪廖颜三家的问题

缪、颜、廖姓一脉同源。三姓皆出自颛顼和周文王,有共同的血缘关系。今福建部分地区和浙江平阳、苍南等县,仍有不少“缪颜廖宗祠”,说明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