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山落日晚照西
同山位于浚县县城西南十六公里小河镇境内。山势成西南-东北走向,东北突兀,西南平缓,形如卧牛,当地人形象的称之为“卧牛山”。同山整体长约二点一公里,宽一点七公里,面积约三点七平方公里,主峰相对高度八十四米。《水经注》云:山背岩石裸露,寸草不生,名曰“童山”。公元前十一世纪中叶,周武王伐纣,曾会同天下诸侯于此,又名“同山”。
“自古同山流传奇,峰顶怪石世间奇。夕阳余晖留反影,同山落日晚照西。”据传每当夕阳西下,落日晚霞照于同山山顶,光线刚好射在天然石洞口那块三面皆光洁如镜的岩石之上,霞光四溢,五彩纷呈。日光形成的倒射,给人的感觉山影出现于山的西侧。人们仿佛看到同山的山影就在山的西边,故名“晚照西”。“同山夕照”为浚县八景之一。在山的最高处还有一山洞,每逢天气有变,必然“喷云吐雾”,烟雾缭绕,恰是人间仙境,神奇无比,俗称“喷云洞”。
带着对同山的“崇拜”,我选择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独自踏上了寻山之旅。出道口古镇,一路向西约十三公里,过浚县小河镇任庄村、张刘庄村、侯刘庄村、耿潭村。当我站立于共产主义调节渠的桥头,终目向西眺望,同山大致轮廓已经呈现于眼前了。
我有点激动,禁不住加快了步伐,只是为了早一点看到山的全貌。沿途遇到一位年逾七旬的老者,骑一辆旧自行车颠簸而来。我正准备问路,老人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走吧,上同山正好我们同路。”老人说。我庆幸有人做向导,这样就可以避免“身在此山之中,绕来绕去总迷路”的困惑。
路上我们边走边聊。听说我来自滑县,于是老人便多了几分感叹。言辞之中竟是对滑县近几年快速发展的羡慕。“要是小河归滑县管辖,同山早就开发起来了。”是啊,滑县沃野千里,地势平坦,缺的就是一座山。而浚县有幸,平地突兀出大伾山、浮丘山、白寺山、屯子山、同山,紫金山、凤凰山那么多小山。
后同山村傍山而居,因“同山”而得名。穿过村中写着“同山风景区”的彩钢牌坊,我们驻车山下,沿一条小路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同山规模不大,但山上却住满了来自儒道佛的各路神仙,可以称得上“群仙备至,道佛咸集”。从山的西南到东北,头道山,二道山,三道山,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布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庙宇。大雄宝殿、碧霞宫、西方佛祖、观音大殿、老母大殿、玄武大帝。我甚至还见到了封神的姜太公也伫立于山巅,接受来自四方信徒的朝拜。
同山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颇多。庙宇前遗存的音龙碑碑首,上雕盘龙,造型独特,实为罕见。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重修观音堂记碑、清顺治三年(1646年)观音堂碑记;明天启三年(1623年)关王碑记、清顺治三年关王碑记、乾隆六年(1741年)《重修关王庙信士捐资碑记》等大量文物遗存对研究同山历史和民俗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史载殷商末年,周武王会诸侯于同山;东汉末年袁绍曾屯兵于山南;建安九年,曹操开白沟之水灌同山之坡田;隋宇文化及率十万大军与瓦岗军决战于同山脚下;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曾在此与国民党军激战,歼敌万余;山西侧有金明昌七年(1196年)的磨崖石刻;山南留有袁谭城、仓城遗址。
同山最有意思的传说与明代浚县籍的一位大人物有关。这个人就是明弘治年间的权臣王越。王越这个人情系桑梓,在位期间为浚县办了很多好事。例如:“淇河浚地”名义上向淇县,暗地里助浚县;修浚县卫河桥时,要求“桥大眼小”。无非有利于浚县设码头雁过拔毛;建无梁寺引诱皇帝说出此地“无粮”,从而免除浚县皇粮。王越故意输同山,更是王越为了让长垣县替浚县交粮饷:王越在朝为官,某年回乡。周边县官来访。浚县县令诉苦。王越出面授意浚县县令与长垣县令押宝定输赢。长垣县令押的是铜钱万贯,浚县县令押的是同山(铜山)一座。
后来浚县在王越的授意下故意输掉了同山。长垣县令问铜山在哪?浚县县令带着他来到荒同山。长垣县令发现自己上当了。但事已至此,在王越面前也不好反悔。从那以后,同山一带的粮饷就由长垣县代交了。不过长垣人来同山拉石灰和石子不要钱。当然这些都是民间传说,不足为信。王越身为朝廷命官,本该心系天下黎民苍生,为一地谋取私利实在是不可取。
当我站在同山的最高处,俯视西山脚下,顿时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这哪里是山峰,分明是山坑。我不禁联想到一年前在浚县紫金山看到了的一幕:说是山,却分明在地平线以下;说是峰,倒更像是大海中一座座孤岛。中午时分,太阳朗照。山中没有云雾缭绕,同山显得空旷而寂寥。如果是早上或傍晚的的话,或许我会看到云蒸霞蔚的海岛景色。
可眼前呢?山体支离破碎,山上荒草萋萋。裸露的危岩耸立着,巨大的山坑仿佛是人被摘除眼球的眼睑,怒向苍穹。所幸的是尚留一石柱,据说这是同山的最高峰,相对高度达百余米。突兀于周边的沟壑之中的这个石柱,一柱擎天,仿佛是这“名山实海”的定海神针,又像是在向苍天控诉人类破坏大自然的“罪恶”。石柱的存在,证明了这座山曾经的存在。此时,我倒是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同山上这么多神仙,竟然庇佑不了脚下的这片山石!
据山上住的老人讲,他小的时候同山还比较完整。同山的西侧多岩石裸露,而山的东侧则是质地坚硬的红土碎石。登上同山尚可见“晚霞夕照”美景,欣赏“喷云洞”的奇丽。山有人护佑千年不倒,人有山依傍百世而传承。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与山和谐相处,繁衍共生。千百年来凭着手工敲敲打打得来的石料,使这些靠山而居的“山民”完全可以衣食无忧。
但上世纪八十年以来,由于周边基建工程对石料的需求不断扩大,人们的目光盯住了这平原突兀的小山。对山体的蚕食愈演愈烈。无论是白天黑夜,春夏秋冬,机器轰鸣、车轮滚滚,挖掘、输送、装载,一条龙作业。城市越建越大,楼房越盖越高,人们的腰包越来越鼓,同山越来越小。
近些年地方政府开始注意对同山生态的保护。提出了封山育林,严禁开山采石,上山放牧一系列措施。但依然有一双双罪恶的黑手禁不住利益熏心的诱惑,盗采盗挖。开采的工具越来越先进,挖山的效率越拉越高。可以这样讲,科学技术越进步,人类对于自然的破坏力就越大。
同山者,同心同德也。可看着眼前的同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实在是让人痛心稽首。同山这座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造物主赐给当地人的财富,真心希望人们能珍之,惜之。毕竟“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人生要经历无数的考验,总要经历考试的折磨。1499年,是王阳明第三次参加科考,这次在经历了科场泄题案后,王阳明取得二甲第七名的成绩,考中进士,他第一份工作被安排到工部实习,称“观政”。
王阳明当“包工头”,为自己偶像修墓
日复一日的上班族生活,很是无聊。但老天爷不会让王阳明的生活平庸地过下去,王阳明明白自己的圣人之志,也要一步一个脚印来实现。终于他接到了一份美差,让他兴奋不已,是什么事让王阳明如此高兴呢,原来是为他的偶像一—明朝中期名将威宁伯王越修墓。
除了这个原因,这个修墓工作也是王阳明就业以来独立运行的第一份工作,虽然是个包工头的工作,但王阳明异常激动。王越是王阳明的偶像,是他膜拜的英雄,能为自己的偶像修墓也是一种责任和荣耀。
传奇名将的厉害之处
这个王越有什么能耐,让年少心高气傲的王阳明膜拜至此呢王越论文采,论才气,论胆略,可谓文武通才。特别是其用兵,公认的有古之名将的风度。
驻防大同的时候,王越曾带领一千士兵巡视边防,同行的还有高级别的保国公朱永。可是刚走出没多远,就一头撞上了敌人的大部队。朱永一时不知所措,叫王越赶紧撤。王越没空理他,挥兵抢占附近的制高点,居高临下,主动进入攻击位置。敌兵一时摸不清虚实,虽人数众多,还是不敢靠前。双方就这么僵持着,直到日暮。王越看机会来了,于是命部队悄悄从山后撤退,朱永率七百人走在前头,王越亲率三百勇士殿后。
王越同时给出了如下命令:敢出声的,斩。敢回头看的,斩。敢越次出列的,斩。“三斩”的命令保证了一千人的队伍宛如一条寂静的蛇,悄无声息地游动在暮夜中。如此急行五十里,终于安全抵达大同城下,一人不失,一件兵器没丢,创造了一个奇迹。汉代名将李广,亦不过如此。
值得大书一笔的,还有“红盐池之战”。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王越趁鞑靼人别处打劫之机,远道奔袭他们留在河套红盐池的老营,一举捣毁其连营五十余里的巢穴,能烧的都给烧了,能带走的一点都没给他们留下。王越不仅打了胜仗,且所带去的部下,一个都没少。此役之后,
鞑靼人不敢复居河套者二十年。王阳明后来擅长奇袭,可以说也有王越的影响。
王越一生三次出塞,收河套地。他在河套地区抵御蒙古鞑靼部,打得这支铁骨、热血的军队落花流水、闻风丧胆,单这点他就创造了永乐以来,明军对垒蒙古军最为成功的战争神话。
传说王越自小就聪明过人、胆识过人。当年,王越在参加廷试时,不知从何处刮来一阵狂风。飞沙走石过后,别人倒是没有大碍,唯独王越一人的考卷被刮得不见踪影。看着一个不错的考生就将这样不明不白地断送前程,在座考生和考官都向他投来同情加惋惜的目光。
倒是王越本人,像是没事人儿一样,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和监考老师又要了一张空白考卷,利用剩下很少的时间重新作答,笔走龙蛇。这种淡定气质本已让人敬佩,更让无数人咋舌的是:王越居然还中了进士。身上加神的是那张卷子其实并没有丢,它随风飘啊飘,就飘到朝鲜国去了,直到朝鲜使臣在当年秋天来进贡时,又恭敬地给带回来了。
在当官后,王越每到一地都能“警慑贪污,激浊扬清,议论风发,见事风生,众皆佩服”,让当地人民的生活提升一个档次。
偏偏这王越又是一个文艺范儿,写得一手好诗。
这样一个英雄故事的男主角。直让有英雄情结的王阳明追慕崇拜得一塌糊涂。但同样是这个英雄,却偏偏是千夫所指的“白脸奸臣”,这让人很难接受。
是的,英雄也会有硬伤,有死角。像希腊战神阿喀琉斯照样有脆弱的脚后跟,王越一也有。
王越在战场上临危不乱,英勇无比,他的弱点不在于他哪次战争指挥失利,而在于他和太监汪直的关系堪称莫逆。这让人很受不了!
中国人的传统理论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偏偏这王越就喜欢和大坏蛋汪直腻在一起搞在一起,还不避嫌。汪直是什么人啊一个有野心没人品、有功绩没底线的太监。那是万贵妃的走狗,是在背后拉着“皮偶”皇帝朱见深左右摆动的人。和这样的人做朋友,真是让人难往好的方面联想。虽然最后王越因为军事和汪直闹掰了,但他仍洗不去“勾结奸党、助纣为虐”的骂名。
誉也千古,谤也千古的传奇名将
1499,王阳明还在苦读的年头,王越在甘州前线不甘心地去世了。临死前还被谏官连续上章弹劾,指责王越为李广同党。原来受孝宗宠爱的宦官李广贪污受贿畏罪自杀,因与李广走得近,王越又栽了,两次都栽在宦官手上。
世人都说王越贪功,可他之后的大明王朝,却少有人再能有他一样的功绩。而我们,也能从他的诗情中触摸到他内心深处的一份平静:战乱别离,生死权且不畏惧!聚散别离,恩怨对错,总是空。君不闻他《浪淘沙》:
远水接天浮,渺渺扁舟。去时花雨送春愁。今日归来黄叶闹,又是深秋。 聚散两悠悠,白了人头。片帆飞影下中流。载得古今多少恨,都付沙鸥。
好在这时的皇帝朱祐樘给了王越一个相对公平的认可,皇帝为其辍朝一日,追赠太傅,谥号襄敏。王越的确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军事将领。对于王越和他特立独行的一生,王阳明和皇帝的看法是高度统一的,那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给予其超越世俗的谅解与尊重!
给这样的英雄人物修建坟墓,自是王阳明求之不得的,何况还是王阳明的偶像级前辈。在这个不短的时间里,王越的后人完全有机会向王阳明证实王越的卓越不凡,王阳明同样也有机会了解到他想了解的一些事。
天赐良机,让王阳明可以奉旨建王越墓,他觉得光荣而神圣。在王越的老家河南浚县,王阳明要以自己的方式祭奠这位大英雄,他要竭尽全力地送心中偶像最后一程。
说到鹤壁市,很多河南人对它并不是很熟悉,甚至不知道它的具体方位,是的,鹤壁市一直都是一个比较低调的市,可能是因为它被安阳和新乡包裹在中间的缘故吧,鹤壁市的面积很小,是河南省内面积最小的地市之一,只有区区2100多平方千米,人口也只有164万左右。
说到鹤壁,就得提到一个众人皆知的神话故事,那就是封神榜,著名的封神榜就发生在鹤壁地区,因为商代国都朝哥、周代卫国国都均在鹤壁地区,一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对鹤壁就有了向往的感觉?想来这里感受下商周时期的风起云涌?
鹤壁的名人也是很厉害的,鹤壁的名人大都是古时的人物,如孙膑庞涓的师傅鬼谷子、商朝贵族箕子、荆轲刺秦主人公荆轲、至圣先师孔子高徒子贡、明代著名将领王越,另外还有近现代的人物,如科研界的赵洪璋院士、赵玉芬院士,还有曲艺界的牛得草、金不换等。
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鹤壁人登上名人榜。
鹤壁十大名人 鹤壁最具代表性十大人物
1、王越
王越(1426年12月3日—1499年1月12日),初名王悦,字世昌。大名府浚(xùn)县(今河南浚县)人。明代中期名将、诗人。
2、石碏
石碏,男,春秋时卫国人。卫庄公有嬖妾所生子州吁,有宠而好武,庄公弗禁。他进谏,庄公弗听。其子石厚与州吁游,劝戒亦弗听。卫桓公十六年(前719)州吁弑桓公而自立为君,未能和其民。石厚向其父请教安定君位之法,他假意建议石厚从州吁往陈,通过陈桓公以朝觐周天子。旋请陈拘留两人,由卫使右宰丑杀州吁于濮(今安徽亳县东南),又使其家宰獳羊肩杀石厚于陈。当时称他能“大义灭亲” 。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称石碏:“为大义而灭亲,真纯臣也!”
3、帝乙
帝乙,在位37年,太丁子。帝乙时,商朝更加衰弱。以和亲的方式与姬昌媾和。
帝乙,商朝国王,姓子名羡,商王文丁(太丁)之子。文丁死后继位,公元前1101年即位,公元前1076病卒,葬于殷。在位26年,死后由其子辛(即大名鼎鼎的纣王)继位。帝乙在位期间,商朝国势已趋于没落。当时,江淮之间的夷族又强盛起来,准备大举进攻商朝。帝乙在位的第九年,出兵征伐岛夷和淮夷,半路上受到孟方(今河南省睢县附近)的截击。帝乙率领诸侯伐讨孟方,得胜。第二年,帝乙继续南下征伐夷族,到达淮水流域的攸国。帝乙和攸侯喜合兵攻伐夷族,于第二年得胜而归,帝乙在位的第十五年,再次率领诸侯南征夷族。
4、武庚
武庚(?—约前1039年),商纣王之子,公元前1122年12月25日,商亡周立。武庚管理殷余民,殷民大悦。
武王为防武庚叛乱,又在朝歌周围设邶、鄘、卫三国。朝歌以东设卫国,使管叔由管徙封卫,朝歌以西与南设鄘国,使蔡叔由蔡徙封鄘;朝歌以北为邶,使霍叔自霍徙封邶。共同监视武庚。此时,武庚留居在纣宫(今淇县城内的西坛、三海一带)续殷嗣。殷亡第四年,(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姬发驾崩,儿子周成王姬诵年幼(13岁),武王之弟周公旦代成王掌管国事。对此,管叔、蔡叔皆不满,散布周公想篡位之谣言,并串联武庚起兵反叛。
周公和召公为保周江山,“内弭父兄,外抚诸侯”,周公以成王命率军东征,伐朝歌叛军,武庚兵败被诛。周公又杀管叔、放蔡叔、贬霍叔,将朝歌“殷顽”迁于洛阳管教之。
5、康叔
康叔,生卒年不详,姬姓,名封,又称卫康叔、康叔封,周文王姬昌与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 ,因获封畿内之地康国(今河南禹州西北) ,故称康叔或康叔封。
6、谢偃
谢偃(599-643),汉族,隋末唐初卫州卫县(今浚县卫贤,隶属省辖市鹤壁市)人,仕隋为散从正员外。谢偃参加由唐太宗亲自主持的“殿试”,并以“对策及第”中进士,授陕西省高陵县令,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主簿。时李百药工五言诗,谢偃善作赋,时人称为李诗、谢赋。出为湘潭令。《集》十卷,今存诗四首。
7、卫康伯卫康伯,谯周《古史考》作卫牟伯,姬姓,卫氏,根据《世本》其名为髡。卫国第二代国君。卫康伯为周文王之孙,因此又称王孙牟。杨宽认为西周青铜器铭文现的“伯懋(mào)父”就是卫康伯,杨宽认为是“懋”与“牟”音同而通用。他是卫康叔之子,卫考伯之父,是成康时期西周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8、卫考伯
卫考伯,姬姓,卫氏,名已失传。卫国第三代国君。卫考伯是卫康伯之子,卫嗣伯之父。
9、卫嗣伯卫嗣伯,华夏族,姬姓,卫氏,名已失传。卫国第4代国君。他是卫考伯之子,卫疌伯之父。他在位的期间约相当于西周的中期。
10、 申茂功
申茂功,男,汉族,1940年1月生,河南浚县人,曾用名申整岁,1958年10月加入中国***(后被开除党籍),1957年11月参加工作,河南省第一纺织工人技校毕业。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任职至1979年)。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看完别忘记关注分享,分享是一种快乐,可以给你带来好的运气,!!!
常读史记,作为鹤壁人,对家乡的 历史 也是非常的怀念,感慨。最著名的莫过于封神榜的故事了。封神榜的故事就发生在鹤壁淇县,也就是古代的朝歌。
1殷有三仁
《论语·微子》中有: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其中的三仁:微子,比干和箕子都是淇县人。
《史记·殷本纪》记载:
纣愈*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
现在淇县摘心台公园里边还有各种石碑来纪念当年比干挖心的故事。
3箕子叹纣,象箸玉杯,象箸之忧
纣初立,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不盛以土簋,将作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羹藜藿,衣短褐,而舍于茅茨之下,则锦衣九重,高台广室。称此以求,天下不足矣!远方珍怪之物,舆马宫室之渐,自此而始,故吾畏其卒也!”未几,造鹿台,为琼室玉门,狗马奇物充牛刃其中,酒池肉林,宫中九市,而百姓皆叛。
4禾黍之悲
於是武王乃封箕子於朝鲜而不臣也。
其後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所谓狡童者,纣也。殷民闻之,皆为流涕。
5荆轲刺秦
6鬼谷子
同山落日晚照西
本文2023-10-30 07:27:3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70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