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42篇《朝见神》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4收藏

诗篇42篇《朝见神》,第1张

一、思考应用

(一)思考

1这是谁的的诗歌?交给谁?题注

2诗人对神说他是如何切慕神的?他心所渴想的神就是怎样的神?他是如何迫切等候神的呢?1/3

3诗人从前与众人前往哪里?目的是什么?用怎样的态度?诗人在追想这些事的时候心情怎样?诗人问了什么?他是如何调节怎样的状态的?4/5

4诗人说他的心忧闷所以他要怎样纪念神?6/8

5诗人要对说什么?诗人的仇敌怎样对待他的?9/10

6诗人问了什么?诗人为什么说应当仰望神?11

(二)应用

1总结诗人的从前、现在与未来的三种状态都是怎样的?

2在圣经中找出关于可拉后裔的经文。

二、读经大纲

《朝见神》

(一)渴想神——因神永生  1---3

1、心态——如鹿切慕溪水

2、迫切——及时朝见神呢

3、动作----以眼泪当饮食

4、环境----你的神在哪里

(二)纪念神——因神喜乐  4---5

1、回想以往——敬神之乐

(1)神

①与圣民同往

②领民到圣殿

(2)民

①欢呼称赞

②共同守节

2、现今状态——弃神之苦

(1)心——极悲伤

(2)行——当仰望

(3)口——要称颂

(三)感恩神----因神施爱  6----8

1、纪念神的应许

2、纪念神的施爱

3、纪念神赐生命

(四)仰望神----因神荣耀  9---11

1、是磐石----仇敌欺压

2、是荣光----仇敌受羞

三、思考解答

1这是谁的的诗歌?交给谁?题注

①可拉后裔。

②交与伶长。

2诗人对神说他是如何切慕神的?他心所渴想的神就是怎样的神?他是如何迫切等候神的呢?1/3

①如鹿切慕溪水。

②永生神。

③昼夜以眼泪当饮食。

3诗人从前与众人前往哪里?目的是什么?用怎样的态度?诗人在追想这些事的时候心情怎样?诗人问了什么?他是如何调节怎样的状态的?4/5

①神的殿里。

②守节。

③欢呼,称赞神。

④心极其悲伤。

⑤诗人问:"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

⑥应当仰望神,因神笑脸帮助他,他还要称赞神。

4诗人说他的心忧闷所以他要怎样纪念神?6/8

答:从约旦地、从黑门岭、从米萨山记念神。

5诗人要对神说什么?诗人的仇敌怎样对待他的?9/10

①说:“你为何忘记我呢?我为何因仇敌的欺压时常哀痛呢?”

③敌人辱骂他,好像打碎他的骨头,不住地对他说:“你的 神在哪里呢?”

6诗人问了什么?诗人为什么说应当仰望神?11

①诗人问:"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

③神是他脸上的光荣,是他的 神。

四、应用解答

应用一:

1总结诗人的从前、现在与未来的三种状态都是怎样的?

答:诗人三种状态:

①从前:在圣城快乐敬拜神。

②现在:在异乡被仇敌嘲笑。

③未来:信永生神与他同在。

2在圣经中找出关于可拉后裔的经文。

答:可拉后裔的经文

代上9:19可拉的曾孙、以比雅撒的孙子、可利的儿子沙龙,和他的族弟兄可拉人,都管理使用之工,并守会幕的门。他们的祖宗曾管理耶和华的营盘,又把守营门。

代下20:19哥辖族和可拉族的利未人都起来,用极大的声音赞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

可拉后裔诗:诗篇:42一49篇,84一85篇,87一88篇

应用二:

1总结诗人的从前、现在与未来的三种状态都是怎样的?

⑴从前——亲近神

①与众人欢呼称赞神

②领众人到神殿守节

⑵现在——渴想神

①切慕渴想朝见神

②心里忧闷又烦躁

③仇敌欺压还辱骂

⑶未来——称赞神

①仰望神——因神笑脸帮助

②称赞神——因神是我的神

③歌颂神——因神赐下生命

2在圣经中找出关于可拉后裔的经文。

①代上9:19——可拉的曾孙、以比雅撒的孙子、可利的儿子沙龙,和他的族弟兄可拉人,都管理使用之工,并守会幕的门。他们的祖宗曾管理耶和华的营盘,又把守营门。

②代上9:31——利未人玛他提雅是可拉族沙龙的长子,他紧要的职任是管理盘中烤的物。

③代上26:1——守门的班次记在下面:可拉族亚萨的子孙中有可利的儿子米施利米雅。

④代下20:19——哥辖族和可拉族的利未人都起来,用极大的声音赞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

⑤民26:10--11地便开口吞了他们,和可拉、可拉的党类一同死亡。那时火烧灭了二百五十个人,他们就作了警戒。然而可拉的众子没有死亡。

五、诗篇浅解

诗篇42,43篇

  从两首诗中重复的叠句(诗四十二5、11,四十三5)和共通主题看来,这两篇原本应该是一篇,但似乎没有人知道为何后来会一分为二。可拉是哥辖的孙子,可拉因背叛神而被杀(民十六章)。不过,他的子孙逃过了审判(民十六11),成为圣所里带领敬拜的人(代上九19起,二十六1-19)。他们的名字也出现在诗篇第四十四至四十九、八十四、八十七和八十八篇的标题中,请参考第三十九篇的引言。有人认为这两篇诗与押沙龙的叛变有关,但第6节所描写的地理环境太偏北了,因为大卫是在约旦河的玛哈念扎营的,但是我认为诗人关于在(6)节的经文,不是强调地域,而是在强调上帝给以色列百姓的恩典,因为约旦地是约旦河流域,是以色列的母亲河,黑门岭是约旦河的发源地,也是迦南地北界,米萨山地址不详,(7--8)通过对波涛大浪的描写,来形容上帝对选民的爱。诗人显然是一个被流放到异域的利未人(诗四十三1),当时有外邦人压迫他,质疑他的信仰(诗四十二3、10,四十三2)。他是一个敬拜领袖,向来在指定的节日中,带领朝圣者到耶路撒冷去(诗八十四7;出二十三14-17,三十四18-26;申十六1-17)。如今又到了该上路的时候,但他不能离开,这使他感到很忧伤,因为他觉得神忘记了他(诗四十二9,四十三2)。在诗中,他二十次称神为“El”或以罗欣(Elohim),只有一次称他为耶和华(Jehovah,四十二8)。这两篇是非常个人的诗篇,诗篇内超过五十个人称代词。诗人与神理论时,徘徊在信心与绝望之间,起伏不定。他五次向神发问,期望知道为何神不帮助他。我们看见他经过了三个阶段,才得到胜利和平安。

①渴慕神:42:1--5)②想念神(42:6--11)③信靠神(43:1--5)诗42篇、朝见神)

一、思考应用

(一)思考

1这是谁的的诗歌?交给谁?题注

2诗人对神说他是如何切慕神的?他心所渴想的神就是怎样的神?他是如何迫切等候神的呢?1/3

3诗人从前与众人前往哪里?目的是什么?用怎样的态度?诗人在追想这些事的时候心情怎样?诗人问了什么?他是如何调节怎样的状态的?4/5

4诗人说他的心忧闷所以他要怎样纪念神?6/8

5诗人要对说什么?诗人的仇敌怎样对待他的?9/10

6诗人问了什么?诗人为什么说应当仰望神?11

(二)应用

1总结诗人的从前、现在与未来的三种状态都是怎样的?

2在圣经中找出关于可拉后裔的经文。

二、读经大纲

《朝见神》

(一)渴想神——因神永生  1---3

1、心态——如鹿切慕溪水

2、迫切——及时朝见神呢

3、动作----以眼泪当饮食

4、环境----你的神在哪里

(二)纪念神——因神喜乐  4---5

1、回想以往——敬神之乐

(1)神

①与圣民同往

②领民到圣殿

(2)民

①欢呼称赞

②共同守节

2、现今状态——弃神之苦

(1)心——极悲伤

(2)行——当仰望

(3)口——要称颂

(三)感恩神----因神施爱  6----8

1、纪念神的应许

2、纪念神的施爱

3、纪念神赐生命

(四)仰望神----因神荣耀  9---11

1、是磐石----仇敌欺压

2、是荣光----仇敌受羞

三、思考解答

1这是谁的的诗歌?交给谁?题注

①可拉后裔。

②交与伶长。

2诗人对神说他是如何切慕神的?他心所渴想的神就是怎样的神?他是如何迫切等候神的呢?1/3

①如鹿切慕溪水。

②永生神。

③昼夜以眼泪当饮食。

3诗人从前与众人前往哪里?目的是什么?用怎样的态度?诗人在追想这些事的时候心情怎样?诗人问了什么?他是如何调节怎样的状态的?4/5

①神的殿里。

②守节。

③欢呼,称赞神。

④心极其悲伤。

⑤诗人问:"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

⑥应当仰望神,因神笑脸帮助他,他还要称赞神。

4诗人说他的心忧闷所以他要怎样纪念神?6/8

答:从约旦地、从黑门岭、从米萨山记念神。

5诗人要对神说什么?诗人的仇敌怎样对待他的?9/10

①说:“你为何忘记我呢?我为何因仇敌的欺压时常哀痛呢?”

③敌人辱骂他,好像打碎他的骨头,不住地对他说:“你的 神在哪里呢?”

6诗人问了什么?诗人为什么说应当仰望神?11

①诗人问:"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

③神是他脸上的光荣,是他的 神。

四、应用解答

应用一:

1总结诗人的从前、现在与未来的三种状态都是怎样的?

答:诗人三种状态:

①从前:在圣城快乐敬拜神。

②现在:在异乡被仇敌嘲笑。

③未来:信永生神与他同在。

2在圣经中找出关于可拉后裔的经文。

答:可拉后裔的经文

代上9:19可拉的曾孙、以比雅撒的孙子、可利的儿子沙龙,和他的族弟兄可拉人,都管理使用之工,并守会幕的门。他们的祖宗曾管理耶和华的营盘,又把守营门。

代下20:19哥辖族和可拉族的利未人都起来,用极大的声音赞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

可拉后裔诗:诗篇:42一49篇,84一85篇,87一88篇

应用二:

1总结诗人的从前、现在与未来的三种状态都是怎样的?

⑴从前——亲近神

①与众人欢呼称赞神

②领众人到神殿守节

⑵现在——渴想神

①切慕渴想朝见神

②心里忧闷又烦躁

③仇敌欺压还辱骂

⑶未来——称赞神

①仰望神——因神笑脸帮助

②称赞神——因神是我的神

③歌颂神——因神赐下生命

2在圣经中找出关于可拉后裔的经文。

①代上9:19——可拉的曾孙、以比雅撒的孙子、可利的儿子沙龙,和他的族弟兄可拉人,都管理使用之工,并守会幕的门。他们的祖宗曾管理耶和华的营盘,又把守营门。

②代上9:31——利未人玛他提雅是可拉族沙龙的长子,他紧要的职任是管理盘中烤的物。

③代上26:1——守门的班次记在下面:可拉族亚萨的子孙中有可利的儿子米施利米雅。

④代下20:19——哥辖族和可拉族的利未人都起来,用极大的声音赞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

⑤民26:10--11地便开口吞了他们,和可拉、可拉的党类一同死亡。那时火烧灭了二百五十个人,他们就作了警戒。然而可拉的众子没有死亡。

五、诗篇浅解

诗篇42,43篇

  从两首诗中重复的叠句(诗四十二5、11,四十三5)和共通主题看来,这两篇原本应该是一篇,但似乎没有人知道为何后来会一分为二。可拉是哥辖的孙子,可拉因背叛神而被杀(民十六章)。不过,他的子孙逃过了审判(民十六11),成为圣所里带领敬拜的人(代上九19起,二十六1-19)。他们的名字也出现在诗篇第四十四至四十九、八十四、八十七和八十八篇的标题中,请参考第三十九篇的引言。有人认为这两篇诗与押沙龙的叛变有关,但第6节所描写的地理环境太偏北了,因为大卫是在约旦河的玛哈念扎营的,但是我认为诗人关于在(6)节的经文,不是强调地域,而是在强调上帝给以色列百姓的恩典,因为约旦地是约旦河流域,是以色列的母亲河,黑门岭是约旦河的发源地,也是迦南地北界,米萨山地址不详,(7--8)通过对波涛大浪的描写,来形容上帝对选民的爱。诗人显然是一个被流放到异域的利未人(诗四十三1),当时有外邦人压迫他,质疑他的信仰(诗四十二3、10,四十三2)。他是一个敬拜领袖,向来在指定的节日中,带领朝圣者到耶路撒冷去(诗八十四7;出二十三14-17,三十四18-26;申十六1-17)。如今又到了该上路的时候,但他不能离开,这使他感到很忧伤,因为他觉得神忘记了他(诗四十二9,四十三2)。在诗中,他二十次称神为“El”或以罗欣(Elohim),只有一次称他为耶和华(Jehovah,四十二8)。这两篇是非常个人的诗篇,诗篇内超过五十个人称代词。诗人与神理论时,徘徊在信心与绝望之间,起伏不定。他五次向神发问,期望知道为何神不帮助他。我们看见他经过了三个阶段,才得到胜利和平安。

①渴慕神:42:1--5)②想念神(42:6--11)③信靠神(43:1--5)

凤凰山畲族招兵节集凤凰山畲族文化之大成,它涵盖了畲族的宗教信仰、神话传说、宗谱、语言、民歌、舞蹈、武术、音乐、服饰、饮食、迁徙等内容,从多个方位展示凤凰山畲族原生形态文化的面貌。 招兵节属于氏族神灵的宗教活动,它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定时、隆重和神圣。

畲族宗教信仰是以氏族神灵与世俗神灵相结合为崇拜物件的多神崇拜,但以信仰道教文化为主。

畲族先民在宗教信仰上,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都曾经历自然的原始崇拜阶段,相信万物有灵,拜祭山神、水神、石神、树神、田头伯爷、山地伯爷、灶君等。凤凰山每个畲村,都在村的水口处建老爷宫,供奉“三山国王”、协天大帝、感天大帝或打猎仙师、龙尾爷、青龙爷等神祇。但是,畲族尤其注重氏族神灵的祖先崇拜。畲族之所以认同道教,是因为它和畲族的原始信仰“盘瓠”信念相同,而且相信和它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它并不是企望成仙,长生不老,而是认为人们应该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才能解救自己,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以人为本”。因此,畲家向来不认同因果报应,不建佛寺,畲民不当和尚,只在村的祠堂中供奉大慈大悲的慈悲娘娘观世音菩萨。

招兵节作为畲族崇拜道教文化的主要表现,可以从整个招兵节活动的氛围来证实。

一、是祠堂大厅所置的招兵神坛,其横匾是“闾山法院”,左联:闾山断案集千祥,右联:王母驱邪迎百福。左右联的字分别用红、浅黄、深黄、深蓝、浅蓝、浅红和黄蓝等颜色书写。坛内还设其他福主神位。

二、是祠堂大厅正面和左右两侧悬挂九帧直联神像,每帧上、中、下有三个神像,其中正面三帧从左至右顺序是:①天尊、李奶(三姐)、杨仙师。②张天尊、陈奶(四姐)、恭仙师。③梁天尊、林奶(九姐)、刘仙师。左侧三帧从上往下是:王母娘、点兵师、左头陀。右边三帧从上往下是:闾山殿、唐葛周、右头陀。

三、是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纸制成旗,代表所要请的各营兵马:东营九夷兵(蓝色),南营百蛮兵(红色),西营六戒兵(白色),北营五狄兵(黑色),中营三秦兵(**),左营天仙兵(浅蓝),右营地仙兵(黑),本地佛祖(即开山祖)(浅红),雷姓法师法广(深蓝)。在蓝姓畲村举行时,应为蓝姓法师。

四、是师公吟诵经文计有:《奉请招兵书》一本、《奉请生魂书》、《光明宝忏》一部、《消灾经文》一卷、《普庵福师光灯谢土真经》一卷、《诸品经卷》一部、《安灶君经文》一卷、《安龙镇宅宝忏》全卷、《安井经文》一卷、《三奶夫人国母娘娘经》一卷等24本经书和9册表文。在起师请神时首先吟诵经文:“一声龙角胜洋洋,启告三清神玉皇,三清玉皇高上帝,太上五灵神老君,王母七千众神将,闾山三宫神九郎……东宫东殿、南宫南殿、西宫西殿、北宫北殿、中宫中殿游仙走师神敕符……上界张天尊,中界梁天尊,下界李地尊,太上道德星君,北极紫薇神老君,南斗六字星,北斗七元君,日月两星君,诸天子,王天斗府满汉众星君……”。

凤凰山畲族招兵节活动,包含了粤北、闽、浙、赣、皖等地畲族现今保留的祭祖、请祖、奏名传法的祭祀仪式和清醮道场、禳灾型法事等相关情节和场面。

招兵节师公有茅山和闾山两颗印。相传,安徽句容县的茅山为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派别。畲族的先祖,不仅有闾山之术,还兼炼得茅山之术。闾山法院神坛中,供奉的陈靖姑师公,相传是陈奶娘学法于闾山,拜许真君为师,学得设醮法,斩蛇精、破洞的缩地腾空,驱瘟祛病,扶胎救童等法术。因此,畲家人把她尊为神仙,请她来庇佑畲村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招兵节虽以道教文化为主,但也兼融佛教文化。如在招兵神坛中,坛内还分别供奉风伯雨司五湖四海龙王神位,敬请来临慈悲娘娘神位、千王万臣本境合乡福主、星君爷像、释迦牟尼像。师公吟诵经文中的“瑜伽海会,释迦如来三宝,三教八比大将军,观音菩萨,普贤祖师,阿秀罗王”,本村诸神祇,△△△大班师主,小朝师爷,带领仙童姊妹,神九郎,射猎师公;高龛慈悲娘娘,水口龙宫福主公王,宫角七圣娘娘,水口凹杨太伯公,芹菜湖石岩前玄天上帝、真武帝君,甲坑宫飞天大王,甲溪岗关圣帝君……△△△村,村上至溪源,下至水口,合境之内,福主公王、土地神明,天地父母等众位神祇,本村信主各户奉祀之龙神、门神、户尉,檐前使者,五帝烟主司命帝君…… 畲族文化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施联朱教授在《面向21世纪畲族历史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中指出:“盘瓠传说本身纯属荒诞无稽,是不可信的。但作为神话传说以反映一个民族的原始图腾崇拜则是科学的,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

盘瓠传说在畲家世代相承,广为流传。畲族称盘瓠作“忠勇王”。凤凰山畲族称“护王”、“驸王”;闽东、浙南畲族称“龙麒”、“盘护”、“高皇”;江西畲族称“盘瓠”;安徽畲族称“龙猛”。盘瓠的原型构成有“龙犬”、“鱼龙”、“龙与麒麟”等诸多说法,这是畲族原始图腾崇拜观念的形象化表现形式。也正是盘瓠传说和祖先崇拜,形成了畲族最原始、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氏族宗教的神灵。

我们认为,招兵节的原生动因,是畲族自古信仰基础的传承,它贯串着畲族的图腾崇拜信仰物——驸王的生平业绩。它所请的是“天兵天将”、“六丁六甲”诸神仙,所颂扬的是驸王为国为民,在国家危难之际,不怕牺牲,只身渡海取番王头的救国壮举,从而展示了驸王茅山学法的神威,以缅怀过去,祈求现在,希冀美好的未来和增强民族凝聚力。恭请驸王下凡来畲村,庇佑畲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子孙人丁兴旺。正如祠堂前楹联所表达的“清香明烛缅先祖,甘茗美酒敬驸王”的宗旨。

在招兵节仪式中,我们可多处见到突出畲家氏族神灵地位。如在法事中供奉氏族过程中重现畲族先祖驸王坐龙坛,学法于闾、茅二山等情节。在请神时,师公捧祭品跪拜,掷筊杯恭请驸王等众神灵,吟诵驸王的丰功伟绩;同时,神龛横桌上摆放列祖列宗牌位。这说明招兵节与祖先崇拜的紧密联系。 凤凰山是全国畲族世代流传的始祖开基地和民族发祥地,凤凰山畲语也因此引人瞩目。凤凰山畲族人口虽少,而时至今天,居住于凤凰山两端的畲族所使用的语言,仍然属于除了广东省惠东等四县畲族外,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即全国99%以上畲族所使用的语言。长期从事畲语和汉语闽方言研究的游文良先生,将全国畲族五个聚居省的畲语划分为9个语区13个代表点作比较研究,其中,凤凰山区被列为1个语区2个代表点,他认为“从历史的角度说,凤凰山畲语是由隋唐时期的古畲语底层成分,宋元时期的汉语客家话中层成分,现在的汉语潮州闽南话和丰顺、潮州客家话的表层成分结合而成的,它是一种多层面的语言成分的结合体”。凤凰山畲语的古老,在于它包含了一部分源于古越语、古苗瑶语成分,特别是其中有一些是现在闽、浙等省畲族没有保留下来的古畲语成分;还包含了一些古汉语成分和一些至今尚不明来源的古畲语成分。凤凰山畲语是丰富而复杂的。它是现代畲语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个地方方言,因此,研究凤凰山畲语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经我们初步考证,凤凰山古畲语的“底层词”有近百个,兹择要列举如下。

畲族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在这次招兵节活动中,畲族师公吟诵经文时都使用畲语。这种畲语除借用汉字外,有的是汉字所不能代替的,因此,他们只能采用自造字的办法来弥补,并且约定俗成,大家都能理解和接受。尤其是经文,由于师公是家族的世袭传承,因而不少经文是靠上辈师公的口授和下辈的死记硬背来完成,所以里面的古畲语“底层成分”含量更高。 众所周知,语言产生音乐。凤凰山畲语是“多层面的语言成分的结合体”和“多来来源语言成分的混合体”。因此,在语言中,它具有明显的特点。具体表现是:

在声母方面,潮州畲语共有16个(含零声母),比潮州方言少2个;丰顺畲语共21个(含零声母),比潮州方言多3个。

在韵母方面,潮州畲语有56个,比潮州方言的61个少5个,其中单母音韵母6个,复母音韵母13个,鼻音尾韵母19个,塞音尾韵母18个;丰顺畲语有62个,比潮州方言多1个,其中单母音韵母6个,复母音韵母15个,鼻音尾声韵母21个,塞音尾韵母20个。

在声调上,凤凰山畲语有6个调类。编码代号为1、2、3、6、7、8,它与汉语在声调调类的对照是:1阴平;2阳平;3上声;6去声;7阴入;8阳入。它既与现代汉语北京方言的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调类不同,也与汉语潮州方言的1上平;2上上;3上去;4上入;5下平;6下上;7下去;8下入的8声调类不同。

在词汇和语法上也与汉语潮州方言和汉浯客家话存在一些差异。

畲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他们“以歌传言”、“以能歌为荣”。唱畲歌是他们主要的文化娱乐活动。这样,再加上畲语所具有的特点,畲歌更具强大的生命力。虽历经千余年,时至今天,在潮汕一带,民间仍流传着历史上的“唱畲歌仔”、“逗畲歌”的美誉。如汉学大师饶宗颐总纂的《潮州志新编第八册·风俗志卷八·娱乐种别》中,多处载述畲歌和潮州文化的关系,指出,“潮州的土著,陆为畲民,水为蜑户,畲歌本来是潮音的老腔老调,而蜑歌却是最原始与它有影响的东西”、“畲歌蜑歌是最纯粹地方性的潮歌,亦为潮歌的主流。今日的潮州民谣,犹有概称作畲歌的。当外来各种戏未入潮境以前,关戏童所唱的尽为畲歌蜑歌,当诸戏接踵而至,潮音戏萌蘖之际,所唱的戏曲,仍多畲歌”,“潮州土著,本多畲民,所有歌词留传后世甚伙”、“惟词旨表现,不离跋杯与画符,不问医生问鬼神,其举措似未开化。于今潮民尚多此习尚”。“畲歌犹是畲民插秧的歌,盖劳者感咏,所以忘倦。潮州人效法他,遂播于全境。”《澄海县志》载:“畲歌触物兴怀,连类见义,咏叹*液,有使人情深而不能自己者,其词意雅俗非所论也。”周硕勋编的《潮州府志》指出,“村氓歌唱,多有声无字,咸矜新调,名曰畲歌”。陈坤的《岭南杂事诗钞》说:“畲歌唱出语音殊,调愈翻新曲愈孤;促管繁弦多悦耳,几曾辨别正声无。”这些史籍记载,充分说明了畲歌在潮州歌谣中的主流地位。

招兵节活动时,畲族师公正是用畲语所具有的特点,按经文中的叙事、劝世、抒情、神曲等情节,用喜、怒、哀、乐和抑扬顿挫的节奏吟诵,这就是地地道道的原生形态畲歌。笔者在2005年有幸与潮州市群艺馆领导一起赴浙江参加景宁畲族自治县举办的《中国畲乡·“三月三”歌会》,在会上及会议期间与闽、浙族亲的交流对歌中,经参加歌会的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杜亚雄博士鉴定,认为全国的畲歌,不同地域各自有一个音调,而凤凰山畲歌的音调最原汁原味,它受其他的地方方言影响小。在《凤凰山畲族文化》一书中,我们已对畲歌作了专门论述,发掘、收集和整理了一批畲歌,为印证凤凰山畲歌的源流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畲族是一个能舞的民族。畲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多姿多彩。有纪念祖宗的祭祀舞蹈,迎神驱鬼祈福的祈福舞蹈,醮明祭祀舞蹈,丧葬安灵舞蹈和表现生产劳动的舞蹈等。参加舞蹈人数,由舞种决定,有单人独舞,双人、三人、四人合舞和多人参与群舞的。

畲族在各种祭祀活动中,分文场和武场两种。而招兵节活动则是融会了文场和武场。如师公在起师、请神时,是以清唱为主的文场,声音轻柔缠绕,钟鼓相伴,在唱中时而伴以碎步绕圈,动作幅度小。但到请兵、招兵,驱邪时,则边唱边舞,手舞足蹈,大锣大鼓交作,龙角嘶鸣,气势磅礴,动作幅度大,舞步粗犷豪放,强劲有力。畲家人称这一优美舞姿为“猎步舞”,展示和再现先祖驸王上山打猎时的矫健动作。武场是畲族师公的强项。

神秘的“手诀”。相传,自古以来,畲村普遍流传鬼邪有五通鬼、天吊鬼和伤亡鬼等的鬼魂幽灵。因此,招兵活动中师公在驱邪一项中,务必施行法术驱逐鬼魂幽灵,采用各种不同的手势,这种不同手势统称“手诀”,俗称“雷诀”。据祖辈相传,“手诀”计有“藏身诀”38种,“打鬼诀”4种,“吊楼诀”2种,“罗房诀”2种。在“雷诀”中,因不同的“手诀”则行法功能也不同。在招兵中,师公的基本步法是罡步,而最具法术灵威的是奶娘踩罡的行罡布法。在行罡步时,以打击乐为主,音乐相伴,气氛庄严。

招兵节活动突出表现了畲族的“铃刀舞”。师公在表演时,手执一把刀柄穿串着若干铜钱的铃刀,在请神、赏兵、祭符等情节中,师公用单边肩和手,头顶桶盘,脚步快速地颤抖,忽左忽右地转动,使铜钱响声起着节拍作用,舞姿优美。 饶宗颐在《潮州志》中指出,“今日潮音戏中尚有畲歌的成分存在,如《桃花过渡》的桃花姐与渡伯斗畲歌全段,以及喜戏中穿插的旦角打诨,那种‘扣子调’,都是畲歌的形式”;“现在的潮州戏中的音韵,仍以畲歌为主流。畲歌中多道情打趣,述古之什,亦辄和潮音戏有交流的影响”;“我写的《关于潮音戏源的考证》,便指出它是畲歌、蜑歌、秧歌、正音、秦腔、汉调……的混合体。而潮音戏的音乐,当然亦是各种地方音乐的混合体”。

相传,先前的畲族器乐,只有师公在祈雨、祭祖、请神、驱邪道场演奏的鼓乐和在婚丧喜庆场合的鼓吹乐两种,至明代,才与外来诸戏剧、音乐融合。正是从那时起,凤凰山畲村都组建锣鼓班,配齐潮州锣鼓乐所需的鼓、苏锣、斗锣、深波锣,钦仔锣、摇琴、白字头弦(二弦),椰胡(胡弦)、唢呐、笛、箫等30多种乐器。平常闲暇时,几个人凑合一起,就可拉弦作乐。其乐调有轻六、重六、活五等。乐谱有“抛网捕鱼”、“寒鸦戏水”、“平沙落雁”、“柳青娘”和佛堂音乐“南海赞”、“大海慈航”等。值除夕、过年、村神会日等大节日,就出动锣鼓班。在招兵期间,锣鼓班担负迎来送往和配合师公的各项仪式活动。 据史籍载,畲族向来有习拳的好传统。很早以前,畲家便擅长武术。自唐代以来的一千多年封建时代,战争不断,社会动荡,畲族人民在抵抗外侮斗争中,充分显示了他们高超的武艺,出现多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雷万兴、蓝奉高、许夫人、蓝松三等。《潮州志》载,蓝松三是明嘉靖年间的广东大埔畲汉义军首领。相传他创有高超的“蓝技拳”,流传于闽南、粤东一带,其套路有“四步”、“削竹”、“云眉”、“中拳”等二十多种。

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保护村寨安全和健身,凤凰山畲村都设练拳馆,聘请名师任教。昔时,村中男女皆参加,遇与外村械斗,男女皆出动。后来只有男子参练。直到20世纪30年代,此风仍行。成年男子都各练一套路拳艺,以供出外谋生时防不测。

在招兵活动中,村里挑选那些身强力壮、拳艺较高的男子做武士,他们个个头扎蓝色头巾,身穿**大褂,腰束红布条,手提长矛、铁尺、双刀等十八般兵器,个个雄赳赳,气昂昂,甚是威武。他们列队恭候祠堂前两旁,随时听候师公的调遣,并担负维持整个活动治安秩序的任务。 凤凰山畲族,向来有传统的民族服饰。早在唐代就有“左衽椎髻”的载。据载,至明代,闽、浙、粤、赣等地畲族服饰基本相同。男女“无寒暑,皆衣麻”,“通无鞋履”,或扎绑腿。妇女仍流行椎髻卉服,即头饰高髻,衣服花边。在发式上因地域不同和婚嫁与否而有差异。如明《永乐大典·潮州府风俗》载,“郡州县,其地曰白笼窑,曰水南,去城不五七里,仍外操一音,俗谓之‘不老’。州之旧俗,妇女往来城市者,皆好高髻,与中州异,或以为椎髻之遗风”,即可印证。文中所指白笼窑、水南地名,今为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辖内的白陵輋、白石村、水吼坑和草岚武山一带所居住的雷厝山、灯心关和草岚武村畲族村民。

自古以来,织布和织彩带是畲家妇女的优良传统,他们大多从少年时就学织布织彩带,并常以彩带的优劣来衡量姑娘手艺的高低。旧时,畲民的衣料主要是各家自行纺织和用蓝靛染色的麻织物。各家各户自种苎麻,有纺车,妇女在农闲时,用手工将麻浸漂后分成丝,捻成线,织布,织彩带,染色制成衣,家中年老妇女一年四季撕麻捻丝,为家人准备衣料,故“无寒暑,皆衣麻”。这一手艺一直传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如山犁村,在20世纪40年代末,仍见村中老年妇女忙着撕麻、捻线织布。

畲族妇女传统衣服相当讲究。明清时期,最常见的妇女服饰为黑色,向右开襟,衣领与袖管皆绣花边,胸前偏右,绣一朵有百鸟朝凤凰和如碗大的草木花卉图案,胸前偏上方,裰两粒红绒球,中间镶各种料珠。至于婚嫁服饰,品质更讲究,要用绸衣、灰绸或红绸裙子。平时日子,妇女多穿粗布衣衫,节日或外出做客时才穿新衣。

鞋呈黑色,布底,平鼻,秃头,阔口,两侧与前头均绣花。

发式,历来较保守。已婚妇女通常梳一扁圆髻,紧贴脑后,罩以黑色髻网,插支银簪。少女则梳一条辫子,从前顶圈脑后,束一红色或红绿色苎麻线,斜扎脑顶与辫子平行。

男子传统服饰较为简单,常穿青黑或蓝色的大襟布衫。其款式是对襟,无领,只在领口镶蓝布。两肩上衬有棉布“搭肩”。苎布衫分长袖和短袖,夏装和冬装。

凤凰山畲族的服饰,大约保留至清末。原因一是清廷为强化其统治,曾下令禁止穿其他少数民族服装。二是因人数少,外出穿民族服装,常被人讥笑。最后是老人逝世时,如妇女的服饰要陪葬,有的被丢掉,这样久之就失传了。但老年妇女的发式,则保留至20世纪80年代。

在招兵节期间,畲家人人衣着款式新颖的传统民族服装,彩带五彩缤纷,可称是畲族服饰的大展演。先是祠堂悬挂的数百个神像服饰各异。其次是表演者的服饰,如师公先是穿长衫,外面披着绣有各种图案的袈裟,头戴红帽,随后又按仪式更换不同服饰。三是全村男女老少都打扮一新,穿戴各人自制的服饰,整个场面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 潮州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十分丰富。它融合了畲族先民的腌制、吃生、糍粑、包馅等习俗,饮誉海内外。

平常日子,畲家以咸腌菜当家,粗菜淡饭。但在招兵节时,每家每户都必办鸡、肉、鱼等供品祭祀先祖,筹办丰盛的佳肴款待亲朋,菜式繁多、琳琅满目。每户要拿出制作潮州名菜所必备的色、味、香、形烹调技艺。因为届时每户都有不少亲朋好友前来做客。热情好客是畲家人的好传统。村中俗例认为,谁家客人来得越多,人缘就越好。请客人要用米质最好的茶籽糯作料,用杵臼舂后制成糯米圆,畲家人称“粿乳仔”。要在圆、鸡、蛋、鱼表面抹红色。在接待礼节上也颇讲究,如菜式上,一般每桌最少要有八盘菜四碗汤,俗称12菜桌。每家把事先准备的山珍、土特产,制成名菜宴请客人。在调换菜时,桌上的盘、碗应保持偶数,忌奇数。最先一道和最后一道菜应是甜品。对长辈和尊敬的友人,桌上方中央的一盘鸡肉,要摆设“四点金”,即把鸡头、翅膀、尾巴分别放在盘四周,中间放鸡肝、腱,放时鸡头朝上方,以示对客人的尊重。但“四点金”和肝脏只作为装饰品,不能享用。每户的客人,人数不等,少则十几人,多者几十人。对客人多的人家,要设主次桌,按辈分高低安排席位,对辈分高的和嘉宾,安排坐主桌,席位分别按东一大位、东二大位依序坐下,同时每桌要有一名主人作陪,担负筛酒、盛饭、挟菜等事宜。 由于历史原因,千多年来,畲族为了逃避战乱、饥荒和朝廷的强行迁徙等而不断的大迁移,逐渐成为今天的“大分散、小聚居”格局。

从经文中,我们可追溯到畲族迁徙的足迹。如“福州府古田县临水宫诸夫人,大奶夫人陈四姊,小奶夫人李三娘,林岳山头林九姊……”,“南剑州游溪沙县朱满屘姑、朱记一娘、朱记二娘、公爷朱法胜……”,“漳州府龙岩县石子岗顶凉伞树下得道、上界金殿紫衣菩萨……”,“河南成祖师,河南成本师”,“南岳楼台瑞生师,九重山背重引师”,“福建连城蓝法清师公”等。这些资料为我们研究畲族族源提供了线索。

诗篇44篇的历史背景如下:

从第四十二篇诗篇开始便进入了卷二,卷一的时候,我们看到背景资料介绍基本上都是写——大卫的诗。但是,这篇诗的背景资料介绍告诉我们,这是可拉后裔的训诲诗。这个可拉我们并不陌生,出埃及的时候,在旷野的路上有人因反对摩西而被神惩治,让地开口把他们吞了下去,所说的就是这个可拉。

摩西刚说完了这一切话,他们脚下的地就开了口,把他们和他们的家眷,并一切属可拉的人丁,财物,都吞下去。这样,他们和一切属他们的,都活活地坠落阴间。地口在他们上头照旧合闭,他们就从会中灭亡。

看到上面的经文,我们或许会以为可拉的后裔已经全部都除灭了,其实,可拉的后裔并没有全部被除灭,在后面的经文里就告诉了我们。然而可拉的众子没有死亡。存留下来的可拉的后裔竟然还承担了很重要的工作守门与歌唱。

代上9:19可拉的曾孙,以比雅撒的孙子,可利的儿子沙龙,和他的族弟兄可拉人都管理使用之工,并守会幕的门。他们的祖宗曾管理耶和华的营盘,又把守营门。代下20:19哥辖族和可拉族的利未人都起来,用极大的声音赞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在大卫的诗班里,有一位叫希幔的,他是三位诗班班长之一,他就是可拉的后裔。

还有,撒母耳也是可拉的后裔。可见,神并没有因为可拉的错误就永远记恨在他后裔的头上,而是既然已经审判过了,就永远的丢在了深海里不再纪念。可拉的后裔也很好,并没有因为神曾经严重的惩治过他们的先祖,就对神怀有怨气,他们知道神的惩治是对的,他们仍然欢欢喜喜的颂赞神,尽心尽性地服事神。

这篇诗是可拉后裔的训诲诗,但是,我们并不能肯定这篇诗就是可拉后裔所写。有可能是可拉后裔写的,也有可能是大卫或是其他某人所写,然后交由可拉的后裔唱出来。

诗篇42篇《朝见神》

一、思考应用(一)思考1这是谁的的诗歌?交给谁?题注2诗人对神说他是如何切慕神的?他心所渴想的神就是怎样的神?他是如何迫切等候神的呢...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