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姓来源
请问叶姓的来源 叶姓起源及历史:
1、为出自芈姓沈氏,为帝颛顼的后裔。传说,帝颛顼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女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裔鬻能做过周文王的老师。后来周成王封鬻熊的曾孙熊绎在荆州山(今湖北省西部)一带建立荆国,定都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后迁都子郢(今湖北省江陵),改国号为楚。春秋时,楚庄王的曾孙戌,在楚平王时任沈县(今安徽省临泉县)尹,又称沈尹戌。他的后代中有人以沈为姓。楚昭王封沈尹戌的儿子沈诸梁(字子高)于叶(今河南省叶县南旧城),称为叶公。叶公曾平定白云胜的叛乱以复惠王,有功于楚,得封南阳,获赐爵为公,后退休于叶。其后人便以邑为姓,称叶氏。其得姓始祖为叶公叶诸梁。
2、据《姓氏考略》记载,我国古代的所谓南蛮(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之中,也有以叶为姓的。春秋时吴国的叶雄就是南蛮叶姓的后代。
3、少数民族叶姓:
清满洲叶姓。据《清朝通志・氏族略》说满族有叶氏,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纳喇氏、叶赫氏、叶赫勒氏中均有改姓叶氏者。清初将领叶臣、叶克书均为满族。
彝族叶姓。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彝族支系繁多,多数自称“诺苏”、“纳苏”、“聂苏”等。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彝族。彝族有自己的姓氏,《巍山彝族姓氏分布调查》中显示,所查云南巍山彝族83771人中,共有149个姓氏,其中有叶姓,但人数不是很多。
德昂族叶姓。德昂族是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渊源于古代的“濮人”。史书中记载的“茫蛮部落”即为德昂族的先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崩龙族。1985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改名为德昂族。主要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县和临沧地区的镇康县,与傣、景颇、僳僳、佤、汉等民族交错而居。崩龙族原有自己的姓氏,但进入20世纪以后,即采用汉姓,据《德昂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书称,云南潞西县三台山德昂族民族乡邦外村有“海”氏改称叶姓者。
另外,蒙古、土家族、锡伯族、保安、回、苗等民族均有叶姓。
元代以前
得姓之后的叶姓人,最初发展很缓慢,见于史籍的叶姓名人也不是很多,臧励禾《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的叶姓名人仅有叶子韶一人;《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收录的唐代以前名人也只有叶万椿、三国吴人叶雄、晋人叶谭、叶子韶4人,而叶万椿还是为淮南王刘安所遇群仙“八公”之一的“自号”,并非一定姓叶;叶雄是叶调国叶氏后裔。因此,关于叶氏的迁徙情况只能从现存的一些谱牒资料中窥知端倪。据清光绪六年(1880年)南阳堂《叶氏族谱》记载,自叶公起,叶姓族人多代出河南。叶姓始祖沈诸梁,居于春秋时楚国叶地(今河南省叶县南),直至终老。叶公生有二子:长子名重,为周楚邑令,配樊氏,生凝,为楚大夫;次子名才,袭父爵,字芈骝凸,号璧英,一子名盼,后为司马。其十一世叶淑和为秦代长沙(今属湖南)太守;二十世叶崇,为西汉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太守;二十五世叶颁,为长沙(今属湖南)太守;四十七世叶尤,字茂永,东汉时为太尉,居南阳(今属河南),分为六族。
叶姓族人的南迁始自东汉末年,始迁祖叶望。清光绪六年(1880年)的南阳堂《叶氏族谱》、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家乘》、浙江松阳《卯峰广远叶氏宗谱》均视叶望为叶氏南迁之始祖。
叶望,字世贤,雁门太守,汉末时为光禄大夫,灵帝时弃官归隐,人称“楼舟先生”。建安二年(197年)由青州渡江而南下,侨居丹阳之句容(今江苏省句容),为叶氏南迁之始祖。
叶望之后裔不断向外发展,分别迁到了浙江、安徽等地。浙江松阳《>>
“叶”这个姓氏的起源,或者说“叶氏”的由来是怎么来的? 叶氏源自河南叶县 叶姓源出主要有三:一是以邑(国)为氏。春秋时楚国大夫沈诸梁(字子高)受封于叶邑(今河南叶县南旧城),人们称叶公子高,子孙遂以邑为姓,称叶氏,叶公被尊奉为叶氏得姓受氏始祖,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叶,原本音摄(shè),后来演变成树叶的叶(yè)音。 二是外族改叶姓。东汉时期有一古国,名叶调,故地在今天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者苏门答腊岛,东汉永建六年(131年)曾经遣使中国,建立友好关系,被赐以“金印紫绶”,其中留居中国者,多以叶为姓。另,南北朝时期,有个鲜卑王名叶廷,其后有人以叶为氏。北宋时西夏党项族中也有叶氏。清代满州八旗中的纳喇氏、叶赫氏、叶赫勒氏,都有改为叶氏的。 三是外姓改叶姓。
叶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关于叶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名流辈出叶业繁,绿树成荫言根深
出自芈姓沈氏,为帝颛顼的后代。据史书所载,帝颛顼的后裔陆终有一子名季连,赐姓芈。他的后裔鬻熊很有学问,作过文王的老师。后成王便追封其曾孙熊绎于荆山(今湖北西部)一带建立荆国,定国号为楚。春秋时,楚庄王有一曾孙叫戌,任沈县尹,有称沈尹戌。其后代就有人以沈为姓。沈尹戌后来任楚国左司马,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深得楚人敬重。楚昭王十八年战死沙场,昭王封他的儿子沈诸梁在叶(今河南叶县南旧城),称为叶公。叶公曾平定白公胜的叛乱以复惠王,有功于楚,得封南阳,更获赐为公,后委其事于子,而退休于叶。其后人便以邑地为姓氏,称为叶氏。由上可见,沈、叶本为同宗。是为河南叶氏。
据《姓氏考略》所载,在我国古代的所谓南蛮之中,也有以叶为姓的。如春秋时吴国的叶雄是也。
迁徙分布
叶姓始祖沈诸梁,居于春秋时楚国叶地(今河南叶县南),直至终老。秦代叶淑和,迁至长沙任太守;西汉叶宗,在颍川任太守、骠骑将军;47世叶尤,汉太尉,起于南阳,分为六族;53世叶望,东汉光禄大夫,灵帝时弃官隐居,后于献帝时渡江徙至居阳县(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北);55世叶琚,因任钱塘(今浙江杭州)令而在当地安家,后成为当地望族。57世分为三支:叶游,徙福建宁府建安县;叶愿,徙河南新安;叶俭,苍梧太守,徙浙江缙云。77世叶逵,自缙云迁湖州(今属浙江);79世叶刚,徙居江苏苏州;82世叶庄,居于汴梁(今河南开封);85世孙叶大经因元兵大举南下,流寓广东梅州曾井,为梅州叶氏始祖,其子孙散居广东、福建的许多地方。福建叶氏主要有两支:一为仙游古濑叶氏。一为漳州莲溪叶氏。自清代康熙末年开始,闽、粤叶氏陆续有移居台湾者,后又有不少人徙居海外。叶调国(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在东汉永建六年(公元131年)曾遣使到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叶调国人有来中国者,也就以叶为姓。他们多分布在东汉时南郡边界外。
台湾的叶姓人唬,在台湾进家姓中比在大陆要排得靠前,名列第二十位。台湾的叶姓经过两 三百年的繁衍后,主要以台北、新竹、苗栗、嘉义、台南抢救等地最为人多族盛。他们有两大支派。一支是仙游古濑叶氏,另一支是泉州莲溪叶氏,从源地来看前者来自河南,后者来自河北。但他们最初的发祥地都是河南的叶县。所以他们是同一先祖,以同一源地的。大陆叶氏迁台在致是在清康熙末年。从最先抵台开基始三百年来,他们在台的活动有如下纪录:康熙末年有叶姓入垦打猫东堡叶仔内庄;六十年,朱一贵率众起义,粤藉义民叶运成等人,居于下淡水港。乾隆初年叶五常入垦嘉义西堡永虞厝过沟庄;粤人叶古入垦港东中里在南一带乾隆末年,有叶埔入垦台北县汐止镇东山里鱼寮子等等。
堂号
崇信堂:宋朝时有翰林学士叶梦得,在朝廷南渡的时候,任江东安抚使,领兵分据江津,使金兵不得渡江。朝廷升他为观文殿学士,调他担任福建安抚使。他打败金兵50多次,官至崇信节度使。
叶姓是怎么由来的?人口数量多少?分布地区有哪些? 颛顼后人沈诸梁,又称叶公,叶公即成语“叶公好龙”中的叶公,原名沈诸梁,字子高,系春秋时期楚国左司马沈尹戌之子,才能出众,楚惠王时期被任命为楚国北边要邑叶邑的行政长官,因楚县尹通称为“公”,故称“叶公”。叶公在叶邑兴修水利,使当地的生存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叶姓邑人“莫不欣戴”。他平定白公之乱,身兼要职而不恋权位,激流勇退并归隐终老于叶邑。其后裔以邑为氏,叶邑成为叶氏祖地,叶公成为叶氏始祖。
叶姓发源于河南叶县,全国叶氏人口约660多万,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台湾、江苏、江西、四川、安徽、湖北、广西、河南和河北等地。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谢谢!
叶姓有多少人,叶氏来源是什么 叶问
姓叶的来源? 叶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四十九,在台湾排名第二十二。叶姓出自芈姓,是楚国贵族的后代。春秋时期,楚庄王的孙子沈尹戌在与吴国作战时战死,因此,楚昭王封他的儿子沈诸梁在叶,史称叶公。叶公在叶的时候,勤政爱民,公元前四百八十一年,楚国白公胜政变,劫持楚惠王,叶公率兵攻入楚都,平定了叛乱。后来叶国被灭,叶国子孙就用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叶。叶姓还有一个来源,是出自南蛮部落。南蛮有一个叶调国,有人来中原定居,就用叶作为自己的姓氏,三国时吴国都尉叶雄,就是叶调国子民的后代。叶姓开始主要在发源地河南发展,从叶氏族谱可以看到,从始祖诸梁到十四世叶淑和,一直住在楚国,十四世叶淑和,后来任秦国的长沙太守,到二十世叶崇时,任西汉□川太守。五十五世叶琚,开始到钱塘安家,叶氏发展到了浙江,五十七世的时候,叶游一支迁居福建,叶俭一支迁居浙江,叶愿留在河南,七十九世叶纲,搬家到了江苏,叶姓更是发展到了福建、广东。清朝康熙年间,叶姓开始进入台湾。叶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汴梁,梅州,长乐,陆丰,潮州,惠州,丹阳,□川,南阳,钱塘,建宁,新安,湖州,苏州,开封,固始,漳州等。叶天士,清朝名医,江苏吴县人,家族世代为医。他擅长治疗各科疾病,能灵活运用古法,处方精简,用药配伍有独到见解。著有《温热论》一书,对温病学的发展有所贡献
姓氏 叶 的由来? 叶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一。
寻根溯源
1、出自颛顼后裔。据《风俗通义》及《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资料所载,颛顼后人沈诸梁被封在叶(今河南叶县南旧城),其子孙以封邑为氏。
2、据《姓氏考略》所载,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日南郡(今越南境内)蛮有以叶为姓者。如春秋时吴国人叶雄即出此支。
3、其他源流。满族纳喇氏、叶赫勒氏、德昂族亥氏,台湾土著、彝、蒙、土家、锡伯、保安、回、苗等民族均有叶姓。
得姓始祖
叶子高。上古时代,颛顼的后裔陆终有六子,其中幼子名季连。季连的后裔曾做过周文王的老师,被周成王追封在荆山(今湖北西部)一带,立国为荆,定都丹阳,后迁都于郢,改国号为楚。春秋时,楚庄王曾孙戌,在楚平王时任沈县(今安徽临泉县)尹,其后人便以沈为氏。戌后任楚国左司马,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深得楚人的敬重。楚昭王十八年,在与吴军打仗时英勇战死,楚昭王遂封他的儿子沈诸梁在叶为尹。沈诸梁承其父志曾平定白公胜的叛乱以复惠王,为楚国立下大功,被封到南阳,赐爵为公,世人尊为叶公。于是其后人便以邑为氏,沈诸梁则被尊为叶姓始祖,因其字号子高,后人也习惯称其为叶子高。
繁衍播迁
叶姓主要发源地为河南。先秦时期,据《叶氏族谱》(沈诸梁一支)所载,沈诸梁之子叶重,战国时任楚邑令,叶重之子叶凝任楚大夫。秦汉时,叶姓后裔分居于今河南、湖南、山西、山东等地。如叶重四世孙任颍川(今河南禹县)太守,六世孙任长沙(今属湖南)太守,八世孙任雁门(今属山西)太守,九世孙任青州(今属山东)刺史。至叶望时由青州迁至丹阳句容(今属江苏),成为南迁始祖,后在南北朝时,发展光大了江苏的“下邳郡”。魏晋南北朝时的南迁是继叶望南迁后的叶姓历史上又一次南迁。据载,叶琚任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令,其子迁往福建建宁府建安县、河南新安、浙江缙云等地。隋唐时,叶姓有入居安徽寿县和安徽休宁的。这一时期的叶姓有了大的发展,人口大量增长。宋元时,叶姓因避金人之乱和蒙军南下,又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迁徙。江西、福建、广东又有叶姓入居者。《台北氏族略》中载有:“大别为二,一派为仙游古赖叶氏,世居雍州(今属陕西),五季之乱,举族流徙莫定(今属河北),至宋,卜居河南光州固始。后有叶炎会,随宋南渡,遂居仙游(今属福建)之古赖(今赖店)。其后分居地点,遍及漳、泉二州。另一派为州莲溪叶氏,世居河间府(今属河北),有子三人:颜、岂页、 。避金人之乱南渡,居漳州之莲溪。”明清时期,叶姓居福建、广东者有入居台湾的,后又迁徙到海外。叶姓经历了数千年的繁衍,此时已是足迹遍天下了。
郡望堂号
叶姓郡望主要有两个:1、南阳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2、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
堂号:
叶姓以“南阳”、“崇信”、“敦睦”、“点易”、“续古”、“继美”、“百忍”、“天叙”、“永思”、“裕”、“天秩”、“青枝”、“济美”、“崇本”、“双留”等为其堂号。
宗族特征
1、叶姓汉族支源仅有一支,颛顼为其传说祖先。2、叶姓继承祖先美德,以“敦睦”、“百忍”、“永思”、“崇本”为其堂号,训示子孙。叶姓族人中不乏宰相、画家、文学家之名流。3、字行辈份排序井然,字韵深远。如叶成忠所修《叶氏宗谱》,内有浙江叶姓一支字行为:“茂盛宗世万,嗣继启志成。”叶秋庭所修《叶氏家谱》,内有江苏叶姓一支字行为:“硕德缅先哲,宏谟发远枝,祯祥开南国,传烈绍西岐,孝悌绳其祖。”>>
叶姓的来源30字之 叶姓,中国姓氏之一,源自芈姓,颛顼为其远祖,尊叶公沈诸梁为始祖。望出南阳、下邳,堂号有下邳堂。
百家姓叶氏祖先是谁? 叶姓出自芈姓,先祖是楚国贵族。叶氏的来龙去脉,《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最为清楚:“叶氏,旧音摄,后世与木叶同音。《风俗通》:‘楚渖尹戌生诸梁,食於叶,因氏焉。’宋朝为着姓。”
除此之外,《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和《姓氏考略》等古籍,对叶氏的来源也有同样的记载。
从这些书里我们可以知道,叶姓人的祖先,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公族。春秋时期,楚庄王之孙渖尹戌在与吴国作战时阵亡,楚庄王封其子渖诸梁於叶(今河南叶县南),为公爵,史称叶公。此后不久,楚国发生了白公胜叛乱,渖诸梁率众平定。其子孙后代因此世袭爵位,统治该地无数年。后来由於诸侯纷争,叶被灭,国人便改姓为叶。
还有一支出自南方少数民族的叶姓。南方有个叶调国,有人来中原定居,就用叶作为自己的姓氏。三国时吴国都尉叶雄,就是叶调国子民的后代。
五代十国时闽灭亡后,闽国的王姓皇室为了躲避政敌的追杀,有一部分人取落叶归根之意而改姓了叶。直到今天,在东南沿海和海外的一些地方,还成立了王、叶联宗会,以示两姓的部分人曾是一家。
叶姓历史久远,姓氏的读音也发生过变化。早期,叶姓的“叶”字被读作“she”,后来才改读为树叶的“叶”字音
五家谱文献
1介绍:
作为中国宗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乘谱牒,亦称族谱、宗谱、家牒、家乘、世谱,概言之即家谱,因其专以特定姓氏家族的世系传承和人物事迹为中心内容的撰述特点,往往是古代封建宗法制度辨亲疏别贵贱的重要依据,一向受到历代名门望族的重视而不断以增补和修订,社会影响至为深远。
尽管钱氏得姓甚早,但其修撰家谱始于何时,今却无从可考。不过从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全面兴盛,谱牒之学泛为盈学,以致“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的史实来看,钱氏家谱至迟于此时即已出现,只可惜皆亡佚无存。现存钱氏家谱多修纂于清朝与民国时期,这些家谱大多有比较固定的体例和格式,一般包括谱名、谱序、凡例、谱论、遗像、恩荣录、先世考、族规家法、祠堂、五服图、世系、传记、族产、契据文约、坟茔、年谱、吉凶礼、艺文、名绩录、仕官记、字辈谱、续后篇、领谱字号等内容,其中谱名、谱序、遗像,先世考、世系、传记等都是最常见的内容,也是各种家谱的核心。对了解和研究这些家族支系的发展演变过程具有极高的现实和学术价值,可补正史之不足。
2家谱:
浙江桐乡州钱吴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清)吴学浚等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永怀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杭州钱塘沈氏家乘十卷,(清)沈绍勋辑,沈祖帛系增辑,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西泠印社铅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首都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江西吉安钱溪胡氏族谱及文献,(清)胡家璜等重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毘陵钱桥里金氏宗谱十二卷,(民国)金震一等续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雍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广东番禺金钱村候氏族谱不分卷,(清)侯子城志,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钱清北祠潘氏宗谱六卷,(清)潘沄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永言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江苏溧阳广德钱氏家谱不分卷,(民国)钱又选撰,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北保阳钱氏宗谱不详,(清)钱漱泉修,清咸丰八年(公元1859年)手抄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江苏南通崇川钱氏世谱不分卷,(清)钱华辑,清钞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辑本一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江苏南通崇山钱氏世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钱兆鹏修,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修,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至道光年间重修。现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江苏南通崇川钱氏世谱十二卷,首两卷、附钱氏一家言十二卷、末一卷,(清)钱元焕修,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享叙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南通钱氏宗谱七卷,首一卷,(清)钱炳川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锄绅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南通市图。
江苏镇江吴越钱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钱志遥等跋,清乾降十二年(公元174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吴越钱氏京江分支六修宗谱十二卷,首两卷,(清)钱铭盘、钱之善等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吴越钱氏京江分支七修宗谱十六卷,首四卷、末一卷,(清)钱止庸、钱之洤等纂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镇江润州南朱钱氏族谱十卷,(民国)邵凤翔等序,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射湖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钱氏宗谱十二卷,(清)钱潮海等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北湖草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毗陵钱氏宗谱十四卷,(清)钱世坤、钱德行等汇稿,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钱氏伯仲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五~八卷、第十卷。现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常州钱氏菱溪族谱十八卷,首一卷,(清)钱履荣等六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享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钱氏菱溪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民国)钱增伟等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享彝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
江苏溧阳钱氏家谱二十八卷,(民国)钱亨等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锦林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金匮吴越钱氏宗谱,(清)钱维城等编,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吴越钱氏五修流光宗谱十二卷,(清)钱人麟等修,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蔗川钱氏念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重庆市图书馆。
江苏无锡吴越钱氏清芬志十种,首一卷、末一卷,(清)钱日煦纂,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撷云阁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堠山钱氏宗谱六卷,首一卷、世谱二十二卷,(清)钱逸楼、钱子芬等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堠山钱氏宗谱十卷,世谱三十卷,(清)钱熙元等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堠山钱氏丹桂堂家谱四卷,(民国)钱基博编,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钱氏湖头宗谱,上卷八卷,下卷十卷,末一卷,(清)钱邵霖辑,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无锡钱氏湖头宗谱上卷八卷,首一卷,下卷一百○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有两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钱氏湖头宗谱两卷,(清)钱士炳等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十八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钱氏湖头分支马桥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附遗芳略二卷,(清)钱承康纂,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钱氏宗谱八卷,(清)钱承康修,清光绪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钱氏宗谱三卷,(民国)钱一珠编,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收藏在云南省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钱王祠神牌谱,(民国)钱一璜等编,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庆系堂铅印本。现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钱王祠神牌谱,(清)钱一珠等编,钱鸿申、钱王禾辑,增订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云南省图书馆。
江苏江阴钱氏宗谱四卷,(清)钱德荣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射潮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江阴北门五保钱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民国)钱叙森等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射潮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宜兴新渎钱氏续修宗谱八卷,(民国)钱俊彩修,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诒燕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苏州彭城钱氏支谱,(民国)钱寿崧等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
江苏常熟海虞钱氏家乘八卷,(明)钱岱纂,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常熟海虞钱氏家乘不分卷,(清)钱谦益撰。手抄本。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山西省文物管理局、浙江省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熟海虞钱氏秀峰公支世谱图一卷,(清)钱禄泰纂,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修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浙江省临海县博物馆。
江苏常熟海虞禄图钱氏振鹿公支世谱六卷,(民国)钱昌谷、钱昌运等纂,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石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
江苏常熟彭城钱氏世谱文传八卷,首一卷,(民国)钱时棣等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吴县安山钱氏宗谱两卷,(清)钱元怡等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7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吴县彭城钱氏支谱不分卷,(清)钱庆戴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太仓彭城钱氏谱一卷,图像二卷,履历二十卷,宝录六卷,文传八卷,(民国)钱泰阶等编,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文安钱氏宗谱三卷,(清)钱元观等纂,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文安钱氏宗谱三卷,(民国)钱思岳等纂,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钱氏家乘六卷,(民国)张謇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档案馆。
浙江杭州钱武肃王集附录四卷,(清)钱云冲纂,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修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浙江杭州钱武肃王集附录四卷,(清)钱槐等编辑,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手抄本四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临安钱氏庆系谱十一卷,(清)钱学文等修,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十一卷。现收藏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浙江临安钱氏宗谱四卷,(民国)钱佐用纂,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小锡堂重修本四册。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临安钱氏家乘十四卷,附录一卷,(民国)钱文选辑,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宁波甬东钱氏宗谱九卷,(民国)钱抚惠等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具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余姚武林钱氏宗谱一卷,(清)钱惟辑,钱泳校,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表忠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鄞县鄞东月宫山钱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民国)黄宝琮、钱礼明等纂,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表忠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慈溪钱氏正宗谱不分卷,(清)钱尚志等纂,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传抄本三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奉化横山钱氏宗谱不分卷,(清)叶敏斋辑,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象山吴越钱氏象派宗谱六十卷,首一卷,(民国)史翰章纂,钱鸿纪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嘉兴钱氏家谱一卷,著者待考,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日本。
浙江嘉善钱氏家传四卷恩纶二卷,(清)钱以皑撰,清康熙五十八(公元1719年)研云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天津市图书馆。
浙江海宁钱氏考古录十二卷,补遗一卷,(清)钱保塘、钱国鎔编,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海宁钱氏清风室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有两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大连市图书馆。
浙江海宁华园钱氏家乘不分卷,(民国)钱德桢辑,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
浙江海盐钱氏家谱十一卷,(清)钱臻等修,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显忠祠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山阴项里钱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钱桂芳、钱枝康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忠孝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绍兴漓渚钱氏宗谱不详,(民国)钱从善、钱显曾等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昭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诸暨暨阳钱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道光间焕文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上虞通明钱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清)钱纪勋辑,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上虞通明钱氏衍庆谱八卷,首一卷,(清)钱昆元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
浙江上虞通明钱氏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钱纯纂,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
浙江上虞虞西蒋桥钱氏支谱十二卷,(民国)钱钟瑜纂,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射潮堂铅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五~七卷、第十三卷、第十五~十七卷、第十九~二十卷。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嵊县剡西长乐钱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嵊县图书馆。
浙江嵊县吴越钱氏大宗庆系谱三十六卷,首一卷,(民国)张崇筒纂,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卷、第四~十七卷、第十九~二十五卷、第二十七~二十八卷、第三十二卷。现收藏在浙江省嵊县图书馆。
浙江嵊县剡北钱氏宗谱六卷,(民国)钱以法纂,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忠义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嵊县剡北钱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兰溪双溪钱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长陵乡。
安徽广德钱氏家乘不分卷,(民国)钱文选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铅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首都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
安徽广德钱氏家乘不分卷,(民国)钱文选纂,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吉林省吉林市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
安徽屯溪彭城钱氏宗谱五卷,(清)钱坤修,清光绪木刻活字印本六册。安徽图。
安徽绩溪唐昌钱氏宗谱八卷,(清)钱能左、钱德才纂,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安徽省绩溪县老屋下村。
江西永新钱氏家乘六卷,(清)钱柏园修,清雍正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福建省图书馆。
江西万载福溪钱氏重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四卷、卷末。现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新余钱氏分房支谱,(清)钱戟门等修,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新余马坡钱氏重修族谱四卷,首一卷,(清)钱国瑞等纂,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祟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钱氏家乘,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一册。现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湖南钱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道光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续修钱氏族谱十一卷,首两卷,(清)钱序事纂,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彭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湖南钱氏五修族谱十三卷,首三卷,(清)钱永青、钱永志等纂,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彭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吴越钱氏宗谱全乘,(明)钱氏族人纂,明朝时期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钱氏世谱,(清)钱培桢辑,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钱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钱曜纂,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越钱氏宗谱,(清)钱文元钱廷梅修,清同治年间手抄本两册。现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钱氏宗谱十三卷,首一卷,(清)钱钧主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射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茶亭钱氏宗谱六卷,(清)钱士培主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思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钱氏宗谱十六卷,(清)钱廷济纂,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贻忠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越钱氏宗谱八卷,(清)钱氏族人修,清光绪间活字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藻钱氏宗谱,(清)钱承佑修,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贻燕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江藻钱氏宗谱,(民国)钱氏公修,民国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七十册。现收藏在杭州大学图书馆。
张泽桥钱氏宗谱八卷,首两卷,(清)钱洪泉等增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1年)世恩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越钱氏凤林派宗谱不分卷,(清)钱经一纂,清钱氏远释堂手抄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杭州钱塘许氏支谱不分卷,(清)许享诗修,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刻民国时期墨笔续修本两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杭州钱塘许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手抄本。现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浙江杭州钱塘许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时期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杭州大学图书馆。
浙江萧山钱清钟氏宗谱六卷,(清)锺廷灿辑,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钱清钟氏宗谱十二卷,(民国)钱福球等重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承曾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安徽歙县徐坑钱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六年丛桂堂修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嘉兴庐江钱氏年谱,秦孟秋等修,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安徽和州吴越钱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七十五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家书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钱日煦纂修,清光绪四年务云阁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吴越钱氏京江分支七修宗谱十六卷,首四卷、末一卷,(清)钱正庸纂修,清光绪六年活字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湖头分支马桥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附遗芳略一卷,(清)钱承康纂修,清光绪二十三年锦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海虞钱氏秀峰公支世谱,(清)钱录泰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吴越钱氏京江分支宗谱十六卷,首四卷、末一卷,(民国)钱乃勤纂修,民国十年活字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菱溪族谱,(民国)钱兴烈、钱廷选等纂修,民国十八年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考古录十二卷,补遗一卷,(民国)钱保墉纂修,民国六年清风室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家乘不分卷,(民国)钱文选纂,民国十三年铅印本七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吴越钱氏象派宗谱六十一卷,首一卷,(民国)史翰章纂修,民国十五年铅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家乘,(民国)钱文选纂修,民国十四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彭城钱氏谱,(民国)钱人骏重修,民国二十一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傅芬集,(清)钱泳辑,民国二十五年影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王祠产补编,(民国)钱文选纂辑,民国二十六年铅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钱氏家乘,著者待考,时代出版社纂修,铅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嵊县吴越钱氏庆系宗谱三卷,著者待考,清乾隆辛亥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湘潭钱氏六修族谱十五卷,首一卷,(民国)钱锡主修,194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邓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清)史悠诚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黄严黄邑钱山陈氏宗谱二十卷,(清)陈晓严等纂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萧山钱清北祠潘氏宗谱六卷,(清)潘元礼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永言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邓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清)史悠诚修,清光绪三十二年木衍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湘潭钱氏六修族谱十五卷,首四卷,(民国)钱锡主修,民国三十三年彭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嵊县吴越钱氏庆系宗谱三卷,著者待考,清乾隆辛亥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六字辈排行:
江苏常熟钱氏一支字行派语为:“世宏泽远,书启康昆。”
云南昆明钱氏一支字行派语为:“铸本广济远,宏以宜泰人。”
资料有待补充。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zhummzykingbokeecom/tbbdiaryId=11477410
王姓家谱文献目录
《东沙王氏支谱·家规》
《三槐堂王氏族谱》
《绮山东沙王氏支谱》
《义乌南陵王氏宗谱》
《润州王氏族谱》
《凤林王氏宗谱》
《赣榆王氏家谱》 江苏赣榆县金山乡保存
《王氏族谱》 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保存 清王廷麟等主修 光绪四年刊印
《王氏家谱》 河北青县陈嘴乡吴辛庄保存 写本。
《王谢世家》 明天启二年刊刻的30卷现 美国
《王氏通谱》 清光绪二十年槐政堂 活字本 日本
■王姓字辈
《义乌南陵王氏宗谱》规定的字辈:
十六世到三十五世:宣振常充,仁义礼让,文行忠信,善积庆远,学勤业隆。
三十六世到七十六世:晋萃理贯通,乾坤道圆净。爱竹风节高,植槐枝秀挺。芝兰生庭阶,裘图争辉映。地久并天长,似续斯与并。
《润州王氏族谱》中议定的族人必须遵守的排行字为:
洪勋振立,世德克昌,绍承先志,永锡嘉祥。
《凤林王氏宗谱》咸丰年间定的排行字是:
创业凤林,勋绩立敬,存诚著贤声。
同治年间修的宗谱排行字为:
文章华国妥先灵,忠孝世家启后人。
光绪年间修的宗谱排行为:
乌邑发祥绵世泽,凤林创业振家声。
浙江奉化丁氏字辈:“贤孝悌传家忠良济世光裕永昌继志述事”。
浙江永嘉丁氏字辈:“永昌夫康泰应复启文明崇高光祖德嗣后振家声世元士子显嘉国庆朝廷”。
浙江苍南丁氏字辈:“万君成继尙晋永开鍖□振宗中良启后兴友祥璹延达□□□和守礼善施义方宏贤经书耀宗显扬”。
浙江平阳丁氏字辈:“万君成继尙晋永开鍖□振宗中正启后兴发祥茂延达远强平”。
浙江会稽丁氏字辈:“原欣茔宏高丁南文应耀国习志桂”。
浙江剡西丁氏字辈:“得胜永聪明大申壬怡先享称位义纲常诗礼家宝”。
浙江剡城丁氏字辈:“一时从正道千载振宗猷师谦观晋益节泰恒履丰辅周姜公子承启圣贤德同人萃复鼎大有咸震升”。
浙江剡东丁氏字辈:“策正敦勤俭安书谨友宾守道资□□象贤景士辉”。
浙江南洲丁氏字辈:“诗书起后裔燕翼衍”。
浙江彩烟丁氏字辈:“孝友绍祖志忠良相圣延定邦怀道化崇善在安宁”。
浙江济阳丁氏字辈:“道拱可善兴仁义礼智信宫商角征羽亲热贤能爱悠远厚高明谟猷顺良显时成达同淑会同朝觐聘”。
浙江大岭丁氏字辈:“梦妟烤俊忠得相克如学承文国光士肇德宏希佩志成守善侍书启后积庆余芳贻掷□武百世其昌”。
浙江开化丁氏字辈:“云公居胜地毓秀庆流芳仁厚多久远忠孝自光昌传家惟诗礼华国有文章发祥功德茂木本水流长日世之联辉克绍大吉元松柏理居然道德原佑在”。
浙江盘安丁氏字辈:“文仕宗尹绍承大济园明洪世启正开朝本荣枝茂厚德载光钟灵毓秀兰桂齐芳”。
浙江定海丁氏字辈:“阜智仁圣义中和孝友睦□任恤礼乐射御书数角元氐房心尾箕丰牛女虚危宝壁娄胃昂毕觜参井□□柳星张翼轸”。
浙江台州丁氏字辈:“士宏学正茂梦兆必其昌尧舜光化治成康绍吉祥”。
浙江黄岩丁氏字辈:“恒懋丙光洪维孚成金玉儒学安国圣兆孔秀”。
浙江天台丁氏字辈:“祖伯中彦守廷存大世崇希子良希绍宗学正茂荣天锡千祥至才华仁圣逢诗书传乐业彬雅树高风”。
浙江缙云丁氏字辈:“元享利贞兴端开宗桂枝方广仁义礼智完德康泰通达道远文明善顺慈惠温良喜庆光显俊杰英贤勋猷谟烈福禄荣昌”。
浙江贞溪丁氏字辈:“光明正大和惠开宗再高永远珍玉富贵荣华福禄康宁祥瑞庆善寿嘉道德仁义忠厚端庄安良迪吉信敏恭宽敬老尊贤”。
浙江松阳丁氏字辈:“克葵振立明汝龙谆敏尙惟公伯福堂佛文良大有世显旺成启增昌元兰桂奕芳”。
浙江骥湖丁氏字辈:“日道正廷嗣惟永懋万延兆长嘉起俊秀大益宗邦德辉学富”。
浙江兰溪丁氏字辈:“邦国家廷大尊敬懋尚纯斯启其光宪翼树志殿元希绍秉景可尔汝君乡来雳世因用士宏宗在永思”。
安徽枞阳丁氏字辈:“雄文少进贤英阳辉作业武戈边真权”。
安徽宿州丁氏字辈:“文良允贤方正维先克记宗得兴交其安”。
安徽寿县丁氏字辈:“应永志传家克有年”。
安徽蒙城丁氏字辈:“宣锡广训福仰再怀配适作兆培良尚庆学继存汉乐效安从”。
安徽怀远丁氏字辈:“凤泗长广家启仰再怀”。
安徽临泉丁氏字辈:“壮元继聚亚玉林照华国道生立仁义德修世泽长子贤建伟业万代作恒昌”。
安徽阜阳三里丁氏字辈:“有灿超德建允守其克保世巨春树如金培世贤传家淮作杰开国锡大年”。
安徽阜阳王店丁氏字辈:“一贯朝开继文武巨志育杰兴中华杰家声远传颂梦松事业长发扬”。
安徽阜阳丁寨丁氏字辈:“玉怀洪从正大光明南华天基家道常法文则武百世昌德培泽广生贤伍万代相传有恒香”。
安徽阜阳王店丁氏字辈:“华天宗文公魁义礼连道举世洪仁喜寿庚福崇之柏煌主章远超典州金安淑学怡宏图廉洁丹表兆亚东忠孝呈祥和顺颂荣光耀祖卫汉城”。
安徽淮南丁氏字辈:“自山学广开文远函云才锡湘泽常严永守清”。
安徽怀远丁氏字辈:“再开固运函育才锡”。
安徽怀姚集丁氏字辈:“广开文军函育才锡”。
安徽庐江丁氏字辈:“元士文为志先代发荣昌后克继其绪家声庆远长积善承宗德扬名振祖邦贤良传万世永保有余光”。
扩展资料:
名人
丁氏自从在汉、晋之际大放异彩之后,这一份光辉,就此千百年传留了下来,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丁氏都是人材辈出,而于清代登峰造极。
清代的丁氏,出过传名千古的国家栋梁之才,更出过功在传统文化的了不起学者,丁宝桢、丁日昌、丁敬、丁申、丁丙、丁取忠、丁汝昌,无一不是满缀着晶莹光华的名字。
丁日昌,在光绪年间更是大名鼎鼎,不但作到江苏巡抚的方面大臣,以所历皆有名绩而著称,而且,曾经辅佐曾国藩,仿造西洋的火器和船舶最力,对于中国的现代化,献力不少。
-丁氏族谱
上海云间丁氏 谱一卷
丁佩撰
近代武进陶氏石印本世纪 一册
上园
注:附於《吴县沈氏综谱》
2江苏濡须苏南丁氏宗谱十六卷
(清)丁大年修
清光绪七年(1881)五果堂本刻本 十八册
河北大学
注:分宗谱始修於明永乐间。
3 江苏溧水丁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丁存泰纂
民国十年(1921)继善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县东屏乡蔴山
注:丁一桢初修于清道光十一年。
4 江苏丰县丁氏谱 序一卷
(民国)丁敬尚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钞本
江苏兴县套楼乡谢集
5 江苏泗阳县丁嘴支老长房丁氏族谱七卷
(民国)丁明绸 丁明森三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石印本
江苏泗阳县三庄乡尤圩村
6 江苏淮安山阳丁氏族谱不分卷
(清)丁晏重修
清同治七年(1881)刻本 一册
吉林大学
7 江苏江都丁氏族谱二卷
(民国)张为汇纂辑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江苏镇江市博
8 江苏南通丁氏宗谱三十卷
(清)丁邦球重修
清道光五年(1825)裕昌堂刻本
江苏南通市图(存卷7、30)
9 江苏南通丁氏族谱十三卷
(清)丁若孚纂修
清道光十三年(1833)本刻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
10江苏镇江京口丁氏族谱八卷
(清)江为霖辑
清嘉庆十三年(1808)木活字本 八册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注:封面题《润州丁氏家乘》。
11江苏镇江润州丁氏家乘六卷
(清)丁先珍 丁凝等重修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留馀堂重刻本 六册
哈尔滨师大
注:书口题《丁氏族谱》。丁宏撰创修於清乾隆三十九年.
12 江苏镇江古润开沙丁氏重修族谱八卷
(清)陈启阑等修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留馀堂活字本 八册
美国
13 江苏镇江京江丁氏族谱八卷
(清)丁绍遵等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刊本
江苏镇江市图 江苏镇江市博 美国
14 江苏镇江润邘丁氏族谱十卷附新增谱五卷
(清)丁达福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留馀堂木活字本 十一册
美国
15 江苏镇江京江丁氏支谱传略 录不分卷
(清)丁立中 丁立鋆等编纂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松铭堂活字本
辽宁图 吉林大学 江苏镇江市博(二部)
16.江苏镇江丁氏族谱六卷首一卷
(清)丁治寅主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留馀堂活字本 六册
历史所
注:丁晔始修于宋景炎元年,此为八修。
17 江苏镇江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丁立中纂修
稿本
浙江杭州市图
18 江苏丹阳东门丁氏十三修族谱二十六卷
(民国)丁绳祖 丁允和等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世贤祠活字本 三十二册
北图
注:版心韪《丁氏家乘》。
19 江苏常州丁氏宗谱四十六卷首六卷
(清)丁儒南 丁楚英重修
清光绪十年(1884)双桂堂木刻本 三十六册
河北大学
20 江苏常州毘陵丁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丁金叙 丁振刚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双桂堂活字本 二十六册
21 江苏常州丁氏重修宗谱□□卷
双桂堂木活字印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3、17、19-24)
注:其中记事止清咸丰十年。
22 江苏常州董村丁氏宗谱□□卷
双桂堂木活字印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4下)
注:其中记事止清光绪二十五年。
23.江苏常州丁氏家乘八卷
(清)丁增德 丁应骐等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双桂堂本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注:封面、雇页作《丁氏宗谱》
24 江苏常州毗陵丁氏族谱十二卷
(民国)丁坤朝等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双桂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25 江苏无锡南塘丁氏真谱十卷首一卷世系表十卷 一卷
(民国)丁锡镛主修
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八册
北图
26 江苏无锡丁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丁福联重修
民国十八年(1929)双桂堂铅印本
历史所 吉林大学 苏州大学
注:丁认始修於于明嘉靖二十九年
27 江苏常熟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丁学羲 丁恩祜纂修
清光绪十年(1884)丁氏羲庄刻本 二册
江苏苏州市博
28 江苏常熟丁氏家谱不分卷
(清)丁秀庄辑
清同治十年(1871)刊本 二册
上海图
29 江苏吴县夫椒丁氏族谱六卷
(丁)丁兴周 丁德容等编修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木活字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注:一名《丁氏宗谱》。
30 江苏吴县夫椒丁氏宗谱六卷
(清)丁梦熊 丁颜铸等重修
清道光三年(1823)椒荫堂刻本
辽宁图
注:明万历四十一年始修。
31 浙江杭州丁氏谱牒一卷
清丁氏嘉惠堂钞本 一册
浙江图
32 浙江萧山萧南历墅湖丁氏宗谱六卷
(清)丁仕蛟 丁仕彪撰
清道光八年(1828)瑞松堂刻本
辽宁图
33.浙江萧山丁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丁起鹏等修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活字本,二十册
北图
34 浙江萧山丁氏宗谱不分卷
(清)丁朝栋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敬爱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35 浙江萧山丁氏家谱十二卷
(民国)丁南生主编 丁峙白等编
民国二十一年(1932)敬爱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河北大学 美国
36 浙江奉化丁氏宗谱六卷
(民国)方汝济纂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谱始修于明万历五年。
37 浙江湖州乌镇丁氏族谱一卷
(清)丁寿祺重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钞本
辽宁图
38 浙江新昌彩烟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承瑞等纂修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本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1-11)
39 浙江新昌彩烟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友贞 丁祖宪纂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1、2、4、6-8、11、12)
40 浙江新昌彩烟丁氏宗谱十四卷
(民国)丁志贤 丁绍荣编辑
民国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41 浙江新昌南洲丁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丁明盛征修
民国七年(1918)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存卷12)浙江嵊县明山乡许宅村(存卷1、2、5、12)
42 浙江上虞夏湖溪丁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清)丁达先修 丁耀南纂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瑞松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浙江图
43 浙江上虞夏溪丁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丁渭封修
民国十三年(1924)瑞松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
北图 浙江图 四川图
44 浙江上虞虞东丁氏宗谱四卷
(民国)丁银北等编纂
民国十四年(1925)承德堂铅印本 四册
北图
注:丁龄始修于明万历二十五年。
45 浙江嵊县剡城丁氏宗谱六卷
(清)丁载和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木活字本 六册
天一阁
46 浙江嵊县剡西丁氏宗谱不分卷
清光绪六年(1880)留馀堂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47 浙江兰县丁家村丁氏宗谱六卷
(民国)童辉 丁懋得重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本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
48 浙江常山丁氏宗谱三十六卷
(民国)丁文达 丁只玉续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毛良坞乡东岭村
49 浙江常山丁氏宗谱六卷
(民国)徐燮重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本刻本
浙江常山县青石乡丁家村(缺卷2、5)
注:谱始修于明万历十四年。
50 安徽徽州丁氏世宗谱不分卷
钞本 一册
安徽绩溪县横坞
注:谱中记事止于清光绪十二年。
51 安徽枞阳枞川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子固等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十二册
安徽图
52 安徽怀宁丁氏宗谱七卷首三卷末一卷
(清)丁佐廷等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松兆堂刻本 十二册
人民大学
53 安徽怀宁丁氏族谱一百一十卷首三卷末一卷
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缺卷首1、卷3、14、24、53、60-62、79、87、88、93、96、105)
54 安徽蒙城蒙邑丁氏家谱八卷着二卷
(民国)丁化南 丁企辉等重修
民国九年(1920)毫县福萃石印馆石印本 十册
河北大学
55福建连江齐阳丁氏族谱一卷
(民国)丁美元续修
民国四年(1915)稿本
福建连江县档
56 泉州丁氏族谱
(明)丁仪等修
传钞泉州丁氏钞本 一册
福建图
注:附地契。
57 山东丁氏族谱四卷
(清)丁元爵 丁研书等续修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黄县、日照、诸城等地。
58 山东丁氏族谱十二卷
(清)丁麟 丁世佳纂
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
北图 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华东师大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黄县、日照、诸城等地。丁朝斡首修于清乾隆三年,此为五修。
59 山东栖霞丁氏谱书一卷
(民国)丁奎五纂
民国三十年(1941)修 钞本
山东栖霞县官道乡河崖村
60 山东黄县丁氏族谱
山东黄县县志
61 山东日照丁氏家乘五十四卷
(清)丁懋五重编
清咸丰七年至十年(1857-1860)刻本 十一册
北图
62 山东日照丁氏家乘八十二卷
(清)丁聊羽等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刊本
山东日照市图 美国
63 山东日照丁氏家乘九十三卷
(民国)丁文玞编
民国十五年(1926)上海铅印本 二十八册
上海图
64 河南永城丁氏族谱四卷
(民国)丁卓牵纂
民国十四年(1925)石印本
河南永城县马牧乡
65 河南郏县丁氏家谱
钞本
河南郏县吴寨村
66 湖北新洲丁氏宗谱七卷
(清)丁传熙编
清同治末年钞本
湖北新洲县三店镇竹园村
67 湖北宜昌县白菓园丁氏族谱一卷
(清)丁朝品补修
清同治五年(1866)钞本
湖北宜昌市档
68 湖北咸丰丁氏族谱一卷
(民国)丁德善撰
民国三十五年(1946)修钞本
湖北咸丰县档
注:马丁寨丁氏
69 湖南上湘丁氏族谱四卷
(清)丁文斐 丁文仕纂
清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 一册 湖南图
注:该族散居湘潭、湘乡等地。
70 湖南丁氏五修族谱十五卷
(民国)丁文乐 丁广文等纂修
民国十四年(1925)济阳堂刻本 十五册
广东中山图
注:该族散居湘潭、湘乡等地。
71 湖南丁氏六修支谱十一卷首四卷
(民国)丁流琪 丁流峻等修
民国十三年(1924)应北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3)
注:该族散居宁乡、湘乡、湘潭等地。
72 湖南长沙丁氏族谱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丁传湜等修
清宣统三年(1911)雍睦堂木活字本 二十四册
人民大学
73 湖南宁乡丁氏五修支谱□□卷
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
湖南园(存卷首2-4,卷1)
74 湖南宁乡为宁丁氏五修家谱□□卷首二卷
(清)丁玉齐齐修 丁玼莹等纂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济阳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一部存卷首1、2,又一部存卷首1)
75 湖南宁乡为宁丁氏六修家谱二十六卷道三卷
(民国)丁树峰等 丁克让等纂
民国十四年(1925)济阳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3)
76 湖南湘乡上湘北门丁氏续修族谱八卷首三卷
(清)丁仙姿修 丁鹤立 丁鹤喧
清光绪十八年(1892)萝松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上、中、下)
77 湖南湘乡横洲润丁氏五修族谱二十六卷
(民国)丁氏合族修
民国十六年(1927)济阳堂活字本
历史所 湖南图(存卷1、3、4、6、7)
注:丁时通始修于清乾隆十八年。
78 四川合川丁氏族谱
(清)丁树诚纂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修 民国二十一年
(1932)丁禹孝增补石
叶姓来源
本文2023-10-30 03:41:5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69810.html